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指导:审题过关行文思辩--武汉名师评析高考作文
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43:思辨作文技巧:思辨类作文题型归纳—例题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四十三)思辨作文技巧:思辨类作文题型归纳例题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思辨类新材料作文试题特点:对试题材料所探讨的话题,试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或多个观点。
这些观点在结构上一般是并列关系,在内涵上一般是对立统一关系。
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从矛盾的对立面来看,可分为两大类——1.二元矛盾型。
所谓二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对立的观点。
如2015年浙江卷试题材料的第一部分赞同文章与人品是一致的,而第二部分则认为文章与人品不一定一致,两个观点呈并列、对比关系。
2.多元矛盾型。
所谓多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多个观点,这些观点或呈并列关系,或呈对比关系,或呈互补关系。
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对规则的讨论,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只是说:“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只说争论而不表明写作倾向,让试题在思辨中又充满了开放。
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不仅是全国新课标卷命题的高频题型,同时也是其他各省(市)命题的高频题型。
无论是二元矛盾型还是多元矛盾型,一般有三种写法。
【标杆金题】(仿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放眼今日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二号完美对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纯正中国基因“非洲天路”通车,“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万米……在发展的路上,我们绝不害怕,以非凡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知……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名师解题】本题考生可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审题立意,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轻易地提取出关键词“不害怕”。
对“不害怕”这个话题,试题材料蕴含了两个观点,一个肯定,一个否定,属典型的二元矛盾型思辨类新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着这两个观点便可展开立意:(1)肯定“不害怕”;(2)否定“不害怕”;(3)综合以上两点,辩证地看待“不害怕”。
名师点评2022全国卷高考作文
名师点评2022全国卷高考作文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有幸参加了2022 年全国卷高考,其中最需要我们展现的就是写作能力。
而我作为一名语文爱好者,深知一篇好的作文所需要的要素。
在这里,我将从中心思想、例证和事实的引用、语言表达、思考角度和见解、篇章结构和情感表达这六个方面入手,为大家点评这次高考作文。
首先,中心思想要清晰明了。
在本次作文中,主题很明显是关于为未来打造更好的生活。
优秀作文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中心思想,可以通过文章始终贯穿的主题来体现。
这也是本次高考作文所需要的。
在这次作文中,那些能够在开头段落就明确表达主题,然后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展开论述、阐明意见的同学,无疑在中心思想上做得比较好。
其次,例证和事实的引用需要适当。
一个论述非常有力的作文,通常需要依靠一些生动的例子或者事实来支持。
在本次高考作文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文中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事例,例如“生态在人类的生活中犹如摧枯拉朽的魔法棒”,“碎片化阅读让人们的阅读思考无法深入”,以此来加强作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例证和事实如果过多、过于生硬对文章会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语言表达需要流畅、符合语文规范。
一个高水平的作文,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高考作文中,有一些同学的表达虽然准确,但是语句过长,造成阅读困难。
而有一些同学的表达则显得生硬陈旧。
要保持原有表达的准确性,而又要能够让人畅快地阅读,做到一定难度。
第四,需要有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
作为一个出色的作家或者说是高考作文的写手,需要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话或想法。
不妨从别人所不提的某一个角度着手,来进行深度挖掘。
在本次高考作文中,有那些同学注意到了人类的社交结构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有那些同学则在文中谈到了科技对于生活的推动作用,在这些角度上,有独特思考的学生,便是做得比较好的。
第五,篇章结构需要合理。
好的文章往往有一个引人注意的开头、一个凝聚观点的结论,还有合理的开头段和结尾段。
2020湖北武汉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2020湖北武汉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一、审准话题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应试时应慎重。
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写得再好,最多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
就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而言,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即通常所说的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意,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
具体方法为:第一步,读“背景语”和“启发语”,巧借“启发语”的提示,弄清“背景语”的隐含意义,弄懂题目要求写的就是“话题语”。
第二步,弄清“强调语”有哪些要求,即弄清立意、文体、拟题、字数等要求。
第三步,应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
为确保“符合题意”,在写作时,尽可能在开头点,中间提,结尾扣,这样,写就平稳的扣题文应该不成问题。
二、选妥文体“文体自选”,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而是为考生提供选择最擅长文体的自由。
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写出来的文章就应该具备这种文体的特征,从而做到“符合文体要求”,而不是“四不像”。
那么怎样选择文体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
若需要通过自己忆、记、闻,或涉及写人物、事件、景物、场面时,一般应选择记叙文;若需要介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时,就应选择说明文;若需要阐述主张、表明观点,自然选择议论文。
如果有的内容兼用几种体裁都可以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采用的文体。
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
比如,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同学,则可选择议论文。
三、立意创新古人云:“意高则文胜。
”高考作文立意,正确是前提,但要达到我们所说的“成功”,则还要力求“深邃、高远”。
高考作文中的辩证思维与问题剖析
高考作文中的辩证思维与问题剖析高考作文是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环节。
辩证思维在高考作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高考作文中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并对高考作文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剖析。
一、辩证思维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性辩证思维是指在对待问题时,能够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各个因素,包容不同观点,综合各种因素,最终达到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和判断。
辩证思维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多样性观点:辩证思维能够培养学生多元思维,摒弃了“黑白分明”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和观点来审视问题,提供多样化的思考方式。
2. 分析问题全面准确:辩证思维能够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
通过综合各种因素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3. 丰富论证素材:辩证思维使作文中的论证过程更加充实。
通过辩证思维的运用,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展开论述,既提供了更多的论证素材,又能够展示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二、高考作文中常见的问题剖析1. 仿佛生搬硬套的观点:有些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生搬硬套”,大量借用他人的观点,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
这样的作文显得缺乏思想深度,也难以获得高分。
解决方法:学生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某个观点或者问题,要进行全面分析,寻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同时,丰富的阅读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素材。
2. 表达模糊、逻辑不严密:有些学生在写作时表达模糊,观点逻辑不严密,这样的作文给人一种思维混乱、语言不流畅的感觉。
解决方法:学生在写作时要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逻辑清晰地展开论述。
可以使用合理的例证或者详实的数据来增强论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 狭隘的思维方式:有些学生在写作时只关注问题的一个方面,忽略了其他可能的观点和解决途径,呈现出狭隘的思维方式。
解决方法:学生应该开阔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二元思辨作文----“走出去”与“内审视”
范文
向外进取,向内修心
古语曰:“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今人言:“走出 去”,世界就成了家,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依我之见, 吾辈青年,既要走出去,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也要向内审视,修 养自己的内心,厚德载物。
自省内心明高洁,外察环境拓境界, 时代青年应当在自省和外察之间取得平 衡,既注重个体内在修养和精神提升, 又关注社会现实和全球命运,做到内外 兼顾,做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现代青 年。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羌尽处是青山",只有 向内修好心,才能向外行得远。修心是扎根;进 取是长叶,根深,方能叶茂。我们要处理好修 身与进取的关系,如此方能在瞬息变化的时代 中长成国之栋梁,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 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运用感动中国人物素材-----主体段
向内审自己,认清自己的方向。在里约奥运会,初出茅庐的张雨 霏,认识到自己与国外选手的差距之后,认真向内审视自己,发现自 己先天脊柱侧弯,于是决定改技术、换策略,开始助攻100米蝶泳。 通过内省,找到方向后的张雨霏,从零开始,卧薪尝胆,艰苦训练。 熬过了漫长岁月与风雪的寒梅终于迎来了绽放,成为了飞翔于运动赛 场上的世界蝶后。倘若她当时就此放弃,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那还 有如今的蝶泳之后张雨霏吗?倘若同学们每天只是徘徊不前,自我陶醉, 终不自审内心,还能拥有理想的未来吗?唯有端正态度,每日反省,方 能扬帆起航,指向远方。
向外看世界,向内省自身 人,如果不外出走走,开阔视野,终成井底 之蛙,一事无成;但如若一味地向外走,不懂得 审视自己的内心,则终究不明事理,有所过失。 唯有将向外看世界和向内省自己结合,方能打破 自我的局限,迈向成功的殿堂。
向外进取,向内修身
有人说:"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走 出去了世界就是你的家。"也有人说:"向 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 清醒的。“但我认为“走出去”与“向 内看”二者本应兼得,积极进取与修养 身心理应兼顾,如此方能成就未来。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模考)主题作文--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与不变
2.白芳礼生活艰苦,助人之心未变
每天蹬三轮载客 白芳礼,把仅仅的微薄的收入都积攒起来,捐给贫困的孩子们上学。随着白芳礼老人年龄的增长,他做工作越来越吃力,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帮助孩子们。直至他病倒后,躺在病床上的他,仍不忘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将留给自己治病的钱全部捐出。白芳礼的行为,让我看到他助人的精神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的精神感染了全国的人,他的精神永载史册!世界瞬息万变,国内外的形势并不容乐观,但是不变的却是一颗助人之心。
202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模考)主题作文--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与不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中国是变局中最大的自变量。中华文化不断发展,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但是中国也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内部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面临核心科学技术引进受限等难题。
3.比尔·盖茨成功创业,奋斗之心未变
作为世界著名IT企业——微软公司的创立者,他身价上亿。管理公司的理念是“不断创新,再创新……”比尔•盖茨本可以享受豪华奢侈的生活,但他以一颗平常人的心,一直在奋斗,努力经营他的公司,使微软不断扩大不断变强,始终屹立于行业前锋。他那不变的精神正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动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外界的変化永远摧毁不了他不变的精神!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唯有精神亘古长存。若想成功,必须要保持一颗奋斗的心。这种精神转化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使自己永站在时代前列,不会被潮流所掩盖。
写作指导7:三元思辨性“骨气、立意、用笔”-2024年高考语文三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
写作指导6:三元思辨性“骨气、立意、用笔”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骨气”“立意”“用笔”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三个术语。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常用是否有“骨气”来衡量一幅画作的优劣。
这里的“骨气”,就是精气神。
而“骨气”取决于画家的思想境界、艺术追求,也就是画家的“立意”。
当然,一幅画作的完成还要依靠画家的功底和技巧,也就是“用笔”。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立意行文时,要由“骨气”“立意”“用笔”这些绘画术语切入,去深入挖掘三个术语的内涵与外延,并由绘画艺术延伸到人生的道理,对“用笔”即功底(诸如学识、才艺、技能、本领等)、“立意”(诸追求、理想、志向、情怀等)、“骨气”(诸如风范、气质、修养、人格等)三者关系进行辩证思考,“立意”是“骨气”的前提,“立意”是内修,“骨气”是内修的外显,二者结合显示绘画精神内容层面的追求。
而“笔法”是实现艺术追求的技能手段,保障“骨气”“立意”的实现。
可以立足“用笔”“立意”的关系肯定它们由内而呈现“骨气”在外的重要性。
【审题指导一】本次联考作文是三元关系型作文,要求考生把握好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三个术语“骨气”“立意”“用笔”之间的关系,来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如何建立这三者之间的有机关联,是本次写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作文材料脱胎于唐代画家张彦远的绘画理念,将传统文化与多元思辨巧妙结合,看似在命题方式上与“本手、妙手、熟手”相似,却突破性地加入美育维度,让学生直面中国古代美学原创话语,“言象意”式的美学思维,势必会让已长久浸泡在“内容”“形式”朴素二元思维之下的学生,获得一次荡涤。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而又有“风清骨峻”之说,“骨气”以一种形而上的“生命力”“精气神”成为对“立意(内容)”,“用笔(形式)”的全面超越,同时于张彦远的理论原点而言,其本人的倾向则是强调“立意”“用笔”的重要性,且留下关于“形似”层面的思考。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思辨性作文写作方法指津》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1:思辨性作文写作方法指津方法指津与写作示例概述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
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
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找到“关系”就可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
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
找到“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是无处不在的。
联系就是“关系”。
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任何题目或材料都可以找到“关系”,从而写出思辨性作文,以获得青睐。
那么,怎样找到“关系”呢?技法指津1.找出关键词例1: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
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
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在生长了,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是缺少阳光吗?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
是氧气不足吗?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
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子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
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这则材料有很强的对比性,这是材料的特征。
绿萝在没有水中石子的情形下,“枝蔫叶稀”,有了则“枝繁叶茂”。
分析一下原因,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依托”,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知道,材料无论是写动物,还是写植物,其实都是暗指人,要求我们写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那么,人有依托和没有依托会怎样?题意豁然开朗。
2.找到“角度”例1:在审题立意时,分析作文“材料”,找到矛盾的双方,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破解矛盾,揭示其意义,从而达到准确立意的目的。
关系立意法就是从内在关系辨析题旨,挖掘材料的内在意义和实质。
审题步骤1.读题,找出“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事物,即立意的角度。
2025届高考写作: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
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 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 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
例如:轻与重,大与小,冷与暖,美与 丑,刚与柔,善与恶,真与假,内与外,空 与满,有与无,收与放,虚与实,同与异, 是与非,难与易,勤与懒,先与后,快与慢, 义与利,达与穷,新与旧,平凡与伟大等, 汉语中有那么多相反相成的词语牵动人心, 惹人深思。
主体段范文(200-250)
二谓意志之强。//(观点)强者之谓,躯体乃为表面,意志方为深层。 肉体强健之上的精神顽强,是强者的硬度。//(观点解读)“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事例)蚯蚓、蛇蟮在肉体上都无螃 蟹之强,但螃蟹“弱”得连个窝都不会造,主要是内心躁没有顽强毅力。 //(“事例+观点”解读)同理,一个人躯体强壮而意志虚弱,外强中干, 那他还是一个字——弱!一个人躯体弱小但意志坚定,毅力顽强,那他配 得上一个字——强!自古以来,再强的肉体终将化尘入土,“惟有强者留 取名”。正所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总结论述,强化 观点)(249字)
【简评】能提练出“身体之强”“意志之强”“道德之强”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全文纲举目张。
【提示】孔子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不是文采, 是思想。写议论文,这个“文”,思想性体现就是重在把某一道理说透 彻。正文部分说理的过程特别重要,从哪些方面来说理,理说得够不够 深刻,这是文章的看点,也是阅卷老师能打到50+的关键。分数越往高 处走,主体构思的“缜密、精准、深刻、创新”要求越高。作文构思表 现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通俗一点就是看问题全不全面,客不客观,深 不深刻。更多的时候,与一个人的心智成熟度有关。同学们要记住:作 文的思维训练,是要入心入脑的,也就是在训练我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 力。这一能力,终身受用,与作文有关,也与作文无关。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三元思辨作文写作指导+
【2024届赣州一模】 青蛙坐井,井口就是它的眼界,井外一切无知,也就无所谓境界了。庄子《秋水》中的河伯先“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后顺流而东,突破了河之边界,来到北海,看见了大海的新景象,感受到了新境界。游山者随脚步不断移动,眼前景物也在发生变化,以为丘壑风光阅尽,谁知转过一道山岔,忽又发现曲径通幽,到达别有洞天的境界。但有时脚底也有边界,或许脚下就是万丈深渊,此时,你也只好心存敬畏而至此止步。 上述材料内容中的“眼界”“边界”“境界”及其关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一,要明晰“三元”概念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
首先
其次
第二,必须了解思辩话题各方概念的内涵,这是思辩的准入点。
三元关系作文要求更加突出考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在弄清概念内涵后,还要阐述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出作文的思辨色彩;
然后
最后
第四,在阐述过程中要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将道理说透彻,体现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启示)。
考情——2022年新高考Ⅱ卷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年湖北高考作文如何立意审题(专家解读写)
年湖北高考作文如何立意审题(专家解读写)20XX年湖北高考作文如何立意审题(专家解读怎么写)xx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依然保持了考查内容和题型构造的整体稳定性,其作文题仍是一那么给材料的非命题作文。
按照有关研究者所给的定义,湖北省xx年自主命题的高考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即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可“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来作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新材料作文与旧材料作文比拟,新材料作文更加符合、更加接近于新课标的理念要求。
因为新材料作文在立意上更有利于考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展多元思维,鼓励考生有个性地表达。
我们从命题者所提供的作文材料来看,其表达方式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纯客观的、不带命题者感情色彩的,如湖北省的高考作文题: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
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另一种是带有命题者主观感情色彩、具有明显倾向性和指向性的,如湖北省xx年的高考作文题:泉水在地下蓄积。
一旦有时机,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
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比拟上面的两种作文材料表达方式,前者因为没有明确的暗示性和倾向性,因而在审题立意上更具开放性,对学生的思维、联想、想象、感悟等能力的要求更高,写作的难度也更大。
浅谈高考作文的辩证思维
浅谈高考作文的辩证思维高考事关千家万户,高考作文更是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语文教学思想的变迁,高考作文的命题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从简单的命题式作文到出现材料但仍有明确指向的话题式作文,再到多元立意的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式作文,可以说作文的命题是紧跟时代潮流的。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高考作文的命题日趋呈现出时代性、抽象性、多元化、辩证性等特点。
首先,命题的时代性。
近年来高考作文材料的选择多以时事类材料为主,研究者称之为任务驱动式作文或者评述式作文。
其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国计民生的材料更是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以2017年全国I卷、II卷为例,材料中所列举的“中国关键词”和列举的诗句,无一不是上述内容的体现。
从这些命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形成了一种观念内化于教师心中。
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解读与内化,已然成为命题的重心所在。
作文命题的时代性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单纯地依靠书本闭门造车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写作的要求,因此,在常规训练基础上的思维突破已然迫在眉睫。
这种思维的中心要素便是具有辩证性的思维与立意。
其次,命题的抽象性。
作文命题已经无法用一个词的表层含义来表述,对命题词引申义的挖掘与探索已成为见证考生思想是否深刻的关键。
从2008年的“春来草自青”到2017年的“重读长辈这本书”,抽象意味变得越来越浓烈。
挖掘命题词的引申义成为了考生审题的重中之重。
把握题目中关键词的背后含义是写作成败的关键。
显然浮于表面的写作难以再现考生思考的深度,缺乏哲理意蕴的单层面写作势必与高分无缘。
化抽象为具体,大观点、小切口,小事件、大主题,除了对语言功力的考察之外,思维的考察更是成为评价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
第三,命题的多元化。
多元思维是现代高考作文命题的关键之所在,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从不同的层面进行的思考和议论。
这种议论不再是单纯的正确与错误,而是对学生思维深度提出的要求,是对学生价值观的直接考察。
思辨类作文指导04:“善言”与“敢言”“理想与现实”“舍与得”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高考作文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四)审题立意+解析+范文示例【作文题目】一、“善言”与“敢言”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二、“理想与现实”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三、“舍与得”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一、“善言”与“敢言”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再现】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
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
”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
同学们很快就要投身社会、报效家国,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作文材料:荀子的话着意于“善言”的作用,可以温暖人心。
材料指出口出善言为美德,并解释“善言即善于说话”,并言明能善言者是具有为人处世的智慧。
随后指出“善言”可以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中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鲁迅先生的话意在激励青年人大胆发声,说“真心话”,基于引用中“将中国变成一个商鞅听了赵良的话,感慨地说:“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意思是,美词巧言好比花朵,直言不讳好比果实,逆耳忠言好比药石,甜言蜜语好比疾病。
并力请赵良直言不讳。
由赵良与商鞅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古人对谔谔之言是何等珍视。
谔谔之言为何可贵?乃因很多“谔言”切中时弊,使人们看清了问题的本质,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
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官员耳中这样的“谔言”常在,不时提醒,才能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湖北武汉预测模考高考语文一轮作文复习(审题+立意+例文)
一、(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哪个更重要?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提出的写作任务是:“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哪个更重要?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具体来说,一方面,改造自然是符合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一是因为自然界存在着许多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利的因素,如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变化等对人类构成威胁。
如果不改造自然,人类将难以在这些问题面前保持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二是改造自然可以为人类带来更多的资源和便利。
通过改造自然,如建设道路、桥梁等,满足自身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环境,人类才能实现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是因为自然界拥有自己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
人力如果破坏平衡,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比如,过度开发土地、砍伐森林等行为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给地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二是因为自然界也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只有与自然界和谐共处,才能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都具有重要性。
尽管改造自然可以为人类带来一定的便利和资源,但要注意要符合客观规律,否则会遭受自然的反噬。
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人类会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长久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考生可选取其中的任一角度立意,只要辩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然后可展开正反对比论证:遵循规律,顺应自然做事情往往轻松过关;反之,改造自然却不能把握自然规律,一味蛮干,就会事倍功半,与目标背道而驰。
再运用引申论证,把这种思维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积极联想,深化思考,赋予新时代的意义。
审题过关行文思辩
审题过关行文思辩楚天都市报吉晶晶大学生周超王荣朱莹莹湖北卷作文题阅读以下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世、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湖北省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没有设置文体和立意,只要求考生根据一段摘录的文字谈感悟。
不少考生不习惯这种完全开放的作文题,走出考场的第一句话就是:“作文题目太宽泛,找不着方向!”同时,也有些考生表示,这种作文题蛮简单,不受约束什么都可以写。
昨天下午,采访了三位语文名师,请他们就今年的作文试题一抒己见。
“作文题中的文字材料告诉考生:一方面要深入生活才能有所感悟,另一方面又要跳出来,从更高的位置观察,才能得到雅趣,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武汉六中语文特级教师胡明道说,这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明晰“出”和“入”的关系,“微观”和“宏观”的关系,运用多角度观察。
审题中,有些考生容易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但若只写“出”的一面,而忽视“入”的一面,则显得片面。
反之,若只写“入”而舍“出”,也不妥当。
胡老师指出,既然是作文题,不宜设置作文标准以外的门槛。
这道题目,考生得先破解引用的文字材料,才能入题写作。
如果能在引文后加一句注解,既不影响题目的韵味,又能帮助考生理解题意。
“这道作文题题型完全开放,只有提示语而没有‘题’。
因此,相比话题作文而言,考生的写作范围更广。
”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导师张银华说,题目中的那则文字材料,要求考生有一定文化积淀才能读懂,这也有别以往的考题。
张老师认为,没有“题”,也就意味着不容易跑题。
湖北卷语文高考总分值作文范文和作文题点评
湖北卷语文高考总分值作文范文和作文题点评湖北卷语文高考总分值作文范文和作文题点评点评人: 甘德炎湖北省名师语文特级教师XX 年湖北卷作文以《旧书》二字命名,在“命题”和“押题”的博奕中,上演了一路漂亮的反越位战术,巧妙地冲出了重围,干净利索地成绩了“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命题目标,可喜可贺。
推荐母亲节有礼,免费名额等你抢旧书由本意和比喻意两解:本意的解读能够泛指一切过往的经典,能够是古代文化经典也能够是近现代哲人领袖的经典著述,还能够指考生方才读完正被厌学同伴撕得粉碎的教科书,更能够特指苏东坡《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一诗中“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沉思子自知”名句中的“旧书”,写出百读沉思的治学之道;有灵气的学生还可在冲破治学的范围写出温故知新,以史为鉴等更深刻的明白得。
旧书还可在喻指历史,例如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改革开放的30年体会教训;李娜制造历史的奋斗经历等。
旧书也能够喻指德高望众、历尽沧桑的先辈师长等。
写成记叙文能够记叙自己对一本旧书的宝贵经历,能够写一本旧书对自己的不断警醒,写一本旧书对自己的不懈鼓励;也能够描述一名有如一本旧书一样的老人,泽被后人、造福乡里的智力奉献。
写成议论文那么应该集中论述旧书的价值,关键是要概念好文中旧书的范围,能够呼唤文化经典的回归,能够呼唤在旧书中寻求理想信念的重建,能够呼唤在旧书中不断吸取科学文化的营养。
今年的作文题,切口极小,猛一接触可能有出人意料、促不及防的感觉,可是一旦入题以后,考生不难发觉此题仍是切近咱们的生活,切近社会现实,是应和时期要求的命题。
咱们处在一个价值多元,铜臭和书香博奕的时期,咱们要铜,不要臭,咱们要书更在香,咱们要避免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进程中酿成了精神沙漠。
因此,有价值的旧书分明确实是文明的载体,精神的财富。
《旧书》可称为一道既“近”又“远”,需要今世青年沉思而为的命题。
从命题形式看,今年湖北卷的作文抛弃了五花八门的套路,幸免了大而空的话题模式,简练明了地取用富含文化内涵的《旧书》为题,寄托了物质文明建设中追求精神文明的时期要求,是考生应该试探,必需回答,能够做好的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高中作文指导:审题过关行文思辩--武汉名师评析高
考作文
高中作文指导:审题过关行文思辩--武汉名师评析高考作文
湖北卷作文题阅读以下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世、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湖北省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没有设置文体和立意,只要求考生根据一段摘录的文字谈感悟。
不少考生不习惯这种完全开放的作文题,走出考场的第一句话就是:“作文题目太宽泛,找不着方向!”同时,也有些考生表示,这种作文题蛮简单,不受约束什么都可以写。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三位语文名师,请他们就今年的作文试题
一抒己见。
“作文题中的文字材料告诉考生:一方面要深入生活才能有所感悟,另一方面又要跳出来,从更高的位置观察,才能得到更多雅趣,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武汉六中语文特级教师胡明道说,这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明晰“出”和“入”的关系,“微观”和“宏观”的关系,运用多角度观察。
审题中,有些考生容易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但若只写“出”的一面,而忽视“入”的一面,则显得片面。
反之,若只写“入”而舍“出”,也不妥当。
胡老师指出,既然是作文题,不宜设置作文标准以外的门槛。
这道题目,考生得先破解引用的文字材料,才能入题写作。
如果能在引文后加一句注解,既不影响题目的韵味,又能帮助考生理解题意。
“这道作文题题型完全开放,只有提示语而没有‘题’。
因此,相比话题作文而言,考生的写作范围更广。
”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导师张银华说,题目中的那则文字材料,要求考生有一定文化积淀才能读懂,这也有别以往的考题。
张老师认为,没有“题”,也就意味着不容易跑题。
考生的作文将只有优劣之分,没有跑题之嫌。
从这一点上看,这种作文题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
同时,张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担忧:“题目越开放,写作的自由空间也就越大。
考生们曾经读过的一些范文资料,都能拿来就用,有时难逃宿构、抄袭之嫌,这有可能影响阅卷的公平性。
”
省实验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熊晖说,这是道“无话题作文题”,题型新颖且不出人意料之外,因为早在今年二月调考之后,不少学校就训练过这类作文。
熊老师指出,这道题很考验考生的文学内涵,要想写好作文,先得读通那则文字材料,理解其含义。
这样一来,在考查写作水平的同时,也考查了阅读水平和辨证思维能力。
“因为题目出得大气,所以要求考生的写作也要大气。
”熊老师说,比如以秦始皇为例,一方面写其当政时期,残暴不仁焚书坑儒;另一方面跳出特定的时期,写其统一中国的历史贡献。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