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线二点”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16例3页word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面瘫》课件

《针灸治疗面瘫》课件

其他针灸治疗方法包括电针、耳 针、穴位注射等,这些方法可以 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针刺、艾 灸、拔罐等其他治疗方法使用。
电针是通过电刺激代替手刺激, 增强刺激效果,耳针则是刺激耳
廓上的穴位来治疗面瘫。
穴位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穴位里 ,通过药物的作用来调节经络气
血,达到治疗面瘫的目的。
04
针灸治疗面瘫的实践与案例
经络理论
01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是脏腑与体表、内脏与外窍之间 的联系通道。
02
面瘫的发生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有关,针灸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 位,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 疗面瘫的目的。
脏腑理论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脏腑的功能活 动与面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
面瘫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针 灸通过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改 善面部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针刺治疗的面瘫类型包括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刺 激方式。
针刺治疗面瘫需要注意消毒,避免感染,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当的刺 激强度和穴位。
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是通过艾叶制成的灸条或灸 柱,在穴位上施加温热刺激,以温通 经脉、行气活血,达到治疗面瘫的目 的。
艾灸治疗面瘫需要注意避免烫伤患者 皮》ppt课件
目录
• 针灸治疗面瘫简介 • 针灸治疗面瘫的理论基础 • 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与技术 • 针灸治疗面瘫的实践与案例 • 针灸治疗面瘫的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
01
针灸治疗面瘫简介
面瘫的定义与症状
定义
面瘫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导致面 部表情和动作障碍的一种疾病。
症状
面瘫患者通常会出现口角下垂、 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讲 话漏风等症状。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5例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5例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5例摘要】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本病又称为面瘫。

由面神经麻痹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它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病损在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为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性或核上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性(即核性或核下性)面神经麻痹。

由局部损伤或炎症所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以及单纯性面神经损害所造成的麻痹称为贝尔氏(Bells)麻痹。

贝尔氏麻痹是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明显的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刺中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起病突然,常于早晨洗脸、漱口时发现口眼歪斜、面肌麻痹。

其好发于一侧面部,俗称“口眼歪斜”。

笔者采用针刺加电针结合口服中药综合疗法治疗65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均为我院理疗科门诊患者,男40例,女25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个月。

1.2临床表现发病急,少有自觉症状,有所谓“昨夜完好,今晨得病”之说。

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不敢紧闭口唇、不能鼓腮、吹气,饮水时漏水。

脸裂扩大,上下脸不能闭合,结膜外露,用力紧闭时眼球转向外上方,出现贝尔氏征。

泪溢。

前额皱纹消失,不能蹙眉是贝尔氏面瘫的重要临床特征。

听觉检查:多见低音性过敏或听觉增强。

1.3诊断标准[1] 发病突然,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睑裂变大,病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低垂;患者不能蹙额、皱眉、漏齿眼睑闭合无力,闭合时露白睛,不能鼓腮;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饮水时口角漏水;食物停于齿颊之间。

排除外伤、格林巴利、脑部疾患等因素后,即可确诊为周围性面瘫。

2 治疗方法2.1针刺加电针治则:驱风散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以手足阳明、少阳经为主。

取穴:牵正、地仓、下关、颊车透地仓、迎香、太阳透上关、人中、阳白透鱼腰、攒竹、合谷、翳风。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治疗方法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治疗方法
导语:面瘫是由于一种面部神经的问题,很容易患上的患者会出现口歪眼斜,就像中风了一样那么面瘫,给人带来的后果非常大是你说有的朋友们会在吃饭
面瘫是由于一种面部神经的问题,很容易患上的患者会出现口歪眼斜,就像中风了一样那么面瘫,给人带来的后果非常大是你说有的朋友们会在吃饭,上面无法解决的困难,那么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大家又知道多少呢?
周围性面瘫是面肌麻痹最常见的一种,其表现为同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的迟缓性瘫痪,面神经受损部位在面部经神经核或面神经核以下。

1.病因治疗明确病因者,首先病因治疗,兼顾面瘫治疗。

2.药物治疗贝尔面瘫,耳带状疱疹等,常用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维生素B1、B12,三磷酸腺苷等。

有感染病史的加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治疗。

3.辅助治疗
(1)针刺疗法常选穴有:地仓、阳白、颊车、下关、鱼腰、四白、人中、合谷、风池、迎香等。

每日1次或隔日1次,可交替取穴。

(2)局部理疗可用热敷患侧,每次15min,每天4次,或局部红外线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

4.手术治疗对外伤引起的面神经离断,应及早行面神经吻合术、神经移植术等治疗。

病史较长,各种方法均无效时,可考虑面部整形修复容貌。

以上我们了解了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情况都会出现嘴巴歪斜无法进行饮食等等的一些症状,这些症状给人带来的后果非常的严重,建议大家要积极的治疗防止病情出现后遗症。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最新年精选文档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最新年精选文档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临床发病率较高,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祖国医学称之为“口眼歪斜”或“口僻”。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夏季。

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

中医学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僻。

也有因外邪引动内风或颅脑疾病压迫而发病的(临床少见)。

周围性面瘫包括眼部和口颊部筋肉症状,其病变主要与手足阳明和足太阳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有关。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

认为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

1 临床资料1.1症状周围性面瘫时,引起病灶同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

也就是说,上下部面肌都发生瘫痪,面部板滞、麻木。

由于眼轮匝肌麻痹,故眼睑不能充分闭合,闭眼的同时眼球上窜,在角膜下缘露出巩膜带(贝尔氏征);患者闭嘴时颊肌极为松弛,故口角下垂,船帆征阳性;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内眼角不尖,眼泪有时外溢;示齿或笑时,口角向健侧偏斜,口呈斜卵圆形;说话时,发唇音不清楚;由于颊肌的麻痹,食物贮留于颊肌与牙龈之间,以致患者必须用筷子或手将食物掏出。

少数病人伴有耳后或耳下部位疼痛,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耳内剧痛等。

乳儿发生面神经麻痹时,吸吮受限。

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面部无表情,双侧额纹消失,双眼不能闭严,贝尔氏征阳性。

双侧鼻唇沟变浅,口唇不能闭严,口角漏水,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略含混不清。

1.2 常见原因1.2.1 引起周围性面瘫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2.1.1 感染性病变耳部带状疱疹、脑膜炎、腮腺炎、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

1.2.1.2 外感感受风寒之邪,面部经络受凉。

动静针刺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动静针刺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1.动静针刺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为WHO较早认定的针灸适应证之一,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但因面瘫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仅用单一不变的方法治疗很难进一步提高疗效。

有鉴于此,针对面瘫患者分期特点,及时给予分期动静针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治疗方法1.1急性期,(发病1周内,),:以局部毛刺配合超短波治疗。

磁美容针浅刺患侧阳白、攒竹、太阳、地仓、颊车、颧髎等穴,2~,3分,同时,30号1,.,5寸毫针直刺双侧合谷、足三里,,均不捻转提插,,静留针15,m,i,n。

留针期间,,用梅花针轻叩患侧翳风、额头、眼周、口周及面颊部,以皮肤微红为度。

起针后配合超短波疗法,,给予无热量即输出量在,50,mA以下,,15,m,i,n,/次。

1次,/d,,,5次为,1个疗程,休息,2,d后进行下个疗程。

1.2静止期,(发病,1,~,2周内,),:治疗以电针、闪罐为主。

主穴:,双侧合谷、足三里,,患侧阳白、太阳、四白、颧髎、下关、牵正、,地仓、颊车、风池。

随症配穴:,不能皱眉加攒竹,,流泪加睛明,,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

每次选5~,6穴,,用30号,1.5寸毫针直针透刺,,快捻速进,,得气后接电针疏密波,以患者面部肌肉微微抽动为宜,,留针30,m,i,n,。

起针后,,在患侧阳白、下关、颧髎、地仓4穴反复闪罐10余次,直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1次,/d,,,5次为1个疗程,,休息,2,d后进行下个疗程。

1.3恢复期,(发病2周,~,1个月,):治疗以合谷刺、,温和灸为主。

面部以患侧阳白、,颧髎、,地仓三穴为进针中心,用,30号1,.,5寸毫针各向三个方向透刺,,针刺轨迹形同鸡爪:,阳白分别透刺攒竹、,鱼腰、,丝竹空,,颧髎分别透刺下关、,牵正、,颊车,,地仓分别透刺迎香、,水沟、,承浆。

远端配合直刺合谷、,太冲二穴。

动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

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是什么

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是什么
导语:周围性的面瘫一般在冬季比较高发,主要是面神经肌肉受到刺激造成的,而这种疾病危害性很大,如不及时的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往往病情会进一
周围性的面瘫一般在冬季比较高发,主要是面神经肌肉受到刺激造成的,而这种疾病危害性很大,如不及时的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往往病情会进一步的扩展,那么怎么治疗呢?
一般来说,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时间是第一周,即患者在发现病情后,应立即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这样,面瘫还要经历以后的四个阶段,甚至出现症状加重的表现,这不是因为治疗的效果不好,而是疾病发展的正常表现。

有的人因为看到症状没有好转,反而加重,就放弃了治疗,是非常错误的。

想要知道面瘫的最佳治疗时机,就要知道面瘫病程的阶段,一般的面瘫都会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面神经麻痹期,面瘫的第二个阶段是面瘫病情稳定期,第三个阶段是面神经复苏期,第四个阶段是面神经恢复期。

这几个面瘫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的面瘫治疗非常的关键,这一个阶段也被称为面瘫的急性期,这个急性期的面瘫治疗可以说就是面瘫的最佳治疗时机。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飞针疗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飞针疗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飞针疗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系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为临床特征。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多见,常为单侧,四季均可发病。

本病与中医学的“口僻”、“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等类似。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外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筋脉失养而现口眼歪斜之症。

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因此眼险闭合不全是足太阳经筋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为;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经筋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口歪的产生与它们的功能失调有关。

虚、风、痰、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飞针疗法一刺激部位:额中线,额旁(1、2、3)线,足阳明经筋面部段,手阳明线。

头晕、头胀加顶中线、项侧线,目赤、易怒加足太阴经筋足部段、项侧线;发热、咽部红肿加舌下线、大椎、曲池;大便秘结加下腹部刺激区、足阳明线,瘀血之证明显者加太阳、承浆,耳部疼痛或压痛者加耳周线,舌前2/3味觉障碍加舌上3区。

针具选取:毫针,丛针,三棱针。

操作规程:额中线、额旁(1、2、3)线、足阳明经筋、顶中线、舌下线、项侧线、手阳明线、足阳明线、耳周线、舌上3区均行毫针飞针刺激,下腹部刺激区、足厥阴经筋行丛针飞针刺激,大椎、曲池、太阳、承浆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飞针疗法二剌激部位:手阳明经筋面部段,足阳明经筋面部段,足太阳经筋面部段,手太阳经筋面部段。

风寒入中经络加项侧线、背侧1线上胸段,风热入中经络加曲池、大椎,气虚加足阳明线、胸中线,血瘀加耳尖、膈俞,面部木僵加面中线。

针具选取:毫针,三棱针。

操作规程:足太阳经筋、手阳明经筋、足阳明经筋、手太阳经筋、项侧线、背侧1线、胸中线、面中线行毫针飞针刺激,曲池、大椎、耳尖、膈俞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

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

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
周围性面瘫是指由于面神经损伤或炎症导致面部肌肉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面部表情不对称的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激素、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等。

激素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面神经恢复;抗病毒药物可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瘫;抗炎药物可减轻症状。

2.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理疗、电疗等。

按摩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热敷可以放松肌肉,减轻面部疼痛;理疗和电疗可以刺激面神经,促进神经再生。

3.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面部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面神经恢复。

4. 康复训练:通过面部肌肉运动训练,增强面部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可以进行口腔、唇部和眼部的各种运动练习,如皱眉、闭眼、嘴角提升等。

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面瘫患者,手术可考虑修复或重建面神经,恢复面部功能。

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建议咨询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13前沿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向小辉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达州 635000)面瘫,中医称“口眼斜”“卒口僻”,西医根据损害部位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其中以周围性面神经炎最常见,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以突然发生病灶同侧抬眉受限、额纹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眼裂变大、闭目露睛、眼泪外溢、口角下垂、鼓腮示齿、漱口漏水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因多以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寒或风热外邪乘虚侵入面部经络,痹阻经气,尤其是阳经经脉功能失调,失于濡养,肌肉失于约束有关,发现针灸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1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的时机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但是,近年来学术界在治疗周围性面瘫出现两种不同的看法。

看法不同的中心主要集中在面瘫急性期,尤其表现在患侧处能否施针进行针灸治疗这个问题。

当前,西方医学和针灸界的绝大部分学者认为,急性期进行施针对病情没有任何好处,甚至会造成病情加重的现象,所以建议患者发病一周之内不能进行针刺治疗,特别注意不能使用强刺激手法或电针刺激治疗。

面瘫患病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病情发展期,指发病1周之内,第二个阶段是静止期,发病后7~20 d,第三阶段是恢复期,在发病20 d 之后,第四个是后遗症期,是指在发病3个月之后。

部分学者们认为进行针灸疗法的最佳时间段应该在静止期,即发病后7~20 d 这个期间。

在病情发展期,机体正气和阳明筋络之邪气进行抗争,络脉内虚,这个时候再针刺会伤害机体中的“正气”,并且在疾病的急性期,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如果使用重手法或电针对患侧处进行连续的刺激,可能会导致患者局部水肿加重神经损伤,使得面部神经受到二次伤害。

学者们的另一个观点是,患者在病情发展期就对其面部进行治疗,治疗时间越早治愈率就越好,疗程也会越短,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刺力度。

针对初期及通过周围性面瘫康复评定后,显示是轻中度的患者,由于面神经没有完全丧失活性。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面瘫,即面神经麻痹。

中医学称为“口眼斜”,《灵枢·经筋》篇扼要地叙述了本病的特征。

如“卒口僻,急者目不合”。

春、秋两季发病较高。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多数患者为20-40岁,男性略多。

临床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两类,两者在发病原因和症状方面有很大区别。

本篇仅叙述周围性面瘫。

[病因病机]本病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症状]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驰,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

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西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病程延久,可因瘫痪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名为“倒错”现象。

[治疗]治法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为辅。

采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

初起宜浅刺。

一周后酌予平刺透穴或斜刺。

处方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方义本病为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故取风池、翳风,有疏散风邪之效,其中翳风可祛风止痛,适用于初病耳后乳突痛;颊车、地仓同属阳明,平刺透穴以推动经气;合谷、太冲为循经远取法,合谷善治头面诸疾,太冲用泻法治唇吻斜最为有效。

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迎香禾;鼻中沟歪斜:水沟;頦唇沟歪斜;承浆;目不能合;阳白攒竹或申脉照海;面颊板滞:四白巨。

根据麻痹部位,选取适当穴位分组轮换治疗。

[附注]1、面神经麻痹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二种,应注意鉴别。

2、本病初起时针刺不宜过强。

3、治疗期间避免风吹受寒,面部可作按摩和热敷。

4、防止眼部感染,可用眼罩和眼药水点眼每日2-3次。

.。

周围性面瘫的针刺速治疗法,配合中药效果好

周围性面瘫的针刺速治疗法,配合中药效果好

周围性面瘫的针刺速治疗法,配合中药效果好
今天下午28岁的袁女士以左侧面部麻木一天就诊。

鼻唇沟明显向右偏斜,左眼闭合尚可。

昨天下午袁女士在门口过道处聊天受风寒所致,近期无感冒,诊断为周围性面瘫。

针刺治疗:取大椎穴,大杼穴,患侧肩井穴,曲池穴,手三里穴针刺。

术毕觉左侧肩颈部轻松舒服很多。

然后予以天麻,升麻,当归,细辛研末口服善后。

讨论:由于患者初得周围性面瘫,因风寒所致,其肩井穴内侧有明显瘀阻现象。

大椎穴为手三阳和足三阳交汇处,也是道家所说的风寒关。

大杼穴是手三阳交汇穴,是膀胱经重要穴位之一。

肩井穴是胆经和三焦经交汇穴。

曲池和手三里是手阳明大肠经穴。

取以上穴位可以振奋阳气,疏散风寒,活血通络的作用。

中医认为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含大肠经和胃经;身体一侧的病痛可以取胆经,胆为中正之官,取胆经效果很好;大椎穴,大杼穴曲池穴都可以退热散寒,对颈部肌筋膜紧张有很好缓解作用,间接舒缓面神经出口处的张力,减轻面神经水肿,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

中药是经验方,有改善局部微循环的活血化瘀作用,对面瘫效果很好。

针灸配合穴位点按治疗周围性面瘫

针灸配合穴位点按治疗周围性面瘫

针灸配合穴位点按治疗周围性面瘫
韩政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5(23)7
【摘要】周围性面瘫多见于青壮年,发病迅速。

笔者从事临床工作以来,采用针
刺配合穴位点按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7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韩政
【作者单位】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三人民医院,11622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对比
2.针灸配合穴位点按治疗前列腺肥大2例
3.早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
分析4.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5.穴位点按配
合针灸治疗呃逆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那些事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那些事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那些事发布时间:2021-04-02T15:55:12.7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作者:杜勇[导读] 面瘫是指患者面部神经系统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杜勇旺苍县东河镇中心卫生院四川广元 628200面瘫是指患者面部神经系统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其面部肌肉出现瘫痪,是一种面部神经缺失造成的临床症状。

在人体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这些系统辅助人体完成相应的日常功能,其中面部神经系统是从头部神经中枢发出,到达面部各个部位,控制面部肌肉完成各项动作,当面部神经系统中任何一处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就会导致面瘫的发生。

此类疾病的患病人群涉及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属于一种高发性的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有脑卒中、颅内感染、肿瘤等因素,尤其是在季节变换交替时此类疾病更容易发作。

今天咱们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知识。

一、什么是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是面瘫的一种,是由于患者面部神经系统受到非特异性的炎症感染,从而导致面部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从而引起周围性的面部肌肉功能障碍出现面部肌肉瘫痪。

此类疾病患病人群涉及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大多数患者为面部一侧发病,双侧发病的患者较为少见,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无法完成眼睛闭合、无法完成鼓腮的动作等,该疾病在发病后会呈现出持续加重的情况,在患病2周左右达到顶峰,之后病情会逐渐得到缓解[[]]。

二、周围性面瘫发生的原因?? ? ?周围性面瘫的发生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患者在季节变换的时候不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进行保护,在身体受到风寒侵袭时就容易发病。

另外当患者面部神经系统受到病毒感染时,也会造成其面部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从而导致给神经系统供养的血管出现痉挛,使患者面部神经由于缺血而出现水肿的临床症状,会严重影响其恢复效果。

三、什么是针刺?针灸是中医经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在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灸是两种治疗方法的总称,该治疗方式分为针法和灸法,其中针法是通过使用特制的针,并采用中医特有的手法刺入人体相应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通过使用灸草在患者身体相关穴位的表面进行烧灼、熏烫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线二点”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16例结果:治愈率82.75%,总有效率96.55%。

结论:“四线二点”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僻”,简称面瘫。

患者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鼓颊漏气等临床症状,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患者发病后对生活影响较大,对疗效要求比较急切,所以医生有较大压力。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反复摸索,总结出针刺“四线二点”的方法,常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性61例,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7岁,平均年龄为37岁。

女性55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12岁,平均年龄33岁,其中72例有耳后疼痛,16例舌前2/3味觉减退。

急性期(发病1-7天)83例,静止期(8-15天)21例,恢复期(15天以上)12例,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45天。

1.2 治疗方法。

取穴:采用针刺“四线二点”的治疗方法。

四线:阳白→鱼腰,太阳→颧髎,迎香→牵正,地仓→颊车。

二点:翳风、合谷。

操作:针刺“四线”腧穴,常规消毒,采用透刺法,急性期采用平补平泻针刺手法,静止期及恢复期采用较强烈的针刺手法。

二点:取穴翳风、合谷,常规消毒,平补平泻手法。

上述穴位10分钟行针一次,每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共2疗程,疗程间隔2天。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体征完全消失,患者眼睑闭合自如,口角、鼻唇沟额纹较完全对称,鼓颊不漏气及能吹口哨等,面肌功能正常。

显效:患者眼睑尚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口角不完全对称,面肌功能恢复不完全。

无效:针刺2疗程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116例患者经治疗2疗程后,痊愈96例,显效16例,无效4例,治愈率82.75%,总有效率96.55%。

3 讨论
本病发病多因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瘀阻,经筋失养,失于约束,出现口眼歪斜。

周围性面瘫包括眼部和口颊部筋肉的症状,由于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故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阳明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口歪主要是由上述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西医认为本病是由风寒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和受压迫所致,同时也有的患者是感染了病毒而致的面瘫,如亨特面瘫。

根据《灵枢?经筋》的记载制定,“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池纵缓,不胜收故僻”及“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足太阳之筋为“目上冈”等记载,从经筋的特定分布和临床实际情况,本病归属于足太阳、足阳明、手阳明经筋证。

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选上述经络的相关穴位以及局
部要穴采用透刺的方法调整经络之气,使经筋约束功能得以恢复。

同时,由于面神经出脑由耳后散布面孔部,故选翳风穴治之,能起到总揽全局,起一当十之效。

合谷为手阳明之合穴,又有“面口合谷收”之古训,刺之可通阳明经之气,从而使面瘫得复。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2、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3、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

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