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
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记叙文主题与标题
考点跟踪突破17 记叙文主题及标题(一)(2021·雅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
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及班集体的活动,及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
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
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
张晓琴觉察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教师,他在画你——〞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
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
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画的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
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
“上课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教师!明天叫你家长来。
〞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那堂课是我及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场。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我慢慢平静下来。
细细打量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他没有来。
后来得知他因害怕父亲打他而躲进了网吧。
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
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教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
〞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
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
中考语文 第2部分 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 专题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考点跟踪突破 11综合性学习-人教版
8.(2016·某某)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76712234)
欢欢带着来自某某友好学校的小伙伴乐乐在某某游览观光,体验某某的地域文化。
她们来到了一条石库门弄堂口。
乐乐(指着门楣):欢欢,这“步高里”什么意思?
欢欢:这是我们某某石库门弄堂的名字,比如,长寿里、富乐里、人和里等,顾名思义,这些名字无不寄托着某某市民________的期望。
材料一:近年来,某某市旅游业在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老城津韵”“杨柳古镇”“溥仪旧居”“津卫摇篮”“大沽烟云”等八条独具津门文化特色的游览线路,吸引了海内外的大量游客。
材料二:某某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海河风光游”“游览‘五大道’”“全景式乡村游”“滨海旅游黄金100天”等特色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某某的旅游形象。
2.(2016·某某)综合性学习。(导学号:76712228)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示例: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1)请你为学校的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示例一:控烟禁烟,无烟无害__示例常有吸烟现象?请列举出三个。
示例:网吧、商场、车站、酒店、餐厅等
(3)为了让烟民更好地戒烟,请想出两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写在下面。
示例:在烟草的包装上增加健康警示语;印发禁烟宣传单;X贴宣传标语;到社区演讲
【明辨节日】襄阳地处中华腹地,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在访民风民俗间隙,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学习委员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C)
2021学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考真题分类强化训练之记叙文-专题11 标题作用及含义(附答案解析)
专题11 标题作用及含义一、现代文阅读(共26题;附答案解析)1.(2020·湖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会飞的太阳丁立梅一①去一个老宿舍区找人。
②老宿舍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
平房,一字排开,隔成一小间一小间的。
一小间里住一户人家,一家好几口人,都挤在这一小间里。
(A)邻里不消说鸡犬声相闻,就是彼此间轻微的呼吸,都能听得见。
——当然,这都是从前的事了。
③如今,这些老房子蜷缩在几幢高楼后,终年难得见到阳光。
屋顶的瓦片上,爬满了岁月的绿苔。
草也跑来凑热闹,一簇一簇的狗尾巴草,聚集在屋顶上,春天绿着,秋天黄着。
墙壁上涂抹的白石灰,早已斑驳得不成样了,露出大块大块难看的伤疤。
④在老房子里长大的孩子,一俟羽翼丰满,立马就飞了。
他们飞走后,再不肯回头。
留守在老房子里的,就都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
老人们念旧得很,住惯了的老房子,已然成了他们的亲人,难丢难舍。
⑤我去时,是冬天。
冬天的阳光,见缝插针地,从高楼的缝隙里,漏下一点两点来。
我看到几个老妇人,怀里捧着棉被子,在那一星点的阳光下,展开,一边拍打,一边闲闲地说着话。
阳光移开去了,她们就又捧着棉被子跟上去。
她们看到诧异地站在一旁的我,笑了,对我解释道:“我们在赶太阳呢。
”脸上是一派的安宁祥和。
⑥赶太阳?多好的一个词语!(一问一感叹,隐藏着从“悟住”到刹那感悟的激动与欣喜。
)我在这个词语前怔住,从此铭记在心。
每当我觉得湿冷清寒,觉得灰心失望,我就把这个词语掏出来,暖一暖。
人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更是主动地追求,才能获得你所需要的温度。
二⑦连续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滴答个没完没了。
⑧家里的衣物,摸上去都是潮乎乎的,——连人也似乎是潮乎乎的人了。
南方的梅雨天,总是让人难耐。
⑨小孩子却没有这样的感觉,雨天里他们照旧玩得兴高采烈。
他们穿了雨鞋,偏寻着洼地积水走,一脚踩下去,击起水花一朵朵,他们乐得哈哈笑。
(B)⑩五岁的小侄儿,也跟着别的孩子,去踩洼地的积水玩,不时快乐地尖叫着。
2021年甘肃省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跟踪突破11 课外文言文阅读
考点跟踪突破11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20福建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
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
”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
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终不肯受.。
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
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②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
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③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注】①苻承祖:人名。
②恨:埋怨。
③舁(yú):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唯.杨独不欲__唯独__(2)强与.之__给__(3)终不肯受.__接受__(4)母具.以语之__详细__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3.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
示例:①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②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③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二、(2020襄阳改编)文言文阅读。
公权字诚悬。
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
元和初,进士擢第。
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日拜右拾遗①。
穆宗政僻②,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上改容,知其笔谏.也。
历穆、敬、文三朝。
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
便殿对六学士,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③曰:“此澣濯④者三矣。
”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
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服澣濯之衣,乃小节耳。
”时.周墀同对⑤,为之股栗⑥,公权辞气不可夺。
——选自《旧唐书·柳公权传》(有删改)【注释】①拜右拾遗:被封为右拾遗。
右拾遗,官名。
专题11 记叙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
2024年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全国通用)记叙文阅读(十一)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
它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有议论和抒情。
新版课程标准提到了“核心素养内涵”,其中有:1.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这里首次提到了“革命文化”,这是一个新亮点,必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考试中有所体现。
近年来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
1. 阅读材料均来自于课外,不仅注意记叙文类型的多样化,而且注重文章的审美意趣、价值取向。
2. 题型更加灵活。
注重对阅读材料的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考查,尤其是开放类试题,包括评说、感悟、联想与想象、仿写、比较、探究、赏析等。
3. 主观类试题及开放性试题的比例逐渐加大,适当考查知识积累,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解及感悟、表达等能力,突出学生个性化体验。
考点一:文本赏析【考向 1 选材特点】①选材真实:选取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件,具有真情实感。
②选材典型/切题:围绕中心选取事例,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针对性。
③选材新颖:选取的材料具有时代气息/视角独特。
④选材多角度:从几个方面来叙述,全面性。
【考向 2 语言品析】(1) 遣词造句方面:长短句结合、句式富于变化、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增强语言气势(2)语言风格方面:①典雅而有韵味、含蓄凝练②清新雅洁、灵活生动活泼、③幽默风趣④富有生活气息、质朴自然【考向 3 人称作用】(1) 第一人称:①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第二人称: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1 抒情议论
专题11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抒情议论一篇好的记叙文,记叙犹如“画龙”,抒情和议论则是“点睛”。
议论以记叙为基础,是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议论方式有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抒情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即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二是间接抒情,即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记叙中的抒情,能够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抒情与议论往往难分彼此,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方式来丰富文章情感的容量。
该考点的考查形式多样,有时与词语的考查融合在一起,有时与对尾句的理解相结合,有时直接对文中的议论、抒情句作赏析。
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的运用虽然很少,但对表达中心、抒发情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回答此类问题,需遵循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读全文,把握主旨。
因为文中的议论都是紧紧围绕主旨而议,抒情都是围绕主旨而行的,所以,阐释议论、抒情的作用时,必须有“主旨意识”。
然后,慎查明辨,锁定句子。
文中哪些句子是议论,哪些句子是抒情,议论和抒情的方式如何,这些都要考虑透彻。
最后,答题要规范、简洁,切中要处。
考查抒情的作用的题,答题步骤与此相同,结合原文内容来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梅无价韩静霆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
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
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
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
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
这会儿苦老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
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
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主题十一记叙文阅读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主题十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专家解读考点:依照课标精神,记叙文阅读考查包括如下内容:辨析记叙的要素、人称和顺序,明确其作用;明白得记叙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能整体感知课内外阅读材料的内容,准确明白得文章的中心;清晰作者行文思路;结合语境准确揣摩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其艺术手法能进行必要的赏析和评判。
记叙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要紧为主观性试题,多数题目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来表达,不追求唯独性和标准化。
但也有一定数量的选择题,以保证知识的覆盖面和考查评分的客观性。
二、考点梳理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表达、描写为要紧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要紧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刻、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通过、结果3、表达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线索:〔1〕以时刻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5、表达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6、记叙文的详略:表达中的详略咨询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表达主题的咨询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表达。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咨询题。
点〔详写〕,表达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表达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阻碍。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表达、描写、讲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能够进行正面描写,也能够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截了当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10大高频考点突破与专题训练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10大高频考点与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等。
高频考点一:理解标题的含义,体会标题的妙处考点解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多重的意思。
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有助于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因此,对标题的理解、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了中考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
命题形式1.某个题目的含义是什么?2.本文以……为题目有何妙处3.给文章加题目或换题目。
答题技巧一、如何理解标含义1.分析标题字词。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
2.分析标题修辞。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理解标题的含义。
3.分析内容主旨。
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4.分析背景、线索。
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二、如何分析标的作用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表明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
2.概括(关联)主要情节,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贯串全文(行文线索),如《背影》。
4.露情感主旨。
5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总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串全文的线索作用。
三、如何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以贯串文章的线索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
人教版2017中学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小说散文)语文版
考点跟踪突破11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枕乡音梦里听包利民①离得越远,越容易听见乡音。
因为在更遥远处,故乡的地域被扩大,乡音也成为一地之音。
若在国外,可能闻汉语而动乡情。
而其实,如果细究到每一个村子,语言都是有着些许差别,生于斯长于斯,感触细微。
比如在同省,听到同一城,或者同一镇的声音,都会有着难抑的激动。
②而在我家乡的小村子,语言没有什么特殊的音调变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发音,基本属于普通话,只是有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是外人难以弄懂其中意思的,这或许是东北话的普遍特征。
当将乡音细化到村,那么,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缘故,更是因为同饮一井水的那种情感,才使得他们的话语也亲切入心。
③当时村里有一个孩子,说话极让我们讨厌,倒不是他说什么难听的话,而是他说话时的嗓音和动作。
他的声音很尖细,却又不似女孩声,所以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且每一说话必手舞足蹈,因此大家都远远躲着他。
直到长成少年,他说话依然如此。
当搬离那个村子时,我竟是很庆幸可以不再见到他,不再听到他的声音。
④多年以后,当我在几千里外的异地他乡,回想起故乡的种种,也从没有那个孩子的影子出现。
那个夏天的午后,我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书,他便找了来,虽然十多年不见,已经面目全非,可是他一开口,我便认出了他。
声音依然很尖细,依然手舞足蹈,可是,这曾经讨厌的一切,此刻,在陌生的土地上,竟差点逼出我的泪水来。
⑤原来,曾经的一切,在经过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累积之后,都会变得美好,哪怕是曾经讨厌的声音,也是游子心中的天籁。
⑥当年的邻家老奶奶,白发苍然,一肚子的传说故事,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聚集到邻家,听她讲故事。
她盘坐在炕头上,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便流淌出来,每一天都不重样。
我们听得上瘾,虽然害怕那些鬼神之事,却欲罢不能。
后来,那个老奶奶去世,也带走了她一肚子的故事。
当离开故乡后,总是想起..那张满是皱纹..那个黑黑的屋子,想起..昏暗的烛光,想起的脸,想起..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才觉故乡遥远,而飘荡在记忆中的声音,却比故乡更远。
中考语文专项突破(现代文阅读记叙文12篇)(含答案解释)
中考语文专项突破(现代文阅读记叙文12篇)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敲雪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
也许,外面下雪了。
我想。
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
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岀门。
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
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
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
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
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
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
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
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
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
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
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
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
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
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突破:记叙文(表现手法)
记叙文(表现手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迟来的雪鲁先圣①一个冬天都没有一场雪。
不论见到谁大家都在问:什么时候下雪啊?可是,不论人们怎么望眼欲穿,雪迟迟没有来。
②快过完腊月,到了年了,人们猜测:俗语说干冬湿年,过年应该下雪了吧?可是,天气预报告诉大家,春节期间是晴好的天气,雪还是没有一丝影子。
③很多人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大家想,也许,这个冬春就没有雪了。
④但是,就在这样的时候,在马年刚刚开始行程的第六天,农历的初六,雪静悄悄地飘然而至了。
⑤第一场雪都是这个样子的。
开始的时候,人们以万分的惊喜欢迎它,多半年没有见到它的身影了,人们像期待着一个老朋友一样盼望着与它重逢。
但是,它却总是像捉迷藏似的,很羞赧地躲藏在云层的后面,躲藏在树梢的上面,躲藏在阴冷的屋角里。
可是,当你不经意之间,它又铺天盖地而来,飘飘洒洒,迅速弥漫了天地之间。
⑥在济南生活了20多年的光景,每年的第一场雪,我是一定不会错过的。
而今年城市迎来的第一场雪,又有特别的意义。
一个冬天没有下,开春就是一场漫天大雪。
雪悄悄地下了一整夜,早晨醒来推开窗子,窗子上、树上,到处是厚厚的积雪。
我即刻叫醒妻儿,赶快下楼去赏雪。
可是我又想,楼下的这样一点空间,哪里有天地弥漫的雪景啊,雪的壮观,雪的景色,都是在漫无边际的旷野里。
⑦没有任何异议,三口人决定开车去城南的旷野,去山坡,去湖边。
⑧过了外环路,就是漫无边际的旷野了。
我们全然没有了刚刚下楼时的畏缩,眼前白雪皑皑的万千景色,让我们迅速丢掉了所有的矫饰和矜持,冲出车子,在那白色闪光的雪地上来回地奔跑起来。
路边、山坡上的树和冬青,都变成一个个蘑菇或雪人。
我欣赏着远山那洁白的妩媚,妻儿打起了雪仗,旷野的上空不时传来他们激动的呐喊。
⑨然后,我们去湖边,沿着湖岸的公路前行,慢慢欣赏着这里的宁静。
在这样的雪天,是一定要看看宁静的湖水的。
当四周的山峦都被大雪覆盖,湖水却比往日更加澄澈。
这样的时刻,它俨然是一个思考着的哲学家。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一:记叙文阅读 知识点大全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一: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大全2025年的记叙文阅读考察趋势可能会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 文本深度理解:考察学生对记叙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能力,包括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文本的隐喻和象征等。
2.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批判性分析,包括对人物行为、情节发展、作者观点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进行评价。
3. 跨学科融合:记叙文阅读可能与历史、科学、艺术等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信息整合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将其整合,形成连贯的理解和分析。
5. 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如对故事进行续写、改写或提出创新的解读角度。
6. 技术融合: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记叙文阅读考察可能融入多媒体元素,如视频、音频等,要求学生能够处理和分析这些非传统文本信息。
7. 文化意识与多元视角:强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记叙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尊重多元文化的能力。
8. 情感共鸣与同理心:考察学生是否能够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理解并表达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和同理心。
9. 阅读策略运用:评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澄清、总结等。
10. 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体验。
这些趋势反映了教育者对于学生全面能力培养的重视,旨在通过记叙文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素养。
一、概况文章主要内容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给出具体范围的锁定具体段落,没有的就从全文出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准备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1)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2)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突破11 记叙文阅读(主题与标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导学号:)树是故乡的旗帜曹春雷①友从故乡归来,闷闷不乐,问之,他说老家村庄的一棵古树被村里人卖了。
他从小在这棵树下长大,对这棵树很有感情。
现在这棵树没了,总感觉内心失落落的,故乡不再是完整的故乡了。
②我理解他对这棵树的感情。
如果说故乡是他储存童年、少年记忆的仓库,那么这棵树,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这个仓库的门。
③似乎每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心里都有这么一棵或几棵树吧。
反正我就有。
那是一棵柏树,古柏,两抱之粗,树龄究竟有几百年,村里没人能说得出来。
即使村里如今最年长的康田大爷,也只是说,他小的时候,树就这么粗。
④古柏立在村口,守望着通往村外的路。
每次回故乡,远远看到这棵树,我总会念叨一句:到家了。
在我心里,这棵树就是故乡。
⑤村里人通常把村口说成“西门”。
西门的来历,娘曾告诉过我,解放前村子附近的山上有土匪,经常下山来打家劫舍。
为抵御土匪,村子建起了一周寨墙,东南西北留了四个寨门。
西门就是西寨门。
如今,历史的烟云散去,寨门不见,只剩下古柏,依然巍然而立,见证了那段岁月。
⑥奶奶曾说过,当年土匪在西门前的树下堆了柴火,打算火烧寨门。
但火刚刚点燃,就来了一场大雨,将火扑灭。
土匪害怕了,以为这是上天的告诫,仓皇而散。
听奶奶这样讲过以后,这棵树在我心里更具有了神秘感。
⑦村里人对这棵树都很敬畏。
很多人家让自己的孩子认这棵柏树当“老干娘”,烧香叩拜后,拿红绳系在树上,这棵树从此就成了孩子的干娘,保佑孩子的一生。
我虽没有认这棵树当干娘,但我常常去看那些认干娘的仪式。
看过之后,就真的认为这棵树是位沉稳慈祥的老人了。
⑧古柏曾经遭过磨难,有一年刮大风,将树刮歪了,根从土里拔了出来,全村人为此忧心忡忡。
后来,全村的壮劳力齐下手,用了一天的时间,将树扶正,用钢丝绳固定好。
不出一个月,古柏茁壮依然,村里人的心才放了下来。
在全村人眼里,古柏不仅仅是一棵树。
⑨那些年,我还没走出村庄,总喜欢到古柏跟前站站。
在树下,闻着柏树叶淡淡的香,仰头,看它虬枝曲干,刺向苍穹,心会安宁下来。
一直以为,它是无言的智者,能洞悉一个人全部的秘密,虽然,它从不言说。
⑩现在每次回故乡,依然喜欢到古柏树下站站,它依然苍劲,一如当年,而我却不再是当年的少年。
但从古柏身上,我能依稀看到那些流逝的时光。
⑪漂泊在外时,每次回望故乡,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古柏。
对我来说,它已成为故乡的旗帜,无论我离开有多久,走得有多远,都能让我穿越城市的繁华,看到故乡的方向,找到回家的路。
1.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章标题“树是故乡的旗帜”的理解。
树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让迷失在城市繁华之中的我们看到故乡的方向,找到回家的路。
2.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如今,历史的烟云散去,寨门不见,只剩下古柏,依然巍然而立,见证..了那段岁月。
这里指古柏目睹了村民们抵御土匪的那段岁月。
(2)一直以为,它是无言的智者,能洞悉..一个人全部的秘密,虽然,它从不言说。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指古柏能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全部秘密,刻画了古柏的智者形象。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如果说故乡是他储存童年、少年记忆的仓库,那么这棵树,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这个仓库的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树在人生记忆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4.文章开头段从朋友家乡的古树被卖写起,有何作用?通过写朋友家乡古树被卖的失落引出下文对作者家乡古柏的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文章第⑧段说:“在全村人眼里,古柏不仅仅是一棵树。
”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古柏不仅是一棵树,还是村庄历史岁月沧桑的见证,是人们精神的支柱和依靠,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家的指引。
二、(2016·海南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那年花开钱海燕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
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
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
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
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他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
”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
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
”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
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
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
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
“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
”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
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
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
”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
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
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
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
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有删改)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
(或:“我”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
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
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3.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示例: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之情。
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三、(2016·泰安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导学号:)旷野与城市毕淑敏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②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③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
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
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血缘....的兄长。
④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
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⑤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
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
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⑥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
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
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⑦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
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
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
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⑧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
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
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⑨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流光溢彩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