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建筑要求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7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6月12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最新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的最新通知,替换了1994年的旧版标准。
《标准》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的设立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标准》还指出,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二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8年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6月12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最新得《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得最新通知,替换了1994年得旧版标准。
《标准》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得设立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标准》还指出,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得,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得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得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与相应得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得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二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得,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得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得医师。
核医学工作场所平面布局和分区

核医学工作场所平面布局和分区摘要: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核医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如何通过合理的分区布局将辐射危害降到最低已成为核医学科成立之初就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核医学;布局;分区Nuclear Medicine Workplace Plane Layout and Partitioning引言核医学是利用核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核医学科是医院主要医技科室之一,主要开展核医学检查项目,是辅助临床科室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的有效手段。
核医学工作场所属于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工作人员需要对放射性药物进行淋洗、分装等操作,患者服用或注射药物后相当于一个微型放射源,如果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分区不合理的话,很容易引起辐射危害。
本文依据国内外标准对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和分区进行研究与探讨。
1布局和分区1.1选址在医疗机构内部区域选择核医学场址,应充分考虑周围场所的安全,不应邻接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
尽可能做到相对独立布置或集中设置在建筑物的底端或一层,有单独出、入口,出口不应设置在门诊大厅、收费处等人群稠密区域。
1.2 功能设置分区要求核医学工作场所从功能设置可分为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
其功能设置要求如下:a)对于单一的诊断工作场所应设置给药前患者候诊区、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药物准备室、给药室(或注射室)、给药后患者候诊室(根据给药种类分别设置)、(质控或)样品测量室、控制室、机房、留观室、给药后患者卫生间和放射性废物储藏室等功能用房;b)对于单一的治疗工作场所应设置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药物准备室、给药室、病房(使用非密封源治疗患者)或给药后留观室、给药后患者专用卫生间、值班室和急救室等功能用房;c)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都需要设置清洁用品储存场所、员工休息室、护士站、更衣室、卫生间、去污淋浴间、抢救室或抢救功能区等辅助用房;d)对于综合性的核医学工作场所,部分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可以共同利用;e)正电子药物制备工作场所至少应包括回旋加速器机房工作区、药物制备区、药物分装区及质控区等。
202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2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2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医院建筑设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医院形象而制定的一项标准。
以下是对该规范的详细介绍,共计1200字。
一、总则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是根据国家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医疗设施建设的需要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医院建筑设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医院形象,确保医院建筑满足功能需求、安全需求和病人需求。
二、建筑布局1.医院建筑应根据功能需求进行布局,包括门诊部、急诊科、住院楼、手术楼、医技楼、行政楼等功能区域,并要合理划分区域界限。
2.运营效益和人员流动性应是布局考虑的因素,以便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和医护人员的需求。
三、建筑设计1.医院建筑设计应考虑人们的感知需求,确保医院建筑外观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并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
2.建筑结构应符合耐火、耐震的要求,确保医院在突发情况下的安全。
3.医院应提供适当的楼梯和出口,以保证人员疏散的畅通和安全。
四、各功能区域的设计要点1.门诊部:门诊部应根据不同科室的需要进行设计,包括候诊区、诊室、检验室等。
候诊区应提供舒适的座位和良好的通风设施。
2.急诊科:急诊科应紧靠门诊部设计,急诊室应根据不同急诊医疗活动进行划分。
3.住院楼:住院楼应提供宽敞明亮的病房,每个病房应配备足够的病床、卫生间和储物柜。
同时,要有足够的护士站和医护人员工作区域。
4.手术楼:手术楼应提供洁净室和无菌室,并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设施。
5.医技楼:医技楼应根据不同医技科室的需求进行设计,包括放射科、超声科、病理科等。
放射科和核医学科应具备防护设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6.行政楼:行政楼应提供办公区和会议室等,同时考虑到医院形象的展示,提供前台接待区和展示墙。
五、绿化和环保要求1.医院应进行绿化,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休闲空间,同时具备遮阳和缓冲扬尘的作用。
2.医院应推广环保措施,如太阳能热水器和LED照明灯具,以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六、通风和空调要求医院应提供清洁、新鲜和适宜的室内空气。
民用建筑分类2

九、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2.2.2 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2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2.2.4 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
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3。
1.2 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
在门诊、急诊、住院主要入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
如设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1/10。
3,1.3 医院的分区和医疗用房应设置明显的导向图标。
3.1.4 4层及4层以上的门诊楼或病房楼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2台;当病房楼高度超过24m时,应设污物梯。
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3.1.6 2—3层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抢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置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3.1.7 通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
3.1.8 半数以上的病房应获得良好刚l3.I.11 室内最小净高在自然通风条件下,诊察室2.6m,病房2.8m。
3.1.13 一般医疗用房的地面、墙裙、墙面、顶棚,应便于清扫、冲洗、其阴阳角宜做成圆角。
手术室、无菌室、灼伤病房等洁净度要求高的用房,其室内装修应满足易清洁、耐腐蚀的要求;放射科、脑电图等用房的地面应防潮、绝缘。
药剂科的配方室、贮药室、中心药房、药库,均应采取防潮、防鼠等措施。
太平间、病理解剖室,均应采取防蚊、防蝇、防雀、防鼠以及防止其他动物侵入的措施。
3.1.14 病人使用的厕所隔间平面尺寸,不应小于1,10mxl.40m,门朝外开,门闩应能里外开启。
厕所应设前室,井应设非手动开关的洗手盆。
3.4.11 儿科病房的儿童用房,窗和散热片应有防护措施。
3.5.1 20床以上的一般传染病房,或兼收烈性传染病者,必须单独建造病房,并与周围建筑保持一定距离。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7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6月12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最新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的最新通知,替换了1994年的旧版标准。
《标准》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的设立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标准》还指出,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二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试行)主编单位: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试行日期∶I989年4月l日关于发布部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88)建标字第263号∶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及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卫生部(83)城设字第154号文的要求。
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负责编制的《综合医院建筑谗计稞范》,经审查,现批准为部标准。
编号JGJ 49-88。
自一九八九年四月一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函告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一九八八年十月四日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与总平面第一节基地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四、地形力求规整;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扬所。
第二节总平面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粱;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GB 51039-2014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 51039-2014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总则1 总则1.0.1 为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满足医疗服务功能需要,符合安全、卫生、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 条文说明1.0.1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9-88是1988年由原建设部、卫生部批准颁布的行业标准,至今已经26年。
这一时期,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医疗观念也不断变化,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建筑技术的提高,对医院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新时期医院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原有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国家标准,以指导综合医院建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
▲ 条文说明1.0.2 本条明确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在实际执行中,专科医院可以按照执行,但在医院前期工作中应将其明确。
1.0.3医疗工艺应根据医院的建设规模、管理模式和科室设置等确定。
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医疗工艺要求。
▲ 条文说明1.0.3 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是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编制好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设计任务书,是所有建设项目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而多年来这一点始终是医院建设的薄弱之处。
鉴于医院建筑设计流程复杂、工作周期长、投入产出比相对不高,专业承担医院设计的单位较少,导致在实际设计中造成医院建设项目在规模、功能、流程、投资等各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本规范增加了医院工艺设计章节,明确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医疗工艺要求。
医疗工艺设计是根据医院医疗功能需求,对其医疗业务结构、功能、医疗流程和相关技术要求、参数等进行的专业设计。
医疗工艺设计分为前期设计和条件设计两个阶段,其设计成果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1.0.4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条文说明1.0.4 本条明确了本规范与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定额、指标的关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

1 . 总则1.0.1 为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满足医疗服务功能需要,符合安全、卫生、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xx、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
1.0.3 医疗工艺应根据医院的建设规模、管理模式和科室设置等确定。
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医疗工艺要求。
1.0.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综合医院 general hospital指设一定数量的病床,分有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各种科室及药剂、检验、放射等医技部门,以及相应人员、设备的医院。
2.0.2 医疗工艺 Medical process指医疗流程和医疗设备的匹配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配置。
2.0.3 医疗流程Medical flows指医疗服务的程序和环节。
2.0.4急救通过量Emergency throughput指医院急诊部同时一次性接纳急救病人的医疗能力。
2.0.5医院卫生学Hospital hygiene指维持医院关键科室的卫生状态,主要任务是防止感染及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危害。
2.0.6卫生通过Hygiene passing through指采用换鞋、更衣、淋浴等措施控制人员、物品从非洁净区到洁净区的净化过程。
2.0.7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指医院独A—L设置的专业监护医疗单元,通常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监护病房(CCU),以及由ICU派生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等。
3医疗工艺设计3.1 一般规定3.1.1 医疗工艺设计应确定医疗业务结构、功能和规模,以及相关医疗流程、医疗设备、技术条件和参数。
3.1.2 医疗工艺设计应进行前期设计和条件设计。
前期设计应满足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及建筑方案设计的需要。
条件设计应与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同步完成,并应与建筑设计的深化、完善过程xx,同时应满足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及xx设计的需要。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7年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7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614433c5da50e2524d7f61.png)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6月12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最新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的最新通知,替换了1994年的旧版标准。
《标准》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的设立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标准》还指出,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二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核医学科用房建筑设计要求

核医学科用房建筑设计要求1、核医学科位置与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自成一区,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护标准的规定。
放射源应设单独出入口。
(2)平面布置应按“控制区、监督区、非限制区”的顺序分区布置。
(3)控制区应设于尽端,并应有贮运放射性物质及处理放射性废弃物的设施。
(4)非限制区进监督区和控制区的出入口处均应设卫生通过。
2、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非限制区应设候诊、诊室、医生办公和卫生间等用房。
(2)监督区应设扫描、功能测定和运动负荷试验等用房,以及专用等候区和卫生间。
(3)控制区应设计量、服药、注射、试剂配制、卫生通过、储源、分装、标记和洗涤等用房。
3、核医学用房应按国家现行有关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设计。
4、固体废弃物、废水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医用放射性废弃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处理后排放。
5、防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设计。
【1】磁共振检查室1、位置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自成一区或与放射科组成一区,宜与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邻近,并应设置在底层。
(2)应避开电磁波和移动磁场的干扰。
2、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扫描、控制、附属机房(计算机、配电、空调机)等用房。
(2)可设诊室、办公和患者更衣等用房。
3、扫描室应设电磁屏蔽、氦气排放和冷却水供应设施。
机电管道不应穿越扫描室。
4、扫描室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控制室门的净宽宜为0.90m,并应满足设备通过。
磁共振扫描室的观察窗净宽不应小于1.20m,净高不应小于0.80m。
5、磁共振诊断室的墙身、楼地面、门窗、洞口、嵌入体等所采用的材料、构造,均应按设备要求和屏蔽专门规定采取屏蔽措施。
机房选址后,确定屏蔽措施前,应测定自然场强。
【2】放射治疗科用房1、放射治疗用房宜设在底层、自成一区,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护标准的规定,其中治疗机房应集中设置。
2、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设治疗机房(后装机、钴60、直线加速器、γ刀、深部X线治疗等)、控制、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定位、物理计划、模具间、候诊、护理、诊室、医生办公、卫生间、更衣(医患分开设)、污洗和固体废弃物存放等用房。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综合医院是一种综合性医疗机构,为了确保医院建筑的安全、功能完善以及人性化,有必要制定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以下是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供参考使用。
一、总体规划和布局1.建筑选择:综合医院应尽量选择靠近交通枢纽、便于病患就医和物资运输的地理位置。
2.建筑规模:综合医院的建筑规模应根据当地的医疗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充分考虑未来的扩展和发展。
3.建筑布局:医院建筑布局应合理,根据功能划分而不同楼层,使医疗科室及服务区域分布合理,方便病患和医务人员的流动。
二、建筑设计原则1.安全性设计:医院建筑应符合地震抗震等级要求,具备逃生通道、广泛的应急设施等安全措施。
2.舒适性设计:医院建筑要注重室内外环境的舒适性,包括充足的自然采光、合理的通风系统、噪音控制等。
3.灵活性设计:医院建筑要具备灵活多变的功能,方便医疗科室的调整和扩展,也方便后续新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更新。
4.可持续性设计:医院建筑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可再生能源,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等环保措施。
三、建筑功能区划1.门诊区:包括挂号大厅、诊室、预约挂号等功能区域。
2.急诊区:包括急诊检查室、急救室、手术室等功能区域。
3.住院区:包括病房、护理站、楼道、卫生间等功能区域。
4.手术区:包括手术室、消毒室、手术准备室等功能区域。
5.检验区:包括实验室、检验科室等功能区域。
6.医技区:包括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等功能区域。
7.后勤区:包括餐厅、后勤办公区等功能区域。
四、建筑功能设施1.设施配备:综合医院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包括电梯、楼梯、空调、照明等,并符合医疗机构设施标准。
2.消防设施:医院应安装灭火器、灭火器箱和疏散指示灯,并设置灭火器示意图和灭火器标志。
3.卫生设施:医院应提供洗手间、卫生间、废物处理装置等卫生设施,并对其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4.停车设施:综合医院应提供足够的停车位,便于病患或探访者的停车需求。
五、综合医院建筑装修规范1.装修材料选择:装修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不使用有害物质。
核医学科管理制度

核医学科管理制度一、核医学科的建立和设备要求1、核医学实验室地址的选择:(1)要坐落在常年下风向、避开人员稠密的地方,最好是独立建筑物;(2)若改建或其他非放射性工作部分在同一建筑物内时,则应单独设于一层或下风向的一侧,并注意与其他部门有一定的间距,特别要注意与食堂、托儿所、产科和摄影室等的分离。
2、核医学实验室的布局:放射性活性区应与非放射性活性区分开,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置卫生通过间,以进行更衣、淋浴、监测放射性污染等。
一般布局为:(1)清洁区(应位于上风向侧,无放射性物质污染,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图书资料室等)。
(2)低活性区(放射活性为微居里水平,包括测量室和示踪室),中活性区(放射活性高于低活性区,包括注射室、扫描室、洗涤室等,室内需要有通风柜或手套箱),高活性区(放射活性在毫居里水平,须远离其他工作室,房间墙壁要有足够厚度,包括贮源室、同位素发生器室、开瓶分装室、污物处置室)。
(3)贮源室要有单独出入口,以便运输。
3、核医学实验室的建筑结构:要求能承受重量较大的铅板、铅砖和铅屏风以及其他设备。
4、实验室地面及工作台:(1)要求不易吸附放射性物质,并便于清洗,地面可根据条件采用聚氯乙烯塑料、塑料漆、硬橡胶或耐酸金属板覆盖,覆盖物的块与块之间的缝隙要密合,边缘与地面相连处高出20厘米与墙体贴连。
(2)工作台及通风橱的工作面,应采用光滑、无缝、耐酸的金属板等制造;(3)墙体离地面2米以下涂以耐酸油漆,天花板的转角处要做成圆形,便于冲洗。
5、其他要求:(1)高活性操作室所有管道(包括自来水、暖气片等)最好置于墙内或以光滑材料覆盖,避免外露。
(2)电灯开关装于门外最好采用弹簧门。
(3)自来水龙头用脚踏式或肘推式开关。
(4)应用独立的电源供电。
(5)活性区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装置,使室内空气对于外部经常保持负压,使空气从低活性区流向高活性区。
(6)高活性的实验室应备有通风柜,其排气口应高出周围(50米范围内)最高屋顶3~4米,排气口应安装过滤装置和节流器,选用离心式鼓风马达,安装于屋顶的管道口外,操作时的截面风速每秒不低于1米。
核医学用设备房超大截面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

核医学用设备房超大截面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xx有限公司xx分公司1.刖言随着国内大中型城市改善居民医疗环境,不断出现规模较大的综合医院工程,这些大型综合医院均设置核医学科,核医学科常伴随着直线加速器室的产生,其空间狭窄、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大、钢筋密集、对砼裂缝控制要求高等特殊要求和特点使得其施工难度较大,该工法可为此类工程提供施工经验,具有所采用的材料、设备简单、施工操作简便、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工法特点2.0.1针对狭窄空间超大截面混凝土结构密集钢筋绑扎、模板支撑体系选型及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研究,解决了狭窄空间超大截面混凝土结构密集钢筋的绑扎、大截面梁及超厚板的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养护的难题,保证构件截面尺寸的准确,确保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2.0.2该工法具有所选取的材料简单、投入成本少、操作简单实用的特点。
2.0.3顶板大梁采用钢管+型钢组合的支撑体系,避免了大量投入型钢,有效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安全可靠、工艺简单。
2.0.4底板大梁施工中采用钢管搭设钢筋绑扎支架,使得钢筋骨架不至于由于自身重量过大导致骨架变形,有效保证了大梁钢筋骨架成型后的成型质量。
2.0.5混凝土采用矿渣粉代替粉煤灰,有效降低了水化热,减少了有害裂缝的产生。
2.0.6顶板大截面梁混凝土浇筑采用叠合梁原理,分层浇筑。
3.适用范围3.1适用于大型综合性医院狭窄空间的核医学用设备房的大截面、大体积混凝土及模板施工。
4.工艺原理该工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该类结构特点,有效解决施工难题,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0.1针对钢筋密集,钢筋绑扎及固定难度大。
本工法采取合理的绑扎施工顺序逐层绑扎逐层验收的方法,解决了墙体钢筋绑扎的问题;采取搭设绑扎支架支撑大截面梁的方法解决了底板大截面梁的钢筋绑扎成形问题。
4.0.2顶板中部有大截面梁,模板支架系统要求高,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本工法合理选用支撑体系,采取扣件式钢管+型钢的组合支撑体系有效保证了大截面梁支撑体系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核医学科建筑要求

核医学科建筑基本要求
一、核医学专业内容
1、脏器功能测定和显像
2、体外放射分析
3、核素治疗
二、建筑要求
1、建筑面积:500—800 m²,考虑引进PET在以上基础上,还需增加面积500m²。
2、选址:核医学科属于3类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可以设在医院一般建筑物内,但应集中在建筑物的一端或一层,与非放射性科室相对隔离,有单独出、入口,远离产科、儿科、营养科等部门。
3、设有病员专用卫生间、工作人员淋雨及卫生间、排水系统设有三格式液体衰变池(63㎡左右)、设有固体衰变池(10m²左右)、排气管道要求在周围50m内最高,并高出本身建筑物3m。
4、科室用房布局按“三区”原则划分明显(清洁区、中间区、污染区)
5、科室污染区墙壁要求防辐射涂层,防护门窗。
6、科室内设有对讲、监视、广播、网络系统。
7、根据放射防护法规,新建、改、扩建放射性工作场所工程项目的选址和设计必须报给所在地卫生、公安、环保部门同意。
报省卫生、公安、环保部门验收合格。
领取许可证,方可启用。
三、科室设置
1、清洁区:办公室3间(主任办公室、体内办公室、体外办公室)、示教室1间、遗传培养室1间,遗传分析室1间、骨密度室1间、数据处理室1间、化学发光室1间(不小于40㎡)、更衣室1间、值班室1间。
2、中间区:放免操作一室、放免操作二室、γ计数仪室、离心吸样室、放免洗涤室、放免试剂室。
3、污染区:预约登记室、候诊厅、ECT操作诊断室、ECT机房2间(不小于30㎡/间)、心脏负荷室、注射给药室、高活性室、核素治疗病房(2-4张床位)、资料室、接待室、病员专用卫生间、工作人员卫生间及洗浴间。
核医学科(室)组建及其规章制度

核医学科(室)组建及其规章制度核医学科(室)组建及其规章制度核医学是⼀门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上应⽤及其理论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应⽤核素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其性质是临床科室。
按照卫⽣部医院等级验收标准,⼆级和三级医院应设⽴核医学科(室)。
第⼀节组建核医学科(室)的基本要素⼀、核医学科(室)的特点1(核医学技术是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重要⼿段。
核医学科(室)的业务⼯作不仅为临床各科提供诊疗服务,⽽且还承担相应的科研与教学任务。
建⽴核医学科(室)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之⼀。
2(核医学是⼀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涉及医学、⽣物学、核物理学、放射化学、药学、电⼦⼯程学、计算机等学科。
因此,核医学科(室)是⼀个多专业、多层次的综合技术结构体。
科室⼯作⼈员除医护⼈员外,应根据需要配备其他有关专业⼈员。
由于核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应重视专业⼈员业务技术的培养和提⾼。
3(核医学⼯作⼤多采⽤开放型放射性核素,操作者及周围⼈员可能受到电离辐射的外照射,还可因操作不慎造成内照射以及污染环境。
因此,必须按照国家放射防护规定,对⼯作场所的设计、剂量监督、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放射性污染的清除、放射性⼯作安全操作、⼯作⼈员的个⼈防护和保健等各个⽅⾯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作⼈员和周围⼈群的安全以及保护环境。
4(开展核医学科(室)业务⼯作必须配有仪器设备和放射性药物(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标记物、放射性试剂盒)等基本条件,并有计划地更新设备,扩⼤放射性药品种类,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5(核医学专业涉及⾯⼴,诊疗内容繁多,与临床诊疗和科研⼯作关系密切,应加强科室间的联系与协作,充分发挥核医学技术的特长和作⽤。
⼆、组织建制1(原则和要求核医学科(室)的建设原则上应根据医院的等级规模,考虑到科室的专业特性、承担的⼯作任务、发展趋势和各地具体情况等诸因素来确定。
要求有利于放射、超声、核医学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完整的医学影像学科;有利于科室科学管理,有利于提⾼诊疗质量和⼯作效率。
核磁共振机房的设计要点

核磁共振机房的设计要点核磁共振设备⼗分精密,对安装场地和环境要求也⾮常特殊,这常常让建筑设计师们感到头痛,本期专栏,我们就来细聊⼀下核磁共振机房的⼀些设计要点。
对房间尺⼨的要求核磁共振机房的⾯积要求在影像科的众多机房中,属于最⼤的。
核磁共振机房没有如放射设备机房那样有规范规定的最⼩尺⼨要求,所以是以⼚家的安装要求为准。
索然现在市⾯上主流的“3+1品牌”(西门⼦、飞利浦、GE+联影)对房间尺⼨的要求各有不同,但都⼤同⼩异。
核磁共振机房的房间⾯积控制在40㎡左右为宜,⼩于35㎡则有⽆法安装的风险,⼤于50㎡会造成⾯积浪费。
机房的形状宜采⽤较⽅正的矩形,长宽⽐不宜太⼤,宽度控制在5.5⽶左右较合适。
⽬前市⾯上主流的核磁共振设备都是带有外置⽔冷机组的,且由于磁场⼲扰的影响,核磁共振机房内不能摆放辅助设备,因此核磁共振设备应标配辅助设备机房。
辅助设备机房内需要放置控制柜、配电柜、⽔冷机组、空调机组等设备,⾯积也不能太⼩,15~20㎡⽐较合适。
当然控制室也是必须的,⾯积在15㎡左右为宜。
对承重与运输的要求核磁共振设备重量较⼤,⽬前临床使⽤较普遍的3.0T设备重量最⼤可达13吨(也有更⾼场强的设备,⼀般⽤于研究,需具体分析)。
这就对机房的承重设计提出了⼀定要求。
⽽这其中,重量和体积最⼤的磁体部分是不能拆分的,需要进⾏整体运输。
单个磁体本⾝就重10吨左右,这对运输路径的规划也有很⾼的要求。
运输路径包括了从设备卸车到进⼊机房的全过程。
⾸先建设单位需要规划⼀块便于运输卡车和吊车到达的场地。
进⾏卸车的场地需要有⼀块⾄少3x3m见⽅的硬化平台,⽤于吊放磁体。
场地的承重能⼒要求达到10KN/㎡,可采⽤现浇混凝⼟、砖砌或搭建脚⼿架的形式,再铺设1cm的钢板⽤于均摊重量。
吊放磁体场地和室内陆平有⾼差的也需要垫平或铺设坡道,从卸车场地到机房的路径都要满⾜磁体承重的要求。
除了重量外,磁体的体积也是运输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整个运输路径包括了⽔平运输路径、转弯场地和机房⼊⼝⼏个环节。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14版)gb51039-2014

1 . 总则1.0.1 为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满足医疗服务功能需要,符合安全、卫生、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
1.0.3 医疗工艺应根据医院的建设规模、管理模式和科室设置等确定。
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医疗工艺要求。
1.0.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综合医院general hospital指设一定数量的病床,分有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各种科室及药剂、检验、放射等医技部门,以及相应人员、设备的医院。
2.0.2 医疗工艺Medical process指医疗流程和医疗设备的匹配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配置。
2.0.3 医疗流程Medical flows指医疗服务的程序和环节。
2.0.4急救通过量Emergency throughput指医院急诊部同时一次性接纳急救病人的医疗能力。
2.0.5医院卫生学Hospital hygiene指维持医院关键科室的卫生状态,主要任务是防止感染及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危害。
2.0.6卫生通过Hygiene passing through指采用换鞋、更衣、淋浴等措施控制人员、物品从非洁净区到洁净区的净化过程。
2.0.7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指医院独A—L设置的专业监护医疗单元,通常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监护病房(CCU),以及由ICU派生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等。
3医疗工艺设计3.1 一般规定3.1.1 医疗工艺设计应确定医疗业务结构、功能和规模,以及相关医疗流程、医疗设备、技术条件和参数。
3.1.2 医疗工艺设计应进行前期设计和条件设计。
前期设计应满足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及建筑方案设计的需要。
条件设计应与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同步完成,并应与建筑设计的深化、完善过程相配合,同时应满足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 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 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 0至9 9张。
二、 科室设置:(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 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 每床至少配备0 . 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 人员;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 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 设备:(一) 基本设备:心电图机 妇科检查床 必要的手术器械 电冰箱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1张床垫1.2条 被子1 . 2条褥子 1 . 2条 被套 2条床单 2条枕芯 2个 枕套 4个床头柜1个暖水瓶1个面盆2个痰盂或痰杯 1个 病员服2套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八、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 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科; 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呼吸球囊 万能手术床X 光机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洗衣机常水、洗胃器 电动吸引器冲洗车气管插管 显微镜离心机 药品柜恒温培养箱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二级综合医院一、 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 0至4 9 9张。
二、 科室设置:(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 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 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 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 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 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 . 8 8名卫生技术人员; 每床至少配备0 . 4名护士; 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 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科建筑要求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核医学科建筑基本要求
一、核医学专业内容
1、脏器功能测定和显像
2、体外放射分析
3、核素治疗
二、建筑要求
1、建筑面积:500-800 m2,考虑引进PET在以上基础上,还需增加面积500m2。
2、选址:核医学科属于3类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可以设在医院一般建筑物内,但应集中在建筑物的一端或一层,与非放射性科室相对隔离,有单独出、入口,远离产科、儿科、营养科等部门。
3、设有病员专用卫生间、工作人员淋雨及卫生间、排水系统设有三格式液体衰变池(63㎡左右)、设有固体衰变池(10m2左右)、排气管道要求在周围50m内最高,并高出本身建筑物3m。
4、科室用房布局按“三区”原则划分明显(清洁区、中间区、污染区)
5、科室污染区墙壁要求防辐射涂层,防护门窗。
6、科室内设有对讲、监视、广播、网络系统。
7、根据放射防护法规,新建、改、扩建放射性工作场所工程项目的选址和设计必须报给所在地卫生、公安、环保部门同意。
报省卫生、公安、环保部门验收合格。
领取许可证,方可启用。
三、科室设置
1、清洁区:办公室3间(主任办公室、体内办公室、体外办公室)、示教室1间、遗传培养室1间,遗传分析室1间、骨密度室1间、数据处理室1间、化学发光室1间(不小于40㎡)、更衣室1间、值班室1间。
2、中间区:放免操作一室、放免操作二室、γ计数仪室、离心吸样室、放免洗涤室、放免试剂室。
3、污染区:预约登记室、候诊厅、ECT操作诊断室、ECT机房2间(不小于30㎡/间)、心脏负荷室、注射给药室、高活性室、核素治疗病房(2-4张床位)、资料室、接待室、病员专用卫生间、工作人员卫生间及洗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