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部分易错点提示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易错题专题03大气运动易错突破教师版
易错点03大气运动提分突破大气的运动原理的考察在高考中,选择题主要以图表材料切入,要求分析气温与降水的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锋面类型的判断和天气特征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等;非选择题一般是以某特定区域为背景,要求具体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天气系统、气候特征也是重要考点。
高考主要的命题趋势:利用各种区域图和统计资料设置特殊情境,选择题主要考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探究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选择题中,气温、降水、气候作为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需要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分析归纳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提升地理实践力。
通过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案例分析,探讨大气受热及大气运动等相关原理实践应用,培养人地协调观。
易错点01大气的受热过程的三个环节(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易错点02影响气候形成的五大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易错点03天气系统中的天气状况判读(槽线处判断冷、暖锋和天气状况)易错点04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易错点01大气的受热过程的三个环节(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典题(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2023·安徽·高三大联考)由于反射率、覆盖度和根系吸收能力的差别,使得各种林型下的地面温度也不相同,下图为某年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与伊图里河(大兴安岭中部西北坡)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月平均地面温度图。
完成下面小题。
1.与塔头一落叶松林相比,塔头一湿地冬季地面温度更低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反射率更大B.缺失乔木和灌木层C.冬季排水条件更好D.冬季根系吸水更强2.该地区植被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是()A.冬季森林截留积雪多,地表温度高B.冬季草地降低风速强,地表温度高C.夏季森林反射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低D.夏季草地反射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低【答案】1.B2.C【解析】1.与塔头一落叶松林相比,塔头一湿地冬季地面温度更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乔灌木层的庇护,地面以下的降温速率高于其他林型,B对;与塔头一湿地相比,塔头一落叶松林由于有乔灌木层,所以冬季反射率更大、根系吸水更强,排水条件更好,ACD错。
高考地理“大气”的易考点与易错点
高考地理“大气”的易考点与易错点1.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4)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①从热力环流可以看出,冷热不均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使得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从而促使大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由此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要认清影响风向的三种力的相互关系。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点分析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点分析1.当下图中地区为低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该地区受东南信风控制,炎热干燥②该地区受西北季风控制,炎热多雨③亚欧大陆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④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澳大利亚北部受低气压控制,应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
【参考答案】D【友情提示】注意东亚季风区、南亚季风区、澳大利亚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风向比较。
读下图,回答2~3题。
2.M 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A.1020.0、1012.5 B.1017.5、1020.0C.1017.5、1015.0 D.1015.0、1012.53.N 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A.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解析】⑴因为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数值。
本题M 点与其南部(1015.0)、北部(1015.0)的等压线相对比,可知其值可能为1012.5、1015.0、1017.5。
M 点所在等压线与其西部相邻的另一等压线(1017.5)相比较,其数值可能为:1015.0、1017.5、1020.0。
以上两条分析的数值交集即为M 点可能的数值。
⑵N 处位于低压中心(气旋)的南侧,气压梯度力应该由南向北(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应该是偏南风或西风,但不会出现偏北风。
【参考答案】2.C 3.D【友情提示】“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数值。
”中的相邻等值线,不是看距离的远近,而是之间没有其他的等值线。
不可认为1017.5 与M 所在闭和的等值线远,从而勿认为非相邻等值线。
4.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 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解析】本题关键是选好“突破口”,如从甲、乙两处入手,比较困难,只有从60°处入手,仔细观察,该处有①、②两支气流相遇,①气流爬升在上。
学生在《大气环境》中的几处误区
学生在《大气环境》中的几处误区摘要:学生的思维定势易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影响高考复习的效率和效果。
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在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环境》复习时容易出错的几处问题,加以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大气的受热等压面大气运动气压带锋面气旋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环境》,主要介绍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内容多,容量大,抽象性强,历来是高考命题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中“高出不胜寒”理解错误。
同学们总认为,山顶距离太阳近,应该热,而山底距离太阳远,应该冷。
这就说明他们没有弄清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什么?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是什么?因此授课时提高同学们的想象力,对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清楚,理解大气的热量来源实质是能量的传递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近,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距离地面越远吸收地面辐射越少、温度越低。
二、热力环流中等压面的判读和风向确定含糊(一)等压面的判读时对气压和气温的分布。
以图示为例:c、b气压高于g、f气压好理解,a气压高于e气压理解不了。
从表面上看a确实是低压,e确实是高压,忽略了气压的垂直分布;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因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
a处低压是相对b、c气压低,e处高压是相对g、f气压高,气压值a处是高于e处的。
就气温对比来而言,a处气温高于b处,因为a处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b处遇冷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即我们常说的“热低压冷高压”。
这样有些同学以此类推,e处气温也低于f、g处气温,原因e处高压f、g处低压,这就说明,没有完全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e处气压高并不是因为e处热,而是由于地面a处受热气流影响,由地面上升到高空,在高空e处形成高压。
既然e处气流来自地面,同一垂直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e处气温是高于g、f的。
查补易混易错点01 大气的运动原理-【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
查补易混易错点01 大气的运动原理大气的运动原理是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大气运动的基础知识,同时与自然地理其他知识点关联密切。
能够提升学生运用大气运动的原理说明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是高考高频考点,2023年浙江1月选考的第24-25题,2022年浙江6月选考的第24-25题,2022年全国乙卷第9-11题等都对大气的运动原理进行了考查。
易错01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的受热不均。
受热较快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受热较慢的地方,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
2.近地面受热快慢的影响因素:(1)下垫面性质: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快于海洋;裸露地表升温和降温的速度快于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
(2)地形:山谷地形较为封闭,升温和降温速度较慢,山顶或山坡升温和降温速度较快。
3.热力环流常见规律:(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低。
(2)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气压中心相反,例如近地面是低压中心,则垂直的高空形成高压中心,但是高空气压值小于近地面气压值。
(3)上升气流可能产生降水,下沉气流则不会产生降水。
(4)气温高的地方一般会形成低压中心,气温低的地方往往形成高压中心。
易错02 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1)海陆风的形成原理分析:白天陆地升温速度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速度慢,气温低,气压高;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降温速度快,气温低,气压高;海洋降温速度慢,气温高,气压低;水平方向上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2)海风和陆风形成的前提条件:吹海风的前提条件是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一般出现在中午前后直至日落前后。
吹陆风的前提条件是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一般出现在午夜时分至日出前后。
人教版全国通用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知识点总结
(名师选题)人教版全国通用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知识点总结选择题1、塔拉滩(36°4′N,100°32′E)(下左图)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生态问题最严重地区之一。
2011年该地区开始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下右图),后来植被不断恢复,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为提高光伏发电效率,该发电场最适宜采取的措施()A.人工锄草B.地表硬化C.放牧牲畜D.覆盖地膜(2)专家通过技术改进,让光伏面板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
夏至日晴天,光伏面板垂直方向转动的仰角和水平方向转动的角度分别是()A.30.5°小于180°B.77.5°小于180°C.30.5°大于180°D.77.5°大于180°(3)推测龙羊峡水电站运营后对贵德县境内黄河的影响()A.水域面积增大B.河底高程下降C.年径流量增加D.旱涝灾害频发答案:CDB【提示】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2、2021年11月17日讯:经过三年多的悉心挖掘,3000多只极具观赏性和科研价值的震旦角化石(如图)在湖北省宣恩县惊艳呈现。
震旦角生长地质年代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食肉性动物。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震旦角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A.奥陶纪B.二叠纪C.白垩纪D.新近纪(2)震旦角生存的地质时期()A.联合古陆在晚期开始解体B.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C.是重要的铁矿产形成时期D.喜马拉雅山脚下哺乳动物成群答案:AB【提示】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A(2)B3、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历时近10个月的飞行,“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表面。
地球的圈层结构易错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易错点主标题:地球的圈层结构副标题:明晰知识关键词: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结构难度:2重要程度:3内容:易错点误区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就是岩石圈思维突破: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地球的内部圈层部分,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其厚度比岩石圈小得多。
误区2: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因此两者之间地震波的波速变化不明显思维突破:尽管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都是由岩石组成的,但两者的组成物质和密度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地震波的波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
误区3:地核的厚度最大,因而体积也最大思维突破:地核尽管厚度最大,但由于处于地球的最里层,因而体积较小,只占地球体积的l5%,地核的体积比月球还略小一些,地核的物质密度很大,质量占地球质量的l/3。
误区4:内地核的温度很高,因而呈熔融状态思维突破:这种认识不合理。
外地核可能呈熔融状态,但内地核由于压力极大,铁原子和镍原子被挤在一起形成一个固态金属球。
阅读积累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大气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厚厚的大气,好像地球的外衣,保护着地球的“体温”,使其变化不至过于剧烈。
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人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到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
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可见,大气对地球表面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大气对生物界和人类的影响更为深刻,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
可以说,地球上没有大气,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
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在2 000~3 000千米的高空,每立方厘米的空间,平均只有1个气体分子,与星际空间的情况很接近,一般把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高中地理易错清单整理-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易错清单整理:地球上的大气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不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易错方向避错方法不清楚短波辐射与长波辐射的区别太阳温度很高,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大气难以削弱;地面和大气温度不高,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以长波辐射为主,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能强烈吸收不了解大气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关系大气辐射向各个方向都有,可大致分为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向下射向地面,向下的部分为大气逆辐射,属于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大气逆辐射只存在于晚上大气逆辐射全天皆有,而且白天更强,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非在夜晚混淆大气两种热力作用的对象大气热力作用包括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削弱作用是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保温作用是大气逆辐射把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的保温不清楚近地面大气的能量近地面大气(对流层)的直接能量是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根本能量是太阳辐射 2.不理解逆温的形成原理易错方向避错方法对逆温概念理解不全面正常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均递减率约为℃/100米。
当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时,为逆温。
如果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100米时,也可以看作是逆温不能把逆温现象与空气运动状况正确匹配正常情况下,空气对流旺盛,空气不稳定。
当出现逆温时,空气对流运动变弱,空气的上升运动受阻,空气相对稳定,且逆温越强,空气越稳定片面认为逆温只会带来不利影响逆温并非只有弊端,也会带来以下好处: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天气条件是大风、强对流运动;大气稳定,云雨少,提高能见度,有利于飞机飞行3.不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易错方向避错方法热力环流形成过程逻辑混乱应该按照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的逻辑思路分析,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执果索因混淆气压的相对高低和绝对高低绝对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大于低压。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知识点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知识点总结综合题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晴的天空非常湛蓝。
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材料二下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分析暖棚内温度高的原因。
(2)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是怎样通过1、2两个通风口使内室增的。
(3)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答案:(1)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
(2)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
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3)太阳辐射强的原因: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太阳辐射强。
气温低的原因: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
解析:本题以我国云南香格里拉的房屋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和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热力环流原理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运用所学知识及原理,联系材料和题目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即可。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太阳短波辐射能量强,能够透过玻璃到达暖棚内,而长波辐射则很少能够透过玻璃。
暖棚内气温高,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两种不同波长的辐射透过玻璃的能力存在差异,导致热量滞留。
白天时,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过玻璃出去,使得热量可以留在暖棚内,从而对暖棚起到保温作用,所以暖棚内温度较高。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易混淆知识点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易混淆知识点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材料一:图甲为某模拟实验示意图,图乙为某海岸近地等压面示意图材料二: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的现象。
某地理兴趣小组记录了某天的海陆气温变化,如下图。
(1)从图甲中观察到的该模拟实验结果,烟的运动方向呈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其模拟的自然地理过程是____;若实验模拟的是夜晚的海陆风,则热水代表的是____(填“陆地”或“海洋”);若实验模拟的是白天山坡与谷地之间的环流,则冰块代表的是____(山地或谷地)。
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____,形成城市上空气流垂直运动的原因是____。
(2)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请提出改进建议。
(两项即可)(3)据图乙中等压面分布所知,a、b、c、d四地的气压从高到低依次为:____,近地面吹____(填“海风”或“陆风”)。
(4)由材料二可知,海陆相比,昼夜温差海洋____陆地(大于或小于),兴趣小组的小芳想体验面朝大海长发飘向后脑的感觉,应选择的该天时段为____时,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
答案:(1) 顺时针热力环流海洋谷地热水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多;城市中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释放了大量热量,导致城市温度比郊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2)提高水温,增加冰块(3) b>a>d>c 海风(4) 小于 8-16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本题以热力环流的模拟实验示意图和某海岸近地等压面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热力环流和等压面判读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冰块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冰块上部形成低压;热水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热水上部形成高压,同一水平面,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顺时针方向环流。
高考地理 大气和大气运动易错点总结解析
高考地理大气和大气运动易错点总结解析易错点 1 大气受热过程理解不清典例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1)~(2)题。
(1)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与其有关的主要是A.①B.②C.④D.⑤(2)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与其有关的主要是A.①B.②C.④D.⑤【错因分析】本题出错主要是因为不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各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图中序号的含义,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理解不清。
太阳辐射(图中②)到达地面首先要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图中①),长江中下游平原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华北平原晴朗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而华北平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
同时大气对地面还存在着保温作用,通过大气逆辐射(图中④)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还给地面。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因而虽然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大。
但年平均气温比四川盆地要低得多,故第(l)题选C.第(2)题选A。
【纠错心得】该题通过联系图反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的热力作用。
太阳辐射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首先被大气反射、散射、吸收等削弱,其中反射作用的削弱最为强烈,因而阴天是气温一般较低,这是云层的反射作用所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有选择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直接到达地面是地面增温,地面增温以后又形成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大气增温以后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给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从而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一般阴天的时候夜间温度不会太低主要是大气逆辐射强的缘故。
在今后的复习中要注重对地理过程、原理的理解,并且要注意利用各种变式图来加强理解和记忆;同时可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十雾九晴、晴天的时候天空是蓝色的等)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022届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知识点总结
(每日一练)2022届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知识点总结选择题1、“亚洲褐云”是一种西至印度、东至中国的褐色云层。
褐云由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和污染物形成,又因湿度适当而转变为薄雾或阴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亚洲褐云”出现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2)“亚洲褐云”遮蔽的地区可能出现()①光照强度增强②空气质量变差③阴雨天气减少④保温作用增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AD【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1)“亚洲褐云”由灰尘、煤烟及其他有害悬浮颗粒组成,对流层几乎集中了全部的固体杂质和尘埃等。
“亚洲褐云”出现在对流层。
故选A。
(2)受“亚洲褐云”的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光照强度减弱,阴雨天气增多;同时大气逆辐射作用也增强,夜间保温作用增强;灰尘、煤烟及其他有害悬浮颗粒使空气质量变差。
故选D。
2、平流雾是指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水汽冷却形成的雾。
下左图是平流雾形成示意图,右图为某日拍摄到的山东烟台平流雾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属于此次烟台平流雾形成条件的是()①气温上冷下热②暖湿空气与地表间有较大温差③合适的风向、风速④夏季蒸发旺盛,水汽充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2)关于平流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南岛东部易出现平流雾景观B.平流雾容易扩散,对交通运输影响小C.平流雾持续时间很短,常伴随晴朗天气D.平流雾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答案:BD【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平流雾是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则形成条件应该是气温上热下冷,故①错误;暖湿空气与地表间有较大温差,达到了上热下冷的条件,有利于暖湿空气降温成液态,形成雾,故②正确;合适的风向、风速有利于将海面上的暖湿空气吹到陆地上,形成平流雾,风速过大,会吹散水汽,不利于雾的形成,故③正确;平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到较冷的地面,夏季地表温度高,对流运动旺盛,空气不稳定,不易形成雾,冬季气温日变化大,夜长地面散热迅速,地面的温度低,当暖湿气流经过较冷的陆面或海面时,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雾,所以平流雾一般发生在冬春季,故④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点专题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点专题分析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1~2题。
1.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与其有关的主要是A.① B.② C.④ D.⑤2.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与其有关的主要是A.① B.② C.④ D.⑤【错因分析】本题出错主要是因为不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各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图中序号的含义,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理解不清。
太阳辐射(图中②)到达地面首先要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图中①),长江中下游平原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华北平原晴朗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而华北平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
同时大气对地面还存在着保温作用,通过大气逆辐射(图中④)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还给地面。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因而虽然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大。
但年平均气温比四川盆地要低得多,故第1题选C.第2题选A。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6 题。
3.大气中CO2 浓度增加将导致A.A 减少 B.B1 增加C.C 增加 D.D 增加4.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A.A 增加 B.B1 增加C.B 增加 D.E 增加5.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A B.B 和Bl C.C D.D6.晚秋至第二年的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与其有关的是A.A B.B C.Bl D.D3.D 大气中CO2 浓度增加,则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
4.D 火山喷发使大气中悬浮物增多,可导致大气云系增多,反射增强。
5.D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6.A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夜晚温度低,所以晚秋至第二年的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人教版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知识点总结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知识点总结选择题1、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南北天山山脉之间,呈西部宽而低、东部窄而高的喇叭形。
河谷北面有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南面有哈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呈三面环山之势。
伊犁河谷冬季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内陆偏高,河谷逆温层广泛发育,逆温带在海拔800~1200米之间,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升高0.5℃。
下图示意伊犁河谷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同纬度内陆相比,伊犁河谷冬季气温偏高的主导因素是()A.盛行风带B.地形格局C.海陆位置D.河流水系(2)伊犁河谷逆温层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逆辐射增强B.周围山地环绕C.山谷风环流发育D.地面积雪覆盖(3)伊犁河谷逆温层的存在,带来的影响是()A.阻止准静止锋过境B.增强冬季的寒冷C.缩短河流结冰期D.减少暴风雪的影响答案:BCD【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1)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3)考查伊犁河谷逆温层的影响。
【解答】(1)伊犁河谷向西敞开,接收大西洋吹来的暖湿西风,北有山脉阻挡南下的干冷冬季风,这一切主要缘于伊犁河谷特有的地形分布大势。
故选B。
(2)白天,周围山脉接受太阳辐射被加热,山顶气温高于周围气温,局地热力环流将山顶的暖空气输送到山谷上空,形成谷地气温低于高空的逆温层;夜间,山坡辐射冷却,冷空气下滑,在山谷堆积,形成夜间逆温层。
这一过程为谷风与山风的交替过程。
故选C。
(3)伊犁河谷很少受到准静止锋影响;逆温使一定海拔地带气温偏高;谷地气温偏低,会延长河流的结冰期;逆温层抑制大气对流运动,不利于暴风雪形成。
故选D。
2、卷云属于高云,云底一般在4500~10000米,云体全部由冰晶组成,含水量极小,一般不会产生降水。
清晨或傍晚,当太阳光线照射到卷云上,往往会呈现出美丽的红色霞光。
研究发现,近20年,全球卷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呈小幅下降趋势。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易混淆知识点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易混淆知识点选择题1、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干雷暴是由于干暖空气上升遇冷降雨,但是雨还未落到地面,又被蒸发变为潮湿的热空气再次上升到空中,并伴随电闪雷鸣以及大风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最易形成干雷暴的地点是()A.刚果盆地B.中亚地区C.澳大利亚D.中央大平原(2)干雷暴易导致()A.高温B.干旱C.连绵阴雨D.森林火灾(3)与普通雷暴相比,干雷暴()A.形成空间更高B.分布范围更广C.危害性更大D.发生频率更高答案:CDA【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2、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7~28题。
(27)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图中的()A.①吸收B.地面辐射C.④大气逆辐射D.太阳辐射(28)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答案:B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B3、山体效应指由于隆起山体中央的温度(T1)和山体外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差异较大,从而造成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要素在山系中央的分布和外围地区不同的现象。
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的主要因素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下图左为山体效应示意图,下图右为38°N科罗拉多落基山脉山体内外最热月气温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
据此完成下题。
山体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势高,日照时间长②地形闭塞;同外界热交换少③基面高,大气易被加热④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较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略【解答】略4、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A. B.C. D.(2)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
大气压强易错点
大气压强易错点
大气压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涉及到的这一概念,但很多人并不是特别熟悉它,也不知道它的确切含义。
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大气压强,及其容易犯错的地方。
大气压强是指大气中某一点处的气体分子的可动总量。
在物理学上,它可以通过量化表示来表示。
一般情况下,这个值会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一个人处于一定高度的时候,这个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大气压强的变化会影响到周围的气压,从而影响到空气的流动性。
大气压强也有其它的应用,比如用于气象学中,可以用来预测天气,比如高气压和低气压。
大气压强也被用于飞行中,可以用来调整空气流动,以便机组可以更好地掌控机载设备。
尽管大气压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概念,但很多人在掌握它时会犯一些错误。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大气压强易错点:第一,大气压强不仅受高度的影响,也受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变化的时候,大气压强也会发生变化。
低温会使大气压强减少,高温则会增加。
第二,大气压强和气体比重有关。
空气的比重主要受其中的水分影响,其中的水会影响大气压强的变化。
第三,大气压强和大气中的污染物有关。
当大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时,大气压强会受到影响。
第四,大气压强对气压高度有较大的影响。
高海拔会导致大气压
强降低,而低海拔会导致大气压强增高。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大气压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也是容易出错的。
因此,在涉及到大气压强的时候,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尤其是应该特别注意上述提到的几个容易犯错的地方。
只有充分理解大气压强的本质,才能正确的使用它,从而实现我们期望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呈带状分布的 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不同季节大 气活动中心的位置是不同的,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 影响,北半球夏季陆地温度高、气压低,形成低压中 心,把原来纬向分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割裂,高压仅 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为 亚速尔高压,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或亚洲低 压);冬季陆地温度低、气压高,形成高压中心,把 纬向分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割裂,太平洋上为阿留申 低压,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 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南半球因为陆地面积 比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大气活动中心不 典型,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 对不同季节出现的大气活动中心的成因、位置加强理 解记忆,同时要注意将其落实到地图上。
大气部分易错点提示
易错1 对大气热力作用理解不清 易错分析 学生出错主要是因为不理解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各过程对人类生产、 生活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图中序号的 含义,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理解不清。
大 气 辐 射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
在复习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 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降低了 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 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 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
易错11 不能正确分析和描述气候特征 易错分析 学生易错的地方:(1)容易忽视题中 两个关键信息点,从而出现漏答现象;(2)不知 道气候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 一般来说,我们描述或分析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 基本上从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来考虑。气温主要考 虑气温高低及温差大小,降水主要考虑降水总量和 降水的季节分配。另外还要考虑水热组合状况,如 果是特殊情况还要考虑光照或者大风等。 这里以北美为例,说明如何分析其气候特征,并介 绍综合学习法的一般步骤:
易错3 不能正确判读锋面气旋图 易错分析 学生易出错的地方:(1)将图 中气压相等的点连接时,不能按照一定的 趋势,只是机械地连接各点,因而找不到 低压槽线的位置;(2)不知道锋面出现 在低压槽线上,高压脊线处是不会出现锋 面的;(3)不能分清锋面降水的位置。
学生在复习中药注意锋面气旋的常见问题: 1.冷锋、暖锋的判断:在锋面气旋中,要判断冷 锋和暖锋,需要先判断出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主 动移动。常规的方法是根据槽线处锋面的移动方 向来判断,在途中可先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由外向内,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再根据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以北半球为 例,向右偏转)画出气团的运动方向。这里有一 个简单的规律:锋面气旋(南北半球都是如此) 中,左侧的为冷锋,右侧的为暖锋。
1.指出北美的位置及范围,即搞清楚“在哪 里”的问题。 2.根据事物的组成分解成部分。如分析气候 成因,就要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 洋流、气压带及风带等方面去考虑。 3.分析各因素的特点,看它们在构成地理事 物中起了什么作用。纬度、西风和地形等都 对北美气候产生了影响。 4.分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述因素中,纬 度位置决定了北美主体部分在北温带,并处 在西风控制范围内,南北纵列的高大地形阻 碍了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进入。这反映了北美 纬度、西风和地形之间的紧密联系。
4.误以为存在锋面反气旋,有很多同学在学过锋 面气旋后,总是想着在高压延伸出来的高压脊处 也应该有锋面,会形成锋面反气旋。其实不然, 在低压槽处空气是向槽线处辐合的,冷暖气团交 汇,因此可以形成锋面;而在高压脊处,空气是 自脊线向外辐散的,冷暖气团不交汇,因此不会 产生锋面。
3.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 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而暖锋过境时出 现连续性降水。甲处为冷锋,过境时,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雨雪或大风 天气
(2)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所以反射光呈白色。云 层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 射能力愈强。此外,大气中的杂质颗粒越大,反射 能力越强;颗粒越小,反射能力越差。
(3)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 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这些质点为中 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 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这种 散射是有选择性的,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 散射作用的质点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 滴等时,它们的散射无选择性,各种波长同样被 散射。
4.误以为存在锋面反气旋,有很多同学在学过 锋面气旋后,总是想着在高压延伸出来的高压 脊处也应该有锋面,会形成锋面反气旋。其实 不然,在低压槽处空气是向槽线处辐合的,冷 暖气团交汇,因此可以形成锋面;而在高压脊 处,空气是自脊线向外辐散的,冷暖气团不交 汇,因此不会产生锋面。
易错9 气候类型判断不准 易错分析 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判断气候类 型之前,没有先确定南北半球,导致气候类型判断 错误;(2)不知道地中海气候是亚热带气候的一 种。气候类型的判断取决于对气候特征的分析。气 候的基本特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构成,不同的 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不同的,而气候特 征又是不同气候因子作用的结果。所以气候类型的 判断,事实上是对气温、降水统计资料形成过程和 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解答读图分析题一方面要搞 清坐标或点的含义,另一方面还要在图上进行必要 的测算,最后根据气温、降水的分布特征及两者的 配合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
(09年重庆文综第3题)
读图2,回答
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09年浙江文综第4,5题)
读图2,完成4-5题。
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温带海洋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 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 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2.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的吸收、 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受到削弱。
(1)在对流层里,对太阳辐射起吸收作用的主要
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在平流层里主要是臭氧。 吸收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通过大气的吸收 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长较长 的红外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对可见光影 响不大。
下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d、 e线为等温线,g、f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4~6题。
4.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定下列数值( ) A.a<b<c B.f>g C.e<d D.d<e 5.图示时刻,M、P两地气温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B.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C.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D.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6.导致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盆地) D.人类活动
2.降水区域的判断: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 而暖锋降水在锋前。但锋前、锋后的判断是 一个难点,这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分析, 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经过 的区域为锋后。这里同样有一个规律:锋面 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
3.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出现雨雪或大 风天气,而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甲处为冷锋, 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b>c,为一低压 中心,所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故等温线d、e的大小 关系为d>e。河流发育于山谷地区,等高线g、f的关 系为g>f。第5题,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M地的纬度 较低,故气温M>P。P地地处湖泊附近,湖泊对周围 地区气温有调节作用,据此判断气温日较差M>P。第 6题,等温线d、e东西向延伸且比较平直,与纬线方向 基本一致,所以导致等温线d、e东西向延伸的主导因 素为纬度因素。 答案:4.C 5.B 6.A
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 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温变化有明显特点,请你归纳出三点。 (2)图中四城市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显示我国 A.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减 B.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增 C.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D.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3)据图归纳广州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 因。 (4)根据图中信息,指出哈尔滨所在地区主要的 气象灾害及多发时间。(4分)
读我国P城市12月28日前后相关气象资料图,回答1~2题。
1.P城市( ) 答案:1.B 2.C A.不可能出现降水天气 B.最有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C.最有可能出现晴朗天气,气温上升 D.最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2.P城市12月28日前后的气压变化过程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 大气增温后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 还给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从而实现对 地面的保温作用。
易错2 不能正确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易错分析 学生出错主要是因为不能根据图中的风 向与纬度值来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审题不认 真,对气压带、风带所处的南北半球没有判断准确。 正确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半球位置与名称以及正确 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解答该类题的关 键。假设陆地表面是均一的,受地球自转与太阳辐 射纬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形成了三圈环流,在近地面 形成三风四带(或是六风七带)。气压带、风带以 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带状分布,并且高低气压带 相间分布,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在复习的过程 中要注意加强对气压带、风带位置的记忆,并要注 意通过各种变式图来强化理解,这样才能在不同的 情境中作出准确、快速的判断。
3.地形与风 首先,高大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 大,如青藏高原由于它和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 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其次, 局部小范围山脉可形成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 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近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 晚上近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 再次,在山脉背风坡常形成焚风。最后,当空气由开 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从而形 成“狭管效应”,造成风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