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古今异义词1.词语的古今义解释在七年级下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同一个词语的意义、用法或者词性有所不同。
例如,“学校”在古代指学府,而今义则指实施教育的机构;又如“国家”,在古代指帝王统治下的地域,而今义则指具有主权和领土的国家。
2.词语演变的原因分析古今异义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二是社会发展导致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三是语言交流的需要,使得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
3.如何在阅读中识别古今异义词阅读时,我们要学会识别古今异义词。
一方面要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上下文判断词语在文中的实际意义。
识别古今异义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通假字1.通假字的定义及作用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通假字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讳、美观或者音韵的需要。
例如,“孔子曰”中的“曰”通“日”,意为“说”。
2.通假字的识别方法识别通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通假字的规律,如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形声字代替声旁字等;二是掌握一定的通假字表,以便在阅读中进行对照;三是通过语境和字义来判断字是否为通假字。
3.通假字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遇到通假字不要慌张,要学会根据字义和语境来判断。
同时,积累通假字,形成自己的词汇库,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词类活用1.词类活用的种类及举例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司马迁迁”中的“迁”意为“贬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山高水长”中的“长”意为“生长”;动词活用作名词,如“夫子不鼓盗钟”中的“盗”意为“偷钟的人”。
2.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辨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原始词类,然后根据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来判断。
文言实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语类活用)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⑴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 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⑺赢粮而景从: 通 ⑻师者,所以传道“受影业”解。惑也: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 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变化以及单双音的变化。
高高考考真真题题[2[2001100湖安南徽卷卷] ] ((13))委时身既偏与方梁,通特好霸,者行之李臣往尔来。,(公陈私亮赠《遗诸, 葛一孔无明所》受)。(《周书.贺兰祥传》) 寄身当私在时人偏已赠远经送的和的地梁礼方国品,互(只通贺不友兰过好祥是,)称一使霸概者的都往人不来的接,臣受官子。方罢和了。
高考①真奚题以[2之0九10万山里东而卷南]为(?汪(琬名《词申用甫作传动》词)) 入嵩②山斜,削复东遇下故,与童东子山时夹所溪见南道流人。,(乞名其词术用,作状师语事)之。
名作状,用对待老师的礼节
四、词类活用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有时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 语,或是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 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①汝安敢轻吾射? 射箭的技术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产出、收入的东西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的珍宝 ⑥其人居远未来 远地
古义:表原因的虚词。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靠它来。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八上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一、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译:脖子都因为此而僵硬了。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愉悦。
译:不也高兴吗?)3、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惘,迷惑。
译: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4、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译: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5、是知也(“知”通“智”,明智。
译:这就是明智。
)6、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译:一切都没有。
)7、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
译:才如点点繁星。
)8、尊君在不(“不”通“否”,译:您父亲在家吗?)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译:每天拉着仲永拜访县里的人。
)10、帖花黄(“帖”通“贴”,贴上。
译:在额头上贴花黄。
)11、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译:出门去看望伙伴。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译: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助词,吗。
译:我难道想让你当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14、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译:全场静悄悄的。
)15、止有剩骨(“止”通“只”,“止露尻尾,止增笑耳”中“止”相同。
译: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
)二、古今异义词1、余忆童稚时(余:古“我”,今“剩余,多余”。
译:我回忆幼小的时候。
)2、盖一癞虾蟆(盖:古“原来是”,今“盖房,盖子”等。
译: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3、方出神(方:古“正”,今“地方,方块,方形”等。
译:正看得出神。
)4、怡然称快(然:古作助词“......的样子”,今“然后,天然”等。
译: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5、吾日三省吾身(三:古“多次”,今作数词。
译: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6、是知也(是:古作代词“这”,今作肯定判断词。
译:这就是明智。
)7、无何(无何:古“不久,一会儿”,今无此意。
)8、城市依稀而已(而已:古作语气助词“罢了”,今“不过如此”。
初中文言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表通假字表(1-2册)古今异义词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动词,抽打)《闲情记趣》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骑:动词作名词,指骑马的人。
这里指骑马的侦察兵)《使至塞上》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作动词,指尽兴)《五柳先生传》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名词作动词,意为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公输》7、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
(怪: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以……为怪)《陈涉世家》8、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
(功:名词作动词,意为论功劳)《陈涉世家》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打)《马说》10、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
)《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11、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动用,认为……奇异)《始得西山宴游记》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始得西山宴游记》13、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青:形容词作名词,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记》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醉翁亭记》1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动用,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16、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动用,取别号)《醉翁亭记》17、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名词动用,用酿泉水)《醉翁亭记》18、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名词动用,宴请宾客)《醉翁亭记》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其身,行拂乱所为(苦、劳、饿、空乏、拂乱:使动用法,使……苦、劳、饿、空乏、拂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动用,送食物)《观刈麦》22、宜枉驾.顾之(驾:动词作名词,指车、马)《隆中对》2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初中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总结归纳汇总
初中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总结归纳汇总一、古今异义词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的意思。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12.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3.益:(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4.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故:(古义:副词,特意。
今义:事故、所以。
)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17.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8.去:(古义:离。
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9.社:(古义:土地神。
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12. 或{ } ①或以为死(有的人)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13. 患{ } ①无冻馁之患矣(忧患,名词)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动词)
14. 故{ } ①故余虽愚(所以,连词)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故意,副词)
1/3
1/3
19、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衣服) 20、 心乐.之(动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快乐) 21、 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楚,使……寒冷) 22、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分别作“折”“行”
的状语) 23、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24、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25、 百废.具兴(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之前,在……
2. 上{ } ①负势竞上(向上,动词) ②横柯上蔽(在上面,方位名词)
3. 百{ } ①一百许里(数目,十的十倍) ②猿则百叫无绝(极言极多,数词)
4. 以{ } ①因以为号焉(用,介词) ②以自终(连词,不翻译)
5. 之{ } ①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②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6. 如{ } ①晏如(……的样子) ②亲旧知其如此(像)
三、词类活用
1、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名词作状语,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3、 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4、 负势竞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5、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6、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7、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8、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9、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10、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11、 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12、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13、 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14、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15、 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16、 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17、 手自笔.录(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18、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可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汇总大全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汇总大全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jiāng) 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通“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 同“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 通“否”《陈太丘与友期》9、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木兰诗》10、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11、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12、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狼》13、便要还家“要”(yāo) 通“邀”《桃花源记》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 同“又”《核舟记》15、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核舟记》1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记》17、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 同“横”《核舟记》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核舟记》19、荡胸生曾云“曾”(céng) 通“层”《望岳》20、略无阙处“阙”(quē) 通“缺”《三峡》21、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 通“啭”《与朱元思书》22、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与朱元思书》2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马说》24、才美不外见“见”(xiàn) 通“现”《马说》2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马说》26、其真无马邪“邪”(yé) 通“耶”《马说》2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 通“肢”《送东阳马生序》2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送东阳马生序》29、百废具兴“具”(jù) 通“俱”《岳阳楼记》3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 通“嘱”《岳阳楼记》3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 同“馐”《行路难》32、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行路难》3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 通“谪”《陈涉世家》34、为天下唱“唱”(chàng) 通“倡”《陈涉世家》35、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陈涉世家》3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 通“披”《陈涉世家》37、故不错意也“错”(cuò) 通“措”《唐睢不辱使命》38、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 通“苍”《唐睢不辱使命》39、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 通“拣”《出师表》40、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 通“缺”《出师表》41、亲戚畔之“畔”(pàn) 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2、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3、困于心,衡于虑“衡”(héng) 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5、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 通“避”《鱼我所欲也》4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 通“辨”《鱼我所欲也》4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 通“德”《鱼我所欲也》48、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 通“向”《鱼我所欲也》49、小惠未徧“徧”(biàn) 通“遍”《曹刿论战》50、始一反焉“反”(fǎn) 通“返”《愚公移山》51、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愚公移山》5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 通“无”《愚公移山》53、一厝朔东“厝”(cuò) 通“措”《愚公移山》古今异义鄙:肉食者鄙。
词类活用、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有哪些??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9-7-3 23:36要全提问者: 大大宁宁 - 一级最佳答案 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适戍渔阳 (“适”通“谪”,征发,调发)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 4.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通“欤”,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放置) 9.岂直五百里哉 (“直”通“只”,仅仅,才) 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苍鹰,猛禽) 11.寡人谕矣 (“谕”通“喻”,明白) 1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13.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缺点) 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二.双音节古今异义古义 今义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到处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会商议 指管理财务的人员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虽然这样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德行高尚的人 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以把 表示许可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到达 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失败 凶狠而放肆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从此 连词,表承接关系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用来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商店等开始营业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和遗憾 深切地憎恨12.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13.臣不胜受恩感激 感动激奋 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三.词类活用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2.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6.陈胜王(王,名词动词,称王)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8.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9.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12.保其岩阻(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东、向西)14.身率益州之众(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16.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17.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邪恶)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23.亲贤臣,远小人(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25.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26.临表涕零(涕,名词作动词,流泪)四.一词多义1.兵(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2.长(1)身长八尺(身高)(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3.称(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4.出(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生)5.次(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编排)6.存(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慰问)7.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3)以咨诹善道(道理、方法)8.发(1)可怜白发生(头发)(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3)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9.分(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分裂)10.好(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喜欢)(2)外结好孙权(友好)11.计(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12.将(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2)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13.尽(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14.举(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15.立(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16.临(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17.论(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18.明(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19.命(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3)奉命于危难之间(使命)20.谋(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21.起(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22.塞(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23.善(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好)(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友好)24.上(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上等的)(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皇帝)25.胜(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26.食(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2)卒买鱼烹食(吃)27.使(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28.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29.数(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30.王(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31.亡(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2)且秦灭韩亡魏(灭亡)(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32.为(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成)(2)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是)(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建造)33.谓(1)秦王谓唐雎曰(说、告诉)(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认为)34.效(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奏效)35.信(1)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确实)(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3)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诚信)36.兴(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盛)(2)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光大)(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复兴)37.行(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38.许(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赞成)(2)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39.言(1)愿诸君勿复言(说)(2)若无兴德之言(言论)40.遗(1)深追先帝遗诏(遗留)(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送给)41.应(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42.遇(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遇到)(2)盖追先帝之殊遇(待遇)43.远(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与“近”相对)(2)亲贤臣,远小人(疏远)44.忠(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效忠)(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心)。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劝学【通假字】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輮使之然也:輮通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词类活用】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的人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特殊句式】判断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状语后置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师说【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2、形容词作名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名词作形容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4、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之(1) 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7) 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3、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而(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5)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归去来兮辞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古今异义词】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
文言文实词--通假、古今异义
被
披
穿着,覆盖在肩背上
闻妻言,如被冰雪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
睥睨
斜着眼看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
避
躲避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僻
行为不正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
敝
困顿,失败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策扶老以流憩
搀扶老人
怀抱
思想抱负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怀里抱着
纵情
骄傲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尽情
见机
看到细微的预兆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看机会,看形势
猖狂
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肆无忌惮
学者
求学的人
古之学者必有师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从而
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
动词,描述
风流
风韵
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态度
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
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风骚
姿容俏丽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偏僻
偏激,不端正
行为偏僻性乖张
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落后
行动落在后面
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
思想不进步
尴尬
容易出麻烦
山东
崤山以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省
非常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句中义:可以凭借。
现代义:能够,许可,可能。
2.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句中义:把……作为。
现代义:认为。
3.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句中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
现代义:①专指子女;②青年男女。
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句中义:文采和道理。
现代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的条理。
5.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句中义:渐渐。
现代义:稍微。
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句中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官员。
现代义:学位最高一级,或指获此学位的人。
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句中义:其中夹杂。
现代义:跟两端或周围等距的位置;在两端或周围的界限以内。
8.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句中义:鲜艳美丽。
现代义:食物味道好。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句中义:交错相通。
现代义:运输事业的统称。
10.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句中义:从哪里来。
现代义:从过去以来。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句中义:妻子和儿女。
现代义:专指妻。
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句中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现代义:没有任何出路的境地。
1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句中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现代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意为"不管"。
1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句中义:举枪。
现代义:①古代的一种投掷武器。
②田径赛运动项目,比赛投掷标枪的远近。
③标枪比赛使用的投掷器械。
15.人物略不相睹(《观潮》)句中义:指人和物(东西)。
现代义:单指人。
16.天大寒,砚冰坚(《送东阳马生序》)句中义:特别寒冷。
现代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7.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句中义:第二年。
现代义:今年的下一年。
(还没到来的)18.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句中义:南面直到。
文言词语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完整)
常见古今异义词一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地位低,见识浅
可以便宜从事
便宜:方便,适合
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
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 不过:不超过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不行:不能走路
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 部署:分部安排
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文言实词之
——通假字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 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 径。
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 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 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 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 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诡辩:骗人的话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饱的样子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地方:土地方圆
东面而视
东面:脸朝东
常见古今异义词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多谢:多多劝告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反复:扭转并恢复 反而:返回,从而
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意 方面:独当一面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
方丈:一丈见方
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扁鹊望桓侯而还 (还,通“旋”)
举酒属客
(属,通“嘱”)
于嗟鸠兮,无与士耽 (于,通“吁”)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说,通“脱”)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24、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2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二、古今异义词(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
《师说》 3、天子春秋鼎盛。
《资治通鉴》4、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 6、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
《项羽本纪》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9、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 10、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5、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6、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7、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8、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9、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10、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11、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12、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1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4、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15、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16、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17、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18、令将军与臣有郤。
《鸿门宴》 1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20、张良出,要项伯。
2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六国论》2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23、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也。
1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12、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察今》(译为:因此情况随着不同时代而发展,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13、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稍稍
渐渐
稍稍正坐《口技》
稍微
交通
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妻子
妻子和孩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男子的配偶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不用说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
不足
不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桃花源记》
前
靠前,上前
5
一狼洞其中(《狼》蒲松龄)
洞
打洞
6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陶渊明)
志
做标记
7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陶渊明)
果
实现
8
不蔓不枝(《爱莲说》同敦颐)
蔓
蔓延
枝
生出枝节
9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韩愈)
策
驾驭,驱使
10
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腰
挂在腰间
11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欧阳修)
名
遭受
陇
垄
小麦覆陇黄《观刈麦》
土埂
曷
何
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新编)
什么
熙
嬉
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新编)
开玩笑
板
版
活板《活板》
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的底子
已
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与表方位的词合用,表示界限
裁
才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仅仅
坐
座
满坐寂然《口技》
座位
直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8、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 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 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目 现换成 “眼睛” 寡 现换用 “少” 足 现换用 “脚”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今异义词
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 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个字或 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必修1
《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 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 名称说法变化。
方法感悟
(一)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小知不及大知 (2)零丁孤苦 (3)或师焉,或不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乃瞻衡宇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而征一国者 (8)夙遭闵凶; (9)常在床蓐 (10)云销雨霁 (11)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智”) (通“伶仃”)
(通“否”)焉
(通“途”) (通“横”) (通“斑”) (而,通“能”)
• 【答案】 (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 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练一练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句读之不知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假字、古今异义
文言文阅读:通假字、古今异义【知识梳理】通假字:也叫通借字,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
例如:无他,但手熟尔。
‘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通假的原则是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至于有的书上写的A‘同’B或者A‘通’B,更加详细的知识点以后再学或者自己上网自学。
古今异义;词或者字一样,但是古代与现在的解释不一样,意思不一样。
例如: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学习掌握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
【教学重难点】1.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对通假字与古今异义的词或字形成灵活记忆。
2.引导学生有根据的‘猜’;所谓的有根据,指的是平时对文言文中此内容的积累,而形成自己的思考习惯,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
【特色讲解】挑出下列语句含有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字,并解释:1.一尊还酹江月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3.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4.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5. 惟君左右之6.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距关,毋内诸侯B 赢粮而景从C 趣舍万殊D 若属皆且为所虏7.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 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D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答案:1.‘尊’通‘樽’喝酒的器皿。
2.‘畔’通‘叛’背叛,背离。
动词3.‘被’通‘披’,盖。
动词4.‘丈夫’古指男人5.‘左右’古指调遣。
动词6.D解析:A项,‘内’同‘纳’,‘使其入’的意思;‘距’通‘拒’。
B项,‘景’通‘影’,‘影子’的意思。
C项,‘趣’通‘趋’,‘往,取’的意思。
7.B解析:A项,‘陵’通‘凌’,欺辱。
C项,‘见’通‘现’,出现。
D项,‘具’通‘俱’,全,都。
【当堂练习】A解释下列语句含有的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 通“僵”僵硬《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 愉快《〈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 你《〈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聪明《〈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通“现” 出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 同“无”没有《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刚刚《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 通“否”吗《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牵着《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 才能《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 粘贴《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 语气词,吗《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 聪明《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 座位《口技》
15、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 只有《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要”(yāo) 通“邀” 邀请《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 同“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核舟记》
18、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 弯曲《核舟记》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后《核舟记》
20、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 同“横” 横着《核舟记》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 挑选《核舟记》
22、选贤与能“与”(jǔ)通“举” 推举《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矜”(guāng) 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曾”(céng) 通“层”《望岳》
25、略无阙处“阙”(quē) 通“缺” 缺少《三峡》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 通“啭” 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7、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 返回《与朱元思书》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 喂《马说》
29、才美不外见“见”(xiàn)通“现” 外现《马说》
30、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 才能《马说》
31、其真无马邪“邪”(yé) 通“耶” 表示惊叹,唉《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 通“肢” 四肢《送东阳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 穿着《送东阳马生序》
34、百废具兴“具”(jù) 通“俱” 全,皆《岳阳楼记》
3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 通“嘱” 嘱咐《岳阳楼记》
36、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 同“馐” 美味的食物《行路难》
37、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 价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 通“谪” 谪戍,强迫去守边《陈涉世家》
39、为天下唱“唱”(chàng) 通“倡” 首发《陈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 已经《陈涉世家》
41、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 通“披” 穿着《陈涉世家》
42、故不错意也“错”(cuò) 通“措” 置《唐睢不辱使命》
43、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 通“苍” 青色《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 通“伸” 伸张《隆中对》
45、自董卓已来“已”(yǐ) 通“以” 以来《隆中对》
46、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 通“拣” 挑选《出师表》
47、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 通“缺” 缺点《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
48、公输盘不说“说”(yuè) 通“悦” 《公输》
49、子墨子九距之“距”(jù) 通“拒” 《公输》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 通“御” 《公输》
51、公输盘诎“诎”(qū) 通“屈” 《公输》
52、亲戚畔之“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4、困于心,衡于虑“衡”(héng) 通“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 通“德” 《鱼我所欲也》
59、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60、小惠未徧“徧”(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61、始一反焉“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 通“无” 《愚公移山》
64、一厝朔东“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