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情境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教学情境研究
庹刚王素铭谭力熊浩
摘要:201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和每一个地球的公民息息相关,每一个人的头脑里都有着对其生存的环境的特定理解。
从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地理课堂的情境设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地理思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中学地理;教学情境;情境设置
一、地理情境教学的概念及优点
地理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对地理教学环境进行精心设计,从教学目的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获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设计的地理课堂具有以下的优点:(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堂,爱上学习地理;(2)、加强地理知识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的无所不在,并很好地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增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3)、学生在亲身经历了地理活动过程后,可以对地理知识有进一步的深入理解,而且会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不至于学过就忘;(4)、学生通过特定的思维训练可以进一步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地理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
人是社会的产物,因而,缺乏了社会的互动,他就永远不可能发展起人类进化中所形成的属性和特征"。
社会互动和文化境脉是构成认知过程整体所必须的"相应地,学习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必须把学习解释为与中介工具和活动模式的社会文化演进相一致的理解的协作建构过程。
在此基础上20世纪八十年代产生了情境
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1)、知识的特性——情境性和协商性,知识不是作为心理内部的表征,而是个体与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因此,参与基于社会情境的一般文化实践是个体知识结构形成的源泉”。
呆滞的知识仅为人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融为一体,因而,当需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它往往被证明是没有用的。
因此情境教学的情境性、真实性、社会性、应用性和互动性在知识获取、理解和运用就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2)、学习的特性——情境性和社会性。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并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具体情境的参与以及各方的合作,是获取知识形成思维的重要途径。
只有将学习镶嵌在它所进行的社会的和物理的境脉中时,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
学习与认知的基础是情境。
2、教育学基础
20世纪80年代,构建主义开始兴起,该理论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人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经验背景建构起来,这决定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也就是说知识的意义不完全取决于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的情境之中。
每一位学习者不能超越具体的情境来获取某种知识,人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建构知识的意义和意义系统。
基于这一点,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更重视具体情境中的教学,强调/情境性教学.。
三、地理情境教学的实践
所谓情境,是指知识的内在关系和上下文关系,其既包括物理情境(如媒体材料),也涉及社会情境,像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和背景知识等要素。
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既涉及自然可儿又涉及社会科学,因此在地理教学情境设计时具有很多的资源和方法。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直接利用课本资料设置情境
新课程改革之后,地理课本中越来月娥注重具体案例的设置,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书中的案例都是笼统,要让学生有系统有侧重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引用书中的案例,但是在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将一个完整的案例进行有效的分解。
分解时,可以将知识设置成若干问题,从不同侧面理解一个地理事实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教师演示各种地理教具、地理实验设置情境
地理科学涉及众多的地理事件,很多的地理现象是可以模拟的。
在教学过程
中,生动形象地模拟出具体的地理事件,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近距离的了解地理现象,进而对于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就会有自己真切的感触。
例如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在课堂中模拟是非常可行的,教师模拟出事件的过程,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总结出与褶皱和断层的很多知识,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利用热点事件设置情境
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密切相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把热点时事同地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地理的兴趣。
例如,我国最近几次比较大规模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的周围,在讲解地震和板块运动时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总结这些区域地震频发的原因,并以此作为基础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扩充。
4、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
多媒体使得教学情境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思维变得会更敏捷、更活跃。
例如必修一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涉及很多的空间问题,只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时很难理解的。
如果借助多媒体就可以让学生看到整个运动的过程,从而以时间贯穿空间,更加有效地理解运动过程。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总结规律和结论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5、利用地理小常识设置情境
地理环境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地理常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常识提出进行有机的组合,调动学生对解决身边问题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冷锋和暖内容时,可利用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进而激发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学生对天气的切身感受来总结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娟.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6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方展画著罗杰斯/学生为中心0教学理论述评6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
[4] 巩子坤李森著论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情境6课程、教材、教法2005 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