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解读 ppt课件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解读  ppt课件

EPIN
GB/T 16886.12
➢ 浸提液的制备: 浸提比例:面积、质量
1. 样品制备方法选择
计划完成:56%
EPIN
GB/T 16886.12
➢ 浸提液的制备: 浸提介质的选择
1. 样品制备方法选择
➢ 浸提液的制备: 其他,包括是否搅拌、使用时间、pH、过滤、离心、加严浸提、材料是否分解
变化等。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5 植入试验
GB/T 16886.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
部位
皮下植入 肌肉植入
骨植入
外科手术
术后评价
无痛处死
组织学观察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5 植入试验
➢ 皮下植入试验
片状材料—直径10~12mm、厚度0.3~1mm; 块状材料—直径1.5mm、长5mm两端为球面; 带槽样品—直径4mm、长7mm; 非固体材料—装入直径1.5mm、长5mm的管内。
EPIN
1. 样品制备方法选择
GB/T 16886.12
➢ 试验样品与参照样品制备: 处理试验样品与参照样品时,应防止污染; 无菌器械应无菌操作; 使用前需灭菌的非无菌状态器械; 考虑灭菌方式对最终产品的影响; 有新出现的暴露面出现的情况。
➢ 浸提液的制备: 浸提容器—洁净、化学惰性的封闭容器 浸提条件—温度、时间
EPIN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解读
EPIN
Part 2 医疗器械常用评价标准介绍
EPIN
目录
1 样品制备方法选择
2 具体试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3
检验中常见的问题解析
4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
无论什么医疗器械,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器械或部 件 人体应用之前都必须经过生物安全性的评价。 由于接触人体的医疗器械产品基本上是由一种或多种 生物材料所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表面性 状、加工工艺和理化特性等都直接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生 物安全性,换言之,无源医疗器械产品的生物学评价,在 很大程度上是与组成器械的生物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密切相 关,因此在生物学评价前充分了解材料的有关知识显然对 评价医疗器械的生物安全性及其重要。
生物学评价的标准还包括:GB/T14233.2《医用输 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2部分生物试验 方法》、GB/T16175《医用有机硅材料的生物学评 价试验方法》。
这2个标准基本方法等同GB/T16886系列标准的 方法,但是它的可操作性更强。
第三节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国内外标准状况
二.牙科材料和器械生物学评价的国内外标准情况 牙科材料和器械是医疗器械中的一个重要分
物 可接受性”。生物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血液相容性以及免疫相 容性。 ⑷血液/器械相互作用
血液或血液成分与器械间的相互作用对血液、器官、组织、器械 的影响。这些影响或许有/或无临床意义或不希望产生的后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意义及基本概念
二.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基本概念p243 ⑸降解
器械或材料的解体。 ⑹生物降解体
因聚合物材料降解而生成的颗粒物质。 ⒄电解质
能传导电流的含有离子的溶液。 ⒅致癌性
能引起组织恶性肿瘤形成的特性。 ⒆诱变性
能引起细胞中遗传编码发生改变的特性。
第一节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意义及基本概念
二.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基本概念p244 ⒇ 细胞毒性
能引起细胞生产抑制、功能改变、变异、溶解 及死亡等损伤现象的能力。 (21)热原性

王春仁-生物学评价

王春仁-生物学评价

的材料来源或技术条件发生变化;产品的配 方、工艺、灭菌条件改变;储存期内产品发 生变化;产品用途发生变化;有情况表明产 品用于人体时会产生副作用时,要对产品重 新进行生物学评价。
生物学试验
(1)来源于药物毒理学的试验方法
a) 致敏试验:用材料或其浸提液做试验,评价生 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潜在过敏原。常用的方法有最 大剂量法和接触斑贴法,使用豚鼠做试验。 无致敏判定标准: *** 对照组记分小于 1 ,实验组记分大于等于 1 ,提 示致敏; ***对照组记分大于等于1,试验组的反应超过对照 组最严重的反应,提示致敏;



b) 刺激试验:用材料或其 浸提液做试验,评价生物材 料和医疗器械的潜在刺激原。 根据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 具体使用部位,可选择进行 皮肤刺激试验、皮内刺激试 验等。常使用兔子做试验。 无刺激判定标准:皮肤和 皮内刺激指数不超过0,4。
c) 热原试验:检测材料或其浸提液中是否有致热原 物质。将材料或其浸提液由静脉注入兔体内 ( 10ml/Kg ),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兔体温变化,以 判断在材料或浸提液中所含热原量是否符合人体应 用要求。 同时有一些生物材料和也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是应用试样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以 判断材料或其浸提液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 标准要求。
X X X X X *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生物相容性试验的国家标准
标准名称 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和试验 动物福利要求 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 和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DIS) 细胞毒性试验:体外法 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潜在降解产物的定性和定量框架 刺激和迟发型超敏试验(DIS) 全身毒性试验 发布或 修改年份 2011 2011 2003 2002 1999 1997 2002 1999 2002 2011 采标情况 GB/T 16886.1-2011(采用2009版) GB/T 16886.2-2011(采用2006版) GB/T 16886.3-2008(采用1992版) GB/T 16886.4-2003(采用2002版) GB/T 16886.5-2003(采用1999版) GB/T 16886.6-1997(采用1994版) GB/T 16886.7-2001(采用1995版) GB/T 16886.9-2001(采用1999版) GB/T 16886.10-2005(采用2002版) GB/T 16886.11-2011(采用2006版)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要点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要点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要点1、生物安全性原则:安全、科学、有效。

目的在于消除生物材料对人体器官的破坏性,比如细胞毒性和致癌性。

另外,生物材料对于宿主是异物,在体内必定会产生某种应答或出现排异现象。

生物材料如果要成功,至少要使发生的反应被宿主接受,不产生有害作用。

2、生物功能性原则:相容、安全、有效生物功能性是指其在特殊应用中“能够激发宿主恰当地应答”的能力。

随着对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不仅要对生物材料的毒副作用要进行评价,还要进一步评价生物材料对生物功能的影响。

生物学反应1、血液反应:血小板血栓、凝血系统激活、纤溶系统激活、溶血反应、白细胞反应、细胞因子反应、蛋白黏附。

2、免疫反应:补体系统激活、体液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反应。

3、组织反应:炎症反应、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形成囊膜、细胞质的转变。

4、材料反应(1)物理性质变化引起生物医用材料变化的因素:1)生理活动中骨骼、关节、肌肉的力学性动态运动;2)细胞黏附吞噬作用。

(2)化学性质变化引起生物体反应的因素:1)材料中残留有毒性的低分子物质;2)材料聚合过程残留有毒性、刺激性的单体;3)材料及制品在灭菌过程中吸附了化学毒剂和高温引发的裂解产物;4)材料和制品的形状、大小、表面光滑程度;5)材料的酸碱度。

生物相容性的分类1、血液相容性:材料用于心血管系统与血液直接接触,主要考察与血液的相互作用。

血液相容性要求:抗血小板血栓形成、抗凝血性、抗溶血性、抗白细胞减少性、抗补体系统抗进性、抗血浆蛋白吸附性、抗细胞因子吸附性。

2、组织相容性(一般生物相容性):材料与心血管系统外的组织和器官接触,主要考察与组织的相互作用。

组织相容性要求:细胞黏附性、无抑制细胞生长性、细胞激活性、抗细胞原生质变化性、抗炎症性、无抗原性、无诱变性、无致癌性、无致畸性。

1、ISO中生物学评价标准的特点(1)明确了医疗装置的分类,将接触部位分为表面接触、体外与体内接触、体内植入三大类;(2)在接触时间上将小于24h的接触列为一时接触,短、中期接触时间大于24h至30天,30天以上为长期接触;嘉峪检测网编辑整理(3)生物学评价试验分为基本评价试验和补充评价试验两大类。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指导原则第1部分:总则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指导原则第1部分:总则

附件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指导原则第1部分:总则(征求意见稿)一、前言本指导原则的制定,旨在指导医疗器械行业对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进行合理充分的生物学评价,以确定人体与器械部件材料接触是否会产生毒性。

本指导原则主要依据GB/T 16886系列标准,参考美国FDA 的指南文件,结合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的通知》进行编写。

GB/T 16886系列标准是等同转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ISO 10993)系列标准。

该系列标准的第1部分《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为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提供了一个框架,也可用于指导生物学试验的选择。

现行的GB/T 16886.1-2011标准,已将重点从如何执行生物学试验转变为通过现有信息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生物学试验。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应着眼于优先通过化学成分的分析和采用体外模型的方法,使试验动物的数量和接触情况最小化。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应提供最终使用状态器械的生物相容性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风险管理过程或生物相容性测试(使用体外和体内模型)和/或充足的化学表征结合补充的生物相容性信息获得,信息应能充分揭示器械生物相容性的风险。

本指导原则提供了与使用GB/T 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相关的更多信息,以支持医疗器械的注册申请。

本指导原则将由正文和8个附件组成:附件1:生物学评价终点附件2:生物学评价流程图附件3:术语附件4:用于生物相容性评价的器械主文件附件5:组件和器械文件示例附件6:文献检索和筛选附件7:生物学试验报告附件8:生物学评价总结表本指导原则及其附件仅适用于对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无菌或未灭菌医疗器械进行生物学评价。

对于特定类型器械应遵循更具有器械针对性的标准,如牙科器械应考虑YY/T 0127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反之,一些针对特定器械的指导原则包含了与生物相容性评价相关的建议,应结合GB/T 16886.1进行考虑,例如血液透析器。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资料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资料

植入 器械
组织 /骨
×
×
×
B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血液
A
B C
× ×
× ×
4 生物学试验方法
4.1细胞毒性 取 ,按 /mL(具体参见表1)浸提介质的比例,(37±1)℃, (24±2)h制备浸提液,浸提介质:含血清MEM培养基,取浸提液 按照GB/T16886.5-2003中规定试验方法进行。 4.2皮内反应 取 ,按 /mL(具体参见表1)浸提介质的比例,(70±2)℃, (24±2)h制备浸提液,浸提介质:生理盐水和植物油。取浸提液按 照GB/T16886.10-2005中规定试验方法进行。 4.3 皮肤刺激 若样品不能直接用于试验,则需取 ,按 /mL(具体参见表1)浸 提介质的比例,(70±2)℃,(24±2)h制备浸提液,浸提介质: 生理盐水和植物油。取浸提液按照GB/T16886.10-2005中规定试验方 法进行
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 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 第13部分:聚合物医疗器械降解 产物的定性与定量 第14部分:陶瓷降解产物的定性 与定量 第15部分:金属与合金降解产物 的定性与定量 第16部分:降解产物和可溶出物 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第17部分:可沥滤物允许限量的 确立
3生物学评价试验的选择
5医疗耗材生物学评价要求
• • • • • • • • 1细胞毒性 细胞毒性反应应不大于 级 2皮内反应 试验样品与溶剂对照平均记分之差应不大于1.0 3皮肤刺激 试验样品与对照样品的原发性刺激指数应小于 4迟发型超敏反应 按Magnusson和Kligman皮肤致敏的分级标准,对照组和试验组动物 反应等级应不大于1 • 5热原 • 在试验条件下,3只家兔体温升高均应低于0.6℃,并且3只家兔体温 升高总和应低于1.3℃,无热原反应

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要求

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要求

生物相容性
• 这些目的是: • ——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缓
解; • ——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补
偿; • ——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或者支持; • ——支持或维持生命; • ——妊娠的控制; • ——医疗器械的消毒; • ——通过对取自人体的样本进行体外检查
生物相容性
会议解释:生物相容性是指生命体组织对
非活性材料产生反应的一种性能。

一般是指材料与宿主之间的相容性,
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
• 二、生物相容性评价

生物材料的特征之一是生物功能性,
即能够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替代和修复;
其二是生物相容性,即不引起生物体组织、
血液等的不良反应。
生物相容性
致敏性、无刺激性、无遗传毒性、无致癌
性,对人体组织、血液、免疫等系统无不
良反应。
(一)、组织相容性

组织相容性要求医用材料植入人体后
与人体组织、细胞接触时,不能被组织液
所侵蚀,材料与组织之间应有一种亲合能
力,无任何不良反应。

当医用材料植入人体某部位,局部的
组织对异物的反应属于一种机体防御性对
答反应,植入物体周围组织将出现白细胞、
• 单体、低聚物、溶剂、催化剂、添加剂、 填充剂和加工助剂等残留物和可沥滤物.

( ISO10993.1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3部分:聚合物医疗器械降解产物的定
性与定量)
生物相容性
陶瓷器械可能含有极微量的外来化学 相和/或化学成分(极限溶液试验、模拟溶液 试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SO10993.14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ISO 10993-1-2009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程序中的评价和测试(中文)

ISO 10993-1-2009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程序中的评价和测试(中文)

ISO 10993-1 简介此部分的基本目标是保护人类不受医疗器械生物学潜在风险的危害。

它是由众多国际、国家的有关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指导规范编译出来的。

它将作为一个用于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指导文件,作为整个评价和每种器械发展的一部分,此指导文件还带有一个风险管理过程。

这种方法整合了各种资源获得的已存在的数据和综述,和需要的时候做的额外测试的选择和应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医疗器械的生物反应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器械所指的范围很广泛,取极限讲,可以包含一种可能以不同外形存在的材料,另一种极限,可以是一种综合的器械或仪器的组合,包括众多的由一种以上材料制成的组件。

ISO 10993 描述了如何确定广义的器械对组织的影响。

因此,对一个完整的生物安全评价,依据性质和与人体的预期接触时间对医疗器械进行了分类,生物学数据集与每种器械的分类有关。

生物学危害的范围也是广泛而复杂的。

组织与材料元素的作用并不能单独的与器械整体的设计相分离。

因此,在设计一种仪器时,与组织反应最好的材料有可能导致仪器功能的下降,组织反应只是设计器械时需要考虑的很小的一部分。

当一种材料为了实现其功能需要与组织作用时,生物学评价就需要进行。

一种材料一种应用情况下发生的组织不良反应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生物学测试是基于体外测试和动物试验的模拟,因此器械用在人身上时可能产生的反应只是作为警示,因为生物测试并不能准确无误的推断出不同物种间也有相同的组织反应。

另外,相同材料在个体间不同的使用方式产生的反应也显示,有些病人在使用已确定无反应的材料时也会有不良反应。

这一部分ISO 10993的作用是为设计生物学评价提供一个架构,根据已有的对组织反应机制的预先了解,在能够得到等同的信息的情况下,此评价能够通过优先选择化学组成的测试及体外模拟,来最少的使用动物和接触部位。

ISO 10993并没有提供测试方法及通过与不通过的标准的严格界定,因为这样可能导致新型医疗器械发展上不必要的约束,或者医疗器械一般使用安全性的错误判断。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接触部位
接触时间
A:一时接触(≤ 24h)
细 胞
B:短、中期接 触 毒
(>24h-30 日) 性
C:长 期 接 触 (> 3 0
日)
致 敏
刺 激 或 皮 内 反 应
全 身 急 性 毒 性
亚 慢 性 亚 急 性 毒
遗 传 毒 性
植 入
血 液 相 容 性
慢 性 毒 性
致 癌 性
生 殖 与 发 育 毒 性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基本原则
六、考虑到灭菌可能对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潜在作用,以 及伴随灭菌而产生的毒性物质,因此在进行生物学评价 试验时,应该用最后灭菌过的产品或最后灭菌过的产品中 有代表性的样品作为试验样品或作为制备浸提液样品。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基本原则
七、进行生物学试验必须要在专业实验室(应通过国家药品 监督管理局的认可),并由经过培训且具有实践经验的 专业人员进行,其试验结果应具有可重复性。在对最终产 品作 出评价结论时,也应考虑到产品的具体应用及有关 文献 (包括临床使用资料)。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基本原则
八、当最终产品投放市场后,如果制造产品的材料来源或 技术条件发生变化;产品的配方、工艺、初级包装或灭 菌条件改变;储存期内产品发生变化;产品用途发生变化 ;有 迹象表明产品用于人体时会产生副作用时,要对产 品重新 进行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基本原则
九、在进行生物学评价试验时为了减少动物使用 量和 节约时间,一般是先进行体外试验,后进行 动物 试验。如果体外试验都通不过,就不必做 动物试 验。
医疗器械定义
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 他物 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 用药 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 段参与 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

国家标准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

国家标准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白 blank 不含试验材料的浸提介质,其在浸提过程中置于与试验样品同样的容器中并采用同样的浸提条件。
注:“空白”的目的是为了评价浸提容器、浸提介质和浸提过程可能产生的干扰作用。
3.2 标准样品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CRM 附有证书的参照材料(RM),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
[来源:ISO 导则 30:2015,2.1.2] 3.3
加严浸提 exaggerated extraction 与在模拟使用条件下产生的化学成分释放量相比,预期释放出更多化学成分的浸提。
注:确保加严浸提不会导致材料的化学变化是很重要的。
3.4 极限浸提 exhaustive extraction 通过重量分析(或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结果)进行连续浸提至浸提液中的可浸提物质的量小于第一
物学风险,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描述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并将其作为医疗器械总体评价和开发 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 2 部分: 动物福利要求。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利用科学合理的非动物试验,确保用于评价医疗 器械所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动物试验符合认可的伦理和科学原则。 ——第 3 部分: 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目的是为已确定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致癌性 或生殖毒性的医疗器械提供评价指南和方法。 ——第 4 部分: 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目的是为医疗器械与血液相互作用评价提供通用要求。 ——第 5 部分: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目的是为评定医疗器械体外细胞毒性提供试验方法。 ——第 6 部分: 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目的是为评定医疗器械所用生物材料植入后局部反应提供试 验方法。 ——第 7 部分: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目的是为经环氧乙烷(EO)灭菌的单件医疗器械上 EO 及 2氯乙醇(ECH)残留物的允许限量、EO 及 ECH 提供检测步骤以及确定器械是否可以出厂提 供检测方法。 ——第 9 部分: 潜在降解产物定性与定量构架。目的是为系统评价医疗器械潜在的和已观察到的生 物降解以及生物降解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基本原则。 ——第 10 部分: 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目的是为医疗器械及其组成材料潜在刺激和皮肤致敏提供 评价步骤。 ——第 11 部分: 全身毒性试验。目的是为评价医疗器械材料导致潜在不良全身反应时提供试验步 骤指南。 ——第 12 部分: 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目的是为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中样品制备方法和参照材料 提供选择指南。 ——第 13 部分:聚合物医疗器械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目的是为用于临床的成品聚合物医疗器 械模拟环境的降解产物定性与定量试验设计提供通用要求。 ——第 14 部分:陶瓷降解产物定性与定量。目的是为从陶瓷材料获取降解产物定量用的溶液提供 方法。 ——第 15 部分:金属与合金降解产物定性与定量。目的是为金属医疗器械或可供临床使用的相应 材料样品的降解产物提供定性与定量试验设计的通用要求。 ——第 16 部分:降解产物与可沥滤物毒代动力学研究设计。目的是为提供与医疗器械相关的设计 和实施毒代动力学研究的原则。 ——第 17 部分:可沥滤物允许限量的建立。目的是为医疗器械可沥滤物允许限量的建立提供方法。 ——第 18 部分:材料化学表征。目的是为医疗器械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必要时)以识别生物危险 以及估计和控制材料成分中的生物学风险提供框架。 ——第 19 部分:材料物理化学、形态学和表面特性表征。目的是为识别与评价最终医疗器械材料 的物理特性,如物理化学、形态学和表面特性(PMT)的各种参数和试验方法。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数据可视化
利用图表、图像等可视化 工具,直观地展示数据分 析结果,便于理解和解读。
结果判定标准与依据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
参照国际和国内相关法规、标准和指南,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 准。
实验结果对照分析
将实验结果与评价标准进行对照分析,判断医疗器械的生物学性能 是否符合要求。
临床数据支持
结合临床试验数据,对医疗器械的生物学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为结 果判定提供有力支持。
合理性原则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实验数据为 依据,进行综合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使用人群、使用方式 等因素,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实际意义。
对于不同种类和用途的医疗器械,应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确保 评价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同时,应关注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不确定性因素探讨
实验条件与操作差异
个体差异与样本量问题
不同实验室、不同操作人员以及实验条件 的差异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由于个体差异和样本量限制,实验结果可 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和不确定性。
评价标准与方法局限性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现有评价标准和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随着新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可能会对 实验结果产生新的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
加强法规跟踪和研究
密切关注国内外法规政策动态,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和产品 规划。
建立国际化合规团队
组建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合规团队,确保 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合规运营。
强化企业自律和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自律和自查,确保产品 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解读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解读

实例二:人工关节的生物学评价
总结词 材料生物相容性
植入过程 术后康复
人工关节是一种用于替换病变关节的医疗设备,其生物学评价 主要包括材料生物相容性、植入过程、术后康复等方面的评估

人工关节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人体组织相容性 好,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在植入过程中,应确保人工关节的位置和固定方式正确,以减 少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植入手术应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感染
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建议
01
建立针对新型医疗器械的评价标准
针对新型医疗器械的特点和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规
范。
02
强化人体临床试验
在确保伦理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人体临床试验在生物学评价中的地位
,以更真实地反映医疗器械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03
完善长期影响评价
建立针对医疗器械长期使用的生物学评价机制,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
测试范围
涵盖了医疗器械与人体接触的所有材 料和组件,以及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 。
标准的应用范围
医疗器械类型
适用于所有与人体接触的医疗器 械,包括但不限于植入物、介入 性诊断和治疗设备、体外诊断试 剂等。
应用阶段
从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注册 到上市后的监管,均需遵循此标 准进行生物学评价。
与其他标准的关联
植入过程
在植入过程中,应确保血管支架的位置和释放方式正确, 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植入手术应遵循无菌原则, 防止感染。
术后反应
植入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局部炎症、血栓形 成等,及时处理并记录。同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以监测血管支架的性能和安全性。
06 结论与展望
当前标准的局限与不足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解读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解读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是对医 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或接触过程中 可能产生的生物因素危害进行评 价、检测和管理的准则。
目的
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对人 类和环境的安全与健康,降低潜 在的生物危害风险。
评价标准的发展历程
初步探索阶段
国际化标准制定阶段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在20世纪初 开始受到关注,但早期发展较为缓慢 。
上市后监管
医疗器械上市后,需接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包括对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检查、抽检 和不良事件监测等。如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04
CATALOGUE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的挑战与展望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的种类和功能日益丰富,需 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生物学评价标准,以适应新的挑战。
案例一:心脏起搏器的生物学评价
总结词
严格且全面
VS
详细描述
心脏起搏器的生物学评价涉及到多个方面 ,包括材料安全性、电性能、生物相容性 等。评价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标 准和程序,确保起搏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案例二:人工关节的生物学评价
总结词
重点关注材料和植入过程
详细描述
人工关节的生物学评价主要关注材料的生物 相容性和植入过程的安全性。评价过程中需 要对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植入手术过程 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评价原则
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可追 溯性等原则,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
评价方法与流程
评价方法
根据不同医疗器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生物学评价方法,如细胞毒性试验、致敏 试验、植入试验等。
评价流程
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生物学评价,包括样品准备、试验设计、试验实施、结果分 析等步骤。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是指对医疗器械与人体生物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评价,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环节。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应包括对医疗器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医疗器械接触人体的部位多种多样,因此医疗器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对医疗器械材料的细胞毒性、致敏性、刺激性等方面的评价,以确保医疗器械材料对人体组织和细胞没有不良影响。

其次,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还应包括对医疗器械的生物学安全性评价。

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对医疗器械释放物质的毒理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医疗器械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和降解产物也需要进行评价,以确保这些产物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

另外,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还应包括对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是对评价数据的综合分析,以确定医疗器械是否符合生物学安全性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评价结果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最后,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还应包括对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报告的撰写和提交。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报告是对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结果的总结和归档,是医疗器械上市许可的重要依据。

因此,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报告的撰写和提交应符合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要求。

总之,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才能确保医疗器械的生物学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一、目的与范围为使GB/T 16886-ISO 10993 系列标准能够正确而有效地实施,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为医疗器械评价者提供了生物学评价指南,为医疗器械的审查提供了生物安全性审查指南。

注:本指南不涉及微生物污染、灭菌(如“无菌” 、“细菌内毒素”)、除菌和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的病毒去除与控制等方面的生物安全性.二、术语(一)医疗器械:同《医疗器械管理管理条例》。

(二)创造者:医疗器械创造者或者商标持有人/单位。

(三)评价者:医疗器械创造者或者受其委托的专家。

注:医疗器械创造者对生物安全性评价负责。

(四)审查者:对医疗器械管理负有职责的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受其委托负责医疗器械审查的机构。

三、医疗器械/材料首次生物安全性评价(一)评价依据GB/T 16886-ISO 1099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

(二)评价者应当经过培训并在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方面具有长期实践经验。

(三)评价要求1.出于保护人类的目的,需要进行生物学评价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特殊是必要的动物试验)未开展之前不得进入临床试验。

2.对医疗器械开展生物学评价时,应当按照GB/T 16886 。

1-ISO 10993.1 给出的评价流程图开展。

3.评价者在进行生物学评价过程中应当注重运用已有信息(包括材料、文献资料、体外和体内试验数据、临床经验),不应当局限在生物学试验上.4.当生物学评价确定需要进行生物学试验时,应当委托有相应生物学试验资质的检验机构来进行。

5.在进行生物学试验时,应当:(1)在进行动物试验前,先进行体外试验;(2)按要求充分并合理地利用试验动物资源,优化试验方案,降低试验成本。

6.应当按GB/T 16886-ISO 10993 系列标准对报告的要求, 出具《生物学试验报告》。

注:生物学试验报告可不与型式检验报告一起出具.7 .《生物学评价报告》可以考虑(但不限于)包括以下方面:(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策略和所含程序;(2)医疗器械所用材料选择的描述;(3)材料表征-医疗器械材料的定性与定量的说明或者分析-医疗器械材料与市售产品的等同性比较(4)选择或者抛却生物学试验的理由和论证;(5)已有数据和试验结果的汇总;(6)完成生物学评价所需的其他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1 细胞毒性
GB/T 16886.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实验前准备: ➢ 对照材料:阴性-HDPE,阳性-ZDEC、ZDBC ➢ 浸提介质:含血清培养寄、不含血清培养基、生理盐水溶液、其他适宜的溶剂。 ➢ 浸提条件:
➢ 细胞系和培养基:L929 细胞,MEM培养基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5 植入试验
GB/T 16886.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
部位
皮下植入 肌肉植入
骨植入
外科手术
术后评价
无痛处死
组织学观察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5 植入试验
➢ 皮下植入试验
片状材料—直径10~12mm、厚度0.3~1mm; 块状材料—直径1.5mm、长5mm两端为球面; 带槽样品—直径4mm、长7mm; 非固体材料—装入直径1.5mm、长5mm的管内。
➢ 菌株:TA97、TA98、TA100、TA102、TA1535.
➢ 有(无)代谢活化系统S9:模拟体内代谢途径
➢ 步骤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6 基因毒性-基因突变试验
➢ 原理
由于TK+/-突变成TK-/-,引起细胞缺乏胸苷激酶TK,细胞对嘧啶类 似物三氟胸腺嘧啶(TFT)的细胞具有耐受性。
EPIN
GB/T 16886.12
➢ 浸提液的制备: 浸提比例:面积、质量
1. 样品制备方法选择
计划完成:56%
EPIN
GB/T 16886.12
➢ 浸提液的制备: 浸提介质的选择
1. 样品制备方法选择
➢ 浸提液的制备: 其他,包括是否搅拌、使用时间、pH、过滤、离心、加严浸提、材料是否分解
变化等。
➢ 细胞系: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
➢ 有(无)代谢活化系统S9:模拟体内代谢途径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7 血液相容性试验
GB/T 16886.4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
非接触器械
按与血液接 触类型分类
外部接入器械
与血路间接接触的外部接入器械 与循环血液接触的外部接入器械
试验动物:大鼠、小鼠、豚鼠、家兔,至少3只动物植入10个样品。
植入部位:背部皮下组织植入、颈部皮下组织植入。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5 植入试验
➢ 肌肉植入试验 植入物要求:宽1~3mm、长约10mm,圆形边缘,两端为光滑球面。 试验动物:家兔,至少3只动物,植入8个试验样品和8个对照样品。 植入部位:家兔脊柱旁肌为首先植入部位,也可选大鼠臀肌或家兔大腿肌。
体内微核试验
细胞 细胞
OECD 476 OECD 473
任选其一
动物 OECD 474 依体外结果选择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6 基因毒性-Ames试验
➢ 原理
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组氨酸,故 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仅少数自发回复突变的细菌生长。 假如有致突变物存在,则营养缺陷型的细菌回复突变成原养 型,因而能生长形成菌落,据此判断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物。
皮肤刺激
皮内反应试验
途径
眼刺激试验 口腔刺激试验 阴茎刺激试验
直肠刺激试验
阴道刺激试验
EPIN
2.2 刺激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实验动物:新西兰白兔
回款数:640万
EPIN
2.2 刺激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3 致敏
GB/T 16886.1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试验
EPIN
4. 苏州熠品生物实验室
化妆品
医疗器械
一次性卫 生用品
熠品 第三方 实验室
研发服务 检测
咨询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EPIN
Thanks! -汪子霞
苏州熠品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EPIN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解读
2016
EPIN
Part 2 医疗器械常用评价标准介绍
EPIN
目录
1 样品制备方法选择
2 具体试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3
检验中常见的问题解析
4
苏州熠品生物实验室
EPIN
具 体 实 验 参 考 标 准
1.样品制备方法选择
评价指南
具 体 评 价 实 验 方 法
EPIN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1 细胞毒性
Day 1 种细胞
Day 2 染毒
注意事项: 1. 整个实验过程保持无菌操作; 2. 选择适当的细胞接种密度;
Day 5 加试剂、测OD值
参考GB/T 14233.2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2 刺激
GB/T 16886.1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试验
1. 样品制备方法选择
GB/T 16886.12
➢ 萃取/浸提—可沥滤物质
➢ 试验材料的选择 成品、有代表性的部分; 多材料组成的器械不能整体试验的,每种材料需按比例试验; 表面有涂层的器械; 使用了粘合剂、密封剂的器械; 复合材料应作为最终材料测试; 原位固化材料; 材料的比例可能有例外(植入、几何形状、相互作用等)。
植入器械
溶血 凝血 血小板 补体系统
血栓
EPIN
2.7 血液相容性试验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EPIN
2.7 血液相容性试验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EPIN
3. 检验中常见问题解析
➢ 液体样品的前处理 ➢ 植入样品磨具的选择制备 ➢ 血液相关试验的确定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文字单击 此处输入文字单击此处 输入文字单击此处输入 文字单击此处输文字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1 细胞毒性
浸提液试验
定量 细胞活性>50%
试验方法
直接接触试验 间接接触试验
琼脂扩散试验 滤膜扩散试验
定性 细胞毒性≤2级 定性 细胞毒性≤2级 定性 细胞毒性≤2级
参考GB/T 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2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例与弗氏完全佐剂与溶剂(50%)配制成的乳化剂混合后进行皮 内注射;对照组动物注射空白液体与佐剂配制成的乳化剂
EPIN
2.3 致敏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4 全身毒性试验 GB/T 16886.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
实验动物: 小鼠、大鼠
EPIN
2.5 植入试验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6 基因毒性
GB/T 16886.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3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 毒性试验
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回复实验Ames试验
微生物 OECD 471
首选
遗传毒性
体外哺乳动物基因突变试验 体外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试验
EPIN
1. 样品制备方法选择
GB/T 16886.12
➢ 试验样品与参照样品制备: 处理试验样品与参照样品时,应防止污染; 无菌器械应无菌操作; 使用前需灭菌的非无菌状态器械; 考虑灭菌方式对最终产品的影响; 有新出现的暴露面出现的情况。
➢ 浸提液的制备: 浸提容器—洁净、化学惰性的封闭容器 浸提条件—温度、时间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5 植入试验
➢ 骨植入试验
试验动物与植入物尺寸: a)家兔—直径2mm,长6mm的柱状植入物; b)狗、绵羊和山羊—直径4mm,长12mm的柱状植入物; c)家兔、狗、绵羊、山羊和猪—2~4.5mm矫形外科骨内螺纹式植入物。
植入部位的数目要求: a)家兔每只最多6个植入部位:3个试验样品和3个对照样品; b)狗、绵羊、山羊或猪每只最多12个植入部位:6个试验样品和6个对照样 品。
试验方法
最大剂量试验 斑贴法
实验动物:豚鼠
EPIN
2. 具体实验方法的标准介绍
2.3 致敏
皮下诱导 阶段
局部诱导 阶段
激发给药 阶段
激发后 观察
部位A:弗氏安全佐剂与选定的溶剂以50:50(V/V)比例混合
的稳定性乳化剂。
部位B:注射试验样品(未经稀释的浸度),以50:50的体积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