超高层
2023年超高层建筑标准
2023年超高层建筑标准一、概述超高层建筑标准是针对建筑高度超过一定限制的建筑设计所提出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超高层建筑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超高层建筑标准的各个方面。
二、高度要求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要求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根据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超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民用建筑。
在2023年的标准中,对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建筑高度误差不超过±10厘米。
三、结构安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023年标准要求超高层建筑必须进行严格的荷载计算,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对于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建筑高度、使用功能、荷载分布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抗震设计和风载设计,以抵抗地震和风力的影响。
四、抗震性能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是另一个重要的安全指标。
2023年标准要求超高层建筑必须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对于地震高发区,需要对建筑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估,以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稳定性。
五、消防安全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是一个关键问题。
2023年标准要求超高层建筑必须进行消防设计,包括防火分区、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
同时,对于使用新型材料和技术的超高层建筑,还需要进行专门的消防安全评估,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和救援。
六、能耗控制超高层建筑的能耗控制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之一。
2023年标准要求超高层建筑必须进行能耗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采用节能设备、优化建筑围护结构、利用可再生能源等,以降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七、环保性超高层建筑的环保性是当前社会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2023年标准要求超高层建筑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噪声和振动、采用环保材料等,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八、经济性超高层建筑的经济性是设计建造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超高层建筑10大维护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维护难点及应对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超高层建筑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其高度、结构复杂等特点,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超高层建筑的10大维护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安全保障: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带来了更高的安全风险,包括火灾、地震等。
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培训。
2. 外墙维护:超高层建筑外墙的清洁和维护困难度较大。
可以采用无人机、高空作业车等技术手段进行维护,同时定期进行外墙检查和维修。
3. 空调系统维护:超高层建筑的空调系统庞大复杂,维护困难度较高。
应建立完善的维护计划,定期清洁和检查空调设备。
4. 电梯维护:电梯是超高层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其维护对居民和办公人员的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
应定期检查和保养电梯,并建立紧急故障处理机制。
5. 高空作业:超高层建筑的维护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存在一定的风险。
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和培训。
6. 管道维护:超高层建筑的管道系统庞大且复杂,容易出现漏水和堵塞等问题。
应定期检查和维修管道,开展预防性维护工作。
7. 照明设备维护:超高层建筑的照明设备众多,维护工作繁琐。
应建立完善的照明设备维护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8. 消防设施维护: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是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重要设备。
应定期检查和保养消防设施,并进行紧急演练和培训。
9. 天窗维护:超高层建筑的天窗需要定期清洁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10. 文化差异:超高层建筑常常是国际化城市的地标,其居民和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应加强文化交流和理解,提高工作效率和居住质量。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的维护面临诸多难点,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高层建筑一类、二类、超高层如何区分,住宅选哪个设计好好
高层建筑一类、二类、超高层如何区分,住宅选哪个设计好好范本一:一、高层建筑的分类1.1 一类高层建筑的定义与特点1.2 二类高层建筑的定义与特点1.3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与特点二、高层建筑的区分指标及标准2.1 高度2.2 结构体系2.3 基础设施2.4 安全防护措施2.5 使用功能三、住宅设计选择指南3.1 规划布局3.2 建筑结构3.3 空间设计3.4 室内装饰3.5 设备设施3.6 环境保护四、总结及建议附件:高层建筑分类标准图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高层建筑:指建筑物高度超过一定标准的建筑物,一般是指建筑物高度超过某一限制值的建筑物。
2. 一类高层建筑:按照高度、结构体系等指标进行分类的高层建筑。
3. 二类高层建筑:按照高度、结构体系等指标进行分类的高层建筑。
4. 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一定标准的高层建筑,一般是指高度超过某一限制值的高层建筑。
5. 规划布局:住宅设计中对建筑物外观、内部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6. 基础设施:住宅设计中对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设计。
7. 安全防护措施:住宅设计中对防火、防盗、防震等安全措施的规划和设计。
8. 使用功能:住宅设计中对室内功能布局、配备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9. 环境保护:住宅设计中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范本二:一、高层建筑的分类及特点1.1 一类高层建筑的定义和特点1.2 二类高层建筑的定义和特点1.3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和特点二、高层建筑区分指标及标准2.1 高度标准与分类2.2 结构体系与分类2.3 基础设施与分类2.4 安全防护措施与分类2.5 使用功能与分类三、住宅设计选择指南3.1 规划布局3.1.1 外部造型设计3.1.2 室内空间布局3.2 建筑结构3.2.1 确定主要结构类型3.2.2 材料选择与使用3.3 空间设计3.3.1 客厅设计3.3.2 卧室设计3.3.3 厨房设计3.3.4 卫生间设计3.4 室内装饰3.4.1 色彩搭配与风格选择3.4.2 家具与软装选择3.5 设备设施3.5.1 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规划3.5.2 智能家居配置3.6 环境保护3.6.1 绿色建筑设计3.6.2 节能与环保设施配置四、总结建议附件:高层建筑分类指标说明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高层建筑:定义为建筑物的高度超过一定标准的建筑物。
100-150m以上超高层与普通高层建筑的技术难点对比
100-150m以上超高层与普通高层建筑的技术难点对比超高层建筑(100-150m)与普通高层建筑(低于100m)各专业技术特点及对造价的影响分析如下:一、建筑专业1. 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应当实行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要求和审批程序。
2.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一般每隔50米要设置一个避难层)。
3. 电梯利用效率降低,要分高低区设置等原因影响,进一步加大核心筒辅助面积。
4.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5. 由于高处气候复杂,在外墙材料,玻璃幕墙的选择更为严格,会一定程度增加建筑成本。
6. 超高层建筑的配套地下室埋深和面积会增加较多,对地下室建设成本有一定影响。
7. 建筑造价还要考虑垂直运输和超高人工费的增加,设计和管理费用也有一定的增加。
8. 地标性超高层建筑,一般租金收益会相对增加。
二、结构专业(一)高层与超高层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和相关行业规定,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民用建筑被定义为超高层建筑。
7度设防,框架-筒体结构的建筑高度超过130米,须进行超限审查。
报建和设计程序稍复杂。
(二)结构成本1.100米以内建筑可以选择常规的框架-核心筒结构。
超高层结构较多选择为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钢骨构件比例更大,含钢量更高。
结构设计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材料投入,施工成本也随之增加。
2.100米以内建筑:建筑高度相对较低,因此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
3.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基础工程的深度和复杂度提高。
桩基础要求更高,桩径大且埋深更深,同时地基处理更为复杂。
4.超高层建筑的基坑围护成本相对较高。
(三)抗震性能1.100米以内建筑:由于建筑高度相对较低,受到的地震波影响较小,因此抗震性能相对较好。
同时,较低的建筑高度也有利于逃生和救援。
低层、多层、中高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怎么区分?
低层、多层、中高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怎么区分?
低层建筑:通常指建筑高度在三层或以下,即约9米以下。
低层建筑主要用于居住、商业和轻工业。
多层建筑:通常指建筑高度在四层至十层之间,即约12米到30米之间。
多层建筑主要用于居住和商业。
中高层建筑:通常指建筑高度在十一层至二十四层之间,即约33米到73米之间。
中高层建筑主要用于居住和商业。
小高层建筑:通常指建筑高度在二十五层至三十层之间,即约75米到90米之间。
小高层建筑主要用于居住和商业。
高层建筑:通常指建筑高度在三十一层至五十层之间,即约93米到150米之间。
高层建筑主要用于商业和办公。
超高层建筑:通常指建筑高度在五十一层及以上,即约151米以上。
超高层建筑主要用于商业和办公。
这些参考标准并不具有普适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高度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超高层规范
超高层规范超高层规范超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达到300米以上的建筑物。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复杂性,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可持续性和良好的使用效果,有必要制定一些规范。
首先,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
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确保设计和施工质量。
其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和强度设计。
建筑结构应考虑到自重、风载、地震等荷载,采用高强度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建筑的整体安全性。
第三,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和疏散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
建筑物应配备足够的防火设施和逃生通道,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全疏散。
第四,超高层建筑的机电设备设计和维护应符合相关要求。
建筑物应配置可靠的消防设备、电梯和通风系统等,保障建筑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舒适性。
第五,超高层建筑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筑物应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和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建筑物应配备太阳能发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设备,为自身提供部分能源。
第六,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和维护应遵守规范。
建筑物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建筑物的使用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员和设施的管理,确保建筑的安全和舒适性。
第七,超高层建筑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环境效应。
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破坏城市景观。
建筑物周围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应完善,以满足人员的需求。
总之,超高层建筑的规范制定是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可持续性和良好的使用效果。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才能避免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十大高楼建筑
中国十大高楼建筑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投资兴建各种高楼,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居住和商业需求。
这些高楼不仅代表了中国建筑工程的壮丽成就,也展示了中国对现代化发展的不懈追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十大高楼建筑。
1.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是全球目前最高的居住和办公楼,总高度632米。
该建筑采用了独特的双玻璃幕墙设计,外观造型独特,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广州东塔】广州东塔是位于广州的金融商务区的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为530米。
该建筑采用了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用途是办公和商业。
3. 【天津金融中心】天津金融中心是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座高楼,高度为530米。
它是天津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金融业的重要地标。
4. 【昆明凌云塔】昆明凌云塔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为528米。
该建筑采用了传统云南文化的元素,并融入现代建筑设计,成为昆明市的新地标。
5. 【武汉绿地中心】武汉绿地中心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为438米。
该建筑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外观时尚简约,内部设有豪华酒店以及商业办公空间。
6. 【成都远洋天地国际金融中心】成都远洋天地国际金融中心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座高楼,高度为339米。
该建筑是成都市最高的建筑之一,主要用途为商务办公和豪华酒店。
7. 【重庆环球金融中心】重庆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重庆市的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为338米。
该建筑采用了科技和环保的设计理念,不仅外观秀美,内部设有商业、办公和豪华酒店。
8. 【南京紫金科技大厦】南京紫金科技大厦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座高楼,高度为339米。
该建筑是南京市skyline的一部分,是南京高科技产业的象征。
9. 【杭州半岛大厦】杭州半岛大厦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高楼,高度为305米。
该建筑位于西湖风景区附近,外观典雅精致,内部设有商业、办公和豪华酒店。
10. 【深圳华侨城大厦】深圳华侨城大厦是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为291米。
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优缺点整理
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优缺点整理不是专业的房产界的人员,听到这些描述楼层的专业术语,还真有点区分不开,比如,多少层算是多层?多高的楼才算是高层?作为一个买房XXX,你是不是急切的想要知道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之间的区别,它们有什么优缺点,从而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楼层。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整理了一下,有用的可以收藏起来了!一、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之间的区别:1.多层多层一般指多层建筑,多层住宅为四层到六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户型上下叠加而成的住宅。
多层住宅不设电梯,楼梯往往作为多层住宅的主要上下楼通道,因此多层公摊面积也相对较小。
2.小高层通常人们理解的小高层住宅是指建筑层数在7-12层的有电梯的住宅,不过现在小高层的范围已经在不断扩大,广义上的小高层是指18层以下(7层以上)的住宅。
小高层融合了多层和高层的优点,将舒适性和经济性结合在一起,因具有楼间距大、得房率高、通风好、采光条件好、建筑结构强度高等优点而受购房者青睐。
3.高层简单的理解,比小高层还高的就称为高层了。
以前的高层是指12层以上,而现在18层以上的高层叫做高层的说法更被大家所认可。
因为高层住宅的楼层高,通常采用电梯来作为住宅内部上下的主要交通工具,不太方便。
也因为整体建筑楼层高,所以建筑结构强度并没有小高层好,但因其经济性及时代所趋,高层也成为购房者的主要选择之一。
4.超高层超高层住宅指30层以上或高度为100米以上(满足一种即可)的住宅,其它就是你知道的了"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二、它们的优缺点:多层室庐优点1、高层的得房率比多层低,即采办相同建筑面积的住房,高层的套内建筑面积低于多层的套内建筑面积。
在扶植投资上,多层室庐不需要像中高层和高层室庐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的投资。
2、高层的物业管理费比多层的物业管理费高。
低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
建筑类型,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楼房的高度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
1-3层称低层、4-7层为多层、8-12层为小高层、12层以上为高层、总高度为100米以上为超高层。
按规定7层以上必须配电梯。
低层房屋低层房屋是指高度低于或等于10米的建筑物,一般是1-3层建筑物,如平房、别墅等。
低层房屋一般建筑结构简单,施工期短,建造成本低廉,给人以亲切安宁、有天有地的感觉,它的舒适度、方便度和空间尺度优于高层。
人们特别喜欢以此为住宅。
但是,低层房屋占地多,土地利用率低,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难以广泛开发。
多层房屋多层房屋指高于10米、低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物。
多层房屋一般为4-7层,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少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层房屋一般规格(房型)整齐,通风采光状况好,空间紧凑而不闭塞。
与高层相比,多层房屋公用面积少,得房率相应提高,这是很多人喜欢多层房屋的主要原因。
高层房屋高层房屋是指高于24米的建筑。
8层以上(含8层)的建筑体,一般可分为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
小高层人们一般把8-12层的建筑称为“小高层”。
小高层住宅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带电梯。
小高层有多层亲切安宁、房型好、得房率高的特点,又有普通高层结构强度高、耐用年限高、景观系数高,污染程度低等优点,很受购房人欢迎。
同时,小高层对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地成本相对下降,很受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
所以,近年来中心城区小高层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高层(指12层以上、24层以下的建筑体)因为建筑结构和建筑形态(点状居多)的局限,房型设计难度大,要做到每套室内全明、采光通风良好是有很大难度的。
在城市中心区,高层有它的优势:对开发商来说,单位建筑面积土地成本(即“楼面地价”)低;对住户来说,视野开阔,景观系数高,尘土、噪音、光线污染也少,建筑结构强度高,整体性强。
但高层房屋也有明显的缺点:结构工艺比较复杂,材料性能要求高,自重大,对基础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建筑造价相应提高;高层房屋电梯、楼道、机房、技术层等公用部位占用面积大,得房率低;如果电梯质量不可靠,物业管理不正常,就很令人担心。
超高层规范综合
超高层与普通高层的区别一、超高层建筑的界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1.2: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二、设计规范的详查及详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6.4.2: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超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6.1.13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13.1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6.1.13.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6.1.13.3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计算。
6.1.13.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6.1.13.5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6.1.13.6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6.1.13.7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6.1.13.8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关于避难层面积要求,只规定了公共建筑的为5.00人/m2,但对于住宅没有具体规定,计算超高层住宅避难层面积时,可以按公共建筑的要求,设计中可考虑空中花园及设备层(一梯两户的布置,45层的人口计算的话需要大概32 m2的避难空间),由于有避难层(间)、核心筒,加之内部结构条件等因素,同等条件下,公摊一定会比高层的高出一些,相同建筑面积下,使用面积会略低一些。
6.1.14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14.1设在屋顶平台上的停机坪,距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
超高层设计 专项内容
超高层设计的专项内容
1.场地设计:超高层建筑不应紧贴用地红线,需要预留足够的消防通道(环路)和消防扑救场地。
主入口前应有足够面积的广场用于人员疏散。
周边建筑需要统一研究,满足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并避免对现状建筑(住宅)产生日照遮挡。
2.建筑空间设计:设计任务书中会明确主要功能,应以竖向的分区为主,进行合理的分区布置。
有些项目案例中,主入口是作为一个专项来设计,包括1-2层的高度、外立面处理、入口雨棚的设计等。
3.核心筒和垂直交通:超过50层的超高层应分区设置电梯停靠,需要电梯顾问先进行分析计算和提出建议,然后对垂直交通进行分区设计,确定高中低区电梯数量和分组。
4.消防和生命安全要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需要设置避难层,进行防火分区划分,以及疏散楼梯、避难走道、安全出口设置等等,均要满足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的要求。
5.外立面(外墙):超高层建筑属于高能耗、也容易产生光污染,外立面的形式和选用材料会影响建筑的能耗水平,以及对城市产生的光污染的程度。
6.其他方面:在专项内容中,还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设计、机电设计、节能环保设计等多个方面。
这些专项内容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条件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分析。
总的来说,超高层设计的专项内容非常复杂和庞大,需要各个专业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合作来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功能需求、结构安全、节能环保、人文环境等等,以确保设计出的超高层建筑能够满足各种要求,并且具有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1.基础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的基础需要承受巨大的上部荷载,如何确保基础的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应对措施可以采用特殊的基础结构设计,如悬挑式基础或者深基坑技术。
2.结构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以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
为此,可以采用新型的结构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和钢材,同时配合先进的结构设计和加固技术,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风载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容易受到强风的影响,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结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建筑物的风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进而优化建筑结构的设计。
4.垂直运输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需要满足高效、安全的要求。
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梯技术,并增加多层电梯间,以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5.建筑节能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的能耗较高,需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建筑外保温、智能控制系统等,以减少能耗并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
6.防火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较大,需要采用严格的防火措施。
可以采用防火材料和火灾报警系统等,确保建筑物的防火安全。
7.维护和管理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的维护和管理困难度较大,需要采用先进的维护技术,如无人机巡检和远程监控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的问题。
8.人员疏散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中的疏散困难度较高,需要设计可靠的人员疏散通道,并进行定期演习和培训,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疏散。
9.电力供应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电力供应的安全和稳定性要求高,需要采用多电源供应、备用电源和电力管理系统等,以保障电力的可靠供应。
10.环境影响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阻断风景和遮挡阳光等。
可以通过景观设计和绿化配置等手段,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在应对这些技术难点时,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工程经验,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施工,并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超高层建筑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世界超高层建筑前30名排名统计(附图
世界高楼排名1、哈利法塔828米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造价达15亿美元。
2、深圳平安国际金融大厦646米中文名称: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地点:深圳市福田区01号地块,益田路与福华路交汇处西南角。
建设单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单位: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工时间:2009年8月(整理场地)。
竣工时间:2014年。
总用地面积:18931.74㎡。
建设用地面积:18931.74㎡。
总建筑面积:459187㎡,其中计容积率面积:388679.0㎡,不计容积率面积:71986.0㎡。
建筑基底面积:12305.63㎡。
塔顶高度:660米。
主体高度:597米。
建筑层数:地上118层裙楼:10层结构形式:带外伸臂的混合结构。
设计年限:50年3、东京天空树634米东京天空树(日语:东京スカイツリー,英语:Tokyo Sky Tree),正式命名前称为新东京铁塔(新东京タワー),又称墨田塔(すみだタワー)、东京晴天塔,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墨田区的电波塔。
由东武铁道和其子公司东武塔天空树共同筹建,于2008年7月14日动工,2012年2月29日竣工,预计于2012年5月22日对外开放。
其高度为634.0米,于2011年11月17日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第一高塔”,成为全世界最高的自立式电波塔。
名称:东京天空树外文名:日文:东京スカイツリー(假名:とうきょうスカイツリー;罗马音:Tōkyō Sukai Tsurī)英文:Tokyo Sky Tree其他名称:新东京铁塔(新东京タワー,为正式命名前的名称)、墨田塔(すみだタワー)、东京晴天塔(台湾译名)所在地:日本东京都墨田区押上一丁目现况:已建成建造时间:2008年7月14日~2012年2月29日开放日:2012年5月22日(预定)用途:电波塔、展览馆、商场、博物馆、商办设施、表演厅、学习中心、停车场高度:634.00米(铁塔本体),160米(附属建筑)楼层数:地上32层,地下3层楼板面积:31507.42 m²花费:约400亿日元(预计)4、上海中心大厦632米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的陆家嘴功能区,占地3万多平方米,所处地块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为上海陆家嘴摩天大楼建设计划最后的压轴工程。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概要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概要1.地基处理:超高层建筑需要经过深基坑开挖及地基处理工艺,以确保建筑行为受控制,减小沉降和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应对措施:运用大型挖掘机和地基处理技术,如梁底喷射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稳定土壤,减小地基沉降。
2.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纵向和横向荷载的影响,确保承载力和稳定性。
应对措施:采用高效的计算技术和先进的结构材料,如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混凝土,提高结构的抗风、抗震能力。
3.抗风设计:超高层建筑面对强风荷载的挑战,需采取抗风设计措施,减小建筑物的摇摆和变形。
应对措施:采用结构抗风计算方法和风洞试验,优化建筑物的形态设计和结构布置,增设风阻板和防风索等。
4.节能设计:超高层建筑的能耗较大,需要考虑节能设计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应对措施:采用高效的隔热和保温材料,合理设置通风与空调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5.抗震设计:超高层建筑需要考虑地震荷载的影响,确保其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应对措施:采用抗震设计规范,采用减震装置和加强结构抗震的技术措施,如防震垫、防震减振器等。
6.竖向交通系统:超高层建筑需要解决人员和物品的竖向运输问题,确保交通高效且安全。
应对措施:设置高速电梯和安全逃生通道,合理规划竖向交通系统,提供多样化的运输组织方式。
7.消防安全:超高层建筑面临着高楼火灾蔓延和人员疏散的风险,需要消防安全设施和预案。
应对措施:设置火灾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消防逃生通道和安全集结点,加强人员消防培训和预案制定。
8.供水和排水系统:超高层建筑需要提供稳定的供水和排水系统,以满足大量的人员需求。
应对措施:采用高效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合理设置水泵和水箱,增设消防水炮和防洪措施。
9.电力供应:超高层建筑需要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满足建筑和设备的需求。
应对措施:设置备用发电机组和电力保障设备,优化电力供应系统,提供可靠的市电和备用电源。
10.建筑维护:超高层建筑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减小建筑物老化和损坏的风险。
超高层施工重点难点
超高层施工重点难点超高层施工是指建筑物高度在300米及以上的建筑施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蓬勃兴起,由此带来了施工领域的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超高层施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坑的施工:基坑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首要任务,基坑的护坡、土方开挖、支护结构等都需要经过精确的测量和布置,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安全,同时要考虑基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邻近建筑、地下管渠等。
2. 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高度、强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特殊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空心结构等需要进行专门的设计和计算,以确保楼房在强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冲击下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3. 施工图设计: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图设计需要针对建筑的高度、复杂性和特殊性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布局。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楼层间的连接方式、管线布置、消防安全等因素,以便施工人员能够根据施工图进行准确的操作和施工。
超高层施工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难题: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
施工人员需要在高空作业,而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更高。
因此,施工方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安全带、防护网、临时搭乘设备等,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资源管理:超高层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施工方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并且要保证资源的及时供应和有效利用,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3. 技术难度: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求非常高。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种施工工艺和设备的操作,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施工情况。
4. 管理困难: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问题。
施工方需要统筹各种资源、协调各个工种的进度、解决技术难题、处理突发情况等,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总之,超高层施工面临着诸多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这些问题,施工方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来进行施工。
超高层建筑的业态组合方式
超高层建筑的业态组合方式
超高层的主要业态有办公、酒店、公寓、酒店公寓、商业五种,辅助业态有观光层、空中餐厅、空中大厅、会议中心、会所等。
现代超高层,单业态的建筑已不多见,绝大多数采用几种业态组合的方式,主要业态组合有如下几种:
组合方式一:酒店+住宅+办公
代表项目:迪拜塔1-39层为酒店,43-108层为住宅,111-154层为办公,123层设有观景台
组合方式二:商业+办公
代表项目,台北101大厦、吉隆坡双子塔。
台北101大厦,9层以下为商业,9-84层为办公,35、36为会议中心,59、60为空中大厅,设有商店、邮局的配套
组合方式三:商业+办公+酒店
代表项目: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地下二层-3层为商业,7-77层为办公,79-93层为酒店,3-5层为会议中心,94-100层为观光层
组合方式四:办公+酒店代表项目:上海金茂大厦3-50层为办公,52-87层为酒店,顶层设有观光层、企业会所。
组合方式五:写字楼+酒店公寓+商业+酒店
代表项目: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甲级写字楼+公寓式酒店+顶级购物中心+六星级酒店。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超高层建筑的定义
一、概述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高层建筑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高层建筑的建设离不开稳固可靠的混凝土结构,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性,有关部门制定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定义,也做了明确规定。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意义1. 保障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高层建筑所受风压、地震等外部力的作用远远大于一般建筑,因此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也相对更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制定,就是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防止因结构失稳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2. 规范建筑行业的发展《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让建筑行业有了更加明确的标准和规范,有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
三、超高层建筑的定义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于建筑的高度定义有着明确的规定。
一般来说,高度在150米以上的建筑可以称为超高层建筑。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一般性的定义,具体的标准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四、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要求1. 设计要求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非常严格,需要考虑到建筑的自重、荷载、外部力等因素,保证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可靠。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超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满足一定的抗震、抗风等要求,以确保在特殊天气或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建筑可以安全稳定地运行。
2. 施工要求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也非常严格,从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到施工工艺的控制,都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固和耐久性。
五、结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超高层建筑的定义以及设计、施工等方面都做了详细严格的规定,为了保障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筑行业需要严格遵守上述规定,在建设超高层建筑时做到科学规范,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超高层的界定
超高层的界定
超高层的界定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
在中国,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 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1972年8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伯利恒市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专门讨论并提出高层建筑的分类和定义。
1、第一类高层建筑:9-16层(高度到50米);
2、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高度到75米);
3、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层(最高到100米);
4、超高层建筑: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框架结构是多层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也是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单元。但其H: B≯5,否则为满足强度、刚度要求,易形成肥梁胖柱。
剪力墙结构体系
是利用建筑物的内墙和外墙作为承重骨架构 成剪力墙结构体系;一般为钢筋砼墙, H≮140mm 此体系侧向刚度大,可承受较大水平、竖 向荷载。 缺点:平面被分隔成小开间。 施工方法:大模、滑模施工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
高层建筑大模板施工 内浇外挂体系:全部纵横剪力墙均用大模板现浇 内浇外砌体系:外墙挂板改为砌砖;内墙用现浇钢筋砼 全现浇体系:适宜16层以上高层,队内隔墙,纵横承重墙 均采用大模板现浇钢筋砼。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
高层建筑液 压滑升模板 施工:整体 性好,质量 高,抗震能 力强。 施工工艺: 滑一浇一, 滑三浇一。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用机械设备
混凝土泵:连续完 成混凝土的水平运 输和垂直运输。能 有效解决混凝土量 巨大的基础施工以 及占总垂直运输量 左右的高层建筑上 部结构混凝土的运 输问题。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用机械设备
施工电梯:又称人货两用电梯,是高层建筑施工设备中唯 一可运送人员上下的垂直运输设备。如不采用施工电梯,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净工作时间损失将达30%左右。 主要运送对象是施工人员、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指由一个或几个筒体作为承重结构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整个筒体如一个固定于基础上的封闭的空心悬壁梁不仅可抵抗很大弯距也可抵消扭距是非常有效的抗侧力体建筑结构布置灵活单位面积结构耗材少
第18讲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及安全措施
1、高层建筑的定义:
(1)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1972年建议,将高层建筑划分为以下 四类: 第一类:916层,高度不超过50m; 第二类:1725层,高度不超过75m; 第三类:2640层,高度不超过100m; 第四类:40层以上,高度100m以上。 (2)我国对高层建筑的分类: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中规定: 10层及10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和总高度超过 24m的公共建筑 及综合性建筑为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名词解释
超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物,也称为摩天大楼或高层建筑。
其高度超过了一般住宅和办公楼的高度,具有较高的技术和工程难度,需要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以确保其结构和安全性。
超高层建筑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高度高:超过100米,甚至达到数百米。
2. 结构复杂:由于高度大,需要采用复杂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功能多样:包括住宅、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功能。
4. 能耗高:由于高度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电力、水、空调等。
5. 环境影响大:由于高度大,其对周围环境和城市景观的影响较大,需要考虑其对城市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技术、安全、环境、经济等方面,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一、设计应注意问题超长桩、桩基,承载力必然很大,桩长应该相对较长,会有超长桩的问题深基坑支护基础埋深必然很深,地下室会有多层,需要做深基坑支护。
高标准人防工程地下室面积较大,一般做特殊要求人防工程。
冷却塔超高层冷却塔的设计一直是个难题,传统的摆放位置在转换层或裙楼顶部,影响建筑外观,冷却系统释放的噪音、水汽等又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常对于有中央空调冷却循环水系统的建筑,结合高层建筑主楼、裙房和室外场地的关系,合理选择冷却塔的摆放位置,对于节省造价、降低日后运行成本有着重要意义。
在冷却塔的设置位置方面,当建筑专业和室外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在室外场地上(绿化意内)直接设置冷却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显然,冷却塔的位置距离空调制冷机组越近,相比之下更节省冷却循水管道,也必然利于降低冷却循环水系统的造价和建安成本。
同时,冷却循环水管道长度越小,系统管路的水头损失必然降低,利于降低冷却循环水泵的扬程,也就降低了系统日后的运行成本。
此外,由于日常地面风速比起高空要小的多。
当冷却塔设置位置越低的时候,冷却循环水的飘失水量也就越小,利于整个系统的节水。
而且,由于冷却塔设置位置较低,那么冷却循环水系统的补水系统可充分利用市政水压完成,避免了冷却塔补水系统的二次加压,势必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日后的运行费用。
同时,如果能够在室外地面上直接设置冷却塔没的话,势必减少了冷却塔在屋面上所带来的屋面荷载,节省了结构造价。
可结合建筑底层的使用功能,同时,结合建筑室外场地的情况,把冷却塔设置在室外绿地内。
考虑美观需要,要求冷却塔厂家对塔体进行适当美化,其外观效果可作为室外建筑小品。
由于冷却塔设在室外绿地上,为了防止室外落叶进入冷却循环水系统,设计要求在冷却塔的塔顶出风口上设置钢丝网。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200多米的超高层,剪力墙厚度都会做到1米以上了,要考虑混凝土浇筑的问题。
高标号混凝土应用底层的混凝土标号必然相当高,如何保证强度也是问题。
型钢混凝土应用可能要涉及到型钢混凝土的问题,型钢混凝土节点的施工,相对也是比较复杂的。
含钢量超高层建筑首要问题就是控制变形及强制轴压比,耗钢量指标与平面规则型式及混凝土和钢筋强度等级关系较大。
对于高层建筑应尽量沿建筑高度分段选取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钢筋应尽量选用三级钢筋(主要是梁、板及暗柱箍筋等),选用高强度等级钢筋很有必要。
高层建筑抗风风荷载取值,按照什么标准,尤其是300米以上部分的抗风设计超高层顶部位移控制抗震设计新建的高层建筑、体型不规则的建筑等,都必须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抗震专项审查。
拟建重要建筑项目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其抗震设防应当满足《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向该市建委提出专项报告。
在接到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全部申报材料之日起25个工作日内,市建委负责组织专家委员会提出书面专项审查意见,并将审查结果通知建设单位。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必须进行修改。
此外,还要求,拟建重要建筑项目需要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如果直接涉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公共安全和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且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没有规定又没有现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可依的,建设单位应当联合施工单位制定“三新”应用的施工技术方案,并请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专家进行论证。
风压与外窗高处装修要考虑风压作用,窗玻璃都要相应加强。
消防设计建筑高度超出250M的民用建筑采用的特别防火要求,要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分组织专题切磋论证。
超高层建筑产生火警,扑救难度更大,成灾成果重要。
在超高层修建防火设计历程中,随时会出现一些新的题目。
于是正确运用规范,采取先进的防火技术,保证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宁至关重要。
作为房产开发企业对于开发产品的前期技术研究至关重要,如何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对待所开发的产品,确保产品定位的准确;使用功能的科学、先进;成本控制的有效、合理,直接关系到项目开发的成败。
产品的技术特征更是维持物业产品在中长期保持同类领先水平的重要因素。
避难层设计:建筑高度超过l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自建筑的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的高度不应大于45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差不宜大于45m。
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使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3 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4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5 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6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7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防烟设施;8 应设置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且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l.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避难层: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
避难间则是供消防人员在一定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楼层)上设置的临时避难用的的房间。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来不及疏散人群的临时避难场所。
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能提供一定的面积供疏散人员避难;二是要有良好的通风和排烟设施;三是避难层或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有通畅的交通组织流线.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与疏散楼梯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串联形式。
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备层结合(采用的较多),这种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人,假设人均停留占用面积5人/m2,1500÷5=300m2,则需要净面积300m2.。
另一种是专用避难层。
专用避难层核心部位的设备和垂直交通设施,必需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人均占用面积应满足上述要求。
避难层净高不应低于2.0米。
当有多个避难层时,第一避难层或避难间距地面的高度位置由层高和当地城市消防部门所配置的消防登高车的云梯高度来确定。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不宜超过45米的原因是,发生火灾时集聚在45米高度左右的避难层人员,不能再经楼梯疏散,可由云梯车将人员疏散下来。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城市配有50m高的云梯车,可满足该高度的需要。
还考虑到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需要,并能方便于建成后的使用管理,两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大致定在十五层左右。
在做具体建筑工程设计时第一避难层或避难间的有效避难面积宜较上部各层稍大一些。
以满足滞留于这一层的疏散人员达到临时避难的效果。
避难层有敞开式和封闭式。
①敞开式不设维护墙,一般设在顶层。
不适宜寒冷地区使用。
②半敞开式避难层设≥1.2米的防护墙,上部设开启的封闭窗, 自然通风排烟。
③封闭式避难层应急设施齐全.二、结构体系研究和分析(一)案例研究:案例1.用途为写字楼、公寓,主塔楼面积约25万m2,103层,高432m,高宽比6.9—6.9。
平面为圆角等边三角形,70层以下为写字楼,以上为酒店和公寓。
塔身沿竖向在中部略为外鼓。
采用混合筒中筒结构,钢筋混凝土内筒为不等边六角形,70层以上取消全部内墙而形成酒店的中庭。
外筒为新型的钢管混凝土棱形斜交网格筒。
楼盖采用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板。
案例2.用途为写字楼。
主塔楼面积约21万m2,71层,高309m,高宽比8.4,平面为微弯曲长方形。
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混结构,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为钢框架,由于内筒短向尺寸小且外框架柱两道内收,造成短向抗侧力能力不足,为此采用了两种措施,其一是加两道伸臂桁架并利用之以解决外柱内收的连续问题,其二是在短向两侧各一榀带巨型交叉支撑的框架。
案例3.用途为写字楼。
主塔楼面积约20万m2,75层,高333m,高宽比约8。
平面为椭圆形,周边成锯齿状,平面沿竖向逐步收小。
结构体系为框架由于短向刚度比较单薄,做了4层伸臂桁架及相应的腰桁架。
案例4.用途为写字楼。
总建筑面积约11万m2,楼高41层,高178m,正立面幕墙高出屋顶20m,高宽比6.3。
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钢支撑结构,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板组合楼盖。
由于钢框架筒偏置,通过强化筒内侧一边刚度和弱化外侧一边刚度,另在平面长向两端框架的中间跨加每4层一道的交叉支撑以解决扭转问题。
(二)分析: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当前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体现出以下一些发展趋势。
1.多种结构形式同时使用由于建筑规模大,形式变化多样,单一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等往往已不能满足结构布置和受力的需要,因而一般都同时使用多种结构形式,或者在常用结构形式上补充其他结构,将之组织成整体,共同受力。
例如,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的基础上,在不同部位加斜支撑和交叉支撑;也可在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的部分跨内填充钢板组成带边框钢板剪力墙等等。
此外,也常常加伸臂桁架和腰桁架来加强结构。
不同的结构采用不同材料,由于同时使用多种形式的结构,因而形成同一栋建筑同时使用多种材料,成为混合结构,一般是同时使用钢筋/型钢混凝土和钢的居多。
2.使用强大的抗侧力结构规模大特别是高度高的建筑,对结构的抗侧力能力要求也高,因而随之出现了一些抗侧力能力很强的结构形式。
例如,由钢管混凝土柱斜交组成的网格筒体。
一般框架结构主要是通过构件的抗弯能力来抵抗侧力,加上它是由轴向强度很高的钢管混凝土组成的,因而这种网格筒具有强大的抗侧力能力,同时它还具有很强的抗扭能力,因为它也是通过轴力来抗扭的。
桁架具有比框架较好的抗侧力能力,尺寸巨大且杆件粗大的桁架就具有强大的抗侧力能力。
这种结构也被用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中。
例如,广州珠江城在其长向两侧各一榀覆盖整个侧面的巨型斜撑框架,解决了整体结构短向的抗侧力问题;广州合景大厦也在两侧面的框架中加了交叉支撑来加强整体抗侧力能力。
置于平面两侧的强大抗侧力结构,同时能增强整体结构的抗扭能力,用这种措施解决了内筒偏置而产生扭转的问题。
3.传统结构形式的变形由于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往往需作必要的变化才能配合建筑的需求。
核心筒仍然是较多使用的结构。
对于一般建筑,它通常是形式沿高度不变,仅截面逐步收小。
但有些高度较大的建筑,由于建筑沿竖向划分功能段或逐步改变平面形状,就使得核心筒需要随之变化,因而往往出现分段变化的核心筒。
例如,广州西塔下段为写字楼,具有完整的核心筒,但上段是酒店,核心部分改为高大的中庭而取消所有筒内墙;上海金茂大厦也有此情况;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随着建筑平面逐步收缩,核心筒从下而上由方形变为六角形再变为狭长六角形。
又如,高宽比较大的高层建筑常用伸臂桁架,它原来的功能是加强抗侧能力减小水平位移,但有时却被同时或单独用来作结构转换或者装置粘滞阻尼器之用;广州珠江城就是用伸臂桁架来转换外框柱内收的竖向连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