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西部地区集聚效应计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地区集聚效应计量研究
'一、引言
西部大开发是当前我国区域
研究的
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为什么一方面西部交通欠发达,另一方面道路利用率却严重不足;为什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西部开发,但外资和东部企业仍还是很少到西部投资;为什么西部大呼缺少人才,但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和高层次人才却大量流向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和经济聚落分散,使得西部地区空间交易成本过高,空间规模不经济,缺乏集聚经济效率。\ue004
要利用集聚效应促进西部大开发,首要
就是要对西部集聚效应程度有所了解,这正是本文要做的工作。按照空间范围的大小,集聚效应可划分为区域集聚效应和城域集聚效应,本文按照这种划分对这两种集聚效应分别进行了测度。集聚效应的大小是个相对概念,为给西部地区找个参照系,本文同时也测度了东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期望通过对比得出相应政策启示。\ue003\ue003\ue003
二、区域集聚效应测度
根据弗朗索瓦·佩鲁(F·Perroux)的非均衡
观,在区域内首先要实行经济活动的相对集聚,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再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区域增长,达到开发整个区域的目的。可见,区域集聚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竞争力,那么西部区域集聚程度到底有多大呢?虽然目前区域集聚经济在理论上已十分成熟,但由于区域投资、工资等
数据不易获取,因此在区域集聚效应测度方面还存在很大困难,仅能用一些统计指标来表示区域集聚效应相对大小。表1通过一组描述性指标对比了东西部区域集聚效应大小。
人口密度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稠密程度,也直接反映一个地区人口集聚程度。东部每平方公里人口数达到457人,而西部仅为61人,从人口密度所反映的东西部人口集聚程度相差甚大;城市化反映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分散型结构向城市集聚型结构转变的历史进程,东部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6.11%,远远超过西部的28.73%;货运生成密度就是单位GDP所产生的货运量,当一个地区人口、企业越分散时,生产、销售所需的运输量也就越大,西部货运生成密度是东部的1.5倍,表明西部集聚程度比东部差;GDP集中指数的数值为0时表示经济活动完全分散,数值100时表示完全集中,从东西部的具体值可以看出,东部经济活动比西部集中;地理
率的值越大,表示区内产出与人口地理分布比较一致,意味着经济空间集中度低,统计值反映了与前面指标同样的结果;巨型和超大型城市数基本可以代表区域内的经济“极核”,这样的大城市越多反映该区域内人口和经济活动集聚程度越强,西部这样的城市只有一个,而东部却有8个。上述六组指标皆反映这样一个事实,即西部整个区域人口和经济活动分散,运输成本高,区域集聚程度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城域集聚效应测度
区域发展从空间格局来看是一个点、轴、面动态过程,任何区域的发展都是从一个点开始,城市则是区域发展的起点,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的“极核”和区域发展的重要依托,它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影响区域发展。目前西部地区城市开发状态不容乐观: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密度小、结构不合理、建设质量差,这些严重影响西部开发成效。当然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并不是评判城市发展效率的标准,关键是看城市集聚效应的大小。因此有必要对西部城市集聚效应作个准确测度,了解西部城市发展效率,同时也可以间接反映区域集聚效应的程度。\ue004
目前国外一般采用城市生产函数来估计城市集聚效应,其中Sv
kauskas(1975)、Segal,D.(1976)、Carlino,G.A.(1982)三人的研究较有代表性,模型和切入点皆不相同。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体制频繁变化导致数据对实证工作的限制十分大,使得国外一些已有的成熟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不高。由于特定城市内某个产业的统计数据不完备,所以本文仅采用Carlino和Segal两种方法对西部城市工业集聚效应进行测度。之所以测度城市工业部门的集聚效率,而不是整个城市的集聚效应的原因主要源于数据问题。诚然,城市集聚效应包括第二、三产业的集聚效应,且第二、三产业的集聚效应与工业部门的集聚效应可能还存在很大出入,但是工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业的关键环节,它发挥着向前和向后的横向效应。1998年至2003年,西部城市市辖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值为46.9%,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业可以作为城市集聚经济的代表性变量。这里还需强调的是,本文选用两种方法测度城市集聚效应并不是做重复工作,Carlino 方法仅能表示城市工业集聚效应大小,Segal方法不仅能得出城市工业集聚效应的存在与否,还能反映城市扩张潜力大小,所以两种方法更多的是互补作用。\ue004
(一)Carlino模型测度城市工业集聚效应投资\ue004
对CES工资函数W=AQ\ue00bαL\ue00bβ两边取对数,加上随机误差项得到如下计量方程:\ue004lnwi=lnA+αlnQ\ue00ci+βlnL\ue00ci+ε\ue00ci\ue004
wi表示地级市i市辖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工资总额,Q\ue00ci表示地级市i市辖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L\ue00ci表示地级市i市辖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劳动力,ε\ue00ci为残差,集聚指数AI=(1+β)/(1-α),AI>1表示存在集聚经济,AI=1表示集聚规模收益不变,AI<1表示存在集聚规模收益递减。本文之所以选用市辖区数据,原因在于城市的各项功能集中体现在市辖区,全市并不是城市功能的主体。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4)市辖区数据,其中西部
地级市有73个,东部有101个。运用Eviews
,对数据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回归结果见表2。\ue004
在第一次估计中,东西部DW值均远离2,表明东西部的数据均存在自相关问题,我们采用广义差分法对自相关模型进行处理。在Eviews软件包中可以采用简单的方法实现广义差分法参数估计,即迭代法,在解释变量中加入AR项来消除自相关。从方程2的回归结果可见,修正后的东西部回归DW值基本处于2附近,表明模型自相关问题消失。将回归系数代入集聚指数计算公式,得到西部城市工业集聚指数值为2.15,东部为2.44,即东部城市工业集聚程度高于西部城市。我们知道工业集聚程度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城市集聚程度,西部城市市辖区工业所占GDP比例明显高于东部,东部城市第三产业发达程度、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西部,如果把第三产业的集聚效应也考虑在内的话,东西部城市的综合集聚效应差距还要更大。
(二)Segal扩展模型测度城市工业集聚效应\ue004
这里仍以两投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但与Segal模型不同的是,本文以城市总人口来表示城市规模,而不是城市就业人口,笔者认为集聚效应除了生产规模经济外,还包括消费规模效应,即集聚起来的人口对城市消费同样也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对于变量,国外已有的研究发现它不是很显著,但鉴于中国特殊国情,各地区教育状况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