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里的诗歌镜像_李金发诗歌与穆旦诗歌之比较_代波
在象征的路上——李金发、艾青诗歌之比较
38在象征的路上——李金发、艾青诗歌之比较扈 琛 武汉大学文学院摘要:李金发无可置疑的是一位象征派诗人,而艾青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象征主义的影响。
无论是他们悲惨的童年经历,还是青年时代先后奔赴巴黎,都让他们的创作染上了象征主义的色彩。
个人性格与所处时代的不同让李金发与艾青走上了不同的创作道路,形成了不同的诗歌类型,但在1940年代之后却又殊途同归从象征转向了现实。
关键词:李金发;艾青;象征主义论及中国新诗的象征派诗歌,李金发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作为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象征主义诗人,1920年代“五四”退潮的时候,他给中国的象征主义诗歌带来了一场烟花灿烂。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另一位诗人——艾青。
尽管他始终标榜自己为现实主义诗人,但我们不能忽略象征主义对他的影响,更不能忽略艾青诗歌中若隐若现的象征主义成分。
在象征的路上,李金发与艾青走的同样长、同样远。
一、各自的象征——同途与殊途同途(一)强调意象的暗示与影射直抒胸臆,选用直白的语言任由内心情感喷涌而出并不是象征主义诗人所热衷的。
象征主义认为,“一切东西都是象征的森林”而外界的事物正是内心世界的象征。
因此他们强调用象征性物象暗示主题和诗人的主观世界,以有限的象征意象暗示和影射无限的宇宙空间。
与直抒胸臆的直白与坦诚不同,象征所用的暗示与影射尽管在意境和物镜上造成了朦胧,但是却深含浪漫主义的气息,以其特殊的多义性、多变性和无限性打破了原有的语言固态化格局。
在诗歌创作中,李金发与艾青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暗示与影射的方式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寻找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诗的构成法:绘画、音乐与情思李金发之后的象征派诗人穆木天、王独清在《谭诗》和《再谭诗》中提出的“诗的统一性”和“诗的持续性”基本确立了中国象征派诗人诗的构成法——“绘画+音乐+情思”。
穆木天提出“诗要兼造型与音乐之美”①,而王独清在穆木天之后又“提出了他的理想的诗歌艺术构成模式:(情+力)+(音+色)=诗”②97,至此中国象征诗派诗歌“绘画+音乐+情思”的构成法基本成形。
李金发与波德莱尔象征诗歌中荒诞景观之比较
与神秘 , 带着 悲伤的情怀 。“ ! 吁 这平原 ,细流 ,秃树 ,短 墙 ,无 恙 / / / /
的天涯 ,芦 苇……幽幽之 长夜 , 留下点 / / , 恶魔 深睡之 影 ……稀 细 的
万 人悲 哭。”《 昂车 中》诗人看 到尔虞 我诈和勾 心斗角 的现 实社 (里 )
会, 不禁想 到万人 欢笑和 万人悲哭 的丑恶 与黑暗 。诗人还 描写 了处 于这个黑 暗现实世 界 中的各种人 。“ 弃妇 之隐忧堆 积在动作 上 ,夕 ,
油 灯不 甘寂寞 独 自放 光 明 , 照亮 了著 名诗人 阴 暗的天 庭 , 他们把 / ,
黑纱 。/ 哦我生命 的月亮 !你也照 办不理 。”《 (魔鬼 附身 的人 》原本 ) 光芒 万丈 的太 阳却被 一层 黑纱 笼罩 , 月亮 也 因此 而毫无 光 亮 , 态 病 的 日月景观 象征着 如同魔鬼 附身般 病态 的人 。“ 快我们 就要沉 沦 很 寒冰 黑夜 ,告 辞 了, / 匆匆来 去的夏 日炎炎 ,我 已听到落地 有声凄 凄 /
看到 了弯腰驼 背 、 衫破败 的老太 婆。“ 衣 他们 的眼睛 , 失去 了神妙星
波德 莱尔 在《 恶之 花》 中将 大量 丑恶 的 自然景 观展 现在 人们 的 眼前 。“ 我的猫 在地砖上 找褥草 一根 , 长疮 的瘦猫不住 抖 动着病 身 ,
… …
点, 面朝 天 ,仿佛视 线很 远很长 ;就是没 有看见他 们低头 梦想 , / 仰 , /
沉甸甸 的眼皮 总是不 顾路 面。” 《 ( 盲人 》 诗人还 看见 了木讷呆 滞 的 )
牌局 中充满 肮脏发 霉的香 风。” 《 郁之 一》 一 只混身 是病 的 (忧 )
猫在冰冷 的地砖 上寻找 一丝温 暖 ,香风 中带着 肮脏发 霉的 味道 , 象
诗歌流派及鉴赏
诗歌理论有哪些流派诗歌流派及其理论:(1)20世纪20年代初期以徐志摩、闻一多等为代表的"新月派",以及2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2)20世纪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以及以艾青、彭燕郊、牛汉、曾卓等为代表的"七月诗派";(3)20世纪4 0年代以穆旦、杜运燮、郑敏等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4)20世纪50年代以纪弦为代表的"现代派诗群";(5)20世纪50年代以覃子豪、钟鼎文和后起的余光中、罗门、蓉子为代表的"蓝星诗群";(6)20世纪50年代以洛夫、张默和痖弦为代表的"创世纪诗群";(7)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北岛、杨炼、多多、顾城、江河、舒婷等为代表的"朦胧诗群";(8)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海子为代表的"神性写作",以韩东、于坚等为代表的"他们诗群",以及以周伦佑、杨黎等为代表的"非非诗群";(9)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欧阳江河、西川、翟永明、王家新、臧棣、西渡、桑克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写作",以及90年代中后期以伊沙、徐江、侯马等为代表的"民间写作";(10)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以莫非、林童、树才、娜夜、卢卫平、路也、唐诗、刘文旋、马永波、谯达摩等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写作";(11)21世纪初以朵渔、尹丽川、沈浩波、南人、巫昂等为代表的"下半身写作",以及以安琪、格式、马策、赵丽华等为代表的"中间代写作"(12)21世纪初至今以张荣寰、易道禅等为代表的“世界精神”派,将诗歌及其理论融入了世界文明的内核与灵魂的升华感知。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李金发与象征主义诗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金发与象征主义诗歌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指导教师:***20040501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哂兰塾导师签名中文摘要李金发是中国象征诗派的开拓者,他在法国用汉语创作象征主义诗歌,将从异域得到的其文化构成的多种变言形式等皆承师波德的潜意识中有通过遗“调和中西”成为他成了他独特的诗风。
意象用一种半白话半文言的语言表达出来,显示了奏和多元整合。
李金发从表现主题、审美方式到语莱尔、魏尔伦,但李金发毕竟是一个中国人,在他传而代代相延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的积淀,的自觉追求,李金发在对象征主义选择的过程中形吴思敬曾说:“诗的写作,从本质上说,无非要写出不同,写出差异,要以独特的眼光,从独特的角度,用独特的语言,抒写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1]李金发试图将中国古代传统与西方象征派的诗相结合,不被人造的格律所左右,写充分的自由诗。
本文第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引论,概述象征主义传入中国后,通过周作人对象征主义的界说引出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始作俑者李金发。
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李金发在法国留学时期,与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一拍即合,并开始了象征主义诗歌的创作。
其作品很明显的受到了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响,在诗歌审美对象的选择上,多数的诗都是面向生活中的丑恶面,大量营造死尸、枯骨、血污、寒夜、泥泞、荒漠、死叶等丑恶的意象,带有明显的“以丑为美”、“从恶中发掘美”的美学倾向。
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
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篇一: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本文从李金发的创作入手,评论了李金发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和作认为李金发引进和创作的象征主义诗歌在诗歌形式和诗歌意象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历史地位一提起李金发的名字, 许多人并不陌生, 因为他总是和一个诗歌流派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个诗歌流派在20年代中后期风靡一时, 虽然它不属于诗歌发展的主流, 但它断断续续地影响了中国新诗坛70余年, 迄今诗坛上最前卫的现代诗派, 仍能从它那儿追溯到或明或暗的承接关系, 它就是象征诗派, 而象征诗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便是李金发。
象征主义并非中国产舶来品0,李金发则是介绍它到中国诗里来的正因为如此,当年名不见经传的20 余岁的李金发名噪一时, 尽管从他成名起批评便伴随着他, 而他的诗作虽多名作却极少, 但是, 他在现代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他对中国新诗发展的贡献, 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价值。
象征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 其先驱者是查理#波特莱尔charlesbaudelaire, 1821) 1967) 他以其诗集5恶之花6 和文学理论著作 5美学探奇6、5浪漫派艺术6, 从创作实践到理论倡导, 充分阐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 在题材上, 他一反浪漫派末流歌咏风花雪月的陈词滥调, 把艺术的视野转向城市生活的喧嚣丑恶和现代人们内心的苦闷颓废。
他说: 在我看来,把恶之美提炼出来是有趣的。
0 在艺术方法上,他打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直抒胸臆和客观白描等艺术手段, 主张用有声有色的具体物象来暗示显现内心的微妙世界。
他认为人的内心活动与外在事物之间存在契合与感应的关系, 自然界的气象万千和草木风云都是可以向人们发出感应气息的象征的森林0。
波特莱尔的这些艺术原则,后来就成了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以及整个现代诗派的基本倾向和艺术手法。
到19 世纪80年代, 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新崛起的诗派正式形成, 代表人物是保尔#魏尔伦paulverlaine, 1844) 1896) (arthurrimbauol, 1854) 1891) 和史推方#马拉美 stphane mallrm 1842)1898) 。
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精选资料
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穆旦是中国新诗在30、40年代下的一面旗帜,而穆旦诗歌又是我国现代主义诗歌下的代表作,穆旦的大多数诗歌都具有独特的现代主义诗歌特点。
就穆旦本身来说,其是一位思绪敏锐和社会责任感极强的知识分子,其所创作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
当前,在实际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士开始对穆旦的诗歌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旨在进一步加强对穆旦诗歌的理解,以提升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品质。
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一、具有形象的现代生活化元素穆旦是一位极具现代生活形象的知R分子,其大多数的诗歌都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
在诗歌的描写中,穆旦懂得如何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于诗歌当中,并通过采用相应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生活的经历与体验。
其中,在表达现代生活化元素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选取生活意象则成为广大诗人应当面对的一大问题,诗人在选择意象的时候往往需要结合该意象的形象,以使其可以更好地展现出诗歌的中心思想。
通常情况下,在传达诗歌情感的时候,穆旦往往会探究生活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会运用合适的现代化形象来创作诗歌,而这便是穆旦诗歌中一大现代主义特征。
就如,穆旦在评价《还原作用》一文中,其看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并通过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刻地评价,由此也可以看出穆旦懂得诗歌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而现代生活化元素的依托是表达诗歌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重视诗歌创作的深度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士已开始着手诗歌的创作,这也便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诗歌创作的市场。
其中,从我国传统诗歌的创作领域上进行分析的话,人们可以发现其存在的一个主要特点便是很好地满足了主题与形式的统一性,而对于不同的诗歌其具有不同的主题,一般情况下古代诗歌的主题可以从爱情、边塞、闺怨、田园等几个方面开始着手创作。
但是,穆旦的诗歌便很好地突破了这一创作特点,与一般诗歌相比较的话,穆旦的诗歌具有内在结构的魅力,其更加重视诗歌创作的深度与密度。
论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及其对新诗创作的贡献
李金发象征诗歌对新诗创作的贡献:突破传统诗歌的束缚,拓展了新诗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为后来的纪20年代中国新诗发展的背景
李金发个人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象征主义诗歌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李金发与同时代诗人的交流与互动
主题:孤独、死亡、颓废
意象:黑夜、坟墓、枯枝等
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意象的象征意义表达情感
李金发关注新诗的音乐性和视觉性,为后来的新诗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李金发的象征诗歌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丰富了新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李金发的诗歌对哲理思考的引入,为新诗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对新诗的贡献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新诗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启示。
李金发的诗歌对新诗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的启示,对于推动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简练、质朴,不追求华丽辞藻
运用古词、方言和外来词,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李金发在创造意象时,注重语言的简洁、凝练,使得诗歌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简洁明快的艺术风格
李金发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意象的创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意象新颖、独特,常常突破常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开创了现代诗歌的先河,成为新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丰富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推动了现代诗歌的国际化,让中国诗歌走向世界。
对后来的新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李金发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象深远,对后辈诗人在语言运用和诗歌表现手法上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缺乏对诗歌艺术的深入探索和创新,难以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李发荣 发言稿《战争诗歌现代派文艺社团——读穆旦西南联大时期诗歌》
战争诗歌·现代派·文艺社团——读穆旦西南联大时期诗歌一我向来不喜欢甚至排斥三四十年代关于战争或是在战乱的环境下写出来的诗歌,我觉得那些诗歌有些假大空。
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经历过战争和苦难的原因,在阅读殷夫、蒲风或是田间的诗歌时,我只能假想出诗歌描述的情景,并表现出一副深受感染或被鼓动的样子。
但是说真的,我不想在诗歌里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虽然他们所处的现实是那样的残酷,但是由于时间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诗歌带给我的只是一个历史事件。
起初读穆旦诗歌的时候也有这种感受,虽然他的好多诗歌是在我所居住的昆明这种城市写出来的,但是,现在这座城市已经焕然一新,完全找不出诗歌的影子。
我一直坚信,写作仍是对遗忘的抵触。
但是,在我的写作中,并不涉及战争和与战争有关的任何东西,所以遗忘是必然的。
穆旦刚好生活在战争年代,1935年穆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学习,但是由于战乱,1937年10月南迁长沙但是随着南京失陷,日军紧逼武汉长沙长沙临时大学只好再迁云南昆明。
这一路上,穆旦经历了长途的跋涉、战火和硝烟。
在3000多里步行的路途中,穆旦也近距离的接触了最底层的人民。
这些经历对他的写作无疑是珍贵的。
在昆明的学习和生活,随刻都要受到死亡的威胁,在穆旦众多反映战争体验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穆旦亲身经历了死亡最直接的考验。
我们可以理解,在那样的环境里,他的诗歌中免不了要染上强烈的战斗气息和火药子弹味。
但是,穆旦的诗歌不仅仅停留在这个地方,他的诗歌中有着很强的对苦难的体验、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这是穆旦诗歌闪光的地方。
面对生存的困境、时代的苦闷、人与战争、生命与战争,穆旦的写作显得弥足珍贵。
回过头来,也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诗歌创作。
如果说穆旦那个时代战争是最大的外部因素。
那么,现在我们面临的外部因素相比而言只多不少,大众文化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如果说穆旦的诗歌是那个年代的标语和冲锋号,现在的好多诗歌就是关起门来玩的过家家游戏。
时代场域下现代诗人卞之琳和穆旦的思辨转向
时代场域下现代诗人卞之琳和穆旦的思辨转向作者:熊念慧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12期内容摘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新的历史使命,纷纷作出“反抒情”的历史选择。
三十年代的卞之琳具有中西交融的历史过渡性,对西南联大诗群产生一定影响;穆旦将中国新诗的内里建构推至新高度,成为四十年代亮眼的现代派诗人。
关键词:卞之琳穆旦历史使命知性诗学一.个人生命与历史使命新诗大众化发端于“五四”时期,1932年9月左联领导成立中国诗歌会后提出了“诗歌大众化”的口号。
“七·七事变”后,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构成了四十年代的时代主旋律,新诗却得以进一步普及,得益于诗歌的鼓动性赋予其在战争年代特别的现实意义,也因为人民对战争的激情和浪漫式幻想和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有着天然的契合。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新诗与时代始终保持紧密关系,诗歌确乎就是当时政治情况的晴雨表,不管现代派诗人如何标榜自己对政治的疏离,都不可能逃脱整个社会的大背景。
自称“不参加政治”的施蛰存,在主编《现代》杂志期间刊登了大量左翼作家的作品,及时报道左翼文坛消息,“抗战初期全体作家可以说都是诗人”。
[1]诗人们面对时代洪流所作出的尝试与选择,标志着中国新诗发展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一方面,写实主义成为诗坛主潮,诗歌形式实现了从短到长,从抒情到叙事的转变,代表有艾青、田间。
另一方面,诗人开始重新思考诗歌与时代的关系,或抛弃原来的美学追求,走上现实主义道路,或用象征主义方法参与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作品逐渐从朦胧、晦涩趋于明朗化,代表有何其芳、卞之琳、戴望舒。
抗日战争的“炮火翻动了整个天地,抖动了人群的组合”[2],卞之琳开始反思国家忧患与国人的苟安心态,在抗战之初受聘于四川大学外文系时,就和何其芳、朱光潜等人自费创办了反映群众现实生活的小型半月刊《工作》,并进而奔赴延安与晋冀前线,开始写作《慰劳信集》,[3]用通俗晓畅的语言书写战时人物,达到了诗歌生命另一高度。
近十五年来现代诗人李金发研究综述
展 ,也 有 对其 小说 的研 究 ,研 究 范
围进 一 步 扩大 ,在这 一 阶段 中 , 2 0 0 0 年1 0月2 8 —3 0日 ,广 东 梅 州 举
行了 “ 李 金 发 诞 辰 一 百 周 年 纪 念 暨
的伯 乐 ,他 认 为 李金 发 的 诗是 “ 国
内所 无 ,别 开生 面的作 品 。 ”苏雪 林
出版后 ,就 较 少 作诗 ,但 根据 陈 厚 诚 为李 金发 所做 传 记 ,姑且 按 照 时 间及 诗 歌风 格 的转 化 ,将李 金 发 的 诗歌大 致分为 四个 阶段 。 ( 1 )第一阶段 李金发 1 9 2 0就 已 开 始 写 诗 , 1 9 2 1 年 秋到达 巴黎 后 ,生活 的艰难 、 心境 的孤独 和思想 情绪 的颓 废忧郁 , 都 指引 了他 的象 征派 诗 歌创 作 。他 的 第一 本诗 集 《 微雨》 就 主要 写 于
这 一时 期 。他 用 神秘 朦 胧 的 意象 来
寄 托 自己痛苦 、绝 望 的情 绪 。这 一 阶 段 的诗歌 创 作 ,只是 李 金 发个 人 情 感 的抒发 ,是 个 人 内心 世 界 的表 达 。基 本无关 时代 和 国家 民族 主题 。
的讲话 ,这一 研 讨 会 的举 行 ,对 李
学 术研讨 会”,中 国现 代文 学研 究界 的知名 学 者 ,海 内 外专 家 学 者六 十
多 人 参 加 了研 讨 会 。 李 金 发 的 长 子 、
美 国夏 威 夷 大学 政 治 系教 授李 明心
先 生也 特 意 从美 国 回 到梅 州 参加 会
议 并做 了 “ 怀念 我的父亲李 金发”
平, 体 现 出 了 宽 阔 的 研 究 视 野 和 多 样
李金发诗歌艺术特色
一、李金发与象征派李金发(1900.11.21—1976.12.25)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广东梅县人。
李金发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
象征诗,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派别,有其基本的而又是独特的艺术个性。
象征诗不像现实主义诗歌对社会现实进行客观描述,也不像浪漫主义诗歌那样直抒胸臆,它是主张用有声有色的具体物象来暗示诗人微妙的内心世界。
它是用人的感受与自然物象契合的表现形式,来展示个人平凡细微的生活体验和复杂变幻的心态。
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
②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
③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
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戴望舒手中。
二、李金发诗歌艺术特色李金发是中国诗歌中象征派的执牛耳者。
他的诗幽邃、抑郁、神秘、精微。
他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借鉴,不只是技巧上的,而是骨子里的。
这表现在他的诗与波特莱尔们的诗,有着同构的关系:以社会和人生的“恶”为对象;强调“不幸”的忧郁美;追求万物与主体神秘的交感契合,认为自然是主观世界的“象征森林“;关心生与死等抽象的问题;在语言效果上,追求象征、隐喻、通感、暗示、视角转换;追求光、色的奇幻组合及音乐般的效果等。
现代文学诗歌发展脉络
现代文学诗歌发展脉络
现代文学诗歌发展脉络:
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基本可以这样概括,分为追求“平民化”的诗派和追求“贵族化”的诗派,(1)“贵族化”即“李金发代表的早期象征派”,“平民化”可以分为“格律的新诗(早期新月派)”和“自由体新诗”(2)自由体新诗又可以分为“抒发自我”(如郭沫若等)和“抒发政治集体观念”(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两个不同风格。
第二个十年其实'就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或者叫“土地革命时期”,诗歌分三类(1)受大革命失败和共产党的左翼作家影响,“中国诗歌会”继承第一个十年“早期无产阶级诗歌”而发展。
(2)早期新月派变为后期新月派,格律松动,诗感变化。
(3)“现代派诗歌”继承“早期象征派”又受“后期新月派”影响而形成,讨论“现代诗情绪(内容)和现代诗辞藻(形式)”。
第三个十年基本是在宣扬抗战,抗战催生了世界三大人民诗人之一的艾青,艾青影响下形成“七月诗派”,七月诗派丰富发展了“中国诗歌会”的革命现实主义,又不排斥个人。
另一方面,战争迫使西南联大成立,大师和年轻诗人云集,校园派诗人应运而生(代表诗人冯至),校园派诗人提倡生命的沉思和艺术的沉思,开始使新诗往哲理化发展。
冯至影响下形成“中国新诗派”,其特征是综合,即融合“现实,玄学,象征”,因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诗歌基本都可以在这里见到影子,而其讨论诗歌现代性,则与第二个十年“中国现代派诗歌相呼应”,只是现代派的现代是现代人的情感和辞藻,它的现代更侧重于新的诗歌传统。
李金发诗歌艺术的当代关照
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运动兴起,诗歌也经历了从文言到白话的变革。
20世纪20年代,新诗逐渐发展壮大,有以胡适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诗如作文”的散文化诗歌,有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意绪化自我诗歌创作,有新月派诗人“戴着镣铐起舞”式的诗歌实验,等等。
相比于这些诗歌探索,李金发的诗歌创作开启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种强烈的反差形成“李金发式”的独特诗歌语言,这是对传统新诗的挑战,也是对创作理念的探索与创新。
李金发的诗歌位居现代主义诗歌的边界,披着西化的外衣,又没有完全摒弃东方文明。
他的诗歌,是“纯诗”概念的实践与发展。
一、“纯诗”创作——永远也达不到的理想边界李金发的创作具有“纯诗”的影子。
早在1926年,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在《谈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纯诗”的概念,指独立、自由、不朽、纯粹,即“纯粹的诗歌”。
[1]按穆木天的观点,诗歌与散文有完全不同的领域,诗歌负责管控“纯粹的世界”,散文则是用来书写山林抑或烟火人间的。
因此,“纯诗”强调的更多是抽象的经验、感触。
“诗是要暗示的,最忌讳说明的。
”[2]这是诗歌创作观念的转化,即诗歌不该被用来急于抒情和表达,而是实现了从表意功能向“自我感觉表现”功能的转变。
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瓦雷里对“纯诗”有着详尽的论述,在他看来,一句很美的诗歌是“诗”中最“纯”的部分。
人们将好的诗句比作宝石,这个比喻让每个人都了解好诗句该具有的纯粹的品质。
他认为,说“纯诗”,毋宁说是“绝对的诗”,它是诗歌形式的新的探索,探索诗歌语言之间、词与词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效果。
[3]“纯诗”中的“诗情”,完全不同于普通的人类情感,其区别在于“纯诗”的感情是独一无二的,是整个世界的抽象化感知与经验化表达。
瓦雷里认为,“纯诗”是象征主义的后身。
[4]从象征派开山鼻祖波德莱尔,到早期象征主义代表马拉美,再到瓦雷里,象征主义诗论不断成熟。
尤其是在瓦雷里时期,诗歌李金发诗歌艺术的当代关照杨金翰 荣光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纯粹”。
朦胧中的心灵感应和艺术体验——简评李金发和他的诗《希望与怜悯》
作者: 李德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
页码: 92-95页
摘要: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当推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艾青等,他们创造了独特的美学风格并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奠定了自己在诗坛上的地位.但是艺术成就和美学风格并不总是成正比的.有些现代诗人虽然创造了十分独特的美学风格,但是没能把他们的风格推向成熟并发扬广大,没能创作出十分优秀的诗歌篇章,因而声誉不是很高,他们对诗歌艺术的贡献却是不能抹煞的.李金发就是这样一位诗人.李金发从二十年代前后步入诗坛,出版过三部薄薄的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穆旦(Mo Dan)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现代主义
思潮的特征。
下面从语言、意象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穆旦的诗歌语言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
他摒弃了传统诗歌的格律、韵脚和常用的汉字,并大胆使用生活中的白话语言和外来语言,让诗歌语言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富于变化。
例如,《日记》中出现的“思想特别不清楚,丧失了最后一点理智,不知时间,不知疲倦,
只知道不停地写下来”,这样的白话语言使诗歌更接近现实生活。
穆旦的诗歌意象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
他使用大量的自然意象并融入了现代生活的符
号和象征,在意象上呈现出意识流的自由性和随意性。
例如,《夜行》中的“夜凉如水滴流”、“寂寥的车榔声”、“浓密的人流涌向远方”,这些诗句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自然
景观和城市现象,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成为新的诗歌形象,从而发现了新的美学和审美体
系。
穆旦的诗歌意识形态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
他反对传统的权威主义思想,主张人的自由、平等和多元化。
在诗歌中反映了这种现代主义意识形态,例如《梦》中“我渴望有个
世界,能够在其中自由流浪,任何地方都是我的家,我不会对过去有遗憾,也不会对未来
有期许”等诗句,表达了现代人逃离束缚,追求自由的心态。
在穆旦的诗歌中,语言、意象和意识形态三者融合成为现代主义的一部分,使他的诗
歌摆脱了传统诗歌的束缚,展现出诗歌语言的多元和诗歌思想的前卫。
穆旦的诗歌在当代
诗歌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真正的现代主义诗人——穆旦论
中国真正的现代主义诗人——穆旦论苗雨时中国现代新诗肇始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在与世界文学的对接中,它以对传统的反叛姿态,植根于时代变革的现实土壤,而展现一派葱翠蓬勃的青春气象。
然而,它最初的潮流却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
而且此后它们一直占据着中国诗坛的中心地位。
这与那社会的急剧的演化有关。
但是,现代主义诗歌的萌芽,也在历史的夹缝里潜滋暗长。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于上世纪20年代中期出现,宣告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诞生。
由于他受了西方世纪病的影响,传导的多为颓唐的“异国情调”,虽然给中国诗歌艺术带来新异与惊奇,但终因远离中国现代文化的旋涡,而不能成为大的气候。
之后,又有戴望舒的现代诗派的倡导,他的创作从诗形与音乐美感的早期追求走向重内心节律的对现代情绪的自由书写。
但现代诗派也因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阴影所笼罩,终不能取得大面积收获。
及至抗日战争,在民族的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各种诗歌流派竟相繁丽,而九叶诗派诗人也由此获得了历史机缘而继续推进曾一度中断的现代主义诗歌传统。
这时,世界的东方和西方,不管先进还是落后,都同样临到了世界大战的人类灾难和浩劫。
中国此时被迫站在反法西斯的前沿战线。
九叶诗派的诗人们所秉持的现代主义方向终于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取得了大致相同的文化历史语境。
这就使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本土意识的根植中,葆有了强劲生长点和茁壮的生命力。
诗人穆旦是九叶诗派里重要的一员,他的40年代的诗歌观念和创作,已充分表明他是中国真正的现代主义诗人。
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
如果是这样,那么战争中世界则更其荒诞,而人生则更其痛苦。
人类在其发展中创造文明,又在相互仇杀里毁弃文明,而人的命运则在生与死的交搏里充满焦虑、恐惧和绝望。
在这样荒诞的年代,作为个体生命的此在被置于两难境地,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或甘为奴隶,自我毁灭;或以战争抗拒战争,维护生存的权力和尊严。
穆旦的诗歌创作,正处在这种世界性的历史情境下,但他毕竟立足于中国土地,迎拒的是中国现实的荒诞:一方面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在东亚共荣的口号下,干着灭绝种族的勾当;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的腐败与黑暗,民族的生存与奋争受到了诸多的滞碍与阻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岁月新诗刚诞生之际就开始面临传统诗词的压迫和纠缠,如何冲悲愤人生。
李金发这一类诗歌的创作,是这些法国象征派的诗人破传统古典诗词的围困成为新诗人的努力焦点。
为此胡适率先打的影响。
破制约,在《文学改良刍议》的开篇写道: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法国象征派诗歌充满颓废、绝望、病态和忧郁的情调,在李改良,须从八事入手。
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金发的诗歌中也得到了反应。
在李金发的代表作《微雨》中,我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们也窥视到这位悲观颓废的抒情诗人的凄凉的心境。
在《微雨》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近百首诗作中,多数篇章都表现出处在异国他乡中的青年那种孤字俗语。
“湖畔诗人”的爱情诗以白话文的形式大胆直白的抒写寂、烦躁、忧郁、伤感的心情。
在他的诗的意象中,往往出现爱情。
郭沫若的《女神》以狂飙突进的似的“呐喊”和思接千“残叶溅血”、“阴黑之草地”等等。
载、神游万仞的丰富想象冲破了白话诗的直白浅陋,成为新诗发穆旦40年代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个精神被围困的抒情主人展的一个过渡。
之后又有“新月诗派”等不断探索新诗的创作中公形象。
在现代生活中,诗人感觉人们被平庸和空虚包围,生命的价值取向和艺术形式。
这为新诗争取自己的地位和自身的独特在庸常的包围圈中逐渐萎缩。
“那灿烂的焦躁,到这里就成了今性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但是无论是白话还是格律的探索都基本停天/一片砂砾”,生命不再有灿烂的生机,沦为砂砾和废墟。
留在对传统的借鉴和改造上,新诗的“现代性”意味还不是很“过去的都已来就范,所有的暂时/相结起来就是这平庸的永浓。
李金发的出现给诗坛上带来了一股异域风情,外国诗风在中远”,既然在传统和习俗中安然就范,束手就擒,生命自然不会国的诗坛上开始大兴。
“现代性”开始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随有思想的沉重和负担,只是“露着空虚的眼,最快乐地/死着抗战的爆发和新诗创作的内在发展。
新诗如何在欧风美雨里寻去”,诗人无法承受这种生命之“轻”。
诗人的孤独感,缺失感求自身的独立,成为诗人思考的有一个重要问题。
穆旦的出现使是特定时代精神的反映。
新诗向着中国气派发展的探索向前更推进一步。
李金发可以说是即使像爱情是这类较个人化的体验,穆旦也显得比较独特。
一个开创者,穆旦是一个集大成者。
对他们诗歌的比较不能是孰40年代穆旦的爱情诗,则呈现出完全迥异于传统的审美特征,它优孰劣,而是集中在他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为诗歌的历史表现的是拆解传统,与传统相背离的价值取向。
在他的诗歌中充进程所带来的鲜明的“时段”因素上。
斥着矛盾,斗争,苦苦挣扎的痕迹,充满着感性渴望的焦虑。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是多么美丽”,青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创作春是美丽的,青春的欲望也是迷人的,只有“反抗土地”的花朵李金发原名李权兴,笔名有淑良、金发等。
1900年11月生于才能伸出地面,与“绿色的火焰”互相拥抱,“我们二十岁的禁广东梅县一个华侨商人家庭。
李金发1919年赴法留学,学的是雕闭的肉体”也渴望突破禁闭,渴望被点燃,如同放飞的“鸟的刻。
李金发是中国象征派诗歌的创始者,其诗歌总体上充满怪异、歌”,有“光,影,声,色”组合的丰富的美丽,尽管这美丽要神秘、颓废和失落的情调。
如在《生活》一诗中,他觉得人生的经过痛苦的“等待”,但它还是像“永远的谜”一样“迷惑”着归宿就是死亡与坟墓,死神是他“唯一之崇拜者”,他认为,生“我们”。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诗人青春的忧伤与希望。
年命最终是衰老和死亡,在“坟冢”中与“蝼蚁”相伴。
生命是短轻的诗人,既对现代爱情有理性主义的质疑和失望,又有理想主暂的,死是永恒的,就连“坟冢”里“在你耳朵之左右/沙石亦义者的期待和向往。
遂销磨了”。
“我”“见惯了无牙之颚,无色之颧/一切生命流时代和个人的遭际是新诗呈现多样化和中国气派的两个内在里之威严/有时为草虫掩蔽,捣碎/终于眼球不能如意流转主要动力,诗人感知时代的方式和体验生命的特殊性也为以后新了。
”写出诗人对人间痛苦和死亡威胁的恐惧,表现出李金发的诗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借鉴。
悲观厌世的思想。
穆旦从小就显示了诗歌写作上的才华,中学时代就写出了三、体验后的建构方式《流浪人》、《哀国难》等出色的诗作。
决定穆旦诗歌深度的,无论是对外在世界和时代的感知还是对内在生命的体验都是是他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穆旦的诗歌创作是在苦难不断的生存背对诗人的表象思维,感知和体验过后如何来建构成为摆在诗人面景下展开的,他的诗数量不多,总共才一百余首,这百余首诗主前一个重要的命题。
要作于1934-1948年。
特殊的经历和时代背景以及对这些经历与时面对异国风情和个人的独特遭际,李金发在创作前期主要是代的深刻体验是穆旦诗歌创作的独特所在。
侧重于模仿和借鉴,以此来抒发自己对外在世界和内心的感受。
随着生活的变化和个人经历的变迁,李金发在后期诗歌创作上逐二、对时代和内在精神的体验渐走出模仿,开始走向属于自己的建构。
在对外在世界的揭露与由于不同的时代和个人遭际,他们诗歌中的那种对时代的体抨击之后诗人开始形而上的反思,开始走出呐喊、疾呼。
在《使验和内在个人精神显然是不同的,正是这些不同才使诗歌显示出命》中,他写道:生命叩了门儿,要我们去齐演这悲剧。
你太疲生命力和个性。
他们诗歌中的体验和感受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乏,我全忘了诗句的声调。
如何演?但看的人多了!我们且交臂印,同时也与诗人的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修为有很大的关出去长立几刻,你有美丽的颊我有破碎的笔头。
恋爱,是人的使系。
命。
一对恋人面对众人的反对,他们演出了一场爱情的悲剧。
但李金发留学法国,对法国象征派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他们并没有屈服,仰起头,拿起笔,向压迫者挑战,向不平的命对象征派诗人极为崇拜,他宣称:“他最初是因为受了波特莱尔运挑战!诗歌充满生命的激情,具有哲理意味。
在《微雨》中,和魏尔伦的影响而作诗的。
”波特莱尔和魏尔伦等为“我的名誉李金发的诗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封建礼教和提倡个性解放精神。
老师”。
因此在李金发的诗中,审丑与死亡是他的重要主题。
在《墙角里》、《记取我们简单的故事》、《彻夜》等诗中,热情《夜之歌》中,他写道:我们散步在死草上,悲愤纠缠在膝下。
地赞美爱情和婚姻自立,虽然“生活是随处暗礁”,但爱情却是粉红之记忆,如道旁朽兽,发出奇臭,遍布在小城里,扰醒了无美丽的指路“明星”和“灯塔之光”。
数甜睡。
我已破之心轮,永泥污下。
……任“海誓山盟”,“溪与李金发相比,时代和个人遭际对穆旦的影响更大。
在抗战桥人语”,你总把灵魂儿,遮住可怖之岩穴,或一齐老死于沟的年代里,民族的命运,个人的前途,成为诗人反思的重点。
在壑,如落魄之豪士。
但我们之躯体,既遍染硝磺。
枯老之池沼体验到在现代生活被平庸和空虚包围,生命在庸常的包围圈中逐里,终能得一休息之藏所么?在诗里,作者写“枯草”、“朽渐萎缩后。
诗人喊出了,“毁坏它,朋友!让我们自己/就是他兽”、“泥污”和“死尸”,描写这些丑陋的事物,表达作者的不同时代里的诗歌镜像——李金发诗歌与穆旦诗歌之比较□ 代 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摘要】新诗在“现代化”和寻求自己方向的过程中,既面临着古典诗词的压力和纠缠,又面临着在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
本文把李金发和穆旦作为两个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的诗人进行总体考察,正是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为诗歌的历史进程所带来的鲜明的“时段”因素,厘清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价值追求和艺术探索及内在原因。
【关键词】李金发;穆旦;新诗2012年11月下青春岁月的残缺”,以残缺来对抗虚伪的完满,以破坏来重构生命的辉李金发的异国经验使得其诗歌创作充满了他国风情,法国象征派煌,诗人因此有了清醒者的痛苦和希望。
穆旦疲倦于庸常单调、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触发点,他的诗歌也深深打上了象征派的烙衰败没落的生存景象,而期望在清新热烈的原野里获得新生,渴印。
而抗战的时代使得穆旦深刻而有不缺少感情,对生命和爱情望英雄灵光的照亮。
寻找先导,寻找中心是穆旦对抗平庸和孤独的独特体验以及对民族命运的担忧都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的又一种方式。
他的名诗《旗》里的中心意象“旗”,就是具有开。
伟大凝聚力和先导作用的象征之物,“四方的风暴,由你最先感受/是大家的方向,因你而胜利固定”,“是大家的心,可是比【参考文献】[1] 俞吾金. 疑古与开今[M].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大家聪明/带着清晨来,随黑夜而受苦/你最会说出自由的欢[2] 李金发, 杜格灵. 诗问答[J]. 文艺画报, 2010(3).欣”。
[3] 李金发. 异国情调[M]. 重庆: 商务印书馆, 1942.四、结语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个人遭际,使得诗人在创作上的价值取向【作者简介】和艺术手法的采取上有着极大地不同。
穆旦和李金发在诗歌创作代波(1987—),男,河南信阳人,汉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小说。
上的差异正显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际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上接第24页)服饰,是一种表象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民族以及代表着不同精神和生命支柱,日久天长,他们理所当然就成为族人崇拜的偶民族的文化。
昭觉,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集中代表了凉山像。
加之凉山彝族历史上没有建立过统一的政权,长期处在家支的彝族特色,有着灿烂而悠久的彝族服饰文化,被誉为“中国彝林立、家支械斗的环境中,因此,彝族妇女便巧手制作了形态各族服饰之乡”。
异精美绝伦的武士服装,保留至今。
一、彝族地域的服饰特点三、彝族服饰的纹样特点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四川省民族类别彝族服装的花纹、花边,有浓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服饰种息。
最常见的有日、月、星、云、天河、彩虹等纹,有鸡冠、牛类繁多、款式多样,流传至今的种类高达300多种。
如“依诺”方眼、羊角、獐牙等动物方面的图,有叶、花、火镰、发辫、几何言区的大裤脚服饰,“圣扎”方言区为中裤脚服饰,“所地”方形等植物和什物图。
精美的线条、图纹,巧妙的色彩搭配,生活言区为小裤脚服饰,都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凉山不少地区四季中极为普通的动植都成为彝族妇女创作的源泉,并被升华为艺术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常年皆品味。
妇女上衣毛、棉、丝制、排襟、前襟、后项圈和袖口用彩着,构成了大小凉山彝族服饰的整体风貌。
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线挑有图案花纹。
领口周围缀以金器、银器、珠宝和玉器。
有的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绳缩口,下部缀有长达饰以盘扣,用彩色丝线缠绕,形状各异颇具匠心。
圣乍地区的兔0.33米左右的旒须。
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彝族毛背心又别具一格,即在青底彩花的坎肩袖笼底边镶上一圈雪白人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的兔毛,华美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