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安溪一中联考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

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安溪一中联考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

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安溪一中联考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B.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C.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体液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唯一调节机制【答案】B【解析】解: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错误;B、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D、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的,D错误.故选:B.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 H,其中人体血浆p 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稳态、免疫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理解人体血浆p 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识记免疫系统的功能.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C【解析】解: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C错误;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C.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如图是突触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兴奋在该结构的传递方向是()A.N→MB.M→NC.M←→ND.M→N→M【答案】B【解析】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图中M为突触前膜,N为突触后膜,因此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M→N.故选:B.突触的结构: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4.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自己却不会讲话,其言语区受损伤的部位是()A.W区B.S区C.V区D.H区【答案】B【解析】解:某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说明V区和H区正常,但却不会说话,说明其运动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即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故选:B.大脑皮层各区受损后引起的症状如下:W区:不会书写但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看懂文到;H区: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能听到别人的发音,就是不懂其含义.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小脑B.脊髓C.下丘脑D.大脑皮层【答案】C【解析】解:A、人体小脑能维持身体平衡,不是体温调节的中枢,A错误;B、脊髓是低级中枢,B错误;C、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D、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但大脑皮层不是体温调节的中枢,D错误.故选:C.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作用:①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②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等;④脑干:维持呼吸等;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本题考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作用的知识,考生识记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作用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6.将燕麦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用不透光的锡箔罩住,放在右侧光照条件下培养(如图),胚芽鞘将()A.不生长B.直立生长C.已向左弯曲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答案】D【解析】解:据图分析,用锡箔罩住胚芽鞘的尖端下面的一段,尖端能感受光刺激,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即向右弯曲生长.故选:D.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无关.本题主要考查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与光照及生长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下列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是()C.微量和高效D.组成细胞结构【答案】C【解析】解:A、激素在细胞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A错误;B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BD错误;C、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微量和高效,C正确.故选:C.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只是通过调节使靶细胞、靶器官原有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识记和理解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是解题的关键.8.生产实践中常用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摘除顶芽B.摘除侧芽C.剪去老叶D.疏花疏果【答案】A【解析】解:A、摘除顶芽属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A正确;B、摘除侧芽不属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B错误;C、剪去老叶属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不属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C 错误;D、疏花疏果不属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D错误.故选:A.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和摘心能使侧芽生长素降低,解除顶端优势.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顶端优势现象,要求考生识记顶端优势的概念,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能合理解释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9.实验研究中,处理去雄的雌蕊柱头能获得无籽果实的植物激素是()A.细胞分裂素B.生长素C.赤霉素D.乙稀【答案】B【解析】解:未受粉的植物不能形成受精卵,也就是不能形成种子,所以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能够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获得无籽果实.故选:B.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本题考查了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发挥调节作用,导致血糖浓度发生的变化依次是()A.降低升高B.升高降低C.升高升高D.降低降低【答案】A【解析】解: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故选:A.1、血糖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升血糖的激素.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激素和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不大.1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艾滋病病毒入侵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C.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易传染艾滋病D.艾滋病属于遗传病【答案】B【解析】解:A、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A错误;B、艾滋病病毒破坏的是T细胞,体液免疫降低,细胞免疫消失,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最终使人体发生多种无法抵抗的感染和肿瘤,导致死亡,B正确;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C错误;D、艾滋病属于传染病,D错误.故选:B.1、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2、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本题主要是对艾滋病方面知识的考查,考查了学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2.在体液免疫中,参与“作战”的浆细胞能产生()A.抗体B.抗原C.淋巴因子D.记忆细胞【答案】A解:A、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正确;B、抗原一般是外来的大分子物质,也可以是自身的物质,B错误;C、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C错误;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D 错误.故选:A.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抗体的产生,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难度不大.1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神经细胞B.淋巴细胞C.肝细胞D.甲状腺细胞【答案】B【解析】解:A、神经细胞不参与特异性免疫,A错误;B、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B正确;C、肝细胞不参与特异性免疫,C错误;D、甲状腺细胞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行激素调节,但不参与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B.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为: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14.如图Ⅰ、Ⅱ、Ⅲ、Ⅳ中,表示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是()A.ⅠB.ⅡC.ⅢD.ⅣC【解析】解:A、Ⅰ表示J型曲线,A错误;B、Ⅱ表示直线增长,B错误;C、Ⅲ曲线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表示S型曲线,C正确;D、Ⅳ表示直线,而且数量不变,D错误.故选:C.“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本题考查了“J”型和“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生物学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5.在理想条件下,如图中与细菌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曲线最接近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解: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能无限增殖,呈现J型.故选:A.“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本题考查了“J”型和“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生物学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6.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題是()A.种间关系B.性别比例C.空间结构D.物种组成【答案】B【解析】解:ACD、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种间关系、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组成和优势种等,ACD错误;B、性别比例是种群的特征,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題,B正确.故选:B.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的数量变化等.本题考查了群落和种群的区别,试题较简单,学生识记并区分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即可.17.下列属于群落初生演替的是()A.火灾后的森林B.弃耕的农田C.过度放牧的草地D.沙丘上进行的演替【答案】D【解析】解:A、火灾后的森林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弃耕的农田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C、过度放牧的草地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D、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正确.故选:D.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8.大气中的碳进入森林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A.细胞呼吸B.光合作用C.化能合成作用D.分解作用【答案】B【解析】解: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其次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故选:B.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二氧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所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往返的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而碳在生物群落间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以及二氧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19.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昆虫的性外激素B.萤火虫发光C.蜜蜂的跳舞D.鸟类的鸣叫【答案】A【解析】B、萤火虫发光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C、蜜蜂的跳舞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D、鸟类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D错误.故选:A.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一般.20.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举行处21届气候大会,195个国家在经过多年谈判之后,终于通过一项协议,目的是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主要是()A.氧气B.氮气C.臭氧D.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解: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含量不足1%.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六氟化硫,一氧化二氮,氧化亚氮,氯氟碳化合物,全氟化碳及臭氧.二氧化碳被认为是效果最显著的温室气体,并且近几十年来人类的工业化活动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导致了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过量聚集,加剧了温室效应.故选:D.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₂)、氧化亚氮(N2O)、氟利昂、甲烷(CH₄)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本题考查温室气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温室气体不仅可能导致全球变暖,还可能给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体带来影响.瑞士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部分树木蓄含水分的能力降低,从而增加了洪灾的可能性.21.下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B.苔原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在题干的4个选项中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故选:C.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桑基鱼塘”的生产有式,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下列关于该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科学规划,能量得到更有效的利用B.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D.废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答案】C【解析】解:A、“桑基鱼塘”生产模式是: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能量得到更有效的利用,A正确;BD、桑基鱼塘是生态农业,该生态系统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废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BD正确;C、“桑基鱼塘”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率,C错误.故选:C.桑基鱼塘耕作以鱼塘养鱼(主要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塘基种作物,桑叶养蚕、杂粮养猪,蚕沙(蚕粪)、猪粪和作物残茎回塘养鱼,塘泥又培基种作物,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桑茂蚕壮猪肥鱼大,塘肥基好茧多丝优”.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23.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和她的团队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有效地遏制了疟疾传染病的蔓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被称为“中国神药”.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生态价值【答案】A【解析】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有效地遏制了疟疾传染病的蔓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具有药用价值,故属于直接价值.故选:A.生物多样性价值:①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②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③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难度不大.。

福建省惠安一中、养正中学、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福建省惠安一中、养正中学、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安溪一中、惠安一中、养正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科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王洪洪(惠安一中)审核:李艺斌(安溪一中)杜惠东(养正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总分50分;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

)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B.糖类、蛋白质、细胞、核酸C.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D.核酸、蛋白质、糖类、细胞A.葡萄糖 B.乳糖C.蔗糖 D.淀粉3.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中()A.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增强B.都有染色单体C. DNA含量都相等D.蛋白质合成较旺盛4.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A.遗传物质不同 B.DNA的结构不同C.信使RNA不同 D.线粒体结构不同5.很多抗生素药物都是通过破坏核糖体发挥作用的,使用此类抗生素药物后不会影响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A.甲状腺激素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C.唾液淀粉酶 D.胰高血糖素6.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分泌蛋白质需要高尔基体参与B.所有蛋白质都要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出细胞膜C.唾液腺细胞和肝脏细胞中均含有控制合成淀粉酶的mRNAD.决定蛋白质分子特异性的是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7.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

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

这项技术所利用的是细胞膜的哪种功能()A.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功能 B.信息交流功能C.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D.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8.艾滋病研究者发现,1%~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HIV感染者发病之前体内存在三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防御素”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50.0分)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答案】C【解析】解: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A错误;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B错误;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正确;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短毛都是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1、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2、孟德尔在杂交豌豆实验中,把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3、表现型=基因型+环境.4、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就是相对性状.本条考察一些基本的概念,性状分离、显性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相对性状的概念,明确相关的概念,正确的解答选项.2.如图的概念图中错误的是()A.①④⑤B.①③④C.⑤⑧D.⑦⑧【答案】C【解析】解:①有丝分裂的实质是着丝点分裂,①正确;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②③正确;④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其中一半染色体来源于父方,一般来源于母方,同源染色体汇合,④正确;⑤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同的基因,⑤错误;⑥基因分离的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⑥正确;⑦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⑦正确;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并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⑧错误.故选:C.基因分离规律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等位基因分离;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3.下列关于生物体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生物的各个细胞中B.人类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D.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答案】B【解析】解:A、性染色体既存在于体细胞中,也存在于生殖细胞中,A错误;B、人类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的特点,B正确;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的生物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如人类;有的生物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如果蝇,C错误;D、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可能是雌配子,也可能是雄配子,但含有Y染色体的配子一定是雄配子,D错误.故选:B.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是属于异型同源染色体,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配子都是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雄配子中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配子之比接近1:1,后代中的性别主要决定于哪种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个体.本题考查人类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明确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明确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4.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逐渐建立了遗传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物理模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C.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传递规律并推测其在染色体上D.摩尔根发现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解:A、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物理模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A正确;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C、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传递规律,但并没有推测其在染色体上,C错误;D、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发现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C.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下列遗传学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C.等位基因的碱基对的数量是一样的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答案】D【解析】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但表现型可能相同,如AA和A a,B错误;C、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形成的,而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因此等位基因的碱基对的数量不一定相同,C错误;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D正确.故选:D.1、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3、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测交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等位基因的概念;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明确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形成的;掌握测交的概念及测交法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假如有10个基因型为A a B b C c D d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已知四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那么,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最多分别是()A.2种和1种B.16种和10种C.16种和16种D.16种和8种【答案】B【解析】解:一个基因型为A a B b C c D d的个体最多能形成24=16种配子,1个基因型为A a B b C c D d的精原细胞能产生2种精细胞,10个基因型为A a B b C c D d的精原细胞最多能形成16种精细胞;1个基因型为A a B b C c D d的卵原细胞能产生1种卵细胞,因此10个基因型为A aB bC cD d的卵原细胞只能形成10种卵细胞.因此,10个基因型为A a B b C c D d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最多分别是16种和10种.故选: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1个精原细胞能形成2种4个精子,而1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1种1个卵细胞.因此10个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数目最多是40个和10个.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7.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4:1B.核DNA数目比值为4:1C.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D.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答案】A【解析】解: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常染色体为88条,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常染色体为22条,则比值为4:1;A正确;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数目92个,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DNA数目46个;B错误;C、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色盲基因数目为2,女性携带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色盲基因数目为0或者2;C错误;D、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为0;D错误.故选:A.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 b Y,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平均分向细胞两极;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 B X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而且染色体数目减半.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8.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 RNA种类不同B.m 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答案】B【解析】解:A、细胞中的t RNA种类相同,都有61种,A错误;B、蛋白质是以m RNA为模板直接翻译形成的,所以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的原因是m RNA碱基序列不同,B正确;C、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的成分相同,都是由蛋白质和r RNA组成,C错误;D、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D错误.故选:B.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重要的过程,其中翻译过程需要模板(m RNA)、原料(氨基酸)、酶、能量和t RNA(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到核糖体上进行翻译过程),场所是核糖体.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中碱基序列不同,直接原因是m RNA中碱基序列不同.本题考查细胞分化、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明确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 RNA,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L 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一种遗传病,此病是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所致.某女士的母亲患有此病,如果该女士结婚生育,下列预测正确的是()A.如果生男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B.如果生女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C.不管生男或生女,孩子都会携带致病基因D.必须经过基因检测,才能确定【答案】C【解析】解:L 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所致,属于细胞质遗传.已知女士的母亲患有L eber,则该女士肯定患有该病,所以当该女士结婚生育时,其子女也必定患病.故选:C.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物质.在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母本,这样,受细胞质DNA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递下来的,使得子代总是表现出母本的这些性状.本题以L 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为素材,考查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的特点,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此病是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所致”确定该病属于细胞质遗传;其次再根据“某女士的母亲患有此病”判断出该女士患有L 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进一步判断其子代都患有该病.10.卷毛鸡由于羽毛卷曲受到家禽爱好者的欢迎.但是这种鸡无法真实遗传,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若需要大量生产卷毛鸡,最好采用的杂交方式是()A.卷毛鸡×卷毛鸡B.卷毛鸡×丝状羽C.野生型×野生型D.野生型×丝状羽【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意分析,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说明卷毛鸡是杂合子,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本卷毛鸡的基因型都是A a,相互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AA:A a:aa=1:2:1,符合提供信息中的数据.那么野生型和丝状羽分别是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它们杂交后代全部是卷毛鸡.故选:D.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说明卷毛鸡是杂合子,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请选择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方案()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其成分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D.让其进行自花传粉,观察果穗【答案】C【解析】解:A、根据表现型不能确定基因型,并且分析化学成分也不能判断基因型,A错误;B、杂交后不能保持其遗传特性,并且如果后代为一半白色一半黄色,由于不知显隐性关系,也不能判断基因型,B错误;C、玉米是单性花,但雌雄同株,因此可以进行同株异花传粉,相当于自交,C正确;D、玉米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异花,因此可以进行同株异花传粉,但不能自花授粉,D 错误.故选:C.要判断基因型常采用的方法是自交法和测交法,题意中要求保持其遗传特性,测交会改变该玉米的遗传特性,所以不能用测交法;要用自交法,而玉米是雌雄异花植物,不可能自花传粉.本题考查了分离定律的应用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12.玉米有3对基因与株高有关,且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各基因均以累加效应决定株高;已知AABBCC株高为180厘米,aabbcc株高为120厘米.现有基因型为AAB b CC和A a B bcc 的玉米杂交,子代中表现型种类与最大高度分别是()A.3种;160厘米B.4种;170厘米C.5种;160厘米D.6种;170厘米【答案】B【解析】解:基因型为AAB b CC和A a B bcc的玉米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C c、AAB b C c、AA bb C c、A a BBC c、A a B b C c、A abb C c6种.其中基因型为AABBC c的株高170厘米,AAB b C c、A a BBC c 的株高160厘米,AA bb C c、A a B b C c的株高150厘米,A abb C c的株高140厘米.因此,子代中表现型种类为4种,最大高度为170厘米.故选: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CC高180厘米,aabbcc高120厘米,则每个显性基因会使高度增加10厘米,即6个显性基因(AABBCC)为180厘米,5个显性基因为170厘米,4个显性基因为160厘米,3个显性基因为150厘米,2个显性基因为140厘米,1个显性基因为130厘米,无显性基因为120厘米.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等,意在培养学生通过已学知识解决遗传学中基因型判断的能力.1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兼患红绿色盲和白化病的孩子(a表示白化病致病基因,b表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如图图示细胞不可能存在于父亲体内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解:A、可以表示AY的精子,A正确;B、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C、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D、已知父亲的基因型是A a X B Y,所以父亲体内不可能出现b,D错误.故选: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双亲正常而子女患病,说明双亲常染色体的基因均为为A a;要想后代患红绿色盲而亲本表现型正常,所以母亲是杂合子.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 a X B X b、A a X B Y.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4.图中,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雌性动物与其测交B.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甲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D.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 B和a B【答案】C【解析】解:A、丙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并无同源染色体,可推出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该哺乳动物为雌性,与其测交的应为雄性,故A错误;B、乙细胞中移向每一极均有同源染色体,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而有丝分裂过程不发生基因重组,故B错误;C、甲细胞为体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故C正确;D、从甲细胞的基因组成可推出,丁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 a BB,因此产生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为AB和a B,故D错误.故选:C.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分离,可推知乙细胞是有丝分裂,丙是减数分裂.根据雌性和雄性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细胞分裂均等性不同,判断出该动物为雌性动物.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5.20世纪90年代,我国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细菌的抗虫基因成功地转移到棉花的受精卵中,培育出抗虫效果明显的棉花新品种.以上事实说明()A.细胞中的基因具有显性与隐性之分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C.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D.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答案】B【解析】解:将细菌的抗虫基因转移到棉花的受精卵中,使棉花体内具有细菌的抗虫基因,且培育出抗虫明显的棉花新品种,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故选:B.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2、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生物性状,培育新品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转基因技术的概念,掌握基因工程的原理.16.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答案】B【解析】解:A、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DNA数目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DNA数目也相同,即C1与C2相同,S1与S2也相同,A错误;B、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所以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遗传信息不同,所以遗传信息S1与S2不同,B正确;C、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相同,C错误;D、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D错误.故选:B.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相同,遗传信息也完全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DNA数目虽然相同,但遗传信息不同.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及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其中DNA 数目变化规律,学生比较熟悉,能准确作出判断,但遗传信息的传递,尤其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是一个易错点,学生要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及结果,才能准确作答.17.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正确的是()A.b、c两段分别表示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B.EF、KL段不存在染色单体C.CD、GH及OP段染色体数目相同D.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在LM段得以体现【答案】B【解析】解:A、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含量变化规律,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A错误;B、EF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G1期,KL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所以都不存在染色单体,B正确;C、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此阶段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在前期、中期与体细胞相同,在后期是体细胞的2倍;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此阶段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C错误;D、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在GH段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得以体现,D错误.故选: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8.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B.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C.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噬菌体增殖时,需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逆转录酶【答案】B【解析】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存在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DNA是转化因子,艾弗里的体外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A错误;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的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B正确;C、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D、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噬菌体增殖时,需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DNA聚合酶,但不需要逆转录酶,D错误.故选:B.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一、选择题(40题,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每题1分、21-40每题2分)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B.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为RNA,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为DNAC.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DNA分子D.原核细胞进行无丝分裂,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2.下列化合物中,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①胰岛素②乳糖③核苷酸④磷脂⑤脂肪⑥RNA ⑦抗体⑧纤维素A.①②⑦ B.④⑤⑧ C.②⑤⑧ D.③⑥⑧3.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等元素,下列哪项不可能是该化合物的功能A.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B.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C.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 D.可连接上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4.某生物体内的嘌呤碱基占总数的50%,具这种特点的可能性较小的生物是①烟草花叶病毒②T2噬菌体③大肠杆菌④酵母菌和人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5.下列对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脱氧核糖 B.磷脂、质粒都含有的元素是C、H、O、N、PC.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D.细胞内的水是良好的溶剂和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6.以下几种酶中与图中所指的化学键形成或断裂有关的有几种①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②DNA连接酶③DNA聚合酶④RNA聚合酶⑤解旋酶⑥DNA水解酶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⑥D.①③⑤⑥7.下面甲图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a 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装片移动的方向应是A.⑴×⑶;左上方B.⑴×⑶;右下方C.⑵×⑶;右上方D.⑵×⑶;左上方8.下图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6级高一下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6级高一下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6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卷()考试科目 数学 总分值 150分 考试时刻 120分钟命题者:张澄滨 审核者: 陈 腾 吴清源 刘浩洲 沈立聪 白晓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假设集合{}314A xx =-≥,2111x B x x +⎧⎫=<⎨⎬-⎩⎭,那么集合A B =( )A .(]21--,B .ΦC .[)11-,D .()2,1-- 二、 已知向量()()2,1,1,a b m ==-,且()()//a b a b +-,则m 的值为( )A .2B .2-C .12 D .12- 3、 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sin 25,cos 25︒︒,那么角α的最小正值为( )A. 25︒B. 45︒C. 65︒D. 115︒4、已知等比数列{}n a ,且684a a +=,则()84682a a a a ⋅++的值为( )五、设变量x ,y 知足约束条件3602030x y x y y +-⎧⎪--⎨⎪-⎩≥≤≤,那么目标函数2z y x =-的最小值为( )A .7-B .4-C .1D .2六、函数2cos cos y x x x =在区间[,]64ππ-上的值域是( )73=1=,0OA OB ,假设33OPOA OB ,那么AOP( )A.6B.3C.23 D.56八、已知2()f x ax bx =+,且知足:1(1)3f ≤≤,1(1)1f -≤-≤,那么(2)f 的取值范围是( )A 、[]0,12B 、[]2,10C 、[]0,10D 、[]2,12九、数列{}n a 知足11=a ,对任意的*N n ∈都有11n n a a n +=++,那么122017111a a a +++=( ).A 20162017 .B 40322017.C 40342018 .D 20172018 10、刘徽是我国魏晋时期闻名的数学家,他编著的《海岛算经》中有一问题: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相直。

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安溪一中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安溪一中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安溪一中联考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第1小题至第30小题,每小题1分,第31小题至第40题,每小题2)1.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I区是Y染色体的特异区,X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II区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III区是X染色体的特异区,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I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B.位于II区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男女均可获得该性状C.位于III区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疾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D.位于III区的隐性基因所控制疾病,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2.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定律适用于一切生物B.遗传定律适用于所有生殖方式C.遗传定律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D.遗传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3.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相,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分离的是()A.B.C.D.4.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有性生殖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中的()亲本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配子F1.A.①B.②C.③D.④5.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2出现四种性状类型,数量比为9:3:3:1.产生上述结果的必要条件不包括()A.雌雄配子各有四种,数量比均为1:1:1:1B.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为1:1D.F2的个体数量足够多6.表现型正常的父母生了一患白化病的女儿,若再生一个,可能是表现型正常的儿子、患白化病女儿的几率分别是()A.,B.,C.,D.,7.基因A 是控制心脏正常所必需的交感神经,基因B 是控制心脏正常所必需的副交感神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心脏正常而基因型为AaBb 双亲,从理论上说,他们所生后代中,控制心脏的神经不正常的可能( )A .B .C .D .8.白色南瓜与黄色南瓜杂交,F 1是全白色南瓜,产生的F 2中杂合的白色南瓜有4000株,则纯合的黄色南瓜有多少株( )A .1333B .2000C .4000D .80009.水稻的有芒(A )对无芒(a )为显性,抗病(B )对感病(b )为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现有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F 1,再将此F 1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其比例依次为( )A .9:3:3:1B .3:1:3:1C .1:1:1:1D .1:3:1:3 10.指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共有的选项( ) A .纺锤体形成 B .着丝点分裂 C .联会 D .DNA 复制11.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 )A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B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C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12.以下是某雄性动物睾丸内正在分裂的4个细胞,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 .B .C .D .13.若某一个体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以后,可能形成和实际上生成的精子类型有( )A .3种和1种B .6种和3种C .8种和2种D .9种和2种14.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 、b 、c 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 .a 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 .c 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 .a 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速度影响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15.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16.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观察到血球计数板 (图1,规格为1mm ×1mm ×0.1mm )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2分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B.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C.该血球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mmD.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17.科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性比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性比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大小B.性比维持较高水平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D.该岛屿春季和春夏之交更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18.引起植物茎的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是()A.单侧光改变了植物的生长方向B.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单侧光促进了生长素的产生D.单侧光抑制了生长素的产生19.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伸长区D.尖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尖端20.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21.突触小泡中含有乙酰胆碱,它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被胆碱酯酶所分解.有机磷则能够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当人体发生有机磷中毒时,会发生的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22.若在图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②→①→②→③→②B.②→③→②→①→②C.③→②→①→②→③D.①→②→③→②→③23.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24.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右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B.刺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C.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称为反射活动D.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右图所示结构的完整性25.神经冲动在单个神经元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形式是()A.生物电和化学物质 B.生物电和生物电C.化学物质和化学物质D.化学物质和生物电26.激素调节机体生命活动,正确的是()A.提供代谢物质作用于靶器官 B.为靶器官提供信息和能量C.承担信使的作用D.提供代谢物质和能量27.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28.下列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的是()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B.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 D.生长激素与甲状腺素29.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特点是()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C.导致靶细胞裂解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30.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这种免疫是()A.先天具有的B.后天获得的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31.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右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细胞免疫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B细胞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3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群落中的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多种种间关系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直在增加,优势物种也一直在改变D.群落中无论是植物分层还是动物分层,都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33.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依次是e、f、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0%B.能量大小关系为a>b+c+d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D.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a+b+c+d3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35.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36.如图左侧为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如图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A.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右弯曲B.向右弯曲;向左弯曲;向左弯曲C.向左弯曲;直立生长;向右弯曲D.向右弯曲;直立生长;向左弯曲37.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38.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激素③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39.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A.B.C.D.4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依次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减少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稳态维持只与神经和体液调节有关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渗透压下降,③处的渗透压明显上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50分.)41.分析图表,回答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问题.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1)图1中①表示系统;“甲”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及抗体)和细胞.(2)乙是由分泌的;调控其分泌的结构是,它为神经和内分泌两大信息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4)由图1可知,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方式是.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大白鼠体内分离出新鲜的下丘脑和垂体,然后将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图2:(5)实验中A瓶的作用是,用以证明.(6)据图分析实验结果:D瓶与A、C瓶比较说明:.E瓶与A、C瓶比较说明:.42.根据如图1答生殖细胞形成的相关问题.如图为某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①━⑧表示细胞.请回答:(1)①→②过程中细胞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②→④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2)细胞②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之比是.图中细胞④名称是,该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含有条脱氧核苷酸链.(4)在该动物卵巢内,有些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则这些细胞可能对应于图2的(填序号②﹣⑧)细胞.(5)正常情况下,图中细胞⑧的基因型为;若分裂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生殖细胞,则原因是.43.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 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 L C为短腿,CC为正常腿,但C L C 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1)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 L和C 的显隐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 L是基因;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 L是基因;(2)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44.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图: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1)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色物质(2)两对基因(和)位于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为.45.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实验研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让它与正常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是红眼果蝇,这表明是显性性状;(2)摩尔根让F1中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结果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这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定律.F2红眼果蝇中有雌雄个体,而白眼果蝇全是雄性,可推测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纯种的红眼雌、雄果蝇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请从中选择亲本,只做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果蝇的眼色基因与X、Y染色体的关系.杂交实验:结果预期:若子代中,说明在X、Y染色体上都存在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若子代中,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安溪一中联考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第1小题至第30小题,每小题1分,第31小题至第40题,每小题2)1.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I区是Y染色体的特异区,X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II区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III区是X染色体的特异区,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I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B.位于II区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男女均可获得该性状C.位于III区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疾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D.位于III区的隐性基因所控制疾病,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考点】伴性遗传.【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伴性遗传.图中是一对性染色体X和Y,Ⅱ为XY的同源区,Ⅰ为Y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Ⅲ为X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根据性别决定的方式,后代中女儿一定得到两条X染色体,儿子一定得到XY染色体,所以在遗传过程中会因为性别而表现出男女不同的性状差别.【解答】解:由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分析可知,Ⅰ区为Y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位于I区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传递给男性后代,所以位于I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A正确;B、由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分析可知,Ⅱ为X、Y共有的片段,为两者的同源区,其上有等位基因,所以位于II 区的基因在遗传时,男女均可获得该性状,B正确;C、位于III区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疾病,是伴X显性遗传,男性患者少于女性,C错误;D、位于III区的隐性基因所控制疾病,是伴X隐性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定律适用于一切生物B.遗传定律适用于所有生殖方式C.遗传定律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D.遗传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A、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A错误;B、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B错误;CD、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发生时期及适用范围,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相,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分离的是()A.B.C.D.【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由题图可知,ABC都是细胞分裂后期图,其中A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是有丝分裂后期,B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是有丝分裂中期.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解答】解: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判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发生的时期.4.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有性生殖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中的()亲本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配子F1.A.①B.②C.③D.④【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④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解答】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就是初级性母细胞形成次级性母细胞的②过程.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有性生殖过程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要求考生掌握有性生殖的概念,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它们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再选出正确的答案.5.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2出现四种性状类型,数量比为9:3:3:1.产生上述结果的必要条件不包括()A.雌雄配子各有四种,数量比均为1:1:1:1B.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为1:1D.F2的个体数量足够多【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这样,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但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解答】解:A、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A正确;B、雌雄配子在受精作用时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C、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C错误;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子代比例才能接近9:3:3:1,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现象及孟德尔所作出的解释,再准确判断各选项,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6.表现型正常的父母生了一患白化病的女儿,若再生一个,可能是表现型正常的儿子、患白化病女儿的几率分别是()A.,B.,C.,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设白化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表现型正常的父母生了一患白化病的女儿,则双亲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解答】解:根据题意,双亲为Aa,子代表现型为正常占,患者占,所以子代表现型正常儿子的概率为×=,患白化病女儿的概率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子代是儿子或女儿的概率各占.7.基因A是控制心脏正常所必需的交感神经,基因B是控制心脏正常所必需的副交感神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心脏正常而基因型为AaBb双亲,从理论上说,他们所生后代中,控制心脏的神经不正常的可能()A.B.C.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解答】解:由题意知,AaBb表现正常,因此aaB_、A_bb、aabb不正常,心脏正常而基因型为AaBb双亲,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不正常的比例是.。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4小题。

2、请务必将姓名、座号等信息和答案填写答题卡(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答题卷)。

3、请各位同学认真审题,仔细作答,预祝大家考出好成绩!一、选择题(本题40小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A.一只青蛙B.青蛙的表皮细胞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以及生活在池塘中的各种生物2.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3.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B.龙胆紫染液→染色体→紫色;吡罗红→DNA→红色C.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碘液→淀粉→蓝色;重铬酸钾→酒精→灰绿色D.甲基绿→DNA→绿色;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4.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而动物细胞不能B.人体缺铁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会导致叶片发黄5.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B.在显微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6.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实验中使用广泛,下列哪组实验最适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过程(7.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8.下列关于细胞器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泌蛋白的形成与分泌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相互合作的结果B.线粒体与叶绿体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在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和高尔基体分别对纺锤体和细胞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D.在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液泡和线粒体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10.下列关于酶、酶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蔗糖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③酶的氧化分解需要ATP ④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肝脏研磨液后的现象是产生的气泡少而迅速,持续的时间短⑤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⑥不可用同一吸管吸取肝脏研磨液与氯化铁溶液来验证酶的高效性⑦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⑧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A.①⑤⑥⑧B.①②④⑤⑥⑧C.①④⑤⑥⑧D.②③④⑦11.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很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

福建省安溪一中、南安一中、养正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福建省安溪一中、南安一中、养正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养正中学、安溪一中08—0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50分。

其中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用2B铅笔涂在机读卡上。

1.下图中的4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①表示腺苷②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③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表示腺嘌呤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正常人的染色体是46条,在以下细胞中,有可能找到2个X染色体的是①精原细胞②卵原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初级卵母细胞⑤次级精母细胞⑥次级卵母细胞A.②③⑤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⑥3.在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形成该病的原因不可能是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A.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B.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C.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D.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4.当蛙的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DNA的解旋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蛋白质的合成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③DNA是遗传物质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①③④ B.③④ C.③ D.①②③④6.某一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二者共占碱基总量的46%,其中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28%,则另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百分比是A.46% B.26% C.54% D.24%7.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A、1/4B、 1/6C、 1/8D、1/168.遗传密码的简并性现象是指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B.一种氨基酸由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C.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tRNAD.一种tRNA中含有由三个碱基构成的反密码子9.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表述正确的是A.脱氧核苷酸是构成染色体、DNA、基因的基本单位B.基因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C.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均发生在细胞核10.DNA复制和和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均需要的酶是①DNA酶②RNA酶③解旋酶④DNA聚合酶⑤RNA聚合酶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④⑤ D.③11.根据DNA复制过程和逆转录过程,推测可能需要相同的酶是A.解旋酶 B. DNA聚合酶 C. RNA聚合酶 D. 逆转录酶12.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以得到35S标记的噬菌体。

福建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16-17学年高一下期末联考--生物

福建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16-17学年高一下期末联考--生物
B.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C.肾上腺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D.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加
11.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Mcl﹣1蛋白可使其数量增加,Bim蛋白可使其数量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B.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决定
D.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泌激素
14.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B.该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
C.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增大
A.1个B.2个C.3个D.4个
16.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
A.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 6个 DNA分子
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田鼠的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5.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无光条件下能正常进行
层生物膜
D.①④存在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通常不会ຫໍສະໝຸດ 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
1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福建省安溪一中、南安一中、养正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

福建省安溪一中、南安一中、养正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

安溪一中、南安一中、养正中学2010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范围:必修3、选修3、必修1第1~2章)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1.下列物质中,可以在内环境中存在的是()A.分泌囊泡 B.载体蛋白C.神经递质D.突触小泡2.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B.内环境处于稳态的个体,其生命活动都正常C.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机体的稳态D.内环境的各项生理指标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3.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食量大、身体消瘦、精神亢奋B.花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造成局部红肿C.许多流感患者并不用药也可在一周左右痊愈,因为吞噬细胞清除了流感病毒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因素之一4.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甲状腺、胰岛等腺体的生长发育B.下丘脑可以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C.下丘脑是产生渴觉的神经中枢D.下丘脑不参与血浆PH平衡的调节5.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D.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6.人的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可能失明。

在此类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

对此现象推导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机体的过敏反应B .正常生理状态下,眼球的晶状体蛋白不进入血液C .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就可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反应D .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就能刺激T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7.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感染HIV 的人称为AIDS 患者,应尽快治疗B .HIV 破坏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最终使免疫系统瘫痪C .HIV 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这是因为潜伏期HIV 的复制能力较弱D .与AIDS 患者共进晚餐、共用剃须刀等,一般不会被传染8.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

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总分50分;1-2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1分.)1.下列叙述中,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是()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B.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都能在植物细胞中合成 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2.萌发的种子中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燥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研究发现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开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较长时间的保存 B.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 C.萌发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本的光合作用D.种子吸水后12h内新蛋白质的合成不需要RNA参与3.如图是酵母菌细胞结构模式图,①是细胞壁,⑧是液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细胞在较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 B.酵母菌可遗传变异来的结构是⑨ D.②③⑤⑥⑧⑨构成源是基因突变 C.此细胞在代谢中能产生CO2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4.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仁是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B.核膜是双层膜,核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核孔是mRNA、酶等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5.下列关于盐酸在不同生物学实验中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B.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有利于染色剂与染色体的结合 C.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盐酸用于调节溶液的pH,属于自变量 D.在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中,用缓冲液和自来水作为对照,盐酸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是图A和D所代表的生物,B和C不是 B.图B代表的细胞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C.在遗传物质传递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因仅存在于C和D细胞中 D.四种细胞中只有A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7.噬藻体(病毒)对水华的消长过程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噬藻体能在蓝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藻体,并最终导致蓝藻的裂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噬藻体与蓝藻均为原核生物,不具有叶绿体等细胞器 B.噬藻体进入蓝藻后吸收营养产生大量能量并迅速增殖 C.噬藻体以蓝藻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藻体的核酸 D.噬藻体利用蓝藻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藻体的蛋白质8.图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生理作用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②的成分有可能是蛋白质 B.图中显示①具有高效性,反应完成后,①的性质未发生改变 C.③或④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该生理反应的速率 D.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该生理反应速度的影响,②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9.如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10.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乙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蓝紫光11.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 分子数目始终不变12.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F2的基因型种类数和F2中纯合子占的比例分别是()A.4、9和1/4 B.4、27和1/8 C.8、27和3/16 D.32、81和1/413.有科学家研究认为,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A.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B.“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迸行加工 C.“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表达 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14.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S型菌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增殖 B.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 D.S型菌的DNA 用相关的酶水解后,仍然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15.下列叙述正确是()A.每个原始的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原核生物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基因型Dd 的豌豆经减数分裂会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雌雄配子比例为1:1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6.如图所示的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a、b过程都以DNA为模板,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都有酶参与反应②原核细胞中b、c过程同时进行③人体细胞中,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会发生e、d过程④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间期,a先发生,b、c过程后发生⑤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tRNA,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氨基酸⑥真核细胞中,a过程只能在细胞核,b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A.①⑤ B.②④ C.③⑥ D.②⑤17.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基因不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2:3 C.该基因复制和转录时a部位都会被破坏 D.将该基因置于14N 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18.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经典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施莱登、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细胞的差异性 B.萨克斯通过对照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19.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B.③在超级细菌遗传物质中只有4种 C.DNA分子中每个②均与一个①相连 D.如果要构成ATP,只要在①位置上加上两个磷酸基团20.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21.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激素和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B.脂肪中含有而葡萄糖不含有的元素为N、P C.糖类和脂质都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D.葡萄糖和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2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C.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 D.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2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需将叶片的一半遮光,以控制无关变量 B.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性染色剂,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粒体呈蓝绿色 C.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浓度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24.如图为人体中的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E和G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含量基本相同 B.G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细胞核中合成 C.B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D.鉴定B时需要水浴加热25.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 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26.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瓶内产生的②b时,经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有6.5mol③c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分子之比为3:1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等量CO2时的浓度介于c和d之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7.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O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h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①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②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③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④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A.1种说法正确 B.2种说法正确 C.3种说法正确 D.4种说法正确28.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从而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 B.蛋白质变性失活是由于肽键遭到破坏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一定是癌细胞 D.“Tpel”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 的种类29.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B.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快速产生新的红细胞 C.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属于无丝分裂 D.减数分裂能保证卵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30.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 w、aX w、AY、aY四种31.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 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4 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32.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33.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X、X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 B.具有同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雌性个体,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个体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且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均为患者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德尔定律34.图中α、β是真核细胞某基因的两条链,γ是另外一条多核苷酸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酶是DNA聚合酶 B.γ彻底水解后可能生成6种小分子物质 C.若该基因为核基因,则该过程发生在分裂期 D.若β链中碱基G占28%,则γ中碱基A占22%35.基因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A.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则F21/16 B.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l:1:l,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 和ddtt C.若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二、非择题(本题共5小题,总分50分)36.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图甲表示实验组的装置;图乙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由装置甲测得的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图丙是该植物光合作用部分过程图解,其中A、B、C表示三种化合物,a、b表示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B瓶中的液体可能是一定浓度的_________;若实验在开始之前U型管的C、D两管内有色液体液面等高,然后立即放置于强度为2千勒司的光照下1小时.则甲图中U型管的C、D两管中的液面位置情况是_________.(2)图乙中光照强度为4Klx时每100cm2叶片每小时有机物(假设产物是葡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糖)增重_________mg(保留1位小数).若适当增加CO2则E点和F点的移动方向分别为_________.(3)图丙中的过程发生在_________.若将植物突然转移到高温、强光照、干燥的环境中,此时叶肉细胞内B物质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37.甲状旁腺素(PTH)是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升高血液中Ca2+浓度的作用.下图是人体甲旁腺细胞部分结构模式图,图中1~7表示细胞结构;图乙是甲旁腺素(PTH)的合成加工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1~115表示肽链上的氨基酸序号.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细胞结构上看,甲细胞与细菌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填序号),与玉米叶肉细胞相比,甲细胞不具备的细胞器有_________.(2)PTH合成加工、分泌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填序号);PTH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血钙升高,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_________功能.(3)图乙中过程①为_________,其发生场所是_________;PTH经_________(填序号)的浓缩包装形成分泌泡分泌到细胞外.(4)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a,前甲状旁腺素原形成甲状旁腺素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38.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同种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2)图2中_________细胞处于图l中的CD段.甲细胞和丙细胞中染色单体条数分别为_________.(3)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___.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4)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_区段(填字母).(5)假设该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进行全标记,正常情况下,由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可能为_________.(6)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d对应图2中的细胞甲,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_________.39.野茉莉花瓣的颜色是红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所决定,用两个无法产生红色色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纯种野生型茉莉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中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取该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有色(2)为鉴别第Ⅱ组F2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Ⅲ组F的无色素植株中的基因型有2_________种.(3)若从第Ⅰ、Ⅱ组的F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2率是_________.从第Ⅰ、Ⅲ组的F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2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下面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文字解释上述遗传现象.40.如图一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DNA)在细胞核中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图二表示在细胞质中进行的重要生理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过程③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2)图一中②表示了遗传信息的_________过程,图二表示了遗传信息的_________过程.(3)分析图二可知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之间的化学键的结构式是_________.(4)现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出大量核糖体放入培养液里,再加入下列几种有机物:其中的氮原子已被15N标记,模拟图二所示的过程,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其中实验所用的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内的_________.上述五种化合物中能作为图二过程原料的是_________(填序号).若实验中检测到某一多肽含20个15N,则该多肽最少有_________个肽键.(5)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图二中结构⑦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_____ A.乳酸杆菌B.噬菌体C.乳腺细胞D.流感病毒.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总分50分;1-2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1分.)01.下列叙述中,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是()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B.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都能在植物细胞中合成 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专题】正推法;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分析】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解答】解:A、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不提供能量,A错误;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含有C、H、O三种元素,B错误;C、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C错误;D、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糖类的分类和功能,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2.萌发的种子中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燥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研究发现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开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较长时间的保存 B.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 C.萌发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本的光合作用D.种子吸水后12h内新蛋白质的合成不需要RNA参与【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专题】信息转化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1、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有关,新陈代谢越旺盛,该比值越高.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该过程需要mRNA作为模板,需tRNA转运氨基酸,还需要酶、能量和原料(氨基酸).【解答】解:A、由题干“研究发现酶的来源有两条途经,一是由干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和“新RNA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可知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A正确;B、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旺盛,而干种子中含自由水很少,因此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B正确;C、种子萌发时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的光合作用,C正确;D、蛋白质是翻译过程中合成的,而翻译过程需要mRNA为模板,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种子的萌发过程中酶的来源和物质合成的信息资料,考查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作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知识,考生识记水的存在形式及作用、理解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的关系、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是酵母菌细胞结构模式图,①是细胞壁,⑧是液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细胞在较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 B.酵母菌可遗传变异来的结构是⑨ D.②③⑤⑥⑧⑨构成源是基因突变 C.此细胞在代谢中能产生CO2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据图分析,①是细胞壁,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核膜,④表示核仁,⑤表示内质网,⑥表示核糖体,⑦表示细胞质,⑧表示液泡,⑨表示线粒体.【解答】解:A、酵母菌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在较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B、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可进行有性生殖,则可遗传变异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C、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二氧化碳,则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D、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构成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即图中②③⑤⑧⑨,⑥表示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酵母菌为素材,考查质壁分离、可遗传变异、细胞呼吸和生物膜系统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4.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仁是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B.核膜是双层膜,核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核孔是mRNA、酶等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专题】正推法;细胞核.【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解答】解:A、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不是细胞器,A错误;B、核膜是双层膜,核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C、核孔是mRNA、酶等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2012-2013学年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考生物试卷(范围:必修1第5、6章、必修3第1-4章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者:余丽娜(养正中学)审核:李贻芳(安溪一中)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填写好相应内容。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40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所有的酶都具有专一性D.酶可以在细胞外起催化作用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B.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D.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3.科学家用含C14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CO2叶绿素ADP B.C02三碳化合物ATPC.CO2酒精有机物 D.CO2三碳化合物糖类4.下列呼吸作用产物中肯定由有氧呼吸产生的是( )A.ATP B.丙酮酸 C.H20 D.CO25.人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其细胞核中的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 )A.46、46、46 B.46、23、46 C.92、46、92 D.92、46、06.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7.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 )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B.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C.都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 D.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8.下列行为中,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A.与艾滋病患者共用一个针管静脉注射 B.输入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污染的血液 C.与艾滋病患者握手 D.与艾滋病患者性接触9.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些病毒可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B.癌变细胞黏着性降低,容易发生转移C.癌变细胞有可能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D.癌变细胞的酶活性降低导致代谢减缓10.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边看电视边吃零食B.运动员长跑比赛中,听到“加油”声,加速冲刺C.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名字11.下列有关细胞凋亡、坏死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B.细胞坏死,代谢停止;细胞癌变,代谢增强C.细胞坏死,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细胞癌变,细胞膜黏着性增强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12.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其中属于稳定型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 乙D.丙13.在有氧呼吸的全过程中,CO2的形成发生在(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各个阶段1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细胞程序性死亡C.细胞代谢紊乱 D.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15.下列与免疫功能无关的疾病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B.C.过敏性鼻炎D.类风湿性关节炎16.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识别“自己”与排除“异己”的防御功能,“接种疫苗,预防疾病”从免疫学角度来讲,接种的疫苗属于( )A.抗原B.淋巴因子(细胞因子)C.抗体D.吞噬细胞17.下列实验的课题、自变量、观测指标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18.细胞分化前后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细胞核基因 B.形态结构 C.生理功能 D.基因的活动状态19.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②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解离液③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分散开来④应选取长方形的细胞进行观察⑤可以持续观察一个细胞,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A.①②③ 8.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20.右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HPO3-有关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D.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中的低21.蓝藻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是( )A.线粒体内膜B.线粒体基质C.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D.细胞质基质2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合理的是( )A.酶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B.ATP的水解产物ADP中仍存在高能磷酸键C.催化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酶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D.人体中的酶只在内环境中起作用,并受温度、pH的影响23.在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星星,你好》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试题(1)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试题(1)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 某蛋白质由109个氨基酸组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935,在合成那个蛋白质分子的进程中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0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7,那么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A.1条B.2条C.3条D.4条2.关于以下四图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极可能是蔗糖3.右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看到的某细胞的一部份。

以下有关该细胞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此细胞是真核细胞B.此细胞可能是细菌细胞,也有可能是酵母菌细胞C.结构1可在该细胞割裂时提供能量D.结构二、3不具有磷脂、蛋白质组成的结构膜4.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相同点的是①具有双层膜②内部含有酶③产生氧气④含有DNA和RNA ⑤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①②④B.①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5.以下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能够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而且要消耗能量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托膜上的载体蛋白6.以下图表示的是某动物细胞内三种细胞器生物膜结构在某进程前与后的面积转变,那么该进程产生的物质极可能是A.肠脂肪酶、生长激素、性激素B.抗体、载体、有氧呼吸酶C.生长激素、抗体、唾液淀粉酶D.抗体、胃蛋白酶、血红蛋白7.以下关于酶和ATP的表达合理的是A.细胞内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ATP的水解产物ADP中仍存在高能磷酸键C.酶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D.人体中的酶只在内环境中起作用,并受温度、pH的阻碍8.小球藻是单细胞真核藻类,在生物柴油生产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安溪一中、养正、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解析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安溪一中、养正、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解析版)
B. 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
C. 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
D. 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其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直接研磨胰腺时,胰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而不能获得胰岛素。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B、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
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质,C错误;
D、剧烈运动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稳态,通过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准确判断问题。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A正确。
【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A错误;
B、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血糖降低,胰岛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升高,B错误;
C、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C错误;
D、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D正确。

泉州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含解析

泉州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50分,1—15每小题2分,16—35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用2B铅笔涂在机读卡上.)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2.如图的概念图中错误的是()A.①④⑤B.①③④C.⑤⑧D.⑦⑧3.下列关于生物体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生物的各个细胞中B.人类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D.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4.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逐渐建立了遗传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物理模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C.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传递规律并推测其在染色体上D.摩尔根发现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5.下列遗传学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C.等位基因的碱基对的数量是一样的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6.假如有10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已知四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那么,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最多分别是()A.2种和1种B.16种和10种C.16种和16种D.16种和8种7.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4:1B.核DNA数目比值为4:1C.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D.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8.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9.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一种遗传病,此病是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所致.某女士的母亲患有此病,如果该女士结婚生育,下列预测正确的是()A.如果生男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B.如果生女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C.不管生男或生女,孩子都会携带致病基因D.必须经过基因检测,才能确定10.卷毛鸡由于羽毛卷曲受到家禽爱好者的欢迎.但是这种鸡无法真实遗传,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若需要大量生产卷毛鸡,最好采用的杂交方式是()A.卷毛鸡×卷毛鸡B.卷毛鸡×丝状羽C.野生型×野生型D.野生型×丝状羽11.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请选择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方案()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其成分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D.让其进行自花传粉,观察果穗12.玉米有3对基因与株高有关,且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各基因均以累加效应决定株高;已知AABBCC株高为180厘米,aabbcc株高为120厘米.现有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 的玉米杂交,子代中表现型种类与最大高度分别是()A.3种;160厘米B.4种;170厘米C.5种;160厘米D.6种;170厘米1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兼患红绿色盲和白化病的孩子(a表示白化病致病基因,b表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如图图示细胞不可能存在于父亲体内的是()A.B.C.D.14.图中,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雌性动物与其测交B.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甲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D.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15.20世纪90年代,我国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细菌的抗虫基因成功地转移到棉花的受精卵中,培育出抗虫效果明显的棉花新品种.以上事实说明()A.细胞中的基因具有显性与隐性之分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C.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D.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16.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17.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正确的是()A.b、c两段分别表示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B.EF、KL段不存在染色单体C.CD、GH及OP段染色体数目相同D.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在LM段得以体现18.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B.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C.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噬菌体增殖时,需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逆转录酶19.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活细菌B.曲线ab段下降是因为部分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使小鼠发病后免疫力降低有关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增多是由于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20.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裂解后得到的所有子代噬菌体()A.一定含32P,可能含15N B.一定含32P和15NC.一定含15N,可能含32P D.一定不含15N21.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D.限制d~e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2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B.DNA分子中的每个碱基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C.DNA分子内部的一个磷酸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接D.DNA分子一条链上的两个相邻碱基之间至少通过2个氢键相连23.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内的2号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M在该二倍体埴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a、b链的分开而分离C.基因M和基因R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D.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且以b链为模板,则对应密码子变为AUC24.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B.图乙中含有两种单糖、五种碱基、五种核苷酸C.图丙中两圆圈内所示的是同一种物质D.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参与的都是合成反应,都有水的生成25.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核糖体在该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B.在病毒体内不会发生图乙中的④⑤C.图乙中的②③可表示图甲所示过程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26.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某些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后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初始RNA的剪切、加工的场所位于内质网中B.一个基因可能参与控制生物体的多种性状C.转录过程发生了T﹣A、A﹣U、G﹣C和C﹣G的碱基配对方式D.翻译过程中一条mRNA可以通过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相同序列的多肽链27.如图为DNA、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过程与DNA复制的共同点,都是以DNA单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B.②过程中需要多种tRNA,不同tRNA所转运的氨基酸一定不同C.DNA上某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D.人的白化病是通过蛋白质间接表现,囊性纤维病是通过蛋白质直接表现28.起始密码子AUG编码甲硫氨酸,UGA为终止密码子.若以“﹣AATGAACTTGAATTGATGT﹣"的互补链为模板合成一个小分子多肽,则此多肽的肽键数为()A.5个B.4个C.3个D.2个29.DNA熔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种类DNA 的Tm值不同.右图表示的DNA分子中(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DNA分子的Tm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B.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有氢键和磷酸二酯键C.Tm值相同的DNA分子中(G+C)数量也相同D.若DNA分子中=1,则G与C之间的氢键总数比A与T之间多30.某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A.胸腺嘧啶B.腺嘌呤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胞嘧啶31.一个DNA片段,经过连续两次复制,共需要90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该DNA片段具有的碱基对是()A.110对B.220对C.330对D.440对32.下列结构表示细胞中的四种重要化合物,关于这些化合物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甲、乙化合物中的A相同②丙中显示有8个氢键③丁水解的产物可能含有乙④丁的合成需要甲参与.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③④33.一个精原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一个基因的一条链发生突变,则该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含有突变基因的细胞数是()A.4个B.3 个C.2 个D.1个34.精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时,不可能发生()A.转录和翻译B.蛋白质合成C.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35.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C.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36.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如图表示其体内正在分裂的两个细胞,请据图回答:(1)甲图所示细胞分裂的方式为,该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乙图所示细胞所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2)甲图的染色体①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是.乙图的染色体②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是.(3)若想在一张装片中同时观察到甲、乙两种细胞分裂方式,应选用该动物的(器官)制作切片.37.回答下列与果蝇有关的问题(1)果蝇为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写出两条理由:①;②.(2)果蝇的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控制果蝇的红白眼性状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如图所示).①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②若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对性状的遗传,果蝇种群中雄果蝇的基因型有种.③现有一只红眼刚毛雄果蝇(X RB Y b),与一只雌果蝇测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罕见的红眼截毛雌果蝇(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产生),原因是:(用“雌”或“雄”作答)果蝇减数分裂时初级性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性染色体同源区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换,产生了基因型为配子.(3)用表中四种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甲乙丙丁卷曲翅♂卷曲翅♀正常翅♂正常翅♀①为探究该基因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胚胎致死),可设计杂交实验如下:选取序号为的亲本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否则不存在.②若已确定该基因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都为卷曲翅的白眼(X b X b)与红眼(X B Y)果蝇杂交,子代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③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某基因型为X B X b的果蝇受精卵,第一次卵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正常,另一个丢失了一条X染色体,导致该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左侧正常而右侧为雄性(XO型为雄性)的嵌合体,则该嵌合体果蝇的右眼眼色为.38.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下图表示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A需要酶、等物质,该过程还能发生在线虫细胞内的中;在B过程中能与①发生碱基配对的分子是.(2)图中涉及到的中心法则的过程为.(3)由图可知,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过程.研究表明,线虫体内不同微RNA仅局限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说明微RNA基因的表达具有性.39.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基因组合A_Bb A_bb A_BB或aa_ _花的颜色粉色红色白色(1)现有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一代花色全是红花,则亲代白花的基因型是.(2)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实验步骤:第一步:对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花色及比例为,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表示为如图第一种类型(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②如果子代植株花色出现其他分离比,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在图示方框中补充其他两种类型.(3)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粉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其中杂合子占%.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50分,1-15每小题2分,16-35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用2B铅笔涂在机读卡上.)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1、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2、孟德尔在杂交豌豆实验中,把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3、表现型=基因型+环境.4、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就是相对性状.【解答】解: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A 错误;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B错误;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正确;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短毛都是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点评】本条考察一些基本的概念,性状分离、显性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相对性状的概念,明确相关的概念,正确的解答选项.2.如图的概念图中错误的是()A.①④⑤B.①③④C.⑤⑧D.⑦⑧【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受精作用.【分析】基因分离规律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等位基因分离;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①有丝分裂的实质是着丝点分裂,①正确;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②③正确;④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其中一半染色体来源于父方,一般来源于母方,同源染色体汇合,④正确;⑤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同的基因,⑤错误;⑥基因分离的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⑥正确;⑦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⑦正确;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并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⑧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3.下列关于生物体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生物的各个细胞中B.人类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D.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考点】伴性遗传.【分析】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是属于异型同源染色体,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配子都是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雄配子中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配子之比接近1:1,后代中的性别主要决定于哪种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个体.【解答】解:A、性染色体既存在于体细胞中,也存在于生殖细胞中,A错误;B、人类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的特点,B正确;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的生物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如人类;有的生物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如果蝇,C错误;D、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可能是雌配子,也可能是雄配子,但含有Y染色体的配子一定是雄配子,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类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明确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明确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4.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逐渐建立了遗传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物理模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C.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传递规律并推测其在染色体上D.摩尔根发现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解答】解:A、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物理模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A正确;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C、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传递规律,但并没有推测其在染色体上,C错误;D、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发现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下列遗传学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C.等位基因的碱基对的数量是一样的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分析】1、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3、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解答】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但表现型可能相同,如AA和Aa,B错误;C、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形成的,而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因此等位基因的碱基对的数量不一定相同,C错误;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测交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等位基因的概念;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明确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形成的;掌握测交的概念及测交法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假如有10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已知四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那么,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最多分别是()A.2种和1种B.16种和10种C.16种和16种D.16种和8种【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1个精原细胞能形成2种4个精子,而1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1种1个卵细胞.因此10个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数目最多是40个和10个.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一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最多能形成24=16种配子,1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精原细胞能产生2种精细胞,10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精原细胞最多能形。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安溪一中联考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文科)Word版含解析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安溪一中联考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文科)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安溪一中联考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B.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C.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体液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唯一调节机制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如图是突触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兴奋在该结构的传递方向是()A.N→M B.M→N C.M←→N D.M→N→M4.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自己却不会讲话,其言语区受损伤的部位是()A.W区B.S区C.V区 D.H区5.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小脑 B.脊髓 C.下丘脑D.大脑皮层6.将燕麦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用不透光的锡箔罩住,放在右侧光照条件下培养(如图),胚芽鞘将()A.不生长B.直立生长C.已向左弯曲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7.下列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是()A.在细胞代谢反应中起催化作用B.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微量和高效D.组成细胞结构8.生产实践中常用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摘除顶芽 B.摘除侧芽 C.剪去老叶 D.疏花疏果9.实验研究中,处理去雄的雌蕊柱头能获得无籽果实的植物激素是()A.细胞分裂素B.生长素C.赤霉素D.乙稀10.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发挥调节作用,导致血糖浓度发生的变化依次是()A.降低升高B.升高降低 C.升高升高D.降低降低1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艾滋病病毒入侵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C.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易传染艾滋病D.艾滋病属于遗传病12.在体液免疫中,参与“作战”的浆细胞能产生()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记忆细胞1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神经细胞 B.淋巴细胞 C.肝细胞D.甲状腺细胞14.如图Ⅰ、Ⅱ、Ⅲ、Ⅳ中,表示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是()A.ⅠB.ⅡC.ⅢD.Ⅳ15.在理想条件下,如图中与细菌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曲线最接近的是()A. B. C. D.16.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題是()A.种间关系 B.性别比例 C.空间结构 D.物种组成17.下列属于群落初生演替的是()A.火灾后的森林 B.弃耕的农田C.过度放牧的草地D.沙丘上进行的演替18.大气中的碳进入森林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A.细胞呼吸 B.光合作用 C.化能合成作用 D.分解作用19.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昆虫的性外激素B.萤火虫发光C.蜜蜂的跳舞D.鸟类的鸣叫20.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举行处21届气候大会,195个国家在经过多年谈判之后,终于通过一项协议,目的是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主要是()A.氧气 B.氮气 C.臭氧 D.二氧化碳21.下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 B.苔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22.“桑基鱼塘”的生产有式,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下列关于该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科学规划,能量得到更有效的利用B.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D.废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23.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和她的团队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有效地遏制了疟疾传染病的蔓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被称为“中国神药”.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生态价值24.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B.控制人口增长和防治环境污染C.加强相关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D.禁止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25.玉米体细胞有10对染色体,其卵细胞的染色体数是()A.5条B.10条C.10对D.20条26.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彼此分离D.人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27.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长毛与卷毛B.人的身高与体重C.豌豆种子的黄色与圆粒 D.山羊的黑毛与白毛28.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纯合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理论上F2中高茎个体数与矮茎个体数的比例为()A.1:1 B.2:1 C.3:1 D.1:029.下列基因型的个体属于纯合子的是()A.Hh B.mm C.RRTt D.ddFf30.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主要应用了()A.模型建构法B.类比推理法C.同位素标记法 D.假说﹣演绎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题,共40分.每空1分)31.如图表示某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及一对基因,请据图回答:(1)图中染色体1与2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次分裂.A和a是一对基因.(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具该基因型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个精子,有种类型.(3)若图中a表示豌豆白花基因,那么具有如图所示基因型的豌豆自交,结出白花豌豆的概率是,白花豌豆的基因型是.32.如图是人体甲状腺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的内分泌腺是.(2)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过来(填“促进”或“抑制”)下丘脑和A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填“增加”或“减少”).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调节.(3)A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填“灭活”或“激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33.如图是某动物体内两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该动物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2)A图细胞分裂后产生个子细胞,图中①②具有(相同/不同)的遗传信息.(3)B图的细胞有个DNA分子,该细胞的名称是.34.如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请据图回答.(1)请将此遗传图解补充完整.①②③(2)红绿色盲是(显性/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图中夫妇生女儿患病的可能性是.35.如图所示是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②是(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泡释放①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时,突触后膜两侧电位表现为.(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双向)的,整个过程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电信号.36.如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含有条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2)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和.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杀,将直接导致昆虫数量(增加/减少).(3)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未呈现的成分还有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以及.(4)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它被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37.如图所示请将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概念图补充完整.①②③④.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安溪一中联考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B.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C.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体液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唯一调节机制【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解: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错误;B、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D、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的,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C错误;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C.3.如图是突触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兴奋在该结构的传递方向是()A.N→M B.M→N C.M←→N D.M→N→M【考点】突触的结构.【分析】突触的结构: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解答】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图中M为突触前膜,N为突触后膜,因此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M→N.故选:B.4.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自己却不会讲话,其言语区受损伤的部位是()A.W区B.S区C.V区 D.H区【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大脑皮层各区受损后引起的症状如下:W区:不会书写但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看懂文字,自己也会讲话;S区:不能讲话,但能发出声音;V区:不能认识词义,但是看得到;H区: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能听到别人的发音,就是不懂其含义.【解答】解:某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说明V区和H区正常,但却不会说话,说明其运动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即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故选:B.5.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小脑 B.脊髓 C.下丘脑D.大脑皮层【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作用:①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②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等;④脑干:维持呼吸等;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解答】解:A、人体小脑能维持身体平衡,不是体温调节的中枢,A错误;B、脊髓是低级中枢,B错误;C、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D、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但大脑皮层不是体温调节的中枢,D错误.故选:C.6.将燕麦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用不透光的锡箔罩住,放在右侧光照条件下培养(如图),胚芽鞘将()A.不生长B.直立生长C.已向左弯曲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分析】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无关.【解答】解:据图分析,用锡箔罩住胚芽鞘的尖端下面的一段,尖端能感受光刺激,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即向右弯曲生长.故选:D.7.下列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是()A.在细胞代谢反应中起催化作用B.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微量和高效D.组成细胞结构【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只是通过调节使靶细胞、靶器官原有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解答】解:A、激素在细胞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A错误;B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BD错误;C、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微量和高效,C正确.故选:C.8.生产实践中常用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摘除顶芽 B.摘除侧芽 C.剪去老叶 D.疏花疏果【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和摘心能使侧芽生长素降低,解除顶端优势.【解答】解:A、摘除顶芽属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A正确;B、摘除侧芽不属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B错误;C、剪去老叶属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不属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C错误;D、疏花疏果不属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D错误.故选:A.9.实验研究中,处理去雄的雌蕊柱头能获得无籽果实的植物激素是()A.细胞分裂素B.生长素C.赤霉素D.乙稀【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解答】解:未受粉的植物不能形成受精卵,也就是不能形成种子,所以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能够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获得无籽果实.故选:B.10.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发挥调节作用,导致血糖浓度发生的变化依次是()A.降低升高B.升高降低 C.升高升高D.降低降低【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血糖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升血糖的激素.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解答】解: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故选:A.1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艾滋病病毒入侵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C.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易传染艾滋病D.艾滋病属于遗传病【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分析】1、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2、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解答】解:A、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A错误;B、艾滋病病毒破坏的是T细胞,体液免疫降低,细胞免疫消失,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最终使人体发生多种无法抵抗的感染和肿瘤,导致死亡,B正确;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C错误;D、艾滋病属于传染病,D错误.故选:B.12.在体液免疫中,参与“作战”的浆细胞能产生()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记忆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解答】解:A、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正确;B、抗原一般是外来的大分子物质,也可以是自身的物质,B错误;C、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C错误;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D错误.故选:A.1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神经细胞 B.淋巴细胞 C.肝细胞D.甲状腺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为:【解答】解:A、神经细胞不参与特异性免疫,A错误;B、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B正确;C、肝细胞不参与特异性免疫,C错误;D、甲状腺细胞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行激素调节,但不参与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B.14.如图Ⅰ、Ⅱ、Ⅲ、Ⅳ中,表示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是()A.ⅠB.ⅡC.ⅢD.Ⅳ【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解答】解:A、Ⅰ表示J型曲线,A错误;B、Ⅱ表示直线增长,B错误;C、Ⅲ曲线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表示S型曲线,C正确;D、Ⅳ表示直线,而且数量不变,D错误.故选:C.15.在理想条件下,如图中与细菌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曲线最接近的是()A. B. C. D.【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解答】解: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能无限增殖,呈现J型.故选:A.16.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題是()A.种间关系 B.性别比例 C.空间结构 D.物种组成【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2、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化等.【解答】解:ACD、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种间关系、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组成和优势种等,ACD错误;B、性别比例是种群的特征,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題,B正确.故选:B.17.下列属于群落初生演替的是()A.火灾后的森林 B.弃耕的农田C.过度放牧的草地D.沙丘上进行的演替【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A、火灾后的森林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弃耕的农田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C、过度放牧的草地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D、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正确.故选:D.18.大气中的碳进入森林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A.细胞呼吸 B.光合作用 C.化能合成作用 D.分解作用【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二氧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所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往返的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而碳在生物群落间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其次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故选:B.19.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昆虫的性外激素B.萤火虫发光C.蜜蜂的跳舞D.鸟类的鸣叫【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解答】解:A、昆虫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B、萤火虫发光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C、蜜蜂的跳舞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D、鸟类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D错误.故选:A.20.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举行处21届气候大会,195个国家在经过多年谈判之后,终于通过一项协议,目的是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主要是()A.氧气 B.氮气 C.臭氧 D.二氧化碳【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₂)、氧化亚氮(N2O)、氟利昂、甲烷(CH₄)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解答】解: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含量不足1%.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六氟化硫,一氧化二氮,氧化亚氮,氯氟碳化合物,全氟化碳及臭氧.二氧化碳被认为是效果最显著的温室气体,并且近几十年来人类的工业化活动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导致了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过量聚集,加剧了温室效应.故选:D.21.下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 B.苔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三校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含解析

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三校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三校联考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总分50分;1—2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1分.)1.下列叙述中,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是(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B.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C.都能在植物细胞中合成 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唾液淀粉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C.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活细胞中D.脂肪酶变性失活后加双缩脲试剂呈紫色3.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中( )A.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增强 B.都有染色单体C.DNA含量都相等D.蛋白质合成较旺盛4.如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 )A.遗传物质不同 B.DNA的结构不同C.信使RNA不同 D.线粒体结构不同5.很多抗生素药物都是通过破坏核糖体发挥作用的,使用此类抗生素药物后不会影响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A.甲状腺激素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C.唾液淀粉酶D.胰高血糖素6.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分泌蛋白质需要高尔基体参与B.所有蛋白质都要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出细胞膜C.唾液腺细胞和肝脏细胞中均含有控制合成淀粉酶的mRNAD.决定蛋白质分子特异性的是氨基酸的连接方式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中合成ATP时不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8.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某一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A.细胞膜向内凹陷B.着丝点一分为二C.中心体移向两极D.DNA正在进行复制9.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在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加倍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迅速减少D.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10.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是图A和D所代表的生物,B和C不是B.图B代表的细胞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中心体C.在遗传物质传递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因仅存在于C和D细胞中D.四种细胞中只有A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11.如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B.甲图的b→a与丁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12.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B.婴幼儿体内没有衰老的细胞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能发生凋亡13.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A.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2P D.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14.在观察藓类叶片细胞叶绿体形态与分布,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四个实验中,它们的共同点是()A.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生活状态B.都需对材料进行染色C.实验操作过程中都需要用到盐酸D.都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1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O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h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 )①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②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③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④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A.1种说法正确B.2种说法正确C.3种说法正确D.4种说法正确16.下列与真核细胞内DNA分子复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旋,再半保留复制B.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C.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可能不同D.DNA连接酶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17.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C.S型菌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增殖D.S型菌的DNA用相关的酶水解后,仍然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18.有种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菌以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方式进入人体细胞B.该菌使人类细胞更易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经过内质网的加工D.和人类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是DNA19.如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20.1976年美国的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转基因生物.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A.进行复制B.控制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C.进行转录D.合成人的生长激素21.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B.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C.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每个时期22.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解释一切生物的遗传现象B.体现在杂合子形成雌、雄配子的过程中C.研究的是所有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D.两个定律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23.如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b)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b基因中含有多个脱氧核苷酸对C.b基因与果蝇其它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种类不同D.白眼基因与红眼基因的区别是碱基对排序的不同24.图中α、β是真核细胞某基因的两条链,γ是另外一条多核苷酸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酶是DNA聚合酶B.γ彻底水解后可能生成6种小分子物质C.若该基因为核基因,则该过程发生在分裂期D.若β链中碱基G占28%,则γ中碱基A占22%25.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B.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长短有关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6.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A.2红:1蓝B.2紫:1红C.2红:1紫 D.3紫:1蓝27.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28.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5℃时每小时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为3.5mgB.图中最有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温度为20℃C.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D.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开始减少29.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30.蚕豆根尖细胞有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31.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表示能量,其中数值最大的是①B.③代表的物质是氧气C.⑤的消耗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D.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32.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定向改变B.对所有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一定不是同步的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原癌基因存在于机体正常细胞中,抑癌基因存在于癌细胞中33.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 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机理如图.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1的表现型是白色B.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C.F2中黄色:白色=3:5D.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34.人类性染色体XY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Ⅱ﹣1片段的是()A.B.C.D.35.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A.2:2:1:1 B.1:1:1:1 C.9:3:3:1 D.3:1:3:1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大题,共50分)36.甲状旁腺素是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升高血液中浓度的作用.如图甲是人体甲状旁腺细胞部分结构模式图,图中 1~7 表示细胞结构;图乙是甲状旁腺素(PTH)的合成加工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1~115表示肽链上的氨基酸序号.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细胞结构上看,甲细胞与细菌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填序号),与玉米叶肉细胞相比,甲细胞不具备的细胞器有.(2)PTH 合成加工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有(填序号)PTH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血钙升高,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功能.(3)图乙中过程①为,其发生场所是;PTH经(填序号)的浓缩包装形成分泌泡分泌到细胞外.(4)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 a,前甲状旁腺素原形成甲状旁腺素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7.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图甲表示实验组的装置;图乙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由装置甲测得的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图丙是该植物光合作用部分过程图解,其中A、B、C表示三种化合物,a、b表示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B瓶中的液体可能是一定浓度的;若实验在开始之前U型管的C、D 两管内有色液体液面等高,然后立即放置于强度为2千勒司的光照下1小时.则甲图中U型管的C、D两管中的液面位置情况是.(2)图乙中光照强度为4Klx时每100cm2叶片每小时有机物(假设产物是葡萄糖)增重mg(保留1位小数).F点以后,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可能是.(3)若将甲图的A瓶植株除去,在B瓶中加入离体的叶绿体为实验材料,则在光照强度为8Klx 时,每100cm2叶片每小时产生O2mg.(4)图丙中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若将植物突然转移到高温、强光照、干燥的环境中,叶片气孔将逐渐关闭,此时叶肉细胞内B物质含量的变化是.38.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同种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2)图2中细胞处于图l中的CD段.(3)图2甲细胞中染色体组个数和丙细胞中染色单体条数分别为.(4)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1中的区段(填字母).39.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1)某果蝇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只基因型为BbX a Y的雄果蝇,它的白眼基因来自亲本的果蝇;若此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BbbX a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2)现有五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表现型及相应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其中,2~5果蝇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为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且都由野生型(长翅、红眼、正常身、灰身)突变而来.请据表回答问题:亲本序号 1 2 3 4 5染色体第Ⅱ染色体X染色体第Ⅲ染色体第Ⅱ染色体性状野生型(显性纯合子)残翅(v) 白眼(a)毛身(h)黑身(b)其余性状均为纯合显性性状①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翅的性状来进行基因分离规律的遗传实验,选用的亲本组合是.(填亲本序号);其F2表现型及比例为时说明其遗传符合基因分离规律.②若要进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选择1和4做亲本是否可行?,为什么?;若选择2和5做亲本是否可行?,为什么?.(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状眼雌果蝇CIB品系X B X 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e,且该基因与棒状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如图所示.e在纯合(X B X B、X B Y)时能使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控制正常眼的基因用b表示.为检测经X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实验步骤如下:将雄果蝇A 与CIB系果蝇交配,得F1,在F1中选取大量棒状眼雌果蝇,与多个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得到的F2的雌雄数量比.预期结果和结论: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发生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40.如图一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DNA)在细胞核中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图二表示在细胞质中进行的重要生理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过程③发生的时期是.(2)图一中②表示了遗传信息的过程,图二表示了遗传信息的过程.(3)分析图二可知缬氨酸的密码子是,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之间的化学键的结构式是.(4)现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出大量核糖体放入培养液里,再加入下列几种有机物:①NH2﹣CH2﹣COOH ②NH2﹣CH2﹣CH2OH ③④⑤其中的氮原子已被15N标记,模拟图二所示的过程,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其中实验所用的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内的.上述五种化合物中能作为图二过程原料的是(填序号).若实验中检测到某一多肽含20个15N,则该多肽最少有个肽键.(5)若图二合成的某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构成,含有N条肽链,其中有Z条是环状肽链,该蛋白质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个数为.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三校联考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总分50分;1-2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1分.)1.下列叙述中,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是()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B.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C.都能在植物细胞中合成 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分析】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解答】解:A、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不提供能量,A错误;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含有C、H、O三种元素,B错误;C、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C错误;D、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D正确.故选:D.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唾液淀粉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C.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活细胞中D.脂肪酶变性失活后加双缩脲试剂呈紫色【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概念.【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3、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双缩脲试剂能和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解答】解:A、酶不能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只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A错误;B、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C、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活细胞中,如细胞呼吸酶存在于每一种细胞中,C正确;D、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变性失活后肽键并没有被破坏,因此脂肪酶变性失活后加双缩脲试剂呈紫色,D正确.故选:A.3.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中()A.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增强 B.都有染色单体C.DNA含量都相等D.蛋白质合成较旺盛【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癌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殖,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解答】解:A、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因此凋亡基因表达减弱,A错误;B、癌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殖,处于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有染色单体,而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C、癌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殖,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DNA数量可能不相等,C错误;D、癌细胞增殖速率快,因此蛋白质合成速率较快,D正确.故选:D.4.如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 )A.遗传物质不同 B.DNA的结构不同C.信使RNA不同 D.线粒体结构不同【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所以图示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原因是细胞发生了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答】解:人体中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不同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都相同,且都含有该个体所有遗传物质,但细胞分化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所以图示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不同.故选:C.5.很多抗生素药物都是通过破坏核糖体发挥作用的,使用此类抗生素药物后不会影响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 )A.甲状腺激素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C.唾液淀粉酶D.胰高血糖素【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1、核糖体:无膜结构,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2、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含I的氨基酸衍生物,其合成场所是内质网,与核糖体无关,因此使用此类抗生素药物后不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A正确;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使用此类抗生素药物后会影响受体的合成,B错误;C、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使用此类抗生素药物后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合成,C错误;D、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使用此类抗生素药物后会影响胰高血糖素的合成,D错误.故选:A.6.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分泌蛋白质需要高尔基体参与B.所有蛋白质都要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出细胞膜C.唾液腺细胞和肝脏细胞中均含有控制合成淀粉酶的mRNAD.决定蛋白质分子特异性的是氨基酸的连接方式【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细胞的分化.【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同.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解答】解:A、真核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在内质网加工后,转移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形成分泌小泡,并最终分泌到细胞外,故A正确;B、分泌蛋白的运输方式是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B错误;C、唾液腺细胞和肝脏细胞中均含有控制合成淀粉酶的基因,但只有唾液腺细胞能转录形成特定的mRNA,故C错误;D、蛋白质结构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具有多样性,氨基酸之间连接的方式都是脱水缩合,故D错误.故选:A.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中合成ATP时不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6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一、选择题(共60分,40小题,每小题1.5 分,每个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人和许多动物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α链(共含141个氨基酸残基)和β链(共含146个氨基酸残基),以下关于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主要作用是为组织细胞运输氧气B.高温使血红蛋白变性后肽键的数量一般不变C.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血红蛋白时水中的氢来自羧基D.血红蛋白中至少有4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共有574个肽键2.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B.动、植物细胞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离不开细胞膜表面的受体C.生物膜之间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可以实现膜成分的更新D.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各种膜含量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下图是物质P和Q运出细胞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P可能是二氧化碳B.物质Q可能表示神经递质C.物质P和Q运出细胞都需要ATP D.物质P和Q运出细胞都可能需要载体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田鼠的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增长较快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5.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无光条件下能正常进行B.过程②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C.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条件下能正常进行D.过程③产生的和CO2都可用于过程①6.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B.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C.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D.衰老细胞体积增大,色素积累导致细胞代谢减缓7.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8.如图为某些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调节脂肪合成和分解代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甲和乙对脂肪细胞中的脂肪代谢的作用是相反的B.血糖浓度变化可调控胰岛细胞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C.高糖饮食升血糖明显,促进乙激素的分泌,进而加速脂肪的合成D.重度糖尿病人易出现低血糖,低血糖促进激素丙分泌,从而加速脂肪的分解9.如图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只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B.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C.由于④结构能够生长,因此该植物的生长没有体现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D.该植物体地上部分生长素不都是由①、②、③、④所示结构合成.10.下表为某患者血液化验的部分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会出现抽搐等症状B.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C.肾上腺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D.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加11.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Mcl﹣1蛋白可使其数量增加,Bim蛋白可使其数量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B.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决定C.过敏性体质可能与Bim蛋白活性被抑制有关D.Mcl﹣1蛋白活性过高,人体易患恶性肿瘤疾病12.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饥饿时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C.②通透性大于③,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至少穿过4 层生物膜D.①④存在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通常不会由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1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可能仅由一个神经细胞来完成B.树突增大了神经细胞的膜面积有利于酶附着以提高代谢速率C.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D.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泌激素14.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B.该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C.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增大D.正常生长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不足15.图示为科研人员探究不同浓度的IAA(生长素)、IBA(吲哚丁酸)和NAA(萘乙酸)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柱状图.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正确的有几个①IAA、IBA和NAA都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②图示信息可反映出IAA和IBA 的作用具有两重性③人体中没有控制分解生长素的酶合成的基因④将植物移至缺氧环境中,其向光性会受影响⑤IAA、IBA和NAA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并向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⑥同浓度的IBA和NAA对根系生长的作用效果有差异A.1个B.2个C.3个D.4个16.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A.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C.下一细胞周期开始于图②时期的结束D.图①时期细胞中的中心粒移向两极17.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与b点相比,e点的环境容纳量不变18.下列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结果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特点B.实验中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C.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以用浸泡法,浸泡法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让其生根D.探究过程中进行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而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以不设置空白对照19.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对葫芦藓的影响,从某化工厂到居民区每隔80米距离依次设置4个监测点,另在空气淸洁的采集地设罝了笫5号监测点.实验共统计五次,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结果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B.除5号外,其他各监测点的葫产藓均呈“S”型增长C.该实验设置的自变量是污染物作用的时间和污染物浓度D.该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死亡数量的增加,各监测点的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20.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酿造啤酒时,使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使发芽的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C.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开花遇大雨的黄瓜植株,可得无子果实21.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根据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在晚间用大约550nm波长的绿光照射行道树,目的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以增加夜间空气中的氧气浓度;②据图可知,用白光中450nm左右波长的光比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③在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上,胡萝卜素的印记在最上面④土壤中缺乏镁时,420~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⑤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A.②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⑤22.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23.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此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的共同参与B.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唾液腺C.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活动D.此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24.下列图示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秋天用菠菜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含量最高的是甲图中色素带①B.若乙图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弱C.丙图中培养酵母菌的锥形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目的是让酵母菌繁殖D.丁图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必须接触到烧杯内液面25.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由①细胞分裂产生③④细胞的方式有三种(2)⑤与⑥细胞的基因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不都相同(3)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就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4)细胞死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5)⑤⑥的分化程度比①的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6) 细胞癌变,膜黏着性降低;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7)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A.只有一项正确B.只有两项正确C.只有三项正确D.只有四项正确26.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效果相同,其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 通道,阻碍Na+ 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使突触后膜电位差增加C.γ﹣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D.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均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27.有人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体细胞含6对染色体),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完整细胞周期有三个B. 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期活动旺盛C.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含12条染色体和含24条染色体的细胞D. 高倍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细胞核中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判断处于分裂中期28.下列与核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RNA的生物一定含DNA B.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C.含RNA的细胞器一定含DNA D.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29.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CO2浓度等条件下,某同学对甲、乙两种高等植物设计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