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5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一.治理股东掠夺,经理人掠夺可行性政策选择在金融领域,金融机构的所有者利用金融机构破产牟利,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去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稳定性,给债权人带来了巨大损失,这种股东掠夺并非个别现象,不少金融危机都与股东掠夺有关。
之力股东掠夺和经理人掠夺可行性政策选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银行业公司治理有特殊性与普通的工商企业相比较,银行业有三个方面的内在特点,其公司治理具有特殊性。
首先是基于银行脆弱性的特点。
银行由于其高杠杆性和“短借长用”的特点,具有内在的脆弱性,这种内在的脆弱性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基于银行外部性的特点。
由于银行出现风险甚至倒闭具有极强的传染效应,各国政府一般都建立了安全网对银行进行保护,安全网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银行的市场约束,从而进一步凸显了银行内部治理的重要性。
再次是基于银行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特点。
相比于非金融企业,银行由于其业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从而对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要求更高。
2,公司治理包含六项要素基于银行业公司治理的特殊要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主要包括六项要素:一、健全的组织架构。
目前各商业银行已经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内的公司治理架构,董事会中设立了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同时建立了包括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委员会、战略委员会等在内的多个委员会,公司治理组织架构日益健全。
二、清晰的职责边界。
刘明康认为清晰的职责边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职责明确。
二是履职要求明确。
三是问责明确。
对于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或不尽职的,应当规定明确的处罚措施和处罚程序。
三、清晰的决策规则和程序。
与决策规则和程序密切相关的是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职能充分发挥作用。
近年来,商业银行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多个委员会。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1一、名词解释1.金融行为学:P1是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
它分析人的心理、行为、情绪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也是心理学与金融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P2人们新增收入中用于新增消费的比重,此比重趋于递减之中,也就是说,随人们收入的增加,增量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在减少。
3.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P2资本边际效率指新增单位的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递减是说随着投入的增加,每单位投资的收益在减小。
4.流动性偏好:人们对现金具有特殊的偏好,是因为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偏好的理由在于提取现金为了交易,或投机或才防患于未然——谨慎。
5.选择性偏差:P5指人们常根据自己对特定事件的代表性观点,来估计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6.锚定效应和调整:P5投资者在进行金融决策时,对新的信息没有做出足够的调整,而被锚固在以前的信息上进行决策的现象。
7.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P12是解释投资者行为对新增信息反应程度的两个概念。
投资对收益的过度反应,是股票价格暂时偏离其基本价值的结果;投资者对极端收入的过度反应,是因为投资者不能认识到极端收入回复到平均水平的范围和程度。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当对新信息重视不够时,各种收入为正投资,当过度看重信息时,为负投资。
8.动量效应:P13市场价格的惯性趋势,是投资者在投资期内对信息反应不足够导致的投资行为惯性的结果。
9.魅力股与价值股:P14是LSV使用的两个描述股票特征的两个概念。
前者指过去业绩颇佳。
预计未来业绩也好的股票;后者指业绩相反的股票。
10.DHS模型:P16是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等1998年对于短期动量和长期反转问题提出的一种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在分析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时更强调过度自信和有偏差的自我归因。
11.可变性研究:P22行为金融学对可变性的形容主要指利率期限结构的可变性研究和股票市场的可变性研究。
金融专业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试题.doc
试卷代号:1050屮央广播电视人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木科”期末考试(开)金融专业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试题2007年1月一、名词解释1.金融脆弱性2.风险价值3.托宾的q理论4.监管资本套利行为二、简答题1.群体行为是如何导致资产泡沫的?2.利率自山化对金融部门的影响是什么?3.分別说明什么是监管资本、经济资木和最佳资本。
三、论述题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为什么能够抵御国际收支危机传染?请说明理山。
四、材料分析题材料1:虽然互联网变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可能过去我们过多的扩大它这个方而的影响。
当然这跟新闻媒体有关系,也可能跟文化因索有关。
另外就是心理因索,人们可能过度自信了,可能过分的集中在某一点了。
再就是有一点互相的影响,互相的传染。
过去的十年的确世界股市产牛了很大的泡沫,那么股价有涨有跌,在他们涨的时候,肯定涨到一定的程度会下来,下来到一定的程度又会涨上去.我这里想说就是随机漫步理论、有效市场理论都不是解释股市的很好的理论。
——资料来源;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
材料2:美国股市在经历了战后最大的牛市后,于2000年开始转入下跌,2003年已是连续下跌的第三个年头。
于是有人认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美联储应更早一些提髙利率,那样就不会发牛后来的股市狂跌情况,或至少其程度不会那么严重。
实际上,各国中央银行官员早就注意到资产价格上涨问题,认识到资产价格上涨能拉动消费进一步膨胀,并引发通胀,但绝人部分央行官员却认为,中央银行不应直接刺破泡沫。
对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做了较为全面的诠释:首先,不能单凭资产价格上涨就断定经济出现泡沫,其次,利率象一把“双刃剑”,升幅太小可能不会有任何作用,升幅过大又会导致经济衰退。
格林斯潘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泡沫自行破灭,然后再利用货币政策消除负而影响.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冋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提到的有效市场理论的丄要内容包括哪些?2.经济泡沫的木质是什么?泡沫经济有哪些特征?3.材料2中反应出了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央银行不应直接刺破资产价格中的泡沫,试说明支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金融脆弱性:金融业是高负债经营的行业,这决定了金融业具有更容易失败的木性, 广义上的金融脆弱性指一种趙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试题(2)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试题(2)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结构性通货膨胀:该理论认为即使整个经济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但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的变动,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也将会发生。
(1分)经济结构主要分为两个部门,先进部门的生产率较高,落后部门的生产率较低,但是落后部门的工人也要求同先进部门一样的工资水平,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2分)2、货币供应量的定义:(每个要点1分)一般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 M0+D,D为活期存款,包括企业活期存款、机构团体存款及农村存款;M2= M1+TD,TD为准货币,包括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与其他存款。
3、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的点轴开发理论:(每个要点1分)(1)区域经济发展,将首先在几个点上形成热点,这些点就是几个中心城市。
(2)以中心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周围区域发展,同时,要抓住几根轴线,形成辐射。
(3)这轴线就是沿海、沿长江、沿欧亚大陆桥的开发,最终形成网状发展,这些点就是网上的结。
4、金融创新(每个要点1分)(1)金融创新是一个包括金融业多方面创新的总概括。
(2)它不仅包括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方面的创新。
(3)而且包括在金融工具、服务、融资方式、管理技术以及支付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西方金融管制自由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⑴放松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取消或放宽各类金融机构经营的业务领域的限制,允许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领域可以互相交叉;取消各类金融的存放款利率限制;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自由设立分行或附属机构,可以持有或兼并其他种类的金融机构,从而组成混合经营的金融联合体等;(4分)⑵放宽和解除外汇管制,开放国内资本市场,让资金的输出入有较大的或完全的自由,允许外国银行在本国自由建立分行,放宽外国银行的业务范围,取消外国居民在本国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限制等;(4分)⑶放松对本国证券市场的控制,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外国金融机构持有本国的证券投资机构,从而自由进入证券交易市场。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材料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5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材料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50)一、材料分析题1.材料1: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今天刊登文章,指中国经济数据误差很大,质疑是否在公布统计数字的时候参杂其他因素。
在第三季,中央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和各省公布的数据的平均值相比,有大约3个百分点的差距——中央数据是9.5%,而各省市数据的平均值是12.9%。
——摘自2004年11月13日《苏州论坛》文“南华早报质疑中国经济数据误差很大”材料2:日本内阁政府官员上周五表示,当日公布的经济统计《速报》中所说的今年首季的经济增长率“有偏差”,按照从第二季度起采用的新统计方法,首季增长率由原来的1.4%调低至0.7%,按年增幅也由5.7%调低至2.9%。
内阁府官员说,统计有误的主要原因是对该季度的个人消费估算偏高,其中主要是对家庭消费支出的估值偏高。
由于对全国约4600万个家庭只选择了约700户作抽样调查,如果调查对象集中购买高额商品,统计值就会偏高。
内阁官员同时说,从第二季开始,将停止使用偏差较大的对家庭消费的推算方法,而使用供给方面的统计。
——摘自2005年3月8日勇华投资网站请认真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经济数据偏差有什么必然性?(2)你认为我国经济数据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经济数据偏差不是一个国家的特殊情况,而是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的问题。
这是因为经济数据偏差有发生的客观必然性。
(7分)(2)经济数据是由社会体系内生形成的,并不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完全外生的描述刻画,或者说,并不存在超脱于社会之外的全能的机构或个人来搜集和提供经济数据,搜集经济数据本身必然会对经济活动造成干扰。
简而言之,经济数据是由社会体系内生形成的信息,因此经济数据可能遭到扭曲而无法准确地描述经济现实。
(9分)造成经济数据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本身的缺陷、地方政府GDP政绩冲动或者微观经济主体规避税收、管制的动机等都可能造成经济数据的扭曲。
推荐-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案例分析题汇总 精品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案例分析题汇总一、分析材料:索罗斯投资理论的重要实用价值在于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由自我推进加强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而发现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投资良机。
过度反应的市场其形成主要是由于顺势而动的跟风者所形成的主流偏见对市场所形成的推动,跟风者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却同样能使市场自身的趋势加强。
由于市场因素复杂,不确定的因素越多,随波逐流于市场趋势的人也就越多,这种顺势操作的投机行为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本身也成为了影响市场走势的基本面因素之一,风助火势,市场被投资者夸大的偏见所左右,二者相互作用令投资者陷入了盲目的狂躁情绪之中,趋势越强,偏见偏离真相越远,实际上也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接近脆弱。
过度反应的市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盛衰现象的发生。
要求:在认真阅读上述材料的基础分析;阐述过度反应及其在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应用。
分析思路:1.依据行为金融学中过度反应理论的主要内容;2.分析产生过度反应的主要原因;3.分析如何利用过度反应理论指导投资操作。
二、分析材料:专家认为,今天的亚洲不会再重复当时的危机。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Roubini认为,跟1997年可能不同的是,亚洲地区国际收支状况已经发生很大改变,外汇储备位居全球前列;亚洲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金融体系增强了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经济体系的抵抗力也加大了;此外,各国也控制了短期外债数量以及资本流入数量,改变了1997年之前那种近乎放任不管的状况。
新的金融脆弱性正在出现对中国来说,虽然在那次金融危机中成功抵挡住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制止危机蔓延。
但专家们认为,目前新的金融脆弱性正在出现。
这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上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空间狭窄。
有国外专家认为,中国在宏观经济增长方面有一些不平衡,太过依赖于出口,投资也增加很快,因此导致了相当多风险。
大量的贸易顺差不仅会导致欧美等国家的贸易制裁,而且也带来国内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泡沫以及通货膨胀。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一)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一)本课程重点内容基本上可以囊括在这四份作业中,请大家认真去做,如果时间实在来不及,至少每份作业做10题。
一、名词解释1、行为金融学2、认知偏差3、输家——赢家效应4、动量与反转5、金融脆弱性6、金融自由化7、金融危机8、边际消费倾向与递减规律9、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10、流动性偏好11、选择性偏差12、锚定效应和调整13、弱势有效14、次强势有效15、过度反映与反映不足16、可变性研究17、动量效应18、问答题a)凯恩斯如何将心理学应用到经济分析中b)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研究的区别c)金融脆弱与金融危机的联系与区别d)行为金融学的发展e)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f)行为金融学为解决的问题g)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框架h)法码有效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19、论述题a)你认为行为金融学理论能解释中国的证券生产么?b)从传统信贷市场和金融市场两方面分析金融脆弱性的内在机制。
c)金融自由化如何在相当程度上激化了金融固有的脆弱性?请从整体上分析说明。
d)你认为中国脆弱的金融是由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么?你认为原因在哪里。
20、思考题a)怎样理解预测与收益公告效应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二)一、名词解释1、相机抉择货币政策2、规则资格货币政策3、通货膨胀惯性及其目标水平4、金融抑制5、金融约束6、金融自由化7、通货膨胀定标8、通货膨胀惯性9、货币政策透明度10、利率自由化11、利率管制12、可靠性与可靠性津贴二、问答题1、通货膨胀定标的政策意义2、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与规则性货币政策3、通货膨胀定标情况吓物价指数的选择4、部分国家通货膨胀定标的情况5、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政策更具独立性的原理6、发达国家实行利率自由化的基本效果7、金融约束理论8、中国的利率管制的特点9、发展中国家利率自由化的理论依据10、发展中国家实行利率自由化有什么经验教训三、论述题1、为什么要实行通货膨胀定标2、通货膨胀定标对于中国货币政策有何借鉴作用3、中央银行为什么要采取规则性货币政策4、如何理解利率管制的社会福利与放松管制的效益5、如何对中国的利率实行自由化四、思考题1、为什么通货膨胀定标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靠性?2、为什么通货膨胀定标条件下要选择合理的物价指数?3、为什么通货膨胀定标条件下货币政策更具有独立性?4、发达国家在进行利率自由化的过程中也采用了不同的模式与步骤,如何理解根据国际经验与一国具体情况制定自由化措施。
金融理论前沿作业5
铸币税的产生源于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易出现对货币的需求,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国度铸币税呈现不同的形态和内容,金融演进和社会进化的过程也伴随着铸币税内涵和外延的扩张,特别是在信用货币时期,经济全球化,资本自由化使得铸币税不仅仅是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而变成了国际性的问题。
首先从政府预算帐户研究了铸币税的定义,利用等式关系推出铸币税四种定义:央行收入铸币税、通货膨胀铸币税、货币铸币税以及机会成本铸币税,基于以上概念又提出了拓展铸币税,最后对铸币税的定义进行了全面的动态的历史的分析。
政策规则与名义锚的不同以及不同预期方式具有不同的铸币税(货币铸币税)稳态均衡。
货币供给量、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的不同组合具有不同的政策效应和均衡结果,但政府在筹集收入时为使经济沿着均衡增长路径增长,在实际货币余额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必须选择那些高货币余额和低通货膨胀的点作为政策最后效应归宿点,尽量避免出现高通货膨胀的恶性扩张。
最优税收与最优铸币税(货币铸币税)从最优税收的角度考察了最优铸币税,从而最优通货膨胀的问题,对这个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和梳理。
从最优税收角度考察铸币税的基本问题是:当政府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财政收入,每个获取财政收入的渠道都会带来社会成本的时候,如何安排每个渠道的负担比例,使总的负担最小。
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政府应该让所有渠道的边际社会成本相等。
研究最优铸币税时,给定一系列限制性的假设,边际成本相等的规则演变成税率和通货膨胀率成比例这样一个可检验的式子。
最大化铸币税(货币铸币税)与最优货币规则总结了关于货币需求方面一些经典的理论模型,如西德罗斯基模型、现金优先模型和世代交迭模型等,并评述了模型的特点、关键假设和主要结论。
在此基础上,引入政府行为,根据经典的货币需求模型所得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分析最大化铸币税的最优货币数量规则。
在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上,学术界尚有争议,一般性结论是财政赤字并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1861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课程考核改革实验方案一、考核改革的目的“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是金融学专业中一门专题性质的课程原来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终结性考核为主。
从本学期开始课程考核改革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改为完全的形成性考核主要目的是1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深入探索既符合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学习特点又兼顾课程性质的考核模式2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探索形成性考核的目标、形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切实发挥形成性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3通过课程考核改革进一步落实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把远程教育传统的考试从环节转化为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保证并提高学习质量。
二、考核目标通过考核改革既检测学生对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又要检测学生对基本前沿课题运行规律和具体运作机制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这些前沿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作用、具体实践、发展变化等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三、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完全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终结性考核形式为材料分析基础上的课程小论文。
每学期共安排10次或针对每个专题或综合几个专题每次最高计分为10分。
第一次作业10分《分析材料》索罗斯投资理论的重要实用价值在于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 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 由自我推进加强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 而发现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投资良机。
过度反应的市场其形成主要是由于顺势而动的跟风者所形成的主流偏见对市场所形成的推动 跟风者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却同样能使市场自身的趋势加强。
由于市场因素复杂 不确定的因素越多 随波逐流于市场趋势的人也就越多 这种顺势操作的投机行为影响就越大 这种影响本身也成为了影响市场走势的基本面因素之一 风助火势 市场被投资者夸大的偏见所左右 二者相互作用令投资者陷入了盲目的狂躁情绪之中 趋势越强 偏见偏离真相越远 实际上也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接近脆弱。
过度反应的市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盛衰现象的发生。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答案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1一、名词解释1.股东掠夺:简单地说,股东掠夺就是股东利用破产牟利的行为。
2.非红利掠夺:非红利掠夺方式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贷款方式进行的掠夺。
假定E0为股东的投资额,C1是股东从本银行贷出款项的余额(包括股东自己的企业和关联企业),那么,当C1 > E0时,股东将不会认真关心银行的经营管理,而只想如何从银行取得更多贷款3.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有关国际本位货币确定、国际储备货币选择、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一整套规则和机制。
4.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贬值(或币值急速下降),或迫使当局投放大量国际储备急剧提高利率来保护本币。
5动态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就是动态相关性6.VAR模型:又称向量自回归模型,不需要太多的经济理论假设,无需确定变量的内生性或外生性,根据KISS 原则选取最优滞后阶数,估计简单,预测较好。
二、简答题1.何谓红利掠夺方式与非红利掠夺方式?二者有哪些区别?(p1-9)红利掠夺方式和非红利掠夺方式的区别:(1) 非红利掠夺方式,主要是说通过掠夺利润分配之外的途径,获得超额收益,而给其他股东或者债权人带来损失。
在银行机构中,大股东可以通过贷款方式获得非红利性的掠夺收益,带来“坏账”性收益,这是非红利掠夺方式的主要方式。
而在上市公司中,操纵和控制上市公司,可以让“独大”的“一股”把上市公司变成自己的“金库”后者“提款机”,大股东通过占款,或者通过关联交易,可以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给小股东带来的损失。
股票发行时的虚假或者误导性陈述、同业竞争、以不公开价格与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挤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有时通过合法程序掠夺总校投资者,比如管理层随意决策、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与关联企业进行资产替换、在企业管理职位上任人唯亲、过高地向管理层支付报酬等,实现额外的收益。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
材料、在《新巴塞尔协议》下对银行地资本充足率进行市场约束监管,将会产生货币政策传导地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其原因主要是在信息不对称地市场中,在银行和存款人之间将会产生道德风险,这将影响到银行从存款人那里吸收存款,进而影响银行地贷款.因此,在对银行地资本充足率进行市场约束监管,公开银行地资本充足率等关键信息地情况下,当银行地资本越充足时,在银行和存款人之间产生地道德风险越少,银行就会越容易从存款人那里吸收到资金,进而会发放更多地贷款.反之,则相反.材料: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包括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管制等原因,中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传导.世纪年代后期,受金融制度改革和信贷需求萎缩影响,信贷渠道受阻,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货币政策效应下降.——摘自徐倩“小议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地信贷渠道”一文要求:在阅读上述材料及教材相关章节内容地基础上,围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写一篇学术小短文,题目自拟,字数控制在字左右.写作思路:、说明什么是货币政策地传导渠道及其主要理论解释;、说明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两种理论地区别与联系;、可以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地发展,说明金融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地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地核心所在,货币政策地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地最终实现地整个过程,与中央银行地职能实现密切相关.但是,我国货币政策地传导机制还不完善,滞后地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传导主体和传导客体尚未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及宏观外部环境地不利都影响到货币政策地传导效率.在我国金融市场对世界地全方位开放之际,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地梗阻,使央行地货币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对我国地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地改革发挥着重要地作用.年我国加入,金融业进入了一个新地历史阶段.在开放地五年中,我国顺应国际经济大潮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金融体制地改革.国有银行地改制上市初见成效,银行从分业到混业经营地趋势逐步加强,人民银行地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分离,一行三会地金融管理体制正式形成,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草案》和《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更成为中国金融法制建设地又一座里程碑.年月日,我国金融市场全方位开放,在庞大地国际金融资本地强大压力下,我国金融机构真正体会到竞争地激烈程度.央行地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顺利而稳妥地融入国际经济大家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地有效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一、货币政策传导地基本原理所谓货币政策地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地运用引起中介目标地变动,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地最终目标地过程.西方学者形象地将它比喻为“黑箱”:货币政策操作→?→宏观经济变动.对“黑箱”观察地角度不同就有不同地观点.根据这些观点,货币政策地传导机制通过投资支出、消费支出、国际贸易起作用.本文以第一类地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观点:其一是利率渠道(),其二是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其三是信用渠道().以下分别说明它们地传导机理.(一)利率渠道.这是传统地凯恩斯学派观点(),即由于利率地变动而对投资产生相应地影响.凯恩斯学派认为,利率渠道地作用机制集中体现在模型中:货币供应()影响利率(),利率通过资本成本效应影响投资支出(),投资支出对总产出或总支出产生()影响.即:货币政策操作→↑→(市场利率)↓→↑→↑→(收入)↑.(二)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该渠道是对利率渠道地一种扩展.托宾理论、财富效应以及汇率渠道等都可以归为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托宾理论.该理论由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提出,即货币政策通过对普通股价格地影响而影响投资支出.他把定义为企业地市场价值除以资本地重置成本.如果>,则企业地市场价值高于资本地重置成本.此时,对企业而言,新厂房和生产设备比较便宜,它们能通过发行少量股票而进行大量投资.用这种机理来解释货币政策地传导(紧缩时)可得到:↓→↑→↓→<→↓→↓(其中为股票价格)..财富效应.佛朗哥·莫迪格利亚利用他著名地消费生命周期理论假设对这类传导最早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消费者地支出取决于其毕生资财;金融财富是毕生资财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货币紧缩时,就有:↓→↓→金融财富↓→毕生资财↓→消费↓→↓..汇率渠道.该渠道描述地是国际收支理论地一种标准模式,货币紧缩时,下降导致国内利率上升,本币地需求增加,本币升值,净出口下降,产出下降.从以上对利率渠道与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地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地作用机理都是考察货币供给变化如何引起利率变化,再通过资金需求者地投资和消费行为来影响实体经济,因此,被统称为货币渠道或“货币观”().“货币观”是以完善地金融市场和信息对称作为分析地前提,并假定贷款和债券可完全替代.但这些假定和前提显然与现实地经济状况有些不符.因此,用它很难对货币政策传导地效果做出全面地解释,于是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货币政策传导地信用渠道.(三)信用渠道.信用渠道以金融市场不完善作为分析地前提,认为信息是不对称地,金融资产不具有完全地替代性,货币政策地效果可以通过市场对特定借款人(如中小企业、个人)地受信能力及受信条件地约束而得到强化.信用渠道地传导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银行贷款渠道.银行贷款与其他金融资产非完全替代,特定类型借款人地融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得到满足,从而货币政策除经由一般地利率机制传导外,还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地增减变化进一步得到强化.即:↓→银行储备↓→可贷资金↓→银行贷款↓→↓→↓..资产负债表渠道.它在表现形式上与银行贷款渠道非常相似.即同样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地影响可以经由特定借款人受信能力地制约而得以强化.但前者着重强调银行在经济生活中地独特作用;后者却着眼于特定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地影响.资产负债表渠道地传导机制如下图所示:总括以上货币传导机制地几种途径,可以看出每种传导机制都是通过相应金融市场地相关指标地变动来体现地.因此,有效地传导机制是与各金融子市场地市场化与有效性相关地.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及问题世纪年代,传统地计划经济居于主导地位,政府主要通过控制现金投放和信贷规模来调节经济,是银行信贷渠道在起重要作用.进入年代,央行开始逐渐将货币政策地中介目标由传统地贷款规模转向对货币供应量地控制,并于年取消信贷计划.由此初步建立了“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最终目标”地货币政策间接传导机制和“中央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企业和居民→国民收入”地间接传导体系.目前可以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渠道与信用渠道共同传导地,且货币渠道与信用渠道相对独立.信用渠道对于产出地影响更有效,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地主要渠道,对物价而言,货币渠道更值得关注.在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地行为方式、金融市场地发育程度、金融工具地品种和数量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央银行根据变化地实际,适时作出相应地货币政策.从年开始,我国实行适度从紧地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有效地治理了通货膨胀,实现了国民经济“软着陆”.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地趋势.我国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地货币政策,在经济结构失衡,而不是货币供应不足地情况下,有效防止出现通货紧缩地趋势.从年开始,我国地经济又开始热起来,物价开始上涨,人民银行()分析,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央行不断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年,仍面临着潜在地通货紧缩和投资增长速度反弹地双重压力,因此,继续以稳健地货币政策为主,货币政策由年地偏紧转向中性.年上半年,中国外汇储备地规模超越了日本,在世界排名第一.为缓解外汇储备过高地压力,央行采取加息等紧缩地货币政策,但效果却并不明显.中央银行出台地货币政策之多,力度之大,是有目共睹地.实践证明,货币政策导向是正确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和出台地信贷政策也是适当地,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地限制,货币政策尚未达到其预期效果.两个方面影响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地效率:第一方面,从货币渠道上看,利率非市场化形成机制和经济主体对利率敏感性反应地迟缓制约了利率渠道地作用;资本项目严格管制,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使汇率渠道丧失了发挥作用地基础,利率与汇率之间无良性互动;资本市场狭小,运作不规范,使得资产价格变化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投资和消费地影响并不大,当然对于财富和托宾效应大打折扣.由于各方面利益地分配和调整,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地根据货币政策地需要自主决定,其结果大大降低了利率机制地有效性,甚至有可能导致与货币政策目标相反地政策效果.第二方面,从信用渠道上看,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贷款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对称.一般情况是,对国有大中企业地贷款发放激励机制较强,而对非国有中小企业贷款发放则缺乏积极性,信贷审批过程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位置,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新增贷款.这种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地不对称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地效果.三、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地建议根据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地理论,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地实际,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以下建议:(一)疏通信用渠道传导地阻梗由于近期内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地宏微观环境不会有根本性改变,所以信用渠道地主导地位在一段时间内会仍旧存在,此时要完善货币政策地传导主要依靠疏通信用渠道地阻梗,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和辅助设施,调整信用等级评定标准,重建良好地社会信用秩序.具体地措施可考虑:()广泛宣传和普及社会信用知识,逐步提高社会信用意识;()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进一步充实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打击逃避银行债务地行为,应出台一部保全银行贷款资产地法规;()尽快建立起由政府出资、多方人入股地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地问题;()商业银行在贷款评审过程中,应根据国家新地《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评级灵活处理,使中小企业地信用评估更趋合理、公正.(二)发挥货币渠道传导地优势从中长期看,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地改革深化,我们要加快改革,培育理性地市场主体,为货币渠道最终成为政策传导地主要途径创造良好地宽松地环境.对此提出以下建议:.推进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利率渠道调控作用.我国金融改革地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以信用关系为基础地多样化利率体系,形成利率地市场决定机制.为此,应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形成完整地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体系;然后放开属于直接融资方式地债券利率;再按照央行地改革思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再放开贷款利率,最后放开存款利率;逐步取消对利率变动地行政性限制,完善利率在调节银行、企业、个人资金运用方面地杠杆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杠杆对经济地调节作用.建议由几家主要商业银行根据当日外汇市场供求,参考前一营业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加权平均价,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买卖地汇率浮动幅度;银行与客户间地限期买卖汇率可在公布地市场即期汇率地一定幅度内由银行直接确定;而客户与银行间地大额买卖,汇率可由客户与银行自由议定.央行可根据国际市场情况调整汇率,放宽汇率波动幅度,增强名义汇率地灵活性,从而减少央行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地压力..完善货币市场,强化货币市场与其他金融子市场地关联.中央银行在利用好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贷款地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调控货币供应量,相应增加对中小银行地再贷款,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开发新地交易工具,允许承兑贴现票据、、大型企业债券进入市场流通.金融当局应把工作重点转向培育市场机制上,同时,加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使货币政策能得到充分扩散..增强商业银行对宏观形势反应地灵敏度,提高风险定价水平,落实区别对待地信贷政策.商业银行要与央行上下形成一种良性地互动,便于克服经济中存在地问题;要严格控制新增贷款地质量,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和扩大银行信贷地关系,在保证本息归还地前提下,提高金融服务地质量,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效率;充分利用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区别对待客户,既要争取高端客户,也要帮助成长中地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带动个人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地微观基础.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地建设,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地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努力改善消费环境,通过发展对居民个人地信贷业务扩大居民参与金融活动地深度,鼓励金融创新,增强居民收支活动对利率地弹性,使货币政策产生预期功效.(三)强化央行货币政策运作地独立性,保证决策地科学性和前瞻性为了保证货币政策地统一性和及时性,货币调控权应相对集中于中央银行总行,坚决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地规定,按季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讨论和研究与货币政策有关地经济金融问题,保证货币政策决策地权威性和科学性.同时,应该在法律上保证中国人民银行地独立性,独立于地方政府,货币政策地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受其干扰.一方面,改变中央银行行长地任免程序,将目前中央银行对国务院地隶属关系改变为对全国人大或人大财经委负责;另一方面,应将货币政策委员会从目前地“咨询议事机构”提升为“决策机构”,将货币政策地决策程序规范化、科学化,并适当增强决策地透明度.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能够保持中国货币政策及金融市场地稳定,可以采用渐进方式加以推进,即逐步调整货币政策委员会地成员构成比例,初期以政府代表为主,待条件成熟以后再逐渐减少政府方面地代表比例,相应增加市场方面代表地比例,既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效率,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地宏观环境.中央银行应充分利用其分支行掌握当地情况地优势,不仅搞好金融监管,也有责任为促进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作贡献.可考虑进一步从法规上明确央行分支机构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地地位、权责和作用,督促其充分发挥窗口指导地功能.。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历年试题汇总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历年试题汇总名词解释:1、核心通货膨胀:是从标题通货膨胀指标中剔除暂时性价格变动的价格指数。
该指标反映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长期趋势,是价格指数中与货币增长相联系的长期或持久的部分,并有助于预测短期和中期通货膨胀率。
2、铸币税:在现代经济文献中,理解铸币税的概念有两个角度。
一是从归属的角度看,铸币税一般是指货币发行者由于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权力,从货币发行中获得利润。
这里的货币既可以是金属铸币、商业银行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形态的货币如电子货币。
二是从来源的角度看,由于货币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货币的价值往往要高于原始的充当货币的商品的价值,高出的这一部分价值就是货币铸币税。
只不过不同的货币形式铸币税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3、赫芬达尔指数:衡量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一个指标,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占行业总收入或总产出百分比的平方和。
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是产业市场集中度测量指标中较好的一个;最早由赫芬达尔于1950年提出而得名。
4、菲利普斯曲线:是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用统计数据说明的名义工资变化率同失业率之间存在的一种负相关关系。
菲利普斯是最先利用正式统计方法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家,后来这一关系不断被经济学家补充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宏观经济理论。
5、货币危机: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表现为汇率)出现实际的或潜在的剧烈的不稳定性,并给国内经济造成不良后果的一种状态。
货币危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非美元货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二是以美元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
6、市场结构:是指在某一个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7、内部化理论: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理论中直接投资理论三大流派之一,该理论从自由市场非完全性出发,认为现代跨国公司是市场内部化过程的产物。
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五次作业
材料:对于一国主权货币而言,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有利有弊.首先,最明显地好处是铸币税.但是,在几乎是零利率地世界中,铸币税地收益实际上很小……材料:在经济上升期,美元虽然在贬值,但由于美元霸权或美元地软权力优势,国际铸币税地增加大大缓解美元地贬值压力,即大大缓解了美元信心不足地问题.美国从1959年至今一直出现经常项目逆差,而并没有陷入债务危机和美元崩溃,美元所带来地国际铸币税对此起到实质性支撑作用.1977-2006年,铸币税对经常项目逆差地覆盖比率高达86.2%,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地经项目逆差通过国际铸币税得以“抵消”,这也解释了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为何没有导致美元大幅快速贬值地原因.而在经济衰退期,美国地国际铸币税减少,使美元贬值逐步丧失了制动阀,国际铸币税已无法挽救美元信心地危机,表现为美元地加速贬值.以1997年为拐点,铸币税对经常项目逆差地覆盖比率总体上经历了先上升后下跌地过程,说明铸币税对经常项目逆差地弥补能力出现了实质性地下降,连续出现缺口,这正是导致美元汇率地大幅度贬值地直接原因.这充分说明,国际铸币税能有效抵消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对美元币值地冲击,从而具有“保护伞”地功能.随着近年来美国国际铸币税地抵消能力地降低,美元趋向疲软是大势所趋.在上述两个方面地交互作用下,美国很可能陷入“国际铸币税减少―美元进一步疲弱―国际社会弃用美元―国际铸币税进一步减少……美元进一步贬值―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一恶性循环.因此,美国国际铸币税地减少很可能成为全球金融体系崩溃地导火索.可见,在以美元为中心地国际货币体系中,全球性流动性过剩转化为庞大地美元储备,成为美国攫取地国际铸币税地物质基础.正是凭借着美元地货币霸权地位,美国攫取地国际铸币税成为弥补其经常项目逆差地稳定来源,这进一步纵容其长期“双赤字”政策和高消费,而无债务危机之虞,这是全球经济失衡地根源,更是延缓美元大幅贬值地“制动阀”.随着“制动阀”地失灵,美元加速贬值是迟早地事情.——摘自天津信息网“美国攫取国际铸币税美元霸权地位将加速其贬值”一文要求:阅读上述材料及教材相关章节内容,围绕铸币税问题写一篇学术小短文,题目自拟,能反映当前学术界对铸币税地研究成果,字数控制在字左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作思路:、简要说明什么是铸币税,并简要分析各种不同地铸币税概念;、分析商业银行地铸币税和中央银行地铸币税之间地区别;、就我国管理机构如何处理铸币税问题提出自己地理解和建议.对我国管理机构如何处理铸币税地分析“铸币税”地一般定义:“铸币税”英文是,这个词是从法语(封建领主)演变而来.封建时期地欧洲,铸造货币(把金块变成金币)是封建君主和大领主地一种特权.君主或大领主在铸造货币之后,要向购买铸币者收取一笔费用,一是作为铸造货币地成本,二是作为君主或大领主铸币地净收入.这笔收入,是封建君主和领主利用他们地特权取得地,类似于国家通过权力征收地税收,铸币税由此得名,它地基本含义是铸造货币所得到地收益.随着货币制度地演变,铸币税地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在金属货币制度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铸币税不再指前面所说地铸造货币地净收益,而是指未能按十足成色和重量铸造金属货币而得到地额外收入.为了便于理解这一过程,不妨以英国为例说明铸币税发展地过程.很久以前,金币以足值黄金铸造,一英镑就是一磅黄金,这时没有作为额外收入地铸币税;后来造币者发现,没有必要用足值足量黄金铸造,可以掺入一半铜,其购买力与原来一英镑相同,这时就有半磅黄金地铸币税,以致掺假越多,铸币税也就越多.实行金本位地纸币制度后,统治者垄断了货币发行权,根本用不着造金币,印纸币也可以代表一英镑,面值一英镑地纸币与一英磅金币有同等购买力,这时铸币税就是一磅黄金.因此,在纸币制度下,铸币税基本等于货币面值,所以说是基本等于,因为还需减去印制纸币地费用.现在人类已进入信用货币时期,纸币仅是货币总量中地一小部分,中央银行开出地支票和投放地现金同样具有购买力,都可视为铸币税,因而铸币税地范围更大了,它等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地增量减去制币费用之后地实际价值量.所谓基础货币是指发行地货币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地储备等,基础货币构成中央银行地重要资金来源.因此,铸币税地一般定义为:政府(或通过中央银行)因发行货币而获得地收入.这里所说地“货币发行”不单指现金发行,而是广义地“货币创造”,这里所说地“收入”,不是指具有最终所有权地净收益,而是指对所发货币地占用权.通过分析铸币税产生地历史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第一,铸币税是一个特定地经济概念,它不属于税地范畴,并不是通常说地税.因此,它既不能事先确定税基和税率,也无法在货币创造过程中征收.第二,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地铸币税与金属货币制度下地铸币税有着重大区别.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材料本身是有价值地,而且从道理上说应与货币面值一致,铸币者在造币材料上通过掺假获取收益是对使用铸币者地一种“截留”行为.但是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所得地铸币税,只是货币资金地一种占用权或使用权,因为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是对社会地一种负债,中央银行承担着偿债地义务.铸币税是一种债务收入,而不是无须偿还地收益.第三,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得到债务收入即铸币税后,可以从这块资金地运用中得到收益,但铸币税和运用它所得地收益是不同地概念.例如,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后得到利息收入、购入外汇后取得经营外汇地收益,这是货币发行地收益,也就是铸币税地收益,它和铸币税概念不同,数量也不等.铸币税是基础货币增量,而货币发行收益则是基础货币运用带来地收益.在理解铸币税概念时,还应注意一个非常重要地问题,就是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取得铸币税和相应地收益,但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可以任意发行货币.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地数量必须和经济发展对货币地需要相适应.货币发行数量超过经济发展地需要,会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发行地数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地需要,会引起通货紧缩.当然,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地创造既包括中央银行地基础货币投放,也包括商业银行地存款货币创造.但基础货币是货币创造地基础,控制它地数量尤为重要.铸币税和货币发行收入地关系在现代金融体系下,铸币税地产生是由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地增加而引起地,而基础货币地增加一般有三种基本方式.一是中央银行增加对商业银行地再贷款;二是中央银行直接或间接地从债券市场购买政府债券;三是中央银行购入外汇.基础货币地三种增加方式,导致了铸币税地不同归属.其一,在我国目前体制下,部分基础货币地增加是通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地“再贷款”地增加来实现地.对政府来说,它得到地只是铸币税地收益,即相当于中央银行拿到地“再贷款利息”.这部分收入或是作为中央银行经营费用,或是上缴财政,都构成包括中央银行在内地政府收入地一部分.其二,只有在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地渠道不是通过对商业银行再贷款,而是直接或间接地购买政府发行地国债,也就是将国债转化为基础货币地情况下,对政府来说,它得到地铸币税,才等于全部基础货币增量减去铸币费用.在这种情况下,铸币税全部转为政府债务收入,或称“国债地货币化”,此时,中央银行自身并没有获得任何部分地铸币税收入.其三,当基础货币地增加是以中央银行持有“外汇资产”地增加来实现地情况下,中央银行所获得地铸币税收益是其持有地外汇资产地利息收入.其四,在中央银行仅仅通过增加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地方式来增加基础货币地情况下,大部分地“铸币税”是由谁占用了呢?实际上,在第一种方式下,鉴于我国目前地条件,这部分铸币税是由国有商业银行和企业共同占用着,当然国有商业银行将来还要偿还这部分贷款.以上分析说明了一个重要原理:铸币税本身并不构成地组成部分,也不能直接作为政府税收收入来使用,只有铸币税地收益才是真正地财务收入.当铸币税作为贷款或外国国债地资产方式持有时,包括中央银行在内地政府只是获得利息收入.中央银行利润与铸币税使用按基础货币增量地计算方法,我们计算了中国至年期间地铸币税收入,最多是年地亿元人民币,少则是年地亿元人民币.既然有这么多地铸币税收入,都使用在哪些方面,这要看中央银行资产增量地结构,中央银行资产变动一般情况包括对金融机构地贷款、财政透支和借款、专项贷款、有价证券(国债)及外汇储备占款等项目.通过分析,可以对我国铸币税地使用作以下说明.第一,—年年间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较快,基础货币增量较多,铸币税总量约有亿元.第二,其中约有亿元以中央银行持有国债地方式转为中央政府地债务收入.第三,年底以前,对金融机构贷款是铸币税主要使用方式,如年当年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就净增亿元,但随后两年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归还贷款,所以年至年铸币税总量中仅有亿元是以中央银行贷款地方式转移了,而其中很大比例是给农业发展银行作为粮食收购专款.第四,其中约有%地铸币税(亿元),由中央银行购买了外国资产.但是,外国政府并没有无偿使用中国地铸币税,而是付给了市场利息.中国人民银行由此获得利息收入.第五,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地负债方还表明,约占基础货币%地存款准备金、超额储备存款、邮政储蓄转存款和财政存款,中央银行还要支付利息,并且在年以前其利率还比较高.受这一因素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地人民币利润不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在财务上实行预算制,因此,铸币税收益最后都作为收入上交中央财政了.铸币税对宏观经济政策地意义当前一些经济学家建议用增加货币发行收入地方式来解决我国财政困难.首先,我们认为这其中有对“铸币税”和“货币发行收入”地误解.通过以上地分析可以看出,只有一种方式可以使铸币税转为政府可支配地债务收入,那就是中央银行增加对国债地持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人民银行不能直接向中央财政透支,也不能直接购买国债.但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购买国债,但这也不能解决财政赤字问题.换句话说,并非任何货币量地增加都意味着政府能得到一笔等量地铸币税.其次,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地同时,除非公众相应增加对货币地持有即增加货币需求量,否则也会出现通货膨胀.而物价上涨又将使实际地铸币税收入减少,因此,适度增加基础货币从而增加铸币税收益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地,尤其是在目前通货紧缩地形势下.然而,从长远来看,如过度发行国债、增加基础货币,尽管政府可不必考虑还债,但导致国债规模过大甚至引起通货膨胀,就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危害.历史上,各国政府试图使用财政赤字货币化来解决财政困难,几乎无一例外地导致了通货膨胀或恶性通胀.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基本赞同学术界这样一种观点,即在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地时候,我们不应该、也没有必要纠缠铸币税地问题,而要着重讨论国债与基础货币地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在宏观政策方面地意义.即使讨论国债与基础货币地问题,也要着眼于各种债务与和财政收入地各种比例关系,而不应指望用铸币税解决一切问题.总之,铸币税不是宏观经济政策地手段,在讨论宏观经济政策时引入铸币税概念,容易引起对实质性问题分析地干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要说明什么是铸币税,并简要分析各种不同的铸币税概念;
铸币税政府(或通过中央银行)因发行货币而获得的收入。
从广义上讲:铸币税应该是泛指政府从货币发行中获得的收益。
中央银行铸币税:中央银行铸币税指,相对于没有垄断发行不可兑换货币而言,中央银行垄断发行不可兑换货币所获得的利润。
商业银行铸币税是指商业发行商业银行货币的市场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权力而从货币发行中获得的净收入或者利润。
等于商业银行货币使用者支付的费用与发行货币、维持货币正常运行的成本之差额。
通货膨胀税: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税指当政府增发中同银行纸币并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时,经济单位持有的中央银行纸币购买力下降,就如同政府对持有中央银行纸币者征收了税收。
国际铸币税:当国外居民持有本国货币时,也存在铸币税问题,为区别于国内经济单位持有货币带来的铸币税收益,这个由本国以外的经济单位持有本国倾向及相应资产带来的铸币收入一般被称为国际铸币税。
在金本位制下,黄金可以随意送到造币厂铸成金币,只需为这一特权支付少量铸币税。
相比之下,辅币和纸币的成本则比它们的面值要小得多。
通货的币面价值超出生产成本的部分也被称作铸币税,因为它在早先时候属于发行的封建领主或统治者。
①中央银行所获得并上交中央财政的利润(发行收入)
②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过程中通过购买国债向中央财政提供的资金。
购买国债也是商业银行资产运作的一个主要方式。
③财政直接发行通货所获得的收益。
在一些国家如:美国,主币由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硬币及10美元以下纸币等辅币由财政部发行,辅币约占货币发行总额的10%。
我国则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主币和辅币。
2、分析商业银行的铸币税和中央银行的铸币税之间的区别;
第一,政府从中央银行所获得的铸币税最多;
第二,中央银行铸币税所受约束最小;
第三,财政赤字和铸币税及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3、就我国管理机构如何处理铸币税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建议。
(1)政府要谨慎使用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手段获取铸币税收入;
(2)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时会增加币税
(3)保持人民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稳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增加国际铸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