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总需求

合集下载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曲线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曲线
CHJ
Y1
Y2 Y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宏观经济学·AD-AS· 20
政策含义: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 的政策含义: 增加需求不会造成 物价上涨,只能增 加产出。
CHJ
P
AD1
AD0
P0
E0
AS E1
Yf
Y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宏观经济学·AD-AS· 21
(四)常规总供给曲线
P
C’ A
C
常规下,短期
B
总供给曲线位于
CHJ
宏观经济学·AD-AS· 25
三、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P
在产品市场、货 币市场和劳动市场
P0
同时均衡条件下的 一般均衡模型。
CHJ
AS
E0
AD
Yf
Y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宏观经济学·AD-AS· 26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投资减少,AD左移。 P
AS
表明:经济萧条。就业
和价格水平都低于充分 P1
CHJ
宏观经济学·AD-AS· 5
3.所得税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收入不变则名义 收入增加,所得税增加,可支配收入减 少,消费水平下降。
CHJ
宏观经济学·AD-AS· 6
4.开放效应(NX效应)
总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来替代出口 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总价格水平 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 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这就是开放效应。当一个 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 线向下倾斜的另一个原因。
CHJ
Y=f(N,K)
N0
N
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经济学·AD-AS· 14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曲线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曲线
S
P1
E1
P0
E0
AD1
AD0
Yf
Y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宏观经济学·AD-AS· 18
(三)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货币工资的刚性:
工人会对工资的下降进 行抵抗,工资只能上升, 不能下降。但由于货币幻 觉,工人会抵抗价格水平 不变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 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 下价格水平的提高。
CHJ
宏观经济学·AD-AS· 4
2.实际余额效应(庇古效应)
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增加名义资产存量。因此,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 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 保持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 情况就会相反,这就是财富效应。财富效应的结果 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 少;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 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下倾斜。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CHJ
宏观经济学·AD-AS· 1
一、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是指 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每一) 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 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 (实际)生产总值的需求。
总需求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需求 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的四个构成部分实际上也 是总支出的四个组成部分。
CHJ
宏观经济学·AD-AS· 7
AD曲线的代数推导
假设一个经济社会中存在以下关系:
c=80+0.9y I=720-2000r 货币需求 L=0.2y-4000r
不存在政府支出和税收。名义货币供给=500(单位量)。
IS曲线:r=(800-0.1y)/2000
LM曲线:r=(0.2y-500/p)/4000

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50
17.3.5 短期分析(经济萧条解释)
P
AD1
AS
AD3
AD2
P1
P2 P3
Y
O
Y3
Y2
Y1
51
短期分析(通货膨胀的解释)
P
AD3
AD2
AS
AD1
P3 P2 P1
O
Y1 Y2
Y
52
短期分析(滞胀解释)
P
AS2
AS1
AD
P2 P1
Y2
Y1
Y
53
短期分析-----萧条或膨胀时需求管理 的有效性
AS曲线的经济含义
1. AS曲线是一条描述总供给达到宏观均衡时,一 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2. SAS曲线表明在短期内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 间存在着正向变化的关系,而LAS曲线说明在长 期内,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无关。
3. AS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影响实际工资,实际工 资影响就业水平,就业水平影响产出水平或收 入水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
45
• 2、当总供给曲线左移,则处于滞 涨状态,进一步,总供给曲线再左 移,则失业和通货膨胀也越严重, 不过失业的下降比例和通货膨胀上 涨的比例二者之间相对关系却并不 明确。
46
17.7.3 古典的AD-AS Model
P
• 松财政或松货币
AD右移至AD’
P2
AS不变
P1P2 ,Y=Y*
– 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即Y=Y(P) –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
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 –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现。
2
价格水平与AE的关系

经济学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课件

经济学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课件
37
经济状态(凯恩斯主义观点)
潜在的产量
P ASS ASL
P2
E2
E1
P1
AD2
AD1
不经
可济
能萧
同条
时和
发 生 。
通 货 膨

O
y y1 y*(y2)
38
§18–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小结
➢ AD—AS模型是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总结。 ➢ AD—AS模型涉及3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
场和劳动市场。 ➢ AD—AS模型分析建立了总量生产函数。 ➢ 总供给模型分为短期模型和长期模型,可以分
价格水平影响总产量的基本过程
(1)价格水平的变化影响实际工资(w)。如 果名义工资(W)不变,则实际工资与一般价格水 平(P)成反比;
(2)实际工资的变化影响劳动市场的供(Ns) 求(Nd)数量(进而决定就业量);
(3)就业量的变化影响总产出。
19Biblioteka 劳动市场的均衡分析w = W/P
P1 w1
W
P0 ( P )0 P2 w2
生变量。
潜在产量 y* y(N*, K* )
17
y
潜在产量是在现
y y(N, K ) 有资本和技术条
y*
件下经济社会的
y0
潜在就业量所能 生产的产量。
宏观生产函数
O
N0 N*
N
1.总产出随着就业量而增加。 2.边际报酬递减。 3.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是一个外生变量。18
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分析
失业率 O
该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
具有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
36
奥肯定理
奥肯是一个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定理 是他于 1960 年提出的。

第17章总供给和总需求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第17章总供给和总需求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y
(潜在产量)y*
y=f(N,K )
y0
0
N0 N N* (充分就业量) 图17-3 宏观生产函数
重要性质:
1)总产出量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2)总产出随就业量增加而按递减的比率增加(边 际报酬递减规律)
y y* y0 y=f(N,K )
0
N0 N* 图17-3 宏观生产函数
N
2.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1.人力资源: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构成 2.自然资源:土地、森林矿产、海洋等一切可以用 于生产和提供服务的东西
3.资本积累:厂房、设备、高速公路等等人工生产 出来的有形生产资料 4.技术水平:投入和产出水平的转换关系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 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 之间的关系。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使 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行生产, 则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y=f(N,K) (17.4)
其中,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 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1.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y =f(N,K) (17.5)
(17.5)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下, 经济社会的总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
二、古典总供给曲线图
假定: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货币工资随劳 动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y F (N , K )
*
*
*
P
y* 、yf 为潜在产量 其中, 表示使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0
yf
y
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 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三、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P AD1
如果货币供给增加

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精)

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精)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p
AD
0
y
6
二、价格变动的效应
1、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 而使投资水平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 效应。 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上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他 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实际价值降低,人们变得相对 贫穷,消费减少。 3、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名义收入增加,人们进入了比 较高的纳税档次,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 水平下降。
0
N
劳动需求曲线
19
2、劳动供给曲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W/P
(W/P)1
Ns=Ns (W/P)
• 劳动供给量是实际工资
的函数。
• 当实际工资上升,劳动
(W/P)2
供给量增加;当实际工资 下降,劳动供给量减少。
N
N2 N1
0
• 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
劳动的供给曲线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倾斜。
20
3、劳动市场的均衡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7
三、推导总需求曲线的方法
AE
A B
45º 线 AE (P ) 0 0
AE1 (P1)
第一种方法 简单收入决定模型
0
P P1 y1 B y0
y
P0
0 y1
A y0
AD y
8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推导总需求曲线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 用公式推导AD(两部门)
IS曲线方程 LM为方程为 S (y )= I (r ) M/P=L1(y)+ L2(r)
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 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工 资和均衡就业量。 当实际工资高于均衡工资, 劳动供给大于需求,会导 致实际工资下降,反之实 际工资上升,只有当劳动 供给等于劳动需求,工资 才稳定下来,形成均衡工 资。

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1、代数方法
1)s=-a+(1-b)y i=e-dr s=i
IS
r=(a+e)/d - (1-b)y/d
2)LM
r=ky/h - M /(Ph)
两式联立:
y Ph(a e) Md [dk h(1 b)]P
若令 h(a e)

d
[dk h(1 b)]
6、财政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
1)税收不变与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政府增 加购买,会刺激市场需求。但一旦过度,政府 的购买导致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挤占居 民与企业的消费。
2)税收与总需求反方向变动。这里主要税率、 征税起征点的变化直接影响个人与企业的收入。
3)政府转移支付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
7、国外收入与本国总需求同方向变动
即总需求函数或AD曲线的函数表达式:
y M
d
P
2、几何方法
1)价格总水平为P1时,产品市场 和货币市场均衡,均衡点为E1, 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 和y1描绘在下图中,可得 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D1。
2)假设价格水平变动,从P1下降 到P2。其他要素不变,则LM曲 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新 均衡点为E2,对应均衡收入和 利率为y2和r2。将P2 和y2描绘 在下图中,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上的第二个点D2。
2)AD曲线表明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存在着 反向变化关系。
3)AD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实际货币供给影响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影响投 资水平,投资水平影响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这 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
五、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1)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 而只有价格变动导致GDP沿着需求曲线移动;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

)
f
(W P
)3 (W P
)2
W
( P
)1
AS
(4)
G
古典区域
F
E
D
C
A
B
W P
O
N 萧条区域 中间区域
y (3)
y f(N,K)
W
P
O y0
.
y1 y2 y3 yf
y
37
三、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1.曲线的形状及推导:
长期中,由于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灵活变动 性质,经济的就业水平或产量并不随着价格 水平的变动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状 态上。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 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
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 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使产 出水平增加,于是总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
.
22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1.宏观生产函数的概念: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 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 产出之间的关系。
.
26
3.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可以改变。 宏观生产函数为:
y*f(N*K , *)
其中N*为各个短期中的充分就业量,K*为各 期的资本存量,技术水平的变化没有被明确表示 出来,y*为各期的充分就业时的产量。 y*也被称为潜在产量。
.
27
二、劳动市场均衡理论(完全竞争的要 素市场)
代数法 借助IS-LM图形
总产出-总支出法
.
13
用代数法推导总需求曲线
在两部门经济中, IS曲线的方程:

西方经济学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西方经济学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2、短期总供给与一般物价水平有 关,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产 量也增加,短期总供给最终将变为 长期总供给。AS曲线反映:
价格水平→实际工资→就业水平→ 投资水平→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
(2)价格上升→原有企业增产, 吸引新的厂商投资→就业增加→总 供给增加→持续增加的结果是达到 长期总供给曲线。
影响AS曲线移动的因素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1、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安排讨论
劳动力增加、资本存量增加;人力资本增加、发 现新的原材料来源、气候条件改善;技术进步、 税收减少;工资水平降低、国内收入增加、利率 降低
2、AS曲线的水平移动——劳动生产率提高、技 术创新和发现了新资源均会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 化,这时AS曲线在坐标平面内水平移动。
2、宏观生产函数:
Y=f(L,K,N,E,T),表示总量
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IS2 IS2
ry
LM1
3、潜在产量——在现有资
LM2 y= f(N,K)
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 y0
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充分就 r0
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一
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机制下,
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
y0
N y
二、劳动市场分析—— 决定总供给的重要因素
1、劳动需求。设名义 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 W/P。劳动需求函数是:
劳动需N求d 与N实d (W际P)工资反 方向变动。
2、劳动供给:劳动供 给也是工资的函数。 “背弯式”?
Ns

Ns
(W P
)
IS2 IS2 r W/P
(W/P)0 r( 0W / P ) 1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推翻AS不变的假定,考察AS如何随价格水平 的变动而变动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精品文档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精品文档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7章 17
小结:总需求曲线的经济含义
AD曲线是一条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即
IS=LM时,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 间关系的曲线。 AD曲线表明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存在着 反向变化关系。 AD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实际货币供给影响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影响 投资水平,投资水平影响产出水平或收入水 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7章
2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产生的历史背景
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滞胀,即失业和通
胀并存的现象用IS-LM模型难以作出合理的解 释。新古典综合派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工具。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凯恩 斯主义赤字财政政策造成通胀日益严重。 美国50年代,消费物价平均年上涨率为2%, 60年代,消费物价平均年上涨率为2.3%, 70 年代,消费物价平均年上涨率为7.1%,1979 年高达13.3%。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7章
1
总支出模型 国民 收入 决定 IS-LM模型
y=c(y)+i(r)+g i(r)+g=s(y)+t, M/p=l1(y)+l2(r) Y=y(N,K), f(N)=W/P, h(N)=W/P
AD-AS模型 宏观 经济 政策 政策实践 政策效果
令I=S,2500
-240r = -1000+0.5y IS: 0.5y+240r =3500 令L=M, LM: 0.5y-240r =1000/P 解方程组,消掉 r,求均衡收入和价格的关 系 y =3500+1000/P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7章源自14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方法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
W Nd Nd ( P )
18
(W ) P
W ( P )0
(W P
)1
O
Nd

N
d
(W P
)
N0
N1
N
3、劳动的市场供给函数 ⑴完全竞争劳动市场劳动供给的原则:劳动的边际负效用= 工资的边际正效用
19
⑵劳动的市场供给函数:当劳动的边际负效用是一个定值时,
劳动市场的供给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以Ns表示劳动的需求 量,W表示货币工资,P表示价格水平, W/P为实际工资,则
总供给(AS Aggregate supply curve)曲线是由总量生产函数与代表 劳动市场均衡的两个方程引出的。为此,我们先要有一些预备知 识。
一.总供给: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
提供的,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 借助于宏观生产函数表达
2
由1、2、3可求得IS曲线,为:
r a e 1 y,或: y a e dr
d
d
1
由4、5、6可求得LM曲线,为:
r k y m ,亦即r k y 1 M
h h
h h P
或: y h r m ,亦即y 1 M h r
⑶由总支出的构成可知,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总需求由经济社 会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构成。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 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入和其它经济变量在既 定条件下,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
2、总需求受很多变量影响:价格水平(物价)、人们的收入、 对未来的预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总需求与这些变量之间 是相关关系。但在初级版的教材中,我们只将其理解成为一元线 性相关关系。

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20000 0.8Y 240 r
(2)
P
3Y 12500 50000
P
当Y 5000时, P 20
r
LM (P1)
物价水平的变化
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
LM (P2) 数量的变动,LM曲线
会 发 生 移 动 , 在 IS 曲
线不变的情况下,新
P
IS Y
的均衡收入与物价水 平之间形成的对应关
第三节 AD-AS模型
用AD-AS模型来分析政策效果要更加抽象 一些,关键是要把握住是哪一条曲线在怎样移 动。无论是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都应该是移动 AD曲线,扩张型的政策导致AD曲线外移并提 升物价水平,紧缩型的政策产生相反的结果。 短期AS曲线移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生产函数 的变化或是名义工资的调整,长期AS曲线的 移动则只能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增加或技术进步 了。AD-AS分析的思路与IS-LM模型是一样的, 曲线移动的效果也由两条曲线的形状决定。
考察货币市场的时候,我们假定物价水 平是一个常数,这样才能用IS和LM曲线求均 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事实上,货币市 场远不止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物价的变动 会影响实际利率水平,导致产品市场投资的 增减(利率效应),收入水平的调整不仅会 导致货币市场的不均衡,也会因为购买能力 的变化对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影响(实际余 额效应)。所以,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 时能否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还要考 虑物价水平。
P
AD3
AD2 AD1
SAS1
SAS2
Y
1 f
Y
2 f
Y
市场调节的结果将是劳动力市场的出清(充分就 业),整个社会的产出也将达到潜在国民收入的 水平。所以,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潜在 的国民收入水平上的垂直线。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劳动市场的均衡
在有伸缩性的工资 和价格下,实际工 资立即调整到劳动 供求相等的水平。 此时,产量始终等 于潜在产量。
W/P
Nd Nd (
W ) P
Ns Ns (
W ) P
(W/P)1 (W/P)0
E0
W W Nd ( ) Ns ( ) P P
N1
N0
N2
N
劳动市场均衡
三、常规总供给曲线
1.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下,短期总供给曲
P
A
C’ C B E
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AA:古典总供给曲线 B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CC: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CC位于
B C C’ A yf
两个极端之间。 普通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为C’C’
y
常规总供给曲线
2.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特点
C1点:严重萧条。存在大 P 量失业和闲置生产能力, 当价格水平有稍微上升时, 总产出增加很多。 B E点:充分就业水平。但 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 部资源都已经就业。 C2点:如果价格继续增加, 总产出上升的就会很慢。 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 C1 A yf y E A C2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很大,新的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于资 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可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 将K作为常数处理。
y=f(N,K)
表明: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 存量下,经济社会的产出取 决于就业量。 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 增加,但是随着总就业量的 增加,总产出按照递减的比 率增加。
政策,都使AD曲线右 移。
如扩张财政: 增加政府支出,IS右 移。
在原价格水平下,形
r r2 r1
E2 E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重要问题
(1)引出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2)两条曲线的作用过程
本章将在IS-LM基础上引入价格因素推导出AD-AS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价格变化将导致总支出水平如何变化?
(1)利率效应:价格上涨,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上升,投资下降
(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上涨,货币衡量的固定资产价值下降,人们变穷,消费下降(3)税负效应:价格上涨,名义收入增加,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水平下降
下面讲述IS-LM模型推导AD:
两部门中:
IS:
LM:
具体例子说明有:
整理有:主要是消去r
求出y的表达式:
上式即为总需求函数,他表示的是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的关系
图形推导:
在IS-LM中,我们一般都是直接用货币供应增加来
表示,现在引入价格水平,在名义货币量M不变的
情况下,P的变动也会引起LM移动
如图,假设市场的一开始均衡点在E1,对应的物价
水平是P1,现在P1下降,则LM右移,得到新的均
衡点E2,依照这样的方法可以得到无数个(P1,y1)
(P2,y2),然后就得到AD曲线
上述图中的得到的AD表示:价格越高,总需求越低;
价格越低,总需求越高
AD曲线移动规律:
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者是货币政策,都会使AD右移
下面仅对扩张财政政策分析,如下图,假设一开始市场在P0水平下,IS-LM的均衡点是E,对应AD的均衡点是E,现在扩展政策导致IS右移,r↑(对货币交易需求)、y↑,形成新的均衡点E',对应AD的均衡点是E'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供给是由产出决定的,产出是由要素投入决定的,生产函
数恰好说明了产出和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它是有宏观、
微观之分的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为了简化分析,不考虑技术因素,则
短期:y=f(N,)
性质:(1)y随N的增加而增加
(2)y随N的增加而增加的速度是递减边际报酬递减
所以短期的生产函数图形如右图所示:
长期:y*=F(N*,K*)
y*:充分就业时产量,潜在产量
N*:充分就业量
K*:各期资本存量
这部分内容就是经济增长的内容,在后面分析,
此处省略
此处,我们只分析短期生产函数,短期中y是由N决定的,但是N是由什么决定的,则有必要引入劳动市场,也是经济学家最有争议的地方
二劳动市场:微观的情况同样适用于宏观情形
此处只分析最简单情况: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企业是既定市场工资的接受者,则企业根据MP L=MC=W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下左图表示利润最大化的点:
根据微观中要素市场分析,得到的劳动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如上右图所示,则劳动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N d=N d()式中表示实际供给工资(微观中并木有区分实际工资、名义工资)
劳动供给曲线也看成实际工资的函数,则劳动供给函数为:N s=N s(),劳动供给曲线如下左图所示:
有了劳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如果W、P可以调整,则也就可以调整则很容易得到劳动市场均衡点E
注意:
(1)在W、P可以调整的下,实际工资调整到均衡点,这时的状态称为充分就业
(2)在短期中假设K是不变的,则y主要取决于N
第三节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区分标准与微观相同,但是更加复杂
(1)长期中除了厂房、设备等不变生产要素以外,宏观经济学还涉及人口、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宏观的长期长于微观的长期
(2)短期中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涉及W和P的调整所需要的时间。

按照调整时间的长短分为:古典AS、凯恩斯AS、常规AS
第四节古典总供给曲线:W、P可以迅速调整
由于W、P可以迅速调整,则劳动市场始终在市场均衡点,即充分就业点,所以P的变化不影响市场供给,所以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即
垂直原因有两个:
是垂直的,他不在乎时间是长期还是短期
(2)长期中,即使W、P不可以迅速调整,W、P
也被认为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调整达到充分就业水
平,从而AS也是垂直的,从这个角度说明古典AS
也代表长期AS
但是究竟古典AS是短期还是长期?西方学者将其
古典AS的政策含义:如右图
增加总需求不能改变产量,只会造成物价上涨,形
成通货膨胀
第五节凯恩斯总供给曲线:W、P不可以调整,即刚性
因为W、P不可以调整,则实际工资是一固定值,即AS是一条水平直线,如图
P0E0表示,在y<y f时,W、P都不可以调整,在既
定P0下,社会可以提供任意产出y
在产出达到充分就业产量,社会木有多余生产能
力,即为垂直
凯恩斯AS水平原因
(1)W、P不可以调整
(2)即使不假设W、P不可以调整,短期内W、
P也是木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
凯恩斯AS的政策含义:如右图
只要产出是低于充分就业产出,那么扩张AD政
策就可以使经济社会达到充分就业产出
第六节常规总供给曲线
古典AS、凯恩斯AS分别是两种极端情况,常规短期AS位于两个极端之间,如图CC AA:古典AS BB:凯恩斯AS
向上倾斜CC表示:短期中W一般不变(粘性),
产品P越高,企业扩产,产出越多
为什么W具有粘性?
因为工人要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在短期W是不变
下面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CC曲线形状
考虑一个完全竞争厂商决策问题:假设一开始根据MR1=MC1的原则,市场的均衡点在A,现在市场价格p↑:p1→p2,
(1)假定W不变则MC位置不变,则得到新的均衡点B,可见Q2>Q1
(2)如果W改变,Q上升时,MC也上升,根据MC的移动程度,则完全有可能使新的均衡点在D,产量仍然是Q1
从上述分析可知,W的调增速度直接决定AS曲线的形状
W的调增速度快→古典AS
W的调增速度慢→凯恩斯AS
W的调增速度中→常规AS
西方学这认为,常规AS实际情况是非线性的,如下图
E:充分就业状态
左下方是萧条状态,y对P敏感
左下方是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充分就业不代表木有
事业,此时y对P不敏感
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曲线可以代表经济的常规状态
自此也就完成对AS的分析
第七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有了AD、AS之后,便可以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由于情况太多,我们只分析:宏观经济短期目标、AD移动的后果、AS移动的后果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如图,市场均衡在E0,此时产出为充分就业产出,
此时的P也是不变的(菲利普斯曲线)
则E0表示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但是只有在偶然情况下,经济才可能在E0,经济
中许多因素都会使AD、AS发生移动,下面分析
移动
假设一开始,市场均衡在E0,现在总需求减
少,AD左移,新的均衡点在E1
根据AS形状,P、y下降幅度不一样
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左移,新的均衡点在E1
E1表示滞涨状态:失业、通货膨胀并存
注意:
短期中:AS右移是很少见的
生产能力在短期内是很难提高的
第八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