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浅析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建议
黑龙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全面分析及科学化管理策略
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多年来位居全国首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玉米栽培中,黑龙江省采用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配合先进的农用机械高效率完成整地、播种、施肥、植保以及收获等栽培流程,为实现玉米连年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不断提高玉米栽培技术水平,黑龙江省各地区要及时总结高产栽培经验,规范玉米全生命周期内的科学化管理,如此方可保障实现高产稳产的农业生产目标。
一、选地整地1、选地玉米种植地的土壤要具备良好的肥力,尽量选在含氧量10%-15%,空气容积大于30%,土层厚度超过80cm的地块栽培玉米。
2、整地深耕整地,深度为20cm,最深不得超过25cm,避免破坏耕层,降低土壤保墒能力。
整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秋整地对耕层较深的地块,可以在秋收后深松土壤,打碎底层土块,将残留的病菌和虫卵翻入深土层内,避免病菌和虫卵越冬。
秋整地时要同步完成耙茬、深松和夹肥作业,秋起垄后镇压。
(2)春整地对未进行秋整地的地块进行春整地,使用旋耕机灭茬,旋耕深度控制在10cm-15cm,深松土壤,施入底肥。
二、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结合本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选择产量高、抗性强的优质玉米品种,确保玉米品种与种植模式、种植条件相匹配。
2、种子处理用药剂拌种或对种子包衣,提高种子在土壤内的抗病害能力。
包衣使用的药剂可以选择克百威、吡虫啉、噻虫嗪、多福克等药剂。
根据药剂说明书确定合理用量,如选用多福克药剂进行包衣时,药剂浓度为35%,药剂与种子比例为1∶70。
三、播种技术1、栽培模式在黑龙江省玉米栽培中,常见的栽培模式包括大垄行间覆膜栽培、小垄密植栽培以及大垄宽窄行密植栽培等模式,各种栽培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需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种植模式。
在选择不同的栽培模式后,其播种技术要点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基于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的播种在栽培中选用中晚熟的玉米品种,一般在秋季整地,同时完成施肥、起垄作业,垄宽130cm,高15cm-18cm。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玉米生产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生产环境受到影响等。
有必要对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促进我国玉米生产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在我国,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和东北地区,因此导致了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因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轮作轮休和土地充分休耕,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耕地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了对玉米生产的支持。
2. 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我国玉米生产中农民多依靠传统的、低效的种植方法,缺乏现代化的高效种植技术,导致了玉米产量偏低、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施肥、植保和灌溉等技术,造成了玉米生产的风险增加,增加了农民的经济压力。
3. 生产环境受到影响由于玉米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导致了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玉米生产中的废弃物处理不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解决途径1. 推进科学合理的轮作轮休制度对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应该通过实行科学合理的轮作轮休制度来解决。
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确定好适宜的轮作作物,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茬口,增加土地的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质量,从而推动玉米生产的健康发展。
2. 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对于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应该通过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来解决。
如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玉米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对于生产环境受到影响的问题,应该加强生产环境保护工作。
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加强环境监测,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量,减少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黑龙江种业发展回顾及对策建议
黑龙江种业发展回顾及对策建议作者:马占林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14期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种子需求大省,目前,全省初步构建了农业新品种育、引、繁、推紧密衔接的种子产业框架和运行机制,种子科研繁育、试验审定、质量检测、示范展示、经营推广、调运贮备、产权保护及市场监管能力显著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成果突出,成效显著。
发展历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省种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四化一供”阶段。
1978年,国务院批转农林部《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要求把种子公司和种子基地建起来,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即“四化一供”。
这一阶段实行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四化一供”标志着种子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在此阶段,全省种子工作队伍迅速壮大,基础设施建设获得飞速发展,科研育种水平不断提高,良种经营开创了新局面,全省种子工作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二阶段:法制化发展阶段。
1983年邓小平同志来我省视察时特意指示:“你们省要搞个种子法”,遵照这一指示精神,1984年1月,我省颁布了《黑龙江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它也是我国第一部种子法规,全省种子工作进入了依法治种的新阶段。
条例颁布后,全省形成了以国营种子公司为主体的县、乡、村种子推广供应服务网络,我省科研育种、品种审定、种子生产、加工、检验、储备、经营,以及良种推广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种子市场秩序日益规范,违法案件逐年减少。
第三阶段:产业化发展阶段。
1995年,在全国实施种子工程建设,我省种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推广、供应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海伦市种子公司等一批大型种子公司。
第四阶段:市场化发展阶段。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全省种子市场放开,由垄断经营转为条件准入,种子经营主体呈多元化,种子管理与生产、经营机构彻底分设,形成了省局、市处、县站健全的种子管理体系,市场管理逐步规范,种子质量明显提高,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我省启动实施了农业良种化工程建设,种子产业整体实力增强。
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与创新现状分析
了 4个 玉 米 杂 交 种 。 主 持 选 育 了 5个 玉 米 杂 交 种 。 目前 ,龙 单 1 、 龙 单 2 、 龙 单 2 6 1 3三 个 品 种 在 生 产 上 面 积 较 大 ,深 受 广 大 农 民 欢 迎 。
维普资讯
中 磨 亏 通 揠 第 1 卷 第4 8 期 20 年 8 02 月
东 4 6、19 6 、海 0 4为 一 优 势 类 群 ;④ L 0 、4 4 1 15 4 、 黄 早 4为 一 优 势类 群 ;@ 4 4 3 、甸 1 、熊 掌 、吉 8 8 1 1 均 难 以和 其 它 自交 系 归 为 一 类 。 本 研 究 首 次 将 黑 龙 江 省 常 用 玉 米 自交 系 进 行 了 类 群 划 分 ,这 将 为 更 好 地 利 用 这 些 自交 系 ,减 少 育 种 的 盲 目性 ,使 杂 交 育 种 取 得 突 破 性 进 展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同 时 , 由于 明确 了 自交 系 的类 群 归 属 ,使 类 群 内 选 育 自交 系 ,类 群 间 杂 交 育 种 成 为 可 能 ,从 而 产 生 强 优 势 的组 合 。
维普资讯
Chne e Ag i ut rl S inc i s rc lu a ce e Bulei Vo . 8 N0. ltn 1 1 4 2 02 Au s 0 lt
黑 龙 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玉 米 杂 种 优 势 利 用 与 创 新 现 状 分 析
育 出 的 自交 系难 以 被 广 泛 利用 。
根 据 血 缘 关 系 ,聚 类 结 果 综 合 考 虑 ,将 黑 龙 江
省 的常用 2 0个 玉 米 自交 系 划 分 为 以 下 几 大 优 势 类
2 黑 龙 江 省 玉 米 杂 种 优 势 群 和 杂 种 利 用 模 式 研 究 2 1 黑 龙 江省 玉 米 杂 种 优 势 类 群 的 确 定 利 用 黑 .
浅析黑河地区玉米产业形式与发展对策
些 深 加 工 项 目的 投 入 , 自身 对 玉 米 的 需 求 也 大 量 增 加 。近
年 来 ,黑 河 地 区 的 农 垦 “ 三 ” 管 局 和 “ 安 ” 管局 对 玉 米 九 北 产 业 的投 入 也 在 不 断 加 大 , 引进 了 一 批 优 良 的玉 米 杂 交种 , 玉米 产 业 的规 模 化 种 植 和 连 片 种 植 , 大 型 机 械 的 增 加 节省 了 大 量 的人 力 、物 力 ,提 高 了 工作 效率 ( 均 土 地 面 积较 人
厂竺查 _ ]
浅析黑河地区玉米产业形式与发展对策
陈海军 ’ 孔 庆 彪
李金 良’
张崎峰 ’
0 64 ( . 龙 江省 农 科 院 黑 河 分 院 , 黑 龙 江 黑 河 1 4 0 ;2黑 龙 江省 嫩 江 县 气 象局 , 黑 龙 江 嫩 江 1 1 0 ) 1黑 3 0 . 6 摘 要 : 本 文 简要 分 析 黑 河地 区玉 米 产 业 发展 现 状 以 及 存 在 的 问题 和 发 展 潜 力 ,提 出 黑 河 地 区玉 米 可 持 续 发展 的 对 策 ,
源 富集 、美 丽神 奇 的边境 地 区 。黑河辖 2 县 1 ( 安 市3 区 北
市 、 五 大 连 池 市 、嫩 江 县 、逊 克 县 、 孙 吴 县 、 爱 辉 区 ) , 幅 员 6 7 6k ,人 口 12 9 i 有 汉 、 满 、 回 、 蒙 古 、 8 2 m 7 .Z 。
鄂 伦 春 、 达 斡 尔 等 31 少 数 民 族 。 黑河 市 的 气 候 为 寒 个
温 带 大 陆 性 季 风 气 候 , 冬 长 夏 短 。 冬 季 气 温 一 0 ~一 O 1℃ 3 ℃ ,夏 季 气 温 5 ~ 3 ℃ , 年 降 雨 量 4 0 6 0 m ℃ 2 5  ̄ 5 m 。现 在 耕 地 15 5 公 顷 , 人 均 耕 地 0 7 公 顷 ,是 国家 重 要 的 商 品 2 .万 .7
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农业经济研究产,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没有按照会计制1.6成员往来不详实合作社成员往来账户没有任何记录,而按制度规定只要是成员的款项,一定要通过成员往来体现,非成员的计入应收应付款科目。
有些合作社在年底进行盈余分配时,因为交易量记录不实或缺失,代购代销没有记录,只能按估计值进行分配。
如合作社帮成员代购的生产资料,很少经过“受托代购商品”账户进行成员往来的核算。
1.7财政补助的账务处理不得当合作社零散收到的小额补助,一般都是直接计入收入与支出,没有通过专项应付款。
也有合作社全部计入专项基金,按要求只需要将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记入专项基金并量化到成员账户。
1.8出资额与注册资本不符现行的合作社注册资本没有验资的要求,自行填报,虚报注册资本的现象比较普遍。
合作社财务入账时成员出资额与注册资本往往不匹配。
2建议及对策2.1认真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强化财会制度落实。
在完善制度建设、账簿设置、岗位职责设定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账务处理流程,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2.2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建议增加对农民合作社财务人员培训的投入,加大这一群体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对财务软件的推广与培训。
通过培训,从财务管理规范的角度来推动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从而提升农民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公信度。
2.3强化农民合作社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多方监督一是内部监督。
要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监事会职能,全程监督财政补助资金的到账及使用、量化情况,了解财政补助资金核算知识,监督财会人员正确核算。
同时,设置财政补助资金到账及使用、量化情况备查账簿,于成员大会召开期间,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发挥成员民主监督作用。
二是内部审计。
县、乡农经部门要按照规定,加强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审计后形成书面报告,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合作社成员公布。
三是外部审计。
财政、审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取得财政资金的有关合作社财政补助资金接受、运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的提 高,但是 由于对玉米的需求量较 大,所 以即使是我国东北地 区的 “ 玉米黄金 带”,也 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 国民需求量 。因而对黑 龙 江地 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 究分析 , 是 非常紧迫的。本文针对 黑龙江地 区的玉米 高产技术,进行一 系列的研 究与分析。 关键词 :黑龙江地 区;玉米高产 ; 栽培技术 ;分析与研究
h m , 但是注意一定不能种肥同位 ,以免烧种 。
3 . 3追肥
追肥 的主要材料是氮肥 , 施 用尿素大 约在 2 2 5 k g / h 1 1 1 左右 , 但是具体 的数量依据土壤的肥力 、品种 、底肥 和种肥 的使用情 况来定 。对于追肥最大的效用期 是拔节 至抽穗前期 ,一般情况 生 的几 率 。 下是 7~8叶时一次施入。在保证 了种子 的施肥之后 ,才能保 1 . 2进行整地 证种子 的健康成长 ,达到更好 的产量与更优 良的玉米质量。 黑 龙江地 区春季多干旱 , 降雨并不丰富 , 所 以在种玉米前 , 4注意播种期与播种方法 最好是在秋天时进行 翻地 、粑地 、起垄 。如果不 能在 秋天起垄 4 . 1 控 制 好 播 种 期 的话 ,也应 该在早 春化 冻 1 0 — 1 5 e a 时进 行打 垄 ,并立 即进行 r 选好 了 优质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后,为了保证 镇压 ,这样会有利于保墒 。在秋天也必须进行定时的翻地 ,每 种子 决 速健康 的发芽与出苗,应该选好 置 的播种期进行播种。 次 翻地 的深度大 约在 2 0 c m左右 。在 整地环节得到保证 ,就 为 在黑龙江地区, 5 月中上旬是播种的最佳时期 , 低温稳定在 7— 种子 的正常发育提供 了一个 良好的环境 。 8 ℃。如果播种太早 的话 , 地面温度较低 ,种子在土壤里停留的 2用心进行品种选择与种子 处理 时间过长 ,这样会导致种子粉种和感染丝黑穗病 , 不利于保全苗 2 . 1 进行种子品种选 择 和壮苗。如果播种晚于 5 月中上旬 ,则浪费积温 , 不利于种子的 在我 国 四大作 物 中 ,相 对于水 稻、大 豆 、小 麦而言 ,玉 发芽 出苗 , 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 的产量和质量。 米属 于稀植作 物 ,也 就是每 颗玉米 之间都 有一定 的空 间 ,正 4 . 2寻 求合适的播种方法 是 因为这个原 因,玉 米种子 质量 的优劣 ,会 在很 大程度 上影 在 黑 龙 江 地 区 ,尤 其 是 黑龙 江 的北 部 地 区 ,已经 基 本 响到玉 米 的产 量 。那 么在种 植玉米 之前 ,至关重 要 的一 步就 实现 了种子 的机械化 精量 点播 ,而且 播种 的深度 可以控制 到 是进行 种子 的精挑 细选 ,保 证种子 的高质 量 。只有优 良的种 5  ̄ 7 e a r ,具体的深度是根据土质和种子的大小而决定的。在土壤 子 ,才 能保证 长 出比较茁壮 的秧苗 ,才能保 证玉 米 的高 质量 粘重的情况下 ,种 子就应该稍微浅一些 ,但是又不要太浅 ,因 与高数 量 。所 以,用 心 的挑 选种子 ,进行 比较分 析 ,最后 采 为离地面越近就越容易受到霜冻的危害。 在土壤疏松的情况下 , 用一些 高产 多抗 、熟 期适 宜的玉米 品种 ,如果有 足够大 的种 种子就应该种的适当深一些 , 这样有利于 吸收底墒 ,保证种子 植 空 间 ,也应该合 理的搭配进行 不 同种子 的种植 。 的健康成长 。因为玉米对密 度的适应能力 不是很好 ,密度的变 2 . 2 进行种子处理 . 化对玉米 的最终产量的影响特别大 , 所 以在播种 时必须要注意 选 出优质 的种 子之后 ,不能 直接就 进行种植 ,而 是必须 对种子 的合理密植 ,并在分析种子特性和栽培条件 的基 础上 , 再 通过精选 环节 ,把种 子 中的小 粒 、病 粒和残 粒挑 出去 ,切 科学的分 配种子种植 的密度 。 实 的保证 种子 的质 量 。为 了增 强种 子皮 层 的透气能力 和 吸水 5注意 日常的田问管理 性 ,促进种 子 的发 芽能 力和生存 能力 ,应进行 晒种 。在晒种 5 . 1 补 种 时 ,要选 择晴天 ,把种 子摊在 干燥 的地 上或席 子上 ,期 间注 在播种后 的一段时间 内, 应该定 时的检查 田间的发芽情况 , 意频 繁 的翻动 , 但是 一定在 晚上收起 来 ,以防止受冻 。 此后 , 主要是找 出一些粉种 、烂芽等 ,这时要及 时的进行 补种 。在 幼 用合格 的玉米种衣 剂拌 种 ,这样 不仅 可 以防治病虫 害 ,还可 苗 的 3叶期 阶段 ,要进行间苗 ,就是将大苗与壮苗 留下 来 ,齐 以加快种 子的发 芽和 出苗 。 苗但 不要求等距 。除此之外 ,按单位面积保苗密度留足苗 ,在
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
截 止到 2 0 年 , 国 玉 米 播 种 面 积 增 o7 我
定 。 而 工 业 消 费( 粉 及 淀 粉 深 加 工 ) 淀 每
年 以 1% 1上 的 速 度 上 升 2 0 3 . 2 1 0 5年 已在
20 0 万 t 上 。 0 以
加 到42 亿 亩 ,黑 龙 江 省 今 年 新 增 玉 米 .1
7 7 亩 . 面 积 达 N5 2 0 亩 , 豆 种 7万 总 0 万 大
产 业 与 国外 先 进 企 业 最 大 的差 距 在 加 工
的 环 节 。 是如 果 供 大 于 求 , 植 玉 米 的 四 种
近 年 来 中 国 玉 米 消 费 情 况 表
植 面 积 大 约 在 59 5 亩 , 同 比减 少5 0 1万 0 多万亩 . 续保持 了去年的大豆减少 . 继 玉 米 增 加 的局 面 。 纵 观 近 2 年 黑 龙 江 省 玉 0 米 发 展 史 .玉 米 单 产 随 着 玉 米 科 技 进 步 f 中包 括 单 交 种 应 用 、育 种 水 平 提 高 、 其 育种资 源丰富 、 培管理方式改进等1 栽 逐
增 产 潜 力 和 广 泛 的 生 态 适 应 性 为 稻 麦 所
展 体 系 。 化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 是 玉 米 强 六 加 工 产 业 链 的高 端 产 品研 究 不 够 ,广 大 农 村 还 普 遍 存 在 着 以玉 米 原 粮 作 为 饲料 直 接 饲 喂 畜 禽 的 现 象 ,导致 玉 米 的转 化 效 率 低 下 。 是 玉 米 综 合 利 用 较差 。 方 七 一 面 一 些 企 业 由于 技 术 装 备 落 后 对 生 产 过 程 中 的 副 产 品 利 用 程 度 不 够 ,另 一 方 面 表 现 为 对 玉 米 秸 秆 、苞 叶及 玉米 芯 等 玉米副产物利用不足。 三 、黑 龙 江 省 玉 米 产 业化 发展 的对
浅析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浅析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为玉米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东北地区实行了一系列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从土壤管理、种子选择、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水利设施等方面对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浅析。
一、土壤管理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管理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之一。
在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前要进行土壤检测,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施肥。
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并利用翻耕、中耕、揭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以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
二、种子选择种子是玉米生产的第一环节,选用优良的种子是保证高产高效栽培的前提。
在东北地区,种植玉米要选择生长期适宜的品种,并且要通过正规的检测和认证机构购买优质的种子,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品质。
可以利用种子处理技术,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生长势,以增加产量。
三、施肥技术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对玉米高产高效栽培至关重要。
在东北地区,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五、水利设施水分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利用水利设施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在东北地区,可以建设灌溉系统,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及时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度和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
可以利用膜下滴灌、滴灌、喷灌和渗灌等多种灌溉方式,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黑龙江高产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贮藏过程中的问题:贮藏过程中 易出现霉变、虫害、鼠害等问题 ,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
晾晒贮藏:将玉米棒在干燥通风 的地方晾晒一段时间,使籽粒脱 水干燥,以提高贮藏效果。
贮藏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采用药物处理、物理 方法等手段进行防治,同时加强 贮藏管理,保持通风干燥,定期 检查贮藏情况。
THANK YOU.
后期田间管理
01
适时收获
在玉米成熟期,要根据天气情况和籽粒成熟度,及时收获,以保持玉
米的产量和品质。
02
晾晒贮存
收获后的玉米要及时晾晒,以降低水分含量,同时要合理贮存,以防
止霉变和虫害。
03
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料,可以将其粉碎还田,以增加土壤有
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04
常见病虫害防治
玉米螟防治
生物防治
利用赤眼蜂等天敌昆虫,对玉米螟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如氯虫苯甲酰胺等,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大小斑病防治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和透光,降低湿度。
化学防治
使用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对大小斑病进行防治。
青枯病防治
农业防治
采取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适度的水分。
化学防治
使用甲霜灵等药剂对青枯病进行防治。
05
玉米收获与贮藏
适期收获
确定收获时间
在玉米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此时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千粒重最 高。
气候条件
根据气候条件和玉米生长情况,灵活掌握收获时机,如遇高温、多雨等不良气候 条件,应适当提前收获。
贮藏方法选择
烘干贮藏:将玉米棒送入烘干设 备中烘干,使籽粒达到安全水分 以下,再贮藏于通风干燥的地方 。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资源现状与育种对策分析
语 和选 育单 交种 的基 本 程 序 , 遗 传 理 论 和 育 种模 从
式上 为 玉米 自交 系 间 的杂 种 优 势 利 用 奠 定 了基 础 ,
但 因 当时 的 自交 系 产 量 低 , 产 商 品杂 交 种 子 成本 生
长期 以来 , 然 中 国玉 米 的种 植 面积 小 于水 稻 虽 和 小麦 , 居第 三位 , 其 总产量 和单 位 面积 产量 超过 但 小 麦居禾 谷 类 作 物 的第 二 位 , 9 6年 后 , 米 增 产 19 玉 总额 在谷 类作 物增 产 总额 中 占 4 . , 高 于水 稻 05 远
成 功利 用杂 种优 势 的第 一个代 表 性作 物 。B AL大 E
约在 1 7 8 6年开始 进 行玉 米 品 种 问杂 交 研 究 , MOR —
Ro 和 GARD R( 8 3 制 定 了生 产 杂 交 种 子 的 w NE 1 9 ) 程 序 , I HE 1 2 ) 行 了 大 量 的 品 种 间 杂 交 种 RC Y( 9 2 进
强 度起着 支 配作 用 。而磷 、 的 作 用 就 不 如氮 那 么 钾
显 著 。在氮 、 营养水 平都 高 的情 况下 , 才能 起显 磷 钾 著作 用 。行 问覆膜 栽 培也 遵 循 此 规 律 , 甸 黑 土公 草 顷施 肥 2 5 7 k 2  ̄2 0 g时 , 、 、 比例 以 2 1 1 0 5 氮 磷 钾 . : : .
的观 点 , 后 , 其 许多 学者 在遗 传 育种的各 个方 面对 玉
米做 了一 系列研 究 , 于使 玉 米 成 为 生 产 中大 规 模 终
交种 和一 部分 三交 种 与 品种群 体 。 由于 自交 系水平
新时期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新时期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1、育种领域混乱,存在恶性竞争现阶段市场中的玉米品种众多,但育种领域中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漏洞,育种市场秩序混乱,许多非玉米育种行业的企业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也加入到玉米育种行业的竞争中来,并且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手段十分低劣。
例如:使用其他单位所培育出的母本进行自交,随后打上新品种的名号放到市场上进行售卖,窃取其他企业的劳动成果,严重影响了市场规律,不仅打击了从事育种工作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整个育种行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了我国育种技术的发展。
因为其缺乏正规的技术手段,当种子出现问题时,根本无法为种植人员解决问题,为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过度重视品种,忽略栽培技术在进行玉米育种的过程中,所有企业与个人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品种的培育中,却忽略了玉米的栽培技术。
玉米的栽培技术同样需要研究与实践,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传统的栽培技术并不适用于新品种的玉米,若不使用新型栽培技术,不仅会影响品种优势的发挥,还会导致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
3、育种存活率低,易发生病虫害我国的玉米育种技术起步较晚,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发展时间较短,在技术积累与经验上都存在一定差距。
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研究经费与相应的硬件设施,育种环境也不完善,导致了我国玉米育种的存活率较低,在育种过程中容易腐烂,或感染病虫害等问题。
若不能及时进行解决,则会严重影响我国育种行业的发展。
二、新时期玉米育种的改进建议1、规范市场秩序,杜绝恶性竞争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坚决杜绝不良企业的恶性竞争,保护育种公司的培育成果,并加强对盗窃他人成果、违规进行操作的惩罚力度。
这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以便于正规的公司或个人能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权益,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
加强对新品种的鉴定与审核工作,对品种的来源以及上交的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与调查,确认无误后才可以进行认定与注册。
当遇到相近品种时,则应利用专业的手段与技术来进行分辨与处理,杜绝不良企业‘换皮入市’的情况出现,从而保证我国育种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摘要】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着种植结构不合理、技术滞后、市场价格波动大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包括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建立市场监管机制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我国玉米生产的健康发展,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稳定市场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未来展望包括进一步优化玉米产业链、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动农业现代化。
总结建议是政府应该加大对玉米生产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玉米种植业,推动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综合的政策措施和合理的产业链布局,可以实现我国玉米产业的持续繁荣。
【关键词】玉米生产发展、种植结构、种植技术、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调整、推广、建立市场监管机制、降低成本、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玉米被誉为“粮食之王”,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玉米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在玉米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的玉米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玉米种植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玉米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的单一种植模式,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退化,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我国玉米种植技术相对滞后,缺乏创新和科技支持,限制了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种植技术的滞后也导致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无法有效提升。
市场价格的波动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市场需求和供应不平衡,导致了价格的起伏不定,农民往往难以获得稳定的收入。
玉米生产的高成本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成本不断上涨,加之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得玉米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民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
解决我国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1.2 问题意义我国玉米生产是我国农业中重要的产业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在玉米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基本现状
耕 地 面 积 大 , 壤 肥 沃 , 宜 玉米 生长 。全 省耕 地 土 适 1 亿 亩 , 均 占有 耕 地 面积 多 , 壤 有 机质 含 量 高 。光 . 5 人 土 热 水 资源 丰 富且 与 玉米 生 长 进程 同步 , 米 生产 的资源 玉 成 本系数 较低 。
在在各种 问题 。如基础设施 落后抗逆能力差; 生产规模 小, 成本高, 整体效益差 ; 品质问题 突出; 新技术普及 率低 ; 农业机 械化 水 平低 ; 虫 害严 重 ; 肥 不科 学 , 病 施 土壤 肥 力明显 下 降。并展 望 了玉米 的发展 前景 。
关 键词 : 玉米 ; 生产现状 ; 问题
新 技术应 有 的潜力 。 35农 业机械 化 水平低 .
多数 用畜 力牵 引的单 体播种 机 , 春旱坐 水种 不 能抢农 时, 做不 到适 时播种 , 次播种 拿全 苗 。传 统 的铧式 犁翻 一 耕 作仍 占一定 比重 , 常造 成跑 水 跑土 , 产 力下 降, 常 生 引
发土 壤沙 化等 生态 问题 。
3 . 6施肥不科 学, 土壤肥力明显下降 在 肥料 的施用 上配 比不 合理 , 部分 地 区存在施 肥量 不 下转第 2 页 4
第一作者简介: 孙爱华 , ,9 9 出生 , 女 17 年 农艺师 , 工作 以来始终在农技推广 第一线 。通信地址 :6 4 0黑龙江省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12 0
增收 致富 的过程 。 参 考文 献
.
1 . 8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 1 年第 7 00 期
h p / w . . g 地 址 :0 l 5 t :w wc o t/ 吼j r 1o 2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 号楼农业部北办公 区中国农学会 0
浅析黑龙江省生物种业发展条件与建议
黑龙 江
摘
哈 尔滨 1 5 0 0 8 6 ; 2 . 黑龙 江省龙科 种 业集 团有 限公 司 ,
哈 尔滨 1 5 0 0 6 9)
哈 尔滨 1 5 0 0 8 6 ; 3 . 黑 龙 江省 农 业科 学院 园艺分 院 , 黑龙 江
国农科 院有 关下 属机 构等科 研 院校经 过多 年 的发 展 , 已
覆 盖率稳定在 9 8 %以上 ,优 质 专 用 品 种 覆 盖 率 达 到 经具备 了一 定 的生 物 育种技 术力 量 , 可 以为发 展生 物种
民族种 业 的竞争 力 , 保 障国家粮 食安 全具 有重 要意 义 。
源D N A无 载体介 导研 究 ; 利用 基 因枪 、 农 杆菌 介 导等 技 术, 完 成 了转 录 因子 对 玉米 的遗 传 转 化 ; 小 麦抗 病 离 体
诱变 和 突变体筛 选 取得显 著成 绩 , 首次发 现 了与 抗小 麦
大机遇 , 强 化 自主创新 , 抢 占生 物种业 科技 战略 制高 点 ,
随着世 界生 物技术 在农 业上 应用 的不 断提 升 , 黑龙
对加快 推 进我 国 民族 种业 跨越 式发 展具有 重 大意 义 。 黑 江省 也 积极 开 展生 物 技 术在 农 作 物育 种方 面 的科 学研 龙 江省 是全 国农业 大 省 ,是 全 国重要 的商 品粮 生 产基 究 , 并 取得 了大量 科技 成 果 , 一 批 农业 生 物 技术 得 到 了 在 生物技 术 中发挥 了重 要作 用 。利 用分 子 地, 2 0 1 2年 ,粮 食 总产 和商 品粮 总量 实 现 了双 第一 , 粮 转化 和应 用 , 食 总产 突破 5 5 0亿 k g , 因此 , 加快 发 展 黑 龙 江 省 种 业 , 育 种技 术 , 发 现 了抗 稻瘟 病基 因 , 实施 了水 稻 花培 单倍 特别 是 生物 种 业 , 对促 进 民族 种 业 的可持 续 发展 , 提升 体育 种 ;开展 了大 豆农杆 菌介 导遗 传转 化体 系研 究 、 外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策略
1 黑 龙 江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玉 米 品 种 选 育 现 状
11 20 ~2 1 . 0 1 0 0年 黑 龙 江 省 玉 米 品 种 审 定 和 黑 龙 江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玉 米 品 种 审 定 情 况
2 0 ~ 21 01 0 O年 , 龙 江 省 共 审 定 玉 米 品种 黑 2 7个 , 中黑 龙江 省 农 业 科 学 院审 定 玉米 品种 8 其 1 1个 , 0 平均 年 审 定 玉 米 新 品 种 1 O个 , 占黑 龙 江 省 1 玉米 品种 审定 总数 的 3 . , 0a 5 2/ 是黑 龙江 省 9 6
黑 龙 江农 业 科 学 2 1 ( ) 1 O 1 4 0 2 7 :4 ~ 4
Heln j n r ut r l ce cs i gi g Ag i lua in e o a c S
黑 龙 江 省农 业 科 学 院玉 米 育 种 现状 及 发 展 策 略
申 惠 波
( 黑龙 江省 农业科 学 院 科研 处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8 ) 5 0 6
The n mb rofma z a i te p r v d b u e ie v re is a p o e y
Heln j n a e fA rc l r l c n e i gi gAc d myo g i t a S i c s o a uu e
占粮 豆薯 总产 的 4 . 5 , 米 商 品化 率 7 以 67% 玉 , O 上 , 米种 植 面 积 、 产量 、 给 国家 的商 品粮 量 玉 总 供 均 居全 国第一 。黑 龙 江省玉米 生 产对保 障 国家粮 食 安全 和实 现干亿 斤粮 食产 能起 到重要 的 支撑作 用 。因此加 快 黑龙 江 省 玉米 品种 选 育 , 一 步提 进 高玉 米产量 是提 高黑龙 江 省玉米 生产水 平 的关键 因素 之一 。黑龙 江省农 业 科学 院作为 黑龙 江省第 大 玉米 育种 的科研 单位 , 论是 品种选 育 的 无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近况分析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1 20 2 0 0 5~ 0 9年 审 定 的 玉 米 品 种 概 况
1 1 审定 的 玉 米 品种 .
种与 18 20 9 6~ 0 4年 间 审 定 推 广 的 品 种 相 比 , 重 粒
与 出子 率有 较 大增 长 , 量 进 一 步提 高 ; 淀 粉 含 产 粗
量提 高 了 1 1 % , 粗蛋 白质 含 量 、 脂 肪 含 量 和 .4 但 粗 赖氨 酸 含 量 有 不 同程 度 的 下 降 。 本 文 探 讨 了黑 龙
基 金 项 目 : 家“ 6 ” 划 ( 0 9 A1 1 0 ) 国 83 计 2 0 A 0 1 3
收 稿 日期 : 0 0一 5—2 修 回 日期 :0 0—0 21 O 7; 21 6—1 2
温 带 上 限 地 区 是 黑 龙 江 省 的 玉 米 主 产 区 , 米 种 玉 植 面 积 占全省 的 8 % 以上 。主 产 区审 定 品种 数 量 0
江 省 玉米 育 种 面 临 的 问题 。
20 0 5年 至 2 0 0 9年 , 审 定 推 广 玉 米 新 品 种 共 13个 。其 中 , 研 院 所 和 大 专 院校 共 育 成 7 8 科 7个
品种 , 审 定 品 种 数 的 4 . % ; 营 种 业 共 育 成 占 21 民
20 0 9年审定 品种数较 2 0 0 8年略有减少外 , 其余年
度 均 较 上 一 年 增 加 , 主 要 原 因是 民 营 种 业 在 增 其
加, 审定 品种 相 应增 多 。
39 1亿 k , 2. g 占全 省 粮食 总产 量 的 4 . % ; 米 单 11 玉 产 也不 断提 高 , 平 均 增 产 3 3 。在 诸 多 增 产 因 年 .%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发展 。 回顾 黑龙 江省 玉 米 育 种 研究 5 0余 年 的发 展
历 程及 在玉 米种 质创 新 、 自交 系及 杂 交 种选 育 方 面
研 究进展 及 取得 的成 就 , 结 经验 , 断创 新 , 总 不 以期
进一步 提高 黑龙 江 省 玉 米遗 传 育 种 研 究水 平 , 进 促
黑龙 江省玉 米生 产发 展 。
1 黑龙 江省 玉 米 概 况
1 1 黑 龙 江 省产 区划 。依 照地 区间活动 积温 的差异 和作 物 品种所 需 积温 的 不 同 , 南 到 北 每 隔 从 20 0 ℃划一 条 积 温带 , 分 为 6类 品 种 区 , 以此 为 共 并 依 据 指导农 业 生产 和科 研 ( 表 1 。( ) 龙 江 省 见 ) 2黑 玉米 主产 区 。按 玉 米 播 种 面积 及 产 量水 平 划 分 , 黑 龙 江省玉 米 主 产 区 主要 为松 嫩平 原 中南 部 半 湿 润 区、 松嫩平 原 西部 干旱 半 干 旱 区 和三 江 平原 温 和半 湿润区, 主要 集 中在第 一 、 、 积温 带 。松 嫩平 原 二 三 中南 部 玉 米 区包 括 双城 、 呼兰 、 哈尔 滨 、 巴彦 、 县 、 宾 绥化、 兰西 、 洲 、 源 、 肇 肇 肇东 等 。该 地 区地 势平 坦 , 土壤 为 黑 土 、 钙 土 , 质 较 肥 沃 , 1 ℃ 积 温 在 黑 土 ≥ 0
27 0 0 ℃左 右 , 降 水 量 5 0 mm 左 右 。是 全 省 温 年 0
黑龙 江 省 地处 我 国黄 金 玉米 带最 北端 , 东北 属
早熟 春玉米 区 , 玉米 种植 几乎 遍 布全省 , 年播种 面 常
积在 2 0万 h 以 上 , 7 m 占粮 食 播 种 面 积 的 3 左 0 右, 年产 玉米 10亿 k 2 g以上 , 占黑 龙 江 省粮 食 总 产 量 的 4 % , 占全 国总产 的 儿 % , 0 约 玉米 商 品化 率 高
黑龙江玉米密植栽培的思考
因素影响 , 玉 米品种 “ 南 种北移 ” 现象 比较 普遍 , 河南 、 山东 、 河
北、 山西 、 辽宁 、 吉林省 的玉米 品种在黑龙江 省玉米生产 上均有
技 素质 的提 高和靠科技致富意识 的增强 , 这一增产方式近些年迅
择的数量更少。
5 、 密植应与配套技术相适应
玉米密植栽培 , 除考 虑 品种 的特 性 外 , 要 充 分 考 虑 配 套 技 术
是否 能够保证 , 如高成苗率 的种子精密播 种 、 耕 整地质量 、 肥 水
调节 、机械深松作业及病虫草防治技术如何保 障密植后单 株空 间变小带来 的苗质量 、 根系集中 、 遮光 、 徒 长问题 , 否则会 使密植 效果大打折扣。 6 、 化控技术作 为补充 既然 当前玉米育种选育矮杆 、 耐 密的新品种 尚需时 日, 而生
行 了分析 , 对今后发展玉米密植栽培从 品种选育 、 配套技 术研 究 及确定 密植考虑的一些因素等方面提 出了建议 。
关键词: 玉 米 密植 栽 培 思考
玉米新 品种 玉米新 品种是玉米增产 的关键 因素 ,品种选育是一
项 系统工程 , 它不仅仅是育种 目标转变 , 需要 耐密植基础材料创 新和鉴定手段提升。在加大研究投入 , 提高科研水平与科技 人员
地域上普遍存在随着种植 玉米 生育期 的缩短 ,种植密度逐渐加
大的趋势 , 且农垦玉米种植密度高于地方 , 机械化种植水平高 的 区域其玉米种植密度高于低的区域 。
二、 玉 对农作物倒伏影响最大 , 在一定程度保证 玉米茎秆强度时保证玉米产量重要 前提 。切 不可将 1 - 2年风调
速被广大农户所认可。 目前 ,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 密度较 以前有较大幅度增长 。南部 晚熟 区玉米产 区一般在 5 . 0万 株 一5 . 7 5万株 / 公 顷 ,中部的 中 晚、 中熟 区域在 5 . 2 5万株 一6 . 0万株 / 公顷 , 东部 、 北部 的 中早 、 早 熟区在 5 . 5 万株 ~6 . 7 5万株 / 公顷 , 甚 至有 的达到 9 - 1 1万株。
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
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探析摘要:黑龙江省属于农业重点省市及国家重要关注的商品粮产业基地,成为21世纪粮食产量上升及供给能力最可靠的区域。
该文分析了黑龙江地区玉米育种的自然优势,并探讨了如何深入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制定了持久的战略性措施。
对黑龙江地区发展高产量玉米、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地区;玉米;栽培技术;现状;探析玉米属于我省主打的农作物,更是饲料和工业原料的主要供给源头。
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确保了国家粮食供应畅通。
据初步统计得知,2012年黑吉辽三省玉米播种总面积为1067万hm2左右,远远超过了 2011年的播种面积,此数据显示玉米播种面积呈现扩大趋势[1]。
尽管玉米播种面积和相对产量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眼前资源,脚踏实地的扩大和发展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1 简述黑龙江地区玉米育种优势及产量状况1.1 自然优势1.1.1 地狱辽阔、气候适宜和生态环境优越黑龙江位于我国最北侧且维度最高,南起北纬43°26′,北至北纬53°33′,南北距离约为 1120km,西起东经121°11′,东至东经135°05′,东西距离约为930km。
年平均气温较低,常年几乎均存在霜雪现象,年降水量范围在400-650mm之间,1600℃≥10℃以上的积温≤2800℃,90d≥玉米生长期≤150d。
南北分布着两大山地和五大山脉,东西两大平原使我省具有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及别样的气候类型,为我省玉米育种及生长提供了最优越的自然环境。
1.1.2 丰富的地方种质资源因为我省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及独特的生态环境,加上先进的栽培技术,育种出了大量生态各异的地方品种,部分品种针对某些领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抗病毒、耐贫瘠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建议玉米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玉米生产,加之玉米比较效益高于大豆等作物,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从2004年3213万亩,发展至2009年7000余万亩,2009年玉米已超过大豆成为全省第一大粮豆作物,是全国第一大玉米产地,可见玉米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省玉米生产应用的品种多而乱,缺乏突破性的品种,给我省玉米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针对我省玉米育种现状及育种行业的优势和当前的育种任务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商榷。
一、我省与国外玉米育种现状比较我省玉米育种水平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呈继续扩大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育种技术与基础层面(1)新品种选育技术滞后,条件设施不配套我省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技术比较先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支撑种子产业发展的能力还有较大差距。
在发达国家,数量遗传学原理和现代统计学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气候环境分类、杂种优势预测、双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方面都已经在跨国种子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省在这些技术领域相对较封闭,缺乏合作与交流,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薄弱,尚未建立规模化转基因操作技术平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缓慢。
现有设施和科技项目投入分散,低水平重复较多、未能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现代育种技术平台;布局有待优化,装备水平急需提升,应建设玉米分子育种技术平台,加强以玉米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为核心的玉米分子育种的研究。
(2)种质资源研究滞后、共享率低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
发达国家拥有庞大的公益性研究机构从事大规模、程序化、数据化、永久性的种质改良、创新和利用平台,支撑种子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研发。
企业在重视种质资源收集、改良与创新的同时能够实现企业内部全球各试验站之间即时交流和共享。
我省从事玉米种质资源基础研究的单位很少,育种家在种质资源改良、创新和利用方面比较重视玉米的抗病性和丰产性,忽视抗逆性的深入研究。
育种科研单位很多,包括企业在内,我省玉米育种者的数量不少,互相重复且高度分散,研究水平低,同一单位各课题组之间都难以实现资源交流和共享,在整体上降低了育种效率,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省保存的种质资源利用率不足5%,并缺乏有效、深入和规范的评价数据。
缺乏前育种研究,对育种研究的支撑作用很微弱。
(3)育种体系及方法差异、限制规模发展在育种目标方面,国外的优良品种除具有常规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特性外,还具备种子耐加工损伤,栽培管理简约、适宜高速精量机械播种、机械去雄和产品适宜机械收获的优点。
跨国企业的育种家以配合力和产量测试数据为主要依据选育自交系和杂交种。
该方法是建立在长期多点、大规模测试和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基础上,具有高效率和持续稳定等优点。
先锋公司在全世界设立1000多个测试基地,每年测试上百万组合。
不同气候和土壤类型条件下所有数据采集、分析均通过机械和电子设备程序化作业完成。
经统计分析和多轮淘汰,筛选出优秀的杂交组合进入商业推广。
每个杂交种在商业化之前至少在150多个试验点和200多个农民地块进行测试。
程序化和标准化是规模化商业育种的管理基础。
我省育种家多采用以表型鉴定为主的经验育种法培育自交系。
首先根据经验对目标性状做出预期,在田间根据预期进行人工选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较多的不确定性。
过分依赖育种家的经验限制了育种规模的扩大。
由于科研单位育种规模小、设施条件不足和缺少经费等限制,多数只在育种本部设点测试,少数较大的单位也仅设3~5个测试点,每个试验点土地规模小且管理粗放。
2.体制机制层面从现代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看,早期都是公益性机构进行新品种选育,逐步过渡到企业的商业育种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公益性机构逐步转型到基础研究、种质改良创新研究和公益性技术研发为主,同时负责种子市场的监管。
如种子认证、质量监管、新品种登记、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
我省还不能马上就转到企业育种为主,因此有必要创新机制,理顺科研与企业的关系,否则像种子工程、新品种产业化项目等投入到企业的经费就会转化为企业利润,使国有资产流失,达不到改革的目的。
今后,提高我省种子产业的创新能力,要创造一种能够促进我省企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这比增加投入更重要。
(1)组织管理方式的障碍影响产业发展发达国家主要在企业进行玉米育种研发,以市场和产品为导向配以大量投入支撑,使他们能够更快速、更充分地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建立和推行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大规模育种程序,形成流水线式的管理机制,岗位和人员分工细致,育种环节高度专业化,育种效率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一直是我省玉米育种的主体,企业育种刚刚起步。
两种体制之间的“壁垒”造成“产学研、育繁推”脱节,严重阻碍了现代种业的发展。
目前,我省绝大多数育种单位没有建立起以产品开发为导向的大规模系统化的研发链条。
中国科技人员对育种和种业的各个环节越来越全能化而不是专业化,每个环节的水平都不高,严重分散精力,限制了育种规模、效率和水平。
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科技成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显然不适应商业育种的技术需要。
(2)投入少、基础支撑条件差大型跨国种业有专业的软件开发和系统管理人员,研制各种实用先进的育种试验设计、统计分析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确保程序化和标准化,育种效率高。
先锋公司每年投入大约4亿美元经费用于玉米育种研发,而孟山都每年的研发投入近8亿美元。
这些公司都形成了育种研发生产和推广-销售-服务-下游产业的完整的产业技术链条。
过去二十多年,在科技体制改革中没有解决好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矛盾,反而强化了玉米育种研发与种子产业互相割裂的状态,科研单位与企业形成市场上的竞争性关系。
国家育种研发经费有限而又僧多粥少。
种业尚未形成强大的研发实力,现行科研双轨制抑制了企业对育种研发的投入,只能过分依赖从科研单位购买品种使用权,造成产品研发能力不强。
我省育种家多数以经验育种为主,基本上没有也不善于使用育种专业分析软件,研发效率低。
科研单位的育种成效随着人员的变动、新老更替而波动,持续性、稳定性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差。
(3)育种人员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我省科研单位和企业的育种人员薪资水平低,对高学历的青年科技人员缺少竞争力和吸引力。
近年,随着国外种业强势进入中国市场并建立研发机构,外企以优厚待遇,招聘我国高学历的玉米育种专业人员,加速了我国育种技术人才的流失,威胁巨大、后果严重。
二、玉米育种产业发展建议我省与国外育种水平的差距除在技术层面以外,体制和机制亦起了较大的束缚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国家公益性研发投入,建立开放的种质资源研发共享体系重点支持玉米种质改良、创新、育种新技术、新方法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杂种优势预测、双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建立高通量的分子标记技术平台,转基因技术平台,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平台,生物信息技术平台;发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在种业发展中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重点收集、改良与创新玉米种质资源并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发放,建立国家种质资源共享体系,以新机制带动全国骨干研发力量和重点企业形成上中下游各产业环节紧密合作,形成育种技术产业化的流水线。
2.创新机制、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嫁接,逐步完成商业育种与公益单位的剥离制定优惠政策和投入资金,优先支持重点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嫁接”。
依靠重点企业营销管理及资金优势所创造的利润支持科研单位利用丰富的育种资源、先进技术、高级人才和优良品种促进商业化过程;引导育种家探索pipeline 式育种管理模式与机制;逐步完成商业育种与公益单位的剥离,在政策调整理顺后,使事业单位的商业育种人、财、物顺利进入种子企业。
国家机构要加强种子生产加工技术研究,支持种业技术的升级换代。
深入研究和普及种子质量控制技术。
3.立足种业、重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种业以重点企业为主体探索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的商业育种模式。
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规章制度要有利于大型企业发展,有利于建立长期多点、大规模数据测定、全程机械化和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商业育种技术的发展;支持种子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以及制种技术的提高。
构建从种质创新、品种研发、良种繁殖加工、推广营销、售后服务一体化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中国大型种业,参与国际竞争。
4.制定长期稳定的玉米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玉米育种产业实行减免税收和低税政策。
新创办的育种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的优惠政策;种业所得税优惠,并对所征收的增值税给予一定比例返还,用于企业研发和扩大再生产;除国家规定外,建议种业进口所需自用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产业发展特需人才、土地等,实施优惠政策。
5.加强玉米育种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品种的保护、审定和推介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审查测试和行政执法的技术研发,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交易,建立种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和共享机制;改进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技术,加强种子检测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改革现有的品种审定制度和标准,加强对品种审定后的市场监管;提高企业和种子的市场准入标准、引导种业按照市场规律加快兼并和重组,提升企业实力。
6.改革和完善品种审定制度: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要达到品种多样化的目的,要尊重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事实;品种的多样化区域化即可使品种布局合理,又可降低生产风险。
品种数目的增多,还可以淡化公益性科研机构对竞争性育种的追求,同时增加企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三、我省玉米育种产业现阶段的主要任务通过这一阶段的继续教育学习我体会到目前我省的玉米育种道路虽然存在很多困难,我觉得现阶段我们要做的首要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1. 早熟、耐密、抗逆、优良玉米自交系的创新和改良根据当前粮食生产对玉米优良新品种的需求,特别是东北地区早熟区域玉米生产对具有耐密、耐低温、抗旱等优良特性玉米种质的需要,开展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为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优良的育种材料。
2.现代化玉米育种数据平台的建设完善玉米育种试验与实验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田间耕作与管理全程机械化、育种材料鉴评数字化、数据处理微机化现代化的玉米育种平台。
3.玉米分子育种技术平台建设加强以玉米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为核心的玉米分子育种的研究,挖掘玉米种质材料的优良基因。
通过玉米基因工程技术实现玉米近缘或外援基因的导入,突破常规育种难以实现的远源杂交,创造玉米种质新资源;利用分子标记辅助玉米育种技术,对一些田间鉴定周期长、接种和诱导工作量大的性状进行辅助选择,提高选择效率和选择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