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结题及研究材料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课后反思范文(二篇)

初中数学课后反思范文(二篇)

初中数学课后反思范文数学是一门专注于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学科。

我对数学的学习一直持有积极的态度,尽力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课上也能够较为顺利地解决问题。

然而,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经历,我深感还存在许多需要反思和改进的方面。

首先,我认识到自己在应用题的解决能力上存在不足。

数学是一个注重实践和应用的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转化为具体的运算和推理。

然而,一旦遇到复杂的实际问题,我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一方面,我常常无法准确地理解问题的要求,导致无法正确地建立数学模型;另一方面,我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常常思路混乱,不知从何入手,导致最终答案的正确性受到影响。

因此,我意识到需要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解决应用题时充分考虑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并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其次,我在计算和推理能力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我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存在粗心和马虎的情况。

有时候,在解算过程中出现了计算错误,导致最终答案的正确性受到了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我在计算过程中缺乏细心和耐心,没有充分注意到每一步的计算和推理是否正确。

因此,我意识到需要加强计算和推理的技能,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的运算和定理需要更加熟练和熟悉,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

此外,我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

尽管我在课堂上勤做笔记和认真听讲,但在课后做作业时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有时候,我会对某个问题完全没有头绪,甚至连思路都没有。

在这种时候,我常常会依赖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在他们的提示和指导下才能完成作业。

尽管借助他人的帮助可以解决问题,但我也逐渐意识到这种依赖性会降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因此,我将努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也意识到我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学科,但是我在学习中缺乏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导致我在看待数学问题时缺乏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思考。

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国培计划”(2012)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结业论文题目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课题研究学员姓名朱山旭研修学科初中数学置换脱产研修研修时间 2012年9月16日-2012年12月22日黄冈师范学院2012年12月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课题研究报告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第一中学程海燕湖北省黄梅县苦竹中学朱山旭湖北省武汉市粮道街中学雷道友湖北省武汉市粮道街中学陈三梅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在创设问题情境、探索研究、合作交流、反思小结、课外延伸等环节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有兴趣的学习,智力和能力发挥最充分,无疑是最成功的教学。

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一.问题的提出1.新时期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探究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建议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就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要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

这意味课堂教学形态需要数学而有力的调整,这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2.实施新教材教学的需要我省从今秋数学教材又有改变,改变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更需要指导他们学会合适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纲、新教材重视探究性学习,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

基于“反思性教学”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刘文静

基于“反思性教学”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刘文静

基于“反思性教学”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刘文静发布时间:2023-05-14T13:41:25.20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5期作者:刘文静[导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关心如何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威海市塔山中学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关心如何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由此,反思式的教育理念也逐步走进了教育工作者的视线。

本文从反思性教学的概念和目的入手,分析作业设计过程中作业设计、作业评改等方面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并通过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对反思性教学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引言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渐提高,竞争的压力导致很多学生在初中这样的基础教育阶段就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

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新课改背景下,“反思性教学”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但在学生减轻压力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如何做好作业优化设计是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也是当前初中教育的目标。

一、反思性教学的概念反思性的教学思想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科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按照教学中的实时情况,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课堂上的反应等,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调整。

随时改进和完善教学的目的、过程方法,并对教学进行实时的反馈和调整。

反思性教学是把怎样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教育更好地进行。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反思,既要从学生的角度,也要从老师自身的角度出发。

只有如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利用反思式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利用反思性教学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发展老师的数学教学方式,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创造出更好的数学课堂。

而作业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不能局限于让学生学会解题方法去反复做题,更应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来优化作业设计是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性教学的关键。

《构建初中数学反思型教学模式的探索》结题报告

《构建初中数学反思型教学模式的探索》结题报告

《构建初中数学反思型教学模式的探索》结题报告论文提要: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同时,新课程也要求学生能改变学习方式,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如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策略(包括同行进行交流激起自身的反思);二、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在行动中研究;三、中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四、反思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一、问题的提出1.教育改革的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flection)一词在西方发达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学。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各国的教育改革的大量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拥护,必须使教师在教学与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而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

而我区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2.教师成长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的深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找教师成长的模式。

学术界倾向于把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1]。

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

3.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教育所关注的是到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这样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3]。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这三个子过程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反思力。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研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小结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研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小结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研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小结本课题2012年8月——2012年10月为起步阶段,通过学习课改、课题及相关理论和组织讨论,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并确定“初中数学课堂合作研学有效性的研究”为课题。

进行了申报工作。

本课题于2012年10月通过审批,被列入2012-2013学年县级课题。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课题开题后,课题级成员就紧锣密鼓按计划开始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大大提高理论素养,以及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功,为更好的进行本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并且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写出读书笔记,进行课题论证与设计,为课题研究做好工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在教研室、教务处以及本组的支持下,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进行反思,调整实施方案。

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实践与研究:1、如何进行合理分组?可依据学习内容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以及课型情况进行编组。

2、小组合作研学的时机如何把握?①在新旧知识衔接上开展小组合作研学初中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发展的,教学时应做好铺垫工作,同时组织好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学,相互启发达到共同理解。

②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研学此时能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以攻克“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及协作的能力。

③在学生自学开展小组合作研学初中数学大部分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学就能掌握的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所以学生在自学完后,不要急于讲解,需要学生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④在归纳法则、概念时,开展小组合作研学,法则概念大多数是利用教材提供的,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而来,其过程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习兴趣,如果组织小组合作,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从而能加强学生对结论的认知与理解。

“反思性教学”在中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应用初探

“反思性教学”在中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应用初探
二、 中学数 学反 思性教 学 的 类型
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萧恩的反恩性教 理念 是否 先进 , 学行 为是 否合 理 , 学过 程是 否 学 理 论 , 教 教 可知 中学 数学反 思 性教 学有 两种类 型 。 一 完善 , 教学结果是否达标 。 并通过分析发现教学中 类是“ 对行动进行反思” 即在教学行动前或行动 ,
从教 育学 、 心理 学 以及人 才成 长 的角 度 , “ 对 反思 ”
到更 新教 学理 念 , 化 教 学 行 为 , 升教 学 能 力 , 优 提 中学数 学反 思性 教学 具有 如下 特 征 :
和 “ 思性 教学 ” 反 进行 了大 量 的理 论探 讨 和应 用 模 提 高教 学质 量 的 目的 。 式 研究 。我 国教 育界 自 2 纪 9 代 开始 引 入 O世 0年
() 1 反思 中学数 学 教学 观
式 , 力让 不 同层 次 、 同个 性 的学 生都 得 到充分 努 不
中学 数 学教学 是 以接 受 、 忆 、 记 模仿 和 练 习为 发 展 ; 是否 注 重学 生认 知 结 构 的构建 , 落实 基本 在
主的传授式教学观, 还是倡导通过 自主探索 、 动手 知识 和基 本技 能 的 同时 ,引导 学生 经历 数学 知识 实践 、 作交流 、 合 阅读 自学 等 方式 , 让学 生 自主 建 的形 成过 程 , 掌握研 究数 学 问题 的基 本方 法等 。 对 构 知识 , 以巩 固学 生 的数学 基础 知识 和 基本 技能 , 于通 过反 思 发现 的教 学过 程 中存在 的问题 ,要及
“ 反思性教学” 的理论 , 并结合本 国实际对其进行 1中学数 学 反 思性 教 学 以解 决 中学 数 学新 课 . 了大量 的应 用研 究 。 当前 , 国正在 进行 基 础教 育 改教 学 问题 为基 本 点 ,强 调通 过 教师 自身或 教师 我 课程改革 ,提高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 自主权和责 集体发现数学教学 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解决的方 任感 , 实现教师的专业化 , 促使教师不断成长是课 法 , 并在后续的教学实践 中解决问题 , 具有较强 的 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 因素。世界各 国的教育改 创 新性 。 革实践证明 , 在学科教学 中运用反思性教学 , 能使 2中学 数 学 反 思性 教 学要 求 中学 数学 教 师 把 . 教师 将 自身 的教育 实践 活 动作 为研 究对 象 ,不 断 数 学 教 学 过 程作 为 “ 习教 学 ” 过 程 , 过 向 自 学 的 通 发现并 解 决与 他们 教育 实践 有关 的问题 ,有利 于 己的数 学 教学 实 践经 验学 习 ,逐 步成 为研究 型 教

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宜宾市南溪区江南镇初级中学校数学课题组执笔人:陈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下近年来,有关“反思”的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新课程中有关教师反思的研究越来越多,“争做反思型教师”、“提高和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等等的文章和书籍不约而至,作为每一名新课程的任课教师,我认为在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同时,的确需要向反思型教师的方向发展,成为反思型和研究型教师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时代使命和光荣职责,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然而在努力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习惯和能力的同时,若调查和研究一下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或许会有更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和值得反思的东西。

翻阅了很多书籍和刊物后,我发现以数学为直接研究对象,对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

而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又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进一步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目前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正是数学的反思性学习这一环节,而它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环节。

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初中生不可能一次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基于此,我想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试图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经历例题、练习的反思活动后,养成学后反思的学习习惯,由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反思的教学方法方式上来。

二、问题的提出1、教育改革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开始成为学习理论的主流,由于其主要观点接近学习的实质,当前正有力地指导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出学习具有反思性,主张“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课题的尝试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课题的尝试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天津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一年级数学左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课题的尝试一、引言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在《数学教育不能从培养数学家的要求出发》一文中指出,“任何数学都要讲逻辑推理,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用数学去解决问题,解决日常生活,其他学科出现的数学问题。

学校给的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也一定是做得出的,但是将来到社会上,所面临的问题,大都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

”在新编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将研究性课题描述为: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数学研究性课题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究,主张对学习过程的真切体验,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实现人的内在提升与主体的解放。

如何在数学学科中落实研究性学习?怎样有效地激发每位学生的对问题研究的兴趣?应该采取哪些引导方式?是当前摆在我面前的难题,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多数数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但这些难题正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研究性课题纳入大纲,有力的促进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更加具体、更加明确,实施更有方向、更有保障。

我通过对新大纲中研究性课题理论的学习,结合学校实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研究性课题的开展做了一些尝试。

二、对课题目标的认识国家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总目标下,渗透到数学学科,大纲给研究性课题提出了四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研究性课题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方向,这样,容易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变简单地死记硬背为灵活地运用和拓展。

中学数学的反思性学习浅探

中学数学的反思性学习浅探
学教学 中师 生疲 惫 , 且 也 削 弱 了 中学 生 的数 学 而
/ / \ \
兴 趣 , 终 造成 数学 教 学低 效. 最 反思 性数 学学 习有
利 于提 高 中学 生数学 学 习 的效率 . 里 , 文 主要 这 本 探 讨反 思性 数学 学 习的 内容 、 型和实 践策 略. 模
1 反 思性数 学 学 习的含义 认 知 心理学 用“ 认 知 ”代替 “ 思 ” 元 认 知 元 反 ,
导更 好 地 听课 . 线 箭 交 — 虚 流 — 作 业 头表 示反 思 性学 习进 入 中 生 学 思 学 模 图 学 数反 性 习型 下一 循 环. 反 思 ”居 正 六 边 形 中心 , 强 调 “ “ 以 预
o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维普资讯
术I I 数学敦育l }
样, 不能 老 是 往下 看 , 需要 有 停 顿 , 下 来 思考 在 停
确, 例题 分 析是 否 到 位 , 题 解法 是 否合 理 , 无 例 有
别 解、 简解 , 课堂 上要 敢于 提 出问题和 想法 . ( )听 中概括 . 4 昕完 课 , 自己 的语 言 ( 字 用 文 语 言 、 号语言 、 符 图表语 言 ) 括所 学 内容. 点归 概 重 纳这 堂课 学 习 的知识 点 、 型 、 题 思 想 方法 、 题 解 解 题表 述.
2 反思 性数 学学 习的 内容
文 E 3中把 反思 性数 学 学 习 内容 概 括 为七 个 3
方 面 , E 3 对数 学反 思性学 习 内容 作 了多角度 文 4又
分 析. 里 , 者从 中学 生 学 习数 学 的环 节 出发 , 这 笔
在 一堂课 结束 时 提 出下 堂课 预 习 的 目标 或 问题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邳州新城中学吴新平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的轨道,面向全部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如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教兴国”,培育一代“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有知识、有能力、懂礼貌、会生活”的新人,特别是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禁止补课,在课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迫在眉睫,最近几年来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社会、家庭对人材观的错误熟悉,对教学质量的片面理解,造成学生心理负面压力,无益于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乃至制约人材的培育。

现今高中数学教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一现状必需改变。

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需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知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数学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锻炼思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程。

二、研究目的:通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探讨有效教学进程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式,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真正表现面向全部学生,使学生取得全面、主动的发展,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有效的途径。

通过研究,改革数学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养成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培育学生受用终身的学习能力,使不同层次学生取得充分的发展。

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

三、课题研究目标:把“指导学生自学策略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机结合”作为本课题研究目标。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

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

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

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4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4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篇11.研究的问题本课题以中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初、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为载体,以新中学数学教材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模式为切入点展开。

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部分:1.1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

通过研究,认清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认清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问题所在,提出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当把握好的基本关系。

研究成果是一组有新意的、能指导教材编写的论文。

1.2新初中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设计、编写和实验。

通过研究,探索新初中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点,如探索创新的开放的数学课程教材结构体系,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方式的数学课程教材设计机制,数学课程教材设计中积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设计等。

研究成果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等以及一组相关论文。

1.3普通高中新数学课程教材设计、编写和实验。

通过研究,寻找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高中数学课程教材设计模式,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接受式与活动式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的数学课程教材的设计与编写途径,数学课程教材设计中积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设计等。

研究成果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以及论文。

1.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通过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本质、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特别是数学探究能力上的作用和途径。

研究成果是《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本)》、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和论文。

2.研究思路本研究按照“文献研究——建构理论——教材编写实践——教材实验——归纳、反思——修正教材”的路线进行,从对数学教育改革的历史分析开始,在分析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以当代数学课程理论、数学教育心理学理论等为依据,构建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把握的基本关系、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等理论;在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将理论付诸于教材编写的实践,并通过教材实验以检验理论构想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再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教材实验数据和实验区师生对教材的反馈意见,经过认真分析、归纳,作为教材修订的依据,落实在教材修订过程中。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与学关系探索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与学关系探索

惯 。这 能促使 教 师增强 问题 意识及 解决 问题 的 能力 。教
中 学 数 学 实 施 反 思 性 教 学 韵 意 义 师 具 备 了 问 题 意 识 。就 会 积 极 地 发 现 问 题 。那 么 这 仅有 助 于学生 的反思 性学 习 。发 挥他们 的主观 能动性 ,而且 能 提高教 师 的专业 素 养 ,实 现教 师专业 化 。波斯 纳 曾指 出 ,没有 反思 的经验
反 思性 学习 .而反 思性 学 习的过程 和与 结果 的反馈 又直
地 进行 反思 活动 。从 而使得 自己的反思 行 为习惯 化 。数
学 反思性 教学 要求 教 师在教 学 中形 成一 种 “ 问” 的习 追
接 影响 着反思 性教 学 的实施 ,所 以两者 互相作 用 ,共 同
发展。

动 ,在这个 互 动 中 ,学生 掌握 一定 的知识 与技 能 ,且 身
心 获 得 一 定 程 度 的 发 展 。 可 见 反 思 性 教 学 应 包 括 反 思 性
才 能更有 效地 将理 论与实 践结 合起 来 。从 而进 一 步提 高 自己 的专 业能力 。
二 、教 师 反 思 性 教 学
另 一 方 面 ,通 过 反 思 能 不 断 发 现 新 问 题 ,从 而 在 改 进 教 学 的 过 程 中 不 断 提 高 课 堂 效 率 。 教 师 不 仅 要 有 敏 感 的 问 题 意 识 .还 要 具 备 适 当 的 反 思 技 巧 与 策 略 ,并 积 极 地 在
准答案 。还会 不 同程 度 的出现下 面两种 常见 的错 误 :
过 对本人 教学 实践 的研究 ,不 断反 思 自我 ,反 思学 生的 学 习 ,反 思教 学 的 目的、手段 与经 验 ,从 而提 高 自己的 教 学水平 与教 学质 量的 活动过 程 。有些研 究者 把反 思性 教 学仅仅 看成教 师对 其 自身 的教 学 活动进 行反 思与 审查

《初中数学“情理交融”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情理交融”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情理交融”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本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已基本完成既定任务。

本报告从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理论与实践、遗憾与反思等五个方面阐述。

1意义与价值1.1促进教师课程理念的转变通过调查和课堂观察,课题组感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应用轻理解,重题型归纳轻思路创新”等现象时常发生。

他们重视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运用、解题技能的训练,而概念、定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匆匆而过,这种教学功利色彩较浓,应试倾向明显,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不足、信心缺失,这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程理念的转变,由教师中心观向学生主体观转变,由应试教育向提升核心素养转变,由知识技能观向知识、情感、文化、人文素养并重转变。

1.2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数学课堂应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教学方式要符合课标所倡导的方向。

本课题的研究,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从关注数学知识、关注应试解题向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成长、关注数学理性、关注数学文化转变,让学生在数学的思考中促进情智共生;在数学的思辨中完善思维品质,在数学的感染中健全心智人格,在多样、自主、开放的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1.3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数学学习活动主要以记忆公式、法则、定理和解题为主,这样或许会取得不错的应试成绩,但学生失去的是数学学习的兴趣,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课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创设”“学生数学化过程的体验”“数学的理解和合理表达”“数学问题的探索与解决”等研究,改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受数学之美、感悟数学之道中激发数学学习之情,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1.4促进学习评价方式的完善评价导向决定了课堂的教与学。

课堂教学除了关注数学知识与思维、过程与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意志与品质,这也是本课题的关键词“情理交融”的核心要素。

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研究

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研究
三 、 相 互借 鉴 中 自我 反 思 在
主体的 自身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成长 的根本动 力,在教 师的实 践活动中, 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 的决定性 因素。
自2 0世 纪 初 国 际数 学 教 育 委 员 会 ( MI 展 工 作 以来 , I ) C 开 不少 数 学 家 , 理 学 家 , 育科 学 家和 教 育 工作 者 在 充 分 认 识 心 教 和 理 解 教 学 理 论 和 数 学 教 学 这 两 个 领 域 的 内 涵 实 质 的 基 础
观 、公 正评 价 其 得 失 。教 师对 所 听 和 观 摩 的每 一 堂 课 都 要 研 究 、 考 、 讨 , 用 以反 思 自 己 的 教 学 , 行 扬 弃 、 优 、 思 探 并 进 集 储
存, 从而 走 向创 新 。
四、 学探 究 中反 思 数

对 中学 数 学 反 思性 教学 的 认识
教师之间 , 多开 展 相 互 听课 、 摩 活动 , 但 可 以 避 免 闭 观 不 目塞 听 、 芳 自赏 而 成 为 “ 底 之 蛙 ”而 且 能 够 使 我 们 ” “ 的原则 ;
“ 学化” 数 的思 想 :再 创 造 ” 理 ; 构 主 义 的教 学 理 论 : 国 “ 原 建 中 的“ 基 ” 双 教学 理 论 。 “ 基 ” 学理 论 指 出 :双基 ” 指 “ 本 双 教 “ 是 基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双 基 教 学 指 “ 强调 掌 握 双 基 的 基 础 “ 是 在 上 进 行 发展 与创 新 ” 中国 数学 重 视 “ 基 ”但 不 是 等 于 只 抓 。 双 , “ 基 ”这也 为我 们进 行 本 课题 研 究提 供 了理 论 基础 。 双 ,

“ 巨人的肩膀” 高瞻远 瞩。只要有可能 , 上 不要放过听课的机 会, 不要放过一些细节。除 了要多争取观摩别人的课 堂教 学,

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现状调查

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现状调查

者 刻 意淡 化 空 间推 理 能力 的考 查 , 低试 题 降
难 度 的意 图 .
本试题除以上特点外 , 更加注重概率统 计、 向量 、 导数 、 极限等新增 内容 的考查.尤 其立 体 几 何 试题 解 法 体 现 多样 性 , 视 向量 重 的工具性、 应用性 . 但试题也有其不足之处 : () 题层 次性 不 明 朗 : 个 试 题 的 难 1试 整 易 区分不 明显 , 试题 间的梯 度不够 , 试题 的 甄 别 功 能欠 突 出 , 面的选 择 、 空题 以及 四道 前 填 大题 都 难 以 区分 中等 水 平 与 较 好 程 度 的 学 生 , 不仅对 层 次好 的学 生不公 平 , 这 也不利 于 高 校 的选拔 与择 优 . ( ) 复考 查 力 度 过 大 : 份 试 题 对 数 2重 整 列的内容考查力度过大, 1 、0 1 题等 如 42 和 9 均考 查 了数列 的知 识 , 而且 1 ,0题 对 数 列 92 重复 考查 力 度较 大 , 占了较 大篇 幅 , 学科 内知 识 的考查 不太 平衡 . () 间想 象 能力 的考 查 不 够 .在 试 题 3空 中, 只有 两道 有关 立体 几何 的试 题 .第 1 7题 仅 考查 了立 体 几何 的角 , 而在 角的处 理 中 , 只 涉 及到 简单 的线 线 、 面 、 面 的位 置 关 系 , 线 面 对空间几何图形 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 的挖 掘 不 够 深 入 , 因此该 题 不 能很 好 地 考 查 学生 的空间 观念 、 间想象 能力 . 空 因此 如何 合理 调 控 综 合 程 度 , 怎样 选 择 多角 度 、 多层 次 的考 查 , 实现更 全 面地考 查学 生 的综合数学素养的 目的还有待命题专家对 试 题 的反 馈 、 生 意见 的综 合 以及 对 课 本 教 师 材、 考试 大 纲 的研究 与发掘 .

初三数学老师教学反思6篇

初三数学老师教学反思6篇

初三数学老师教学反思6篇初三数学老师教学反思6篇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盲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反思教学实践,教师能够识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如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不了解等,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初三数学老师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初三数学老师教学反思(篇1)南校区举办“初三年级教师复习展示课讲评活动”,我有幸参加。

这节课是圆的复习课,采用直接导课的方式,让学生简单明了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本节课分为圆的概念、垂径定理两部分,授课过程中体现在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及练习巩固等环节,让学生对圆有一个系统、直观的复习思路。

首先,谈谈我这节课的一些思路,在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方面,根据现在的教材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最后总结方法和规律,这个方法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观点,也符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

其次,“垂径定理”是圆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全章的基础之一,在整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今后研究圆与其他图形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基础,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反映了圆的重要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整节书的重点。

最后,针对这节课我做如下的反思:(1)整堂课的亮点在于课堂结构清晰,过程流畅,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小组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点评性鼓励性语言使用到位。

(2)在数学教学中,一些结论的表述是很重要的,而学生在这节课上有些表述确实不是很正确,今后我将在这方面下工夫,课堂语言要注意规范和简练(3)在学案设计方面,在时间上把握得不够准确,练习题的设计应做好归类,把握好梯度。

通过反思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本节知识点,能灵活应用知识于实际生活。

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数学是中学阶段必修的科目,也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科目之一,教育实践中发现,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说、学生听和记忆,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深,应用能力不强,思维习惯不正确,甚至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开展反思性教学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问题和目标1. 研究问题:面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2. 研究目标:(1)探究反思性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特点;(2)探究反思性教学方法对中学生数学学习成效和思维能力的影响;(3)总结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数学教学创新和改革。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反思性教学的概念、原则和特点;(2)反思性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3)反思性教学方法对中学生数学学习成效和思维能力的影响;(4)反思性教学的有效策略和实施方式。

2. 研究方法:(1)对反思性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2)对中学数学教学实验进行观察和调查,总结教学实践经验;(3)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和访谈等方法,收集、整理、分析、解释研究数据。

四、研究计划1. 研究时间: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

2. 研究步骤:(1)文献资料收集和综合分析,确定反思性教学方法;(2)开展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实验,并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调查;(3)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和检验,总结反思性教学的应用策略;(4)编写研究报告,进行结果分析和推广应用。

五、预期成果1. 提出适用于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2. 探究反思性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和数据分析,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3. 为中学数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导,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4. 维护了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减少对数学的厌恶情绪,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选拔和培养了优秀的数学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结题报告龚祝鹏论文提要: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同时,新课程也要求学生能改变学习方式,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题于2012年被南昌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立项,通过由点到面,在全校开展了两年的研究,编辑了反思性教学论文、个案几百篇。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进贤一中高中数学的教学全程的实践反思,如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策略(包括同行进行交流激起自身的反思);二、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在行动中研究;高中数学老师反思性教学能力发展途径研究三、中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四、反思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一、问题的提出1.教育改革的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flection)一词在西方发达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学。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各国的教育改革的大量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拥护,必须使教师在教学与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而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

而我区自2003年秋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2.教师成长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的深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找教师成长的模式。

学术界倾向于把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1]。

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

正如肖川博士所说: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

随着中学生增长,教师的数量也急剧增加。

一方面大量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从教,他们教学经验欠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脱接,反思性教学能为他们快速成长找到一条捷径;另一方面从外地引进的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毕竟不熟悉学生的学情,反思性教学能使他们尽快适应学生的教学。

同时即便是老教师也需要再提高,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学的“研究者”。

3.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教育所关注的是到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这样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3]。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这三个子过程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反思力。

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反思性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益。

4.目前我国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不足之处十多年来,研究者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①考虑老师因素多,考虑学生因素少;②理论探讨多,实践探讨少;③研究通用型反思性教学多,研究具体教学情境下反思性教学少;④理论与实践研究“两张皮”现象严重[4]。

二、实验假说及研究目的每位教师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每位学生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不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才能使成绩得到较大提高。

1.课题研究的目的:一是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与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论培训, 构建反思性教学的框架,把反思性教学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二是收集整理教师与学生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个案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反思性教学评价的实践材料。

2.成果形式:①出版反思性教学论文、个案集,为新一轮的反思性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

②通过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提高教师对自己的教和学生学习的自我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理论依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而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离不开进行反思性教学。

《纲要》和《标准》为反思性教学课题研究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2.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熊川武教授采撷众说之长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n)”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4]。

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唐纳德?萧恩(Donald Schon)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了反思实践和反思实践者的思想,将反思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种类型。

所有这些都是指导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中、外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自20世纪初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开展工作以来,不少数学家,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教学理论和数学教学这两个领域的内涵实质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数学教育理论:“数学现实”的原则;“数学化”的思想;“再创造”原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中国的“双基”教学理论。

“双基”教学理论指出:“双基”是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是指“在强调掌握双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与创新”。

中国数学重视“双基”,但不是等于只抓“双基”,这也为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一、进贤一中高中数学的教学全程的实践反思,如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策略(包括同行进行交流激起自身的反思);二、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在行动中研究;高中数学老师反思性教学能力发展途径研究三、中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四、反思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五、研究的主要原则与方法(一)研究原则1.方向目的性原则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其目的是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在探索中提升教师教学实践合理性与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必须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反思性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对行动的反思”与“在行动中反思”相结合的原则反思有两种时间框架,即“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

前者发生在行动前或行动后,后者发生在行动中。

在反思性教学研究中,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

4.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的原则个体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更新其固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集体反思是指与同事一起观察教育实践(自己的或同事的),或与他们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合作—互动式的研究,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文献法;行动研究;访谈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

六、结果与分析1.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的类型根据萧恩的两种反思类型说,反思可能发生在行动前或行动后,即“对行动的反思”。

在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发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计划上,或者发生在课后对课堂发生的一切的思考中。

同样,反思也可能发生在行动过程中,当实践工作者在参与改进的努力时,通常也会有与情境的反思性对话,也就是说,实践者试图提出和解决当时的问题。

在教学时,我们经常会碰到出乎意料的反应和知觉,我们总是要考虑者既对行动也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就是“在行动中的反思”[6]。

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1)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对行动的反思”可从如下方面进行:①反思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观是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还是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是传统的数学教学观还是现代的数学教学观。

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②反思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设计情况,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它包括以下方面: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③反思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反思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深究教学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修正意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它包括两个方面:反思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与情感交流;反思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

④反思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 [7](2)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中“在行动中的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在行动中的反思”,关键就是“以学定教”,即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

如何进行“在行动中的反思”?我们研究的结果是:首先,要“接触学习者真实的言行”。

在探索的过程中要充分暴露教师与学生的思维过程(包括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暴露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材的先后序列关系与整体结构。

其次,要重视行动中的“不确定地带”,给它留有充足的空间。

最后,是适度地进行“即兴创作”──教师与学生同时面对新问题,共同探索,力求解决问题。

善于“在行动中反思”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密切关注学习者的反应和参与程度,对自己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等随时保持有意识的认识和反省,能够敏感地意识到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迅速分析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以下是课堂教学中“在行动中反思”的教师的机智处理及学生的精彩表现的几个片断:(1)对数函数第一节课中例题:比较log67与log76的大小问题提出后,学生异口同声“用计算器”。

教师迟疑了片刻,立即要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完后学生发现两个数中,一个比1大,一个比1小,注意到这个事实后,就只要比较它们分别与1的大小即可。

学生提出的方法(学生的即兴创作)是教师始料不及的,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稍加转换(教师的即兴创作),使得利用中间值比较大小的方法思路自然,这样的教学不是在灌输,而是在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