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建筑要求
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
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核技术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它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是指根据核医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对核医学科的建设设计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要求。合理的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是保障核医学科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核医学科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
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应充分考虑核医学科的功能定位。核医学科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医学科室,主要用于核素显像、放射性治疗和核素治疗等核医学技术的实施。在建设设计中应明确核医学科的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确保设施和设备的合理布局和配置,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患者就诊体验。
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应考虑到辐射防护和安全。核医学科的工作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和X射线等辐射物质的使用,建筑结构和装修应符合国家的辐射防护标准和相关规定,保证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设施设备的选型和布局也要考虑到辐射防护的要求,避免辐射污染和辐射泄漏的风险。
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应考虑到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核医学科建设设计也应向数字化、智能
化和网络化发展。建设设计中应考虑到信息系统、医疗设备的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应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和需求,预
留足够的空间和接口,方便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
第二篇示例:
核医学是以核技术为基础,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的一门
专业领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
核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为了更好地开展核医学工作,
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环评指导意见书
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环评指导意见书
1、工作场所的分级、分类
(1)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18871-2002),将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甲、乙、丙三级,由场所级别确定评价级别;
(2)依据《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8)的要求,可以依据计划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加权活度,把工作场所分为Ⅰ、Ⅱ、Ⅲ类,依据场所类别,确定不同类别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室内表秒及装备结构要求,包含地面、表面、通风橱、管道、表面及去污设备等。
2、布局、分区合理
依据《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中相关规定:
4.8 临床核医学诊断及治疗用工作场所(包括通道)应注意合理安排和布局。其布局有助于实施工作程序,如一端为放射性物质贮存室,依次为给药室、候诊室、检查室、治疗室等。并且应避免无关人员通过。
4.9 临床核医学诊断用给药室与检查室应分开。如必须在检查室给药,应具有相应的放射性防护设备。
4.10 临床核医学诊断用候诊室应靠近给药室和检查室,宜有受检者专用厕所
对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需用图予以说明以下内容:
(1)各功能室的布局应按照低活性区到高活性区、并有助于实施工作程序;
(2)医生、病人双通道,避免交叉污染;
(3)病人通道单向通行,且应按照低活性区到高活性区的方向通行;
(4)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其中控制区包括注射室、分药室、ECT 室、甲癌病房、病人专用卫生间、功能室等放射性活度较高的场所;与控制区相临近的各场所为监督区;其他区域为非限制区;
医疗建筑核医学科用房防辐射结构设计与施工
医疗建筑核医学科用房防辐射结构设计
与施工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推进各种医疗技
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医学诊断与治疗中,应运用放射性的同位素提升诊断精度,但会相应的产生辐射。本文给予医疗建筑核医学科用房防辐射结构,分析了其设
计和施工,旨在为日后医疗建筑核医学科用房更好地防辐射提供保障。
关键词:医疗建筑;核医学科用房;防辐射结构;设计与施工
前言:医院作为维护人体生命健康安全的关键场所。现如今,伴随科学技术
的日新月异,各种医疗技术设备与医疗模式呈现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射线与同位
素在医学诊断过程中获得广泛运用。若想防止诊断与治疗中形成的放射性危害,
应针对这种科室采用高效的防护措施。利用对现如今医疗建筑核医学科用房防辐
射结构设计与施工开展严格掌控,进而创建出一个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
1医疗建筑核医学科用房防辐射结构的设计
1.1医疗放射影像科室的结构设计
放射影像科室通常包含CT、X光、核磁共振、功能有关的特殊房建。在具体
的诊断工作中,若想有效减少这种房间为人体带来的辐射伤害,应在墙体上开展
实心黏土砖墙与混凝土墙砌筑工作,提升墙体的屏蔽效果。一般条件下,在医疗
建筑核医学科用房防辐射结构的施工建设中,应选择实心墙砖用作维护结构,选
取大约37㎝厚度的实心砖墙。除此之外,应该为医疗建筑核医学科用房配备混
凝土厚板结构,通常选取18cm-25cm之间的厚度。并针对铺设的管线利用混凝土
材料给予填充,减少X光、CT等设备为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从核磁共振机房的
角度来讲,通常会选取大约0.4㎜厚度的紫铜板。应特别注意的是,若想更好地
核医学科建筑要求
核医学科建筑要求
核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相关
的仪器设备、建筑环境和操作流程等方面。核医学科建筑要求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首先,核医学科建筑要求保障辐射防护。核医学科涉及到辐射技术的
使用,因此建筑物的设计要考虑辐射防护的要求,包括对辐射源的屏蔽以
及辐射剂量监测等。建筑的防护材料应能有效地屏蔽辐射,并确保工作人
员和患者的辐射剂量符合安全标准。
其次,核医学科建筑要求实用性和灵活性。核医学科的工作特点决定
了其建筑环境需要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建筑物应能满足不同工作
需求的变化,包括放射性药物的存储和使用、仪器设备的安装和调整、操
作流程的优化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医疗质量。
第三,核医学科建筑要求舒适性和安全性。核医学科的工作环境要求
相对严苛,对工作人员和患者来说都需要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空间。建
筑物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温度控制等设施,确保人员能够在舒适的
环境下工作。同时,建筑物的结构和设施应符合安全要求,以防止意外事
故的发生。
最后,核医学科建筑要求便于管理和维护。核医学科的设备和设施较
为复杂,需要专门的管理和维护。建筑物应设计合理,方便设备和设施的
管理和维护,包括通风管道的清洁、仪器设备的维修和更新、辐射源的管
理等,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总之,核医学科建筑要求综合考虑了辐射防护、实用性、灵活性、舒
适性、安全性和便于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科学、
合理的设计和建造,才能为核医学科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核医学工作场所平面布局和分区
核医学工作场所平面布局和分区
摘要: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核医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
通过合理的分区布局将辐射危害降到最低已成为核医学科成立之初就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核医学;布局;分区
Nuclear Medicine Workplace Plane Layout and Partitioning
引言
核医学是利用核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
的产物。核医学科是医院主要医技科室之一,主要开展核医学检查项目,是辅助临床科室
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的有效手段。核医学工作场所属于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工作人员
需要对放射性药物进行淋洗、分装等操作,患者服用或注射药物后相当于一个微型放射源,如果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分区不合理的话,很容易引起辐射危害。本文依据国内外标准对
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和分区进行研究与探讨。
1布局和分区
1.1选址
在医疗机构内部区域选择核医学场址,应充分考虑周围场所的安全,不应邻接产科、
儿科、食堂等部门。尽可能做到相对独立布置或集中设置在建筑物的底端或一层,有单独出、入口,出口不应设置在门诊大厅、收费处等人群稠密区域。
1.2 功能设置分区要求
核医学工作场所从功能设置可分为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其功能设置要求如下:
a)对于单一的诊断工作场所应设置给药前患者候诊区、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
药物准备室、给药室(或注射室)、给药后患者候诊室(根据给药种类分别设置)、(质
医院核医学中心建设要点
医院核医学中心建设要点
(1)核医学中心的设计需要做放射测验和放射危害与控制效果评价、放射对工作人员的影响评价、医疗放射性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及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等内容,并出具评审意见,仅当评审结果符合相关要求后方可建设,竣工验收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核医学中心的工作场所从功能设置上可分为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按照不同场所的基本放射防护要求进行防护设计, 应满足《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的相关要求。
(3)平面布置应按"控制区、监督区、非限制区”的顺序分区布置,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的有关规定,结合核医学科的具体情况,对控制区和监督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4)各级医院在核医学购置装备时,需综合考虑核医学技术发展迅速、设备更新快、少数设备经费投资较大的特点,应遵循分步实施、国产化、集中管理、公开引进等原则。
①核医学中心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大型设备的添置或更新。三级以上的医院应该配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脏器显像、体外分析和核素治疗工作,根据医院的诊疗量,宜配备1台以上的双探头SPECTo
2国产设备如能满足技术要求,应立足于国产设备。
③凡设立有核医学科(中心)的医院或研究机构,核仪器设备应集
中于核医学科(中心)管理,充分发挥仪器的效用,并且利于放射卫生防护。
④购置SPECT/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PET/CT)等贵重设备时,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引进。
202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2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2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医院建筑设计、提高医疗服
务质量和提升医院形象而制定的一项标准。以下是对该规范的详细介绍,
共计1200字。
一、总则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是根据国家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医疗设施建设
的需要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医院建筑设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医院
形象,确保医院建筑满足功能需求、安全需求和病人需求。
二、建筑布局
1.医院建筑应根据功能需求进行布局,包括门诊部、急诊科、住院楼、手术楼、医技楼、行政楼等功能区域,并要合理划分区域界限。
2.运营效益和人员流动性应是布局考虑的因素,以便能更好地满足病
人和医护人员的需求。
三、建筑设计
1.医院建筑设计应考虑人们的感知需求,确保医院建筑外观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并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
2.建筑结构应符合耐火、耐震的要求,确保医院在突发情况下的安全。
3.医院应提供适当的楼梯和出口,以保证人员疏散的畅通和安全。
四、各功能区域的设计要点
1.门诊部:门诊部应根据不同科室的需要进行设计,包括候诊区、诊室、检验室等。候诊区应提供舒适的座位和良好的通风设施。
2.急诊科:急诊科应紧靠门诊部设计,急诊室应根据不同急诊医疗活
动进行划分。
3.住院楼:住院楼应提供宽敞明亮的病房,每个病房应配备足够的病床、卫生间和储物柜。同时,要有足够的护士站和医护人员工作区域。
4.手术楼:手术楼应提供洁净室和无菌室,并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
设施。
5.医技楼:医技楼应根据不同医技科室的需求进行设计,包括放射科、超声科、病理科等。放射科和核医学科应具备防护设施,以确保工作人员
核医学科规划及设计要点浅析
核医学科规划及设计要点浅析
摘要:核医学科是综合医院医技科室里面功能和流线最为复杂的一个科室。
本文将对科室的总体布局模式与选址、功能分区及流线规划、通风设计、辐射防
护设计、智能化设计及人性化设计等要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大家进行核
医学科设计时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字:核医学;功能分区;流线规划;通风设计;辐射防护设计
核医学是利用核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是三级甲等
医院必须设置的医技科室,其在甲状腺、心脏、肾脏、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显像诊
断以及治疗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功用。然而由于核医学科对医疗流线要求严格,
且不同医院因开展业务不同,科室内的功能房间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很多建筑
师在进行核医学科设计时常常不知所措,无法找到相近的案例参考,于是往往出
现分区不合理、流线交叉、缺少必要的功能房间等问题。本文将对核医学科规划
及设计中的一些要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大家进行核医学科设计时提供一
点帮助。
一、核医学科的总体布局模式与选址
核医学科总体布局一般分为独立式和集中式两种模式。独立式比较适合院区
用地较为宽松的项目。整个科室可独立设于一栋楼内,选址在院区下风向,与医
院主体建筑有一定联系,能方便患者就医即可。独立式的优点是较少受临近区域
限制,辐射防护设计需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少,日后若有需要,扩建也较为容易。
集中式的建设模式比较适合用地较为紧张的项目。采用集中式布局时,选址
应尽量位于医院主体建筑的一端,且应避免临近敏感目标区域,如儿科门诊、产
科门诊、厨房、餐厅等,也不应设在上述这类区域的上、下方。采用集中式布局
核医学建筑防护与工作流程
核医学建筑防护与工作流程
一、引言
核医学是一门应用核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核医学建筑防护是为了保护患者、工作人员和环境免受放射性同位素辐射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本文将详细描述核医学建筑防护与工作流程的步骤和流程。
二、核医学建筑防护步骤
1. 设计前期准备
在进行核医学建筑设计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需求、编制预算、确定设计目标等。同时,还需了解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及标准,以确保设计符合规定。
2. 辐射安全评估
辐射安全评估是核医学建筑防护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设备和程序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并指导后续设计工作。辐射安全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辐射源:评估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辐射源。
•辐射剂量:评估辐射剂量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辐射防护:确定合适的辐射防护措施,包括屏蔽、防护材料和辐射监测设备等。
3. 建筑设计
核医学建筑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结构: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确保建筑物具有足够的屏蔽能力。•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各个功能区域,确保辐射源与人员之间的距离最大化。•通风系统: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及时排除放射性气体。
4. 辐射防护装置
核医学建筑中需要安装一些辐射防护装置,以保护人员和环境免受辐射。常见的辐射防护装置包括:
•屏蔽墙:在核医学建筑中设置厚度适当的屏蔽墙来减少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防护门窗:使用铅玻璃等材料制成的防护门窗,能有效阻挡辐射。
•辐射监测设备:安装辐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辐射水平,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设计
核医学科建筑设计应注重环保和节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辐射污染,以降低 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缺乏实际工程案例的验证、未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等。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相关理论和 实践。
拓展研究方向
高效利用空间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确 保医疗流程的顺畅。
人性化设计
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需求和体验, 提供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
绿色环保
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物的能 耗和环境影响。
符合医疗规范
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的医疗建筑设计规范, 确保建筑符合医疗功能和安全标准。
总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布局设计
该医院定位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 ,旨在提高本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并重点发展核医学科。
项目建设目标
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核医学诊断 和治疗服务。
为医院整体运营和发展提供支持,提 高医院整体竞争力。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核医学实验室和 诊断中心。
结合西安地区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 建设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医疗建筑 。
开展方案设计
根据目标和原则,进行方案设计,包括总体布局、建筑结构、功能 分区、流线设计等。
深化设计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2)
(2)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利用放射性药物开展临床核医学诊疗、实验研究以及放射性药物制备活动中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核医学工作场所的设计、建设及开展核医学相关活动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
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药物进行诊断、治疗疾病以及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3.2
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或临床研究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标记化合物。
3.3
医疗放射性废物medical radioactive waste
在核医学活动中产生的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气态、液态和固态废物。
3.4
衰变池decay pool
用于收集、贮存、排放放射性废液的容器,放射性废液在该容器中自然衰变。
4 总则
4.1 一般要求
4.1.1医疗机构应对所开展核医学活动的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实现保护辐射工作人员、公
众和环境的目标。
4.1.2医疗机构应对拟开展的核医学活动进行正当性判断,确保实施的活动都是正当的。
4.1.3规划、设计、建设核医学工作场所和开展核医学活动的过程中,遵循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使
得核医学活动涉及的相关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到照射的人数和受到照射的可能性保持在可合理达到
医院建筑设计中不常见的科室——核武器医学科
医院建筑设计中不常见的科室——核武器医学科
摘要:在医院建筑设计中,核医学科是不太常见的科室,可供参考的资料不多。本文是对医院建筑中的核医学科室设计做的一个经验总结,对核医学科设计中的
重点、难点以及各专业需要重视的问题都做了简单的阐述,以期对其他工程项目
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医学;ECT;PET/CT;PET/MRI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对社会医疗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医院项目投资的不
断加大,全国各地医院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井喷似的状况。在医院的
众多科室中,一些非基础科室,更是借此春风,得以发展壮大,这其中就包括核
医学科。
核医学科是利用核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现代医学的主
要手段之一。是医院主要医技科室之一,主要开展核医学检查项目,是辅助临床
科室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E-CT、PET/CT、PET/MRI等先进
的设备以及肿瘤显像剂进行全身各部位肿块的定性、肿瘤分期、治疗计划辅助定位、疗效分析等;利用放射性药物对骨转移性肿瘤、甲状腺功能自主性腺瘤、甲
亢和恶性胸腹水等进行治疗,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一、建筑设计的难点与重点
作为医院建筑的主要科室之一,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的难点与重点有两项:流
线设计、防护设计。
1、流线设计
核医学流线分为患者入诊流线,患者出诊流线,医护流线,污物(药物)流线,病房入院与出院流线等。其中患者入诊流线又分为E-CT检查流线、PET检查
流线。
患者就诊与出诊应是一站式流线,不可有往返,各患者流线之间严格上来说
不应该有交叉,所以说核医学科的流线设计是非常复杂的。
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防护要求
2018/9/2
28/96
放射卫生学 第六章
苏州大学 涂彧
核医学仪器
• 显像用
– – – – γ照相机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 扫描机(scanner)
• 非显像用
– 常用的有甲状腺功能测定仪、肾图仪、 γ 心功 能仪、局部脑血流测定仪和骨密度测量仪等。
2018/9/2
22/96
放射卫生学 第六章
控制用药活度 (剂量指导水平)
检 查 项目 放射性 核素
99mTc 99mTc 99mTc
苏州大学 涂彧
化学形态
每次检查常用的 最大活度(MBq) 600 800 400
骨 骨显像 骨断层显像 骨髓显像 脑 脑显像(静态的)
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和磷酸盐化 合物 MDP和磷酸盐化合物 SC(标记的硫化胶体) TcO4— 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葡萄糖 酸盐 和葡庚糖酸盐 ECD(双半胱氨酸乙脂) DTPA,葡萄糖酸盐和葡庚糖酸盐 HM-PAO(六甲基丙二胺肟) HM-PAO,ECD DTPA
• 体外诊断用
2018/9/2 29/96
放射卫生学 第六章
苏州大学 涂彧
闪烁γ照相机
2018/9/2
30/96
放射卫生学 第六章
苏州大学 涂彧
γ照相过程
2018/9/2
核医学科用房建筑设计要求
核医学科用房建筑设计要求
1、核医学科位置与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自成一区,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护标准的规定。放射源应设单独出入口。
(2)平面布置应按“控制区、监督区、非限制区”的顺序分区布置。
(3)控制区应设于尽端,并应有贮运放射性物质及处理放射性废弃物的设施。
(4)非限制区进监督区和控制区的出入口处均应设卫生通过。
2、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非限制区应设候诊、诊室、医生办公和卫生间等用房。
(2)监督区应设扫描、功能测定和运动负荷试验等用房,以及专用等候区和卫生间。
(3)控制区应设计量、服药、注射、试剂配制、卫生通过、储源、分装、标记和洗涤等用房。
3、核医学用房应按国家现行有关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设计。
4、固体废弃物、废水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医用放射性废弃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处理后排放。
5、防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设计。
【1】磁共振检查室
1、位置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自成一区或与放射科组成一区,宜与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邻近,并应设置在底层。
(2)应避开电磁波和移动磁场的干扰。
2、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扫描、控制、附属机房(计算机、配电、空调机)等用房。
(2)可设诊室、办公和患者更衣等用房。
3、扫描室应设电磁屏蔽、氦气排放和冷却水供应设施。机电管道不应穿越扫描室。
4、扫描室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控制室门的净宽宜为0.90m,并应满足设备通过。磁共振扫描室的观察窗净宽不应小于1.20m,净高不应小于0.80m。
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设计
核医学科建筑的特点及要求
特点
核医学科建筑不同于一般医疗建筑,其具有高精度、高危险性、高隔离要求等特 点。
要求
为满足学科需求,核医学科建筑应具备完善的防护设施、高精度的测量设备、严 格的隔离措施以及智能化控制系统等。
03
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核 医学科建筑设计方案
舒适的休息环境等,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06
相关规范与参考资料
相关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01
02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
核医学科建筑设计规范(EJ/T 704-2002)
03
04
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等。
室内环境及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
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室内环境,有利于患 者的康复和医护人员的工作。
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
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利用、自然通风、雨水收集等, 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环保材料的选用
选用环保、低挥发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以减少室内空气污 染。
05
设计成果与展望
设计成果总结
空间布局
建筑设计采用了创新的空间布局,将核医学科与医院其他部门进行有机连接,方便患者流 通。同时,核医学科内部也进行了合理的空间划分,包括诊断区、治疗区、休息区等,以 满足患者需求。
临床核医学科的管理体会
临床核医学科的管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核技术的应用推广,临床核医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的受益。但由于临床核医学诊断、治疗、口服、注射用的放射性药物活度大,剂量也较大,工作人员在分装或给药时可受到较大剂量照射,因此核医学工作中要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加强工作人员、患者管理,注意环境保护,以最大限度降低周围人员的放射性照射,并避免造成放射性污染。
1 合理的布局与设施
工作场所
应按放射性活性区与非活性区分开,采取三区制原则布局,分为清洁区、控制区、高活性区,并按放射性水平的高低依次序排列。清洁区通常位于上风向,无放射性物质污染,包括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控制区一般不直接操作放射性物质,但有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或辐射,包括机房、测量室、功能室和接受131I 典治疗患者的病房;高活性区为放射性核素储存和分装以及注射的场所,三区之间有严格的分界和过渡通道。
设置通风橱
通风橱排气口必须高出附近50 m范围内建筑屋脊3 m并设活性碳过滤装置,或其他专用的过滤装置,排出空气浓度不应超出有关限度。操作台采用表面光滑的建筑材料便于去污处理,活性区必须有专用的下水道,其放射性污水应集中储存于衰变池中,经衰变符合排放标准后方能排入下水道。
2 工作人员的管理
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应熟悉放射防护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制定的辐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放射性药物淋洗、分装、标记等操作都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与放射源的距离,缩短接触时间和减少放射源的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科建筑要求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核医学科建筑基本要求
一、核医学专业内容
1、脏器功能测定和显像
2、体外放射分析
3、核素治疗
二、建筑要求
1、建筑面积:500-800 m2,考虑引进PET在以上基础上,还需增加面积500m2。
2、选址:核医学科属于3类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可以设在医院一般建筑物内,但应集中在建筑物的一端或一层,与非放射性科室相对隔离,有单独出、入口,远离产科、儿科、营养科等部门。
3、设有病员专用卫生间、工作人员淋雨及卫生间、排水系统设有三格式液体衰变池(63㎡左右)、设有固体衰变池(10m2左右)、排气管道要求在周围50m内最高,并高出本身建筑物3m。
4、科室用房布局按“三区”原则划分明显(清洁区、中间区、污染区)
5、科室污染区墙壁要求防辐射涂层,防护门窗。
6、科室内设有对讲、监视、广播、网络系统。
7、根据放射防护法规,新建、改、扩建放射性工作场所工程项目的选址和设计必须报给所在地卫生、公安、环保部门同意。报省卫生、公安、环保部门验收合格。领取许可证,方可启用。
三、科室设置
1、清洁区:办公室3间(主任办公室、体内办公室、体外办公室)、示教室1间、遗传培养室1间,遗传分析室1间、骨密度室1间、数据处理室1间、化学发光室1间(不小于40㎡)、更衣室1间、值班室1间。
2、中间区:放免操作一室、放免操作二室、γ计数仪室、离心吸样室、放免洗涤室、放免试剂室。
3、污染区:预约登记室、候诊厅、ECT操作诊断室、ECT机房2间(不小于30㎡/间)、心脏负荷室、注射给药室、高活性室、核素治疗病房(2-4张床位)、资料室、接待室、病员专用卫生间、工作人员卫生间及洗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