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3. 理解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分类: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3.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特点:实时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4.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机械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等。

5.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网络化和绿色化。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的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工程控制系统应用和发展趋势的理解。

第二章: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教学目标:1. 学习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

2. 掌握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3. 理解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

2.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稳态误差、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3.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频率响应和波特图。

4.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奈奎斯特判据、伯德图判据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方法。

2. 数值分析法: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

3. 案例研究法:分析具体的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实例。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2. 数学软件:MATLAB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工程控制系统建模和分析方法的理解。

2. 数值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工程控制系统建模和分析的实践能力。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一章绪论1.1控制理论的发展简史(了解)1.2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1)机械工程控制理论主要是研究机械工程技术为对象的控制论问题。

2)当系统已经确定,且输出已知而输入未知时,要求确定系统的输入以使输出并根据输出来分析和研究该控制系统的性能,此类问题称为系统分析°3)最优控制制:当系统已经确定,且输出已知而输入已施加但未知时,要求识别系统的输入以使输出尽可能满足给定的最佳要求。

4)滤波与预测问题当系统已经确定,且输出已知,输入已施加当未知时,要求识别系统的输入(控制)或输入中的有关信5)当输入与输出已知而系统结构参数未知时,要求确定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此类问题及系统辨识。

6)当输入与输出已知而系统尚未构建时,要求设计系统使系统在该输入条件下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此类问题即最优设计。

1.3控制系统的系统的基本概念1)信息传递是指信息在系统及过程中以某种关系动态地传递的过程。

2)系统是指完成一定任务的一些部件的组合。

3)制制系统是指系统的可变输出能按照要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系统。

4)系统分类:按照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进行分类分为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

按照微分方程系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

按照控制系统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分为连续、离散系统。

按照系统中是否存在反馈将系统分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系统。

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第二章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2.3典型时间函数的拉式变换(必须牢记)1)单位阶跃函数为,2)单位脉冲函数为,单位脉冲函数具有以下性质3)单位斜坡函数为,L(t)?第三章系统的数学模型....3.1概述1)数学模型概念在控制系统中为研究系统的动态特性而建立的一种模型。

2)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分析法和实验法。

3)线性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叠加原理,具体内容是系统在几个外加作用下所产生的响应等于各个外加作用单独作用下的响应之和。

西南交通大学全四套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题试卷

西南交通大学全四套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题试卷

西南交通大学2002-2003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2240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该领域中系统的( )问题。

A. 静力学B. 能量守恒C. 动力学D. 物理学 2.开环控制系统是指( )对系统没有控制作用。

A. 系统输入量 B. 系统输出量C. 系统的传递函数D. 系统的干扰3.若L [f(t)]=F(s),则L [f(at)]=( )。

A.a1F(s)B. F(as )C. a 1F(as)D.a1F(as )4.若L [f(t)]=6)4s (!5+,则f(t)=( )。

A. (t-4)5B. (t+4)5C. e 4t t 5D. e -4t t 5 5.若F(s)=ss1s 42++,则∞→t Lim f(t)=( )。

A. 1B. 4C. ∞D. 06.已知函数f(t)=u(t-4)+2u(t+3),则L [f(t)]=( )。

A. s 1e 4s +s 2e 3s B. s 1e -4s +s 2e 3s C.s1e 4s +s2e -3sD. e -4s +2e 3s7.L [∫t 0 e -3τsin τd τ]=( )。

A.1)3s (32++ B.1)3s (s 2++ C.]1)3s [(s 12++ D.]1)3s [(s 12+-8.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0x(t)+t 0x (t)+4x 0(t)=3x i (t),它是( )。

A. 线性时变系统 B. 非线性系统 C. 线性定常系统 D. 非性线时变系统 9.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1s 21+,它是( )A. 延时环节B. 比例环节C. 惯性环节D. 积分环节10.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G(s)=72s 2s 2152++,其阻尼比ζ是( )。

A. 121 B.21 C.2 D.26111.图示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大纲(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大纲《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本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性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本科段计划规定必考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复习课件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复习课件
第二章 传递函数
机械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机械系统中部件的运动有直线和转动两种。机械系统中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物理现象,都可简化为质量、弹簧和阻尼三个要素。列写其微分方程通常用达朗贝尔原理。即:作用于每一个质点上的合力,同质点惯性力形成平衡力系。
第二章 传递函数
第二章 传递函数
第二章 传递函数
第二章 传递函数
2.零点和极点
将G(s)写成下面的形式:
N(s)=a0(s-p1)(s-p2)…(s-pn)=0的根s=pj (j=1, 2, …, n),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 决定系统瞬态响应曲线的收敛性,即稳定性
式中: M(s)=b0(s-z1)(s-z2)…(s-zm)=0的根s=zi (i=1, 2, …, m),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 影响瞬态响应曲线的形状,不影响系统稳定性
3)若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内有交叉回路,则根据
相加点、分支点等移动规则消除交叉回路,然后 按第2)步进行化简;
第二章 传递函数
X0
Xi
+
A
+
B
G1
+
H2
H1
G2
G3
D
-


-
+
C
解:1)相加点C前移(再相加点交换)
Xi
+
A
+
B
G1
H1
G2
G3
D
-


X0
+
1 G1
H2
-
+
第二章 传递函数
例1 :
第二章 传递函数
1.比例环节(放大环节)

02240自考《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专用习题集(可编辑修改word版)

02240自考《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专用习题集(可编辑修改word版)

《控制工程控制基础》习题集机电系“控制工程基础”教研小组编二O 一五年一月目录●第一部分:单选题 (1)●第二部分:多选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3)●第三部分:简答题 (24)●第四部分:建模题 (27)●第五部分:稳定性分析题 (36)●第六部分:结构图简化题 (37)●第七部分:时域分析题 (41)●第八部分:频域分析题 (44)●第九部分:稳态分析题 (47)●第十部分:校正分析题 (50)第一部分:单选题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必须具有[ b ]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2.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中,以电流为输出,电压为输入,两者之间的传递函数是[ a ]a.比例环节b.积分环节c.惯性环节d.微分环节3.如果系统不稳定,则系统[ a ]a.不能工作b.可以工作,但稳态误差很大c.可以工作,但过渡过程时间很长d.可以正常工作4.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通常采用[ B ]调节器。

a.比例b.比例积分c.比例微分d.比例积分微分5.单位阶跃函数1(t)的拉氏变换式L[1(t)]为[ B ]:a.S b. 1S c. 1S 2d. S26.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中,以电流为输出,电压为输入,两者之间的传递函数是[ A ]A.比例环节B.积分环节C.惯性环节D.微分环节7.如果系统不稳定,则系统 [ A ]Imω= (1/2,j0)ω=0 1ReωA. 不能工作 B .可以工作,但稳态误差很大C .可以工作,但过渡过程时间很长D .可以正常工作8. 已知串联校正网络(最小相位环节)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试判断该环节的相位特性是[ A ]: A .相位超前 B .相位滞后 C .相位滞后-超前D .相位超前-滞后9.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通常采用[ B ]调节器。

A .比例 B .比例积分 C .比例微分D .比例积分微分10. 已知某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判定它是何种环节[ 惯性环节 ]:ω=111. PI 调节器是一种( a )校正装置。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线性系统的描述方法、特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

3. 熟悉常用的机械工程控制技术和算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控制概述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符号表示2. 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示3. 线性系统的特性分析稳定性、线性、时不变性系统的时域、频域分析系统的稳态误差和暂态响应4. 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和观测器设计鲁棒控制和最优控制5. 机械工程控制应用案例控制器设计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机械工程控制应用案例。

3. 实验操作: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实际控制器调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材。

2. 软件:MATLAB/Simulink控制系统仿真软件。

3. 实验设备:控制系统实验平台。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和实验考核。

六、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 稳定性的定义和判定准则系统稳定的数学定义奈奎斯特准则和波特图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2. 稳定性分析方法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脉冲响应法3. 不稳定系统的改进增加反馈环节调整系统参数使用稳定控制器七、线性系统的控制策略1.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PID参数的整定方法PID控制器的应用案例2. 状态反馈控制状态空间表示状态观测器的设计状态反馈控制的应用3. 鲁棒控制鲁棒控制的定义和目标鲁棒控制算法的设计鲁棒控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八、机械工程控制实例分析1. 控制系统的运动学模型的动力学模型控制系统的实现2.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的控制原理数控机床的控制算法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优化3. 电机控制系统电机的动态模型电机的控制策略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九、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1. 控制系统设计流程明确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设计控制器和观测器系统仿真和实验验证2. MATLAB/Simulink仿真MATLAB/Simulink的基本操作控制系统仿真的原理仿真结果的分析和评估3. 实验操作控制系统实验平台的使用控制器参数的调整和优化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十、总结与展望1. 机械工程控制的重要性控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领域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2. 课程学习收获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控制策略和算法的学习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 未来研究方向智能控制和机器学习自主系统和群控技术绿色控制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二、线性系统的特性分析三、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四、机械工程控制应用案例五、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六、线性系统的控制策略七、机械工程控制实例分析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九、总结与展望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围绕机械工程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展开,重点解析了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特性分析、控制器设计,以及机械工程控制的应用案例。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自考知识点整理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自考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控制论的中心思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和反馈来进行控制 机械工程控制论:就是研究系统以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信息:一切能表达某种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和消息 信息的传递:信息在系统及过程中以某种关系动态地传递,或转换。

信息的反馈:就是把一个系统的输入信号不断直接地或经过中间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再输入到系统中去,如果反馈回去的讯号(或作用)的方向相反(相位相差180°)则称之为负反馈;如果方向或相位相同,则称之为正反馈。

开(闭)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有)反馈回路 第二章 拉氏变换 若f(t)的拉氏变换F (s )存在,则f(t)必须满足:①在任一有限区间上,f(t)分段连续,只有有限个间断点 ②t →∞时,f(t)的增长速度不超过某一指定函数,即满足【f(t)】≤Meat ﹒(m,a 均为实数)。

拉氏变换的性质:①线性性质:拉氏变换是个线性变换,若有常数k1k2,函数f1(t),f2(t),则L[k1f1(t)+k2f2 (t)]=k1L[f1(t)]+K2L[f2(t)]=K1F1(S)+K2F2(S)②实数域的位移定理:f(t)的拉氏变换为F (s ),对任一正实数a,有L[f (t-a)]=e-as.F (s ),f(t-a)为为延迟时间a 的函数f(t).③复数域的位移定理 :f(t)的拉氏变换为F (s )对任一常数a (实数或复数),有2[e-atf(t)]=F(s+a) ④相似定理:L[f(at)]=a 1F(as) ⑤微分定理:f(t)的拉氏变换为F (s ),则L[f'(t)]=s.f(s)-f(0+) ⑥积分定理:f(t)的拉氏变换为F (s ),则L[∫t0f(t)dt]=s s F )(+s1f(-1)(0+) ⑦初值定理:若函数f(t)及其一阶导数都是可拉氏变换的,则函数f(t)的初值为f(0+)=lim 0+→t f(t)=ss lim ∞→F (s) ⑧终值定理:若函数f(t)及其一阶导数都是可拉氏变换的,并且除在原点处的唯一极点外,sf(s)在包含jw 轴的右半平面是解析的,则函数f(t)的终值为lim ∞→t f(t)=)(lim 0s F s s → ⑨)()]([)(s F dsdt f t L t f t -=⋅⋅的拉氏变换 ⑩L[tt f )(]=⎰∞s ds s f )( 第三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在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和频率响应分析中,采用的是传递函数表示的数学模型;另一方面,在现代控制理论中,数学模型则采用状态空间表达式。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历年自考真题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历年自考真题
s→0 s→0
2s =0 s +1
17. 答案:二。此题考查系统阶次的概念,知识点在课本 107-108 页。二阶系统是用二阶
ω2 n 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2 为典型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此题系统传递函 s + 2ζω n s + ω2 n
数 G (s ) =
20 20 ,此系统最高阶次为 2,所以是二阶系统。 = 2 s(0.8 + s ) s + 0.8s
是不稳定的,故而系统要稳定,需要γ和 Kg 均大于 0。 10. 【C】此题考查系统校正,知识点在课本 205 页相位超前校正概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1. 答案:零频幅值。此题考查频率特性。当ω=0 时的 A(ω)值,称为零频幅值。 12. 答案:当 t 趋于无穷大时系统的输出。此题考查稳态响应的定义,知识点在课本 102 页。 13. 答案:数学模型。此题考查数学模型的概念,知识点在课本 61 页。为研究系统的动态 特性,要建立另外一种模型-数学模型。 14. 答案:输入与反馈值之差。此题考查偏差的概念。偏差指的输入与反馈值之差。 15. 答案:改变系统的零极点分布。此题考查校正的实质,知识点在课本 201 页,校正的 实质就是通过引入校正环节,改变整个系统的零点和极点分布。 16. 答案: 零。 此题考查误差系数, 知识点在课本 125 页。 k v = lim sG (s )H(s ) = lim
4. 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 = 函数为 A.
2 ,在单位脉冲信号输入下,输出 s+3
D.
2 s+5
B.
2 s+3
C.
2 s−3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共81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共81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2、传递函数确定
(1)对实验测得的系统对数幅频曲线进行分段处理。即用斜率 为20dB/dec整数倍的直线段来近似测量到的曲线。
(2)当某处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的斜率发生变化时,此 即为某个环节的转折频率。①当斜率变化+20dB/dec时,可知处 有一个一阶微分环节Ts+1; ②若斜率变化+40dB/dec时,则处 有一个二阶微分环节 (s2/ 2n+2s/n+1) ③ 若斜率变化 20dB/dec时,则处有一个惯性环节1/(Ts+1);③若斜率变化40dB/dec时,则处有一个二阶振荡环节1/ (s2/ 2n+2s/n+1) 。
系统开环的对数幅频特性:
n
L() 20 lg A() 20 lg[ Ai ()]
n
20 lg Ai ()
i 1
i 1 n
Li ()
开环相频特i性1 :
n
() G( j) i ()
由此看出,系统的开环i对1 数幅频特性L(ω)等于各
个串联环节对数幅频特性之和;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开环相频特
性 等于各个环节相频特性之和。
即用斜率为 20dB/dec整数倍的直线段来近似测量到的曲线。
绘图制4-1系7 统纯开微环分2对环数节幅的频Bo特de性图曲线的一般步骤:
2
(2) 将各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分别画于半对数
极坐标图在 时,在实轴上的投影为实频特性 ,在虚轴上的投影为虚频特性
对数相频特性横轴采用对数分度,纵轴为线性分度,单位为度。
曲线。
对数幅频特性的纵轴
为L(ω)=20lgA(ω)采用线 性分度,A(ω)每增加10 倍,L(ω)增加20dB;横坐 标采用对数分度,即横 轴上的ω取对数后为等 分点。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简答汇总)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简答汇总)

1.控制系统——输出能按照要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系统。

2.稳态响应——系统受到外加作用激励后,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系统的输出状态称为稳态响应。

3.叠加原理——系统在几个外加作用下所产生的响应,等于各个外加作用单独作用的响应之和。

4.串联校正——将校正装置串联在原传递函数方框图的前向通道中,来改变系统的结构,以达到改善系统性能的方法。

5.时间响应——机械工程系统在外加作用激励下,其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称之为系统的时间响应。

6.方块图——系统中各环节的功能和信号流向的图解表示方法。

7.稳定性——自动控制系统在受到扰动作用使平衡状态破坏后,经过调节能重新达到平衡状态的性能。

8.相位裕量——在乃奎斯特图上,从原点到乃奎斯特图与单位圆的交点连一直线,该直线与负实轴的夹角。

9.闭环控制系统——设有反馈环节的自动控制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

10.数学模型——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11.叠加原理——系统在几个外加作用下所产生的响应,等于各个外加作用单独作用的响应之和。

12.复合控制——把顺馈补偿和反馈控制结合起来的控制方式称为复合控制。

13.反馈——把一个系统的的输出信号不断直接地或经过中间变换或部分地返回,再输入到系统中去。

14.脉冲响应函数——当一个系统受到一个单位脉冲激励时,它所产生的响应称为脉冲响应函数。

15.频率特性——不断改变系统的入正弦信号的频率(由0变化到无穷大)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和相位差的变化情况。

16.幅频特性——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

反馈控制原理:用反馈检查到偏差再去校正消除偏差。

控制系统基本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频率特性:对于线性定常系统,若输入为谐波函数,则其稳态输出一定是同频率的谐波函数,将输出的幅值与输入的幅值之比定义为系统的幅频特性。

将输出的相位与输入的相位之差定义为系统的相频特性。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2240)1. 反馈校正与串联校正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有哪些?2. 在系统校正中,常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3. 传递函数的主要特点有哪些?4.开环系统构造简单、不存在不稳定问题、输出量不用测量;闭环系统有反馈5. 简述相位裕量γ的定义、计算公式,并在极坐标上表示出来。

6. 画系统方块图及求传递函数的步骤。

7. 简述串联相位超前校正的特点。

8. 传递函数的典型环节有哪几种?9. 机械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哪几方面的问题?10. 什么是数学模型?11. 简述系统时间响应的概念。

12. 何谓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有哪些区别? 13. 判断定常系统是否稳定的方法有哪几种?14. 影响系统稳态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15. 简述串联超前校正环节的作用。

16. 简述拉氏反变换中部分分式法的步骤。

17.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8. 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有哪些? 19. 什么是串联校正?20. 什么是时间响应? 21. 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 22. 什么是稳定性?23. 什么是数学模型? 24. 什么是方块图? 25. 什么是相位裕量? 26. 什么是叠加原理? 27. 什么是稳态响应? 28. 什么是叠加原理? 29. 什么是复合控制? 30. 什么是反馈? 31. 什么是控制系统? 32. 什么是脉冲响应函数? 33. 什么是频率特性?34.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6(12)(+=s s s G ,求出其位置误差系数、速度误差系数和当输入t t r 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已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K s s s Ks R s C +++=6523,求当系统稳定时K 的取值范围。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4)(0+=s s s G ,求:(1)单位阶跃响应;35. (2)单位脉冲响应。

下列特征方程:01+2s +s +2s +s 234=,判断其是否稳定。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课程介绍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课程介绍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课程介绍1.教学单位名称: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2.实验中心名称:液压基础实验中心3.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控制基础4.课程代码:41244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6.课程性质:必修7.课程学时:30学时,其中含实验4学时8.课程学分:1.59.面向专业: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实验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教学任务:通过自动控制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系统自动控制的一般规律,典型控制环节传递函数,机械系统的控制器分析与设计的步骤,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熟悉MatIab/Simu1ink控制模块的功能,使用各模块能够建立系统的控制模型。

培养学生制订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数据处理、分析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学生独立从事实验和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并根据条件安排一定的设计性实脸,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创新实验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对所学机械系统典型环节的时域特性与频域特性分析的知识理解,培养运用系统与反馈控制的理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数字仿真方法来进行原理实验,获得控制系统调节校正的实验技能,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11.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能力(1)掌握使用MAT1AB语言及SimUIink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学会使用硬件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模拟仿真。

(2)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NyqUiSt 图、Bode图),通过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由线性系统频率特性分析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各种补偿(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控制论的中心思想:它抓住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所共有的特点,站在一个更概括的理论高度揭示了它们的共同本质,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和反馈来进行控制。

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机械工程技术为对象的控制论问题。

(研究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的动态关系)。

机械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1)当系统已定,并且输入知道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有关问题,即系统分析。

(2)当系统已定,且系统的输出也已给定,要确定系统的输入应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即系统的最佳控制。

(3)当输入已知,且输出也是给定时,确定系统应使得输出金肯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此即●最优设计。

(4)当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均已知时,求出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此即系统识别或系统辨识。

(5)当系统已定,输出已知时,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得有关信息,此即滤液与预测。

●信息:一切能表达一定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和消息。

信息传递/转换:是指信息在系统及过程中以某种关系动态地传递。

信息的反馈:是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不断直接地或经过中间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再输入到系统中去。

如果反馈回去的讯号(或作用)与原系统的输入讯号(或作用)的方向相反(或相位相差180度)则称之为“负反馈”;如果方向或相位相同,则称之为“正反馈”。

●系统:是指完成一定任务的一些部件的组合。

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能按照要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

开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反馈回路的。

闭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存在反馈的回路。

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的区别:开环系统构造简单,不存在不稳定问题、输出量不用测量,开环系统对系统悟空制作用;闭环系统有反馈、控制精度高、结构复杂、设计时需要校核稳定性,对系统有控制作用。

线性系统: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达式是线性的系统。

线性的定常系统:用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一章绪论1.1控制理论的发展简史(了解)1.2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1)机械工程控制理论主要是研究机械工程技术为对象的控制论问题。

2)当系统已经确定,且输出已知而输入未知时,要求确定系统的输入以使输出并根据输出来分析和研究该控制系统的性能,此类问题称为系统分析。

3)最优控制制:当系统已经确定,且输出已知而输入已施加但未知时,要求识别系统的输入以使输出尽可能满足给定的最佳要求。

4)滤波与预测问题当系统已经确定,且输出已知,输入已施加当未知时,要求识别系统的输入(控制)或输入中的有关信5)当输入与输出已知而系统结构参数未知时,要求确定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此类问题及系统辨识。

6)当输入与输出已知而系统尚未构建时,要求设计系统使系统在该输入条件下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此类问题即最优设计。

1.3控制系统的系统的基本概念1)信息传递是指信息在系统及过程中以某种关系动态地传递的过程。

2)系统是指完成一定任务的一些部件的组合。

3)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可变输出能按照要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系统。

4)系统分类:按照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进行分类分为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

按照微分方程系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

按照控制系统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分为连续、离散系统。

按照系统中是否存在反馈将系统分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系统。

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第二章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2.3典型时间函数的拉式变换(必须牢记)1)单位阶跃函数为,2)单位脉冲函数为,单位脉冲函数具有以下性质3)单位斜坡函数为,L(t)?4)指数函数为,。

5)正弦函数为,6)余弦函数为,7)幕函数为8)几种常用的拉式变换公式2.4拉氏变换的性质1)线性性质L[2sin3t?5]?2 )实数域的位移定理。

3)复数域的位移定理。

4)微分定理,L[f(解微分方程时使用最多)5)积分定理,L[...f(t)(dt)]?。

6)初值定理。

7)终值定理。

8)卷积定理。

2.5拉式反变换的数学方法2.6用拉式变换求解常微分方程1)思路:常微分方程----> 利用微分定理进行拉式变换求F(s)---->拉式反变换求解f(t)。

2)女口:求微分方程第三章系统的数学模型....3.1概述1)数学模型概念在控制系统中为研究系统的动态特性而建立的一种模型。

2)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分析法和实验法。

3)线性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叠加原理,具体内容是系统在几个外加作用下所产生的响应等于各个外加作用单独作用下的响应之和。

4)本课程中主要研究线性定常系统。

5)对于非线性系统如何处理线性化、忽略非线性因素、用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来处理。

6)在时域中用微分方程描述系统动态特性,在复数域或频域中用传递函数或频率特性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3.2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1)机械系统通常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列写微分方程,该原理具体内容为作用于每一个支点上的合力,同质点惯性力形成平衡力,直线运动应用该原理可列写平衡状态下的微分方程。

转动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2)液压系统应用流体的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为系统的总流入流量与总流出流量之差与系统中流体受压缩产生的流量变化及系统容积变化率产生的流量变化之和相平衡。

3)电网络系统采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具体内容分别为若电路由分支就有节点,汇聚到某节点的所有电流的代数和应等于0,即所有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所有流进节点的电流之和、电网络的闭合回路中电势的代数和等于沿回路的电压降的代数和。

3.3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的定义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1)传递函数主要特点:1、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它只反映在零初始条件下的动态性能,2、系统的传递函数只与系统本身的参数有关,与外界输入无关。

3、对于物理可实现系统4、一个传递函数只能表示一对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5、传递函数不能说明被描述的系统的物理结构2)传递函数当s=zi(i=1,2,…,m 时,的零点是极点是。

3)传递函数的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惯性环节、一阶微分环节、震荡环节、二阶微分环节、延时环节。

3.4框图1)框图的定义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功能和信号流向的图解表示方法。

2)框图的组成元素有方块、信号线、分支点、相加点。

3)动态系统构成有串联、并联、反馈三种形式。

4)请分别画出三种结构图并写出总传递函数。

5)根据4)中所画的框图请写出闭环传函为,前向传函为反馈传函为。

6)框图的等效变换及化简规则:分支点的前移规则后移规则、相加点的前移规则相加点的后移规则、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的移动规则。

3.5机电系统的传递函数(P89能列写表3-2、表3-3的机械网络图的传函)第四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4.1时间响应时间响应的概念机械系统在外加作用激励下,其输出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称之为系统的时间相应。

1)瞬态响应当系统受到外加作用激励后,从初始状态到最后状态的响应过程稳态响应当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系统的输出状态瞬态响应反应了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响应反应了系统的精确程度2)脉冲响应函数当一个系统受到一个单位脉冲激励时,它所产生的反映或者是响应。

线性定常系统的重要特性(P103)系统对输入信号积分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积分,同样系统对输入信号倒数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导数。

4.2 —阶系统的时间响应3)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为4)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脉冲响应、单位斜坡响应(注意看图形变化趋势)4.3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5)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震荡环节)。

6)二阶系统的欠阻尼情况是7)二阶系统的零阻尼情况是8)二阶系统的临界阻尼情况是9)二阶系统的过阻尼情况是4.4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10)高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闭环主导极点概念是指在系统的所有闭环主导极点中,距离虚轴最近且周围没有闭环零点的极点,而素有其他极点都远离虚轴。

闭环主导极点对系统的影响距离虚轴较远的非主导极点,对应的动态响应分量衰减较快,对系统的国度过程影响不大;而距离虚轴最近的主导极点,对应的动态响应分量衰减的最慢,在决定过渡过程形式方面起主导作用。

4.5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1)瞬态响应性能指标是在单位阶跃信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是分母多项式A(s)=0。

传递函数的号作用下和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

2)延迟时间单位阶跃响应第一次达到为太值的50%所需的时间。

3)上升时间单位阶跃响应第一次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或从0 上升到100%所需的时间。

4)峰值时间单位阶跃响超过其稳态值而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5)超调量单位阶跃响应第一次越过稳态值到达峰值时,对稳态值的偏差与稳态值之比的百分数。

6)调整时间单位阶跃响应与稳态值之差进入允许的误差范围所需的时间。

7)请列写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指标公式8)闭环零点对二阶系统响应的影响主要有零点的加入使系统超调量增大,而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减小、当附加零点越靠近虚轴,其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越大、当附加零点与虚轴的距离较大时,其影响可以忽略。

4.6系统的误差分析1 )系统的误差分为瞬态误差和稳态误差。

2)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s)H(s)=K(s z1)(s z)...(s z)s (s p1)(sp2)...(s pn),当时,系统为I型系统,当时,系统为n型系统,当时,系统为皿型系统。

3)静态位置误差系数公式位置误差为。

4)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公式速度误差为5)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公式加速度误差为(熟记表4-1 p127 )第五章系统的频率特性5.1频率特性1)频率特性是指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定响应,计算过程中令G(s)中的s=jw得到G(j?)即为系统的频率特性的表达式。

2)频率特性包括相频特性、幅频特性。

3)机械系统的频率特征G(jw)的倒数称为动刚度,即机械系统的频率特征G (jw)表示的是机械系统的动柔度,即4)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中常用的有三种,有对数坐标图(伯德图)、极坐标图(奈奎斯特图)、对数幅-相图(尼柯尔斯图)5.2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5)典型环节的伯德图比例环节K微分环节1/jw一阶微分环节1+jwT二阶微分环节积分环节一阶惯性环节震荡环节延时环节6)系统类型与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之间的关系(特别重要,能根据图形分析数据P148)5.3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1)正相位角从正实轴开始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定义,负相位角从正实轴开始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定义。

2)典型环节的极坐标图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一阶惯性环节一阶微分环节震荡环节二阶微分环节延时环节3)奈奎斯特图具有的特点(P156)5.4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的左半平面时成为最小相位系统。

1)由伯德图估计最小相位系统的传递函数(P161要会)5.5开环频率特性与系统时域性能的关系(要知道,自己整理知识点)5.6闭环频率特性与频域性能指标(注意区分一阶和二阶系统)1)谐振峰值Mr,谐振频率?r2 )截止频率?b?,频宽定义。

第六章系统的稳定性6.1稳定性1)稳定性的定义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作用时,其被控制量将偏离原平衡位置,当这个干扰作用取出后,若系统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或者是趋于一个给定的新的平衡状态,则系统是稳定的。

2)一个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必须有负实部。

6.2劳斯判据3s3?12s2?17s?201)传递函数为F(s)?5,用劳斯判据判断其稳定性。

432s?2s?14s?88s?200s?8003s3 12s2 17s 202 )传递函数为F(s),用劳斯判据判断其稳定性。

3s3?12s2?17s?203)传递函数为F(s)?6,用劳斯判据判断其稳定性,5432s?2s?8s?12s?20s?16s?16若系统不稳定求不稳定根的个数。

3s3?12s2?17s?204)传递函数为F(s)?4,用胡尔维茨判据判断其稳定性。

s?8s3?18s2?16s?56.3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1)z?p?N,z表示闭环特征方程的在右半平面的根个数,p表示开环特征方程在右半平面的根的个数,N表示逆时针包围(-1,j0 )点的圈数。

6.4系统的相对稳定性1)相位裕量在乃奎斯特图上,从原点到乃奎斯特图与单位圆的交点连一直线,该直线与负实轴的夹角r。

当r>0。

时,系统稳定当r < 0°时,系统稳定2)幅值裕量在奈奎斯特图上,奈奎斯特图与负实轴交点处幅值的倒数K®3)根据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判断系统稳定性4)该判断方法需要注意的两点(1)(2)5)条件稳定第七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7.1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方式1)时域性能指标包括瞬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