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志愿者事业发展状况的文献回顾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第14卷第4期2022年7月高校辅导员学刊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D O I:10.13585/j.c n k i.g x f d y x k.2022.04.005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张斯特(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4)摘 要: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在发展历程中彰显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独特的历史进程㊁文化属性和价值功能㊂在中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青年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分别以 英勇救国” 义务奉献” 友爱互助” 两个同行”为主线开展志愿服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㊁展现了青春风貌㊂梳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总结凝练经验启示,对于推动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㊂关键词: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历程;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22)04002505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在不断的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㊁独特的文化㊁独特的国情”㊂[1]376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发展,具有独特的历史进程㊁文化属性㊁价值功能㊂在历史进程上,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并非一蹴而就,从建党初期已有发端,伴随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探索中发展壮大;在文化属性上,青年志愿服务精神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以溯源,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体现着鲜明的本土特色;在价值功能上,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融入经济㊁政治㊁文化㊁社会㊁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在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㊁发扬良好精神文明风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助力㊂一直以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根植于中国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围绕党在革命㊁建设㊁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㊂一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 英勇救国”为主线的青年志愿服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反对帝国主义㊁封建主义㊁官僚资本主义,实现民族独立㊁人民解放的重任㊂在党的指引下,中国青年首先觉醒起来,主动将自己的人生奋斗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寻求改造中国的现实途径,以救国㊁救民㊁改造中国”为己任,以自发行动唤起全民族追求真理㊁追求进步的觉醒㊂这一时期的青年志愿服务是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要表现为青年群体自觉走在革命实践的前列,围绕帮助劳苦大众争取翻身解放的目标进行的积极探索,展现出英勇奉献精神㊂毛主席曾指出,青年是 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㊂[2]565坚定不移跟党走,踊跃投身革命的洪流之中,宣传革命思想㊁挽救民族危亡就是革命战争年代青年志愿服务的具体诠释㊂中国青年救国图存,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听党话㊁跟党走,自觉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参与 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参加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投身 打日本,救中国”的抗日战争,为建立新中国冲锋陷阵㊁抛洒热血,不怕牺牲;中国青年救民启智,任劳任怨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跟着党深入农村办夜校,义务向农民传播文化知识,自愿帮助政府进行户口调查㊁土地情况登记,帮助农民下田劳作,关心群众疾苦,为党和党的革命事业赢得民心;中国青年改造中国,在民族遭遇危机时挺身而出,在生与死㊁苦与乐㊁得与失的考验面前自发选择民族与人民,在思想启蒙和救亡作者简介:张斯特(1993-),女,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讲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书记㊂图存中自觉担起时代责任,成为改造中国的开路先锋㊂纵观这一阶段青年的志愿服务精神,爱憎分明,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表达为对无产阶级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者和剥削阶级的仇恨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志愿服务,集中体现为中国青年的自我觉醒与自我牺牲㊂他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支持民族解放事业和人民革命斗争而勇敢忘我地投入,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中国共产党忘我奋斗的鲜活映照㊂这一时期虽然尚未萌发出青年志愿服务事业,但是青年表现出的 自动自发㊁自愿自觉”高度契合着志愿服务精神,为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滋养的土壤㊂二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 义务奉献”为主线的青年志愿服务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各项事业百废待兴㊂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群体在工业㊁农业㊁文化各条战线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干劲,忘我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成为生产建设中当之无愧的主力军㊂ 义务奉献”成为这一时期青年志愿服务的主线,而这一阶段涌现的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也成为影响一代代青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鲜活印记㊂中国青年带着 为社会主义建设立功”的青春斗志投身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大潮,为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与人民群众的贫苦生活,不计报酬地奉献着力量㊂他们自发组成青年突击队㊁青年节约队㊁青年志愿垦荒队㊁青年扫盲队 志愿服务活动在 青”字头队伍中蓬勃开展㊂1953年北京展览馆建筑工地18名青年团员自发组成第一支青年突击队,示范带动了各战线成立青年突击队的热潮,在国家重点领域的 急㊁难㊁险㊁重㊁新”任务中发挥 尖刀”与 钢枪”的作用;在增产节约运动中,长春建筑工程公司青年最先组织起业余的义务劳动性质的生产组织 青年节约队,开展修旧利废活动,随后在全国普遍开展;1955年在毛主席的首肯下,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成立,随后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加入开发边疆㊁建设边疆的大部队㊂一年内全国共有20多万青年先后向荒山㊁荒地㊁荒原进军, 艰苦奋斗㊁勇于开拓㊁顾全大局㊁无私奉献”的中国志愿垦荒精神在此生根;在扫盲运动中,大批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深入农村,为广大农民义务授课辅导,担任民校㊁记工学习班㊁识字小组的教员和辅导员㊂无论是农业生产㊁工业建设,还是文化传播,只要党有号召,中国青年就迸发出无限的奉献热情㊂ 把青春献给祖国” 一切为社会主义” 成为当时流行于一代青年群体中的时尚话语㊂[3]这一时期涌现的 雷锋精神”,使青年志愿服务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它将义务奉献㊁助人为乐与党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成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重要精神元素㊂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在青年群体中得到了最为迅速㊁最为热烈的响应,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㊂同年7㊁8月,共青团中央召开团的宣传工作座谈会,对于学习雷锋活动进行了重点讨论,并且具体提出了学习雷锋的无产阶级立场㊁共产主义风格㊁助人为乐精神㊁生活工作作风㊁学习毛主席著作等5个方面㊂[4]250广大青年向雷锋同志学习,不仅学习他高尚的思想品德,也学习他的革命热情,尤其是他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更深刻地诠释了志愿服务㊂可以说, 学雷锋”活动是新中国初期最具有志愿服务色彩的行动,也是当代共青团历史上的一次持续性最长㊁涉及面最广㊁影响最为深远的活动,直至今日 学雷锋㊁做好事”仍然是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的鲜活样本, 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在各行各业奉献拼搏,也成为一代代青年投身志愿服务的崇高追求㊂三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 友爱互助”为主线的青年志愿服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更为多样,对新的社会文明㊁新的社会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强烈㊂在党的带领下,中国青年积极融入经济快速发展的潮流,以 友爱互助”为志愿服务的主线,鼓励劳动创造,积极推动关心关爱,倡导社会文明新风,为时代发展建功立业㊂这一时期,中国青年大胆创新,在组织形式㊁思路方法等方面对新时期的志愿服务进行了创造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性探索㊂青年志愿服务告别了传统恩赐式的慈善活动㊁自发参与式的学雷锋活动,活动逐步组织化㊁体系化㊁规范化㊂1983年北京市宣武区青年志愿服务总队在大栅栏街道探索创造 综合包户”志愿服务项目,开启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探索历程;1989年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 义务包户服务小组”诞生,这是我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协会,开启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历史; 1990年深圳市诞生全国第一个义工法人社团 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开创了中国内地依法注册志愿服务组织的先河;1999年‘广东省青年志愿者服务条例“颁布,迈出了我国志愿服务地方立法的第一步 各地方有益的创新尝试,为国家层面的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㊂1994年共青团中央推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志愿服务组织,它充分传达了党和国家对于志愿服务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倡导,也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其中㊂此后各具特色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站遍地开花,为青年志愿服务提供了阵地依托,有效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与覆盖面,实现了从零散自发向组织动员的重要转变㊂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将地方层面和机构层面进行的自发式活动上升为全国性事业,为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㊂在党的领导和推动下, 志愿者”不再仅仅是一种身份,也日渐发展成为深受广大青年推崇的一种精神内涵和生活方式,一大批影响广泛㊁特色突出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蓬勃开展㊂共青团带领青年开拓创新,在1993年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实施 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首推项目 青年志愿者行动”㊂该行动覆盖广泛,影响深远,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领域不断扩大㊁队伍日益壮大,带动志愿服务成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面旗帜,成为青年在奉献人民㊁服务社会中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㊂从最开始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㊁大中专学生 三下乡”活动,到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项目㊁青年志愿者援外服务项目等,不仅充分展现了青年志愿服务强大的社会功能和生命活力,也生动诠释着中国社会文明发展㊁人民友爱互助的魅力㊂其中,由共青团中央设计㊁牵头启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共青团支持国家中西部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实现了青年志愿服务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紧密联动㊂自2003年启动实施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规模在实践中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累计招募派遣37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在2000多个县(市㊁区㊁旗)基层服务,[5]引导一批批大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受锻炼㊁长才干㊁做贡献㊂青年学生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为西部落后地区带去新的知识理念和技术技能,解决当地发展难题,同时在志愿服务中体验成长,锤炼意志品格,提升志愿情怀,坚定理想信念㊂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感召下,青年志愿服务迈出了 走出去”的步伐㊂2001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㊁共青团中央以国际志愿者年为契机,发起成立 2001国际志愿者年委员会”,协调开展内容丰富㊁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向世界各国充分展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形象;2002年共青团中央㊁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选派青年志愿者赴老挝开展服务㊂此后,我国每年坚持向亚㊁非㊁拉等多个国家派遣优秀青年志愿者,开展文化㊁医疗等领域的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服务受援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㊂中国青年志愿者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着青春热情,描绘着青年志愿服务的中国色彩㊂同时,青年志愿服务在国内也获得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化参与,在历次大型赛事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着重要作用㊂在北京奥运会㊁上海世博会等各类大型赛事中,有近千万青年志愿者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仅在汶川地震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就有561.2万人通过各级共青团组织报名参加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直接和间接参与了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各地共有491.4万名,[6]青年志愿者伸出援手,让灾区人民感受到友爱和温暖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青年志愿服务稳步发展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要求,青年志愿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㊂同时,青年志愿服务围绕扶贫济困的主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作出贡献;围绕经济建设大局,发挥青年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组织动员青年力量,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围绕深入实践的主题,为广大青年提供锻炼成才的舞台,体现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着党一直以来 以人为本” 在实践中育人”的优良传统㊂四㊁新时代以 两个同行”为主线的青年志愿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志愿者事业要同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㊁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7]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㊂青年志愿服务的体系逐步形成,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㊁推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㊂2016年中央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明确提出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㊁管理规范㊁服务完善㊁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8]标志着我国志愿服务进入组织化㊁规范化㊁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㊂志愿服务组织的建立能够对散在的㊁个体的志愿服务行为进行有效整合,其规范化发展能够促进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深入人心,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进而外化为高尚的社会行为习惯,引领良好社会风尚㊂同时能够有效扩大活动的影响力㊁增强组织的凝聚力㊁提升文化的感召力,使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㊂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我国实名注册的志愿者数量已经达到2.22亿人,全国志愿服务团体总数126万个,志愿服务项目总数924万个㊂依托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服务力量资源坚持下沉基层一线,主动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围绕教育㊁文化㊁健康㊁养老等领域,培育了一批满足群众需求的㊁质量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如依托科协科技馆体系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机构,开展科普知识讲解㊁科普剧排演㊁科技文化宣传进社区等科技志愿服务;医疗类志愿者协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低收入人群免费医疗㊁急救知识社会宣传等常态化医疗志愿服务;广泛开展 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 百姓春晚”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以充满感染力㊁亲和力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㊁传播中国声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到千家万户,强化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 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把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作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的明确定位为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㊂同时,志愿服务的法制化建设成效显著㊂2014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2016年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2017年国务院颁布‘志愿服务条例“,系列文件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法治化的新阶段,同时为青年志愿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制度轨道㊂服务制度更明确㊁服务平台更灵活㊁评估机制更完善,助推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更规范㊁更专业㊁更多元化,促进志愿者㊁志愿服务组织更有保障,使志愿服务工作 人人可为㊁处处可为㊁时时可为㊁事事可为”更为可能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愿者成为抗疫一线的重要突击力量㊂2020年以来,有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㊁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抗疫一线,[9]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㊂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 90后”党员回信,肯定广大青年在疫情防控斗争中 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㊂[10]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称赞青年一代 不怕苦㊁不畏难㊁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㊂[11]在疫情大考面前,广大青年志愿者把青春之小我融入祖国与人民之大我中,听党指挥,展现了良好大局意识;守望相助,展现了高尚道德品行;逆行而上,展现了强烈责任担当㊂青年志愿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是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㊂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除了传播温暖㊁奉献爱心的传统价值功能外,与强国时代青年履行历史使命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觉承担起指方向㊁聚民心㊁育新人㊁兴风尚的时代责任,在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㊁越来越积极的作用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只有回看走过的路㊁比较别人的路㊁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㊁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㊁把得准”㊂[12]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既是新时代我国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带领中国青年不懈奋斗的经验凝结㊂梳理这段历史,我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青年志愿服务始终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㊁广大青年自觉参与的㊁有着鲜明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的㊁与西方义工有着显著区别的一项伟大实践㊂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从幼小到强大的发展历程饱含着宝贵的实践经验㊂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紧紧围绕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何时何地,都站稳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这始终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实践要求与行动指南;二是始终坚持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始终以真情暖人心,帮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解决实际困难,让党的方针政策切实落地, 从群众中来”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有力保障, 到群众中去”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光荣使命;三是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彰显着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引导青年争当正能量的倡导者㊁新风尚的践行者,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四是始终坚持发挥青年的活力与创造力,始终信任㊁依靠青年,党以自身的奋斗目标激励感染青年,凝聚一代代青年在志愿服务事业中接续奋斗,激活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引导中国青年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㊂参考文献:[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等,2000.[3] 胡献忠.新中国70年党的青年工作变迁逻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2).[4] 李玉琦.中国共青团史稿[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5] 践行志愿精神贡献智慧力量[N].人民日报,2021-08-22.[6] 全国491万名志愿者参与抗震救灾[N].中国青年报,2008-06-10.[7] 一项历史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纪实[N].人民日报,2019-01-20.[8] 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6-07-1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E D/O L].(2022-04-21)[2022-04-21].h t t p://w w w.g o v.c n/z h e n g c e/2022-04/21/c o n t e n t_5686435.h t m.[10] 彰显蓬勃力量绽放绚丽之花[N].人民日报,2020-03-18.[11]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i n aY o u t hV o l u n t e e r S e r v i c ea n d I t sR e v e l a t i o n sZ h a n g S i t e(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f o r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N o r t h e a s t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c h u n,J i l i n,13002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C h i n a y o u t hv o l u n t e e r s e r v i c eh a sd i s p l a y e dd i s t i n c t i v e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t h e c o u r s e o f i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w i t hu n i q u ec u l t u r a l a t t r i b u t e sa n dv a l u e f u n c t i o n s.R e v o l v i n g a r o u n dt h eP a r t y’s c e n t r a l t a s k s,C h i n a y o u t h v o l u n t e e r s e r v i c e h a sm a d e i t s d u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t h e c o u n t r y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t h e m e s i nd i f f e r e n t p e r i o d s: S a v e t h e n a t i o n”a t t h e t i m e o f r e v o l u t i o n, S h o wd e d i c a t i o n”a t t h e t i m e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o v ea n dh e l p e a c ho t h e r”a tt h et i m eo fr e f o r m a n d S e r v et h ec o u n t r y’st w o c e n t e n a r yg o a l s,s e r v e t h ec o u n t r y’ss o c i a l i s t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i nt h en e w p e r i o d.T h i s p a p e rs u m su p C h i n a’s e x p e r i e n c e i n y o u t hv o l u n t e e r s e r v i c e f o r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f u r t h e r i n g i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t h e n e w e r a.K e y w o r d s:C h i n a y o u t hv o l u n t e e r s e r v i c e;c o u r s e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e x p e r i e n c e(责任编辑:乐程)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的调查综述提纲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的调查综述提纲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的调查的主要观点,可以综述为三大方面:一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其特点和特殊意义,二是对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原因进行分析,三是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对未来发展的探索。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其特点和特殊意义(主要观点)1、大学生志愿服务时适应性强,志愿者社会关系的支持程度高。
邓希泉、曹凯在其所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调研报告》中指出……2、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集中性、广泛性和导向性的特点。
张洪峰、于媛媛在其所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探讨》中指出……3、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
黄艳在其所撰的《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中指出……4、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世界各国志愿服务工作有重要影响。
曾雅丽在其所撰的《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中指出……二、对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观点)1、性别、身份和年级会影响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
王泓、邓清华在其所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与长效机制的构建—基于全国性大型问卷调查的思考》中指出……2、志愿者意愿的持续性受性别个人工作时间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支持、个人连带密度、感情建设与信息传播时间与金钱的投入的影响。
罗婧、王天夫在其所撰的《何以肩负使命:志愿行为的持续性研究----以大学生支教项目为例》中指出……三、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对未来发展的探索(主要观点)1、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导致功能缺陷和效率困境。
梁辰、张庆在其所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及其矫正》中指出……2、大学生志愿服务陷入“高期望低参与”、“多被动少主动”、“单一化临时性”的瓶颈期。
杨军在其所撰的《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瓶颈对策研究》中指出……3、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能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王民忠、狄涛在其所撰的《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中指出……4、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加强“中心辐射”、“品牌特色”、“调查反馈”、“宣传动员”、“内外交流”。
关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基本 情况
2. 工科 院校 志愿 服务 参与 情况 1 根 据 调 查数 据 显示 , 5 8 %的学 生 志 愿 服 务 时 间少 于1 4 时 ,0 的 介 干 1 ~2 小 时 o , 1% 0 O 之 间 。 0 的 学 生没 有 定期 参 加 志愿 服 务 活 8% 动 的 习惯 , 均 每 月一 次 以 下 参 与 志 愿 服 平 务 活 动 的 占 7 %。 5 由此 数 据 可 以 看 , 爻 高卡 大 学 生 参 加 忐 愿 服 务 活 动 的 情 况 是 普 及 较 广 、 与 度 较 低 , 知 度 很 参 与热 情 很 ‘参 认 苗、 小 , 意 性 较 强 、 业 性 较 弱 的情 况 。 样 随 专 这 的 现状 在 一定 稃 度 上 与志 愿 服 务 活 动 的组 一
织形式有关 。
2 2 工 科院校 学 生志 愿服 务 的参 与形 式 . 在 渊 杏 中 , 有4 %的学 生 知 道 从 事服 仅 0
务 工作 前志 愿 人 员是 要 经 过 培训 。 然 , 显 在 高 校 中 这 样 的 比 例相 对 偏 低 , 明我 们 的 说
志 愿 服 务 队 伍 的 专 业 度 不 够 高 , 对 来 说 相
lllI jlI— Ilj lli
。. . 。 。 。 。 。
学 术 论 坛
关 于 高校 志愿 服 务活 动 现 状 的 调 查 与研 究
宫 磊 ( 长春工业 大学 吉林长春 1 0 1 ) 0 3 2
摘 要 : 了更好 了解高校志 愿活 动的情况和 困难 , 为 寻求培 养青年志 愿者 及开展 志愿活 动的有效途径 , 为高校 志愿服务工作 更好 的开展提 供具有 实际价值 的调研 数据和材料支持 , 在对 长春 工业大学和 周边3 工科 院校 大学生志 愿服 务情况调查的基础上 , 所 分析 了工科院校学生 的参 与志 愿服 务 以及 对志愿服 务的认识 状况 , 及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并提 出相应 的对 策及建议 。 关键词 : 高校 志愿服 务 中图 分类 号 : 6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2 3 9 ( 0 o ( ) O 4 - 1 1 7 — 7 1 2 1 ) 2 a- 2 2 0 o 目前 , 校 是 组 织 和 开 展 青 年 志 愿 服 高 务 活 动 的 主体 , 要 是 各 团 委 下 辖 的 青 年 主 志愿 者 队 伍 、 愿 者 公 益 类社 团等 。 志 与此 同 时 , 求 志 愿服 务 组 织 运 作 的长 效 机 制 , 探 更 好 的 管 理 志 愿 服 务 队 伍 已 成 为 各 级 团 组 织 , 别 是 高 校 基 层 团组 织 和 公 益 活 动 组 特 织 急需 要 面对 和 思 考 的 问题 。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高校志愿服务是指大学生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它是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率并不高。
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但实际参与的学生并不多。
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程负担沉重,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往往将精力放在学习上。
一些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兴趣和认识,觉得这是一种无偿的工作,没有实际的回报。
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高校应当调整和优化学生的课程设置,减轻学业压力,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
高校可以开展宣传活动,增加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兴趣和认识,让他们了解到志愿服务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和平台。
高校可以将志愿服务与学分挂钩,给予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一定的学分奖励,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业压力的问题。
高校志愿服务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还有待提高。
虽然每年都有许多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但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训练和指导,导致志愿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活动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高校可以设置志愿服务组织机构,负责对志愿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
该机构可以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借鉴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升志愿活动的质量。
高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向志愿者普及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高校还可以建立志愿服务评估机制,定期对志愿者的服务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
高校志愿服务的宣传还不够充分。
虽然一些高校在校园内举办了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但主要宣传对象还是学生,未能将消息传递给更广大的社会群体。
这导致一部分社会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和调动,同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现状及实现路径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现状及实现路径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背景介绍中还认识到,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需要探讨实现路径,分析关键因素,以期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工作的发展。
本文旨在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现状及实现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服务质量和效益并不尽如人意。
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够纯粹,缺乏对社会实际需要的准确理解,导致服务项目的实际意义被淡化。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类型和形式也日益丰富,但学校和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和支持不足,导致一些服务项目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受到影响。
大学生志愿服务对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作用被忽视,缺乏对志愿服务实践背后的教育意义的深入挖掘,使得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一种形式化的过程,而非真正的育人实践过程。
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实现志愿服务育人的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情怀。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志愿服务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拓展人际关系,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个人社会经验,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可以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通过志愿服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改革和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增进社会和谐。
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调查报告
认知是行为的先导,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类型 到“您认为最能让志愿者满意的激励方式是什么”
人(占 10.4的%认);知文科直专接业影类大响学其生志24愿96行人为(占的4方7.5向%)。、理在科“专您业认类大为学生 1这04一7 人问(题占时,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相关证
19.9%)、工志科愿专业服类务大的学特生 9征95包人括(占哪1些8.9方%面)、?其它(专多业选类题大学)生”71这9 人(书占 ”13.的7%有);2895人(占55.1%),“给予一定的公开
别是“服务他弱势”群(体3”8(.69%1.6)%,)、“表公明益当宣前传”大(8学9.生3%对)、“志支愿教服服务务(的8基7.1%)、“您爱认心为捐最助能让志愿者
响应
(84.3%)”本、“类大型型赛大会体”(上5都6.1有%)一、“定其的他了”(解38,.6%认),为表参明与当上前大述学所生列对志愿服满务意的的基激本励方式是?
1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对象涉及全国16所不同类型高校 的部分大学生,高校类型涉及“双一流”高校、普
通本科、高职高专等不同层次,包括中山大学、四 川大学、中南大学等各类高校,涵盖不同年级、不 同专业类别、不同民族、不同籍贯的大学生。调查 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线下访谈的方 式进行,由调研员在各个地区高校发放纸质问卷和 网络问卷,从认知、行为、态度等层面了解大学生 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其中,纸质问卷共发放2000 份,收回有效问卷1708份,回收率为85.4%;网络 问卷总共收回3550份,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 以5258份问卷为样本,运用SPSS20.0社会统计软件 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第1期
贺才乐,张哲榕,黄洁萍,彭 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在全社会弘扬了志愿精神,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文明进步。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但由于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晚、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志愿服务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基于对驻保高校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志愿服务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志愿服务宣传机制,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实行社工专业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机联合等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一、问卷调查说明(一)调查目的大学生群体因其自身的特殊优势,成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
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驻保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准确把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完善提供研究依据。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涉及了保定市六所本专科高等院校的大学生。
调查对象中,男性大学生占34.73%,女性大学生占65.27%;43.92%为文科、11.07%为理科和42.29%为工科大学生;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占33.15%,二年级的占36.43%,三年级的占27.87%,四年级的占2.55%。
(三)调查方式及内容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案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其中个案访谈大学生志愿者20名,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5份,有效率为95.6%。
并且,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类型及意义等多方面板块的具体信息。
《社区志愿服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社区志愿服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社区志愿服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外社区志愿服务相关研究 (1)(二)国内社区志愿服务相关研究 (2)二、研究综述 (3)(一)研究目的 (3)(二)研究意义 (3)1.实践意义 (3)2.理论意义 (4)(一)国外社区志愿服务相关研究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合作的问题在国际上也被许多学者关注。
Benjamin J.Loug认为国际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专业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从前,社会工作专业利用志愿者们的爱心和善心,引导他们将他们的所有热情和能力转换为行动,用在已有的社会服务中。
然而,当志愿者的作用和价值获得肯定的同时,对将志愿者的善行推动和发展成为有专业的实践标准的兼具系统化和目标性的专业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尽管社会工作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而且它从历史和实践上和志愿服务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却显然没有关注到国际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Michael E.Sherr在论述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历史关系时指出:在二战时期,社会工作者将志愿者视为满足社会服务需求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在许多社会服务中求助于他们一起合作;到50年代,志愿者会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作为合作伙伴;到了60年代,志愿者更多的进入直接提供服务的角色中,逐渐开始独立的服务;而到了现在,由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缺乏,社会工作者更应该与志愿者进行合作,并且志愿者们也要承担更多的传统性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工作实践方法中要求社会工作者应该要与志愿者合作进行服务,可是现状却并非如此。
西方国家的社区志愿服务起步较早,相于中国而言,显得更为成熟且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可以说,西方的社区志愿服务和早期的慈善行为有着弥久的历史渊源。
学者莱斯特M萨拉蒙在《非营利部门的兴起》一书中提到一种具有组织性的私人志愿服务行动正不断向世界漫涌,而志愿者群体恰恰主要源于普通人民(Lester M.Salamon,1994)。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研究综述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研究综述作者:秦婉婉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7期摘要:随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学者们在观察、总结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开展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的同时,也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
通过对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研究已有成果的归纳、梳理和评述,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综述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157-021993年国家发起青年志愿者行动,号召高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度得到了普遍提高,国内许多学者注意到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的影响,国家也越来越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重视这支庞大的、潜在的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者活动这一平台,来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一、关于志愿者、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概念及其相关内容的研究我国学术界对“志愿者”概念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丁元竹(2007)认为从广义上说,志愿者是那些具有志愿精神,不为物质报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从狭义上说,志愿者是指通过社团、组织或机构参与志愿服务事业,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计报酬的人。
志愿服务最早发源于西方,我国学者丁元竹、江汛清(2007)将志愿服务定义为:为了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个人志愿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服务。
仝世涛(2016)认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指在校大学生本着奉献精神,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目的,在校内外开展的各类活动的总称,同时他还指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志愿活动类型多种多样。
二、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作用研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对促进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影响及作用给予了不同方面的解读。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摘要: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共青团中央号召实施“中国志愿者行动”以来,其服务内涵不断丰富,影响力不断扩大。
全国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持续重视、大力支持,全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逐步形成广泛认同的良性态势。
但是,在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服务实效性不够强、服务团队的管理缺乏有效性、服务的综合社会资源匮乏等主要问题。
当前,大力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效、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尤为迫切。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社会资源;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表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全世界志愿服务活动飞速发展为契机,志愿服务以其公益性和对社会和谐的良性促进作用发挥了良好的社会功能和效用。
志愿者指的是志愿无偿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无私奉献精神的指引下,为全社会需要帮助的人服务,促进人与人和谐发展和整个社会良性互动的人。
志愿服务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但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服务热情,制约了志愿服务的良性成长。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缺乏规范管理制度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指导效力有限,呈现出“缺乏全面性”、“存在滞后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首先,在奖励的方式方法上,尚未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奖惩体系、仍没有一套真正适合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奖励措施。
其次,我国高校社团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
很多高校社团挂靠在院(系)团委,缺乏专门的社团管理机构。
由于社团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消耗都比较大,这就很容易造成低投入、低成效的困局。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社会资源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缺乏有效的志愿服务保障。
首先,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关法律保障。
志愿者服务在很多情况下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然而这些风险防控都在法律盲区、解决起来无从根据。
文献综述—志愿者管理和志愿活动
文献综述—志愿者管理和志愿活动文献综述--志愿者管理及志愿者活动前言:志愿服务是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
志愿者的管理和志愿者活动是志愿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志愿者管理近年来,我国关于青年志愿者管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关于青年志愿者管理价值的研究于光松在《浅谈加强青年志愿者管理的重要性》中认为,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凝聚社会力量、服务社会的有效机制,青年人虽然身处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之中,然而渴望帮助别人、渴望服务社会,是他们内在的强烈的心理需要,就像他们也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得到他人帮助一样。
青年志愿者活动机制深受广大青年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同,在许多方面显示了优势和力量,是一种可行的科学的机制。
加强对青年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对于青年和整个社会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陈学明在《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探讨了它的价值,他认为,“青年志愿者以公益行动带动义工参与的风气,以组织纪律唤醒公民的社会责任,以社会议题呼吁公共事物的参与,以组织运作加强政府的机能,在观念弘扬、实践运作、组织模式以及公民意识的培养上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可贵探索。
因此,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认识和评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不仅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探索价值。
”1.2关于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方面的研究晋入勤、唐雯在《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法律制度体系初探》中,从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法律体系的对策。
他认为,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构建一个系统而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对于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起到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该法律制度体系应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主体资格法律制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法律制度以及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激励法律制度。
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趋势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也逐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成长。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中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初是一些高校团委主席牵头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那时起,志愿服务便成为了大学生们的一种重要课外活动形式。
如今,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实践,而是一种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的公益事业。
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庞大组织架构和广泛影响力的社会公益活动。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中,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层出不穷,数量日益增长。
常见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主要有:团委下的学生志愿者协会、学生会的社会服务部、社会实践组织、红十字会、学科类志愿服务组织等。
这些组织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志愿服务机会,包括教育支持、环境保护、扶贫助学、健康救助、灾区救援、文化交流等方向。
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如《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家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规定》等。
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加入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为学生志愿者提供支持。
这些都是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二,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虽然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下面,我们就从“机会多元化”、“专业化实践”、“参与意识”、“社会认知与价值观”等方面,来分析未来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一)机会多元化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机会主要以暑期和寒假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城市。
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未来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会应该更加多元化,不仅要有暑期和寒假机会,也要有其他形式的机会,比如每周末、节假日等。
大学生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大学生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志愿者事业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
本文将从大学生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影响力等角度展开探讨。
一、大学生志愿者事业发展状况1.志愿者数量逐年增加随着国家对志愿者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据统计,截至2021年,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总人数已超过700万人,占到了总志愿者人数的30%以上。
2.志愿服务领域日渐扩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泛,除了常见的环保、扶贫、教育等公益领域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机构开始涉及到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
3.志愿服务形式多样化传统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年轻志愿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机构开始创造性地推出新的志愿服务形式,包括头脑风暴、慈善演出、义卖、运动会等。
二、大学生志愿者事业的影响1.推动社会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既是对社会发展的支持和推动,也是对社会稳定和文明的维护和提升。
2.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行动能力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不仅锻炼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行动能力,还强化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3.助推就业发展大学生志愿者有多年的社会服务经验,这对他们的后续就业和职业发展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看重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因此逐渐成为了招聘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大学生志愿者事业的不断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1.提升志愿者质量应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2.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投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继续积极支持大学生志愿者事业的发展,为志愿服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优质服务环境。
3.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志愿服务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学生志愿者事业发展水平。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南京高校志愿服务、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为例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南京高校志愿服务、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为例摘要:现今,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当今社会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
本文通过对面向南京市民、上海世博志愿者、上海世博游客进行的问卷调查及对志愿服务有特殊见解的不同人群进行的相关采访活动分析,从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角度出发,结合在宁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在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实际工作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工作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志愿服务已成为向世界展示一国精神面貌及社会和谐程度的主要标志。
大学生志愿者更是志愿服务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队伍。
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处于江苏的前沿。
南京聚集了江苏省大部分知名高校,汇集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
大学生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观念,但是不够稳重,意志不坚定,情绪不稳定。
所以围绕着他们展开的话题,有很深刻探讨的意义。
2010年上海作为东道主举办世博会,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世博会志愿者上海地区成功报名者中,在校大学生为179139人,约61.68%。
大学生已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队伍的主要构成人群。
目前上海已在53所高校建立了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站,其中22所高校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培训基地。
上海各大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在为上海世博会输送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的同时,也为其日后成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与此同时,南京正在着力筹备4年之后的青奥会,高校志愿服务亦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比于南京,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同样拥有知名高校群,同样聚集了来自全国的优秀学子,两者在各方面都具有相似之处。
因此,上海世博的成功举办对在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各个类型各种规模活动的志愿者工作的成功开展有赖于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合理组织。
关于大学生志愿者事业发展状况的文献回顾
关于大学生志愿者事业发展状况的文献回顾摘要随着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志愿者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持续开展这项活动成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从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现实意义,并深入分析该项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现状前景探析高校志愿服务是指在校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校内和校外各项社会服务事业活动。
高校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体力量,和普通青年志愿者相比,拥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可程度较高,因而其志愿服务行为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事业性。
近年来,高校志愿者在大型赛会、抢险救灾和环境保护等各种公益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亮点。
1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现实意义1.1 塑造校园公民意识,推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校园公民的概念由社会公民的概念引申而来。
首先从本质上讲,志愿者所体现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正是公民社会的精髓。
其次,志愿服务是社会公民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式,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同样为大学生实现自主自愿的校园服务和校园管理提供了平台。
在高校志愿服务中,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管理者身份,而有机会平等地介入和参与到高校事务的筹备、决策和实施中,促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意识思考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这满足了大学生群体寻求价值体现的愿望,有助于实现其合理定位。
再次,当代社会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使大学生维权意识逐步增强,但普遍偏重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忽视对公共义务的承担,责任意识淡薄。
高校志愿服务从实践的角度,让大学生在践行志愿精神和理念的同时完成了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帮助大学生实现助人与助己的统一,权利与责任的统一,并最终影响和塑造大学生行为模式。
最后,在志愿服务中,教育方式由以往的理性引导改变为理念实践,施力对象不再局限于校园精英或突出分子,而是以平等地实现高校志愿者群体社会化、公民化为目标,让大学生在不断协调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中,明确自身在社会网络中的定位。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综述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
本文主要以CNKI、超星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源,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及特点、动机与机制建设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够推动该领域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标签:大学生;志愿服务;综述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领域不断拓展,在国家的各项公益及重大活动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也为我国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事业的主力军,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又实现了自我价值与全面发展,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本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以期有助于未来深入研究及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活动。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及特点研究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研究,学者们的见解都不谋而合。
而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学者们也主要从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平等性等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阐释。
胡凌鑫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由热心公益及社会服务的高校大学生,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指引下,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自愿向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各种活动。
”[1]并在文章中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归纳为自愿性与自主性、无偿性与自给性、实践性与平等性以及教育的主客体转换四个方面。
王观宇在《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研究》中也提到:“志愿服务就是不以营利为动机,基于利他主义,结合自身实际,自愿贡献自己的所学、体能、技能以及时间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以增进他人福利,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服务活动。
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趋势与作用的论文
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趋势与作用的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服务也日益受到重视。
大学生参与服务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了解社会生活,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可以在广大社会开展慈善公益活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
本文就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趋势和作用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趋势1、兴起参与服务的趋势。
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趋势呈上升态势,逐渐变得流行起来。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参与到各种社会慈善活动中。
2、服务形式多样化。
参与社会服务的形式从捐赠以定额数额为主转变为多样化,以时间劳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主导。
3、活动场所不断扩大。
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活动场所不断扩大,从贫困地区发展到各种社会服务或公益活动的场所,也不断将社会服务与实践融合在一起,以更加深入地参与社会服务为目标。
二、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作用1、让大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参与服务可以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社会中存在的矛盾,让大学生深入体验社会生活,引领大学生明白社会的发展状态和需求,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操守。
2、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经历,拓展大学生的人生视野。
参加社会服务的大学生可以学到有关的学习理论及实践经验,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经历,拓展他们的眼界,改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更加深刻、宽广地思考问题。
3、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服务能够有效地帮助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使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为社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新变革,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趋势也在不断增长,这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经历,拓宽大学生的视野,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解决社会问题。
大学生志愿者论文2000字
大学生志愿者概述大学生志愿者是指在大学期间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学生。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断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志愿者的意义、作用以及对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影响。
大学生志愿者的意义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可以帮助社会解决一些难题,满足社会需求。
例如,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扶贫助学、医疗服务等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也是大学生培养自身良好品质的关键。
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社会和个人层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从社会层面来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可以提供一定的人力资源,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
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支教等活动,为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个人层面来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对个人的成长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志愿者活动需要大学生与他人合作,进行团队工作,这将锻炼大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可以拓宽大学生的眼界和经验。
通过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和问题,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志愿者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对个人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过志愿者活动,大学生可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各种技能。
例如,通过参与保护环境的义务劳动,大学生可以学习和提高环境保护的技巧和知识。
通过参与支教活动,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
其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应当具备对社会负责、关心社会问题的意识。
青年志愿者发展历史
青年志愿者发展历史青年志愿者是指自愿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并献出自己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人的年轻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志愿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的参与不仅使社会更加和谐,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青年志愿者发展的历史,并分析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青年志愿者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当时,国家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并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该协会组织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年志愿者,参与了各种志愿活动,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此,青年志愿者开始逐渐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青年志愿者的工作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
他们不仅参与了传统的社区服务和环境保护活动,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扶贫济困和灾后重建等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中。
青年志愿者们在这些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年志愿者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通过网络平台,他们可以更便捷地了解和参与各种志愿服务项目,同时,也可以与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建立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志愿者网络。
这种“互联网+志愿服务”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效率,也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在现代社会中,青年志愿者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高校和企业都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并建立了相应的志愿者组织和机构。
这些举措不仅培养了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同时,青年志愿者的发展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在志愿服务领域,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总的来说,青年志愿者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辛勤和汗水,他们始终坚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爱与希望。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青年志愿者们将继续发扬传统,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通过对青年志愿者发展历史的回顾,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其发展的脉络和变迁,也可以看到他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国志愿服务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志愿服务研究现状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综述了我国志愿服务研究的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志愿服务的定义和类型:文中对志愿服务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志愿服务的不同类型,如教育、环保、公益等。
2. 志愿服务的参与者:文中介绍了志愿服务的参与者,包括个人、团体、企业等。
同时也分析了各类参与者的特点和动机。
3. 志愿服务对社会的影响:文中分析了志愿服务对社会的影响,包括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加就业机会等。
4. 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文中介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包括招募志愿者、培训志愿者、管理志愿者等方面。
5. 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文中预测了志愿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强化政策支持、提高志愿服务质量、拓展志愿服务领域等。
总体来说,我国志愿服务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以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和推广。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志愿者权益保障问题的文献回顾[摘要]随着中国非营利组织逐渐形成规模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方式由校园组织逐渐向自发参与的趋势发展。
但由于我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起步较晚,经验尚在积累,目前尚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而在此阶段过程中,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由于人们对“志愿者”的错误理解,致使广大群众往往只把目光集中在所应承担的义务上,而忽略了志愿者的权益。
文章对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发状况展及志愿者权益问题提供文献参考。
[关键词]志愿者发展现状问题权益保障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上,“青年志愿者”这个响亮的名字应运而生,并且作为共青团中央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郑重地写进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青年志愿者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亦面临诸多问题。
如何改变人们对“志愿者”的错误看法,解决志愿者的权益问题,使志愿者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志愿者事业稳定持续的发展无疑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发展状况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中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是大有希望的事业。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开展过程中,呈现出时代性、自愿性、无偿性、群众性、实践性、社会性、事业性几个鲜明的基本特征。
丁教授说,(1)中国的志愿者主要集中在四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但各有特色,如北京的国际组织、NGO组织较多,各大志愿组织的总部都在北京,上海则以社区志愿者多,而广州“草根”组织活跃。
时小燕在《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中也写到:(2)志愿服务是一种非政府系统的组织行为和服务行为,是民间组织或个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体能或财富,通过各种服务性的行动去实现和体现对社会事业的服务与奉献,或实施和完成对有困难的社会群体及个人的服务与保障。
志愿服务的普及和志愿精神的光大,不仅可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人类活动,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新形势下,随着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不断产生,志愿服务如何有效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中国志愿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青年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草根”志愿服务、国际志愿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从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启动了“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
在他们的支持和指导下,许多来自农村,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希望为农民做些事情的大学生,在各自的学校建立了涉农社团,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的活动,例如下乡支农调研、支教扶贫活动,日常的三农方面知识讲座和培训。
各支农社团的发展和支农活动都得到其所在学校团委和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奥运会及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期间,无数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宣传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文化、赛场文明志愿服务等活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
随着志愿者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志愿精神开始在各个角落闪闪发光。
(3)属于志愿者这个奖杯应该颁给太多太多的人,它属于你属于我属于他,让这个奖杯在人群中传递,在您的手中传递就像一个邀请,你也是志愿者当中的一员,让它带着我们的温度,一个接一个的向下传递。
二、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面临的合法权益问题实现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持续发展,需要从志愿者的精神内涵出发,以事业的角度,深入研究志愿者事业的发展规律,克服当前发展中的不良倾向和问题(4)。
其中主要包括志愿者的合法权益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 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多方面得不到长期有效的保障由于在许多地方,青年志愿者未能得到政府有力的经济、技术支持,在开展活动时经费主要依靠自身努力而自筹资金,使得青志活动的发展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大大制约青志事业的发展,甚至给青志事业带来负面影响。
国志愿者组织的经费主要是通过会员交纳一定的会费以及社会的捐助,经费来源不稳定,并且严重不足。
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服务时,自己要承担全部的费用,这不仅也使志愿者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尤其是当志愿者在为社会提供服务时,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或者由于意外事件,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应该由谁来承担补偿责任,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如可可西里丧生的两位环保志愿者,其家属应从哪里得到这笔应得的抚恤金呢。
长期以来,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很多工作流于形式。
不少青年志愿者行动正常的活动经费和必要的设施没法得到保障,缺乏发展机制,有的青年志愿者跟着组织走,走一步算一步,干一步看一步,没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
因而,这是一个及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志愿服务的规范性程度低我国志愿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较少、效力等级低,都是地方性法规,而且原则性的东西多,可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志愿服务具有很大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性。
在很多情况下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或技能,欠缺青志专业人员和专职人士,如发展青志事业,专业和专职人士是必不可少的,现时,志愿者往往是没有通过专门的培训直接上岗,从事青志活动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士,又缺乏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日常的管理工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缺乏专业人员又使志愿者的总体素质长期得不到提高,这不但影响到志愿服务的质量,而且可能危及到志愿者的人身安全,特别是在从事技术性较高危险性较大的志愿服务。
(三)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及社会上对志愿者的支持不够在参与社会服务时,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服务对象往往把志愿者作为无偿劳动力而滥用;第二,有部分志愿者把志愿服务当作是对他人的一种施舍,影响到服务态度。
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公共资源,不能被一部分人作为无偿劳动力而独占,志愿者的劳动和人格应该受到尊重。
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另一方面,很多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时遭到了单位和家庭的反对。
一方面是由于单位从本单位的局部利益来考虑,担心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法律政策的保障,很多志愿者由于参与了一段时期的志愿服务,从而错过了晋升、分房、评职称的机会,甚至是连工作也没了,这无疑使有志于志愿服务的人热情锐减,思想上有顾虑有包袱。
以上种种现象严重损害了志愿者的基本权利,影响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发展,不利于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
要解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要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使志愿服务走上有序的发展道路,立法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三、大学生青年志愿事业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一)加强志愿者思及广大群众的想政治教育为切实加强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志愿者队伍,学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为青年志愿者提供思想导航、政治引领、精神激励。
校团委应该开展有关志愿服务的讲座,邀请校内外一些优秀志愿者作演讲;征订《求是》、《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等刊物,开辟文化学习阵地,拓宽青年视野;采取“点对面”、“一对多”、在学生中成立“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学习研究会”等多种措施,通过这些途径,既有效探索青年志愿者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无缝对接”的有效载体与途径,在实践中形成以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保驾护航的积极效益,又使志愿者认识到志愿服务不是赚取政治资本,不是‘作秀’,深刻理解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精神,把握好志愿服务活动的自愿、公益、无偿等特性,从而引导青年志愿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宣传正确的志愿者服务的有关信息,使广大群众更好的了解志愿者真正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所有的社会成员都面临着疾病、年龄、失业、环境恶化等多方面的社会风险,并因这些社会风险给生活带来了不舒适。
社会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
通过对部分社会成员的特别保护来达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保障。
从而维持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提供多方经济支持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是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鉴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我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经济支持不够。
我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和各单位财政支持,而政府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经费投入只能是众多支出中的很有限部分,而且各级党政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不一。
虽然我县的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赢得了党政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但个别部门、乡镇及社区的党政对志愿者的重视和认识程度还不够,没有把志愿者工作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载体和主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志愿者工作是群众性、社会性的一项工作,但党政的支持是推动这项工作的主要动力和基础。
党和社会各界都应该为大学生志愿者事业提供多方经济支持。
与此同时,志愿者们应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提高社会认可度,(5)要主动宣传,树立形象,发挥志愿者品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扩大社会影响,加深社会群众对志愿者的认可和了解,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
从而促进青年志愿者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建立有关保护志愿者权益的法律条例我国目前的志愿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在理论根源和社会功能上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不少欧美发达国家已把志愿服务纳入到本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可以为我国的立法提供借鉴。
社会保障是为了缓和经济结构而造成的收入分配或生活需求性资源分配不公平而设计的一种社会再分配方案。
社会保障作为现代国家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义务承担者是国家,但国家并不是唯一的义务角色。
除此之外,社会及其成员也负有使每一位社会成员“继续生存下去”的责任或义务。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和维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质量,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基本需要而采取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所提供的设施和相应的服务。
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生活苦难的群体提供社会服务,无疑给社会保障注入了新鲜血液,必将对我国多层次达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再者,现阶段我国的志愿服务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这就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单向的,主要由国家和社会来负担。
将志愿服务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由国家财政支助志愿活动,必将推动我国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四)坚持社会公平与提高经济效益兼顾原则当前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其他特殊困难需要救助的社会成员,即社会弱者。
为社会弱者提高生活上的帮助、科技方面的支持,使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重新面向生活、走上社会。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但高福利制度体现了形式上的“公平”却牺牲了经济效益。
志愿服务要为社会弱者“造血”,而不是“输血”,防止社会弱者过度依赖社会劳动者。
同时,国家应对志愿者采取一定的鼓励政策,为其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优惠措施,给志愿者一种道义上的补偿,实现社会正义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