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与冷战(1)

合集下载

世界新格局:冷战与两极

世界新格局:冷战与两极

建立 时间
组成国家
性质
军 事 政 治 集 团
美国为首的 西方12个国 1949 家(资本主义 国家) 苏联为首和7 1955 个东欧国家 (社会主义 国家)
北约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南欧,针 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华约主要集中在东欧和苏联,针 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是同北约 抗衡的欧洲军事集团。
思考:北约和华约组织成员主要集中在什么地 二战后欧洲政治军事集团的分布 区?针对的是什么地区或国家?
(2)《雅尔塔协定》
内容: ⑴美、苏、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法 西斯主义及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 ⑵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 战; (“外蒙”独立合法化,旅顺、大连被苏 军租用30年。) ⑶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 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全理会的 否决权。 (4)以美、苏为主角,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练习:
1、 “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发表这一演说 的是( B )
A、美国的罗斯福 C、苏联的斯大林 B、英国的丘吉尔 D、法国的戴高乐
2、“雅尔塔协定”是建立在: ( B

A、美英两国实力均势基础上的 B、美苏两国实力均势基础上 的 C、美强苏弱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
D、苏强美弱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 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 雅斯特,一幅横贯欧 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 落下来,在这条线的 后面,座落着中欧和 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 柏林、布拉格、维也 纳、布达佩斯、贝尔 格来德、布加勒斯特、 和索非亚——所有这 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 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 围之内。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 什切青——波兰的西北部 ;里雅斯特——意大利的东北 部。
思考:根据北约的有关规定,说说北约组织的 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重点 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重点 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第一课战后世界格局“两极”与“冷战”1.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聚会并签定了雅尔塔协定,这次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联合国——1945年成立,安理会会常任理事国有中、美、英、法、苏(俄),宗旨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2.为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与苏联的战时同盟,转而反苏、反共,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建立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建立针对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华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冷战”即美国要采用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对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美苏的军备竞赛;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4.二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就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20世纪40年代,亚洲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

亚洲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五六十年代独立运动席卷非洲,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5.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周恩来出席了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国家间都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次会议表达了获得独立的亚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命运的共同愿望。

(亚非会议是独立后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地区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6.二战后,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象。

第18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第18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发展: 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 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成长 (1)表现
①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欧洲共同体 的成立和发展, 日本 经济的“起飞”及
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 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1989 -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华约解体,雅尔塔体系崩溃,两极格 局基本解体。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消极: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 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 的威胁之下。 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 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积极:1、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 的世界大战。 2、客观上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解析:D 从材料“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 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利用纽约画派自由创作的风 格,进行对外宣传,意在渗透其崇尚自由、民主的思维,反映出美国政府借助 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各国民众的态度,排除A项;纽 约画派本身并没有意识形态色彩,只是美国政府利用其进行宣传,排除B项;美 国政府旨在利用其进行冷战对抗,排除C项。
(5)冷战的原因 ①根源: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截然对立。 ②二 战 结 束 后 , 美 苏 丧 失 合 作 基 础 。 ③ 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 (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将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战后 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苏联极其关心自 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尖锐 矛盾。) ④ 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时期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时期,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大超级强国之间的对抗。

冷战期间,世界呈现出两极格局,即东西方阵营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明显对立。

本文将探讨冷战对两极格局的影响,并分析其历史背景、原因和特点。

一、冷战背景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实力迅速崛起,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区域势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对立。

随着争夺欧洲势力范围、经济实力竞争、核武器军备竞赛等因素的加剧,冷战逐渐形成并持续了几十年。

二、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1. 政治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形成了明显的政治对抗态势。

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奉行民主自由的政治体制,国际上主张包括经济资本主义在内的自由主义,而苏联领导的东方阵营奉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倡导国家计划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

2. 军事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包括核武器的研发和部署。

双方在军事领域展开持续对抗,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3. 经济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经济上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实施经济援助,扩大了其在欧洲的影响力;苏联则通过对东欧国家实施经济援助,扩大了其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力。

4. 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西方民主自由的制度和文化价值观与东方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对立。

三、冷战两极格局的特点1. 对抗性强: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呈现出极为强烈的特点。

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互相遏制和竞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区域势力分裂:冷战时期,世界呈现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之间的明显分裂。

各国在国际事务中选择站队,形成了两极格局,国际关系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对抗性格。

3. 战略军备竞赛: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展开了大规模的战略军备竞赛。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 年,成立“华约”(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①“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不完全”的两极格局: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知识点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1)呈现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典型事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崛起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知识点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时期特征表现20世纪70年代日趋紧张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战略收缩(1)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A、美苏两大国间的争夺(霸权主义) B、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C、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武装冲突 D、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振撼
4、20世纪60年代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长期面临的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困境,在 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斗争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七十七国集团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
B、冷战的表现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建立 修筑柏林墙 古巴导弹危机 侵朝、侵越战争
冷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争霸(美、苏)
二、殖民体系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1.殖民体系的瓦解(二战后最具世界意义 的事件)
重大事件:
A、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印度(最大的殖民地)独立 C、万隆会议(周恩来——求同存异) D、非洲独立运动(1960年“非洲独立 年”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 殖民时代结束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田东来
一、两极与冷战
1.雅尔塔体系(两极世界) A、起源
美苏势力均势的基础之上 小国的利益被侵犯
强权政治、弱国无外交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邱吉尔
B、两极格局的形成
北约:1949 华约:1955
2、冷战 A、含义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手段: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方式
2、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
A、发达国家
关键靠“科技”——“黄金时 B、期发”展中国家
A、亚洲国小龙 B、七十七国集团——(南南合作) C、中东产油国为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的斗争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课后练习
1.杜鲁门国情咨文中说:“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 敌对堡垒。”这里的所谓极权政体是指:

一 战后世界的新格局

一   战后世界的新格局

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1、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这“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

简称“华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4、战与争霸:北约建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标志)。

5、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起来,在军事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6、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7、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探讨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探讨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探讨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冷战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

随着苏联的扩张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美国感到了威胁,开始采取了一系列遏制苏联的政策。

这导致了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首先,冷战导致了世界的分裂。

苏联和美国成为了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的领导者,形成了东西方两个阵营。

东方阵营以苏联为核心,包括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等国家;西方阵营以美国为核心,包括西欧国家、日本和南韩等国家。

这种分裂让世界陷入了对抗与对立的状态,国际关系紧张。

其次,冷战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两个经济体系。

西方阵营推行的是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而东方阵营则实行计划经济和封闭贸易。

这种经济体系的分裂导致了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分割,使得国际合作受到了限制。

此外,冷战也对世界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苏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导致了核武器的大规模扩散,使世界面临了核战争的威胁。

同时,两个阵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代理战争和干涉行动,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这些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道主义灾难。

冷战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角力使得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了两个阵营中的一员,被迫选择立场。

这导致了一系列政治冲突和领土争端,使得世界局势更加紧张和复杂。

同时,冷战也加速了非洲、亚洲和拉美地区的解殖民和独立运动,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最后,冷战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美苏两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导致了文化领域的分裂。

西方阵营推崇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东方阵营则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利益。

这种分裂使得世界文化交流受到了限制,文化多样性受到了挑战。

总之,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是多方面的。

两极与冷战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第二次世界

两极与冷战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第二次世界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土地改革之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 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个体农户缺乏 生产工具和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也难以合 理地使用耕地、采用机械化家具。 (2)方式: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特点:按照自愿的原则,分散的个体农民组 织起来。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公私合营
2、冷战的表现: (1)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苏为 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2)美苏两个超 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 根源;(3)东西方两个军事政治集团实力相当, 谁都不敢轻易动武;(4)美苏两国都储存了大量 核弹头,彼此相互威胁;(5)经历两次世界大战 的磨难,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另:冷战的表现事例 1)政治上:“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经济上:美国实行对西 欧的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的提出);3)军事上: “北约” “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4)在制造 机上:修筑“柏林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5)军备竞赛上:苏联决心发展战略武器,与美国 一争高下,双方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
(4)中国为什么要组织军队入朝作战 ? 这是由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周边形势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新 中国采取“遏制”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 美军就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 如果让美军占领整个朝鲜,强兵压到鸭绿江 边,新中国势将难以安定地从事经济建设和 社会改革,国际国内反动势力的气焰势必更 嚣张。因此,抗美援朝不仅与新中国的国家 安危密切相关,也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切身利 害密切相关。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一、巩固新生政权 1、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 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 制,消灭剥削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1952 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多农民分得土 地,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当年的粮棉产量超 过历史最高水平。 (1)1950年6月30日,国家制定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雅尔塔体系1、背景(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被美、苏实力均势所取代,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跃上了世界霸主的峰巅。

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控制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成为世界首强。

②西欧、日本等普遍削弱。

③苏联政治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2)随着二战的胜利,美苏关系改变,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主要原因。

随着二战结束,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突出,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称霸世界;苏联不屈从美国的意志,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2、概念和内容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特别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3、评价①实质: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

②影响:a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B该体系倡导和平、民主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承认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C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

D它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有利于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949年4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
简称“北约”。
“华约”。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4)冷战的结果----两极格局形成
(1)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2)表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互 对峙的世界状态
(二)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结束
苏联外有“和平演变”,国内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 的领导地位,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拆除柏林墙
苏联解体
影响: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探究:综合本课内容,总结冷战的发生、发展与 世界格局变化之间有何影响?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50年代中期,伴随着美苏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 的发生,两极格局也逐渐定型;
(3)特点: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美国及其盟国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 如印度、印度尼西亚
二、冷战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变化(两极格局的衰落)
1)、冷战发展的表现
(1)1958—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 (2)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
从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
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苏冷战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根本原因: (3)思想原因: (4)经济原因:
(2)冷战爆发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 ②根本原因 ③思想原因 ④经济原因
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基础。 美苏两国国家利益严重冲突, 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美国把苏联视为其全球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苏联奉行保障国家安全战略,并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

两极格局与冷战的区别和联系

两极格局与冷战的区别和联系

两极格局与冷战的区别和联系中牟县弘毅高中高三历史组周爱敏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学习《两极格局与冷战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我们学习雅尔塔体系、冷战和两极格局的概念。

一、雅尔塔体系。

从1943年到1945年二战结束,反法西斯同盟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莫斯科、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举行了一系列会晤与会议安排战后的世界事务,产生了各种协议、公报和密约,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支配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

因为在1945年2月4日-11日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达成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的若干重要协议,历史学界把这种新体系称为雅尔塔体系。

二、冷战。

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认为冷战是指1947—1991年,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三、两极格局。

“极”本是自然科学上的概念,如北极、南极,正极、负极等。

历史学借鉴自然科学的概念,“极”指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

“两极”指的就是两个力量中心,就是美国和苏联。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这是雅尔塔体系、冷战和两极格局的概念。

三者最明显的区别是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

冷战以杜鲁门主义出台为标志。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这一反苏、反共纲领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民主德国等8国针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两极与冷战

两极与冷战

二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争霸表现一
柏林墙大事记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 万东德人通过东、西柏 年 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 万东德人通过东、 年 月 日大约有 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 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 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 林的 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 。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 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 年 月 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 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 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 公里, 达154公里,通称“柏林墙”。 公里 通称“柏林墙” 它的外围是一道 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 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 米高的通电铁丝网, 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 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无人 米宽的空地, 多公里、 之间有 米宽的空地,在这长 多公里 米的无人 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22个暗堡,数千个电子眼和 个观察炮楼、 个暗堡 个暗堡, 地带设有 个观察炮楼 250只警犬。柏林墙高 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接 只警犬。 公分, 只警犬 柏林墙高4米 公分 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边防兵对越 年 月 日 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 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 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两天后第一个越墙 者被打死。 者被打死。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 年 月 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 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国 米对峙十几个小时, 米对峙十几个小时 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及其西方的盟国此时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 及其西方的盟国此时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接 受了“柏林墙”这一既成事实。 受了“柏林墙”这一既成事实。

第1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1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5. (2017· 呼伦贝尔市高三模拟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 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 伙伴。”材料表明( B ) A.两极格局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世界新格局形成 D.区域集团化发展
(2)消极影响: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 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 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 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出现了缓 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快,美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 导的单极世界,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政治力量不断壮大,多极化趋势进一 步加强,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史料应用] (2)《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中说: “朝鲜战争作为冷战中的 [学会读史] 第一场热战 ……使冷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结合史料二, 史料二揭示出美苏冷战的特点,即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 概括指出朝鲜问题的实质。 “热战”并存(欧洲冷战,亚洲“热战”)。 提示:美苏冷战的产物。
跟进自测
4.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 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 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 此,英国( B )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是二战后世界政治和军事格局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所主导。

这一时期的两极格局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冷战的起源、影响和结束等方面来论述冷战与两极格局。

一、冷战的起源冷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当时盟军和苏联红军成功将纳粹德国击败。

二战胜利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地位显著提升,两国意识到彼此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战略差异。

这种差异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期间变得越发显著,美国和苏联在共同统一目标的基础上展开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在二战期间,苏联以及西方国家之间的合作团结是为了对抗纳粹德国。

然而,战争过后,苏联统治东欧,美国在西欧逐渐扩大其经济和军事影响力。

双方对彼此的意识形态差异以及地缘战略的不同看法逐渐加深,并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二、冷战的影响1. 军备竞赛: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通过大量投资军备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实力。

他们在核武器和常规军队方面的发展引发了一场全球军备竞赛。

这场竞赛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对世界的稳定造成了巨大威胁。

2. 领土争端: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利用第三世界国家作为势力范围的争夺场所。

他们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支持不同的政府或反政府力量,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战争。

3. 区域冲突:冷战期间,东西方两个阵营之间的对抗造成了许多局部冲突的爆发。

例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就是冷战时期的直接产物。

这些冲突加深了全球紧张局势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破坏。

4. 意识形态对立: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冲突被放大,并在各自的阵营中推动了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推广。

这种对立影响了全球各个方面,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和艺术等。

三、冷战的结束冷战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进入尾声。

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导致了全球格局的巨大变化。

这一时期,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单极格局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形成。

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两极与冷战课件 人教版

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两极与冷战课件 人教版

2、从地理区域和社会制度上比较北约和华约有哪些不同? “两极”格局和两大阵营有何联系? 地理区域:北约主要集中在西欧而华约主要集中在东欧 社会制度:北约是资本主义国家集合体,而华约是社会 主义国家集合体。 两大阵营的形成为两极格局的对峙奠定了基础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哪次战争有关 ? 和什么历史事件有关?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和那次战争相关?和哪一国家相关?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 历史事件:十 月革命 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
赫鲁晓夫 肯尼迪
图片体现了当时怎样的形势?
美苏两国实力相当,剑拔弩张的局面
冷战表现之四—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冷战时期的局部热战—美侵略朝鲜和越南
南越亲美傀儡政权在越南南方人 民的打击下,岌岌可危。1961年美国 发动所谓的“特种战争”,进入越南。 这场战争前后历时十二年,美国付出 了高昂的代价,极大地消耗了美国的 实力,后来不得不从越南撒军。
第一单元: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现 代 人 类 的 未 来
第二单元:人类环境问题 第三单元:人类政治文明 第四单元: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第五单元: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六单元:我们的未来?
中 考 考 点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两极与冷战、多极化
单 元 脉 络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两弹一星
2)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冷战
3)北约和华约的性质:军事集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冷战的影响? ①促使两极格局的形成; ②不利于世界政局的稳定与发展;
小结
(东西方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美苏 对峙) 结束:
原因: 二战;雅尔塔会议 “两极” 两大阵营:北约/华约 形成:

20世纪中期的世界两极格局与冷战局势

20世纪中期的世界两极格局与冷战局势

20世纪中期的世界两极格局与冷战局势回顾20世纪中期的全球形势,世界两极格局与冷战局势是当时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本文将从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以及相关事件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一、经济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经济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核心的两极格局。

美国作为二战后唯一幸免于战火蹂躏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迅速崛起。

而苏联则是战胜纳粹的主要力量,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战后快速扩张。

在这个时期,美国经济一度出现繁荣景象,GDP增长迅速,带动了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同时,美国以其强大的制造和科技实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大国。

而苏联则建立起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通过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形成了一个经济上的势力范围。

二、军事格局冷战时期的军事格局是世界两极格局最直接的体现。

美国和苏联作为两个主要超级大国,通过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和军事援助,构建了世界军事格局。

冷战初期,美国担心苏联的扩张主义行为,因此加强了军事力量的投入。

1950年代,在北约的主导下,西方国家建立了一个反共的军事联盟体系。

而苏联则在东欧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对抗西方的军事威胁。

冷战时期,核武器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军备竞赛使世界两极陷入了一种相互威慑的状态。

两极的大国之间,尽管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但在世界各地的代理人战争和谍报活动却四处展开。

例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冲突成为了美苏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的重要战场。

三、文化格局除了经济和军事上的对抗,冷战还表现为两个 ideologically opposing ideological对立的文化格局。

美国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价值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个时期,美国通过文化输出来传播其价值观念,并试图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

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摇滚音乐等流行文化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潮。

而苏联则运用宣传机器,大力推广社会主义理念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 冷战发生的原因(1)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2)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3. 冷战的表现4. 两极格局的特点(1)不对称:冷战所导致的两极格局中,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2)不完全: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

(3)自我控制机制:双方使用战争边缘的威慑手段,然后以谈判为主解决问题,避免直接武力冲突。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 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攻苏守”;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攻美守”;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美攻苏守”。

2. 多极力量的成长(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2)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导致东欧国家反对苏联的控制;中苏关系的破裂。

(3)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4)第三世界的兴起。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 冷战的新变化(由对抗到缓和)(1)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企图拖垮苏联。

(2)缓和:1985年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苏联实行战略收缩。

2. 两极格局的瓦解(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原因:①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②美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③苏联的退让和妥协;④苏联解体(直接原因)。

(2)表现: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局面。

(3)影响: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国 家
二战的胜利,使苏联的军事力量空 前强大,政治威望空前提高,到1945年, 苏联拥有军队1140万人,军事工业仅次 于美国。战争使苏联扩大了领土面积, 建立起“东方战线”,西部邻国的一些 地区先后划入苏联版图。在亚洲,苏军 进驻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占领了日本北 方四岛。在苏欧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 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 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 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 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 http://www.zgkss.top/ 看守所
cth58dwc
涸、泪渐干?洛月躲在屋里,手心冒汗。她遵照 的意思,取闺房中现成的红染料浸出水,趁人看不见打进泥土中,芙蓉树吸了,汁液中便 流着红色,又从断口中渗出来。洛月在做这事时,只以为吓唬吓唬那些敢挖树的人,没想到会惊动到老太太,闹得这么大。老太太看过了 那些“血泪”,甚至闻了闻,问嘉颜:“留了么?”嘉颜道:“留了一份,送到外头验了。”老太太道:“快把树请回土里去,好生照料 着。”众人应着。老太太进宝音屋里来。宝音倚在床边,长发在颈后以丝巾束住,简洁柔婉,纤细双肩披袭淡色长衣,见老太太进来,忙 叫乐韵扶她行礼。老太太叫止了。嘉颜不听,在地上行了大礼,依次对大太太二太太也施礼毕,呜咽:“惊动这么多长辈,毓笙心下惭愧 死了。”第二十四章 芙蓉泣血移宝屋(2)“糊涂孩子,”老太太看着乐韵把 扶回床上坐着,“那树有异常,又关你什么事?”宝音道: “总是毓笙院子里出的事……”老太太听宝音说话,不带咳喘,气息撑得下来,虽还娇弱,遣词行句倒比从前还得体了些,再仔细看她脸 上,气色也见好些,眸光温润内敛,更非从前那恹恹抱恙的目光,不由惊奇道:“笙儿,你身体见好?”宝音答道:“多托外婆的福,多 亏大舅母、二舅母关心照料,自从用了于大夫新药之后,笙儿自己觉得是一天天爽利起来。”老太太又问:“昨天晚上,可惊着你了不 成?”宝音便有些迟疑:“笙儿一早起来,听丫头们讲说,半夜有什么声音……还觉奇怪呢,怎么笙儿似乎没听着什么。”老太太便问丫 头:“昨晚你们听见什么?”乐韵对答如流:“是听见怪声,像有人哭,婢子惊醒回来,看姑娘睡得熟熟的,不敢惊动。幸好那怪声持续 时间不长,很快就止息了。早上,听其他人也说这事,不是婢子一个人错听,这才不敢瞒了,便照实禀报了姑娘。”老太太抚摸着宝音的 手:“可怜见的。”宝音的手温暖,不湿、不燥。老太太很欣慰,这是一双健康的手。若真有恶鬼闹事,屋主人怎还会如此健康?老太太 放心多了,宝音看着老太太,一脸依恋和求助:“外婆,其实,昨晚……”又不敢说下去。老太太鼓励她:“昨晚怎么了?说呀?”宝音 悄悄抬起一点眼皮,又不敢说。老太太便命大太太二太太:“没什么事了,你们先回罢。我这儿同孩子说会儿话。”大太太二太太便告退, 并乐韵都送客出去了,屋里只剩下老太太和宝音。老太太道:“好孩子,有什么话,你信得过外婆,但说出来,不妨事!”宝音感戴道: “这事,笙儿想来想去,也只有同外婆讲,人家说不定怎么笑话我呢!外婆一直明达,想必不会斥责笙儿。”“绝不会斥责的。”老太太 答应她,“你讲罢!”宝音道:“其实昨晚,笙儿做了个梦,有人青裙粉帔,似乎是——极
美国:世第一强国
军事上,1945年美国军队人数达1200 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战后初期,美 国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500多个军 事基地。此外,还垄断了原子弹。美国军 事跃居世界第一。在经济上美国拥有资本 主义世界总产量的60%,黄金储备的59%,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 美国凭借巨大经济优势,掌握了国际金融 控制权。
3、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 苏、英、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 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
〇通过上述内容,谈谈雅尔塔会议有什么重要影响? 〇“二战”使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西欧:普遍衰落
法国在二战中沦亡,元气大伤。 尽管戴高乐将军领导“自由法国”运 动,组建军队,建立法国政权,但它 的力量不被盟国重视,直到战争结束 才依靠盟国的力量恢复了作为大国的 政治地位,但经济濒于瓦解,殖民帝 国趋于崩溃。实际上二战后的英法已 降到二流国家的地位。
“两极”与“冷战”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主要政治力量在国际中 处的地位及力量对比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 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战后初期 东西方两大 阵营的对峙
两极
60-80年代末 90年代后
美苏 争霸 多极化 趋势
1、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 2、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 对日作战。 (作为交换条件,苏联得 到了对库页岛南半岛和千岛群岛的主 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