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功能障碍之身体概念不良
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
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胎位不正、早产、剖腹产、摇抱少、婴幼儿期活动空间不足、爬行不足、依赖学步车,对孩子太放纵或干涉过度等,以及其他不明的原因。
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智商不低,但常有以下现象:※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写字笔画颠倒,阅读困难,计算粗心;做事或做作业磨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胆小害羞,缺乏自信;脾气急燥,爱哭闹,缠人或性情孤僻,怕与人接触,攻击性强,喜欢招惹别人;习惯性啃咬手(脚)指(趾)甲或挤眉眨眼……感觉统合失调孩子的智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表现出高智商低成绩的现象。
※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需要进行特殊的感觉统合训练,该疗法不是直接对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矫正或是学习问题进行方法辅导,而是一套以滑板、圆筒、平衡台、吊缆为主的游戏运动训练疗法,寓训练治疗于游戏之中,通过促进大脑的功能而改善儿童的行为和学习问题。
1.本体感觉不良,身体运动协调障碍本体感觉功能不足的儿童常表现出穿脱衣裤、扣纽扣、拉拉链、系鞋带等动作缓慢及笨拙;害怕或逃避运动,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均显笨拙,运动协调不佳,不敢做跳高、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活动,活动中常常经受挫折,更无创造力;吃饭时常掉饭粒等;常常站无站像、坐无坐像,端坐十分困难;写字姿势不正确、速度慢、字迹不规则,阅读跳行、漏行。
2.语言发展迟缓由于控制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肌肉发育欠佳,影响舌头和唇部肌肉、呼吸及声带的运动,从而造成发音及语言表达能力不佳.。
3.结构与空间知觉障碍其原因主要涉及视知觉问题。
一方面可能与躯体感觉过程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右脑半球的功能有关。
其表现多为: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左右分辨不清,易迷失方向;视觉不平顺,无法做平顺移动,所以,喜欢看移动中的物体,看书易跳字、跳行,严重者则无法进行阅读,做功课时眼睛易疲劳,造成学习能力的不足。
4.触觉防御障碍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皮肤时,触觉防御系统就会做出防御性反应(自卫性或保护性防御、辨别性反应)。
若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良,会影响到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导致触觉防御障碍(即防御过强和防御过弱)。
本体觉失调的表现与训练方法
本体觉失调的表现与训练方法
躯体觉失调是一种认知功能障碍,其表现为个体无法辨认自己的身体部位,以及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
研究表明,躯体觉失调可能会导致研究障碍、社交适应能力下降、自我感知降低等问题。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和训练方法来缓解躯体觉失调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于躯体觉失调患者,应该采取认知行为治疗(CBT)。
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改变
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例如,当患者发现自己无法正确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时,CBT可以帮助患
者理解自己的身体动作,并研究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
其次,采取现实主义训练也是有效缓解躯体觉失调的方法之
一。
现实主义训练是一种将个体的认知功能与身体的行为表达联系起来的训练方法。
例如,通过现实主义训练,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研究识别自己的身体部位,并研究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
此外,还可以采取认知训练来改善躯体觉失调。
认知训练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如记忆、计算能力等进行训练,以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
例如,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设计各种认
知活动,帮助患者研究识别自己的身体部位,增强认知能力,并研究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
总之,躯体觉失调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研究障碍、社交适应能力下降、自我感知降低等问题。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和训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现实主义训练和认知训练。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有效缓解躯体觉失调,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感统训练手册
感统训练手册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孤独症康复教研组编者的话----与孩子同行感觉统合( Sensory Integration)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爱尔丝博士( Aryes)提出的研究观点,用来矫治儿童学习障碍,取得显着效果。
后来被引入到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等儿童的特殊教育训练中,也取得了较好成就。
近年,还被引入到普通幼儿园、小学的体育、游戏课中,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家长的极大好评。
任何人(尤其是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效果。
对于受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生活极度影响而不同程度的感觉失调的现代儿童来说,感觉统合训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因多种原因造成的孤独症、智力落后、多动症等特殊儿童来说,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更不必言表。
以游戏形式进行的感觉统合训练为儿童提供了可以自己玩的活动,从中可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能力,并能从中的感受到快乐。
通过游戏方式的感觉统合训练,并同语言训练、行为矫正相结合起来,儿童感觉信息和统合能力会逐步发展,身体各部分的相互协调性加强,对改善情绪急躁、胆小等成果最好;对发展语言和矫正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孤独症的特有行为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对孤独症等特殊的残疾儿童,绝不可用强迫式的教育训练方法,而应以高度的技巧来引发他们自我学习、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等方面的兴趣,在从兴趣入手,以富有情趣的游戏来激励、启发他们,从而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智、潜能,达到促使他们与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的重点。
为此,以游戏的形式编写了这套指导手册,以积累经验、指导训练。
此手册是为了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在参照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的,共分五个部分,邓永兴,邓锦秀、唐伟华、徐小亲等老师参与编写、修改和实践。
此手册尚是初稿,结构尚不严谨,尚有许多需要修改之处。
康复医学技术士《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卷一
康复医学技术士《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卷一[单选题]1.有关节盘的关节是A.肩关节B.肘(江南博哥)关节C.膝关节D.髋关节E.距小腿关节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关节盘是指位于关节内两个关节软骨之间的纤维软骨板,但有时关节盘可以是不完整的,呈环状、半月状的小板,如膝关节内的纤维软骨半月板。
[单选题]3.当呼吸幅度减小而呼吸频度加快时,受影响最大的是A.每分通气量B.无效腔气量C.肺泡通气量D.功能残气量E.肺扩散容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真正吸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相当于潮气量与解剖死腔的差值乘以呼吸频率的乘积。
当呼吸幅度减小而呼吸频度加快时,肺泡通气量显著减少。
[单选题]5.出生时,脊髓的末端正对第A.11胸椎B.12胸椎C.1腰椎D.2腰椎E.3腰椎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人在胚胎三个月时,脊柱和脊髓是相等的;在出生时脊髓的末端平对第三腰椎椎体下缘,成人时,平对第一腰椎椎体下缘。
[单选题]6.锥体外系统病变的症状不包括A.肌张力增高B.肌张力减低C.肌强直D.腱反射减弱E.静止性震颤参考答案:B[单选题]7.激光的正确概念是A.激光是自发辐射产生的B.激光是粒子流,不是电磁波C.激光的方向性好D.激光的颜色丰富E.激光的工作物质只能是固体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激光是指受激辐射放大的光,在其传播进程中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光谱最纯。
[单选题]8.下列概念正确的是A.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紧密关联,目前是结合在一起的学科B.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无关C.康复医学是物理医学的前身D.物理医学就是理疗E.物理治疗与物理医学是同义词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的基本构成,分为运动治疗及理疗两类。
[单选题]9.下列功能障碍属于继发性功能障碍的是A.截肢导致步行障碍B.臂丛神经损伤导致肌肉萎缩C.关节术后导致关节僵直D.脊髓损伤导致下肢瘫痪E.脑卒中导致异位骨化参考答案:A[单选题]10.心脏的营养血管是A.冠状动脉B.主动脉C.升主动脉D.降主动脉E.内乳动脉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
器官功能障碍名词解释
器官功能障碍名词解释
器官功能障碍是指器官功能受到损害,导致其正常功能无法完全发挥。
这种障碍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疾病、创伤、药物副作用等。
器官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和代谢紊乱,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器官衰竭。
名词解释是解释某一特定事物或概念的简短文字,通常包括定义、特点、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器官功能障碍”,其名词解释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义:器官功能障碍是指器官功能受到损害,导致其正常功能无法完全发
挥的病理状态。
2.病因: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因很多,包括疾病、创伤、药物副作用等。
3.分类: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器官功能障碍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
种类型。
4.症状: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因具体器官而异,但通常包括一系列的生理和
代谢紊乱,严重时可能导致器官衰竭。
5.治疗:对于器官功能障碍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
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总结来说,器官功能障碍名词解释指的是对“器官功能障碍”这一概念进行简短、全面的解释,包括其定义、病因、分类、症状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躯体变形障碍名词解释
躯体变形障碍名词解释
躯体变形障碍是一类精神疾病,表现为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运动,以达到某种心理需求或目的。
以下是相关名词解释:
1. 躯体化症状:患者主诉出现了许多身体上的不适症状,如头痛、胃痛、肌肉酸痛等,但没有明确的生理或医学原因。
2. 身体形象扭曲: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产生了扭曲的感知和认知,经常认为自己的某些身体部位异常或畸形,尽管没有任何明显的身体缺陷或变异。
3. 躯体变形:患者通过刻意改变自己的姿势、表情或身体运动,来达到控制自己情绪或行为的目的,这些变形可能表现为扭曲、弯曲、蠕动、震颤等。
4. 躯体感觉过敏:患者对自己身体上的触觉、压力、温度等外界感觉过于敏感或兴奋,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可能会引起强烈的焦虑、恐惧或疼痛等不适感。
躯体变形障碍通常与情感和心理因素有关,但其表现和症状却呈现出一种身体上的紧张和疾病状态,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并综合采取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本体觉失调是指人体感觉系统中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协调出现问题,导致感觉信息的处理和整合出现障碍。
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平衡、协调、空间感知和身体意识。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是一种通过特定的练习和活动来改善本体觉失调的方法。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衡练习:平衡练习是本体觉失调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站立、行走、跳跃、转身等活动。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改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从而减少跌倒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2. 触觉练习:触觉练习可以帮助改善本体觉失调。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使用不同的触觉刺激,如按摩、振动、压力等。
这些刺激可以帮助改善身体感知和身体意识,从而提高身体控制能力。
3. 眼睛运动练习:眼睛运动练习可以帮助改善本体觉失调。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眼球追踪、眼球转动、眼球跳跃等活动。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改善视觉感知和身体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身体协调性。
4. 空间感知练习:空间感知练习可以帮助改善本体觉失调。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空间定向、空间记忆、空间认知等活动。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改善身体感知和身体意识,从而提高身体控制能力。
5. 姿势练习:姿势练习可以帮助改善本体觉失调。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站立、坐姿、俯卧位等活动。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改善身体姿势和身体控制能力,从而减少身体不适和疼痛。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训练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训练时需要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排版格式方面,建议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使用标题、段落、编号等方式来分隔不同的内容。
同时,可以使用粗体、斜体、下划线等方式来强调重点内容。
在排版时需要注意字体大小、行距、段落间距等因素,以保证阅读体验。
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以及原始分与标准分转换表
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2009—02—03 15:03:16)标签:杂谈一、感觉统合理论的概述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errington C.S.(1906),Lashley K.S.(1960)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
Ayres 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Ayres职业治疗及实验的研究结果,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1972)。
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这一理论涉及了脑功能及发展、学习及学习障碍和治疗这三部分.依据感觉统合的理论,感觉输入的控制是学习活动的主要环节,学习障碍可能是由于对感觉讯息组织不良所致。
即:当感觉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时,就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Integrative Dysftlnction)。
Ayres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学习困难儿童存有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Ayres因子分析的研究分成不同的亚型或综合征(Ayres,1974)。
Clark F.A.(1985)等对Ayres的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感觉统合失调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身体运动协调障碍:指身体运动的协调能力,这方面存在问题,会导致运动障碍。
儿童早期会表现穿脱衣裤,扣钮扣,拉链,系鞋带动作缓慢及笨拙;运动协调不佳;吃饭时常掉饭粒;由于控制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肌肉发育欠佳,影响舌头及唇部肌肉、呼吸和声带的运动,会造成发音及语言表达能力不佳。
Ayres等认为:运动协调不良是由感觉统合障碍所致;在学习困难儿童中,较正常儿童更为多见。
(2)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可表现为不同形式,主要涉及视知觉问题,一方面可能与躯体感觉过程有关,另一方面与右脑半球的功能有关.这类障碍在儿童可表现为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左右分辩不清,易迷失方向.儿童还会还会表现视觉的不平顺。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在儿童期的最初六七年间,儿童的大脑是一部以处理感觉和运动信息为主的机器。
他们都是直接由感觉来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自身以外的客体世界,特别是周边环境。
他们通过温、痛觉获得关于冷暖、危险的信息,通过听觉学习分辨不同声音代表的意义及如何讲话,通过视觉学习辨别物体大小、形状、颜色和明暗等,通过本体感觉和前庭觉学会运动方式和姿势控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感觉统合的理论在世界各国儿童教育及康复训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一章绪论一、儿童感觉统合功能概述个体早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各种感觉功能发展,出生后的新生儿具有相当的感觉能力,但他们还无法很好地组织这些感觉形成对个体自身和客体的有意义认识。
在儿童早期发育中,一方面是各种感觉功能不能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各种感觉系统之间在功能协调和整合,以便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各种刺激。
认识人感觉系统间的协调和整合是构建感觉统合理论的基础。
(一)感觉统合的概念●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这一观点是由美国南加利佛尼亚大学的Jean Ayres于1969年提出的。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听、触觉等),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
即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内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的协调、眼手协调、注意力、情绪的稳定及从事目的性活动,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即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等。
(二)感觉统合的功能1. 组织功能个体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内外世界的众多感觉刺激传递到脑中,众多的感觉刺激各有各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在此情况下,个体要根据这些信息顺利进行活动,脑就必须把这些感觉信息组织好。
本体觉失调及训练ppt课件
(二)其他方面的表现
• 4身—脑不协调,大脑对身体控制不 良,上课、写作业时身体老扭来扭去, 不安地乱动,小动作多等。
9
二 本体感测评
• 要检查孩子是否本体感发育不足,可以根据孩子的行为表 现回答下列问题:
• 1穿脱衣裤、扣钮扣、系鞋带,动作缓慢、笨拙 • 总是 常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 2顽固、偏执、不合群,孤僻 • 总是 常常 有时 很少
第二节 本体感失调及训练
老师、家长的疑问: • 有些儿童,写作业的时候,表现的动
作十分慢,拖拖拉拉、边写边玩。 • 做事情总是等着家长吆喝,自觉性很
差,自制力也很差。 • 脾气暴躁,缺乏自信心,没有上进心,
粗心大意。 • 语言发展迟缓,发音不清,大舌头。
1
一 本体感
(一)什么叫做本体感? • “本体感”来自拉丁语,意思为:
• 总是 常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11
四 本体感的训练ຫໍສະໝຸດ (一)趴地推球 • 教具:篮球
• 适身用体儿协童 调:不注好这意。一力运不动集能中带,来哪些好处?
• 训毯墙练上壁要,约点 篮30对锻:球~抗炼5让摆0重了厘儿在力儿米童作童前,用颈趴面要部而在,—的来求地离本的肌头体感肉、,觉感信同时息促的输进入了通。过— 胸抬起,肘部抬平,离地, 手心朝外锻,炼双了脚儿童并肘拢部,,双腹部,腿部的肌肉力量。 手推球,靠墙面的反作用 再次推球促。进也儿可童注以意变力换的为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 双人趴地推球的做儿法童。的自我保护。
“一个人自己的”或“身体的地 图”,它是指身体的收缩和伸张、 弯曲、推拉,以及骨骼关节间的压 缩所引起的感觉信息。
2
• 什么运动有利于儿童本体感的发展? • 肌肉的收缩特别是反抗阻力的收缩,
本体觉失调是什么?
本体觉简单的说,是运用及整合来自肌肉、关节、骨骼等较为深层组织的感觉,本体觉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模仿、执行、协调肢体动作等活动,藉由使用本体觉得以学习构音、表达需求、人际沟通,依照顺序游刃有余的解开衣服扣子、穿脱衣裤、拆卸与组合玩具等等。
缺少良好本体感觉的孩子,容易被误认为是动作慢吞吞、粗手粗脚、故意破坏、有意捣蛋,当然这样的孩子在握笔着色、写字等活动也是苦不堪言,不但速度慢、容易累,连一鼓作气完成作业的能力(注意力)都有状况。
因此,完成纸笔作业对这样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件苦差事。
家长们也会发现有这类问题的孩子喜欢从事偏静态的活动,例如阅读、自己玩、天马行空的思考等,却容易眼高手低、说的比实际做的好。
本体觉的处理能力会协助孩子在探索过程中,控制肢体或动作的前后顺序、力道大小、速度快慢,不但对控制自己的动作有信心,并且据此发展出适当的自信心或是自尊心,因此使孩子对所处的物理环境、人际互动协调产生信心,也会对高度平稳的情绪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体觉的训练方法,本体觉与前庭觉关系非常密切。
前庭系统与本体运动觉系统相互配合提高肌肉张力,带动肌腱、韧带、骨骼与关节做出平衡动作,并维持姿势。
故对前庭或本体觉失调的儿童或特殊儿童进行前庭觉与本体觉协调性的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其前庭觉和本体觉的统合能力,使前庭平衡觉与本体运动觉的信息有效整合,掌握四肢在三度空间的位置,形成有意义的身体知觉。
训练前,根据评估的结果,借助身边的资源或感觉统合训练的器材,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进行训练,例如:旋转运动(网筒帽旋转、木马旋转、座椅旋转等),摇晃运动(采取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头脚颠倒等体位进行秋千、吊缆、大龙球等游戏),平衡运动(走平衡木、平衡板等),跳跃性运动(蹦床、翻滚、垫上运动等),姿势反应性运动(平衡踩踏车、跳沙坑或草坪、滑梯腹部爬行等游戏),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滑板车、接或投沙包等游戏)等等。
所设计的训练活动应围绕前庭觉与本体觉的协调,由易而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肢体功能重度障碍的标准
肢体功能重度障碍的标准肢体功能重度障碍是一种严重的身体状况,它严重影响了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独立功能。
这种障碍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如遗传因素、意外事故、神经系统疾病等。
在医学界,常常根据一些标准来评估肢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首先,肢体功能重度障碍的标准之一是肌肉力量丧失。
丧失肌肉力量意味着个体无法控制肢体的活动,无法进行基本的日常活动,如站立、行走、抓握等。
这种丧失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如一只手或一只脚。
其次,肢体功能重度障碍的标准还包括肌肉协调紊乱。
协调紊乱意味着个体无法控制肢体运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这种紊乱可以表现为不稳定的步态、困难的手部动作等。
协调紊乱严重影响了个体的日常生活,使其无法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活动。
另外,肢体功能重度障碍的标准还包括肢体的麻木和刺痛感。
这种感觉障碍可以使个体无法感受到外界的触觉刺激,也可以导致异常的刺痛感。
这使得个体无法正确地感受到疼痛、温度和触觉等信号,进而影响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此外,肢体功能重度障碍的标准还涉及到肢体的营养供应问题。
由于受到障碍的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可能受到阻碍,导致肌肉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供应。
这会导致肌肉组织的萎缩和功能的下降。
最后,肢体功能重度障碍的标准还包括个体对于康复和治疗干预的反应。
如果个体对于康复措施和治疗干预后仍然无法恢复基本的肢体功能,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以考虑为重度障碍。
综上所述,肢体功能重度障碍的标准主要包括肌肉力量丧失、肌肉协调紊乱、肢体的麻木和刺痛感、肢体的营养供应问题,以及个体对于康复和治疗干预的反应等方面。
这些标准帮助医生和专业人士评估和诊断肢体功能重度障碍,为相关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孩子的这些怪现象,可能是“本体觉”失调
碰撞他人、发出奇怪的声响、上课做小动作、不自觉地抖腿、自言自语、坐立不安、浑身不自在……上课不到十分钟他就开始左顾右盼,捅捅左边同学,拍拍右边同学,人家不理他,他就扭头向后排同学借铅笔小谊今年8岁,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男生,因为学习成绩落后,不遵守课堂纪律,在妈妈关女士陪同下找到我做智商测试。
我不建议小谊做智商测试,担心测试结果打击他的自信心,但关女士坚持,我只好如她所愿。
测试的结果不出她所料,在平均值以下。
“我就知道他是个瓜娃儿。
”关女士小声嘀咕。
她所说的“瓜娃儿”,在她的家乡方言里是“傻瓜”的意思。
我假装出于安慰,主动要求免费给小谊做了另外两项测试。
助手带小谊去做测试的时候,我正好向关女士打听更多小谊的情况。
关女士告诉我,小谊从小就怪怪的,明显特征是坐不住,坐着坐着就歪倒,嚷嚷“困了”“累了”,走路也不稳,经常撞到东西。
“孩子坐不住,自然学不到什么东西。
”她所说的“东西”,指的是文化知识,识字、算术之类,“教他写字,他拿笔的架势就像拿螺丝刀,经常把纸戳破。
勉强学会的几个字,写出来也大小不一、歪歪扭扭。
”我问:“小谊上学以后情况如何?他是怎样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关女士长长叹了一口气:“老毛病,坐不住,上课不到十分钟他就开始左顾右盼,捅捅左边同学,拍拍右边同学,人家不理他,他就扭头向后排同学借铅笔。
老师罚他站在教室前边,他仍然做小动作,掏耳朵、数手指头,花样百出,惹得全班同学都没法集中注意力。
”我问:“他是为了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吗?还是故意找老师的麻烦?”关女士立刻回答:“不,他是控制不住自己!小谊的班主任一再对我说,小谊不是那种找麻烦的熊孩子,他太与众不同了。
老师这样说是给我面子,我知道小谊不聪明,像电影里的阿甘那样,但我有什么办法呢?”我胸有成竹:“先别忙着下结论。
小谊的智商不高,未必是智力问题,可能是其他因素扯了后腿。
”“什么因素?”关女士眼中闪着希望的光。
这时,助手拿来小谊的测试结果。
我看一眼结果,如释重负:“果然,小谊的问题不是智力低下,而是‘本体觉’失调。
什么是肢体功能障碍
什么是肢体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是指由于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异常,导致肢体的感觉、运动、平衡和协调等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肢体功能障碍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包括儿童和成年人,并且可以因多种因素引起。
病因肢体功能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例如中风(脑卒中)、脑脊髓炎、脊髓损伤等。
2.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例如神经根炎、周围神经病变等。
3.先天性畸形:例如脊柱裂、脑积水等。
4.遗传性疾病:例如肌营养不良、肌强直等。
5.外伤:例如意外摔伤、交通事故等。
6.炎症性疾病:例如关节炎、肌炎等。
7.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例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等。
症状和表现肢体功能障碍的症状和表现可以因病因和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症状包括:1.运动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肌肉僵硬、肌肉震颤等症状,使得正常的日常活动变得困难。
例如,患者可能无法自如地控制手指的灵活度,在走路时出现不稳定等。
2.感觉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对触觉、温度、疼痛等感觉的异常反应,例如触觉过敏或触觉迟钝。
3.平衡和协调障碍:患者在站立、行走或进行其他需要平衡和协调的活动时,可能会感到困难和不稳定。
4.姿势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姿势不正常,例如因肌肉僵硬导致肩部和背部弯曲等。
诊断和治疗诊断肢体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1.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肢体运动、感觉、平衡和协调等方面的功能。
2.影像学检查:例如脑部和脊髓的MRI扫描、神经电生理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和损害程度。
3.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以了解潜在的病因。
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症状,医生可以开具适当的药物来改善肢体功能,例如抗痉挛药物、镇静药物等。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平衡和协调能力。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特定的病因,例如脊柱裂、肌肉骨骼畸形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来改善肢体功能。
功能障碍的症状
功能障碍的症状功能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一个人的日常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功能障碍的症状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障碍: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肌肉无法协调运动,表现为肢体僵硬、震颤或不受控制的动作。
患者可能难以完成日常的体力活动,如行走、吃饭、穿衣等。
2. 感觉障碍: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对触觉、视觉、听觉或其他感觉的失去或异常感知。
患者可能无法正确辨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也可能感觉不到疼痛或温度变化。
3. 语言障碍:功能障碍可能影响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包括言语表达、理解和交流能力。
患者可能说话不流利、难以找到正确的词汇或难以理解他人的话语。
4. 认知障碍: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认知能力的下降,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和判断力的减退。
患者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记住信息或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
5. 情绪障碍:功能障碍可能引起情绪的异常波动,包括抑郁、焦虑、易怒和情绪稳定性差等。
患者可能经常感到沮丧、无助、焦虑或情绪失控。
6. 自理能力障碍: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如洗澡、穿衣、进食、上厕所等。
患者可能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照顾。
7. 社交障碍:功能障碍可能使患者在社交交往中遇到困难,包括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及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患者可能感到孤独、无助或无法适应社会环境。
以上只是功能障碍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症状,具体症状会因个体差异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如果有人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及早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日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名词解释-康复scl名词解释
【名词诠释】之袁州冬雪创作康复:是通过综合、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坚持生理、感官、智力、精力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从而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实际、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克不及发挥正常的功能.康复评定:是对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停止客观、准确的评定.肌张力: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肌力: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的力气.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活动时所通过的运动狐.因关节活动有主动和主动之分,故关节活动度也分为主动和主动活动度.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活动时颠末的运动狐,主动关节活动度(PROM)是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颠末的运动狐.许多病理因素可以使关节活动度发生改变,而检测ROM是评定运动系统功能状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P19)日常生活活动才能:是指人们为了独立生活而逐日必须反复停止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一系列活动,包含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独立的社区活动等方面.包含基础性或躯体性日常生活活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步态分析:操纵力学的概念、分析手段和人体剖解学、生理学知识和对人体行走的功能状态停止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步行周期: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成为一个步行周期,在一次步行周期中,每侧下肢都要履历一个支撑相(站立相)和摆动相(迈步相).平衡功能:指人体所处的一种姿态或稳定状态,以及不管处在何种位置,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所需姿势的过程.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平衡反应:指当平衡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是人体维持特定的姿势和运动的基本条件,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的平衡作出的呵护性反应.分类:1.一般平衡反应 2.特殊平衡反应(①呵护性伸展反应②跨步及跳跃反应)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磁和温度等物理因子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包含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操纵力学因子,徒手或应用器械和仪器停止运动训练以治疗病伤残者,恢复或改善其功能障碍的方法.物理因子疗法:也称为理疗,操纵光、电、声、温度、水等其他物理学因子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关节松动技术:指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纵技术,是操纵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主动活动患者的关节,以达到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的目标.(P78)软组织牵引技术:指拉长关节周围挛缩或短缩的软组织,以增强其伸展性、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恢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与正常的关节活动度. (P79)主动抑制:在牵拉肌肉之前,患者有意识地放松该肌肉,使肌肉收缩机制受到人为地抑制,此时停止牵拉的阻力最小.主要用于肌肉的神经支配完整者.渐进抗阻训练:操纵逐渐增加阻力来对肌肉停止等张操练的方法.其方法是:先测定持续重复10此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值,称为10RM.操练时做三组各10次的运动操练,依次用50%、75%、100%的10RM值得阻力负荷.其后每周重复测定10RM值,根据此修正操练时所用负荷量,使其随着肌力的增长而增长.本体促进法:采纳刺激人体组织的各种感受器——本体感觉,来刺激和召募最大量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同时激发其潜力来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的方法功能性电刺激:用电流刺激丧失功能的器官或肢体,以所发生的即时效应来代替或改正器官或肢体已丧失功能的康复治疗.作业疗法:应用有目标的、颠末选择的作业活动,对于身体、精力、发育等方面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至分歧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职业才能的患者,停止治疗和训练,使其恢复、改善和增强生活,学习和休息才能,并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以消除病态、坚持健康、提高生活才能的一门康复医学方法.小儿脑瘫:指小儿从出生前至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指的一种非停止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示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随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言语功能障碍,视觉及听觉功能障碍等.治疗性步行:佩带骨盆托矫形器或膝踝矫形器,借助双腋拐停止短暂步行.一般适合于T6-T12平面损伤患者.行走仅用于训练.在他人的帮忙下短间隔行走、穿/脱支具、从坐到站的转移、平衡、帮忙下行走、帮忙从地面到椅子的转移、摔倒后帮忙站起.家庭功能性步行:可在室行家走,但行走间隔不克不及达到900米,一般适应于L1-L3平面损伤患者.在家里所有时间或部分时间戴支具、有才能穿/脱支具、能完成从坐到站和从地板到椅子的转移或独立站立.社会功能性步行:L4以下平面损伤患者穿戴踝足矫形器,能上下楼,能独立停止日常生活活动,能持续行走900米以上.慢阻肺:即COPD,是一组中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包含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以不完全可逆性及持续停顿性气流受限(气流阻塞)为特征.FEV1:即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是指极力吸气后尽最大尽力疾速呼气,第一秒所能呼出的气体容量,是肺功能受损的主要指标.外周效应:指心脏之外的组织和器官发生的适应性改变,是公认的冠心病和各类心血管疾病康复的机制.中心效应:指训练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主要为心脏侧支循环形成,冠状动脉供血量提高,心肌内涵收缩性相应提高.靶强度:运动训练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训练强度称为靶强度.可用心率、最大吸氧量、METS和RPE暗示.其范围是:70%-80%HRmax或40%-80%METS饮水试验:也叫洼田饮水试验.患者取坐位,先喝下两三茶匙水,如无问题,再以水杯盛30ml温水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颠末,并记录饮水所用时间.一般可分为下述5种情况:①一饮而尽,无呛咳.②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③一饮而尽,有呛咳.④2次以上喝完,有呛咳.⑤呛咳多次发生,不克不及将水喝完.成果断定:正常为在5s之内一饮而尽,无呛咳.可疑为5s以上一饮而尽,无呛咳,或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异常为上述③、④、⑤的情况.备注:3级以上可插胃管.(讲义60页)失语症:由于大脑功能受损所引起的言语功能受损或丧失,常常表示为听说读写、计算等方面的障碍.失语症患者意识清醒,无感觉缺失和发声肌肉瘫痪,却丧失了对语言信号的懂得和表达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体概念不良
---本体系统功能障碍---
前台北台安医院小儿复健科主任陈达德
上海火马儿童发展中心医疗顾问
前言
身体概念是儿童动作操作以及学习表现的最根本基础,同时却也是家长所最不了解且最缺乏概念的发展领域之一。
家长常常会发现并抱怨孩童有容易跌倒、频繁受伤、动作迟钝、操作笨拙、学习障碍等等常见问题发生,并时常会归诸于粗心、不专心、行为问题、智力问题等因素,因而执行不适切的处臵与结论,使得孩童问题无法有效解决且严重影响亲子互动质量。
而事实上,这些看似复杂且困难的种种问题,其实原因很可能只是单纯的身体概念不良,而藉由全盘的了解与正确的介入,不但可以改善及解决这些问题,更能有效地提升孩童的生活与学习的表现成效,藉此大幅地增进并改善孩童的生活质量以及亲子关系。
机制
本体系统横跨了中枢神经系统(CNS, central nerve system)以及周边神经系统(PNS, peripheral nerve system),其主要功能在于传递并解释个体相关的本体信息以利产生合宜、有效的动作表现。
本体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是位于大脑前脑的动作区(motor area)以及动作前区
(pre-motor area),在周边神经系统则是主要分布于肌肉以及关节深处的本体受器。
不论当个体在静止或动作时,位于全身肌肉及关节深处的本体受器都会持续地散发本体刺激,并经由后内侧丘系路径(posterior-lemniscal pathway)将相关刺激讯息传递到丘脑thalamus,之后再由此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动作前区与动作区,使各体能清楚了解身体各部位当时的分布情形与施受力状态,并藉此为依据来有效且精确地掌握并控制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以及个体整体的行为反应,而这种对于全身身体部位的了解与掌控,就是身体概念(body image)。
而藉由大肌肉以及大关节的施力或受力,以及充足与多元的运动与活动量,可促使孩童逐渐发展出清晰且细密的身体概念,一但孩童对于肢体的了解越详细,其对于肢体的使用则会变得更细致精确且更有效率。
此外,藉由良好的身体概念并伴随良好的顺序概念(sequencing),可发展出重要的动作计划能力(praxis),其不但能帮助个体更有效地了解并学习复杂的行为步骤,亦能藉此推演计划出更多元且成熟的动作程序,使得个体能藉由成熟进阶的预先计划,来从事复杂精密的行为表现。
影响
一旦本体系统之身体概念功能出现障碍,其对于个体的首先冲击与影响便是本体感觉相关的菜单现问题。
由于孩童
的本体功能发展都是依循者发展的三大原则---即是从头到尾(from capital to caudal)、由近端到远程(from proximal to distal)、有腹面到背面(from ventral to dorsal),因此身体概念的障碍,就暗示者孩童在小腿、手背等(靠近尾、身处远程、背面)身体部位的本体感觉功能较模糊、较迟钝。
所以当孩童在主动动作或被动闪躲时,都会因为这些部位的本体感觉功能不良,无法有效感受其多元且精确相关信息,因而产生被撞击、被绊跌倒或其它种类受伤或意外的发生。
此外,由于本体感觉的模糊与不足,亦会造成孩童在进行活动时,因为需要更多有关身体状态的信息(以利后续动作计划与动作产生),进而产生若干代偿性的行为,例如过度踮脚的行为---藉此动作增加脚跟阿基力士(Achilles’tendon)肌腱的张力,因而在相关的关节与肌肉瞬间增加大量的本体刺激,以提供更多更清楚的相关本体讯息。
除了本体感觉的不良以外,身体概念不良更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于身体动作的控制与表现。
身体概念的模糊会造成个体对于自我身体部位的认识不良与不全,因此在进行活动时,会局限于使用少数概念较清楚的部位,而对于其它大部分概念较模糊的区域,会尽量避免使用或使用时相对困难与不顺,因此造成整体动作表现的迟缓。
此外,身体概念的不良也会造成对于肢体掌控部份的减少以及精细程度的下降,进而使得身体的分节动作发展困难,因此会使得个体的动作
表现显得粗糙、简单且笨拙(如同机器人或木偶一般动作不流畅且不自然),使得孩童的动作质量明显受到影响,尤其是在进行大肢体大动作的时候,例如:舞蹈、国术、体操等等。
身体概念除了对于知觉动作领域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它会进一部造成高阶认知上的动作计划(praxis)问题。
当个体的动作是需要预先计划(非反射性),且涉及三个步骤以上的复杂程序时,就需要藉由良好的动作计划能力方能达成。
动作计划能力最重要的基础是身体概念(以及顺序性概念),一旦身体概念不良,就容易阻碍动作计划能力的良好发展,进而造成个体无法有效理解或只能部份理解复杂的步骤程序,无法针对困难问题做出所需的复杂多步骤计划。
而由于学校学习几乎都涉及到高阶或复杂的认知学习与思惟,动作计划能力的要求会随者年龄增长而愈形提高,故动作计划障碍的问题会特别容易出现在国小中高年级、或涉及高阶认知学习的生活与学业科目之上。
改善
改善本体系统相关的身体概念发展,最基础的作法便是藉由强化本体系统功能做其。
其简易的居家处臵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增加本体刺激经验来改善本体系统功能、二则是增加粗大动作操作机会与经验、三则是改善并提供动作计划心智活动与经验。
增加本体刺激经验---家长可提供孩童本体刺激相关之游戏与活动,尤其是涉及抗地心大肌肉群的训练(腹侧以及背侧),例如:颈部、肩部、躯干以及髋部等。
可藉由躯干大动作的运动或游戏活动,来提供躯干大量的本体动作以及相关知觉经验,活动应注意以需要大量的施力或受力、重复性高的特性者为佳,例如爬姿摆位、仰卧起坐、扶地起身、球上小飞机姿势、蜘蛛走路(腹部朝上以四肢爬行)、侧身翻滚、拉单杠等等,藉次训练躯干腹部以及背部大肌肉群的良好本体功能。
增加粗大动作操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家长可藉由平时建立孩童例行运动习惯来促进本体功能的发展,运动是有系统大量取得本体刺激以及动作相关经验最主要、也是最自然的方法,运动与躁动(如小孩平时闯东闯西的躁动)不同,其主要指针对特定的肌肉群做持续性的肌耐力训练,故运动的进行须至少持续四十分钟以上,且每天至少一次,藉此取得大量且多元的本体刺激以帮助发展
提供动作计划机会---家长应鼓励并营造孩童进行动作计划的活动与机会,藉此刺激并提升孩童的身体概念能力。
精细工具操作性的活动便是典型的动作计划相关活动之一,例如:黏土陶塑、纸工美术、积木组砌等等。
家长在教养态度上尤其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孩童的学习与表现,家长切忌不要过于急躁或过高要求,不要过度或太早给予孩童协助或
提示,适度给予孩童尝试试误以及计划操作的机会,方能对孩童有最大的帮助与效益。
结语
身体概念功能是发展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其发展不良不但会直接冲击孩童的动作能力、更会影响孩童的学习成效状况以及社会适应功能。
而藉由本体系统功能的正常发展与改善,可促进孩童自然且有效地发展其身体概念相关的基础功能并促进其相关生理器官组织的成熟。
家长一但发现孩童有身体概念发展上的问题时,千万不可给予孩童过多错误的标签以及压力与责备,以免造成心理情绪上的反效果。
只要家长提供孩童丰富与健康的动作发展环境,给予多一份的鼓励与耐心,并配合专业医疗人员的计划与介入,相信所有的孩童都能有效地克服本体相关的发展问题,进而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拥有满意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