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经典在燕京
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请你谈谈看法
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
察来,请你谈谈看法
研读历史经典、观察成败、鉴别是非,对于了解兴替和温故知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读历史经典,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各种事件的背后原因,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通过观察成败,我们可以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和启示。
通过鉴别是非,我们可以辨别善恶、正邪,明确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通过温故知新,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提取宝贵的教益,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行为的模式。
历史经典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指导。
读经典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的成就和过去的错误,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别人。
彰往而察来,意味着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和反思,能够更好地洞察现在的问题和未来的走向。
历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连续体,各种事件与现象在时间轴上相互联系,通过彰显过去的成就和错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下的挑战,预测未来的发展动向。
因此,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可以帮助我们扩展视野、提升智慧,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015书香燕京主题推荐书目
9787532553945 9787532523290 9787101084887
2014 2011 2010 2010 2010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13 2014 2012 2014 2013 2012 2013 2013 2013 2013 2010 2012 2010 2014 2014 2015 2014 2006 2012 2013 2012 2014 2013 2012 2010 2014 2014 2008 2014 2007 2006 2012 2007 2007 2012 2011 2012 2011 2013 2013 2014
F592 K295 J642 I247 TU-092 K295 K820 I266 I277 K925 K925 F426 K827 J523 K928 K295 I267 K295 K295 I247.5 K927.1 TS971 I217.2 I22 K297.11 I267.1 I267 I217.2 TS971 J228.2 I267.1 K928.9 K207 I216.2 I217.32 I216.2 I267 I287 I247.5 K928.79 K297.1-49 I222.742 K927.11 G524.711 K204.2 K927.11 I242.43 D691 I267.1 K297.11 I222.742.2
分类号 F729.5 I267 I247.7 K928.701 I247.57 K291-49 I267 K82 I246 I235.2 I277.3 I234 I247.57 I247.7 I267 K291 K292 I251 K992 K892 I247 I25 D64 J528.6 J826 J826 H17 J218.4 J528.4 K928 K928 J821 I266 I207.22 I266 K827 K928 K928 K928 K295 K878 K928 K925 K925 K925 K925 K925 K878 I116 K295
研读国学经典打好人生底色
研读国学经典打好人生底色人生底色,是指人生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品质。
研读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打好人生底色,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不仅反映了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思想,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
研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
中国古代的经典充满了关于道德和伦理的教诲,通过研读经典,我们可以学习到尊重他人、孝敬父母、待人宽厚等优秀品质。
在《论语》中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告诫人们要以待人之道来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善待。
而《大学》中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了培养良好品质、维护家庭和社会和谐的观念。
这些道德教诲对我们塑造良好的人生底色有着重要意义。
研读国学经典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和思考能力。
国学经典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智慧,通过深入研读,我们可以领悟到其中的人生道理和处世智慧。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智慧,让自己更加清醒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和抉择。
《中庸》中有着对心性修养的深入思考,帮助我们认识到心灵的平衡和和谐对人生的重要性。
通过研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提高智慧水平。
研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通过研读经典,我们可以赏析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美感。
在《红楼梦》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意境描绘,通过研读这部经典,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观念和品味。
《古文观止》中包含了丰富的优秀古代文学作品,通过研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才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研读国学经典是打好人生底色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研读经典,我们可以培养道德修养,开启智慧思考,提高审美情趣,使自己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让其在我们的人生中发光发热。
研读国学经典打好人生底色
研读国学经典打好人生底色
研读国学经典可以增强人们的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如《论语》、《大学》等,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总结和体系化的表达。
通过研读这些经典,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先贤们的思想观点,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国学经典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和领悟这些经典作品,我们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操。
研读国学经典有助于培养人的品德修养。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例如儒家的仁、义、礼、智等。
通过研读和思辨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了解并吸收先贤们的思想,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国学经典也强调个人修炼和自我反省,通过研读这些经典,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修养水平。
研读国学经典还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智慧和思考能力。
国学经典中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启示,可以引导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对于人生价值和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和启示。
通过研读这些经典,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研读国学经典对于净化人心和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利和物欲所困扰,心灵上产生了许多的污秽和杂质。
而国学经典的研读,可以帮助我们净化心灵,修身养性。
《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等,都是培养高尚品质和修炼个人道德的重要法则。
通过研读和践行国学经典的思想,我们能够使自己的心灵更加清净,增强自己的精神境界。
第十一届书香燕京感悟
第十一届书香燕京感悟书的影子究竟是什么时候飘进我的世界里的,我也不大清楚,小时候?顶小顶小的时候?依稀记得那时,夕阳的余晖还未退去,外婆抱着我坐在夕阳的影子里,读诗给我听,她拿着一本页边都发黄了的小书,那诗的调子,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园。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时间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
书的影子也就在我斑驳的记忆中继续游移。
闭起眼睛,总会有那么几片色彩斑谰的书角从记忆的角落中浮起,记不得是从那本书上扯下了。
幼年的我被一本一本的童话故事充实的满满的,书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玩伴,白雪公主,睡美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我的好朋友,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把这些书上看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做个故事大王。
一缕书香,就这样在我的生命里,飘散开来。
阅读似乎是我最想做也最喜欢做的事情。
我本是不安于平静的人,绝对外向的性格至使我耐不住一点寂寞,但若是给我一本书,我就会静静的坐上一天,因为对于我来说,书中的世界,就是我最热闹的暄嚣。
我喜欢诗词格律,喜欢古人的文言情调,喜欢柳永的深幽和苏轼的豪放。
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
那些古诗文无不精妙。
荡气回肠,遐想万千,乐作者之喜,哀作者之悲。
他们的那种气势,那种深厚的底韵,即使在我这千载之后的人看来也颇为感慨,感慨精神,感慨文彩,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也喜欢名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为它透过故事情节,展现给世人思想的精魂。
我喜欢笑谈兴亡成败的《三国》,喜欢内涵深邃的《红楼》。
钱钟书在《围城》里对人性洞察与调侃;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展示精神探索的。
艰难历程。
感受《童年》里高尔基的成长之路,赞叹乔纳森,斯威夫特层层深入的绝妙讽刺。
他们不断为我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我开始思考:思考真理,思考生命。
一本本的书籍带我进入了我从未涉足的圣地:人类思想和文明的金壁辉煌的殿堂。
一缕书香,就如此在我的生命里延续、扩散,踩着书的阶梯,我走过了欢乐,走过了风雨。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了解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能够识记文化经典各部分、各门类的代表作;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以发展的目光,有辨别地批判性地去学习文化经典,古为今用;强调自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文化经典,学会与先哲对话;学习与老师、同学、朋友等进行对话与交流;此外,“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我们还要学会与自己对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的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单元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按照四部类法,即“经、史、子、集”四大部分,介绍了我国古典典籍的发展情况,并且介绍了各部的代表作品;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这一部分,以时间为序,纵向展开,介绍了我国从先秦到晚清中国文化经典不同的时代特点和思想风貌;三是论述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中国文化经典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鲜明的包容性,也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等等。
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才可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四是介绍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在相关读物这个栏目里,编者选择了两篇文章:刘梦溪的《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朱光潜先生的《读<经典常谈>》,都是名家的随笔,可以说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引领我们走进古典文化,我们对这两篇文主要学生自读为主.“思考·讨论·练习”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梳理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方法的指导。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单元质量检测四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单元质量检测四含解析单元质量检测四(第七至九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豪:豪迈。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C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 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C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解析: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A。
答案:A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3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读经典论语作文
研读经典论语作文
有句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远方来的朋友,那肯定是带着不一样的故事和快乐。
就像我们班转来新同学,大家都很开心。
这就是说朋友来是件很棒的事。
还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我就有这样的感受。
我的好朋友小明,他很正直。
有一次我想偷偷抄别人作业,他就很严肃地告诉我这样不对,这就是友直。
我的另一个朋友小花,她知道好多有趣的知识,像历史故事、科学小常识,和她在一起总能学到东西,这就是友多闻呀。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每次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就会发现新的东西。
像我背古诗,第一次背的时候只知道读音。
后来复习的时候,我就懂了诗里的意思,还能想象出诗里描写的画面,这就是温故而知新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写数学作业的时候就有体会。
光做题不思考,就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可是光想不做练习,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做了。
有一次我做数学题,有个难题,我想了好久,然后又去看课本上的例题,最后就做出来了。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我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每次到他们生日的时候,我就特别高兴,想给他们惊喜。
可是我也会害怕,因为他们的年龄在增长,我希望他们一直健康。
研读经典作文
研读经典作文
哎呀呀,老师总是跟我们说要研读经典,一开始我还不太懂呢,嘿嘿。
后来呀,我开始读那些经典的书,哎呀,才发现里面真的有好多有趣的东西呀。
我读《西游记》的时候,哈哈,觉得孙悟空可太厉害了,他能打妖怪,还会七十二变,嘿呀,真的好神奇呀。
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哎呀,那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可太精彩啦,我好像都能想象到他们在战场上打仗的样子呢,嘿嘿嘿。
还有《安徒生童话》,里面的故事都好美好呀,我会跟着故事一起开心,一起难过,哈哈哈哈。
研读经典真的很有意思呢,能让我知道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哎呀呀。
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经典书籍,嘿嘿。
虽然有时候有些书不太好懂,但是我会努力去读的,嘿呀,我相信我能从里面学到好多好多的知识呢,哈哈。
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课程概说、理论基础、教学方法
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课程概说、理论基础、教学方法目录一、课程概说 (2)1. 课程介绍 (2)2. 课程目标与要求 (3)3. 课程内容与结构 (4)二、理论基础 (5)1. 中国古典文学概述 (6)2.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8)3. 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题材与类型 (10)4.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与美学价值 (11)三、教学方法 (12)1. 文本阅读与分析 (13)2. 课堂讨论与交流 (14)3. 实践活动与创作练习 (15)4. 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资源利用 (17)四、课程实施与评估 (17)1. 课程安排与时间分配 (19)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20)3.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 (21)五、课程拓展与延伸 (22)1. 相关书籍推荐与阅读 (23)2. 学术研究动态与前沿 (24)3. 社会实践与文化传承 (25)一、课程概说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旨在深入探索和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本课程以中国古典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而深入的研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课程内容上,我们将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入手。
不仅覆盖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等经典作品,还将涉及其他重要的古代小说作品,力求展现中国古典小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则致力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分析其艺术特色,并探讨其在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1. 课程介绍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旨在深入探索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系统研读经典小说作品,使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本课程以中国古典文学为基础,精选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学的韵味与魅力。
研读国学经典打好人生底色
研读国学经典打好人生底色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而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如何培养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底色,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研读国学经典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结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对我们塑造人生底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汲取古人的智慧,学习他们高尚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打好人生的底色。
在国学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品德修养和处世原则的宝贵经验。
比如《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至理名言,教导我们要以诚实守信、宽容待人、勤奋好学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大学》中告诉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孟子》中提出“仁者爱人”,“爱人之言而不思其出”,教导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以宽容之心待事。
这些经典著作中的哲理,都是对我们塑造健康人生底色的重要指导和启示。
研读国学经典还可以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往往容易陷入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维误区,忽视了对内心世界的培养和提升。
而国学经典中所倡导的中庸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正是对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有力反击。
通过研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忠诚、诚信、仁爱、宽容等传统美德的珍贵和重要,得到对真善美的更深刻理解,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底色。
研读国学经典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情感滋养和心灵慰藉。
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博大情怀和深邃智慧,可以引导我们超脱俗世的纷扰和浮躁,平心静气地对待人生的得失荣辱,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修身养性,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境。
例如《庄子》中所强调的“道法自然”,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超脱名利,追求心灵上的自由与升华,这对我们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淡泊,是非常有益的。
研读类实践教学作业(3篇)
第1篇一、作业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学院开展了研读类实践教学活动。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学术论文和行业报告,学生可以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作业内容本次研读类实践教学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本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经典著作、学术论文或行业报告进行深入研读,并撰写一份作业报告。
以下为作业的具体内容:1. 选择研读材料:学生需根据自身专业和兴趣选择一本合适的研读材料,如经典著作、学术论文或行业报告。
2. 制定研读计划:根据所选材料的篇幅和难度,制定合理的研读计划,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
3. 深入研读:按照研读计划,认真阅读所选材料,并做好笔记,重点记录以下内容:a. 材料的背景和作者简介;b. 材料的主要观点和论据;c. 材料在专业领域内的地位和影响;d. 材料与现实问题的关联。
4. 撰写作业报告: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撰写一份不少于1500字的作业报告,内容包括:a. 引言:简要介绍所选材料的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b. 研读体会: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阐述研读材料的心得体会;c. 分析评价:对材料的主要观点和论据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d. 总结与展望:总结研读材料的意义和价值,并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三、作业实施1.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研读材料,并制定研读计划。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读交流,分享研读心得和体会。
3. 学生按照研读计划完成阅读,并撰写作业报告。
4.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报告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不足。
四、作业成果通过本次研读类实践教学作业,学生取得了以下成果:1. 提升了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 拓宽了知识视野,了解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3. 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总结与展望研读类实践教学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读国学经典打好人生底色
研读国学经典打好人生底色
人生,是一场关于自我的旅程,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探寻、完善自己,希望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和有意义的痕迹。
而研读国学经典,无疑是打好人生底色的重要一步。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引我们的人生方向,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坚守。
研读国学经典,首先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古人在创作经典之时,深思熟虑,总结人生体悟,将其表达于经典之中,这些经典化腐朽为神奇,让我们得以看到超越时空的智慧之光。
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至理名言,都是对于人生观的深刻阐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行事、如何处世。
研读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世界观,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对待生活、对待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
在国学经典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关于价值观的规范和指导。
比如《大学》中提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格物致知”,这些都是对于公平、正义、知识的肯定和推崇,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价值。
研读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每个人都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求自己的价值,追求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事物。
国学经典中记载了古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明确自己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信念和追求。
比如《中庸》中提到的“中和”,“中正”,告诉了我们在如何处理自己的内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如何追求人生的平衡与和谐。
研读法学经典的意义
研读法学经典的意义
1、使自己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内涵。
2、改变思考方式,使思维更加理性。
3、可以加强自我修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4、深刻理解到权利和义务,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正确的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5、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法治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7、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从容地面对纠纷,解决问题。
8、可以锻炼出较强的谈判能力,更善于发现语言的漏洞。
9、学科的适应性较强,所以未来的就业渠道较广。
和书香燕京有关的诗歌作品
和书香燕京有关的诗歌作品书香燕京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题材。
在这类诗歌作品中,作者通常描绘了书香与燕京之间的美好关系。
这些诗歌作品通常充满了对文学、知识、文人、书香等主题的崇敬和赞美。
其中,唐代诗人李白的《书窗空燕》就是一首典型的书香燕京诗歌。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在书房里读书的场景,并表达了对文学、知识的热爱。
他写道:“书窗空燕,知音不在,思悠悠。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书香与知音的思念之情。
另外,唐代诗人王勃的《燕京词》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书香燕京诗歌。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燕京城市的繁华景象,并表达了对燕京文化的崇敬之情。
他写道:“燕京虽大,绝不如长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燕京文化的崇敬之情。
总之,和书香燕京有关的诗歌作品,通常充满了对文学、知识、文人、书香等主题的崇敬和赞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类诗歌。
书香燕京,指的是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
在中国古代,北京是皇城,是文化、学术、政治的中心。
因此,许多诗人都写过关于北京的诗歌作品。
其中一位著名诗人是李煜,他的诗歌《燕京城外行》描绘了北京城外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写道:“燕山如锦绣,燕京如画图。
”这句诗描绘了北京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
另一位著名诗人是苏轼,他的诗歌《水龙吟·燕京》描绘了北京的历史文化。
诗中写道:“燕京朝会如海潮,夕会如花错落。
”这句诗描绘了北京的繁华,表达了诗人对北京的敬仰之情。
还有一位诗人是杜甫,他的诗歌《登鹳雀楼》描绘了北京的城市景观。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射,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描绘了北京的城市面貌,表达了诗人对北京的好奇之情。
总的来说,书香燕京的诗歌作品不仅描绘了北京的美景和历史文化,更表达了诗人对故书香燕京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题材,它描绘了燕京城里的读书人和文人骚客的生活,以及他们对书香文化的热爱。
其中有一首诗歌作品《燕京夜雨》,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歌描述了杜甫在燕京城里下雨的夜晚,想起故乡的景象,对书香文化的热爱和怀念。
清代陈梦雷燕京赋原文
清代陈梦雷燕京赋原文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
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客有问于余曰:盖闻乾元运化,炳仪象于日星。
坤德承舆,分带砺于河岳,圣王体三才以开基,抚万方而建国。
故画野分疆,星罗绮错。
宅中图大,控强驭弱。
三代以来,遐哉尚矣。
彼天险秦关,左崤右陇。
土中洛邑,东涧西瀍。
孟坚驰其丽藻,平子侈其鸿篇。
皆矜生殖之繁富,夸萦峙之蜿蜒。
又若蚕丛鱼凫,嶻嵲蜀都。
虎踞龙蟠,鬱葱吴土。
邺城闢于魏曹,汴梁拓于宋祖。
皆君相所擘,画而经营。
学士亦旴衡而振诩者也。
乃若幽州禹贡之奥区,蓟土召公之外圉。
金元肇于边陲,胜国沿其往绪。
我国家廓版八方,垂基万祀。
然宫阙式厥,前规都城,因其故宇。
岂谓恃德者不在险乎,抑揽地形,有足取也。
余应之曰:善乎子之问也,自古帝王承天凝命,居重驭轻。
实因时而设险,亦握要以成形。
函关牢落,剑阁崚嶒。
河流荡于汴洛,王气歇于金陵。
故明祖虽龙飞于江左,而嗣服终凤翥于北平。
控鸿图而扼吭,据高屋而建瓴。
彼末造之终蹶,匪地利之不竞。
盖自璫熠淫威,妖氛肆虐。
庙堂聚讼,师徒败绩。
毒流赤县,矢飞京邑。
金马荡于榛芜,铜驼沉于荆棘。
当此之时,人嗟先畴,天眷有德。
我太祖建其洪基,太宗懋其懿业。
逮我世祖岐嶷夙亶,智勇天成。
霜清虺蜴,电扫鼯鼪。
全齐景附,三晋心顷。
锋追关陕,檄下扬荆。
两淮投鋋,百粤纳命。
巴蜀宁宇,邛僰停钲。
揽八方之巨域,势莫壮于燕城。
爰定新鼎,乃仍旧京。
象紫薇以建极,躔箕尾以凝精。
据震位而三方入觐,操斗柄而八极瞻宸。
其左则溟渤浩漾,大吴沸汹。
惊涛浴日,骇浪浮空。
百川灌注,万水朝宗。
襟带鸭绿,滂礴混同。
陪京内建,列镇外雄。
昔为烽烟之阻,今为车骑之通。
右则锁钥蜚狐,咽喉涿鹿。
太行迭嶂,嵯峨崒嵂。
滹沱激湍,胶滆瀎潏。
紫荆天半而建关,宣塞秋深而练卒。
其南则渤海胜地,上谷旧墟。
益昌之故渠拒马,信安之险寨分符。
折桑乾而环近甸,襟河济而俯神区。
经典研读-意义、问题与方法
经典研读:意义、问题与方法摘要:经典阅读乃支撑人文学科存在的基础。
但人文经典阅读却普遍遭遇冷落,大学人文学科教育亦莫能外。
由于本科生经典阅读改善尚有诸多限制,人文学科研究生学习,几乎成为现有状况中实现经典研读目标的最佳也是最后机会。
由于学生阅读经典存在各种困难,因而教学方法设计对于帮助学生完成阅读十分重要。
鲍姆加藤《美学》研读引导过程剖析,或可提供一个例证说明。
关键词:经典;阅读;人文学科;鲍姆加藤《美学》一、经典研读的意义经典阅读,乃是支撑人文学科存在的基础。
此为以文史哲为主体的人文学科特性所决定。
英国当代哲学家艾耶尔在比较哲学发展时便说:“自然科学的进步所特有的那种直线形式。
……物理学的理论就像技术仪器一样,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就要被取代。
”[1](P6)与生产工具和自然科学由浅入深,由落后到先进的直线替代发展不同,人文学科发展取立体树状样式。
简言之,“哲学等是以视角和层次(或者说‘范式’)的转换方式发展的,而文学艺术则是以累积和扩展的方式发展的。
”[2](P110)无论“范式转换”或是“累积扩展”,都不是否定性取代性的。
比如西方哲学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又到语言论的发展,体现的是范式转换,而非认识论取代本体论、语言论取代认识论等。
文学更是如此,后来作品和方法不仅不能取代以往的创作,而且不一定比之前作品地位更高。
这就是说,人文学科永远必须阅读人类历史长河当中不可替代的或者说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原典。
马克思将今人所说的人文学科称之为“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
[3](P489)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学科的又一特征,便是相对于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来说,人文学科对于物质生产发展似乎“无用”。
既没有直接功利作用,又必须阅读绝非现代口语的作品,人文学科的两个特征在当今现实中成为富有冲突的两个方面。
于是,人文经典阅读在当下社会中大为冷落,在国人读书总量下滑趋势中跌落最惨。
这种状况甚至蔓延至大学人文教育。
然而,略有识者皆知,人文学科对于人之为人的品格与境界的培养和提升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经典在燕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016年7月9日下午,一阵阵成年人的琅琅读书声在北京繁华市区的一栋写字楼中传出。
这是燕京读书会在举办《大学》系列研读活动,由高建伟主讲,刘永忠主持,陈达隆老师远程指导,地点在海淀区魏公村理工科技大厦1109室。
在这次研读中,刘永忠先生提出,本会一如既往从经典中读出古人立意,不在于宗旨训诂。
他介绍说,他本来是搞IT多年的,自从2010年由于人生的困厄转而从事国学经典研读,理解其真正内涵,力求穷理尽性。
本读书会的研读活动,通过文本与古圣贤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同学们各自分享自己的体会,不求别人同意,不求别人和我一样。
远在美国的陈达隆先生进行了指导,他针对有的同学引入对佛教如来藏的探讨,表示最好不要离开文本。
燕京读书会由陈达隆和肖伟光先生共同发起,于2008年6月7日在清华大学东门外借用华清嘉园的一间小教室成
立,至今已进入了第9个年头,2014年起迁到现址。
陈先生曾在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获MBA学位;多年研习儒释道经典,讲学于中美两地。
陈先生有感于当时国学讲座泛滥而缺乏深入持久的学习氛围,所以不讳己学之不达、不顾物质资源之贫乏,毅然与诸同道一起创建常年定期研读经典的自学读书平台。
在当时,这样的读书活动独树一帜。
《人民日报》理论部的编辑肖伟光博士在成立致辞中提到:“多读书不仅能改变人的知识结构,还能改变人的内涵,改变人的风貌和精神世界。
古人说过,士人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言语无味。
”
燕京读书会,是以国学爱好者为对象、以传承中华生命智慧为目标的共同修学团体。
楼宇烈先生为本会导师、指导教授。
读书会以精读儒释道经典为内容,以会员自学为主、教授指导为辅,以深思自得为主、启发解说为辅,是一个免费的、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同时禁止一切商业性、政治性以及发展宗教组织的活动。
读书活动不主张贴标签划界限、扬此抑彼、灌输思想等的轻率偏激作风,所以深受同学们欢迎。
他们在总结研读活动的经验后,创造性地开发了由同学自主参与主持、主讲、分享体会、交流理解和观点的形式。
读书会每次活动,由同学中选出主持人1名、导读1~2名。
主持人负责掌握程序和时间,导读则分担查阅资料的工作;每次又特聘一位教授,提点和纠正同学们在文献和义理方面
的疏漏,引导讨论以理解经典文本为主线,健康活泼地依序开展活动。
研读活动开头,静坐五分钟;主持人领读一段,大家再读一遍;然后主讲或嘉宾讲解,大家讨论。
研讨一为顺通文义,二为相互启发。
立足于理解前人,着力反省自己,贴近古人,去体贴、了解其完整的人格境界。
在这种组织方式下,为没有学过中国哲学的同学们提供了多种角度和学术特点的教学环境,成功激励了知识结构大不相同的同学们一起投入对经典的深入了解,并能相互交流和启发。
有的退休老人,虽然大学时学的是英语,但在退休后感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必要在传统经典方面“补补课”,几次来参加对《孟子》的研读。
也有的老年朋友对宋明理学有浓厚的兴趣,不顾倒几次地铁和公交,特地赶来参加对《大学》的研读。
读书会在没有资金、没有场地、不具备师资的情况下,完全靠各界的热心支持才得以坚持。
建立之初,得到钱逊、杨汝清、周桂钿、张学智、李山、方朝晖等老师的关怀和指导,至今不辍。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也。
凡是自认有这样的情怀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和职业,都可以加入到这个相互激励的自学团体中来,由此改变人生的意义,使自己的精神实现自主,生活有意趣,身体更健康。
现在,参加研读活动的同学以中青年为主,也有老年朋
友;有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甚至还有中小学生;有大学教授,有普通职员,也有禅修爱好者、编辑等;有的第一次参加,有的参加了两三次,甚至好几年。
例如,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汉语专业的丁燕女士读经典已经六七年,不但多次担任《孟子》的主讲,还带10岁的女儿来参加活动;在她的影响下,她女儿已读过《论语》、《大学》、《声律启蒙》以及“三百千千”等。
四书五经大家读,他们这里有何不同?在这里,重点不是冷眼旁观地考证孔孟的思想体系,而在了解古圣贤的人格境界,实证古人的方法、次第、入手工夫。
由此入门,我们可以学会观照古人对自己的示范意义,亲临其境和古人对面交谈。
他们提倡这样的修学方式:读书不离自省,修己寓于安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这样做功夫,就和古人拉近了距离。
如此脚踏实地,就理所当然地会发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周围人们的关爱,日积月累,对推动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学机械专业的张贵鑫就发现,小时候读《论语》是学语文、现在是读生命的学问。
喜爱读书思考的刘欢说:“与燕京读书会结缘,给古文功底很差的我一个机会翻开经典,如同朋友,总是要相处的,只有相处才有可能了解。
在一次次翻动书页的时候,我对《论语》渐渐有了亲切的感觉,
一点一滴还原着孔子这位长者、智者、仁者的切切教导。
”
燕京读书会不但在北京茁壮成长,还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多位长期参与研读的同学,如肖伟光主持了北大国学社并推动创建了贵州师范大学国学社,董卫国创办了北师大辅仁读书会,刘又勇创办了深圳《论语》读书会,等等。
这种研读形式也已经为多个社团所借鉴运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燕京读书会如阵阵春雨,它的社会效益会逐渐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