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学案关红艳

合集下载

《捕蛇者说》优质教案

《捕蛇者说》优质教案

《捕蛇者说》优质教案《捕蛇者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如何设计一堂优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技巧,是每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本篇教案将从导入引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以及课堂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捕蛇者说》教学活动。

一、导入引入引导学生回顾《捕蛇者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比如通过提问、播放相关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快速进入故事情境,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捕蛇者说》的主题和寓意。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

3.掌握沈从文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分析、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

难点:学生对于小说主题的理解和归纳、对于作者写作技巧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阶段: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基本情节,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整合阶段:以小组形式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技巧,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3.展开阶段: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进行个人或小组展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会,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反思。

4.拓展阶段:引导学生探究《捕蛇者说》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关联,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促进跨学科思维。

5.总结阶段: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梳理学生的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五、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个人写作等形式来评价学生对于《捕蛇者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的观点独特性和逻辑性,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深入探讨《捕蛇者说》这部作品,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第五册《捕蛇者说》-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第五册《捕蛇者说》-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第五册《捕蛇者说》-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课题捕蛇者说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3 本教时为第一教时备课日期11月8日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 熟读课文。

2. 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板书课题和作者:捕蛇者说柳宗元简介文体和作者: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

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

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

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

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

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

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二、检查预习学生活动自读一遍课文,二人小组互读。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投影片,检查学生对下列字音掌握的情况。

啮(niè)御(yù)得而腊(xī)之挛踠(luán wǎn)瘘(l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戚(qī)莅(lì)事者<SPAN style="ms。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同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2.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 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课文、注释、问题讨论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认真听讲,了解课文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查找注释,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文章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流心得。

6. 写作训练: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修改。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整理笔记,巩固学习成果。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章,拓展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中捕蛇者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现代文和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中捕蛇者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捕蛇者说》。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籍。

(3)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捕蛇者说》。

(2)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捕蛇者说》,理解文意,掌握生词和句子。

(2)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和困惑。

3.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学生讨论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捕蛇者的生活场景。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捕蛇者在现代社会的对应人群及其生活状态。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捕蛇者说》的朗读和背诵。

2. 写一篇关于捕蛇者生活状态的短文。

3.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现代社会中类似捕蛇者这样的人群及其生活状态。

《捕蛇者说》教案学案

《捕蛇者说》教案学案

《捕蛇者说》教案主备课:张红梅2015.9.教学目标一、本文在于揭露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背诵第4、5段,注意语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了解“乎”和“而”的多种用法。

四、理解并掌握“对比”的写法。

教学设想一、课文第4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1 蒋氏自陈心曲的话是全文主体,要着重领会。

(重点)2 运用对比的写法,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

(难点)二、紧扣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课后有关练习读课文。

三、采用“读读、议议”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简介作者。

2 回忆学过的“说”,讲清这一文体的特点。

3 引导学生看课文“阅读提示”,了解背景和写作目的。

二、指导预习1 参照课文注释,阅读全文。

2 弄清“永州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

3 了解“黑质而白章”和“得而腊之以为饵”两句中“而”所表示的关系。

4 掌握实词“质”“章”“啮”“当”“已”“得”“赋”等含义;了解“可以”的古今不同用法及“腊”的活用。

三、研析新课指导学生朗读第1段并疏通文义。

(1)让学生试译,师生共同研讨。

明确①“黑质而白章”中“而”表南并列关系。

②“得而腊之以为饵”中“而”表示承接关系。

③“可以已大风”中的“可以”,是“可以用来”,今义“可以”是“能够”的意思,是一个词。

④“腊”,干肉,名词,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把肉晾干”。

⑤找出写“蛇毒性之剧”的句子。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⑥找出写“蛇的医疗功效”的句子。

(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杀三虫。

)(2)提问:蛇毒性如此剧烈,永州人为何“争奔走焉”?明确:因为“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当其租入”。

(3)小结:文章一开始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效是为下文作铺垫。

关键是“当其租入”和“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两句——捕的蛇可抵交租税,永州的人才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这就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作者字字都是客观叙述,而全文主旨已寓其中。

九年级下册语文《捕蛇者说》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下册语文《捕蛇者说》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文章中的捕蛇者蒋氏为什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作者通过蒋氏的口吻揭示了哪些社会问题?”“从捕蛇者说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做人的道理?”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在探讨中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和道德观念。
5.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民生、关爱他人的价值观,使其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其明白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美德,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在教学《捕蛇者说》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永州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之中。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捕蛇者蒋氏的生活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问题导向,培养批判性思维
本教学案例以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探讨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篇关于《捕蛇者说》的读后感,要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2.搜集有关永州地区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资料,加深对文章背景的了解。
3.课后复习课文,熟练掌握生字词、典型句式,为下次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改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3)能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对比阅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通过角色扮演、表演和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对社会公正和人权关注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捕蛇者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寓言故事,以捕蛇者为线索,揭示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根源。

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2. 词语解析: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释和解读,如“捕蛇者”、“蛇”、“捕蛇工具”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句子分析:对文本中的重要句子进行分析和解读,如“夫蛇者,阴毒之虫也”、“捕蛇者,危险之业也”等,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蛇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蛇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捕蛇者说》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捕蛇者说》全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先做标记,待会儿一起讨论。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读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深层含义,讨论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自身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四、作业布置1. 背诵《捕蛇者说》全文;2. 选择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深入解读,写一篇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写一篇感悟文章。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3)了解古代捕蛇业的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论证手法和表达技巧;(2)学会对比阅读,从文章中汲取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捕蛇者说》,感受文章的韵律美;2. 字词讲解:梳理文中的生僻字词,解释重点句式;3. 文章背景:介绍古代捕蛇业的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4.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论证手法和表达技巧;5. 对比阅读:挑选相关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拓宽视野。

三、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2. 文章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的掌握;3. 古代捕蛇业的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四、教学难点1. 文章的论证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2. 对比阅读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捕蛇者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僻字词和不懂的句子;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讲解,分析文章的论证手法和表达技巧;5. 对比阅读: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享阅读心得;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对比阅读:评估学生在对比阅读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捕蛇业的兴趣;2. 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 鼓励表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了解《捕蛇者说》的作者以及背景; 2. 熟悉《捕蛇者说》的主要内容; 3. 了解并分析《捕蛇者说》中的寓意; 4. 通过课后练习和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捕蛇者说》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理解《捕蛇者说》中的寓意;2.掌握适合不同文本的解读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一份包含《捕蛇者说》的全文阅读材料,用于学生阅读。

2.教师准备一份PPT向学生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背景和文本背景,并阐述文本之间的联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通过讲述文本的背景信息,提高学生的兴趣,并预告本课学习的目标。

2.教师通过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及其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到底想表达什么?第二步:阅读1.学生阅读并标注文本重点。

2.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根据不同的阅读体验,交流彼此的理解,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本。

3.教师带领学生交流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并引导学生寻找寓意,进一步分析文章深层意义。

第三步:梳理知识体系1.教师通过PPT介绍文章的结构,并强调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阅读文本的过程重塑一遍,并帮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文本背景?–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寓意?第四步:评价和讨论1.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文本问题以及思考,提出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并做相关的分析,例如:“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个题材?”,“整篇文章最大的贡献是什么?”等待。

2.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并在15分钟后召集全体学生集体讨论。

可以请学生在课堂上,作为口头或笔头表现,拓宽思路,增强自信心。

第五步: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次课程,引导学生进一步精炼和正确把握文本的内容。

2.向学生出题,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以备后续考核。

课后作业1.阅读一篇足够专业的文献,综合分析《捕蛇者说》的含义,内容需要结合课堂提供的解读方法进行分析。

2.对本堂课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并书写感悟。

语文教案-《捕蛇者说》

语文教案-《捕蛇者说》

语文教案-《捕蛇者说》知识目标1.了解《捕蛇者说》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基本情节;3.学会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手法;4.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并能够灵活运用。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使用比喻的能力;3.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词汇来进行表达。

情境引入请学生听一首歌曲《捕蛇者说》。

然后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1.歌曲中的“捕蛇者说”与我们平常所说的“说”有何不同之处?2.歌曲中的“捕蛇者”在哪些方面与我们不同?3.歌曲中的“蛇”是什么意象?它代表了什么?内容展开1. 《捕蛇者说》的背景和作者1.1 背景介绍《捕蛇者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是唐代传奇故事《杜鹃山记》的一部分。

传说中,有一个捕蛇者去杜鹃山上捕捉蛇儿。

在路上,他遇到一个形容怪异的老人,约请老人为他指婚姻方向。

老人说,他后来会娶一个美丽、聪明而且有成就的女人,但是这位女子将带来他的不幸。

于是他开始矛盾不已,究竟该选择爱情还是事业?1.2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号“乐天”,是唐代受人尊敬的大诗人之一,被尊为“诗仙”。

他的长篇小说《长恨歌》、《琵琶行》以及《东篱乐府》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

2. 文章的主题和基本情节2.1 主题《捕蛇者说》表达了对于“爱情与事业”的无奈,折射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

白居易通过表面上看来是一个养蛇人的故事,揭示人生选择的矛盾、并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2.2 基本情节故事中,捕蛇者拿着头上一朵花的蛇去市场上卖,结果没有人问津,他一怒之下把蛇放了,就坐在路边,对一只蛇说,为什么大家骂我是养蛇人呢?你们不是被我救了吗?这时旁边有一个异样的人插话说了几句,随后离去了。

深夜里这个人来到捕蛇者的家里,告诉他将来会娶一个美丽、聪明、有成就的女子,然而她会是他的不幸之人。

最后,捕蛇者不情愿地选择了自己的事业,而舍弃了爱情。

捕蛇者说 教案

捕蛇者说 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教案标题:《捕蛇者说》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捕蛇者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捕蛇者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探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3. 运用文学分析方法解读诗歌。

教学准备:1. 诗歌《捕蛇者说》的复印件。

2. 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听/看诗歌表演。

3. 诗歌分析工具,如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定义和示例。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诗歌《捕蛇者说》的背景和作者。

解释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源,让学生先听/看一遍诗歌表演,让他们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阅读与分析:1. 将诗歌《捕蛇者说》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一遍。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意象和修辞手法。

可以使用诗歌分析工具,如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定义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诗歌。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结果,并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

理解与思考:1.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提问如下:-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 诗歌中的情感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通过诗歌语言传递这种情感的?-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它们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2.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问如下:- 诗歌中的捕蛇者和蛇之间的关系如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对于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破坏持有怎样的态度?- 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选择另外一首与自然相关的诗歌,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让他们思考不同诗歌中对于自然的态度和情感表达的差异。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诠释《捕蛇者说》中的情感和主题,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总结:1. 对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强调诗歌《捕蛇者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捕蛇者说教案设计

捕蛇者说教案设计

捕蛇者说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捕蛇者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捕蛇者说》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主题;2. 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4. 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5.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教学准备:1. 《捕蛇者说》的诗歌文本;2. PowerPoint演示文稿;3. 黑板/白板和粉笔/马克笔;4. 学生课堂笔记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入《捕蛇者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思考。

核心活动:2. 分发《捕蛇者说》的诗歌文本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一遍,并标记出不熟悉的词汇和短语。

3. 以小组形式进行词汇和短语讨论,学生互相解释和交流,教师辅助解答疑问。

4. 教师带领全班一起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和规律。

5. 教师导入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和诗歌的深层含义。

6.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包括主题、情感、诗歌结构和韵律等方面的讨论。

7.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全班共同讨论和补充。

巩固活动:8. 教师总结课堂讨论的成果,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与学生互动,进一步加深理解。

9.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批改和讲解。

延伸活动:10.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与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11.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捕蛇者说》或其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进行表演或朗诵比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捕蛇者说》这首诗歌的背景、主题和情感表达。

他们能够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并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延伸活动的设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捕蛇者说》教案3

《捕蛇者说》教案3

捕蛇者说教案3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捕蛇者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学习小说《捕蛇者说》的情节和结构。

3.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4.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小说《捕蛇者说》的情节和结构。

难点:小说《捕蛇者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1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

2. 学习过程2.1 第一遍阅读教师让学生围绕小说《捕蛇者说》的内容进行自由阅读。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阅读时间,但应该在教师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并做好阅读笔记。

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问答,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对阅读理解进行简单的检测。

2.2 第二遍阅读2.2.1 带着问题阅读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小说主要讲述什么?•小说中有哪些比喻?•小说的情节有哪些高潮?•小说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标记,在阅读结束后进行分享,交流,最后统一回答以上问题。

2.2.2 审美阅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对小说进行整体理解和审美评价。

2.3 情节分析2.3.1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笔记,讲述小说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情节。

2.3.2 教师在讲解中加入自己的剖析和解析,帮助学生对小说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2.4 主题分析2.4.1 讲解小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4.2 对小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进行深入的揭示和剖析,帮助学生对小说有更全面的理解。

2.5 个性化阅读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阅读提高活动,比如小组分工阅读,角色扮演,书法朗诵等。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整个掌握了小说《捕蛇者说》的情节和结构,同时也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参与积极,对小说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提高。

但是,还有一些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教学。

《捕蛇者说》优秀教案及反思

《捕蛇者说》优秀教案及反思

《捕蛇者说》优秀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领悟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技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捕蛇者”这一职业为导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以“捕蛇者”为题?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作者观点。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明确文章分为三部分:捕蛇者的生活、捕蛇者的艰辛、捕蛇者与纳税人的对比。

4.分析课文内容(1)分析捕蛇者的生活: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捕蛇者生活的语句,体会捕蛇者的艰辛。

(2)分析捕蛇者的艰辛: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捕蛇者艰辛的语句,理解捕蛇者所承受的压力。

(3)分析捕蛇者与纳税人的对比: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比的句子,理解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技巧。

6.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捕蛇者”这一职业的看法。

(2)讨论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作用和效果。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以“捕蛇者说”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较到位,能够分析出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但在分析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引导。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观点较为片面,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纠正。

3.作业布置方面,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旨在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写作过程中,对文章结构和主旨的把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捕蛇者说》学案

《捕蛇者说》学案

《捕蛇者说》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一、学习过程:1、本文选自作者是时期著名家家,著有,是之一。

2、“说”是。

用以、或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相当于现在的。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啮()挛踠()()莅事者()大戚()得而腊之()曩()恂恂()当其租入()几死者数矣()日蹙()殚()其地顿踣()瘘疠()()谨食之()视其缶()相藉()以俟()夫()观二解释实词1、第一段:(1)产:()(2)异:()(3)黑质()白章()(4)啮人()(5)无御之者()(6)腊()之以为饵()(7)可以()(8)已()大风、挛踠、瘘、疠(9)杀三虫()(10)其始()(11)以王命聚之()(12)岁()赋()其二()(13)募()有能捕(14)当()其租入()(15)争奔走()焉()2、第二段:(1)专( )其利( )(2)吾祖死于是 ( )(3)今吾嗣()(4)几( )死者数( )矣(5)貌( )若( )甚戚者()(6)余悲()之(7)若毒()之乎(8)余将告于莅事者()(9)更()若()役()(10)复()若赋()3、第三段:(1)蒋氏大()戚()(2)汪然()出涕()(3)哀而生()之乎(4)则吾斯役()(5)久已病()(6)居是()乡(7)积()于今(8)乡邻之生()(9)日蹙()(10)殚()其地之出()(11)竭()其庐()之入()(12)号呼()而转()徙( )(13)顿踣()(14)触()风雨骇()者(15)犯()寒暑()(16)呼嘘毒疠()()(17)往往()而死者相藉( )(18)曩()(19)其室十无()一焉(20)悍()吏(21)恂恂()(22)隳()突()乎南北()(23)哗然()(24)虽()鸡狗不得宁()焉(25)视其缶()(26)叫嚣()乎东西()(27)弛然()(28)谨食()之(29)时()而献焉(30)退而甘()食其土之有()(31)以尽吾齿()()(3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33)熙熙()(34)旦旦()有是()哉!(35)则已()后()矣4、第四段:(1)苛政猛于虎也()(2)吾尝疑乎是()(3)犹信()(4)孰()知(5)故()为之说(6)以()俟()夫()观()人风()5、古今异义(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古义:今义:(2)可以已大风古义:今义:(3)往往而死者相藉古义:今义:二、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主要写的是哪件?三、深入探究(一)、第一段: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异蛇”之毒?2、“毒蛇”之异,从哪三个方面描绘的?(二)、第二段1、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中所反映出的蒋氏的遭遇。

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捕蛇者说》导学案

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捕蛇者说》导学案

《捕蛇者说》导学案教学目的: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手法,3.把握“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结合工具书翻译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课前导学一、整理有关作者知识。

二、给加点字注音。

啮()嚣()挛()踠()瘘()蹙()殚()踣()曩()隳()恂()谨食.()之当.()其租入死者相藉.()三、解释加点字。

以啮人()当其租入()用之人争奔走焉()今吾嗣为之()貌若甚戚()则久已病矣()虽鸡狗不得宁以()时而献焉()孰知赋敛之毒()以俟夫观人风者()课堂活动一、导入新课:二、解题及了解作者。

1.课题:说说捕蛇人的事。

2.问题:“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主要通过叙事、议论来阐明一个道理。

3.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并称“韩柳”,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被贬永州后曾写作八篇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本文也是作者被贬永州时所作。

三、(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1.教者范读全文。

(注意:字音和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圈点、质疑。

3.指名朗读,指正点拨。

(要求:字音和节奏)节奏: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②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而/乡邻之生/日蹙。

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⑤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四、(二读)读懂全文大意。

1.自由诵读,结合注释疏通大意(组内合作)。

2.质疑、点拨、指正。

3.指名轮流疏通文意。

五、作业。

课堂反馈一、解释下列实词。

为毒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①若毒之乎 ( )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②呼嘘毒疠 ( )③故为之说()③孰知赋敛之毒 ( ) 赋岁①岁赋其二( ) ①岁赋其二 ( )②孰知赋敛之毒 ( )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 ( ) 若生①貌若甚戚者 ( )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若毒之乎 ( )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 ) 食已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 ①可以已大风()②谨食之 ( )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二、语句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学案无解答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学案无解答语文版

23《捕蛇者说》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明白得本文衬托、对照写法;3.把握本文的词语;4.熟悉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情感。

【重点】明白得本文衬托、对照写法【难点】熟悉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情感【学法指导】读、研讨结合语境,积存文句;抓关键句子,明白得主旨学习进程:一、学前预备:(预习问题)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提炼出重要信息记下来。

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柳宗元___代文学家,字___,世称___。

柳宗元和___同是唐朝古文运动的提倡者和奠基2.给下列字注音人啮()御()得而腊()之挛踠()瘘()疠()当()其租入嗣()几()死者戚()莅()事者日蹙()殚()转徙()顿踣()呼嘘()曩()悍()吏隳()突恂恂()而起缶()谨食()之苛()政孰()知以俟()夫观人风者2. 对照文下注释,尝试进行翻译,不懂的句子写在下面。

二、探讨活动:(一)、独立试探,解决问题(双基练习)简介文体和作者:一、自读课文,二人小组互读。

二、范读课文。

提出要求:边听边试探每句的大意。

(二)、学习课文一、疏通文意。

二人小组,对照注解疏通课文大意。

二、纠正学生翻译中显现的错误。

(三)、学生质疑性朗诵课文。

一、从课文第一段起,同窗们提出自己不懂的内容,请老师解答,同窗们做好课文旁批。

二、教师答疑,每解决一段,同窗们便朗诵一段。

3、说明下列句意:以啮人,无御之者若毒之乎饥渴而顿踣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吾恂恂而起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苛政猛于虎也4、回答下列问题:①余悲的是:②余信的是:③余明的是:④余期望的是:五、对作者所期望的,咱们应如何明白得?。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学案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学案新版语文版
【学习重点】熟悉“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照的写法。
【学习难点】熟悉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情感。
【学习进程】
一、学习反馈 。
1.“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大多是一事一议,往往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______,跟此刻的_____大体近似。形式上那么表现为__________,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那时是相当荒僻掉队地域。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那个地址住了快要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朝古文运动的提倡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普遍,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精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腹地位。他还写了很多政治和哲学论文。在诗词创作上,擅长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苛政猛于虎 ( ) 专其利三世矣 ( )
3.假设 貌假设甚戚 ( ) 4.已 能够已大风 ( )
更假设役 ( ) 那么久已病矣 ( )
5.悲 余悲之 ( ) 6.毒 假设毒之乎 ( )
余闻而愈悲 ( ) 孰知赋敛之毒…… ( )
7.之 御医以王命聚之 ( ) 8.而 黑质而白章 ( )
言之 ( ) 而乡邻之生日蹙 ( )
译文:
5.《捕蛇者说》选自________,这篇文章是柳 宗元被贬到________时写的。柳宗元是唐宋八大伙儿之一。其他七人中唐朝有________,宋朝有、、、、、。
6.以下句子朗诵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比吾乡邻/之死那么已后矣 B.比吾乡邻之死/那么已后矣
C.比/吾乡邻/之死那么已后矣 D.比吾乡/邻之死/那么/已后矣下面

省优获奖教案第14课《捕蛇者说》教案

省优获奖教案第14课《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严庄坤【教学目标】一、理解并会运用对比、衬托手法二、领会本文主旨三、感悟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文本背景】蒋氏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这段时间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等祸乱接连发生,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时期减少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三分之一。

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休无止,民不堪命。

尽管在唐德宗时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不准另外“加敛一文钱”,但不过是一纸空文,事实上税外有税,虽“息兵已久,加税如初”。

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

【教学过程】一、“我言我语”指名学生演讲(与柳宗元有关)(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并与文本内容自然衔接,为授课预设情境)师:柳宗元的文章能流传至今,为人们口口相传,不仅在于它本身的文学魅力,更在于柳宗元博大的济世情怀。

二、“温故知新”师: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知是领悟新知的前提,下面我们共同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知识1、词语解释①吾嗣.为之十二年②貌若甚戚.者③君将哀而生.之乎④则久已病.矣⑤向.吾不为斯役⑥乡邻之生日蹙.⑦以尽吾齿.2、翻译句子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④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3、文学常识柳宗元,字,世称“”,唐代家、家;“”之一。

被贬永州司马期间,写作八篇山水游记,合称《》,我们学过其中的第四篇《》。

三、“新说捕蛇者”师:古代有一种职业,叫做猎人,是专门捕杀野兽的,现代已不存在。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兄台就是一位“猎人”,不过他既不捕猎老虎、熊一类凶猛的动物,也不捕猎野兔一类可以裹腹的小型猎物,而是捕猎一种更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动物——蛇。

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位特殊的猎人(一)身份证籍贯:永州姓氏:蒋氏职业:捕蛇世家:捕蛇师:由此可见,蒋氏是一位资深从业者,那么,将是所捕之蛇是何种类?从事这一职业多少年了?毒蛇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未有能御之者师:这么毒的蛇蒋氏捕它是为“谋生”还是“致富”?何以见得?“谋生”当其租入师:既然有这等好处,当地只有蒋氏干这一行吗?永之人争.奔走焉师:这么毒的蛇有这么多人愿意去捕,却不愿缴纳租税,说明赋之毒甚于蛇之毒,这种手法是衬托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蛇者说》
一、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情或某个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在形式上叙议结合
二、写作背景
《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被贬永州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正音:
啮()腊()饵()挛()踠()瘘()疠()
当()其租入嗣()几()死者数()矣莅()
蹙()殚()徙()踣()死者相藉()曩()
隳()恂()缶()弛然( ) 谨食()之熙()
以俟()夫()非死/则徙()尔
四、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纹;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的。

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疗麻风病,手脚弯曲、肿脖子和恶疮;去掉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蛇的人,用蛇顶替他们赋税。

于是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个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

我问他,他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

现在我继承着做这事情已有十二年了,险些丧命有好几次了。

”他说这些话时,脸上好象露出很悲伤的样子。

我同情他,并且对他说:“你怨恨这个差事吗?我打算告诉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地说:“您要哀怜我想使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

假使从前我不干这个差事,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自从我家三代居住在这个乡里,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

把土地上生产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哭着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顶着风雨,冒着寒暑,呼吸着毒气,到处都是死人的尸体。

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十家剩不到两三家;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现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

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

可是我靠着捕蛇独自存活下来。

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到处吵嚷,骚扰,那种喧闹的声音惊扰着乡间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我提心吊胆地起来,看看那瓦缸,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躺下。

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献上去,回来就可以很有滋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活地过着安乐的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了,又怎么敢怨恨呢?
我听了更加悲伤。

孔子说过:“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

”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

现在从蒋家的遭遇来看,相信了这句话。

唉!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五、课文理解
1、永州人争捕蛇的原因是什么?
4、
六、文言词汇积累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