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名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新课标卷)
(完整版)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推荐文档
3. 根据原文内容,学+科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
.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
.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A 项范围扩大;B 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首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项关系 错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
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 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 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 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
2017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月”的神话意蕴看中国艺术精神“月”在中国文化中的基本寓意是“母性”与“女性”。
《礼记》云:“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
”所以中国古人称日为“太阳”,称月为“太阴”。
在西方文化中,日神阿波罗始终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而在中国神话中,虽然既有日神也有月神,但它们的地位以及人们对它们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中国神话中的日神是羲,月神是娥。
羲代表太阳,代表理性,代表威严;娥则代表月亮,代表生命,代表柔美。
人们对日神是敬而远之,又时而怨之,羿射十日、夸父追日以及各种旱灾神话故事即说明了这一点;而对月神娥,人们则表现为深深的崇敬、亲近和依恋。
从现有的神话记载来看,羲与娥的最初形态都是女性,这应该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
进入父系社会后,羲、娥神话明显体现出男性社会主体的痕迹。
这在两个系统中得到体现,一是在《山海经》中,羲、娥仍为女性,但都“嫁给”帝俊为妻了。
但这个系统仅仅限于《山海经》,未得流行。
得到广泛流行的是另一演化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羲变成男性,并成为娥的丈夫,即所谓伏羲、女娲为夫妇之说,这可由许多古代帛画、石刻等画像中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得到证明。
在这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嫦娥的故事,因为它是被直接地作为月神来理解的古代神话人物。
据神话学家考证,嫦娥就是女娲。
嫦娥之所以能够作为月神,是因为她最后成为月宫的主人。
显然,这是对人间世界男性统治的想象性的报复。
这一则神话无疑是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后的产物,反映了女性王国失落后的悲怨与挣扎。
不过,女性王国的沦丧并未带来女性文化的消逝。
由于父系社会的建立导致了连连不断的战争、掠夺、杀戮、冲突,所以人们虽然在现实中不得不在父系文化的旋涡中挣扎、拼搏,不得不遵循着父系文化的“游戏规则”,但在心底深处仍然深深地向往着和谐宁静的女性文化。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新课标Ⅰ卷高三语文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试卷(word版)
2017年新课标Ⅰ卷高三语文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试卷2017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月”的神话意蕴看中国艺术精神“月”在中国文化中的基本寓意是“母性”与“女性”。
《礼记》云:“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
”所以中国古人称日为“太阳”,称月为“太阴”。
在西方文化中,日神阿波罗始终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而在中国神话中,虽然既有日神也有月神,但它们的地位以及人们对它们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中国神话中的日神是羲,月神是娥。
羲代表太阳,代表理性,代表威严;娥则代表月亮,代表生命,代表柔美。
人们对日神是敬而远之,又时而怨之,羿射十日、夸父追日以及各种旱灾神话故事即说明了这一点;而对月神娥,人们则表现为深深的崇敬、亲近和依恋。
从现有的神话记载来看,羲与娥的最初形态都是女性,这应该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
进入父系社会后,羲、娥神话明显体现出男性社会主体的痕迹。
这在两个系统中得到体现,一是在《山海经》中,羲、娥仍为女性,但都“嫁给”帝俊为妻了。
但这个系统仅仅限于《山海经》,未得流行。
得到广泛流行的是另一演化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羲变成男性,并成为娥的丈夫,即所谓伏羲、女娲为夫妇之说,这可由许多古代帛画、石刻等画像中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得到证明。
在这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嫦娥的故事,因为它是被直接地作为月神来理解的古代神话人物。
据神话学家考证,嫦娥就是女娲。
嫦娥之所以能够作为月神,是因为她最后成为月宫的主人。
显然,这是对人间世界男性统治的想象性的报复。
这一则神话无疑是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后的产物,反映了女性王国失落后的悲怨与挣扎。
不过,女性王国的沦丧并未带来女性文化的消逝。
由于父系社会的建立导致了连连不断的战争、掠夺、杀戮、冲突,所以人们虽然在现实中不得不在父系文化的旋涡中挣扎、拼搏,不得不遵循着父系文化的“游戏规则”,但在心底深处仍然深深地向往着和谐宁静的女性文化。
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7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一)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重要的支流。
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
一进腊月,中国各地春节市场上的民间的剪纸生意就异常红火起来。
在铺天盖地的剪纸作品中,吉祥和祝福图案的最多,‚四个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花瓶里插枝牡丹意味‘平安富贵’,莲花上的两条鱼是祝福‘年年有余’‛。
除了剪纸,还有窗花、年画、红春联、红灯笼、红鞭炮等,到处一片红火,把年烘托得热热闹闹。
有人粗略地统计过,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吉祥符号、图案有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衍生出来的。
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
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
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是‚四灵‛。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这四者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生活中恒定认同的吉祥物。
麟指麒麟,称为仁兽。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
麟、凤、龙,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虚拟动物。
如龙,《尔雅〃翼》中讲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蚕,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而象征尊贵、安闲、长寿的龟也是备受人们推崇的灵异之物。
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动物很多。
如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深受人们喜爱。
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
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还因为猴与‚侯‛同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2017年1月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7年1月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高三期末考试语试题2017年1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满分10分,考试时间1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一、(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泥淖(nà)颤(hàn)栗压轴戏(zhòu)沐猴而冠(guàn))B.碾压(niǎn)粘贴(nián)捋虎须(luō)鲜为人知(xiǎn.铁砧(zhēn)偌大(nuò) 发疟子(à)瞠目结舌(hēnɡ)D.提挈(qiè)眼睑(iǎn废食)扎小辫(zā)因噎(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惊蛰脉搏仪仗队食不果腹舐犊情深B.震撼装祯辩证法融汇贯通孺慕之情.融洽烦躁蹚浑水死不瞑目嘻笑怒骂D.凋蔽歉收无名火矫生贯养和蔼可亲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陶渊明这种真的隐逸人自然、审视自然美独具匠心的崭新视角,把学的审美视野伸展到世俗作家无可企及的地方。
②人是一种化的存在,而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成为一种化记忆。
③希腊神话有较为系统的神系,有专门的神话的书籍与故事留存;而中国古代神话则显得,只在部分史书与学作品中才见到神话的影子。
A.关照积淀凌乱B关照积聚零乱.观照积淀零乱D.观照积聚凌乱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3月l曰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
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全国高考1卷语文试卷答案及语文综合测试题(2)
2017全国高考1卷语文试卷答案及语文综合测试题(2)(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l4~15题。
行香子(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4.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上阕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15.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风度翩翩,用兵如神的句子是,,。
(2)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用,写出了江天的无限广阔。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宋文帝北伐失败来咏叹南宋近事的句子是,,。
第II卷表达题(共75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②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斤斤于物质生活和低级趣味的民众。
③老人都希望度过一个完美的桑榆晚景,但现阶段中国的许多老人的现实却并非如此,子女为生计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老人,“空巢”现象较为普遍。
④在那片带有原始神秘色彩的绝崖峭壁上,一条条悬泉飞瀑,从万仞峰顶倾泻而下,发出瓦釜雷鸣般的巨响。
⑤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模式,有利于彻底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2017年1月名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新课标卷)解析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7年1月5日9:00--11: 30】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
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一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_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顺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
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
”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
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于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
(精校版)2017年新课标Ⅰ语文高考真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7年1月5日9:00--11: 30】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
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一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_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顺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
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
”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
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于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
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
《中庸》中有子路问“强”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道。
一个人自信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他也可以不计较偶然的横暴。
“谦卑柔逊之中含有一种坚忍的信心,所以可说是一种君子之强。
但柔道也有流弊,过度的柔逊恭顺,就成了懦弱者的百依百顺,没有独立的是非好恶之心了。
这种人就成了孔子最痛恨的“乡原”:只能柔而不能刚;只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阉然媚于世”,而不能有踽踽凉凉的特立独行。
孔子从柔道的儒风里出来,要人“柔而能刚”,“恭而有礼”,要“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中庸》说的“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这才是孔子要提倡的那种弘毅的新儒行。
(选自胡适<说儒》,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灭殷之后,殷儒就成了亡国遗民,他们柔顺是为了取容于新的朝代。
B.殷儒在周的主要职责是“治丧相礼”,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一讨生活。
C.孔子没有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这是因为他洞察了历史的规律。
D.西周民族的新建设是在东部殷商文化特别是“殷礼”的基础上进行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刚毅的人格是担当重任、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境界的重要条件。
B.孔子长期深受武士风气的影响,这使他的新儒主张也具有了武士的色彩。
C.孔子说自己没有做到君子“三道”,而子贡却认为这些品质正是老师的写照。
D.无论是门徒还是时人,孔予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刚毅勇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的自信可能也影响了孔门学者的思想:一个人自信心强,遇事往往能刚毅坚忍。
B.老子有“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这与孔门“柔道是一种‘强’道”的看法有一致性。
C.孔子具有变革精神,他“振衰起儒”,使柔顺取容的殷儒发展成为弘毅进取的新儒。
D.孔子提倡的新儒人格的内涵,既包括柔懦、谦卑、虚心,也包括刚毅、勇敢、进取。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12分)成道于贵州的王阳明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遗憾的是,当今人们只知王阳明生于浙江,却没有充分重视他“成道于贵州”的经历。
其实,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
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发落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
王阳明惨遭此祸,自是孤独、寂寞、苦闷、悲戚。
他由聚落千万家的京城,陡然降落到偏僻、荒凉的龙场,举目无亲,表食无着,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
他自知无处伸冤,万念俱灰,惟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却,于是对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乱如麻,恍恍惚惚,悲愤忧思无法排解,常常终夜不能入眠,起而仰天长啸,悲歌以抒情怀。
诗不能解闷,复调越曲,曲不能解闷,乃杂以诙笑。
在此绝望之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民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与命运抗争。
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走上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
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也是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
龙场在万山之中,“书卷不可捣”,于是王阳明默记《五经》要旨,但凭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孔孟之道,省度程朱理学。
这一改变,使王阳明摆脱了世间凡俗,跳出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独立思考,寻求人性解放。
他在龙场附近的一个小山洞里“玩易”,在沉思中“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心境由烦躁转为安然,由悲哀转为喜悦,一种生机勃勃的情绪油然而生。
谪居龙场三年,使他最受感动的就是那些朴实无华的“夷民”,他们与王阳明无亲无故,却能拔刀相助,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这与京城中“各抢地势,勾心斗角”的情况相比,有如天渊之别。
他体味到人间“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贵,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灵感。
“千古龙冈漫有名”,这是王阳明谪贬龙场期间所写的诗句,用以怀念和赞颂三国时的诸葛亮。
如今,这一诗句却成了后人对他的赞誉与缅怀。
这龙冈,因王阳明而名扬四海:这龙冈,被人们誉为“王学圣地”。
天下的王学,无论是浙中、江右、泰州、南中、楚中、北方、粤闽诸学派,抑或是日本的阳明学、朝鲜的实学以及东南亚、欧美的王学,寻根溯源,都以贵州为渊薮,以龙冈为始发地。
王阳明一生中办过三个书院,最早的便是龙冈书院,在这里传习了第一批王学弟子,在他的<镇远旅邸书札》中提到陈宗鲁、汤伯元等16人。
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实际上也是在龙冈形成的,开山之作就是《龙场生问答》与《教条示龙场谱生》。
王阳明思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书院。
贵州的龙冈书院、江西的濂溪书院和浙江的稽山书院,构成了王学传播的主要路线。
王阳明的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其中有两篇是在贵州所作。
篇是千古不磨的《瘗旅文>,激情所致,一气呵成,抒发忧郁愤懑之情怀,如哭如诉,句句是泪,字字是血,读后莫不黯然垂泪。
另一篇是《象祠记》,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
相关链接:①王阳明11岁时就立下圣人之志,先泛滥于辞章,继出入于释教道教,再遍读朱熹之书,经过26年的艰难探索,终无所得。
直到37岁时在龙场的绝境中,王阳明放下得失荣辱,向死而生,终悟圣人之道。
《王阳明年谱》:“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子事物者误也。
”②朱熹认为;‘格物”就是向外物求天理,即通过一物一物去格,得知万事万物之理,最后豁然贯通,成为圣人。
而王阳明认为,天理不在外物,而在人心:“格物”即正心,“致知”是良知。
王阳明从此与程朱分道扬镳,初步建立起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
《传习录》记载了王阳明对龙场悟道的体会:“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
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对于立德、立功、立言的王阳明,当今人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充分,尤其是忽略了他“成道于贵州”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经历。
B.流放到环境恶劣的龙场之初,举目无亲,衣食无着,艰难困苦超乎寻常,王阳明产生了种种消极情绪,对人生非常绝望。
C.贵州龙场偏僻闭塞,贬官流放的王阳明躲在龙场附近一个安静的小山洞里沉思、品玩《易经》,心情好转,生命又恢复了生机。
D.与王阳明无亲无故的“夷民”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渡过难关,这些底层人民以“真情”让王阳明感知到了“良知”的可贵。
E.“千古龙冈漫有名”,王阳明以诗明志,把自己比作隐居卧龙岗的诸葛亮,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5.王阳明在龙场悟出的“道”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分)6.王阳明成道于贵州的人生经历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14分)善心安石榴①小区院里有几只流浪猫。
到底几只是不确定的。
因为,五分钟之前,在草坪里见到一只灰黑相间的狸猫,五分钟之后,在楼头便利店的外置货架上又看到一模一样的一只蜷在那儿假寐,你不知道是刚才的那只漂移过来了,还是它的同胞兄弟。
这都是可能的。
但是,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邻居们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共五只。
尽管它们的关系有点暧昧,也挺复杂,院里人现在也没有真正看透,不过,数量是明晰的。
②涛子一家搬走时正值初冬,不会是他——第三次中风的半残人,估计是他老婆或者儿子,把一扇窗户打开,在纱窗上剪出一个小方口——方口的最上一边没有剪,就像一个小方门帘。
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当天就迁进新居了。
③猫们进进出出。
有时候,只有一个小脸儿躲在纱窗后面,端庄威仪,就是一只小脸老虎嘛!有时候,“呼咙呼咙”从窗台上滚下来两只,打得难解难分。
另外一只猫蹲坐在窗下自行车旁淡然地看了一眼身边激战正酣的一对儿,又冷静地转移了视线。
屋里毫不相干的那只却突然冲了出来,直接坠到窗下加入了战斗。
而窗对面墙根儿一辆落着积雪的电动三轮车下面,一只猫爬了出来,拖着长尾巴慢腾腾横过便道,一副吃饱喝足的慵懒样子,却瞬间起动,一溜烟儿完成跑、跳、抓爬、钻的动作,回屋里去了。
邻居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知道这是个五口之家的。
④涛子一家三口撤走之后已经一年多了吧,无论大雪咆天,还是春雨绵绵,这个房子的主人一直都是五只猫。
一涛子被送走之后再没回来过,老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