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中文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途径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育界也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组织创新比赛和科技展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新作品和想法。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和创新实践,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锻炼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创新型课堂创新型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组织课堂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提供机会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比如,学校可以与外部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并思考解决之道。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实践创新项目,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发挥创造力,解决实际问题。
四、开展创新教育课程创新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设置相关的创新教育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程设计上,学校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和跨学科学习,让学生通过跨科学习的方式,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来进行讲座和培训,让学生接触先进的科技和理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
五、提供支持和资源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和创客空间,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材料,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地方。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而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行为的基础。
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要注重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建立创新意识。
在课程中引入具有创新性的案例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2. 培养创新思维方式。
通过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例如,采用设计思维、创新思维训练等方式,保证学生掌握系统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方法。
3. 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在合作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分享资源和知识,打破个人局限,实现更优质的成果。
二、实践创新能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机会。
例如:1. 参与科研项目。
学生可以参与学校或教师的科研项目,了解科学研究的流程和方法,了解科学家的思考和研究过程,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2. 创新创业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创业实践课程等方式,了解并参与到创业的全过程中,体验创新与创业的快乐与痛苦,进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3. 社会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现状和问题,锻炼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三、建立创新文化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
1. 开展创新创业咨询和培训。
学校可以邀请成功企业家、知名专家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已经不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为此,高等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也应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以适应未来的竞争环境。
首先,实践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提升能力的必要途径。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比如说,我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多个英语演讲比赛和论文写作比赛,这些比赛不仅提升了我的英语表达能力,还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如果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也能积极参加各种演讲、写作和评奖比赛,就能够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创新是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竞争力的必备能力。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好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大胆思考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竞争环境。
在大学期间,我也曾经尝试创新,通过设计一套英语口语教学软件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这样的创新不仅让我更好地掌握了各种技能,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果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也能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挖掘潜在的创新点,就能够提高自己的创新实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非常重要,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
通过实践和创新来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竞争环境。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前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教育体制和特定环境的限制,很多大学生在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提供一些实践方法和建议。
创新意识的培养1. 提供启发性教育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教育者和学校可以设计启发性课程,包括创意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对问题的敏锐洞察力、超越传统思维框架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创造的能力。
2. 提供实践机会创新并不是纸上谈兵,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
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比如开设创新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组织创业比赛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从理论到实践,从模仿到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交流平台创新需要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对话。
学校可以提供各种交流平台,如学术研讨会、学术期刊、科技竞赛等。
这些平台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交流,还可以激发大家共同探讨问题、交流观点以及寻找合作伙伴。
创新能力的培养1. 强化专业素养创新需要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素养之上。
因此,学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设置专业选修课、开设实践课程以及引进行业导师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建立更加全面深入的专业素养。
2.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现实社会中,创新几乎总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
因此,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团队领导力以及解决冲突和管理分歧的能力等。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小组项目、组织模拟商务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们团队合作所需的技能。
3. 培养系统思维和跨学科思维创新需要从一个更广阔全局去思考问题,并结合多个领域的知识。
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培养系统思维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通过开设跨领域选修课程、推行跨专业交叉研究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打破学科壁垒,拓宽视野,并能够将不同领域知识与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创新性思考。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与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与实践一、引言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作为教育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意识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努力探索有效的培养方法并付诸实践。
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首先,创新意识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
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新事物,从而在不断探索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其次,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年轻人,就是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1. 创设开放式课堂环境:教师应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3. 培养批判性思维:教育学生不盲目接受信息,而是学会独立思考,审视各种观点,从而培养出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引导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意火花。
四、实践案例分享以下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案例:某校开设了一门名为“创意工坊”的课程,该课程以项目为基础,让学生自行组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最终,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团队分享了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通过这样的课程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和锻炼。
五、总结与展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与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
通过创设开放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实践机会以及引导团队合作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培养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各个行业都在迅猛发展,而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了重视,这也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作为文学领域的接班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不仅影响着其个人发展,还关系到行业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项急需的任务。
首先,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需要学术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学生在课堂上理论学习和文献阅读的同时,需要有机会去实践、去创新。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性、创新性教学的多元化,例如通过科研项目、实践活动、社会服务等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其次,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团队中通过互动、交流和合作来学习的一种形式。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学会与人合作、相互支持和协作,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实践和创新的关键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分组讨论、小组清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之前,教师需要提前规划好实践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制定实践计划,明确实践目标并掌握工作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和反思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并加以运用。
总之,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措施,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培养创新意识概述:研究性学习方案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方法。
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引导、课程设置、评价方式等方面阐述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的作用。
一、教师引导在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起到关键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学习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包括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实践探索等。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养成了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课程设置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课程设置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探究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文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得到有效培养。
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与同伴的合作,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听取不同意见,思维更加开阔,从而激发出创新的思维。
同时,学生在合作中还能够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了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共同发展。
四、创新项目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中,创新项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创新见解。
在创新项目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思考和实践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和解决能力。
五、实践探索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中,实践探索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大学生脱颖而出的重要素质。
大学期间是培养这两方面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可以主动加入学术研究团队,与导师及其他成员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通过参与研究项目,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前沿的学术知识和研究方法,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同时,与导师和团队成员的合作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广泛参加实践活动除了学术研究,广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创业训练等,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和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三、多元化培养兴趣爱好拥有多元化的兴趣爱好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艺术创作、文学写作等各类活动,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敏锐度。
这些兴趣爱好可以拓宽大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思维。
四、积极实施创业计划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付诸实践,并且与创业密切相关。
大学生可以尝试制定自己的创业计划,并积极实施。
无论是线下实体店铺还是线上创业项目,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平台。
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需要积极探索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总之,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学术研究活动、广泛参加实践活动、多元化培养兴趣爱好以及积极实施创业计划,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在创新领域的竞争力,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与实践,希望能够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一些启示。
一、培养兴趣想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兴趣开始。
只有对某一领域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持续的热情去探索和创新。
因此,大学生们应该多方面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挖掘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并着手学习,不断尝试创新。
二、多元思维训练创新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且这些思维方式需要不断训练。
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多元思维,例如,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分析思维、归纳思维等。
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训练,以提高思维灵活度和创新意识。
三、实践创新创新是需要实践的,只有在问题解决的现实场景中,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竞赛、社团活动、科技项目等,通过实际的实践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创新不是单打独斗的事情,而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过程。
大学生们应该不断增强自己的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解决问题并推动项目的进展。
五、跨界学科交流创新需要跨界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想。
因此,大学生们应该多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讲座等活动,与不同领域的专家交流并吸收新的思想,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综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与实践,有多条途径。
在培养兴趣、多元思维训练、实践创新、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跨界学科交流等方面下功夫,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们应该勇于探索、不断尝试,发挥创新天赋,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导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素质。
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输入,还需要学校和教师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从课程改革、教师引导、情境教学和实践体验等多个角度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创新驱动的课程改革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课程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学校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将培养创新能力的要素融入到课程当中。
例如,引入科技创新、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创新和实践的机会。
二、教师的引导与激发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案,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敢于尝试和接受失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
三、情境教学的应用情境教学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具有现实背景和情境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实际案例、团队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实践体验的重要性实践体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创新和实践的乐趣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创新的热情和动力。
五、跨学科学习的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汇各个学科的知识,提升创新能力。
六、科技资源的利用科技资源的利用可以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学科。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一、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实践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它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
为了提升实践能力,学生应注重以下几点:1.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语言实践班、文学社团等活动,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
可以参加一些文学创作比赛,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2.多读多思。
阅读是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应该多读一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3.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包括文字编辑、排版设计、文献检索等方面的技能。
以上几点是提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1.勇于尝试。
学生应该勇于尝试各种文学创作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断挑战自己,锻炼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2.注重文化创新。
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文化创新,不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表达形式,拓展文化传播的途径。
3.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创新思维,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多进行思维训练,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应该平衡培养这两种能力。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学生应该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2.多参与实践活动。
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多参与实践活动,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实践的支撑,学生应该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一、引言二、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培养1. 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积极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实践基地可以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传媒机构等,这些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2. 实习实训项目的开展在校期间,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训项目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与相关的单位合作,开展各种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这些实习实训项目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 实践教学的推进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实践课程等方式来推进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4. 实践能力评价的完善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还应该完善实践能力的评价机制。
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评价,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 课程设置的创新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在课程中加入创新教学元素,如设计一些创新型课程、开设创新项目课程等,让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创新知识,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3. 创意比赛的举办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创意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创意比赛,如创作比赛、设计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水平。
4. 创新能力培训的开展四、结语在当今社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实践及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
只有如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一名有实践及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实践和创新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我们分别论述了提升实践能力的途径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说明。
通过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文旨在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专业水平提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培养,案例分析,结论,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重点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探讨提升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提升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1.2 研究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实践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来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挑战。
研究如何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学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提升这些能力呢?一、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践与理论并重。
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文学、语言等实践活动,如“挑战杯”科技创业比赛、晚会策划及演出、课外小组讨论和文学创作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锻炼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开展团队合作在团队中学习可以教会学生非常重要的技能,例如沟通、协调、领导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可以参与公益活动、文学创作等,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并开展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些文化活动和文化创作任务,并相互学习提高。
三、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的领域很广,要想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就需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学生可以同时学习编程能力、文化背景、建立合适的理论框架,更好地应用自己的学识于实践中。
四、积极参与学生留学项目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学生留学项目,如交换学生项目、夏令营等。
这些项目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文化背景,还能锻炼学生的户外生存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逆境处理能力。
五、推广文化交流活动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传播中国文化并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推广文化交流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参加文化节日庆祝活动、组织中国语言教学等,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了解。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培养需要注重实践活动、团队合作、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和参与留学项目和推广文化交流活动等方法。
这些丰富多彩的经验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需的技能,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出杰出的贡献。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具有创新性思维,应对抗挑战的能力等,是培养国家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开展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进行论述。
一、开展实践教学1. 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属于“抽象的知识”,即语言文字、文学理论等。
实践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经验”,在实践中结合理论,更加深入实验并提升有关学生的实践体验。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
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以及学术研究方向和主题。
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有关维权法律和政策的主题设计,以推动学术上和政策上的实践应用。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例如,文学作品的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机器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以此推广相关的技术应用。
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领导管理能力和班主任素质。
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到学校组织语言文化课程,同时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领导能力。
实践教学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同时亲身体验学术研究的实际操作和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探讨传媒全球化和传媒智能化的前沿课题,以推广学术上和行业应用上的实践。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 创新思维的培养哲学、逻辑等学科探究科学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更深入的体验到人类思维的创新性。
通过科学研究和理论研究,教师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这一概念,同时掌握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学科理念。
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实际工程的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实际工程的训练,让学生更好掌握文学和语言的基础衔接和规律,同时提高实际应用理念和技能。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日益增加,只有拥有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
参与文学翻译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翻译文学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学理论。
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参观博物馆等,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地产生新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的能力。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敏感性和理解力,从而在创造性写作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观点。
学生还可以参与学术研究项目,通过参与讨论、撰写论文等形式,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要提升和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如实习、实训、实践课程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学术研究项目,通过科研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参与研究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还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作品创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升和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是重要的教育目标。
只有掌握了实践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与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与实践概述: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与实践,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创新能力。
1.了解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中的不确定和变革。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能提高解决问题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2.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育者应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分享想法和理念,建立一个开放、自由的讨论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通过实践性的项目,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培养跨学科能力创新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教育者应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提供交叉学科的课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是独特的,教育者应注重个体差异。
了解学生的兴趣、才能和特长,鼓励他们发挥优势,扩展创新思维和技能的发展空间。
6.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与问题解决息息相关。
教育者应培养学生的问题识别和解决能力,帮助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运用创新思维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7.强调实践与反思创新需要实践和反思。
教育者应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实现自己的创新想法,并引导他们从实践中反思和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创新能力。
8.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是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者应在学校中创设团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通过集思广益来实现更好的创新结果。
9.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内在动机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动力源。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内心关注,引导他们找到对自己具有吸引力的领域和问题,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
10.关注创新教育的评价创新教育的评价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教育者应结合实践项目和实际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现如今,社会的变革与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了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实践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一、注重实践与体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实践与体验的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
因此,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模拟演练、科学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问题与挑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某一领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并鼓励他们深入研究,拓展知识面。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提供团队合作机会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协作的力量。
学生在团队中可以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思路,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并学会合作与沟通。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团队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四、开设创新课程为了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校可以开设创新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创意思维、问题解决、创新创业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并通过实践应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五、关注实际问题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实践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与实际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与解决。
例如,社区中的环境问题、学校中的交通拥堵等。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竞赛中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竞赛的过程既是一次实践,也是学生创新意识的锻炼。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一、实践能力的提升实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文学创作比赛,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编辑工作;可以参加各种语言推广活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参与文学研究项目,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努力。
学校、家庭、社会各界都应当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与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校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可以通过建立实践与创新基地,提供学生实践与创新的场所和资源;可以通过导师制度,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与创新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家庭应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家庭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孩子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可以通过支持孩子的实践与创新活动,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和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重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科,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探索,同时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来不断拓展学科研究的领域和深度。
通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拥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将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提升和培养这些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学生在实践和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培养措施。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实际工作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和职场环境,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字数要求:75】2. 正文2.1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掌握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实践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的能力,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创作。
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人生经验,更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汉语言文学领域,实践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采访、写作、翻译等工作,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国家一等奖)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1000字,实际938字)
本成果是针对研究型大学中文专业低年级本科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教学改革措施。研究型大学都较重视对本科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然而我们发现,随着中学应试教育之风日趋盛行,大一新生很难摆脱中学教育的束缚,很难适应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模式。因此,培养具有真正创新意识的本科毕业生,必须从新生入手,让刚跨进大学校门的中学生迅速摆脱中学生思维模式,尽快适应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否则,他们很难在高年级阶段顺利完成学术研究的训练,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质量就很难得保证。因此,我们认为,如何处理好本科低年级阶段与高年级阶段人才培养的衔接,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中应当思考的问题。文学院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正是以有效地培养低年级本科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该教学改革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课程体系建设:突出"新生研讨课建设"。配合已有的五门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及中国戏剧史)和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的研讨课程,大力加强和推广新生研讨课。自2009年起,南京大学文学院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新生研讨课程。到目前为止,共有29位学养丰厚的教授(其中27位为博士生导师)为本科一年级新生开设了27门内容丰富的研讨课程,内容涵盖了中文各专业。新生研讨课大大地缩短了大一新生对研究型大学教育模式的适应过程,使他们从刚一入学起便能有效地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2)教材建设:推出了"新生研讨课系列教材",丰富了大学教材的类型,改变了以往教材的单一性。(3)授课方法改革:推行"三专课程"(专书、专人、专题),实施小班化教学,充分展开课堂讨论和课后论文写作训练,挖掘低年级本科生的学习潜力,有力地提高了本科低年级同学的学术兴趣。(4)导学制:实施"准导师制"和"拔尖人才导师制"。每10名新生配备一名老师,指导他们平日的读书和小论文写作;在二年级学生中发现一些潜力较大的苗子,派高水平教授专门指导他们做学术研究工作,使他们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就体验到研究生的学习方法,富有成效地实施了"英才计划"。(5)师生互动:推广"师友会制"。邀请20位教授和副教授(50%以上为博士生导师),与大一新生组成"师友会",每位老师带4—5名新生,每年活动不少于6次,让新生在学习之余也能得到学术上的熏陶。
第三,强化平时小论文的写作,切实提升本科低年级同学的学术研究能力。实践表明,低年级同学虽然还只是初步涉猎学术话题,知识准备还很薄弱,但他们有着非常高的积极主动性和浓厚的兴趣。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完全可以调动他们的学术热情,使他们在低年级阶段就能够体验到学术研究的无穷乐趣。同时,落实同学们研究成果的及时的展示。通过编印甚至正式出版的途径,将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兴趣。
第二,文学院本科生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较以往更为显著的成果。近4年来,本科生在各类正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国内最高级别的语言学研究期刊《中国语文》在同一期里刊登了两篇文学院本科生的论文,颇具说服力),出版论文集1部,古籍整理著作1部。作为"新生研讨课"课堂讨论的结晶,低年级本科生结集印行了论文集14部。此外,1人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3人获南京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特等奖,4人获南京大学匡亚明基础学科论坛一等奖。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超过1000字,实际939字)
该教学改革实践自2009年始,已实施了4年的时间,效果显著。
第一,"新生研讨课体系"建设和"新生研讨课系列教材"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实验区",南京大学文学院所实施的针对本科一年级学生的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对于国内各研究型大学中文专业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新生普遍反映,"新生研讨课"让他们眼界大开,对课堂学习有了全新的体验和认识。
第二,以"三专课程"为基本授课模式,将课堂讨论落到实处。无论是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还是新生研讨课,都要求授课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兴趣和热情。为此,文学院要求每一位任课老师能够以各自独特的授课方式,尽可能地调动低年级学生的主动性,一改过去纯粹的"听课"的上课模式,把纯粹的听课、做笔记行为改成不断地与老师平等的交流。过去我们以为,这种讨论式的上课方式更多地适用于高年级同学,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尚未掌握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一时还难以适应课堂研讨的上课方式。经过4年的摸索,我们发现,对于低年级同学,仍然可以让他们做到积极地参与讨论,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将专业核心基础知识的传授融于对学术问题的讨论之中。这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要求他们将个人的研究心得深入浅出地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学术问题,将每一堂课上所需讲授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转化为若干个问题,以便学生参与讨论。
第四,完善"准导师制"和"拔尖人才导师制"等"导学制",使"英才计划"得以落实,实施"本科低年级阶段——本科高年级阶段——硕士研究生阶段——博士研究生阶段"的打通培养,为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第五,实施形式多样的"师友会"制,为新生打造更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3.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800字,实际712字)
第三,本科生在创作方面也是成就斐然:近4年来,共发表文学作品30余篇,其中长篇小说1部,两人成为南京市签约作家。戏剧创作尤其活跃:剧本《蒋公的面子》就出自本科生之手,自2012年5月首次上演以来,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长沙、西安等各大城市公演70余场,取得极大的轰动效应,被戏剧评论界称为"2012年中国戏剧界最大的亮点",各报刊杂志上评论该戏的文章多达十余篇。2013年底,该戏应邀在美国演出了十场,反响强烈。
以往研究型大学中文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工作的重心主要在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方面,对低年级本科生的教学主要围绕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他们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本教学改革实践成果正是为了弥补教学活动中的这一薄弱环节。本教学改革实践正是为了让高中生迅速而成功地转换成为高水平大学本科生的一个重要的步骤。这是该教学改革实践最根本的创新性。
第四,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比往年有显著提高,目前已超过55%,研究生的整体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博士论文的人数逐年上升。
第五,该教学改革措施得到广大兄弟院校的响应与认同:复旦大学中文系、武汉大学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以及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先后来我院观摩本科教学。在2013年4月的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时,评估专家组对我院本科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表示赞赏,来自教育部的专家对正式出版的我院低年级同学的论文集高度赞赏。这些正是文学院近年来针对低年级本科生推行实施"创新意识"培养模式逐渐产出的效应。
总之,培养低年级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是中文专业培养开拓型人才的关键,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改革举措对于研究型大学中文专业本科培养是有积极借鉴意义的。
该教学改革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点:①新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在已有的五门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公开视频课程的基础上,打造以"新生研讨课"为主体的本科低年级课程体系("新生研讨课"占新生各类课程的90%,即在所有为新生开设的各类课程中,"新生研讨课"占了九成),使新生能够迅速地适应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模式。②新的教材系列的编写。"新生研讨课系列教材"的建设突破了传打开了思路。③新的授课理念的提出。以"三专课程"(即专人、专书、专题)为主线,结合课堂讨论与课后论文写作,对传统的授课方法加以改造,切实地引导低年级本科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④新的人才培养措施的实施。"准导师制"(即每10名新生配备一名教师负责平日的读书会和小型论文的指导)和"拔尖人才导师制"(即在大学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出若干潜力较大的学生,为他们配备博士生指导教师,实行一对一的指导,让他们提前享受到博士研究生的待遇)的实施让低年级本科生提前享受到了博士研究生的待遇,为将来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⑤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师友会制"是大学低年级阶段加深师生关系的一种导学新模式,有利于新生的身心健康。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1000字,实际947字)
在实施该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依靠以下五个基本方法来保证教学改革措施的有效进行:
第一,以新的理念重新编写教材,克服以往单纯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历史的梳理的编写理念,突出学科中的问题,着重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的教材偏重于问题的提出而不是僵死的知识点的灌输。在向学生展现了该学科的基本发展状况和基本理论范畴的基础上,新教材追求的是对学科前沿问题的关注,而不仅仅是史的概述。这就有利于大一新生迅速地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