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如何创造性利用教材人教新课标语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姚敏新教材全面推广几年下来,我们发现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更适应学生的特点。
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
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入数学知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学有用的数学。
新教材以其漂亮的图案、鲜艳的色彩给学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表现形式灵活新颖都是学生所喜欢的,促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用中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但在使用新教材去教的时候总感觉教学目标及要求不够明确。
有些知识到底要求学生掌握到怎样的程度,有些知识的拓展和衍生也不知道要到什么程度。
这个“度”的把握对教师来说的确很难,要用好这本教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且新教材在功能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惟一的标准。
这就要求我们是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
这句话怎样真正理解和把握还存在问题。
有的教师是完全照搬教材按照教材内容去教,另一种是完全脱离教材,另起炉灶。
所以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成了现在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
现在我就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是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前提。
我们应正确区分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要认识到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大部分来自于教材,但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
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脑中有课标——以课标为依据,因为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依据、考试评价的依据。
教师应经常把课程标准拿出来对照一下自己的教学。
心中有教材——要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
眼中有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某些内容,删除或者减少某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某些内容,在内容的呈现上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认为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现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等状况对教材不断充实与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当增删,整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
在教学材料选择上,可以从时间与空间考虑,选取一些新的、有联系的内容,在呈现和组织形式上,可以化静态为动态。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一、用好教材资源。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
它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力求形成“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
以儿童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交流和运用,达到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运用意识,同时感受数学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离不开教材,“用教材教”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要用好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力求还原教材编写的本意,深入感悟教材资源,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新教材中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新教材。
如何“吃”透教材、读懂教材?具体到一节课,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
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成为一部书,一部非常生动、丰富和深刻的教科书。
这种专业自觉不仅是外界赋予的权利,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内在追求。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非简单地改变教材,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教材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有独特的思路和设计,能够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作出有个性的演绎,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及时增删、延展固有观念,创造出有益于师生对话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生动。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当教材的“主人”,做教材的“鉴赏者”和“发者”,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紧紧围绕数学新课标要求,把握教材的核心内涵、结构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设计适宜的教学环节,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转化,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的生动活泼的情境,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数学的神秘王国。
一、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环境来创设情境,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时间证明当孩子们在课堂上碰触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或问题情景时,会激发强烈的生活体验感,萌发跃跃欲试的参与意见。
这是因为数学变身生活,消除了孩子们对数学的陌生感,自然而然地做到将数学与生活的统一,使孩子们有条件、有能力、有渠道开动脑筋,产生数学思维。
考虑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不一定是孩子们所熟悉的,所以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变更、剪裁和拉伸,以期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和事物。
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北师大版下同),教材出示的是“荤素食谱”,是通过荤素搭配,培养学生有序、不遗漏的搭配理念。
鉴于学生的日常饮食均由家长安排,对荤素搭配其实并不了解,而且运动会的自买自购非常熟稔的情况,我在数学中设计了学生在运动会时到校卖店购食和饮料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购买自己喜爱的食品和饮料,掌握了搭配的学问和方法。
二、根据学生所处的地域特点,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做适当的调整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数学材料的编撰并不都贴近各个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
更有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接触的环境和事物及其有限,对教材的理解常常会出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现状,结合学生的阅历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把难于理解的内同转化为学生常见的熟悉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一课中有几个小调查,要求学生调查班上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再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基础教材,其创造性使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可以通过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题目往往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改造来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一个求解面积的问题,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让他们通过空间想象和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常规的数学教材往往只有题目和答案,对于学生来说缺乏趣味性。
而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而增加学习的乐趣。
可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联系和应用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题目往往是孤立的,学生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而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应用,让他们在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灵活运用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的联系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品质。
相信只有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数学教材是字、符、图、表组成的意义符号系统,是由众多专家协作,经过反复思考而编写的数学学习资料,对数学教材内容处理以及表现数学本质方面往往有他们独到的想法。
读懂数学教材是教师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而用活数学教材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只有用活教材,才能践行新课程理念,使数学实现高效课堂。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一)深入吃透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
1、理清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不仅要读懂表层的情境和例题,而且要读懂情境背后的意图,不但要读懂每一幅图,还要关注图旁边的旁白,全面地理解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进一步挖掘出教材深层的东西,疏理清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
2、整体把握教材,理清认知线索。
教师要善于对各学段的知识做系统整理,我们不但要关注我们所要教学的这节课中的知识点,还要看在其它年级教材中有哪些知识与本节的知识有联系,以前有哪些孕伏性的知识,以后有哪些应用性的知识,理清教材的认知线索,以便于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考虑怎样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教学,怎样为后续性学习打好基础;3、我们要在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的本质,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只有充分把握教材中知识背后隐藏的思想方法,才能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深入透彻地理解教材是灵活使用教材的基础,如果没有深入地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能是一名空话。
(二)明确教学目标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为了追求新颖而随意地改变教材,而是要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因此,在读懂教材和读懂学生的基础之上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尤其是为重要,它是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不能被教材所束缚,要进行合理地重组和发挥,因地制宜,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情和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小学数学教材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学习和教授小学
数学教材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素养。
一、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丰富多彩,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
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骨子里就很“数学白痴”的学生,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
方法,比如举例、比拟、比喻等,让学生能够把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采用“问答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教材中的知识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和扩展,创造出适合不同学生群体和年龄
段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设置游戏、实验等丰
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自发性,使学生在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深
入理解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加强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
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我们应该注重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
例如,对于在教学“排列组合”知识点时,不仅仅教会如何进行排列组合的操作,还可以采用有
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注意个性化教学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例如,有的学生偏爱数学计算,有的学
生偏爱数学应用,还有的学生喜欢逻辑推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学
习需求,可以设置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从而提高个体学生的
数学学习兴趣并把握更多学习机会。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工具,它承载了教育部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期望和要求。
教材只有被创造性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其教学功能。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进行探讨。
一、教材内容的灵活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题目往往排列得井井有条,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因材施教。
有时候,可以跨越教材内容的界限,将不同知识点进行关联,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知识。
在教授小学生乘法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引导,除了教材上的例题之外,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乘法的应用,比如通过买东西、分组等情境,体验乘法的意义。
这种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教学的形式。
二、教材题目的巧妙设计教材中的题目是巩固学生知识的关键,而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的设计题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对教材中的题目进行调整和改编,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在教授小学生几何知识时,可以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几何问题,让学生通过测量、绘图等方法来求解问题,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题目设计,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设计一些需要“脑筋急转弯”式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灵活的思维。
三、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创新应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内容,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例来说,在教学小学生量的概念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量的游戏和实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解量的大小、比较和测量等基本概念,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新应用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或者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实验,实现知识的实践性应用。
小学数学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小学数学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
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现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等状况对教材不断充实与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当增删,整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充分尊重教材基础上,大胆灵活的处理教材,努力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成为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落实到实处。
一、合理利用,用活用足教材资源,激励学生想“学数学”。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工具,是最便捷、最主要的数学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之本。
我们现在使用的这套新教材是许多有经验的教育专家、数学教师依据新课标精神和理念,经过认真研究、反复推敲才确定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同时教师用书也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等等。
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要立足于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意图,吃透教材精神,有效使用教材,使教材发挥它的最大效能。
二、有效加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能“悟数学”。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数学教材进行有效加工,让学习内容变得富有挑战性。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
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是最为基本的要求。
本文仅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变“复习铺垫”为“创设情境”现行教材在新课教学之前,大多安排了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其问题是: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缩短了学生探索的空间;新授前检索相关旧知的任务由教师全权负责,影响了学生自己选择信息,检索旧知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应更多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
例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第72页“列方程解稍复杂应用题”在新授例题的“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之前,教材先出示了一道复习题:小红家买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8,还剩多少千克?这样的复习题,在学生眼中看来,对新知的理解作用似乎不是很大,因此,在上这节课前,我首先引出了《白雪公主》的故事。
我引导学生说出了白雪公主被王后赶出来之后,猎人把她带到了一片遥远的森林,在森林里,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快乐的在一起生活。
白天,小矮人出去干活,白雪公主便呆在家里为小矮人烤面包。
紧接着,我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白雪公主每天都要为小矮人烤一条长面包。
一天,小矮人吃了58,还剩150克。
边讲,我边让学生在黑板上来画线段图:然后,又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应用题———这条面包重多少克?紧接着,线段图也被补充完整了。
让学生独立列方程试算后,又重点讲解应把哪一个量设成未知数x,经过情境化的创设,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在列方程时找出数量关系便异常轻松地解决了。
二、变“单一”为“多样”现行的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材,对于巩固练习,其形式为“做一做”和课后练习,类型也多是一些填空、笔算,对于这样的练习,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学生就会感到数学课无非是算、算、算,同一模式,非常枯燥。
活用教材助力教学——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活用教材助力教学——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上,要充分运用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展开分析,促进教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教法研究引言创新是国家精神的体现。
教育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创造性人才的责任,就必须要有创新的教学水平,要创新地利用教学资源和教材。
本文主要对于创造性使用教材提出相关建议。
一、树立科学教材观,提高教学效率教材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主要手段,按照教材来教学,是老师的责任。
因此,要充分认识和灵活运用教材,以创新为目标。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和实施。
(一)灵活教学顺序我们认为教材的编写是有逻辑的,符合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同时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小学生好奇心强,敢于挑战未知,根据此特点,我适当调整教学顺序[1]。
比如,在《加与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捉迷藏游戏导入,先出示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体会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提炼本课知识点。
通过把概念性的知识讲解和练习内容对换,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优化课堂效果。
(二)优化数学算法由于儿童的年龄、思维的局限,使他们难以理解计算题中的算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处理,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来教授,这样才能使学生克服难点。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一章时,发现同学们的运算能力不强,所以我们就将其归纳为六个词:一化(除数为整数)、二看(看除数如何化)、三变(随除数变化而变化)、四动(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五算(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六验(验算结果)。
经此方法,学生能够更加清晰计算过程及算法,从而使运算效率大大提高。
二、挖掘教材趣味因素,提升课堂生动数学教材的编写十分严格,在运用数学教材时,要从多方面着手,加强对数学教材的学习,同时,要转变教材中的知识运用方法[2]。
首先,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在传授新知识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体验,减少学习困难。
小学数学教材创造性使用刍议
小学数学教材创造性使用刍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从“教教材”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历史的进步。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使之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便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深入分析,用好教材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总体培养目标,教材中安排的每个例题,每个练习,每次活动都有它的意图和目的。
我们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明确教材中的知识要点,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编排顺序,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力求用足教材,用好教材。
例如,圆锥的体积一课,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实验,而是首先提出猜想:圆锥体积可能跟它的什么有关,还等于底面积乘高吗?然后才进行实验:把等底等高的实心圆柱和实心圆锥分别没入同一个水槽的水中,再分别记录下实心圆柱和实心圆锥没入水中后水位上升的厘米数。
最后根据实验发现水槽中水上升部分的体积与圆柱、圆锥体积的关系,让学生发现圆锥没入水中后,水位上升的高度只有圆柱没入水中时水位上升高度的。
通过这一探索活动,引导学生由圆柱体积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V=Sh。
接着我又提出新的要求,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形容器做装沙实验,让学生从把沙子装满圆锥后再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过程中,清楚地看到的确要倒3次才能把圆柱形容器装满。
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一方面从另一个角度再次验证了前面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猜想,另一方面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
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得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加落实,数学推理更加严谨。
二、改装取舍,用活教材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应成为教材、教参的奴隶。
因此教师应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尽可能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自己使用的教材做出适当的裁剪,补充,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使之更适合于学生的学习,更适合于自己的教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
”这句话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
由此可见,教材呈现给学生和老师的并不是教育的全部,而只是教育的一个范例和指引。
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成为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先生。
书本上的内容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这种做法与现代的教育理念是相背离的。
教师关注的只是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关注人的全面的发展。
这更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下面就我个人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一谈正确、高效地用好数学教材进行教学的方法。
一、让教材走进生活,使学生的生活情境与数学紧密相连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
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拍手等方式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
再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与“秒”的关系。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1.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大约是1秒。
2.闭眼睛数出60秒,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深探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
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后,教师安排了这样一道难度较大的思考题,题目是:妈妈这个月给我35元钱,爸爸这个月给我29元钱,我这个月的午餐费是60元。
1.这个月节余多少元?2.如果每个月都节余这么多钱,买一套价格为50元的书,需要攒几个月才能买到?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列出了这样的算式:35+29=64(元),64-60=4(元)。
谈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谈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摘要:新教材需要广大的教师精读细研、弄清实质、把握内涵。
要用新的观念审视、用新的方法应对,才能做到认识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创造性使用一、尊重教材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因为教材是众多专家们的智慧的结晶。
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所以应该遵重。
二、吃透教材悉心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准确地理解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教学的知识结构,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注重渗透方法能力的培养。
要做到“深入浅出”,没有对教材的深入,也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浅出。
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优秀教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非常简单,平庸的教师常把简单的内容教得非常复杂。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对教材的研究深度存在差异。
三、用活教材尊重教材不等于唯教材。
教材是个例子,不能教材上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
用教材教,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学习化加工,使教材进到学材,让教材本身所承载着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情感等功能释放出来。
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选择教学用的素材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要让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诱惑性和吸引力。
学习材料的“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应是首当其冲,无数成功的数学教学实践事实上都已充分地论证了这一切。
数学教材中个别教学素材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情境比较陌生,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素材来展开教学。
例如二年级下册“过河”一节,需要几条船,“租船”春游一节等对于北方的农村孩子都比较陌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本素材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回归生活,加工素材要能支持学生探究活动的展开。
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只是处于知识储备的状态,是静态的、抽象的思维结果,是学术形态的。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材,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更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一、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小学数学教材大多是以课本为主,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也多是抽象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身体体验来认识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通过手臂来体验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特点,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几何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往往是单一的,常常是按照一个模板进行训练,这就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创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小学数学教材中往往存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让学生去寻找这些方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让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出优劣之处,并理解这些方法的应用场景和优点。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问题,并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合作来互相学习和帮助,也可以通过合作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探讨问题,共同解决难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懂得关爱和感恩,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作为小学生的第一门必修学科,数学教材在小学阶段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然而,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或教材的质量,更多的是与学生们自身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息息相关。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
首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是学生们掌握知识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进行挖掘,将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分类,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可以将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按照难度等级进行分类,依次让学生们先从简单到难进行学习,培养学生们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题型的难易程度,让学生们逐渐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
教师可以运用创造性思维,通过课堂教学、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例如: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就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进行讨论,培养独立探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最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思维训练是学生们提升数学素养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挖掘教材中与思维训练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们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道有趣的数学谜题,让学生们寻找其中隐藏的规律,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数学竞赛或比赛游戏,让他们通过竞争或协作,提高自己的应对压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们在教材中得到真正的“营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目标,创造性使用教材则是方法,希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教材的使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记忆和机械计算,忽视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而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在学习分数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自己设计分数游戏、分数拼图的活动,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动手操作,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往往是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将这些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使用数学教材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面积和周长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如:一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花坛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既能引发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思考,又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发生变革,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入一些数字化的教学工具,如数学软件、在线资源等,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动画等形式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观察图形的移动、旋转、翻转等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变换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
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材中,往往只有一种解题方法,而且内容相对单一。
而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并融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比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动力。
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现代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材往往只注重内容的教授,解题方法的讲解。
而创造性使用教材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提出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都不相同,有些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理解较难,有些学生则对某些题目较感兴趣。
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根据这些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数学的学习和应用。
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从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创造性利用教材?-----评《比大小》一课
光明小学杨伦发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教材来进行的。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教材,突破了以知识块为主线,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来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的。
它通过主题图和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等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强调数感、空间观念、优化思想、统计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估计意识、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教学单元,强调从运算意义出发进行思考和教学,强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因此,新教材往往包含很多的知识点,需要我们去挖掘,并且努力把编者的意图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
但教材毕竟只是一个例子,不同版本的教材就是不同的例子。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同一个标准,可以通过不同的例子来体现;同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实现。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能不能也根据我们所在的区域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认知水平给学生提供不同于教材的例子,同样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呢?回答是肯定的。
而给学生提供不同于教材的情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身就是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比大小》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基础知识,是在学生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理解数有大有小,会比
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用相应的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培养初步的数感。
我们先来看一看周老师的教学流程:
一、导入。
创设“水果王国”的情境,出示梨、苹果、西瓜等水果娃娃,让学生辨认。
并提出问题:哪种水果最多?你有什么办法来说明?指导学生把水果排队,一一对应。
然后看图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同样多?
二、比大小。
1、用两种不同的卡片表示两种不同的水果,指名到黑板上摆出梨和苹果,比一比谁多谁少。
板书:3=3 说明“=”叫等号,读作“等于”。
并通过问还有谁和谁同样多?是几等于几?象这样的等式,你还能说一些吗?来巩固强化。
相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还不清楚如何摆卡片,这里教师就该先说明或是先举一个例子示范具体的摆法,再让学生摆。
2、让学生摆西瓜和桃子,板书:5>3 说明“>”叫大于号,读作:“大于”,并通过一个小鸟的尖尖嘴形象地说明大于号的特征。
这里虽然形象地说明了大于号的特征,但没有挖掘出大于号的本质:开口指大数。
由于大于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所以,这里教师应直接告诉学生,大于号的开口向着大数,而在下一个环节,可让学生根据“大于号”的开口向着大数的特征猜“小于号”的特征,引导孩子去思考,这样,形象生动,学生印象深刻。
3、教师说学生摆1个草莓和2个香蕉,1<2,同样用小鸡的尖尖嘴形象地说明小于号的特征。
这里同样没有挖掘出小于号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
1、变动水果的数量,5个西瓜、2个香蕉,几大于几?5>2有学生说是5<2,老师费了好大劲来纠正错误认识。
其实如果学生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特征掌握扎实的话,这里根本不会出现问题
2、让学生用卡片摆一摆,说出几比几少,几小于几?
练习应该有层次,应该有思维上的提升,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显然,这里不应该让学生再来摆卡片了,因为我们已经从摆卡片中抽象出了大于、小于和等于,练习时应该提升思维层次,让学生根据数的大小直接说出几比几小,几比几大,几等于几,建立初步的数感。
3、在使用“>”“<”时,你发现了什么?用儿歌来加强记忆。
4、出示1、2、3、4、5指名板演。
□>□□<□
四、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大多说不明白。
通过上面的教学流程,我们很容易看出周老师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力图通过“水果王国”这一情境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比较常见水果的多少,认识几比几大,几比几小,几等于几,学会用符号表示,建立初步的数感。
但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问题出在哪里?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教材,弄清楚编者的意图。
教材首先展现的是一幅情景图:3只猴子围着4个梨、3个桃子、2个香蕉,情景图的下面是猴子、梨、桃、香蕉的图片,图片下面一一对应猴子、梨、桃、香蕉的数量。
紧接着是从上面的图片中选择猴子和桃子进行比较,得出3=3,3等于3;同样选择猴子和香蕉比较得出3>2,3大于2;猴子和梨比较得出3<4,3小于4。
教材的最后展现的
是另一幅情景图:5只小兔和4个红萝卜,旁边出示一个问题?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够吗?
通过上面的编排我们可以发现,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通过情境图展示的内容,引发出三个问题:3只猴子每人分别吃一个桃子、一个梨、一个香蕉,够不够?引导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分别比较猴子与每一种水果的多少,从中抽象出等于、大于、小于等概念,然后运用上面形成的数学模型解决小兔吃萝卜的问题。
教材这一编排的目的是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观形象地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初步的数感。
并且把比大小寓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更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显然周老师的教学设计未能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因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完成,并且缺乏应有的深度。
由此看来,在对新教材、新课标和编者的意图理解不深、钻研不透的情况下,抛开教材所提供的情景来组织教学,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教师在教学中当然可以开发教材,也可以改造甚至利用其它的情景来组织教学,但编者的意图不能更改。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这样考虑:当你试图选用其它的情景时,不妨这样想一想,我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不是比教材的主题图效果更好?如果优越于教材,那就大胆去用。
如果不如教材或和教材效果差不多,那就用教材上的情景。
总之,我们要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使其在
教师的引导下,用观察、操作等手段进行学习,获得体验。
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主要表现在对教科书的灵活运用和对课程资源的综合、合理、有效的利用,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教学目的,避免形式化的倾向。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
一般来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