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神经病学大脑半球定位诊断
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
顶叶(Parietal lobe)
1、解剖及主要功能:
皮质感觉区:深浅 感觉的皮质中枢 运用中枢:复杂动 作和劳动技巧
视觉性语言中枢: 阅读中枢
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
顶叶(Parietal lobe)
2、主要功能:皮质感觉区
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
神经病学大脑半球定位诊断
基础知识
大脑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
1、大脑半球左右对称分布,由大脑纵裂分隔端脑形成。 2、主要由大脑皮质、白质、基底神经节和侧脑室构成。 3、大脑皮质可根据中央沟、外侧裂及其延长线、顶枕沟及 枕前切迹分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此外还包括外侧裂 深部的岛叶和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边缘系统。 4、优势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计算等占优势的 半球,通常为左侧大脑半球。 5、非优势半球:一般在音乐、美术、空间、几何图形、人 物识别及视觉记忆等方面占优势,通常为右侧大脑半球。
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
基底神经节结构
豆状核
纹状体
基
尾状核
底
核
杏仁核
屏状核
苍白球 壳核
旧纹状体 新纹状体 古纹状体
基底神经节功能
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
基底神经节协同大脑皮质及小脑,调节随意运动、肌张力 和姿势反射等,是锥体外系的中继站
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
运动前区:椎体 外系的皮质中枢
皮质运动区:支配 对侧半身随意运动
书写中枢:位于 优势半球
皮质侧视中枢:双 眼同向侧视运动
运动性语言中枢 (Broca区)
定位诊断的描述实例2
定位诊断
双下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考虑累及下运动神 经元。颈抵抗、腰痛、脑脊液改变提示有脑脊 膜和脊神经根受累。
第32例脊髓髓外肿瘤
定位诊断
根据患者的主要体征:双下肢肌力IV级,腱反 射亢进,双Babinski征(+),Chaddock征 (+)。T10以下深浅感觉减退,提示病变位 于胸段脊髓T8水平。患者起病时反复出现双腰 部疼痛,右侧为著,症状呈发作性,向腹部放 射, 有腹部皮肤烧灼感,上述症状提示为神 经根刺激症状,病程早期出现严重的神经根刺 激症状提示病变位于髓外可能性大。病情突然 加重可能有血管机制的参与,如肿瘤内出血。
提示右侧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受累,定位 于右侧大脑半球。患者表现为上肢瘫痪为主, 并出现局灶性运动型癫痫表现,提示病灶于右 侧额叶皮层或皮层下,头颅CT已经证实。另 外患者既往有多次脑出血病史,头颅CT所见 低密度病灶主要累及额叶及顶叶。
第3例黏液瘤压迫造成颈内动脉闭塞
定位诊断 根据病人反复发作左侧肢体麻木,结合影像学
皮层受累。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可见不自主 抖动,提示锥体外系亦有受损。此外,患者双 侧Babinski征(十),说明双侧锥体束受损。
第10例脑囊虫病
定位诊断 患者临床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提示存
在大脑皮层功能广泛受累,但因患者没有明确 的局灶性定位体征,仅仅凭临床表现确切的病 变部位难以确定。结合头颅的改变提示右侧额 叶病变。
第31例淋巴瘤合并周围神经病
定位诊断 患者双下肢无力,双下肢病理征(+),提示双侧椎
脑功能的定位诊断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localization diagn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在临床上,根据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发现的症状与体征,并以此判断病变位置,称为定位诊断。
在CT 及MRI 等诊断技术普及应用的今天,了解病变部位与症状、体征的对应关系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定位诊断方法仍然沿用脑沟回解剖位置和布罗得曼(Brodmanrj)(图2-1-1 )提出的47个脑功能区两种定位方法。
根据这些功能定位所划分出的区域都是相对的,各区之间可互相移行,界限并非截然分开的。
此外,有些脑功能区出生时即存在,如运动、感觉、视觉和听觉皮质区等均属于此类;而有些则是出生后在劳动、生活及与社会和自然的广泛联系,集中于优势半球内逐渐形成的,如语言中枢和运用中枢属于此类。
在分析病变部位时,如果由于病变直接压迫某部分神经结构,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或综合征时,确定病变位置则比较容易;而当病变位于静区,如前额叶或颞叶前部,或位于脑室内,由于缺乏定位的症状和体征,以致确定病变的位置十分困难。
有些临床检查所发现的体征不能反映病变的真实部位,如外展神经瘫和双侧病理体征,由于其为颅内压增高所致,常无定位意义。
又如颅后窝病变可引起脑室系统一致性扩大,而扩大的第三脑室压迫视交叉部所产生的双颞侧偏盲属于远隔症状,并非病变直接压迫所造成,如不仔细分析,亦可导致病变定位的错误。
在综合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基础上判断病变的具体位置时,一般应用一个病灶来解释,只有在单个病灶难以解释临床症状与体征时,方可考虑多发病灶存在的可能性。
总之,必须重视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定位诊断,这对进一步选择特殊检查方法和确定治疗方案均至关重要。
第一节大脑半球损害的定位诊断两侧大脑半球间的裂隙为纵裂,大脑半球与小脑间的裂隙为横裂。
每侧大脑半球借中央沟、大脑外侧裂及其延长线、顶枕裂和枕前切迹(枕极前4cm)的连线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大脑外侧裂的深部有岛叶。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麻痹。
三、脑干定位诊断
中脑的Weber综合征大脑后动脉脚间支和/
或脉络膜后动脉阻塞致大脑脚综合征 Weber综合征﹚ 同侧Ⅲ麻痹﹙ Ⅲ﹚ 对侧偏瘫﹙锥体束 ﹚ 对侧强直﹙黑质 ﹚ 对侧随意运动失控﹙皮质桥脑束
三、脑干定位诊断
Millard-Gubler综合征
同侧Ⅵ、Ⅶ麻痹和对侧偏瘫,对
一、 2、额上回后部(为前回转 区):刺激性病灶 表现为突然 大 意识丧失,头颈、躯干向对侧 脑 旋转(沿着身体的长轴旋转, 半 可能出现骨折)。破坏性病灶 球 无定位意义 定 位 诊 断
一、3、额中回后部:双眼皮质侧视中枢, 大 分为刺激性病灶及破坏性病灶。 脑 半 刺激性病灶引起双眼向对侧注视, 球 对侧肢体抽搐; 定 破坏性病灶引起双眼向同侧注视, 对侧肢体瘫痪。 位 侧视中枢 诊 断
一、大脑半球定位诊断
顶叶
1、中央后回:刺激性病灶 感觉性癫 痫 以口角、眼角、手指、足趾多 见;破坏性病灶,精细感觉障碍, 感觉性认识障碍
一、大脑半球定位诊断 顶叶
2、优势半球角回:破坏性病灶
引起Gerstmann's综合征:失写、失 算、左右失认、手指失认
一、大脑半球定位诊断 顶叶
3、 左侧缘上回,运用中枢,有
一、 (一)额叶 大 中央前回:刺激性病灶,表现 脑 对侧相应部位肢体抽搐,多由 半 一侧口角、眼睑、手指、足趾 球 向同侧面部、同侧肢体扩散、 形成Jackson’s癫痫或发作。如 定 果病灶放电通过下行纤维→丘 位 脑放射、胼胝体→对侧半球→ 诊 四肢抽搐,意识丧失 断
一、 (一)额叶 大 中央前回:刺激性病灶,如放电 脑 扩散到中央后回,则引起对侧相 半 应部位肢体感觉性癫痫。如为破 球 坏性病灶,则引起对侧肢体瘫痪, 定 多为单瘫。旁中央小叶破坏性病 位 变,引起双下肢截瘫、大小便障 碍,以大脑镰脑膜瘤多见 诊 断
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双眼视力下降,双侧视乳头苍白,定位于双侧视神经;根据双下肢肌力差,定位于双侧皮质脊髓束;根据左胸4、右胸6以下痛觉减退,定位于双侧脊髓丘脑束;根据左胸4、右胸6以下音叉震动觉减退,定位于双侧脊髓后索。
综合定位于双侧视神经及脊髓。
定位诊断:左额纹明显变浅,左眼闭合无力,左鼻唇沟明显变浅,定位于左侧面神经核或面神经。
定位诊断:根据咽反射减弱,言语不清、构音障碍定位于疑核及其联系纤维;左侧面部及右半身痛觉减退定位于左侧三叉神经脊束核、脊束及脊髓丘脑束,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无力,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病程中曾有站立不稳、查体水平眼震定位于小脑,左侧Hornor定位于延髓交感神经及其联系纤维。
初步定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
定位诊断:右眼外展露白3mm,定位于右侧外展神经。
定位诊断:患者远近记忆力差,计算力差,言语缓慢,反应迟钝定位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白质。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力3-4级,右侧腱反射活跃,右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受损,左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受损,四肢肌张力增高,双手不自主震颤,共济运动差定位于锥体外系,小脑及其联系纤维受损。
结合影像学,患者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均有点状高信号(DWI),广泛的脑室周围稍长T1稍长T2信号,脑萎缩明显,各脑室明显扩大。
定位诊断:发作性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及脊髓丘脑束,一过性意识不清定位于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或广泛大脑皮层,综合定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系统及颈动脉供血系统。
定位诊断:该患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头晕、无力、跌到,无耳鸣、复视,无饮水呛咳、面部麻木、肢体瘫痪等症状,可自行迅速好转,好转后查体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定位于脑干椎-基底动脉系统。
定位诊断:根据患者双侧眼睑下垂、有易疲劳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口服溴吡斯的明有效,定位于双眼眼外肌及神经肌肉接头。
2.定位诊断:胸12水平以下痛觉、触觉、音叉震动觉减退以左下肢为重,定位于双侧脊髓后索、双侧脊髓丘脑束、双侧跟腱反射,双侧腹壁反射消失,病损节段在腰段以上。
头颅核磁的诊断标准
头颅核磁的诊断标准
头颅核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脑沟、脑室、脑池的形态和信号:正常脑沟、脑室、脑池没有异常增宽或变窄,信号均匀。
若出现异常增宽或变窄,或信号不均匀,可能存在脑积水、脑萎缩或其他脑部病变。
2. 大脑半球对称性:正常大脑半球是对称的。
若出现不对称,可能存在半球萎缩、半球发育不全或其他半球病变。
3. 脑实质:正常脑实质应无异常信号。
若出现异常信号,可能存在炎症、梗塞、出血或其他脑实质病变。
4. 脑干和小脑:正常脑干和小脑的形态、大小和信号应无异常。
若出现异常,可能存在脑干和小脑的病变。
5. 颅骨:正常颅骨应无异常信号。
若出现异常信号,可能存在颅骨病变。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的诊断标准,具体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024版大脑脑回脑叶CT及MR定位
目录
• 引言 • 大脑结构概述 • CT定位技术 • MR定位技术 • CT与MR定位比较 • 大脑病变识别与诊断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大脑脑回脑叶CT 及MR定位在神经影 像学中的重要性。
提高对大脑脑回脑叶 病变的认识和诊断水 平。
分析CT和MR定位技 术在大脑脑回脑叶病 变诊断中的应用。
功能成像
弥散成像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可研究 大脑的功能活动和神经网络连接。
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弥散张量成像 (DTI)技术,可评估脑白质的完整性和纤维 束走向。
05
CT与MR定位比较
成像质量比较
CT成像
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扫描,成像速 度快,对骨质结构显示清晰,但对 软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低。
MR成像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进行成像,对 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大 脑的脑回、脑叶等结构。
扫描时间比较
CT扫描
扫描速度较快,一般几分钟内即可完 成全脑扫描。
MR扫描
扫描时间较长,通常需要十几分钟到几 十分钟不等,具体时间与扫射线进行成像,因此患者会接受一定的辐射剂量。虽然现代CT设备 已经采取了降低辐射剂量的措施,但长期或频繁接受CT检查可能会增加辐射风 险。
CT定位技术
CT成像原理
01
02
03
X射线源与探测器
CT机通过X射线源发射X 射线,穿透人体后被探测 器接收。
数据采集系统
将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转 换为数字数据,供计算机 处理。
图像重建算法
利用特定的图像重建算法, 如滤波反投影算法,将采 集到的数据重建为断层图 像。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
图像配准
将不同模态或不同时间点 的图像进行对齐,以便于 后续分析。
图像后处理
图像分割
将感兴趣的区域从图像中 提取出来,便于定量分析 和可视化。
三维重建
将二维图像数据重建为三 维模型,便于更直观地观 察和分析。
定量分析
对图像数据进行定量测量, 如体积、长度、角度等, 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04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分析
新技术研发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在新技术研发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新影像分析方法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基于 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利用这些资料进行训练和验证,提高影像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型成像技术探索
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还可以用于新型成像技术的探索和验证,如高分辨率成像、功能成像等。这些技术可以更 深入地揭示脑部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02
头颅定位线有助于确定头部在影 像平面上的位置,确保影像资料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头颅定位线,医生可以准确 地判断头部是否存在异常病变, 如肿瘤、炎症、外伤等,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意义
头颅定位线资料对于脑部疾病的 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药物研发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脑 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支持。
03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头颅定位线(MR、CT)资料,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例如,对于脑肿瘤患者,可以根据肿
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
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引言大脑病变是指在大脑组织中出现的异常变化或损害。
准确地定位这些病变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
定位诊断的意义对于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所在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进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通过定位诊断,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定位诊断还可以帮助评估病变对周围脑功能的影响,从而预测预后和康复需求。
定位诊断的方法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通常依靠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
影像学检查1.头颅CT扫描:头颅CT扫描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可获得大脑的横断面图像。
它能够检测到大脑中的病变,如肿瘤、脑出血等,并提供它们的大致位置信息。
2.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身体内部映像的影像学技术。
MRI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大脑图像,包括灰质、白质以及血管等结构,从而帮助确定病变的位置。
3.脑电图(EEG):脑电图通过检测大脑的电活动,可以评估神经元活动的异常。
EEG常用来检测癫痫等疾病,并可辅助定位病变所在的脑区。
临床评估1.症状和体征分析:临床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位置。
例如,运动障碍、感觉异常、智力障碍等症状可能与不同区域的脑损害相关。
2.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可评估大脑功能异常,包括肌力、感觉、反射等。
根据神经系统检查的结果,可以推测大脑病变所在的特定脑区。
定位诊断的临床应用肿瘤诊断和治疗大脑肿瘤通常需要进行定位诊断以确定肿瘤的精确位置和范围。
在手术治疗中,定位诊断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肿瘤切除,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并降低手术风险。
此外,定位诊断还可以指导放疗和化疗的设计和进行。
中风后遗症和康复中风引起的大脑病变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通过定位诊断,可以确定病变的具体脑区,从而预测患者的预后和康复需求。
同时,定位诊断还可以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以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
意识障碍大脑解剖和病损的定位诊断
16
〔二顶叶<parietal lobe>
1. 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置: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
17
特点: ①上、下颠倒,头仍正; ②左、右交叉支配; ③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 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
18
〔二顶叶<parietal lobe>
23
〔三颞叶
1、颞叶钩回病变〔嗅觉味觉中枢:钩回发作,是一种颞叶癫 痫,病人有幻嗅或幻味,常具有不愉快的性质.作舔舌、咀 嚼动作.茫然的睡梦状态〔梦样状态.
2、颞叶白质中视辐射受损:引起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 3、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 4、颞中、下回后部:命名性失语. 5、双侧颞叶损害引起严重的记忆缺损,见于脑炎后遗症、脑变
– 躯体感觉核
三叉神经感觉核 前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
– 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 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40
脑神经核团的分布规律
由中线向外 侧依次为: 躯体运动核 内脏运动核 内脏感觉核 躯体感觉核
41
脑 神 经 核 在 脑 干 背 面 的 投 影
42
名称 薄、楔束 核
57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去大脑皮质状态 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 碍.它与昏迷不同,是大脑皮质受到严重的 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大脑皮质下及脑干 功能仍然保存在一种特殊状态.有觉醒和 睡眠周期.觉醒时睁开眼睛,各种生理反射 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 、咳嗽反射存在,喂之能吃,貌似清醒,但缺 乏意识活动,故有"瞪目昏迷"、"醒状昏迷
常见于窒息和脑缺氧后.
大脑高级功能及定位诊断
大脑半球
1、额叶: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 额中回后部—皮质侧视中枢 双眼凝视麻痹 额下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失语 中央前回—皮质运动中枢 单瘫
2、顶叶: 中央后回—感觉中枢
精细感觉及复合感觉障碍 角回—Gerstmann Syndrome 顶叶肿瘤可引起象限盲
3、颞叶:精神、情感 颞上回后部—感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3)视觉性语言(阅读)中枢
位于角回。 (4)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
失语症
【概念】
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 言交流能力障碍
【分类及表现】
1、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 临床特点:口语表达障碍 口语理解相对好 病灶:优势半球Broca区—额下回后部
2、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 临床特点:口语理解严重障碍
答非所问 病灶: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3、命名性失语:
临床特点:选择性命名障碍 言语理解及复述正常
病灶: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颞枕交界区
4、完全性失语—混合性失语
临床特点:所有语言功能均有明显障碍 口语表达障碍 听理解及复述障碍
病灶:优势半球较大范围的病变(大脑中 动脉分布区)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大脑
杏仁体
白质 联络纤维
连合纤维:胼胝体等
投射纤维:内囊
侧脑室
间脑
1、丘脑: 是各种感觉进入大脑之前的最末级中继核 对上行网状系统、边缘系统、运动系统及
大脑皮质的活动均起重要影响 病损可引起对侧偏身感觉减退、丘脑痛
2、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皮质下中枢 及内分泌腺体
3、上丘脑:松果体 Parinaud 综合征: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向上凝视麻痹 神经性聋 小脑性共济失调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题目: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内容摘要:神经系统定性、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的线索,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的部位。
定性系统是为了确定疾病的病因,因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溃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对疾病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定位诊断:1、首先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辨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丛和周围神经),还是肌肉系统(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是否为其他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如:脊髓前脚细胞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症状主要是:①肌张力②病理反射是否存在③腱反射是否亢进。
一些大脑病变,如右侧上肢瘫痪,考虑左侧大脑深部的中枢病变;大脑中动脉堵塞出现三偏症状;额叶损伤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为优势额叶下回病变引起。
小脑梗塞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外周神经病变如背神经、臂丛神经、腰丛神经、坐骨神经的病变,如腰椎椎间盘突出等。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如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包括: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的波动性变化,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2、其次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或系统性。
3、通常定位诊断要遵循一元论的原则。
4、定位诊断应高度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可能提示病变的主要部位,有时还可指示病变的性质。
5、定位诊断重应注意的问题: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在相应的病灶;疾病在发病之初或进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所在;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的某些先天性异常;临床上经常遇到无任何病史、体征,但辅助检查确意外的发现确切的脑不病。
二、定性诊断:从病因学上分类1、血管性疾病: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若年轻人考虑颅内动脉瘤,更年轻的考虑动-静脉畸形。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摘要:一、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简介二、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内容1.颈内动脉系统2.椎基底动脉系统三、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应用1.病例分析2.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正文: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是一种用于帮助医生快速判断脑梗塞病变位置的工具。
它将脑梗塞病变可能出现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归纳为一系列口诀,方便医生记忆和应用。
一、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简介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主要包括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二、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内容1.颈内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的脑梗塞病变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眼动脉:眼底动脉硬化,视力下降;- 后交通动脉:病灶对侧偏瘫,同侧偏身感觉障碍;- 大脑前动脉:病灶对侧下肢无力,同侧上肢无力。
2.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梗塞病变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椎动脉: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 基底动脉:病灶对侧偏瘫,同侧共济失调;- 大脑后动脉:病灶对侧视野缺损,同侧视力障碍。
三、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应用1.病例分析假设有一位患者出现右侧偏瘫、左侧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的症状,根据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病变可能位于左侧颈内动脉系统,如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前动脉。
进一步检查和确诊需要结合影像学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2.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只是一个初步判断的工具,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
间脑病变的定位诊
02 手术治疗的缺点在于风险较高,可能存在并发症 和后遗症,且术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康复期。
其他治疗方式
其他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等辅助治疗方法,适 用于病情较轻、不需要手术治 疗的患者。
其他治疗方式的优点在于安全 性较高,无创伤、无副作用。
CT扫描
对于出血、钙化和骨质的显示效果较好,在间脑病变的定位诊断中也有 一定价值。
03
脑血管造影
对于间脑病变伴有血管异常的情况,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
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EEG)
EEG可以检测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对于癫痫等与 间脑相关的电生理异常有诊断意义。
诱发电位
通过刺激大脑某些特定区域,检测相应部位的电 生理反应,有助于定位间脑病变。
详细描述
功能性间脑病变通常是由内分泌失调、神经递质紊乱或神经网络异常引起的。这 种病变可以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无异常表现,但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例如,嗜睡症、发作性睡病等睡眠障碍疾病就属于功能性间脑病变。
器质性间脑病变
总结词
器质性间脑病变涉及到间脑的结构性损伤或异常。
详细描述
器质性间脑病变通常是由外伤、肿瘤、炎症、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结构性损害。这种病变可以通过神经影像学检 查发现异常表现,如脑水肿、脑出血、脑梗死等。器质性间脑病变的症状和体征与病变部位和程度密切相关,治 疗需针对病因进行。
继发性间脑病变
总结词
继发性间脑病变是指其他部位的病变间接影响间脑功能。
详细描述
继发性间脑病变通常是由其他部位的病变通过某种机制影响间脑的功能。例如,丘脑部位的梗死或出 血可能导致情感障碍、认知障碍等间脑功能异常表现。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同时对间脑功 能异常进行对症治疗。
脑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的功能: 1.支配面部的感觉; 2.支配舌前2/3的痛、温度觉; 3.支配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外肌、翼内肌)。
三叉神经分为三支: 1.眼神经 2.上颌神经 3.下颌神经。
感觉支: 三叉神经半月节 周围突
三叉神经根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眶上裂 眶下孔 卵圆孔
上1/3的面部感觉 中1/3的面部感觉 下1/3的面部感觉、 舌前2/3的痛、温度觉
皮质 延髓脑神经 “运动核”,的下行纤 维
图中显示:
脑神经运动核中,除 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 神经核外,其他运动 核均接受双侧皮质延 髓束的支配.
一侧受损:
——面神经核下部、舌下 神经核失去支配
双侧受损:
——脑神经运动核失去支
颅神经定位诊断思路:
– 核上性病变——即:皮质、皮质延髓束病变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视束病变
视束: 两眼对侧 视野的同向偏盲
——特点:
视束病变
1、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
偏盲
颞叶肿瘤向内压迫
2、伴对光反射消失
光反射:视网膜感受器 视神经
视束 动眼神经核 瞳孔扩约肌运动
视辐射:
全部:1.两眼对侧视野 同向偏盲
2.对光反射存在 3.视野中心保存
(黄斑回避)
下部:两眼对侧视野 同向上象限盲
– 3、两眼球不能水平同向运动; 无眼球运动障碍 伴有肢体瘫痪——核间性麻痹;
– 4、两眼水平同向偏斜 伴有一侧肢体瘫痪——核上性麻痹
重点:
①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包括三个部分,分别管理: 1.眼球的运动 2.眼睑的上抬 3.瞳孔的收缩(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
②眼球的运动障碍就会引起:复视
③掌握神经麻痹和核性麻痹的临床表现特点和鉴别,定位
大脑的血液供应及定位诊断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获取大脑的详细图像,对于脑肿瘤等占位性 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脑血管造影
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和占位性病变的关 系,有助于脑肿瘤等病变的定能磁共振成像(fMRI)
可以检测大脑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活动区域,从而定位与脑功能性 疾病相关的异常脑区。
蛛网膜下腔出血
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 临床综合征。
脑血管畸形与肿瘤
脑血管畸形
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指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 脑血流产生影响。
颅内动脉瘤
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多在脑动脉管壁局部的 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发生,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事件相关电位(ERP)
肌电图(EMG)
记录肌肉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用 于辅助诊断运动神经元疾病和肌肉病 变。
通过刺激诱发的大脑电位变化,研究 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机制。
其他定位诊断技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检测大脑内葡萄糖代谢、血流等生理参数的变化,用于研究大脑 功能代谢情况。
高分辨MRI技术
利用超高场强MRI和高分辨成像技术,更精确地显示大脑微血管 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PET-MRI多模态成像
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MRI技术,同时获取功能和代 谢信息,提高诊断准确性。
光学成像技术
应用近红外光谱成像(NIRS)等光学成像技术,实时监测大脑血 氧饱和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经颅磁刺激(TMS)
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线圈产生磁场,可以刺激特定的大脑区域并观察 其功能变化,有助于脑功能性疾病的定位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六、失结构症(结构失认症) 七、格斯特曼(Gerstmann)氏症候群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极)
出现Korsakoff氏症侯群:近记忆丧,定向力障碍,虚 构,视觉失认症,失算症,甚至渐痴呆 (二)发作性症侯: 1.发作性强迫思维 2.癫痫发作:意识丧失,继之以偏侧性癫痫发作,
3.精神运动性发作:与颞叶不同,出现好闻的幻嗅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极)
(三)运动障碍: 精神运动障碍,共济失调
(二)成形幻觉:为颞叶或颞顶部的剌激 性病变 (三)视觉认识不能症(视觉失认) 优势半球的顶枕区病变 视力存在,不失明 对日常所见的物体不认识,但通过触 摸可认识
岛叶病变的定位诊断(P.199)
剌激脑岛→内脏活动和感觉 剌激额盖→下颌、舌及咽喉运动。咀 嚼、流涎、发音 剌激颞盖→听幻觉
剌激顶盖→舌、咽喉及口内的感觉异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顶上小叶病变(皮质感觉障碍):
实体觉、两点辨别觉、触觉定位障碍
三、缘上回病变(运用不能、失用症)(优势半 球):病人不瘫痪,但失去目的性运动的能力 四、角回病变(失读症): 优势半球角回为阅读中枢,破坏后→失读症; 病人的视力正常,但不能理解已认识的文字含 意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背外侧面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背侧部皮质及皮质下病变的诊断 要点: 1.运动障碍是主要的症状;
2.瘫痪大都由弛缓性过渡到痉挛性;
3.单瘫(皮质病变)或偏瘫(皮质下 病变);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4.肌张力减低(4区病变)或肌张力增 高(6、8区病变);
5.早期、剌激性病变→癫痫发作,破坏 性病变→瘫痪。 (二)运动区病变的定位诊断: 1.运动障碍: (1)癫痫发作: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额叶底部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智能障碍:
1.智力低下、欣快、幼稚、性格改变
2.无动缄默症,情感障碍,抑制能力丧失, 极度兴奋和欣快,强哭强笑,童样痴呆
3.狂怒发作:毛发竖直,血压升高,瞳孔扩 大,攻击动作 4.近记忆力减退的消失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二)癫痫发作: 1.额叶底部肿瘤癫痫发作少见,偶可有大发 作,有时为贾克森氏癫痫 2.根据癫痫发作的形式不同,可以作为推测 病变部位的参考: ( 1)意识障碍,癫痫发作为偏侧性,常为 额极病变
( 2)意识障碍,病灶对侧出现局限性癫痫, 病变位额叶的凸面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3)意识障碍,全身性大发作,额叶底 部或大脑中线附近的病变
(4)局限性感觉性癫痫,顶叶病变
(5)精神运动性发作:
幻嗅、自动症或幻觉状态,为颞叶病 变的特征。也可见于额叶底部或扣带回 的病变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颞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五、记忆障碍: 颞叶前部病变,产生近事记忆障碍
六、音乐机能障碍:
优势半球颞上回前部为音乐中枢
剌激性病变→音乐性癫痫发作
破坏性病症变→不能唱歌
颞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七、视野缺损:颞叶深部病变损害视放射 腹侧部纤维→病灶对侧同相性上象限盲 八、眼球同向运动障碍 颞上回中、后部病变→两眼同向运动 障碍 剌激性病变→两眼向病灶对侧偏视 (听反射) 破坏性病变→暂时性共同偏视(向患 侧)
特点(1)病变对侧上下肢出现一过性上下肢 瘫痪,伴精细运动障碍,粗糙运动保存。
(2)慢性进行性病变者往往先出现肌张 力增高以后才出现瘫痪。同时伴有(精细)运 动性失用或出现病理性联合运动。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前区)
2.反射异常:
(1)强直性反射:
上肢的强直性反射: 触觉性强握反射
(强握反射)
(四)强握反射:出现于病变的对侧
(五)颅神经麻痹
嗅神经,视神经
颅内高压时可出现展神经及动眼神经麻痹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后中央回病变(感觉障碍):P.192 后中央回病变引起对侧半身一般躯体感 觉障碍。剌激性病变引起感觉性癫痫;破 坏性病变引起感觉丧失。 (一)感觉性癫痫:
后中央回受剌激时产生对侧躯体局限性 或全身性感觉性癫痫。表现为麻木,电击 或其他感觉异常,其表现形式如下: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区)
2.反射异常: 即出现所谓的“锥体束征” (1)病理征阳性。自皮质至第五腰髓锥体 束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可出现 (2)病变对侧深反射亢进(急性期减低或 消失) (3)病变对侧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4)出现踝阵挛、髌阵挛、腕阵挛
定位诊断额叶病变的
(三)运动前区病变的定位诊断 1.运动障碍:
下肢的强直性反射
视觉性强握反射
(强直性跖反射)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前区)
(2)噘嘴反射或吸吮反射 (3)屈肌反射亢进:
病变对侧出现:Hoffmann; Rossolimo; Mayer; Leri氏征 3.癫痫发作:
特征:头眼向对侧扭转,然后出现意识 障碍(额极病变所致的癫痫:先出现意识障碍,后出现
(二)侵及脑岛→咀嚼、流涎、模糊的内脏痛
(三)面、舌、上肢的中枢瘫 (四)侵及内囊→均等瘫或三偏症候群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P.195 )
一、视野缺损
(一)同向性偏侧性中心暗点:枕叶局限性小病 灶(腔梗、囊虫等)→对侧同向性偏侧性中心 暗点 (二)同向性偏盲
一侧枕叶中枢病变→两眼对侧同向偏盲;黄 斑回避现象
颞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九、颞叶癫痫:
是以电生理定位为观点的分类名称,此病 的病理活动主要位于颞叶与边缘系统
表现:神志慌惚、语言错乱、精神运动性 兴奋、情绪与定向力障碍、幻觉、错觉、记 忆缺损等。环境熟悉感,环境生疏感,变视 感,巨视症,音幻觉
颞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钩回发作:嗅发作(幻嗅、难闻) 自动症:发作性不受意识支配的活动 十、颞叶病变的远隔症状: (一)动眼神经麻痹 ,钩回疝所致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三)同向性象限性偏盲 距状裂上唇病变→两眼对侧同向下1/4盲 距状裂下唇病变→两眼对侧同向上1/4盲 (四)两眼同向水平性偏盲 两侧距状裂上唇损害→两眼下半水平性偏盲 两侧距状裂下唇损害→两眼上半水平性偏盲 (五)皮质盲(皮质性失明): 包括外侧膝状体至视皮质的全部结构的损害
(参考图:P.196-198, F.165-167)
中央后回前部为识别空间的功能区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十二、视觉障碍: (一)视物变形,视错觉 (二)视觉滞留 (三)视物失认 (四)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十三、眼球运动障碍:顶、颞、枕交界处病变→两眼向 病灶对侧注视不能(两眼向病灶侧注视)
颞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颞叶具备的功能有:情绪与心理活 动、听觉、语言感觉、嗅觉、味觉、记 忆、头眼运动等。(P.194) 一、感觉性失语症(Wernicke失语或听觉 性失语) 部位:颞上回后部病变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1.外侧膝状体病变 单独病变少见。多合并有邻近结构的损害。
外侧膝状体内侧部损害→对侧同向下象限盲
外侧膝状体外侧部损害→对侧同向上象限盲
瞳孔对光反应正常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2.ຫໍສະໝຸດ 放射病变(P.196 F.165)
背侧部纤维病变→两眼对侧同向性下象 限盲 腹侧部纤维病变→两眼对侧同向性上象 限盲 视放射全部损害→两眼对侧同向性偏盲
瞳孔对光反应正常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3.枕叶视觉中枢病变 距状裂上方(楔叶)视觉皮质病变→两眼对 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距状裂下方(舌回)视觉皮质病变→两眼对 侧同向性上象限盲 黄斑纤维不受损→黄斑回避现象 瞳孔对光反应正常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视幻觉(幻视) 视中枢剌激性病变→对则视野视幻觉
这种幻觉是简单的不成形的,如闪光、火星、火 光、暗影
病变部位:主半球角回、缘上回以及顶叶移 行至枕叶部位的病变
表现为“四失”:手指失认症;左右失定向; 失写症;失读症 八、半身萎缩症:发生在病变对侧肢体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九、视野缺损: 损害了顶叶深部的视放射背侧束,出 现病灶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十、前庭症状:病变位于顶间沟附近
十一、空间定位觉障碍:
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芮德源 教授
大脑半球病变的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 意识与精神活动障碍; 失用症; 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等等。 失语症; 失认症; 癫痫发作; 偏盲;
大脑半球病变的临床表现
定位症状: 额叶 (P.187-192); 顶叶(P.192-194); 颞叶 (P.194-195); 枕叶 (P.195-199); 岛叶 (P.119); 边缘叶(P.199-); 基底神经节(P.199); 胼胝体(P.200); 内囊(P201-202)。
(一)视觉发作的特征表现 1. 幻视的部位恒定,在病变对侧视野范围内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2.如系占位性病变,发作频度逐渐增加,其它定 位症征(偏盲、失认、失语等)也相继出现 3.发作与环境无关 4.可伴头眼向病灶对侧偏斜
二、幻视对定位诊断具有意义
(一)不成形幻视—表明枕叶或顶枕叶有剌激性病变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区)
I.局限性运动性癫痫
(I)完全性贾克森氏癫痫
(II)不完全性贾克森氏癫痫
(局部→全身)
(仅限于局部)
II.全身性癫痫大发作
(I) 无先兆 (II)有先兆 I) 反转性发作(头眼向对侧转动)继大发作, 病变在 6、8 区 (头转→全身抽)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