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28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练: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高效整合第26讲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探索失误 (1)表现 ① “ 总 路 线 ” : 1958 年 中 共 八 大 二 次 会 议 提 出 “ 鼓 足 干 劲 , 力 争 上 游 , __多__快___好__省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 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___一__大__二__公___”为特点的人民公社,超越了 生产力发展水平。 (2)影响: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 难。
20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的实践
第1轮 ·历史
5年考题 2018·全国卷Ⅰ·31 2017·全国卷Ⅱ·41
2016·全国卷Ⅱ·31
2015·全国卷Ⅰ·31 2014·全国卷Ⅰ·31 2014·全国卷Ⅱ·31
命题角度 1953年采矿图——“一五”计划中的工业建设 “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一五”的特 点和意义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投资政策——“一五” 计划的特点 “一五”计划工业化工业增长速度——“一 五”计划的背景 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一五”计划的特点 粮食的统购统销——“一五”计划的特点
没有做到“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 察”,1953年是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起始之年,工业 化建设和三大改造刚刚开始
第1轮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 D对:材料反映了1953年资源勘探队进深山开采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展开。A错: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B 错:“开始”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与 题干时间不符。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练习:第9单元单元综合训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解析
单元综合训练(共100分,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百校联盟高三8月摸底考试)下图为1952年和1957年中国工农业生产情况(部分)示意图。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借鉴苏联的发展模式B.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C.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国民经济布局逐渐优化解析:1957年和1952年相比,重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这是借鉴了苏联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A项正确。
答案:A2.(2019·云南昆明高三摸底调研)1949—195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情况统计表项目铜原煤棉纱粮食1952年比1949年增长(%) 753.8 105 101 44.8A.国民经济逐步恢复B.盲目追求发展速度C.计划经济逐步形成D.农业经济受到制约解析:结合表格中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的情况可知1949—1952年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A项正确;1958年“大跃进”盲目追求发展速度,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农业生产而非计划经济体制,C项错误;材料中粮食增长44.8%,不能得出农业发展受阻的结论,D项错误。
答案:A3.(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
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坏。
千家万户快动手,擂鼓鸣金除四害。
”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一首诗,记录了1958年春的北京全民杀麻雀事件。
该诗从侧面反映了()A.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高度热情B.“左”倾错误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C.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积极性高涨D.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城市卫生环境建设解析:据材料“麻雀坏”“擂鼓鸣金除四害”“1958年春的北京全民杀麻雀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左”倾错误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B项正确。
答案:B4.(2018·江西上饶三模)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
2020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试卷-专题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6·肇庆三模)我国“一五”计划期间,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
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该做法()A.导致了工业发展不均衡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促使了工业布局更合理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2.(2017·贵阳月考)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历史性变革”是()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运动3.(2016·厦门一模)1949年后以专业知识自重、以市场需求自立的自由职业者多被纳入国家事业或者公营单位之下。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4.(2016·潍坊一模)从1953年起,国家对国营商业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按经济区域设置三级批发机构,分级管理,按合理流向组织商品流通;下放管理权,由专业系统与当地商业行政部门双重领导。
这种商业管理体制()A.调动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B.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C.有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D.体现了经济管理中条块分割的特点5.下表是我国1953~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不包括()A.“一五”计划受苏联模式的影响B.“左”倾错误使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中央经济八字方针收到良好效果D.国有企业改革使重工业持续发展6.下图为1976年发行的纪念第四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的邮票。
(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28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作业(二十八)新时期的改革开放1.学者宋圭武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为单位进行生产,不利于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体现了这一经营模式的不足,所以本题选A项。
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旧是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
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生产的经营权给农民。
D项错误,与史实不符。
答案:A2.改革开放初的中国,同一种产品有两个价格,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通配价,同时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并按市场价格出售,形成特殊的“价格双轨制”。
当时,市场价格往往比国家通配价格高一两倍。
“价格双轨制”()A.说明计划经济己经破产B.市场经济正逐步形成C.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型D.促进对外开放的发展解析:材料中“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通配价”说明当时仍然有计划经济,故A项说法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项错误;“价格双轨制”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即有计划经济又有市场影响,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间阶段,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对外开放的影响,排出D项。
答案:C3.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
这些尝试( )A.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C.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权力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材料中介绍的经营模式是改革开放初期对市场改革的一种尝试,这一举措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放宽了计划的比重,所以本题选择B项。
A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当时仍然存在,并没有改变;C项错误,政府依旧对其拥有控制权;D项错误,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作业: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核心素养提升练+二十六+
核心素养提升练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潍坊模拟)在统筹兼顾方针下,逐步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该措施( )A.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D.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解析】选A。
该措施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而使国家财政状况有所好转,故A正确;该措施只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并未改变其性质,故B错误;该措施是关于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与调动革命积极性无关,故C错误;该措施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与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无关,故D错误。
2.“它实现了(现代中国)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和社员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社员私有的土地无代价地转为集体所有。
”据此判断,“它”( )A.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要求B.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C.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不难推断这里讲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为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和原料,故A正确;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错误;挫伤农民积极性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错误;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非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D错误。
【加固训练】“一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正式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各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综合编制自身计划,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而区、市财委的计划局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
这一体系的形成 ( )A.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B.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C.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D.成为国家机构改革的开端【解析】选C。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28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作业(二十八)新时期的改革开放1.学者宋圭武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为单位进行生产,不利于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体现了这一经营模式的不足,所以本题选A项。
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旧是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
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生产的经营权给农民。
D项错误,与史实不符。
答案:A2.改革开放初的中国,同一种产品有两个价格,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通配价,同时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并按市场价格出售,形成特殊的“价格双轨制”。
当时,市场价格往往比国家通配价格高一两倍。
“价格双轨制”()A.说明计划经济己经破产B.市场经济正逐步形成C.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型D.促进对外开放的发展解析:材料中“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通配价”说明当时仍然有计划经济,故A项说法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项错误;“价格双轨制”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即有计划经济又有市场影响,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间阶段,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对外开放的影响,排出D项。
答案:C3.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
这些尝试( )A.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C.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权力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材料中介绍的经营模式是改革开放初期对市场改革的一种尝试,这一举措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放宽了计划的比重,所以本题选择B项。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检测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九)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吉林通榆一中月考)1950年8月起,全国禁止民间流通金银.银行统一贵金属收兑价格为黄金每克3.04元,白银每克0.04元,银圆每枚1元,白金每克9.12元.其中广东省1950年共收兑黄金745.5万两,银圆101.2万枚,纯银5323.6万两.中央此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筹集国家建设经费B.稳定社会主义制度C.打击各类资产阶级D.建立公有制政治基础答案A解析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建立起来,故排除B项;禁止民间流通金银并以统一价格由国家收购与打击资产阶级以及建立公有制政治基础无关,故排除C、D两项;政府统一收购金银,为建国初的国家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故选A项。
2.(2018·江苏高考)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答案C解析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
展览的文字介绍属于对文献的再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两部经济著作对“每人每月定量”描述不一,故B项错误;馆藏的原始文件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可信,故C项正确;现有史料只要确定是真实的,就能证明北京市曾经发放过“高脑油”,故D项错误。
3.(2019·云南曲靖一中质量监测)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受到个体经济的极大限制.据东北、华北等地的调查显示,农村中已出现中农化的趋势……东北局报告说东北农村有1%的农户已成为新富农。
华北局报告说,据河北、山西、察哈尔三省典型调查,新富农占总农户的2%。
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试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试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业、手工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作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该学者意在论证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A.弥补了重工业的不足B.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促进了工业化建设D.推动了市场经济发展解析:材料表明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资金、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促进了工业化建设,故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弥补了工业的不足,其中既包括重工业也包括轻工业,A项错误;材料论证的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的影响,不是原因,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为工业化提供了市场,不是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
答案:C2.[2019·山东泰安模拟]下图为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单位:%)。
其中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9。
“一五计划”的投资比例( )A.导致工业布局趋于合理B.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C.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解析:由题干中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不能说明工业布局趋于合理,而是工业结构不合理,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这有利于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从这个投资比例看国民经济整体应该算是合理而没有出现比例失调问题,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并未出现“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B3.1953年2月,中共中央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材料表明把农民“组织起来”主要是为了()A.满足工业化的需要B.克服分散经营困难C.帮助农民脱贫致富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析:“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组织起来”表明组织起来是为了工业化,故A项正确;农民组织起来是为了克服分散经营困难与材料的内容组织起来是为了国家工业化不符,故B 项错误;把农民组织起来为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与材料的内容组织起来是为了国家工业化不符,故C项错误;把农民组织起来是为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与材料的内容组织起来是为了国家工业化不符,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单元提升练(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提升练(九)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1.(2016·河南郑州模拟)下图为新中国1950~1952年间的投资比重分布图,当时这种投资比重分布()A.有助于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加速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解析根据上面的饼形图,1950~1952年的投资比重侧重于工业、运输邮电。
建国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政权建设,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基础,故A项正确。
答案 A2.(2016·吉林长春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
这反映了()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解析材料是把中部区域企业和沿海企业分布对比,与苏联援助中国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时代背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正是冷战时期,故B项正确;建国初期,东南沿海地区虽较内地经济发达,但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非常落后,工业体系非常不完善,故C项错误;结合时代背景,“一五”计划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实现包围封锁,所以加强国家工业实力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6·豫晋冀三省二调)毛泽东于1956年底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提出“新经济政策”:“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这表明新中国()A.曾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进行探索B.已成功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C.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产生怀疑D.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提出“新经济政策”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故A项正确。
答案 A4.(2017·河北唐山模拟)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单元综合测试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7~1952年全国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
这些措施的贯彻( )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开展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2.1956年9月,陈云提出“主体”与“补充”思想,“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X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正在探索经济管理体制B.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试图逐步恢复市场经济D.鼓励私营经济的独立发展3.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要求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扩大企业的管理权限,重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商业企业、建筑业,除一些重要的大型企业,或地方认为管理困难的企业外,都应该下放。
这些规定( ) A.会导致“左”倾错误泛滥B.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C.能提高企业生产的积极性D.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4.[2020·某某天一大联考]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
其意在( )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B.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5.[2020·某某某某第一次调研]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一幅年画《乘风破浪各显神通》,这一作品( )A.受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影响B.表达了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C.真实再现了工业化建设场景D.反映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6.[2020·某某某某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社会消费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燃料类年份品零售额1953 328.8 177.9 69.5 70.4 11.01954 356.1 197.3 71.6 74.2 13.01955 364.0 202.6 71.9 75.4 14.11956 424.0 219.3 94.1 91.8 18.81957 441.6 20 82.6 99.6 18.4期间( )A.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发展B.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同步进行C.政府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D.民用消费品生产得到优先发展7.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构想,即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A.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B.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C.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D.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解析:选A.1949年新中国成立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的前提,故A项正确;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不仅指工业化,故B项错误;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不再受外国的干涉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2019·烟台适考)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共历时4 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
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
该现象主要表明( )A.新中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B.“一五”计划完全仿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C.中共注意防止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倾向D.“一五”计划的制定仅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可得出新中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故A项正确;完全仿效绝对化,与材料中“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不符,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并未出现“左”倾倾向,故C项错误;仅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与“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不符,故D项错误。
3.1953年9月,王崇伦响应毛主席增产节约的号召,制订了1年完成3年工作量的先进计划……创造拐形工具代替手松螺丝零件,使每下一个零件就节省30分钟,一天多生产137个零件.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发明C.“大跃进”的“浮夸风”D。
2020届高考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一轮练习及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一轮练习及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一、选择题1、根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85年开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其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86年为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前提下的放权让利改革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和物质刺激,调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1992年至今,主要是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定,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点睛:本题落实时空观念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比较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排除。
全国卷高考近几年趋于平和,这就启示我们平时备考不能忽略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
3、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 D解析迄今,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A项;建国初期,不可能出现“绿色环保观念”,排除B项;建国初期,我国交通运输业基础薄弱,排除C项;图片主要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工人投身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热情。
2020届高考历史大一轮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时作业26
课时作业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9·衡水高三统考)“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该措施(A) A.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D.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体制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这些措施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逐渐好转,故答案为A项。
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性质的是三大改造,排除B 项;这些措施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将其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排除D项。
2.(2019·青岛高三模拟)“一五”时期,中国在苏联援助下实际施工建设的150个工业项目中,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的有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部和西部的有35个。
这说明当时我国(B)A.对外推行“一边倒”政策B.工业布局畸形局面得到改善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实行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五”期间,150个工业项目中,其中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的有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部和西部的有35个,这种布局兼顾了不同地区和重点倾向于民用企业,这有利于改善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布局畸形的局面,B项正确;A项同材料主旨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未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底,D项错误。
3.(2019·临沂高三联考)有资料显示:在20世纪50年代,四川的森林覆盖率是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只剩下9%。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37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人民版
37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人民版一、选择题1.“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这表明( )A.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文革”后党内仍有“左”倾错误C.封建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D.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不可跨越的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共领导人对符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而不再是单纯地照搬苏联的做法,故选A。
材料体现了一种对中国国情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而不是“左”倾错误的体现,B项错误;封建制度已经消失,C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社会形态的演进可否跨越,D项错误。
2.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
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
这是因为二者都( ) 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答案:C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3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集中了农民的力量,二者都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故选C。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调整,依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A项错误;1978年中国的经济并未从“文革”中完全恢复,B项错误;1953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当时的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无关,D项错误。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
这反映了我国( )A.劳动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C.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价格双轨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采取的一项措施,曾经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二十八)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1.学者宋圭武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 )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为单位进行生产,不利于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体现了这一经营模式的不足,所以本题选A项。
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旧是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
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生产的经营权给农民。
D项错误,与史实不符。
答案:A
2.改革开放初的中国,同一种产品有两个价格,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通配价,同时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并按市场价格出售,形成特殊的“价格双轨制”。
当时,市场价格往往比国家通配价格高一两倍。
“价格双轨制”()
A.说明计划经济己经破产
B.市场经济正逐步形成
C.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型
D.促进对外开放的发展
解析:材料中“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通配价”说明当时仍然有计划经济,故A项说法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项错误;“价格双轨制”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即有计划经济又有市场影响,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间阶段,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对外开放的影响,排出D项。
答案:C
3.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
这些尝试( )
A.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
C.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权力
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材料中介绍的经营模式是改革开放初期对市场改革的一种尝试,这一举措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放宽了计划的比重,所以本题选择B项。
A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当时仍
然存在,并没有改变;C项错误,政府依旧对其拥有控制权;D项错误,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
答案:B
4.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改革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粮食、棉花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逐步取消生猪、水产品和蔬菜派购,允许自由上市交易,按质论价。
这些政策措施( )
A.瓦解了人民公社体制
B.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C.增强乡镇企业的活力
D.确立了农村的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1985年人民公社体制已经打破,而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A、D两项错误;根据文件精神,农产品可以逐渐走向市场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B项正确;文件只是对农产品购销制度作了调整,与“增强乡镇企业的活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答案:B
5.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
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外成熟经验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C.先后实施改革开放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要求的是“相同原因”。
图表中第一个高峰是在八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第二个高峰时期是在九十年代以后我国正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
A项错误,B项不符合第一个时期,C项不符合第二个时期。
答案:D
6.下表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贸易额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人民币(亿元)
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差额
1988年3821.8 1766.7 2055.1 -288.4
A.
C.工农生产居优势地位D.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解析:图表表明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这和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各国间交流日益紧密”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民众的消费水平提高”与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没有其他数据,无法体现“工农生产居优势地位”,排除C项。
答案: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中国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作为党政机关的附属物,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命令。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材料二第二条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经营单位。
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权。
……第七条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五各企业有权自行选择供货单位,购进生产需要的物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
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 材料三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国营企业在我国全面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其生产经营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是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这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何意义?
答案:(1)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营经济在我国全面建立起来。
按照国家下达的指标和计划生产经营(或者贯彻上级的指示和命令),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2)扩大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3)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