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教案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教案
通过对历史事件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揭露地主阶级腐朽反动的本性,并说明这一切正是唐朝国势衰落的原因。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2.唐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反动统治。说明封建社会里农民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板书)六、五代十国
师生共同探讨:
观察教材五代十国形势图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板书)3.唐朝衰落
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使人民遭受一场空前浩动。双方反复攻夺的洛阳城,周围几百里内,不少州县成了废墟。据记载,战争所及黄河中下游一带“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劫后余生者不足1/3,北方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
安史之乱虽然平息了,但迫于安史旧部的实力,唐中央封降将李怀仙、李宝臣、田承嗣分别为卢龙、成德和魏博节度使。这三家名为节度使,实则是独立的割据势力。史称河北三镇。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此开始,唐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开元盛世”指开元年间,唐朝在政治上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的盛世景象。
(二)、导入新课
然而,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3.(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优秀教案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了解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安史之乱的影响。
通过黄巢起义了解农民起义。
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杨贵妃图片导入新课。
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
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给唐朝政治带来了什么直接影响?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一)“安史之乱”1.师提问安史之乱开始结束的时间。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2.师生共同探讨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影响?材料一:(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材料二: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致使地方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
天宝年间,边缜兵力达50万,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师生共同探讨1.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黄巢起义的历史影响什么?材料: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
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师简要讲述下唐朝灭亡的背景、时间。
(三)五代十国师生共同探讨观察教材五代十国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2.通过五代十国的更迭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五代十国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5课时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5课时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学习目标1.掌握“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涉及的人物、经过、结果、影响。
【重点】2.了解“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
【难点】3.掌握唐朝灭亡的时间、原因、过程。
4.了解唐亡后随之兴起的五代十国的具体情况。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是一部关于“安史之乱”的电影。
影片展现了玄宗年间的政治斗争。
当痴迷于杨贵妃美色的唐玄宗和寿王展开拉锯战时,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安禄山正在策划一场政治叛乱。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探讨“安史之乱”的史实以及唐朝的衰亡。
二、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3—24页的内容,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思考下列问题4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1、“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涉及的人物、经过、结果、影响分别是什么?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5—26页的内容,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1、藩镇割据局面是怎样形成的?2、黄巢起义爆发的时间、建立的政权、经过、结果、影响分别是什么?3、什么是五代十国?4、周世宗改革的措施、作用分别是什么?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测、点拨:1、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的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中央权力衰微,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3、宦官专权:安史之乱后,宦官因拥立有功而权力增大。
后来又直接掌握了兵权,宦官开始有恃无恐的干政,连皇帝也任其摆布;第一阶段批阅奏折;第二阶段掌握禁军;第三阶段掌握皇帝生杀予夺大权。
4、原为农民起义军的将领朱温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镇压起义,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
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大小割据势力。
第27课从“安史之乱”
2、知道藩镇割据和唐灭亡原因。
3、掌握唐朝灭亡时间。
4、了解五代十国的概况。
【自学填空】(一)安史之乱:1.原因:(1)唐玄宗统治后期,和把持朝政,排斥异己,贿赂公行,政治腐败黑暗。
(2)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长官称,兼管、,成为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
(3)天宝初年,形成内轻外重之势。
(4)胡人出身的边将因向杨贵妃行贿,受到玄宗信任,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埋下隐患。
2.经过:755年,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于起兵,相继攻占、,自称。
仓皇逃往成都,至,禁军哗变,杀杨国忠,逼玄宗命宦官益死杨贵妃。
3.结果:持续8年之久,763年才彻底平定叛乱。
4、影响:从后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的局面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国力,给人们带来沉重的苦难。
(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1、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唐朝采取安抚政策,在边境和内地任命了更多的,他们是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佣兵自重,最终形成的局面。
唐后期多次发生叛乱,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2、唐朝灭亡(1)原因:①的权力越来越大,把持朝政,甚至可以废立皇帝。
节度使与他们勾结,政治更加败坏,社会危机加剧。
②全国各地爆发多次农民起义。
影响最大的是黄巢起义。
(2)黄巢农民起义时间:875年,经过:聚众在山东起义,一度攻入洛阳后来攻入长安,建立了政权。
结果:884年7月其兵败被杀后,农民起义最终失败。
(3)黄巢起义的影响:冲击了已经衰弱不堪的唐朝统治。
导致唐朝灭亡。
(4)唐朝灭亡:年节度使灭唐,建立梁朝,史称“”。
(三)五代十国:1、907年,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此后中原地区相继经历、、、、五朝,史称。
与此同时,南方分别存在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九个政权,加上山西的,合成十国。
2、五代十国的实质及影响:影响:人民饱受割据和战乱之苦。
后周世宗时国力大增为后来统一奠定了基础。
【问题探究】1、安史之乱的原因有哪些?2、唐朝衰亡的原因有哪些?【巩固练习】一、填空题1、安史之乱:后期,755年——762年,节度使、发动叛乱,虽被平定,但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新)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案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原因和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后果;知道唐朝灭亡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教学,让学生感知历史事件的内涵。
通过史料法、故事法、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后果。
通过识图法,感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相关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帝王的用人直接关系到一个王朝的兴衰,用人得当则国运昌盛,用人失当,则有可能国破家亡。
从中感受创业难,守业更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经过和后果。
难点: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的灭亡。
三、教学方法史料法、故事法、比较法,识图法。
四、教学媒体PPT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教师:唐朝从建立开始,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达到了国力的顶峰,然而正当人们沉醉在盛唐气象之中,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打破了这一迷蒙,并使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合作探究一、“安史之乱”1、概念教师: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由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一场政治叛乱,是藩镇割据势力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教师:天宝年间,正是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江山一统,万国来朝,物阜民丰,万民安乐。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是什么原因促使安史之乱的爆发。
2、叛乱原因①玄宗怠政➩ 3个人左右着朝政,他们是口蜜腹剑李林甫、专权乱国杨国忠、倾国倾城杨贵妃。
②藩镇设立,军事格局外重内轻➩三镇节度使安禄山。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一二自然段。
收集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叛乱经过时间:755-763年主要人物:安禄山、史思明经过:范阳起兵➩南渡黄河➩攻下洛阳➩次年破潼关➩占领长安结果:彻底平定叛乱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七年级下册27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优质课导学案
1、“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人物是谁?结果如何?
2、“安史之乱”造成了什么样的巨大影响?
3、唐末爆发了谁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影响?
4、唐代最后被谁所灭?唐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5、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又出现了哪些朝代?总称为什么?
6、请你归纳唐朝衰落到灭亡的原因
重点知识和易混淆的知识一定要重点记忆。
二、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1、首先寻求小组帮助,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2、在基本问题解决后,请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想一想,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与藩镇割据有什么联系?
预习方法与要点
1、按照老师给出的课题由浅入深,逐一解决所提问题。
2、助记:
明辨: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中学第一次备课专用稿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第1课时总1课时
课题
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备课时间:2017、3、2授课时间:3月13日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掌握唐朝灭亡的史实。
知道五代十国的相关内容
学习重点
“安史之乱”
学习难点
五代十国。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与合作
2、唐代后期社会危机如何加剧的?
3、唐末爆发了谁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所学,请你归纳唐代衰亡的原因?
5、唐代最后被谁所灭?唐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三)阅读“五代十国”这一课题,解决下列问题:
1、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又出现了哪些朝代?总称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2. 过程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叛军南渡黄河,攻下洛阳。 756年,玄宗入川, 马嵬驿之变。
757年,安禄 山被杀。
763年安史之 乱平息。
公元755年,安史之 乱爆发。次年7月15日, 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 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 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 忠,并强迫玄宗杀杨贵 妃,玄宗无奈,只得自 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1.藩镇割据的形成
2.唐朝衰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藩镇割据的形成
原因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的基本类型
河北地区 “河朔三镇” 东南地区 中原、西南、 西北地区
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 “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 中央直接控制, 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擦, 尚未达到割据程度
黄巢起义(875—884年)
黄 巢 流 动 作 战 路 线 图
朱温灭唐
907年,废哀帝, 改国号梁,都于汴, 史称后梁。至此, 唐王朝灭亡。中国 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时期。
朱温(852年-912年)
◆三.五代十国
1.五代十国的概况 2.后周世宗的改革
1.五代十国的概况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与山西地区先后建立的多 个割据小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 是晚唐藩镇割据的发展,北方诸国混战动乱,社会经济严 重破坏;同时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经济与文化地位进 一步提高。 五代十国又是转向重新统一的过渡,后周的改革为 结束分裂奠定了基础。
3.后周世宗的改革
饱受分裂割据和战乱之苦的 人民,热切渴望统一。
发展经济 严肃法纪 整顿军队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是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变迁,掌握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这段历史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方面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解决;3.案例分析法:以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为例,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4.对比法:引导学生对比唐朝前期和唐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3.网络查询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创设唐朝盛世的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然后提出问题:“唐朝为什么会有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唐朝产生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过程的曲折以及影响的长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得出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岳麓版新版七下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实用课件(18张)
(隋唐时代、繁荣开放)
第 27 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复 习 回顾
一、由盛转衰:天宝危机与安史之乱 二、危机加剧: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 三、再陷分裂: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
反思历史·以史为鉴
一、由盛转衰:天宝危机与安史之乱
一、由盛转衰:天宝危机与安史之乱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 概况:
875年起义,转战南北,攻入长安 ,建立大齐政权。
起义军将领朱温投降唐朝,朱温与 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大起义。
884年兵败。 • 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三、再陷分裂: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
评价安史之乱和黄巢大起义
事件
性质
影响
它是一场叛乱
安史 ,是统治阶级 之乱 内部争权夺利
二、危机加剧: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
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 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 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 未有之变也。
——《廿二史札记》
三、再陷分裂: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
三、再陷分裂: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
• 背景: •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 2、人民赋役繁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稻米流脂粟米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公私仓廪俱丰实。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危机加剧: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
“安史之乱”平息后, 唐王朝采取安抚政策,在 边境和内地相继任命了更 多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 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拥兵 自重,最终形成藩镇割据 的局面。
招还散亡,治城邑甲 兵,自署文武将吏,私贡 赋,天子不能制。—— 《新唐书》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2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2。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安史之乱的原因和过程。
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安史之乱的影响以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地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多角度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对安史之乱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安史之乱的影响以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历史人物的作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认识五代十国政治局面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及其特点。
2.难点:安史之乱的影响;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的发展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2。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图片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安史之乱的战争场面,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教师在此期间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1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是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27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唐朝中期以后,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历史背景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其中的关键人物和重要史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的背景和影响;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和文化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多媒体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观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和文化发展。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新
朱温(852年-912年)
唐朝衰亡的原因: 1.安史之乱使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唐朝国势由盛 转衰; 2.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使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唐朝后期的统治力量严重削弱; 3.宦官专权,腐朽贪婪,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加 速了唐朝的衰落; 4.土地兼并严重; 5.唐末遇到连年灾荒; 6.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
藩镇的基本类型
河北地区 “河朔三镇” 东南地区 中原、西南、 西北地区
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 “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 中央直接控制, 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擦, 尚未达到割据程度
藩镇割据的主要特征(表现): 1. 节度使父死子继,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央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是晚唐藩镇割据的发展, 北方诸国混战动乱,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同时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经济与文化地位 进一步提高。 五代十国又是转向重新统一的过渡,后周的改革为结束分裂奠定了基础。
五代政权表
国号 时间
国号
前蜀 吴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十国政权表 时间 创建者 国都
尾外 大重 不内 掉轻
天 宝 时 期 的 节 镇 布 局
胡人将领——安禄山
唐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 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小名轧荦 山。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无子,祷 轧荦山神,应而生焉。 长而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 解九蕃语,为诸蕃互市牙郎。 玄宗每令作胡旋舞,其疾如风。
胡人将领安禄山靠重金行贿李林甫、 杨贵妃,赢得了唐玄宗的信任,唐玄宗 让他兼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 使,控制了广大地区,统兵20万,形成 “兵雄天下”之势。
3.黄巢起义(875—884年)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2.藩镇割据——削弱国力
3.黄巢起义——致命打击 4.唐、五代十国更迭
独学:6分钟
1.安史之乱的背景。什么叫安史之乱? 造成了哪些影响? 2.藩镇割据有什么危害?
3.唐朝后期社会状况如何?有何影响?
4.什么叫五代十国?与唐朝藩镇割据 有什么联系?
4.五代十国——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
唐亡至宋立之间的一段分裂时期
对学:
1.独学题对答案。 2.讨论:归纳唐朝从建立到灭亡 的重大事件。
【走进历史】唐朝由兴盛到衰亡:
【走进历史】唐朝由兴盛到衰亡:
①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②贞观之治 ③贞观遗风 ④开元盛世——唐朝全盛时期 ⑤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⑥907年,唐朝灭亡。
1.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2.藩镇割据——严重削弱唐朝国力 3.黄巢起义——唐朝统治遭致命打击 4.唐、五代十国更迭
作业:
1、对子交换课本检查笔记。+2分 2、课后过关:
背本课小结。 +2分
P27.集思广益
712年,唐玄宗继位。他励精图治,任人 唯贤,整顿吏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得 社会稳定,经济空气繁荣,国力强盛…
检测:
问:唐朝初年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
出现贞观之治?
检测:
问:唐朝初年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 出现贞观之治?
答:唐太宗吸取隋亡于暴政的教训, ①经济上,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②政治上,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 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 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3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主要内容涵盖了唐朝安史之乱后的历史背景、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以及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唐朝有所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趋势等方面尚有不足。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唐朝的影响;掌握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及其特点;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运用地图、插图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历史发展脉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唐朝的影响;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及其特点。
2.难点:安史之乱的背景及其原因;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地图教学法:运用地图、插图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历史发展脉络。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准备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
3.安排课堂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 本课任务 • 1.记安史之乱的时间、原因及导致唐朝由 盛转衰的后果 • 2.记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割据局面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自主学习和自学检测
1、天宝年间,唐玄宗宠爱 杨贵妃 ,先后将朝政交 给奸臣 李林甫 和 杨国忠 。 2、唐朝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的军事重镇称 , 藩镇 长官叫 。 节度使 3、755年, 安禄山和 史思明在 范阳 起兵叛唐,史 称“安史之乱”。 4、安史之乱平息后,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最终形成 藩镇割据 的局面。唐后期, 宦官 的权力越来越大, 把持朝政。 5、907年, 朱温 灭唐。后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3. “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D)
A.唐高祖 C.武则天
B.唐太宗 D.唐玄宗
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D
课后作业
1. P27学而时习(做书上) 2. P27集思广益(晚1做作业本上, 要抄题) 原因: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整 顿吏治,大力发展生产;统治后期荒废政事, 沉湎酒色,重用奸臣,政治腐败。 经验教训:励精图治,用人得当,则国运昌 盛;沉湎享乐,用人不当,则可能国破家灭。
平叛后的唐朝
(1)藩镇割据
招还散亡,治城邑甲兵,自署文武将吏, 私贡赋,天子不能制。 ——《新唐书》
节度使在藩镇内有何权 力?后来发展为怎样的问题?
安史之乱后藩镇图
(2)宦官专权
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 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 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廿二史札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宗将国家大事交给“口密腹剑”的奸相李林林甫有四项奸邪作恶的“本领”:“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已,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他独揽朝政19年,残害忠良,堵塞言路(提醒学生看书中有关李林甫专权、阻谏的小字)。朝廷腐败日甚一日,国家祸患日迫一日。
为了有效打击敌人,发展革命力量,起义军转而向守备薄弱,又是唐朝财赋的主要供应地的江南进攻。黄巢率军在安徽和州渡江,先后攻入浙江、福建,879年夏攻占广州,此时起义军发展到50多万人。由于多年征战积累下丰富的战斗经验,扩大胜利成果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广州,黄巢发布文告,痛斥朝臣和宦官狼狈为奸,纲纪败坏。宣布要直捣长安,推翻李唐王朝。十月,声势浩大的北伐开始了。先克桂州(今桂林),再沿湘水破潭州(今长沙),经湖南入湖北,顺长江东下,攻到今江西、皖南、浙西一带。又从安徽北渡长江,不战而下洛阳,平潼关。881年一月八日,唐僖宗仓皇逃出长安。同一天,义军领袖黄巢乘坐饰金软舆,率领千军万马进入长安。长安百姓涌向街头,夹道欢迎。一月十六日,农民军在长安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国号大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揭露地主阶级腐朽反动的本性,并说明这一切正是唐朝国势衰落的原因。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2.唐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反动统治。说明封建社会里农民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的过程和藩镇割据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提问
同学们曾学习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开元盛世”是指哪个皇帝统治时期的史事?“开元盛世”的含义是什么?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开元盛世”指开元年间,唐朝在政治上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的盛世景象。
(5)、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一、天宝危机
二、安史之乱(755——763年)
三、藩镇割据
四、宦官专权
五、“黄王起兵,本为百姓”
六、五代十国
两分钟安全教育:上下楼梯靠右行,放学排队就餐注意安全,不要拥挤在放学、上学的路上,特别注意交通安全。课间不要追逐打闹,文明休息,礼貌让行。安全顺口溜牢记心中。
(板书)二、安史之乱755——763年
正当玄宗和杨贵妃流连于骊山华清宫的富丽,沉湎于《霓裳羽衣曲》乐曲声中时,幽燕边塞响起了反叛的聋鼓。
(板书)1.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
唐自睿宗开始,就在边地设立节度使。天宝年间,边境10个节度使共拥兵49万。善于逢迎献媚,深得玄宗信任的安禄山一身兼领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管辖着今北京、河北、山西以及辽宁、山东、河南的部分地区,拥有15万铁骑。他依仗自己势力,趁唐朝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于755年11月,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发动叛乱,企图夺取唐中央政权。后来其部将史思明也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
(板书)2.王仙芝、黄巢发动起义875年
(利用《黄巢起义流动作战》图讲述起义过程)875年初王仙芝率领几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起义,黄巢也聚众响应。他们利用灵活的战术,连克州县,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878年王仙芝在湖北黄梅战死,大家公推黄巢为王,号称“冲天大将军”。
(板书)3.流动作战和大齐政权
七年级历史(下)教案
教学单元
第六单元、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课时计划:1
课题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教学内容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五代十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了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起义原因、简单经过及历史作用;五代十国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事件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板书)1.不理朝政
天宝年间,玄宗渐生骄侈之心。他不再似当年那样关心政事,勤勉治国,勃勃进取了,而一心要作纵欲享乐的“太平天子”。自杨贵妃入宫后,玄宗整日与贵妃饮酒作乐,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
(多媒体播放下列两幅图片)
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给唐朝政治带来了什么直接影响?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板书)4.起义失败及历史意义
由于起义军没有乘胜追歼唐军,给了唐僖宗纠集残余军队和藩镇势力反扑的机会。883年,义军被迫撤出长安。884年,黄巢在泰山附近兵败牺牲,轰轰烈烈的起义失败了。
唐末农民战争历时10年,震荡全国,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经过大起义的冲击,唐王朝已名存实亡,907年,最终为藩镇所灭。
(二)、导入新课
然而,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板书)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板书)一、天宝危机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使唐王朝社会经济和国势达到极盛时期。但在这殷富繁荣的背后,却潜伏着祸乱衰败的危机。
(板书)六、五代十国
师生共同探讨:
观察教材五代十国形势图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板书)三、藩镇割据
(讲解“藩镇”概念)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犹兼三四。他们控制着土地和人民,依恃着强大的兵力和财力,与中央对抗。军队是藩镇割据的资本。节度使的职位或由父传子,或兄终弟及,或部将接替,中央无法节制。藩镇林立,争战频繁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使生产受到破坏,唐朝后期的统治力量严重削弱,是唐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教学反思
(板书)2.郭子仪、李光弼平叛
安禄山的军队十分残暴,所到之处,抢劫财物、奸淫妇女、屠杀老人和儿童。756年六月有攻入长安后,纵兵“大索三日,民间财尽掠之。”叛军的胡作非为,激起军民强烈反抗。常山和平原太守在河北起兵拒敌,牵制叛军不得西进。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部平叛。757年九月,郭、李二将在回纥兵配合下收复长安、洛阳二京,叛军受到重大打击。763年叛乱最终被平息。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3.(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四)、课堂总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唐朝内地多年无战事,士兵无训练,兵器多朽烂。一时有变,各地猝不及防。起初,叛军连连得手,很快攻下唐东京洛阳。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接着西下潼关,直逼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杨国忠和皇亲贵臣趁夜出城逃奔川中。走到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愤怒的士兵杀死杨国忠,并包围驿馆,玄宗被迫忍痛缢死贵妃,继续西逃。皇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西北)即皇帝位,主持平叛,他就是唐肃宗。
(板书)3.唐朝衰落
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使人民遭受一场空前浩动。双方反复攻夺的洛阳城,周围几百里内,不少州县成了废墟。据记载,战争所及黄河中下游一带“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劫后余生者不足1/3,北方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
安史之乱虽然平息了,但迫于安史旧部的实力,唐中央封降将李怀仙、李宝臣、田承嗣分别为卢龙、成德和魏博节度使。这三家名为节度使,实则是独立的割据势力。史称河北三镇。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此开始,唐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板书)五、“黄王起兵,本为百姓”
(板书)1.爆发起义的原因
唐朝后期,统治阶级更加贪婪,生活更加糜烂。而广大人民面对的却是赤贫和死亡。873年,潼关到大海的广大地区遇到大旱,农民吃草根、槐叶充饥,饿死无数。官府却照旧催逼赋税,农民被迫拆房砍树,卖妻卖子,也不能完税。租税以外,还有其它繁重的差役。农民已无法生活下去,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
(板书)四、宦官专权
唐朝宦官专权,是从玄宗宠信高力士开始的。那时四方奏章,都经高力士传递。宦官李辅国因在灵武拥立肃宗有功,而掌握了禁军的统帅权。代宗时宦官又掌握了传达皇帝命令的机要权。宦官的权柄越来越大,以至后来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都由他们把持。唐朝末年8个皇帝,有7个是各派宦官根据自己的需要拥立的。“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一般,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了宦官手中的驯服工具。宦官专权,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加速了唐朝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