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雁山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五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2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2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五首》的背景及作者简介;2.能够理解并朗读全诗;3.能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诗句的表达方式;4.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意境和诗句表达方式,读准并感受诗歌语言的美;2.教学难点: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以及诗句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诗五首》的兴趣,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

2. 课文讲解(15分钟)利用课件、黑板、PPT 等教具,向学生讲解《诗五首》的背景、作者简介和全诗意思,特别是要讲解诗句中的生字和生词。

3. 诗歌鉴赏(15分钟)让学生分组,模拟诗歌朗诵比赛。

指导学生如何朗诵诗歌,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情感和感悟等进行创意朗诵。

同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蕴和诗句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领悟诗歌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4. 分组讨论(20分钟)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课堂讨论。

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讨论的方向,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维。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1.背诵全诗,并写下自己的感悟;2.分析自己所背诵的诗歌中最喜欢的一个诗句,并写下评论;3.完成课堂布置的相关习题。

五、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诗五首》的背景及作者简介理解诗歌意境和诗句表达方式,读准并感受诗歌语言的美分析诗歌的意境以及诗句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五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诗歌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将更加热爱和欣赏诗歌,并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收获。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 诗五首学案(新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 诗五首学案(新版)语文版

25 诗五首【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生词,能流利地背诵五首诗。

2、能正确默写五首诗,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

3、学会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4、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掌握规律。

【重点难点】1、能正确默写五首诗,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

2、学会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3、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掌握规律。

【学法指导】诵读、背诵、讨论理解一.课前预习1、请写出每首诗词的作者、朝代、体裁、出处。

篇名作者朝代体裁出处2,.根据课文填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数声风笛离亭晚,。

何当共剪西窗烛,。

3.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任:)城阙辅三秦(辅:)小廊回合曲阑斜(回合:)怀旧空吟闻笛赋(赋:)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病树前头万木春(春:)4.我的困惑 .二.课堂研讨(一)重点研讨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沉舟”“病树”比喻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创设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的是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比较一下,说说它们表达的情怀有什么不同?(二)深化学习1.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问题:1、本诗押韵的字是,韵脚是。

2、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虚写景物的诗句是3、“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4、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A、悲伤流泪B、离愁别绪C、深厚情谊D、黯然伤别2.读《夜雨寄北》,回答问题:。

1、“问归期”是问,表达了的感情。

2、“巴山夜雨”四字的重复,实际上是意境的深化,第一次是表现诗人,第二次是表现诗人,体现了诗人切盼回归的心情。

3、全诗短短四句,由眼前写到对未来欢聚的向往,又用未来剪烛夜话的温馨和欢乐,反衬今夜的和,造成一种回肠荡气的情致,给人一种回环反复之美。

七年级上 25 诗五首导学案

七年级上       25  诗五首导学案

七年级上 25 诗五首设计:肖华审核:肖芳尚道龙燕学鹏一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五首诗。

2、掌握五首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学习古代诗歌的方法,学会欣赏诗歌,感受其艺术魅力。

4、了解诗人及诗歌风格,积累诗歌。

二重点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诗的内容,明白句意。

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第一课时学习重点:《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的学习。

一课前检测抽测内容:我会背2首课外的唐诗(包括作者)。

抽测者签名:二定向自学(课本165—166页)(一)了解诗人:1、王维(701年-761年),代著名诗人。

今山西永济人。

字,外号“诗佛”。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王维多才多艺,诗书画都很有名,精通音乐。

诗歌特色: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臶,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臵。

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2、李商隐,代著名诗人。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3、郑谷(约851~910)朝末期著名诗人。

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

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

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

(二)熟读诗歌:朗读前三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流利,读出感情。

【温馨提示】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举例: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6.25《诗词五首》(第2课时)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6.25《诗词五首》(第2课时)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6.25《诗词五首》(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一、检查背诵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王勃与“初唐四杰”王勃,初唐诗人。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曾任参军。

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

少时即显露才华。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解题。

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本篇是对白居易赠诗的酬答。

从白居易赠诗的末句接过话由,以直陈的笔触回顾被贬二十三年的不幸遭遇,作为开端。

尾联以“长精神”自勉,从而点明酬答的题意,收束全篇。

中间两联,或用典抒情,或借景达意,尤为精警形象,全诗跌宕起伏,沉郁而不失昂扬精神。

3、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五津,只见风烟迷蒙。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4、品味感悟首联点出了送别之地和杜少府上任的地方。

两个好朋友即将分别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

诗人出于对朋友的依恋和关心,借描写两个地方的形势与风貌,在展现雄浑开阔的境界中隐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写劝勉友人,不作哀伤之别,同时也是自勉,既蕴含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

颈联抒写真挚的友情,劝慰杜少府不要为远离朋友而伤感,因为同高水远不能阻隔知己朋友的感情。

语言形象凝炼,饱含深情,富有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伤感,代之以豁达的感情,给友人莫大的安慰鼓舞。

尾联,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互勉。

劝友人要心情舒畅地到任,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

5、小结: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对好友的慰勉,歌唱了真挚的友情,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用质朴的语言写壮阔的胸襟,于质朴之中蕴含警策,在豪语之中含关怀体贴,读来亲切感人。

三、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作者简介刘禹锡(公元772年-公元842年),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5《诗五首》导学案语文版课型:文言新知课【学习目标】: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品味诗歌中的思乡之情。

3.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识记生难字绮.窗()潇.湘()城què_____五津.()宦.游()qí___路2.读准多音字(1)着.花:__________ 其他读音:_________ 组词:____________(2)涨.秋池:________ 其他读音:_________ 组词:____________3.重要词语(1)来日绮窗..共剪西窗烛:______ (3)杨花..:________..前:_______ (2)何当(4)城阙辅.三秦:_______ (5)五津.:________(6)天涯..:____..:________(7)比邻(8)无为..:_____(11)长.精神:_____..:______(10)翻似..:_____(9)歧路4.文体在线绝句:是诗体名,定格仅为四句。

每句话为五个字的绝句,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每句话为七个字的绝句,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是诗体名,近代诗的一种。

律诗格律严格,为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要求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对仗。

5.熟读五首诗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6.作者简介(1)《杂诗》的作者,字,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与孟浩然合称为“”。

作品有《王右丞集》传世。

(2)《夜雨寄北》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他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不同的诗人。

(3)《淮上与友人别》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_,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五首》教案 (新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五首》教案 (新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5《诗五首》教案(新版)语
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背诵理解诗词,体会诗歌意境。

2、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党争的牵连,屡遭排斥,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一生穷愁潦倒。

他的诗多表现个是妻子在问丈夫。

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

但这问
第二课时
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

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愁杀”二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
暂凭杯酒长精神。

意,同时又友人共勉。

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

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教学反思
古诗的背诵和默写情况还可以,诗歌内容的理解有些困难。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五首》杂诗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五首》杂诗教案 语文版

王维《杂诗》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两个字“君”、“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重点:读准诗句,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简介王维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2.教师范读此诗。

说说你从诗中听懂些什么?二.自主学习,读顺古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

2.集体正音。

重点提示:“应、绮”的读音。

3.同座相互检查读诗情况。

4.小组比赛读诗。

声音响亮,不乱喊乱叫;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读懂诗句,诵读古诗。

1.课件出示注释。

来日:自故乡动身那天。

绮窗:镂花的窗。

著花未:开花没有。

君:朋友。

自:从。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教师点拨。

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诗开头的两句,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看似重复,读起来反而觉得更加亲切。

接着又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作者的思乡之情由此可见。

4.同座互相说诗句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6.指名背诵这首诗。

三、扩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

2、背诵王维的古诗。

初中第一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第一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第一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教案资料、试题资料、教程资料、课件资料、好词好句、诗词鉴赏、文学资料、知识科普、作文大全、古文杂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materials, tutorial materials, courseware material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poetry appreciation, literature materials,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s, ancient essays, etc.think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aterials, so stay tuned!初中第一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前三首诗,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 教案

《诗五首》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重点:(l)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

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

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

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

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正课(一),学习王维《杂诗》1、朗读《杂诗》2、作者作品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

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山水田园和军旅和边塞生活是其创作两大题材。

3、评点: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七年级语文上册 6.25《诗词五首》(第1课时)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6.25《诗词五首》(第1课时)教案 语文版

25、《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生词,能流利地背诵五首诗。

能正确默写五首诗,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

2、过程与方法: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难点: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掌握规律。

【教法学法】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中国是诗之国。

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歌的发展史。

三千年来,中国文学的长河流淌的都是诗歌。

周朝诗经,春秋战国楚辞,秦朝和汉魏都是乐府,唐朝是诗,宋朝是词,元朝是曲,明朝是杂剧,杂剧的唱词也是诗,到了清代,除了小说,就是对联,对联是从格律诗中演变过来的,格律诗就有讲究对仗和押韵的颈联和颔联。

所以从周朝到清朝的三千年中,每个朝代的文学代表作都是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词的魅力。

二、学习《杂诗》1、作者简介。

朗读《杂诗》,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2、作品注释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来日:来的那一天。

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3、作品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世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4、品味感悟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

语文:6.25《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语文:6.25《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事件:与友人别——君向潇湘我向秦(从此天各一方,相期渺茫,怎不叫人愁肠寸断?)
情感:愁——依依惜别
2、写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6.25《诗词五首》教案
节次
第2节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2、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
3、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
(一) 分组说话,生生互动。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里,用优美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诗歌画面描述出来,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力求全面理解诗歌的意境。
(二) 老师作简洁的诗歌赏析介绍,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深入地理解诗歌。
(这首诗歌的首联直抒胸臆。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被贬到“巴山蜀水凄凉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载”,其间苦楚可以想见。“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颈联承颔联而来。“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这种与诗人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并不奇怪,因为时代不同,欣赏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这是很自然的。,尾联看似平淡,其实是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慨。)
板书设计:
首联:直抒胸臆。 “凄凉地” “弃置身” 愤激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诗五首》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诗五首》学案语文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闻,听说。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
2、常建,生卒年不详。长安人。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绝大部分是描写日月风光、山林逸趣的。作品有《常建集》。
长亭:送别之意。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也有比喻邪恶势力的,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一课一得:王安石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变法的失败,但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他的《登飞来峰》更是千古传唱。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雪枝”。
同桌互议,讨论探究。
学生
自评小组Biblioteka 评价教师评价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它的鸣声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了,一番秋雨之后,它便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凉的同义词。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逢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讨论。
一、教师范读、领读、齐读三首诗。
二、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疏通诗意。
三、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明确: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五首
课型:文言新知课
【学习目标】: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品味诗歌中的思乡之情。

3.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识记生难字
绮.窗()潇.湘()城què_____五津.()宦.游()qí___路
2.读准多音字
(1)着.花:__________ 其他读音:_________ 组词:____________
(2)涨.秋池:________ 其他读音:_________ 组词:____________
3.重要词语
(1)来日绮窗
..共剪西窗烛:______ (3)杨花
..:________
..前:_______ (2)何当
(4)城阙辅.三秦:_______ (5)五津.:________(6)天涯
..:____
..:________(7)比邻
(8)无为
..:_____(11)长.精神:_____
..:______(10)翻似
..:_____(9)歧路
4.文体在线
绝句:是诗体名,定格仅为四句。

每句话为五个字的绝句,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每句话为七个字的绝句,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是诗体名,近代诗的一种。

律诗格律严格,为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要求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对仗。

5.熟读五首诗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6.作者简介
(1)《杂诗》的作者,字,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与孟浩然合称为“”。

作品有《王右丞集》传世。

(2)《夜雨寄北》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他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不同的诗人。

(3)《淮上与友人别》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_,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

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

他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

“初唐四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乐天”就是_______。

二、【合作探究】
学习赏析《杂诗》
7.诵读这首诗歌,根据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8.讨论问题:
(1)作者思念故乡,要问的事很多,而为什么却只问窗前的那株寒梅呢?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赏析《淮上与友人别》
9.小组代表读《淮上与友人别》。

10.根据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讨论以下问题:
(1)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有什么不同?
(2)首联写了什么景物?借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习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小组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竞赛。

注意节奏,要有感染力。

12.诵读诗歌,讨论以下问题:
(1)本诗的韵脚是。

押的韵是。

(2)此诗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它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的理解。

第三课时
学习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解释题目,给题目划出正确停顿。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诵读诗歌,本诗的千古名句是什么?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15.“怀旧空吟闻笛赋,倒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小结:
齐读五首诗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学以致用】
17.完成同步学习及本课练习。

18.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