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在当前初中文科教学中的阻力及原因分析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困惑与对策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对策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诸多困难,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做了较多探索。
一、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1.“穿新鞋,走老路”——无奈。
面对新课程,拿到新教材,怎么教呢?除了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分析写作),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还有什么呢?我也曾试过用别的方法,主要是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入手,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成了无所事事,学生讨论成了聊天,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成了“摆设”。
这样一来,教师若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得花双倍的时间,全学期的工作任务又怎么能完成?还有,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么教?这些内容,有些是属于校外活动的,怎样去开展?又在什么时间去开展呢?而且,如果没有老师的参与,又有多少学生能真正地、认真地去做呢?最后,说去说来,可能还是只有照本宣科。
2.“带着镣铐跳舞”——尴尬。
按照新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目标要实现“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那么,现在还需不需要考试呢?答案是肯定的——要考。
因为,从目前看来,还没有哪一种选拔方式能比考试更客观、更公正。
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并不是对应试教育的否定,因此,不管教育怎样改革,考试始终是少不了的。
既然要考,那么是“考什么教什么”,还是“教什么考什么”?课程虽然改革了,新课程虽然实施了,但是,通过教学和考试,我还是感到困惑。
还有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问题。
如今,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特别是老师要求的作品,就是有学生喜欢阅读的,那不是武打,就是言情。
这该怎么办?除非是你要考的。
但我们又哪里知道出题者要考什么呢?如果为了应考而去阅读,那么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轻了还是加重了呢?再有,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思路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思路探析摘要:在经历后现代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的洗礼之后,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一种尴尬局面,当教师在审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时,不得不考虑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策略。
对此,笔者通过本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灵活性创造性情感培养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第一,教师理念陈旧,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
很多教师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有些老师在上课时模仿名师的示范课,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但效果甚差,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趁机说闲话,因为老师设计的问题探讨的价值不大。
事实上教师自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把一些有个性的、符合班级实情的设计带到课堂上来,才可以创造出真正的课堂效果。
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更缺乏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如果说教学法是一把钥匙的话,那么在所有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的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但教书不是照本宣科,教师不是教书匠。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语文学科交际性、工具性的特点本身就要求语文教学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
第三,教学方式依然陈旧,教学中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
由于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学习主要是靠习得;又由于语文课程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
而一些教师却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探究的过程。
第四,对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一些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度不够,或大而化之,只重视整体感知,架空分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中要强调读,要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内容的领悟、写法的探究、语言的品味。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的困难和对策
、
新 课 改 中 初 中 语 文 教 学 存 在 的 困 难 和 问 题
点 ,从 而 才 能 突 出 体 现 语 文 课 程 教 育 的 特 点 , 符 合 语 文 课 程教学 的规 律 。2 1世 纪 对 于 人 才 素 质 的 要 求 有 了 更 高
的 标 准 ,语 文 学 科 的 重 要 性 也 日 益 凸 显 出 来 。 随 着 素 质
1 发 展 意 识 的 偏 差 ,奉 献 精 神 不 足 。 从 总 体 一 , . 有 h看 不少 初 中语 文 教 师还 存 在 着 “ 展 意 识 ”欠 缺 的 问题 。 发 主 要 表 现 在 初 中 仍 然 属 于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初 中 教 师 待 遇 还 比较 低 , 面 对 当 前 社 会 物 价 飞 涨 的 情 况 ,很 多 教 师 没
在 众 多 的 基 础 课 程 中 ,语 文 课 程 一 直 担 负 着 交 流 工 具 的 重 要 作 用 ,它 不 仅 是 思 维 的 工 具 , 而 且 还 有 别 于 其 它 学 科 的 根 本 属 性 — — 语 文 课 程 具 有 基 础 工 具 性 。 由 于
语 文 课 程 的 这 种 功 能 和 性 质 ,决 定 了 语 文 课 程 的 教 学 要 立 足 于 当前 不 断 变 化 的 文 化 特 点 ,立 足 于 本 国 国 情 的 特
得 了 不 少 成 果 。 然 而 。新 课 改 中 初 中语 文 教 学 虽 然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成 果 ,但 仍 然 存 在 一 些 不 容 忽 视 的 问 题 。 本 文
就 通 过 对 初 中语 文 教 学 中 困 难 的 分 析 ,试 图 寻 找 出 一 些 有 利 的解 决 途 径 ,从 而 进 一 步 范 大 学 。0 9 20 .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作者:王玉霞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02期一、存在的困惑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面对当前的新课改及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产生困惑。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面对新课改,课堂互动该怎么办?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确实让学生耳目一新、热情高涨。
但是,在课堂上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只是少部分个性张扬、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始终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
而且,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2.面对农村学生,阅读空间该如何拓展?阅读能力提高带来的影响就是学生的阅读空间将更广阔。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所需求的阅读信息是成正比的。
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农村初中非常有限的阅读条件和相对闭塞的信息渠道已严重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遇到资源不足的情况,伤了不少脑筋。
但最后带给我们的,依旧是一次次遗憾。
3.面对弱势群体,我们该怎么做?新课标在学习方法上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由于同班学生存在智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在课堂交流活动中,那些性格内向、生性胆怯、基础差的学生表现得很不主动,学习动机明显不强。
久而久之,成为课堂活动中的旁观者。
这样就出现比传统教育更为严重的两极分化,弱势群体增多。
而对这些弱势群体,我们该怎么做?4.面对新课改,作文教学怎么教?一提起作文,老师们就感到头痛,目前,学生害怕作文,一布置写作文就愁眉苦脸,于是编造作文、抄袭作文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基本功较差,写出的作文内容干瘪,语句平淡,没有一点真情实感。
老师们也尝试许多方法,如: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范文引路、讲解写作技巧、开展活动等。
采用这些方法,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对少数特困生收效甚微。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写作素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呢?老师们还在进一步探究。
二、思考以上困惑,是我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真切感受,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新课程要求与现实情况的距离。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随着教育的发展,初中语文课程也在不断改革。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教材内容不合理。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过于繁杂,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材内容的过多过杂,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负担,也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教材内容大多是纸上谈兵,缺少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实例和案例。
这使得学生容易感到学习语文没有实际应用的意义,从而对学习兴趣产生质疑。
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依然以传统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教师往往以讲解知识点和讲解课文为主要任务,缺乏启发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方法。
这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地记忆和消化知识,而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学生的评价过于功利化。
当前的学生评价机制依然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只注重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功利化的评价机制使得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与此教师和家长也过于重视分数,给学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教与学的互动性不足。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缺乏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往往是传递知识、告知答案的一方,而学生则是接受知识、背诵答案的一方。
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机会和表达的能力。
而课堂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能力,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教材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评价过于功利化以及教与学的互动性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制以及提高教与学的互动性,以使得初中语文课程更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创造更适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
初中语文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共6篇)
初中语文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初中语文课改存在的不足及改善一、当前初中语文课改实施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1.教师课改中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开始有意识的将自己从课堂主体的地位上转移出来,开始探索和实施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无法把握这个度,要么是将课堂彻底变为学生的课堂,教师变得无所事事,要么是在将课堂交给学生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教学效果不理想,重新又走上讲台,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很难将课改精神彻底贯彻下去。
2.学生在课改中表现出不适应性。
教师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势必会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享受着新课改实施带来的课堂乐趣,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也开始表现出对课改的不适应性。
比如,一部分对新方式接受较慢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比较依赖教材知识,对新的学习模式不适应,往往在新的课堂模式下表现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学习,这样一来,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新的教学方法影响正常教学进度。
新课改提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方法等,这些方法对于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这种教学方式将课堂交给了学生,为了保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但是这往往会导致原本两个课时能完成的教学任务需要三到四个课时才能完成。
这样一来,就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会造成不利影响。
4.以激励和保护学生为主的评价造成负面影响。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这在客观上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批评不得”的心理。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的困难和对策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的困难和对策在众多的基础课程中,语文课程一直担负着交流工具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而且还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属性——语文课程具有基础工具性。
由于语文课程的这种功能和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要立足于当前不断变化的文化特点,立足于本国国情的特点,从而才能突出体现语文课程教育的特点,符合语文课程教学的规律。
21世纪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试行,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在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创新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
然而,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就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困难的分析,试图寻找出一些有利的解决途径,从而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有发展意识的偏差,奉献精神不足。
从总体上看,不少初中语文教师还存在着“发展意识”欠缺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初中仍然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师待遇还比较低,面对当前社会物价飞涨的情况,很多教师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和教研上。
有些语文教师甚至在课堂教学中敷衍了事,而下课后又强迫学生私下参加各种作文班、阅读班等补习班级,以弥补收入上的差距。
加上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化心理中依然存在着封闭意识,认为初中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点少、难点不多,所以缺少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的经验,也缺少自主合作的思想,发展意识较为薄弱。
还有一部分教师有心想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创新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但是迫于大环境的不合作,导致了他们的教育科研基本能力比较薄弱,从而对初中语文新课改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2.没有树立课改后科学、正确的教育观。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初中语文教育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初中语文学科在工具性与艺术性上的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能力。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初中语文课程设置过多,内容繁杂,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能力相脱离,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材选择不合适。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存在一些内容过于偏重、过于庞杂的问题,难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四、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记忆和应试能力。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重视应试技巧和成绩,而忽略了语文的真正价值。
五、教师教育培训不足。
当前初中语文教师教育培训不够全面和系统,缺乏专业化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创新精神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影响到了教学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课程设置应精简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造思维。
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上,提高学生的实践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注重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兴趣。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方式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除了记忆和应试能力的考核,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解决。
只有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教师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促进初中语文教育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其中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也不例外。
近年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初中语文课程也进行了多次改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下面就是关于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课程内容的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的不断更新,语文教育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
一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存在着过多的空洞内容和单一的文本类型,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质量,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丰富文本类型,增加实践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更好的了解社会和生活,培养综合素养。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文字和语法的解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
而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改仍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我们需要引入更多的互动式教学,例如分组讨论、小组作业、语言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也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应对教学变革并更好的指导学生。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评价体系的单一化。
传统的语文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
而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评价体系依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使得学生过度注重应试技巧,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语文评价体系,引入更多的综合性评价方法,例如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
也应督促学校和教师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以更为全面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的学习。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之四是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解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原因
解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原因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中存在着许多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待改进。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过于注重知识性和传统文化,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学生实际需求的重视。
而且,教材的内容比较散乱,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定位和组织教学带来困难。
教学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当前,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重视对学生记忆和应试能力的测试,忽视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重视记忆和应试技巧,忽视对语言运用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
初中语文教学侧重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缺乏互动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发展的空间,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高。
教师队伍的素质不高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之一。
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较低,缺乏对学生发展和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他们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接受不足,无法将教育改革的要求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动。
家庭环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支持不足。
一些学生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和支持。
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缺失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境主要是由教材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队伍素质以及家庭环境等多个因素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也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家庭的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也面临着诸多困惑。
本文将针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1. 教学理念转变的困惑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2. 教学方法选择的困惑新课改提倡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存在困惑,难以把握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实施要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评价方式的困惑新课改强调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评价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存在困惑,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材与教学资源利用的困惑新课改教材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多样化。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利用存在困惑,难以有效整合教材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1. 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深刻理解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创新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自我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有效利用教材与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5. 加强教师培训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标 的 精神 ,也 阻 碍 了素 质 教 育 的 开展 ,必 须 引起 高度 重 另 一种 做 法 , 为 了上 好 佥开 课 ,他 们 精 心 准 备 ,刻 意 求
、
刻意标新立异,热衷于 做表面文章
是 , 公开 课 后 , 又照 样 用 老 一 套教 学 模 式 , 教学 质 量 难 以保 证 。 以 上两 种 现 象 在 当今 的语 文 教 学 实 践 中近 于 通 病 , 首先 ,有 的 教 师 素质 差 ,缺 乏 对课 改 的正 确 认 识 ,
课改 前 诏 】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初 中语文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
◇ 内蒙古乌海市第三 中学/ 吴 灵
新 课 标 已经颁 布 并 实 施 几年 了 ,在 这 几 年 中 ,从 对 然 ”, 思想观 念老 化 ,固守 陈 旧的教学 模式 ,他们 对课 文 教 师 的 培 训 到课 改 的 实验 ,不 少 教育 行 政 部 门和 一线 教 的教 授还 停 留在 字 句分 析、逐 段讲 解 、总结 中心 、总 结写 师 都 付 出 了许 多心 血 。但 是 ,随 着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深入 ,
在 基 层 教 学 中仍 然 存在 一 些 问题 ,这 些 问题 有 悖 于新 课 与 、老 师 唱独 角 戏 的 老一 套 教 法 中,还 有 的教 师 上 公 开课 时 是 一种 做 法 ,平 常教 学又 是 新 、 东拼 西 凑 , “ 看 ”起 来 确 实不 错 ,效 果 也还 好 ,可
理 解课 文 的 目的 ?另一 位教 师讲 《 羚 羊木雕 》 ,教学 设计 程 标 准 ”都 没有 ,对 课 改 理念 一 问三 不 知 :有 些 学校 尚
是 这 样 的 :学 生先 看课 文 ,然 后 讨 论( 讨 论 的 问题 教师 首 未构建教师集体研究教材 、共 同备课 、分享教学经验 的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语文课改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在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牵扯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关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认知。
本文将就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目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材更新不及时。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语文教材却很难跟上这种变化的步伐。
许多传统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有些内容已经显得陈旧和过时。
需要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改革,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也是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以往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和训练为主,缺乏创新和多样化。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需要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入互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还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力量,而目前许多地方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老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质量,也使得语文教学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提升。
需要加大对语文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推动初中语文课改的顺利进行。
应试教育导向过重也是目前初中语文课改中的一个难题。
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资源和关注度,导致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过于功利化,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本质性和综合性。
这种教育导向不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无法得到全面的提升,也使得语文教学流于形式化,缺乏了真正的教学价值。
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起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使得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需求。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还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由于地域、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明显不足,如教材、教师等方面都存在短缺,而一些发达地区则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可以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1. 课程内容过于繁杂,教学进度过快,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课程安排不合理,课时过少,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匆匆带过,无法深入教学,学生难以理解掌握。
2. 课程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应用,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的引导和培养。
二、教材选择方面的问题:1. 教材选用较为落后、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教材内容偏重知识灌输,缺乏情感、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 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和需求。
四、评价体系方面的问题:1. 评价体系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 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和手段,无法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程。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 对课程进行调整,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理解掌握。
2. 选用新颖、实用的教材,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3.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引入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4.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纳入评价范畴,给予全面的评价。
5. 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初中语文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解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原因
解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原因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根本素养的培养和认知能力的提升的重要途径,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分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在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深化。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多为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但这些经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现代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等新兴文学形式也未能充分被纳入教学内容中,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和理解偏差。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还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呆板。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以讲解、背诵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机会。
而当今社会,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形式多样,他们对教学形式的单一感到不适应,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还表现在教学资源的匮乏和不足。
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资料主要依赖于教科书和课外辅导资料,但这些资料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教学要求。
学校的教学设施和资源也有限,无法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和资源。
以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困境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这一现状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导致教学资源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上的不足,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并未充分被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未能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深化,将经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学形式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文学素养。
应探索和创新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
应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优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困惑[1]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施行后,初中语文教学步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恣情挥洒自我独到的见解,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解读语文深邃的内涵!但是伴随着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在盲目崇尚新课标、片面否定传统教学的误区里逐渐迷失了:一、教师作用受忽视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部分老师忽视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从而出现了一种“自主”变“自由”的不正常现象:1.老师不敢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老师都和学生进行着无意义的讨论。
老师不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害怕一提问题就会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
新课程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当学生无法深入研究时,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老师不敢讲授新课程将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形式。
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落后与先进的标志,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
二、活动体验不恰当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要求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画蛇添足。
主要表现有:1.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如让学生表演蹒跚的父亲,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
教学的无聊,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2.活动脱离语文本身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
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3.活动方式单一现在有些语文课,只要是活动,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看似热闹异常,实则收效甚微,又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
老师应根据课文及课堂情形,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
解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原因
解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原因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境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那么,究竟初中语文教学存在哪些困境?而这些困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解析一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其原因。
从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的问题,教材的内容过于繁杂,难以贯穿主题。
由于教材的选择和编写的问题,教材的内容普遍缺乏时代感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些问题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角度来看,初中语文教学也存在一些困境。
一方面,目前的教学方法依然以传统的讲授、听讲为主,缺乏互动、探索和体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
教学手段的单一化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缺乏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从教师队伍和教学水平的角度来看,初中语文教学也存在一些困境。
一方面,由于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的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新理念、新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下降。
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从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态度的角度来看,初中语文教学也存在一些困境。
一方面,由于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导致学习积极性的下降。
由于学生学习态度的不端正,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那么,导致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上述困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政策导向问题,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教学内容的繁杂和单一化。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 引言1.1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是我认为需要引起重视的。
在教学内容方面,过于单一的教材和内容设计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需要加强多样性。
教学方法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体系的不合理也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和困扰,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也是一个问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也是当前语文课改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加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是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灌输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和文言文课文的背诵,缺乏现代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化元素的融入。
这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枯燥乏味的认识,缺乏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应该加强对课程内容的多样性研究和应用。
不仅要传授古代文言文,还应该引入现代文学作品、优秀散文、小说和诗歌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也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大幅下降。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教师们应该意识到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的重要性,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2.2 教学方法的不足教学方法在当前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不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新课改在当前初中文科教学中的阻力及原因分析■李发义/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湾中学摘 要:东部的新课改情况要比西部更加乐观一些,城市则比农村乐观一些。
而倘若我们把视野置于初中学校内部,我们也发现,文科类学科的新课改情况相对于理科类要乐观一些。
然而,相对乐观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问题,至少在当前初中文科类学科教学中,新课改的开展还是存在诸多阻力。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文科教学 阻力原因分析尽管从2004年起,新课改已经在中国开始试点和推广,打了2010年新课改已经在全国各中小学中学推广完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国所有中小学的新课改均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相反,面对新课改这个新事物的进入,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均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总体上来书,在经济较为发达、思想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新课改实践和落实的情况比较乐观,相反,在经济较为落后地区或者在所谓的老少边穷地区,新课改开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简而言之,东部的新课改情况要比西部更加乐观一些,城市则比农村乐观一些。
而倘若我们把视野置于初中学校内部,我们也发现,文科类学科的新课改情况相对于理科类要乐观一些。
然而,相对乐观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问题,至少在当前初中文科类学科教学中,新课改的开展还是存在诸多阻力。
一、升学考试的压力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教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考什么”决定的。
考试是“教”和“学”内容的最大指挥棒。
单从课改的形式和效果看,几乎没有教师不支持课改,“学生快乐”,教师轻松,但是问题就在于毕竟课改是个新事物,且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教师暂时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过程到教学目标的处理,教学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反观传统教学法,尽管场地和培养人才目标发生可根本性变化,但是其教学开展的形式和理念与中国几千年传统的教学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且这样一套体系是非常成熟的。
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还是考虑家长和学习的主体学生,只要存在考试和升学压力,成绩就是大家都避不开的决定性因素,甚至大部分人抱着“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结果论思维,在他们眼里,课改开不开展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同时,我们不得不提醒的是目前社会上还流行着一些对于教育教学问题相对比较极端的看法,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且广大家长对于该说法深信不疑,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家长和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学生学不好全怪老师。
而学的好与不好,其唯一标准便是考试成绩。
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社会口碑,且能让学生考好,尤其是为了能在升学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很多教师对于新课改提倡的一些做法要么阴奉阳违背,要么直接是无动于衷。
另外,有些家长对于新课改的也存在一定的抗拒,在他们看来,传统教学法更加成熟,也更加有利于孩子成绩的增长,而新课改是新事物,其方法论又不成熟,他们均表示不愿意让孩子成为课改的牺牲品。
其实因此,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教师的压力还是家长的抗拒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来源于即将来临的升学考试。
换言之,如果在能保证学生成绩的前提下,教师推行新课改的话,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是没有异议的。
尤其是家长,普遍是典型的“结果论”者。
二、新事物的发展本身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课改作为新事物,目前本身就处于探索阶段,探索就意味着暂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是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也必然有失败的教训。
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便是这些成功的经验,也并非“放诸于四海而皆准”的,而是需要每个学校,每个教师,甚至根据学科、班级、学生学情等各个方面做出具体的调整方能真正见效。
一言蔽之,那就是新课改的方法论和各种新的理念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来说更加复杂,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知识结构等方有可能发展的更好,且新课改绝非单打独斗的英雄事业,而是需要一大批人共同行动,并需要赢得学校、教师、上级教育行政部们等各个领域的支撑。
而在现实中,目前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便是教育行政化,甚至可能会出现不懂教育的人管教育的问题,即外行管理内行问题。
如果管理者给予真正做教育的的人一定的自主性还好,一旦行政对于教育插手太多,反而可能会造成真正课改操作者的畏首畏尾。
甚至可能会出现“怎么做都是错的”、“做什么都是错的”等问题的频发,这样的课程改革效果还不如传统教学法。
总之,新课改的真正落实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多系统工程,将这一系列力量都调动起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三、新课改的最重要阻力来源于教师群体从清晰分析和判断,我们可能会认为教师是一群无论是视野、思想上还是知识量上都走在时代前沿的,其见解和视野充满了深度和广度的群体。
但是从多年从事义务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看,教师这个群体实际上还是比较保守的,且其保守原因并不仅仅是自身原因所致,当前这种教育教学环境也应该为此负责。
首先,当前的教师队伍普遍缺乏继续学习或终身学习的意识。
就从笔者身边的一些现象看,在教师中间便充斥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在部分教师看来,读书最多读到大学毕业考上工作就好,有了工作再继续学习并没有实质性地收益,也实在是没有必要。
在这样的观念下,教师队伍中一些自觉学习的教师便被看作异端,不仅仅得不到同事们的支持,还被冠以“爱表现”、“脑子有病”等一些带有一定攻击性的“帽子”。
甚至连校领导也认为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实在是没有必要提升学历。
这样的情况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和西57《长江丛刊》2019.02部地区比较严重。
同理可得,如果得不到同事、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单凭部分教师单枪匹马地去学习和开展课改,其难度和阻力可想而知。
其次,不得其法也是影响教师课改信心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值得欣慰的是,在当前的教师队伍和领导队伍中,确实存在一批敢为课改“献身”者。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对于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和方法等认识不够深入或者认识上存在偏差,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尽管在跟着大潮流在做新课改,但是从其操作方法、过程、效果等各方面加以考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课改效果离我们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更令人担忧的是:几个班的同学花费着大量的时间、精力等陪着教师做新课改,最终效果却还没传统教学好,这不仅仅会使学生对于课改丧失信心,还使得其他教师、校领导也产生恐惧感。
这必将会影响到本校甚至本地方的新课改的继续开展。
再次,当前教师队伍的惰性也会影响新课改的是开展和落实。
在当前中国体制下,教师岗位就是铁饭碗,且只要无太大过错,教师便是可以被作为终身职业的。
显然,这对于教师安心从教必然是有好处的,但是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因为教师行业的稳定性,也导致了教师群体的惰性,他们更容易安于现状。
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只要教师将教材上的内容记下来,就能完成教学,并不存在知识更新速度过快等问题,甚至有教师提出“不管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学法,其实都是殊途同归,所以只要能提高学生成绩就好,方法和过程无所谓”的观点。
另外,目前在教师队伍中还存在“自己落后,还嫌别人进步”的问题,一旦有教师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事业或者有意识地提高学历、学识,便可能会迎来一定的压力,教师群体视他为“异端”,认为他爱表现,领导便觉得他“多此一举”。
笔者身边就有教师想要考硕考博,但是被人劝阻,理由便是“作为中学教师,本科已经够用了,硕士、博士都是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总之,当前在初中文科类学科教学中,新课改贯彻和落实情况并不乐观,其中政策层面和教师观念层面的问题是急需要解决的,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在相当部分初中学校中,仍然有一批教师顶着压力和阻力,风雨兼程,为课改视野正在不断耕耘,而他们也正是中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希望。
参考文献:[1]陈佑清.“新课改”:源于考试的阻力与应有的突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2]王童,杨改学.“新课改”在农村实施的阻力及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03).[3]蒋士会,林唐广.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的外部阻力源新探———基于改革主体博弈的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4]刘濯源,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课程改革支持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6(21).[5]强兵,“新课改”在农村实施的阻力[J].宁夏教育,2006(01).(上接第74页)义色彩,因此红色会让人们自然而然的联系到暴力、危险、血腥、战乱等不好的隐喻涵义。
例如“redhairedperson”是“奸诈之徒”的意思,“redbattle”意味着是血战到底,“red-handed”沾满鲜血的手。
因此,红色在中国被赋予的政治意义是“忠义”,“勇敢”和“革命”。
但是在英语中,“red”通常意味着叛乱,血战等涵义。
三、影响英汉颜色词“红”隐喻含义异同的因素(一)认知生理因素因为不同国家的人虽然语言各不相同,但是具有相同的生理机能、视觉系统、感觉经验和认知基础,因此英汉基本颜色词“红”在原型的基础上拓展出相似的隐喻含义。
颜色红在词源角度来说代表着“日”和“火”,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温暖,又因为红色的波长很长,对视觉冲击力大,因此就代表着危险等引申涵义,这些都是颜色词红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相似的隐喻含义。
(二)文化因素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政治、信仰等文化,颜色词的隐喻含义也被深深地打上了不同文化的烙印,因此社会文化是导致英汉颜色词隐喻含义不同的最主要原因,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信仰等差异造成了各具特色的颜色词隐喻。
中华民族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在生活环境恶劣的远古时期把太阳,火看作是图腾信仰,因此,中国人对火具有本能的崇尚和喜好。
人们使用火烹饪食物,驱逐严寒,获得生存的环境。
因此觉得活得颜色红色是代表着希望,生命,温暖以及光明。
其次,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儒家思想,其代表的伦理纲常更是深入人心,而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颜色也是有等级之分的,红色代表着高贵和正义。
因此,古代的达官贵人无论是从衣着还是建筑都偏好红色,这象征着荣华富贵以及好运。
但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竟然不同,他们的信仰文化中的魔鬼撒旦每次出现的颜色都是红色,这让人们都潜意识认为红色是危险、暴力,血腥以及杀戮的象征,因此,通常对颜色词“红”的隐喻赋予贬义的象征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英汉颜色词“红”的隐喻意义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
由于人类相似的视觉系统和认知机制,人们都是从颜色词相似的原型意义来进行隐喻含义的拓展延伸,但是由于每个民族不同的历史传统,信仰文化,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导致颜色词“红”在中西方的隐喻含义带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对英汉颜色词“红”的隐喻含义的异同点分析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张鑫.“红”字的汉英差异及翻译对比[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5):121~122.[3]宋伟华.汉英颜色词“红色”和“Red”的语义对比[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7):108~111.[4]卢涛.颜色词“Red”(红色)在中英文中的用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04):34~35.作者简介:朱小茜(1993-),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海南大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