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影响力的老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有影响力的老师

作者:王彤

来源:《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17年第12期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毋庸置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一样,有着天然的强烈的“向师性”,是对老师的依恋、热爱和模仿。因此,教师的道德情感、人格魅力、知识素养、教学艺术,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起到强化或改变学生的道德认识、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回望27年的教学经历,我认为以下三点是提升教师影响力的关键:一是付出满腔的热情,二是给予方法的指导,三是注重习惯的培养。

1.付出满腔的热情。

作家莫言在《超越故乡》一文中有过这样的表述:“从生理学角度上讲,童年是弱小的,需要救助的;童年是梦幻的、恐惧的、渴望爱抚的。这个时期的一切感觉是最肤浅的也是最深刻的,这个时期的记忆是刻在骨头上的。”这些文字告诉我们,小学生需要精心的呵护和热心的帮助,教师能做到这一点,必将赢得学生的信赖。斯霞老师说得好:“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石。工作之初,我常常自问:作为老师我会爱我的学生吗?我会发自内心喜爱有问题的学生吗?

真心喜爱学生,就像父母爱孩子那样爱学生。从我和学生见面那一刻起,我会设计情境,不断地发现并放大他们的优点,不断暗示我的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有极高的学习天赋,想方设法让他融入班集体中来。我会精心设计分层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自己是老师心目中最棒的。我给自己定下硬性规定,开学第一周必须熟悉全班同学,迅速建立起宝贵的信任。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我都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心,在课堂上我的眼神充满鼓励,尤其在提出问题或讲解重点难点的时候,让学生感觉我对他的回答有所期待;课后我还喜欢跟学生聊天,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都能成为我们共同的话题。我努力用满腔的热情在学生的心田上播撒阳光。

2.给予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具体方法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可以采用集体训练,也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就语文学科而言,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会有效预习,学会专注听讲,学会高效复习。具体细化到标好自然段,给生字注音,圈划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说重点词语的意思,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作者

的表达方法,等等。指导学生踏踏实实做好两件事,那就是读好书和写好文章,并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在单元测试后我会和学生一起分析,对照学期初提出的要求,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努力,直至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做好一个铺垫。

伴随方法指导一并上路的还有鼓励。儿童的心灵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使他们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曾教过这么一个学生,他经常答错题目引起同学的哄笑,也因此一度自卑。刚来到我的课堂上他神情恍惚,他的眼神告诉我他游离于课堂之外。我为他专门设计了难易程度适合的问题,一次次的表扬和激励终于把他拉回了课堂。在一次拟人句训练时他说出“高山深情地凝视着草原”,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持久的掌声。事实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独特的花,只是每个人的花期不一样。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就是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3.注重习惯的培养。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因为使用而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教育的全部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老师无疑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

我和学生共处时贯穿着习惯的培养:制订计划的习惯、预习的习惯、集中注意力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主动写作业的习惯、请教他人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做好小事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还应争取家长的支持,家校互动,形成合力。利用家长会向家长提供支持,教给父母育人规律“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倡导父母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使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督促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孩子享受阳光的生活。

真心喜爱学生,就像父母爱孩子那样;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长出飞翔的翅膀;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从知识至上到素养为重,从能力培养到素养形成,全面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作者系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