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013-10-31
3、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 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 “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 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 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 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于是茶文 化在国外也开始得到系统 化的传播。
2013-10-31 16
日
这样,从唐代开始,中国的 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 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 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 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16世纪中叶,千利休将草庵 茶进一步庶民化,使之更加普及。 他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 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2013-10-31
19
总的说来, 中国茶道 自由自在,潜修心性 日本茶道 一大篇的繁文褥节和不断重覆的规定动作, 整个过程〔礼仪〕化。
2013-10-31
20
(一)茶道的源流之别 中国茶道是母体,是源。自唐代陆 羽开创之后,经千百年的发展,融儒、释、 道三家文化于一炉,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流 派众多。 日本茶道是分支,是流。它是自宋代始,在 学习了中国的茶艺、茶道的基础上,以禅宗 茶文化为基础所创立的茶文化流派。后又经 不断吸收中国茶文化的精华,结合当地文化, 日本茶道不断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13-10-31 21
(二)茶道的内涵不同 中国的茶道兼释的静悟、道的驰纵、儒的雅逸, 是儒、释、道三者的融合体,是深植于实际生活而 又远远高于这一生活的综合性文化形式。作为物质 活动,它是茶艺和品茶的过程;作为精神活动,它 是情感的陶冶、性理的探索、意境的追求。 日本茶道则突出了中国禅宗的“苦寂”。日本茶道 由于其厚重的贵族气派与禅悟精神而显得过于繁缛 沉重,它着重追求严格的程仪和悟省功夫。日本也 强调“忍”,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古典茶道室入 口很低,体现了隐忍精神;而以树干为柱,竹木、 茅草为顶,也随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要有紧 2013-10-31 22 迫感和危机感。
制作:
中 国 与 茶 二、中国茶文化 日 文 传入日本 本 化 茶 道
1
2013-10-31
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2013-10-31
2
1、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 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 “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 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 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 文化。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 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 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 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2013-10-31 3
2、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 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 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 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 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 中国茶道精神。在唐代正式形 成中国茶道。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 诗,《茶述》、《煎茶水 记》、《采茶记》、《十 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 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 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 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 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 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 事活动。值得注意的是, 在唐代中国茶文化开始对 日传播。
2013-10-31 8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 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 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 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 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 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 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 展。
2013-10-31 13
传入日本
——路上传播
2013-10-31
——海上传播
14
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 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 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 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 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 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 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 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从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记中叶), 「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 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 连歌道的会所。「斗茶」的趣味也逐渐日本化,人 们不再注重豪华,而更讲究风雅品味。 2013-10-31 15
圣心常虚静,玄鉴照本真。 物我相玄会,美自由心生。
2013-10-31
24
(四)茶道的影响层面有异 中国茶道的影响层面宽广。由于其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广博,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选择的余 地,各层面、各地区的人可从不同角度根据 自己的情净和受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 想内容,并不断加以发挥创造。中国茶文化 已成为全族的好尚。 日本茶道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日本茶道内容 比较单一,程式要求又十分繁复,故一般人 不易学,主要流行于部分人群之中。
2013-10-31
文人品茶听琴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元代茶文化曲折发展
2013-10-31
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 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 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 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 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 质。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 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两股不同的 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 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茶文 化仍承元代势,表现为茶艺简约化,茶 文化精糖果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 6 的苦节。
11
2013-10-31
二、中国茶文化对日传播 与日本茶道
2013-10-31
12
1、
日本原先不产茶,茶是在唐代从中国传去的,所以日本 没有中国起初把茶叫作荼,视为普通树叶子的那段历史。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 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 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 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并著作 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推动了「抹 茶」的普及。
2013-10-31
10
在英记茶庄,深受妇女喜爱的花茶和台湾有名的 “冻顶乌龙茶” 的销量是去年的2倍。“戈儿香茶” 和“仙桃茉莉花茶”也很受欢迎。所谓“仙桃茉莉 花茶”就是把茶叶团成珠形,泡在杯子里后像花盛 开一样。此外,20年才长成的普洱茶最近销量也很 好。 很多要人在买茶的同时,还特地挑选与之相 配套的茶具。中国茶的泡法是先注入热水洗茶叶。 然后再重新注入热水,把第一次用来洗茶叶的水浇 到茶壶上保湿。这一道道工序能让人平心静气,这 也是中国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2013-10-31 25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 哪样在世界上更出名? 为什么 ?
2013-10-31
26
2013-10-31 7
6、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 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 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 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 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 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 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 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
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
——村田珠光 本 村田珠光(1423-1502),被后世称 茶 为茶道的“开山之祖”。生于奈良, 幼年在净土宗寺院出家,因为违反寺 道 规被轰了出来,此时,日本禅宗的重 宗 要人物,大名鼎鼎的“聪明的一休”- 师 -“疯僧”一休宗纯,正在京都的大德 寺挂单,珠光闻名前去拜师参禅。 村田珠光他从师于一休僧侣,并 创立了“茶禅一味”他的“和敬清寂” 思想。
2013-10-31 23
集日本茶道之大成着千利休大师用一首诗表达 了自己对茶道美学意境的追求:
莫等春风来,莫等春花开。 雪底有春草,携君山里找。
佛教在非美之后又主张非非美,认为无一物中 无尽藏。现实中的美是一种暂时的,相对的存在美, 千利休提出的“山里找”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而中国茶道对美学意境的独特追求,可以用以 下这首诗来概括:
(三)茶道的美学意境有别 中国茶道以道家的阴阳五行与儒家的中庸原 则为前提,重视和谐、宁静、平衡与雅致。 日本茶道的审美情趣则要求不对称,以不平 衡为前提。如日本茶室,故意开一些不对称 的窗,着各样的色彩。在室内要求绝对地平 和,在室外的生活则是紧张的奋争。这种鲜 明的对比,极林的反差, 可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体会 到现实生活的不平衡。
由于煎茶方便,又不 受场地限制,所以现代 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 当然,在正式茶会或接 待重要人物时,仍以传 统抹茶法为主。
18
2、中日茶道之比较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年,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 在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各种茶也不 尽相同,百花齐放, 但都体现了“清、敬、 怡、真”的茶道精神。
日本茶道集大成 17 者—千利休
2013-10-31
千利休死后,其后人 承其衣钵,出现了以 「表千家」、「里千 家」、「武者小路千家」 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流 派。 茶道各流派基本上 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 了江户初期(十六世纪末 叶),在文人学士中掀起 了中国明代开创的煎茶 法热潮。
2013-10-31
2013-10-31
9
现如今中国茶在日本的影响
最近,日本的年轻人也开始喜欢喝中国茶。中国茶 除了人们所熟悉的乌龙茶之外,还有白茶、绿茶、 红茶和黑茶等,品种繁多。日本的消费者不仅对中 国茶的质量要求很高,而且对茶的泡法也很讲究, 他们喜欢享受清香四溢、回味无穷的品味,悠闲地 消遣。除了在旅游时品尝过地道中国茶的年轻妇女 之外,很多曾一度痴迷于葡萄酒的二三十岁的男性 也加入了新的“品茶一族”。
5、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 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 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 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 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 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 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 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2013-10-31
3、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 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 “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 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 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 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于是茶文 化在国外也开始得到系统 化的传播。
2013-10-31 16
日
这样,从唐代开始,中国的 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 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 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 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16世纪中叶,千利休将草庵 茶进一步庶民化,使之更加普及。 他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 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2013-10-31
19
总的说来, 中国茶道 自由自在,潜修心性 日本茶道 一大篇的繁文褥节和不断重覆的规定动作, 整个过程〔礼仪〕化。
2013-10-31
20
(一)茶道的源流之别 中国茶道是母体,是源。自唐代陆 羽开创之后,经千百年的发展,融儒、释、 道三家文化于一炉,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流 派众多。 日本茶道是分支,是流。它是自宋代始,在 学习了中国的茶艺、茶道的基础上,以禅宗 茶文化为基础所创立的茶文化流派。后又经 不断吸收中国茶文化的精华,结合当地文化, 日本茶道不断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13-10-31 21
(二)茶道的内涵不同 中国的茶道兼释的静悟、道的驰纵、儒的雅逸, 是儒、释、道三者的融合体,是深植于实际生活而 又远远高于这一生活的综合性文化形式。作为物质 活动,它是茶艺和品茶的过程;作为精神活动,它 是情感的陶冶、性理的探索、意境的追求。 日本茶道则突出了中国禅宗的“苦寂”。日本茶道 由于其厚重的贵族气派与禅悟精神而显得过于繁缛 沉重,它着重追求严格的程仪和悟省功夫。日本也 强调“忍”,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古典茶道室入 口很低,体现了隐忍精神;而以树干为柱,竹木、 茅草为顶,也随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要有紧 2013-10-31 22 迫感和危机感。
制作:
中 国 与 茶 二、中国茶文化 日 文 传入日本 本 化 茶 道
1
2013-10-31
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2013-10-31
2
1、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 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 “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 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 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 文化。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 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 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 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2013-10-31 3
2、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 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 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 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 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 中国茶道精神。在唐代正式形 成中国茶道。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 诗,《茶述》、《煎茶水 记》、《采茶记》、《十 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 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 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 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 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 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 事活动。值得注意的是, 在唐代中国茶文化开始对 日传播。
2013-10-31 8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 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 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 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 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 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 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 展。
2013-10-31 13
传入日本
——路上传播
2013-10-31
——海上传播
14
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 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 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 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 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 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 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 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从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记中叶), 「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 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 连歌道的会所。「斗茶」的趣味也逐渐日本化,人 们不再注重豪华,而更讲究风雅品味。 2013-10-31 15
圣心常虚静,玄鉴照本真。 物我相玄会,美自由心生。
2013-10-31
24
(四)茶道的影响层面有异 中国茶道的影响层面宽广。由于其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广博,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选择的余 地,各层面、各地区的人可从不同角度根据 自己的情净和受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 想内容,并不断加以发挥创造。中国茶文化 已成为全族的好尚。 日本茶道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日本茶道内容 比较单一,程式要求又十分繁复,故一般人 不易学,主要流行于部分人群之中。
2013-10-31
文人品茶听琴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元代茶文化曲折发展
2013-10-31
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 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 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 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 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 质。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 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两股不同的 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 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茶文 化仍承元代势,表现为茶艺简约化,茶 文化精糖果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 6 的苦节。
11
2013-10-31
二、中国茶文化对日传播 与日本茶道
2013-10-31
12
1、
日本原先不产茶,茶是在唐代从中国传去的,所以日本 没有中国起初把茶叫作荼,视为普通树叶子的那段历史。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 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 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 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并著作 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推动了「抹 茶」的普及。
2013-10-31
10
在英记茶庄,深受妇女喜爱的花茶和台湾有名的 “冻顶乌龙茶” 的销量是去年的2倍。“戈儿香茶” 和“仙桃茉莉花茶”也很受欢迎。所谓“仙桃茉莉 花茶”就是把茶叶团成珠形,泡在杯子里后像花盛 开一样。此外,20年才长成的普洱茶最近销量也很 好。 很多要人在买茶的同时,还特地挑选与之相 配套的茶具。中国茶的泡法是先注入热水洗茶叶。 然后再重新注入热水,把第一次用来洗茶叶的水浇 到茶壶上保湿。这一道道工序能让人平心静气,这 也是中国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2013-10-31 25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 哪样在世界上更出名? 为什么 ?
2013-10-31
26
2013-10-31 7
6、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 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 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 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 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 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 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 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
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
——村田珠光 本 村田珠光(1423-1502),被后世称 茶 为茶道的“开山之祖”。生于奈良, 幼年在净土宗寺院出家,因为违反寺 道 规被轰了出来,此时,日本禅宗的重 宗 要人物,大名鼎鼎的“聪明的一休”- 师 -“疯僧”一休宗纯,正在京都的大德 寺挂单,珠光闻名前去拜师参禅。 村田珠光他从师于一休僧侣,并 创立了“茶禅一味”他的“和敬清寂” 思想。
2013-10-31 23
集日本茶道之大成着千利休大师用一首诗表达 了自己对茶道美学意境的追求:
莫等春风来,莫等春花开。 雪底有春草,携君山里找。
佛教在非美之后又主张非非美,认为无一物中 无尽藏。现实中的美是一种暂时的,相对的存在美, 千利休提出的“山里找”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而中国茶道对美学意境的独特追求,可以用以 下这首诗来概括:
(三)茶道的美学意境有别 中国茶道以道家的阴阳五行与儒家的中庸原 则为前提,重视和谐、宁静、平衡与雅致。 日本茶道的审美情趣则要求不对称,以不平 衡为前提。如日本茶室,故意开一些不对称 的窗,着各样的色彩。在室内要求绝对地平 和,在室外的生活则是紧张的奋争。这种鲜 明的对比,极林的反差, 可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体会 到现实生活的不平衡。
由于煎茶方便,又不 受场地限制,所以现代 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 当然,在正式茶会或接 待重要人物时,仍以传 统抹茶法为主。
18
2、中日茶道之比较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年,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 在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各种茶也不 尽相同,百花齐放, 但都体现了“清、敬、 怡、真”的茶道精神。
日本茶道集大成 17 者—千利休
2013-10-31
千利休死后,其后人 承其衣钵,出现了以 「表千家」、「里千 家」、「武者小路千家」 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流 派。 茶道各流派基本上 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 了江户初期(十六世纪末 叶),在文人学士中掀起 了中国明代开创的煎茶 法热潮。
2013-10-31
2013-10-31
9
现如今中国茶在日本的影响
最近,日本的年轻人也开始喜欢喝中国茶。中国茶 除了人们所熟悉的乌龙茶之外,还有白茶、绿茶、 红茶和黑茶等,品种繁多。日本的消费者不仅对中 国茶的质量要求很高,而且对茶的泡法也很讲究, 他们喜欢享受清香四溢、回味无穷的品味,悠闲地 消遣。除了在旅游时品尝过地道中国茶的年轻妇女 之外,很多曾一度痴迷于葡萄酒的二三十岁的男性 也加入了新的“品茶一族”。
5、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 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 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 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 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 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 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 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