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翻译-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

合集下载

《聊斋志异之于中丞》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于中丞》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于中丞》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之于中丞》原文及译文原文: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

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刺史无术。

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

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

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

公曰:“此真盗也。

”二人诡辩不已。

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

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又公为宰时,至邻邑。

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

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

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

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

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

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还以白公。

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

”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

公就馆舍,嘱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室,炮烙而死。

公唤其子来诘其状,子固不承。

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

”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

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

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娼妓合谋,置金床上,今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

”共服于公之神。

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

岂有少妇在床,面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

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

”译文:于成龙,是山西永宁州人。

他担任中丞时,一次巡视属下的州县,到了江苏高邮,正好遇上一个案子:有个富户人家的女儿将要出嫁,嫁妆很多。

夜里被盗贼从墙上打洞进入屋内,全部偷走了。

当地知州对这个案子没有办法。

于成龙下令把城里其它大门关闭,只留下一个城门让行人出进,派遣捕快看守城门,严格搜查出进行人装载的东西。

高考语文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高考资料

高考语文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高考资料

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宋史·徐中行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宋史·徐中行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宋史·徐中行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徐中行,台州临海人。

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

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

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

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其友罗适持节本路,举以自代,又率部使者以遗逸荐。

崇宁中,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

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

一日,去之黄岩,会亲友,尽毁其所为文,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

客有诘以避举要名者,中行曰:“人而无行,与禽兽等。

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

”客惭而退。

陈瑾谪台州,闻名纳交,暨其没,录其行事,谓与山阳徐积齐名,呼为“八行先生”。

子三人,庭筠其季也,童草有志行,事父兄孝友天至。

居丧毁甚,既免丧,犹不忍娶者十余年。

秦桧当国,科场尚谀佞,试题问中兴歌颂,庭筠叹曰:“今日岂歌颂时耶!”疏其未足为中兴者五,见者尤之,庭筠曰:“吾欲不妄语,而敢欺君乎?”黄岩尉郑伯熊代去,请益,庭筠曰:“富贵易得,名节难守。

愿安时处顺,主张世道。

”伯熊受其言,迄为名臣。

有诏举人尝五上春官者予岳祠。

庭筠适应格,所亲成劝之,庭筠辞曰:“吾尝草封事,谓岳庙冗禄无用。

既心非之,可躬蹈耶?”英学以诚敬为主,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

居无情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

闻人片善,记其姓名。

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靳。

僦屋以居,未尝戚戚。

尤袤为守,闻其名,遣书礼之。

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

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

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

淳熙间,常平使者朱熹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之句,且大书以表之,曰:“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

且乡民争入城,何忍弃之的意思

且乡民争入城,何忍弃之的意思

且乡民争入城,何忍弃之的意思“且乡民争入城,何忍弃之翻译为:况且乡民们(因为战乱、灾难)争相入城,(我)怎么忍心抛弃他们啊! ”原文:尹文端尹文端公继善,字元长,姓章佳氏,世居盛京。

其父文恪公泰,罢祭酒家居,宪皇居藩邸时,命祭三陵,天会雨,因宿于公家,与文恪公语,奇之,问“有子仕乎?”曰:“第五子举京兆。

”曰:“当令我见。

”及公试礼部,将谒雍邸,而宪皇已践祚,乃中止。

公亦登雍正元年进士,引见,上喜曰:“汝即尹泰子耶?果大器也。

”选入翰林,未逾年,即授广东按察使。

甫抵任,迁副总河,未半年,迁江苏巡抚,去释褐甫六载耳。

公白晰,少须眉,丰颐大口,声清扬远闻,著体红瘢如朱砂鲜,目秀而慈,长寸许。

年三十余即任封疆,遇事镜烛犀刻,八面莹澈,而和颜接物,虽素不善者,亦必寒暄周旋之。

公屡任中外,先后督两江几三十年,民相与父驯子伏,每闻公来,老幼奔呼相贺,公亦视江南为故乡。

渡黄河,辄心开,不侵官,不矫俗,不蓄怨,不通苞苴,严肃傔从,所莅肃然。

将有张施,必集监司下属曰:“我意如此,诸君必驳我;我解说,则再驳之,使万无可驳而后可行,勿以总督语有所因循也。

”以故公行鲜有败事。

所理大狱:雍正间,江苏积欠四百余万,乾隆间,卢鲁生伪槁及各省邪教等案,皆株连万千,而公部居别白,除苛解娆,不妄戮一人,人皆服之。

公清谈干云,而尤长奏对,宪皇帝尝告公曰:“汝知督抚中当学者乎?李卫、田文镜、鄂尔泰是矣。

”公应声曰:“李卫,臣学其勇不学其粗;田文镜,臣学其勤,不学其刻;鄂尔泰大局好,宜学处多,然臣不学其愎也。

”其敏捷也若此。

公貌类佛,而不喜佛法。

闻人才后进,则倾衿推毂,提训孳孳,如袁简斋太史、刘绳庵相国秦涧泉状元,皆公所提倡者也。

后拜文华殿大学士,仍督江省,次年召还。

临行时,吏民环送悲号,公不觉凄怆伤怀,过村桥野寺,必留连小住,慰劳送者。

其再督江时,吴民有“吉甫再来天有眼”之谚云。

年八十余,卒于位。

其家三代宰辅,世人荣之。

李文定李文定公天馥,昔所称合肥相国者也。

《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译文

《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译文

《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译文《《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译文《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原文:段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①以副元帅居蒲。

王子晞②为尚书,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士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③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

”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①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

晞出见太尉。

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今尚书恣卒为暴,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

”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命持马者去,旦日来。

遂卧军中。

②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

邠州由是无祸。

(节选自《段太尉逸事状》)【注】①汾阳王:即郭子仪。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受封汾阳王,权柄隆重。

译文: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

汾阳王的儿子郭晞担任尚书之职,暂时驻军在邠州,纵容士兵违纪枉法。

有些士卒用贿赂手段使自己有军队的名号,恣意妄为,官吏都不能干涉。

宋史·徐鹿卿传含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徐鹿卿传含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徐鹿卿传》含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宋史·徐鹿卿传》含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鹿卿,字德夫。

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

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

调南安军学教授。

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

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

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是无挠我者。

”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

德秀曰:“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

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

德秀寻帅闽,疏其政以劝列邑。

岁饥,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

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

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

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

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

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余分,皆感泣奉命。

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

”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

”卒论如法。

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

利韩世忠家宝玩,籍之,鹿卿奏削其官。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

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

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

御史兼二人劾罢之。

及知泉州,改赣州,皆辞。

丞相杜范遗书曰:“直道不容,使人击节。

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惟说行将有命矣。

”鹿卿乃出。

上眷遇弥笃而忌者浸多,有撰伪疏托鹿卿以传播,历诋宰相至百执事,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辨上前,因乞去,上曰:“去,则中奸人之计矣。

”令临安府根捕,事连势要,狱不及竟。

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

居官廉约清)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四》(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姚鼐《岘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姚鼐《岘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姚鼐《岘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姚鼐《岘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岘亭记》原文及翻译姚鼐原文:①金陵四方皆有山,而其最高而近郭者,钟山也。

诸官舍悉在钟山西南隅,而率蔽于墙室,虽如布政司署瞻园最有盛名,而亦不能见钟山焉。

②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昔弃土者,聚之成小阜①,杂树生焉。

观察历城方公,一日试登阜,则钟山翼然当其前。

乃大喜,稍易治②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

寒暑阴霁,山林云物,其状万变,皆为兹亭所有。

钟山之胜于兹郭,若独为是亭设也。

公乃取见山字合之,名曰岘亭。

③昔晋羊叔子③督荆州时,于襄阳岘山登眺,感思今古。

史既载其言,□后人所能知也。

今方公在金陵数年,勤治有声,为吏民敬爱,异日或以兹亭,遂比于羊公岘山亭欤?此亦非公今日所能知也。

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④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不可不识其所由作也。

④嘉庆三年四月,桐城姚鼐记。

[注]:①阜:土山。

②易治:整治。

③羊叔子:即羊祜,魏晋时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④燕赏:玩赏。

译文:金陵的四方都有山(四面环山),这些当中最高且靠近城墙的,就是钟山。

所有的管理住宅都在钟山的西南边,并且都建有围墙,所以即使布政司署瞻园是最有名的,也看不到钟山。

巡道署东北城那边有块荒地,当年废弃这块土地的人,将这里堆成小山,杂树丛生。

方公在观察历城的时候,一天尝试登上小山,这是发现钟山就赫然出现在眼前。

他就很高兴,然后稍稍整治了一下小山顶作为凉亭,空闲的时候就坐在上面。

冬、夏、阴天、有雾的时候,山上的树木以及云雾,他们的形状瞬息万变,都成为了这个亭子所能看到的景观。

钟山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在这个外城,好像仅仅是因为这个亭子设置的。

方公于是就取了“见”和“山”两个字合在一起,取名叫岘亭。

以前魏晋的羊祜治理荆州时,在襄阳登上岘山远望,对当时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史书上已经记载了他说的话,所以后人才能知道。

现在方公在金陵很多年,身体力行的治理政事,被官吏和老百姓所爱戴,将来或许有人拿这岘亭和羊公的岘山亭相媲美的吧?这也不是方公今天所能知道的事情。

上徐阁老书文言文翻译

上徐阁老书文言文翻译

臣某顿首再拜,谨启阁下:伏维阁下,高风亮节,德行昭彰,为国家之栋梁,士林之楷模。

某虽不才,得蒙阁下提携,忝列门墙,感激涕零,无以言表。

今日敢冒昧上书,愿借笔端,抒怀述志,以呈敬意。

夫阁下之才,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如泰山之石,坚不可摧。

自阁下执掌朝政以来,内外交修,政通人和,国威远播,四方来朝。

臣某虽不敢妄自菲薄,然与阁下相较,实乃望尘莫及。

是以常怀敬畏之心,欲效犬马之劳,以报阁下之恩。

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之安危,民生之疾苦,皆系于阁下一人之手。

某虽不才,然亦知忧国忧民之道。

窃以为,今日之世,内忧外患,千头万绪,非一日之功可成。

阁下若欲国家长治久安,必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者,修明政治。

治国之道,首在用人。

阁下若能广纳贤才,选拔贤能,使能者尽其才,智者尽其谋,则国家政治必日益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二者,整饬吏治。

官吏腐败,民怨沸腾。

阁下若能严明法纪,整饬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则民心必归,国家必强。

三者,发展经济。

经济是国家之根本,民生之所系。

阁下若能重视农业,发展工业,鼓励商业,则国家富强,百姓富足。

四者,强兵固防。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阁下若能整饬军队,加强国防,则外患不侵,国家安宁。

五者,崇文兴教。

文化是国家之灵魂,教育是国家之未来。

阁下若能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培养人才,则国家必盛,民族必强。

臣某虽不才,然亦愿为国家、为民族、为阁下分忧解难。

愿阁下不吝赐教,指明迷津,使某得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某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深知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

今日得蒙阁下垂青,实为平生之幸。

虽知才疏学浅,然亦愿竭尽所能,为阁下效力。

愿阁下海纳百川,不拘一格,给予某以施展才华之机会。

最后,愿阁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愿国家昌盛,民族复兴。

臣某不胜感激,谨此上书,恭候阁下教诲。

谨启。

【译文】臣某再次叩首再拜,恭敬地向上徐阁老写信:我想阁下您,品德高尚,节操凛然,为国家栋梁之才,士林楷模。

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是有幸得到您的提携,得以成为您的门下弟子,我内心充满感激,无法用言语表达。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

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

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

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

”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

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

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

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

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

”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

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注】楮币:古代纸币的别称。

A.刺船而去刺:乘坐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C.惠之谷惠:赠送D.徐至庭前徐:缓慢3.下面全能表现吕徽之先生安贫乐道的一组是()①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②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③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④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⑤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⑥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①④⑥ D.①②③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C.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5.给下列句子断句或翻译。

(6分)(1)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

(2分)(2)翻译。

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徐生,鲁人也。

少好学,年十五,师事孔丘。

孔子曰:“徐生好学,不倦。

”又曰:“徐生之才,足以辅吾道。

”孔子没,徐生隐居不仕,终身不仕。

注释:1. 徐生:指春秋时期鲁国人徐生,孔子弟子之一。

2. 鲁人:指鲁国人,鲁国为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3. 少好学:指徐生从小就喜欢学习。

4. 年十五:指徐生十五岁。

5. 师事孔丘:指徐生成为孔子的弟子。

6. 孔子曰:“徐生好学,不倦。

”:孔子称赞徐生勤奋好学,不知疲倦。

7. 又曰:“徐生之才,足以辅吾道。

”:孔子又说徐生的才华足以辅助他的学说。

8. 孔子没:指孔子去世。

9. 隐居不仕:指徐生隐居山林,不参与政治。

10. 终身不仕:指徐生一生都没有出仕做官。

译文:徐生,是鲁国人。

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五岁时,成为了孔子的弟子。

孔子曾评价他说:“徐生好学,不知疲倦。

”又说:“徐生的才华,足以辅助我的学说。

”孔子去世后,徐生选择隐居山林,不参与政治,终身未出仕做官。

徐生勤奋好学,他的求学精神得到了孔子的赞扬。

孔子认为,徐生的才华足以辅助自己的学说,可见他对徐生的器重。

然而,徐生在孔子去世后,选择了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纷扰,不再参与政治。

这种选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非常独特。

徐生的这一行为,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他可能认为,在乱世之中,个人的力量有限,无法改变社会的现状。

因此,他选择隐居,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这种追求,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

徐生的生平事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勤奋好学、追求理想的榜样。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功名利禄,更在于内心的追求和信念。

徐生虽未出仕,但他的才华和品德,却得到了后人的尊敬和传颂。

总之,徐生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的古人。

他的生平事迹,不仅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学习徐生的勤奋好学、追求理想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徐中丞讳士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徐中丞讳士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徐中丞讳士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徐中丞讳士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公幼闻邻儿读书声,乐之,跪太母前曰:“愿送儿置村塾中。

”许之。

遂中康熙癸巳进士,累迁至福建汀漳道。

漳俗斗杀人。

捕之辄聚众据山。

或请用兵,公曰:“无庸。

”命壮士分扼要隘三日,度其食且尽,遣人探入,怵以好语曰:“垂手出山者免。

”如其言,果逐对出。

乃伏其仇于傍,仇大呼曰:“为首者某也。

”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

迁江苏布政使,丁父忧,诏夺情不起,服阙入都,純皇帝问山东直隶麦何如,曰:“旱且萎。

”问得雨如何,曰:“虽雨无益。

”问何以用人,曰:“工献纳者虽敏非才,昧是非者虽廉实蠹。

”上深然之,寻迁江苏巡抚,公于要路不通一刺,而于乡会师门不忘,曰:“此人生遇合之始也。

”治狱如神,有宿松民孀田氏,事姑孝,兄某利其产,逼嫁之,与群匪篡焉;妇刎于途,诬以坠水。

公坐堂上,见黑衣女子啾啾如有诉,召兄某质之,则毛发析洒,口吐实情。

公深愧以鬼道设教,而满庭胥吏皆有见闻,不能掩也。

凡狱,决宪于辕垣,绝人影射,守令来谒,命判试其才,教曰:“深文伤和,姑息养奸,戒之哉!夫律例,犹医书本草也,不善用药者杀人,不善用律者亦如之。

”性廉信而绝不自矜,尝贺长至节。

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

家人耳语曰:“此包公衣也。

”公大惭谢过。

少顷论公事快,挥洒如故。

听讼饥,家人供有黍,且判且啖,少顷髭颐尽赤,盖误朱为饴糖,笔箸交下,不能复辨也。

晚坐白木榻,一灯荧荧然,手披目览,虽除夕元辰勿辍。

幕下客怜之,治具邀公,公猛啖,不问是何膳饮,其平素精神寤寐,偃仰唾涕,知爱民忧国,惟日不足而已,故于服食居处,人以是供,公以是受,不容心于丰,亦不容心于俭也。

抚吴未逾年,以疾乞归养,舟次于淮安卒。

其遗疏云:“愿皇上除弊政,毋示纷更;广视听,而中有独断。

爱民勿使之骄,用人先求其直。

”章上,人以比朱文端公。

上云悼惜,赐祀贤良祠,年五十八。

《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文学常识易错字汇总

《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文学常识易错字汇总

《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文学常识易错字汇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学习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编辑的中考复习备考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19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简介:易错字汇总爱带(戴) 白晰(皙) 爆乱(暴) 报筹(酬) 暴炸(爆) 辩析(辨)恶耗(噩) 材华(才) 喝采(彩) 翱游(遨) 娘两(俩) 雕彻(砌) 陷井(阱) 明片(名) 吉详(祥) 肖象(像) 开消(销) 贮立(伫) 绉纹(皱) 躁热(燥) 肿涨(胀) 振撼(震) 渲泄(宣) 宣染(渲)延申(伸) 欧打(殴) 座落(坐) 拥带(戴) 煤碳(炭) 按磨(摩) 爆躁(暴) 下功夫(工) 显象管(像) 爆发户(暴) 照像机(相) 暖哄哄(烘) 明信片(名) 坐右铭(座) 天然汽(气) 冷不妨(防)百练成钢(炼) 火山暴发(爆) 和霭可亲(蔼) 爱不失手(释)爱乌及屋(屋乌) 安份守己(分) 按居乐业(安) 暗然泪下(黯)黯无天日(暗) 绝不罢休(决) 英雄倍出(辈) 半途而费(废)哀声叹气(唉) 山洪爆发(暴) 百战不贻(殆) 变本加力(厉)变换莫测(幻) 别出心才(裁) 兵慌马乱(荒) 彬彬有理(礼)涣然一新(焕) 摒息凝神(屏) 病入膏盲(肓) 不记其数(计)不加思索(假) 不可思异(议) 不求深解(甚) 宁死不曲(屈)兴高彩烈(采) 张灯结采(彩) 出奇不意(其 ) 出奇致胜(制)出人投地(头) 穿流不息(川) 吊虎离山(调) 独挡一面(当)度过难关(渡) 费寝忘食(废) 汗流夹背(浃) 轰堂大笑(哄)历尽坚辛(艰) 坚难困苦(艰) 金壁辉煌(碧) 决无仅有(绝)一应具全(俱) 赞不决口(绝) 厉厉在目(历) 留恋忘返(连)无与论比(伦) 漫条斯理(慢) 慢不经心(漫) 名列前矛(茅)无精打彩(彩) 面面具到(俱) 莫明其妙(名) 目不瑕接(暇)披星带月(戴) 迫不急待(及) 出奇不意(其) 气极败坏(急)气势凶凶(汹) 千锤百练(炼) 巧夺天公(工) 山青水秀(清)大现身手(显) 伸东击西(声) 谈笑风声(生) 提心掉胆(吊)走头无路(投) 完壁归赵(璧) 万古常青(长) 忘恩负意(义) 左右开工(弓) 作贼心虚(做) 自立更生(力) 自名得意(鸣) 自食其利(力) 终生大事(身) 指手划脚(画) 珍重其事(郑) 直接了当(截) 专心至志(致) 震奋人心(振) 真象大白(相) 斩钉接铁(截) 口干舌躁(燥) 再接再励(厉) 语无论次(伦) 永往直前(勇) 一涌而入(拥) 受益非浅(匪) 一视同人(仁) 眼花撩乱(缭) 和言悦色(颜) 一泄千里(泻) 别出新裁(心) 心旷神饴(怡) 无是生非(事) 反来复去(覆) 头昏脑胀(涨) 趁心如意(称) 三翻五次(番) 情不自尽(禁) 丰富多采(彩) 轰堂大笑(哄) 错手不及(措) 出人投地(头) 走头无路(投) 装黄门面(璜) 众口烁金(铄) 中流抵柱(砥) 直接了当(截) 自曝自弃(暴) 置若惘闻(罔) 真知卓见(灼) 张慌失措(皇) 仗义直言(执) 责无旁代(贷) 再接再励(厉) 运筹帷握(幄) 欲盖弥张(彰) 营私舞敝(弊) 沓无音信(杳) 同仇敌慨(忾) 投机捣把(倒) 图穷匕现(见) 退化变质(蜕) 文过是非(饰) 无耻滥言(澜) 相形见拙(绌) 消声匿迹(销) 心浮气燥(躁) 形消骨立(销) 修茸一新(葺) 修养生息(休) 宣宾夺主(喧) 诩诩如生(栩) 暇思迩想(遐) 一张一驰(弛) 一愁莫展(筹) 言简意该(赅) 挺而走险(铤) 叹为观只(止) 世外桃园(源) 如法泡制(炮) 磬竹难书(罄) 轻歌漫舞(曼) 前踞后恭(倨) 迫不急待(及) 破斧沉舟(釜) 披星带月(戴) 披肝历胆(沥) 篷筚生辉(蓬) 沤心沥血(呕) 奴颜卑膝(婢) 弄巧成绌(拙) 暗然失色(黯) 按步就班(部) 白璧无暇(瑕) 别出新裁(心) 病入膏盲(肓) 并行不背(悖) 不加思索(假) 草管人命(菅) 层峦迭嶂(叠) 缠绵悱测(恻) 陈词烂调(滥) 穿流不息(川) 惮精竭虑(殚) 耳儒目染(濡) 飞扬拔扈(跋) 愤发图强(奋) 蜂涌而至(拥) 斧底抽薪(釜) 富丽堂黄(皇) 肝脑途地(涂) 感人肺腹(腑) 膏梁子弟(粱) 功亏一匮(篑) 鬼计多端(诡) 海角天崖(涯) 汗流夹背(浃) 好高鹜远(骛) 和霭可亲(蔼) 轰堂大笑(哄) 怙恶不俊(悛) 涣然一新(焕) 积毁消骨(销)急流勇退(激) 坚如盘石(磐) 金榜提名(题) 金壁辉煌(碧) 精神焕散(涣) 苦心孤旨(诣) 口干舌躁(燥) 烂竽充数(滥) 离经判道(叛) 礼上往来(尚) 历兵秣马(厉) 历精图治(励) 缭原烈火(燎) 留芳百世(流) 流言非语(蜚) 龙盘虎据(踞) 录录无为(碌) 落英宾纷(缤) 貌和神离(合) 美玉无暇(瑕) 明辩是非(辨) 名列前矛(茅) 明火直仗(执) 名记不忘(铭) 摸糊不清(模) 莫不关心(漠) 默守成规(墨) 目不交捷(睫) 脑羞成怒(恼) 凤冠霞佩(帔) 振人心魄(震) 民生凋弊(敝) 不温不火(瘟) 坐想其成(享) 前扑后继(仆) 兵慌马乱(荒) 融汇贯通(会) 巾国英雄(帼) 日新月益(异) 背景离乡(井) 如洪气势(虹) 空空如野(也) 淋漓尽至(致) 蛋丸之地(弹) 怨天由人(尤) 无可非异(议) 洁然一身(孑) 直言不诲(讳) 锋芒必露(毕) 故名思义(顾) 相反相承(成) 事得其反(适) 劳役结合(逸) 占了上峰(风) 包罗万项(象) 轻而一举(易) 不可名壮(状) 道貌暗然(岸) 无精打彩(采) 浮想联篇(翩) 物及必反(极) 无可质疑(置) 及及可危(岌) 人才倍出(辈) 养尊处悠(优) 受益非浅(匪) 不求慎解(甚) 出类拔粹(萃) 自立更生(力) 不可就药(救) 忧心重重(忡) 孩啼时代(提) 争争日上(蒸) 功不可抹(没) 致关重要(至) 应辨能力(变) 珊珊来迟(姗) 人至义尽(仁) 义气用事(意) 余勇可估(贾) 永保青年(葆) 举旗不定(棋) 无则加免(勉) 冒然行动(贸) 哀声叹气(唉) 针贬时弊(砭) 当物之急(务) 辛辛学子(莘) 腆不知耻(恬) 彼彼皆是(比) 苇编三绝(韦) 百孔千窗(疮) 炉火纯清(青) 自名得意(鸣) 胜气凌人(盛) 一本万历(利) 势均利敌(力) 悬梁刺骨(股) 名思苦想(冥) 珠丝马迹(蛛) 全宜之计(权) 老声常谈(生) 一獗不振(蹶) 立杆见影(竿) 大气晚成(器) 精兵减政(简) 委屈求全(曲) 棉里藏针(绵) 合盘托出(和) 举止安祥(详) 大名顶顶(鼎) 立案侦察(查) 勾通南北(沟) 纷至踏耒(沓) 以老卖老(依) 口密腹箭(剑) 山青水秀(清) 不及不离(即) 一泄千里(泻) 嘻笑怒骂(嬉)滥芋充数(竽) 卑躬曲膝(屈) 岂人忧天(杞) 吊以轻心(掉)发聋震聩(振) 惩前必后(毖) 坐地分脏(赃) 乌和之众(合)《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宋史·徐处仁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

《明史·徐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徐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徐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徐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明史·徐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徐谓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徐谓,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

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

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遇。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麴櫱,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妇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

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姜宸英《李中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姜宸英《李中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姜宸英《李中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姜宸英《李中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姜宸英《李中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姜宸英《李中丞传》原文及翻译姜宸英原文:明神宗皇帝在位之十年十月,上用言官论司礼监太监冯保罔上诸不法事,罪当诛谪,旋命有司籍其家。

当是时,中外莫不称快,服上英决而御史李公之名震于天下。

公讳植,字汝培。

初,江陵①柄政,专言者蠭起,虽相继杖贬,论犹籍籍。

而冯保居中用事,作威福不可动。

无一人敢言保奸状,惧祸至莫测。

公甫为御史,即奋曰:“事孰有大于此者乎?”乃伏阙疏保罪十二,且曰:“保所为,刘瑾、王直不过。

今在朝大小臣,无敢出身为皇上指陈者;而内廷左右亦未闻有一人助皇上诛保,谢天下。

其党张大受等日夜指画,睥睨两宫间,恐一旦变生,肘腋将若何?即皇上听臣诛戮保等,臣受窜逐死且不朽。

”疏入,上震怒,谪保并其党,无一留者。

保既出,自是人人侧目李御史焉。

然忌公者亦日益至矣。

公本晋人,性忼直少容,遇意所欲发,触迕不避权贵,故东南士大夫多疾之。

癸未,按畿内兼命巡关,时黑石关新破,所虏略人口畜产以百数,边臣匿其败不报,反以捷闻。

公亲历诸墩寨,以实奏政府。

滋不悦,几中之法,诏令御史勘如公言,即罢去总督某,易其统帅与诸隐匿者。

而上于是益深器公。

上曰:“御史李植奉职公,其令吏部,以不次用。

”公得太仆少卿。

甲午起南大理丞。

时辽大帅方有宠,税使高淮怙势侵暴。

公至,则日夜练卒屯兵,及严核侵牟军实诸宿弊为边害者,自帅下皆不便公所为。

毋何,谍骑十五万抵闾阳界。

诸将惶恐问计,公持重谓:“敌众我寡,戒勿与战,第清野坚壁以待之,无令得利去而已。

”敌知有备,寻解围去。

事平奏闻,而按臣王业弘希中贵帅自急诬,劾罢之。

议者谓公以万五千之师,当敌十五万之众,一矢不遗,境内晏然,辽前后数被衂以来所未有也。

公既去,边事益偾,当事始复思公议,推毂之矣。

公亦谓上遇臣厚,臣无以报。

先是,公疏保后被上眷,已斥复用,愈感激自奋。

《海瑞清廉》原文及翻译译文

《海瑞清廉》原文及翻译译文

《海瑞清廉》原文及翻译译文《《海瑞清廉》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海瑞清廉》原文及翻译译文《海瑞清廉》原文及翻译原文: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

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

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家钱,不立党。

”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译文:都御史海瑞,在官舍死了。

跟他一起在南京做官的同乡的人,只有在户部做事的苏民怀一人。

苏民怀检查清点他做官的俸禄,竹箱子里有八两银子,麻布两丈,几件旧衣服罢了。

这样的都御史又有几个?王凤洲评价他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伙。

”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

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价吗?《海瑞清廉》2、《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译文《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桓宣武①命袁彦伯②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③当佳。

”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桓宣武:指桓温。

②袁彦伯:袁宏。

任桓温的记室参军时随桓温北伐。

③足韵:补足一韵。

译文:桓温叫袁彦伯作一篇《北征赋》,赋写好以后,桓温和在座的贤士一起阅读,大家都赞叹写得好。

当时王珣也在座,说:“遗憾的是少了一句。

如果用‘写’字足韵,就会更好。

”袁彦伯立刻即席拿笔增加了一句:“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桓温对王珣说:“当今不能不因为这件事推重袁氏。

”《袁彦伯作《北征赋》》3、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高考语文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备战高考

高考语文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备战高考

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明史·陈登云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明史·陈登云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明史·陈登云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明史·陈登云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原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

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译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

政绩最好,升为御史。

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

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

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

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姚鼐《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姚鼐《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原文及翻译

《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原文及翻译姚鼐原文:公讳步瀛,字麟洲,陈氏先世居歙,公曾祖讳时宾迁江宁,遂为江宁人。

祖讳应陛。

考讳士鋐。

家故殖财,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赀,生四子,而公为季。

公长益贫,精厉为学,闳杰于文词,中乾隆二十六年恩科会试榜第一,选庶吉士。

散馆,改兵部主事,再擢至武选司郎中。

公在兵部,职事修办,吏不能为奸。

服阕,其尚书奏请补车驾司郎中。

逾二年,授河南陈州府知府,再擢至甘肃按察使,谳狱平。

值平凉府盐茶厅回民为乱,党连数郡,人心皆耸。

为逆者聚于通渭石峰堡,而总督李侍尧乃托以追逸贼,西往靖远,独留公扼陇上为守御。

公亦愤发,不避险难,尽拘为逆者之家,又擒其分处他县为间应者。

官军初战失利,公度贼乘胜必东犯陕西,以隆德、平凉当下陇之要,而守卫单弱,即拨回原兵分守,而后奏闻。

其后,贼果东犯,不得过。

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逾月,贼平,公虽身未履战陈,而功足以埒。

上乃擢为布政使,而旋调任于安徽,赐之花翎以奖焉。

乾隆五十年,江淮大饥,米升至钱五六十,暴民胁众为攘。

公遍至所部,颁布上恩,督吏赈恤,防捕盗贼,全护疲困,自夏迄秋末,安徽得宁,而公劳瘁成疾。

其后,擢贵州巡抚,抵治所,旧疾大作,遂薨,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年六十。

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

安徽布政司书吏皆江宁人,公临之有恩谊,而不以奸公法。

公自奉俭陋,其在陈州,尝举家食稷。

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

少工文章,喜诵书,老而不倦。

承学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与公进士同榜,又同一年为巡抚,人以为美谈。

(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译文:陈公,讳名步瀛。

陈氏家族早年居住在歙县,陈步瀛的曾祖父陈时宾迁居江宁,于是就成了江宁人。

祖父陈应陛。

父亲陈士鋐。

家里先前经商,到了陈步瀛父亲,致力于文学,喜欢施舍周济他人,钱财都用尽了,生了四个儿子,陈步瀛是老四。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魏禧《文学徐君家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魏禧《文学徐君家传》原文及翻译

魏禧《文学徐君家传》原文及翻译魏禧原文:①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

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

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②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

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

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

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

鼎革②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

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

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

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③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

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

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

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

②鼎革:指改朝换代。

译文: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附学生。

徐谦尊天资聪明反应机敏,读书只看大概,仰慕古代刚直严正、见义勇为的人,乐于周济别人,谨守诺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公幼闻邻儿读书声,乐之,跪太母前曰:“愿送儿置村塾中。

”许之。

遂中康熙癸巳进士,累迁至福建汀漳道。

漳俗斗杀人。

捕之辄聚众据山。

或请用兵,公曰:“无庸。

”命壮士分扼要隘三日,度其食且尽,遣人探入,怵以好语曰:“垂手出山者免。

”如其言,果逐对出。

乃伏其仇于傍,仇大呼曰:“为首者某也。

”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

迁江苏布政使,丁父忧,诏夺情不起,服阙入都,純皇帝问山东直隶麦何如,曰:“旱且萎。

”问得雨如何,曰:“虽雨无益。

”问何以用人,曰:“工献纳者虽敏非才,昧是非者虽廉实蠹。

”上深然之,寻迁江苏巡抚,公于要路不通一刺,而于乡会师门不忘,曰:“此人生遇合之始也。


治狱如神,有宿松民孀田氏,事姑孝,兄某利其产,逼嫁之,与群匪篡焉;妇刎于途,诬以坠水。

公坐堂上,见
黑衣女子啾啾如有诉,召兄某质之,则毛发析洒,口吐实情。

公深愧以鬼道设教,而满庭胥吏皆有见闻,不能掩也。

凡狱,决宪于辕垣,绝人影射,守令来谒,命判试其才,教曰:“深文伤和,姑息养奸,戒之哉!夫律例,犹医书本草也,不善用药者杀人,不善用律者亦如之。


性廉信而绝不自矜,尝贺长至节。

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

家人耳语曰:“此包公衣也。

”公大惭谢过。

少顷论公事快,挥洒如故。

听讼饥,家人供有黍,且判且啖,少顷髭颐尽赤,盖误朱为饴糖,笔箸交下,不能复辨也。

晚坐白木榻,一灯荧荧然,手披目览,虽除夕元辰勿辍。

幕下客怜之,治具邀公,公猛啖,不问是何膳饮,其平素精神寤寐,偃仰唾涕,知爱民忧国,惟日不足而已,故于服食居处,人以是供,公以是受,不容心于丰,亦不容心于俭也。

抚吴未逾年,以疾乞归养,舟次于淮安卒。

其遗疏云:“愿皇上除弊政,毋示纷更;广视听,而中有独断。

爱民勿使之骄,用人先求其直。

”章上,人以比朱文端公。

上云悼惜,赐祀贤良祠,年五十八。

(选自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参考译文
徐中丞名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亲名叫徐农。

徐中丞小时候听到邻居家小孩读书的声音,非常高兴,跪在祖母面前说:“希望送孩儿到村里私塾去读书。

”祖母答应了他。

于是(徐中丞)考中了康熙癸巳年进士,多次升迁至福建汀漳道台。

漳州民风好斗常杀人。

抓捕他们就会聚众占据山林。

有人请求派兵镇压,徐中丞说:“不需要。

”命令强壮的士兵分路扼守险要关隘三天,估计他们的粮食将要吃完,派遣人深入打探,用好言好语引诱说:“垂下手(指缴械投降)走出山林的就免除罪行。

”按照他说的,果然逐一成对走出。

(徐中丞)于是埋伏那些人的仇人在道路旁,仇人见了大声呼喊说:“为首的人就是某某人。

”(徐中丞)立刻捉拿首犯示众,众人惊
慌散去。

事后徐中丞追捕(其它)犯人,(其它)犯人再也没有敢占据山林了。

(徐中丞)后来升任江苏布政使,遭遇父亲去世,服丧期间皇帝下诏让他出任,他没有答应,直到守丧期满丧服除去才进入都城,乾隆皇帝问他山东、河北的麦子长势怎么样,(徐中丞)回答说:“因干旱麦苗将要枯萎了。

”(乾隆)又问如果得到雨水会怎么样,(徐中丞)回答说:“即使下雨也没有益处。

”(乾隆)又问到任用人的标准是什么,(徐中丞)回答说:“那些擅长建言献策供采纳的人即使机敏也不是真正的人才,那些不明是非的人即使清廉实际上是有损国家的人。

”皇上深深地感到他说的话是对的,不久就升任江苏巡抚一职,他对于权贵不去打探一点消息(意即不巴结奉承),但对于在京同乡官吏及文人的集会以及同出师门的是不会忘记的,他说:“这是人生彼此相遇投合的开始。


(徐中丞)审理案件如有神助,宿松有个寡妇田氏,
对她的婆婆很是孝顺。

她丈夫的哥哥为夺其家产,逼迫她改嫁,找一帮坏人用不正当的手段逼迫她,结果她自刎于途中。

那哥哥诬赖说她是掉进水中淹死的。

徐公坐在公堂上(审理这个案子时),让一个黑衣女子现身堂上声音凄清地如有冤情哭诉,然后招来田氏丈夫的哥哥对质,田氏丈夫的哥哥一见就毛发颤栗,说出了实情。

徐公对自己用搬神弄鬼的办法破案深感愧疚,而满庭官吏都看到和听到了,这事也不能掩盖了。

所有案件,都在官署依法判决,杜绝别人影响,太守县令如果来拜谒,(徐中丞)就会让他们判案考验他们的才能,并教导他们说:“苛刻地引用法律条文就会伤了和谐,太过迁就包容就会助长坏人作恶,这些要警戒啊!法律条例,就如同医书《本草纲目》,不善于用药的人就会(用它)杀人,不善于使用法律的就和那情况一样啊。


(徐中丞)性格清廉诚信而绝不自我夸耀。

曾经在庆贺长至节(即冬至节)时,天气严寒,徐中丞的大衣皮毛脱
落,按察使包括(人名)把自己貂衣借给徐公,徐公披上后就好像忘记了(别人的衣服),鼻涕和唾液都抛洒在貂衣上。

家人私下里轻声说:“这是包公的衣服。

”徐公非常惭愧赶紧谢罪道歉。

一会儿谈论公事兴起,(鼻涕和唾液)挥洒如故。

听诉讼审理案子(徐中丞)饿了,家人就供用米饭,他一边判案一边吃饭,不一会儿嘴角、面颊都红了,大概是误把红色墨水当作饴糖了,毛笔和筷子交替而下,不能够再辨别了。

晚上坐在白木床榻上,点着一盏光焰闪烁的灯,手里拿着书在读,即使是除夕元旦也不停止。

幕下的门客怜爱他,准备了丰盛的酒席邀请他,徐公则大吃大喝,不问是什么样的饭。

他平常日夜思考的,一举一动之间,都是爱民忧国的事情,知识感到时间不够罢了。

所以对穿衣吃饭睡觉的事情,人们常常因此供给他,徐也是因此欣然接受,不把丰盛还是节俭放在心上。

担任吴州巡抚未超过一年,就以疾病请求告老还乡,船停靠在淮安的时候去世了。

他在遗书上说:“希望皇上
革除弊政,不要反复改变政策;广泛地考察但心中要有主见。

爱护百姓不让他们骄傲,选用人才要先追求他品行端正。

”奏章呈上,人们以此把他比做朱文端公。

皇上痛悼惋惜,赏赐祀贤良祠,享年五十八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