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16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详解)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详解)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D.响度不同2.如图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4.我国已进行“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景海鹏、刘旺、刘洋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6.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也沿该公路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A. 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经过4秒,两车相距10米B. 经过6秒,两车相距10米C. 通过4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D. 通过6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8.在运动场上的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在计时时( )A.听到枪声同时按下跑表B.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C.听枪声和看到白烟都有可以按跑表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9.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少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B、减少由于刻度尺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C、减少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产生的错误10.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90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11.一辆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0km/h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 的值为()A.32km/hB.345km/hC.56km/hD.90km/h 12.若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dm,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dmB、1mmC、1cmD、1μm 13.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D.孕妇作“B超”14.下列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西瓜是否成熟可以用手轻敲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用超声波加湿器湿润空气D.用超声波来清洁牙齿1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16.让钢琴和手风琴都发出C调的“do”,我们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手风琴的声音,这是依据()A.它们声音的高低的不同B.它们的音调不同C.它们的响度不同D.它们的音色不同17.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下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七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每题2分,共24分)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2.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B.C.D.3.有五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52cm,18.51cm,18.80cm,18.49cm,18.50cm,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A.18.564cm B.18.56cm C.18.505cm D.18.51cm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5.小明和小华坐在同一轮船上顺水漂流,小明相对于哪个物体是静止的()A.河岸 B.小华C.河岸边的树D.迎面驶来的轮船6.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7.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5 B.3:2 C.2:3 D.5:98.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v=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10.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1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6.75m/s D.7.5m/s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14.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出游时,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描述运动的角度,“云不动”“云与我俱东”所取的参考系分别是、.15.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图).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m/s,(保留一位小数)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为参照物.16.全日制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图所示.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和可以传声.17.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18.5.78um= m,6.89nm= m.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9分)19.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上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图,铅笔的长度应为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cm.(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偏小/不变)20.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中完成了如下实验.(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提醒: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表格中要填数据)路段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AB 40.0 2BCAC 90.0 3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填“越来越快”或者“越来越慢”).(2)该实验的原理是.(3)斜面选择的坡度不能过大,以免,也不能过小,以免.21.桌面上左、右两边各放置一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叉股接触的泡沫塑料球被弹起,(1)这一现象可以说明:也可以说明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看到小球被弹起(能或不能).(2)实验中塑料球的作用是;(3)运用的实验方法是.四、计算题22.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2)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3)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23.某大桥全长6800m,有一列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七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每题2分,共24分)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考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测量.【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解答】解:A、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在50s左右.此估测符合实际;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比新铅笔的长度还要小.此估测不符合实际;C、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μm左右,物理课本的厚度在80μm=0.08mm左右.此估测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m以上,课桌的高度不超过身高的一半,一般在0.8m以下.此估测不符合实际.故选A.2.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B.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①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②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③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解答】解:A、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A错;B、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D、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故选D.3.有五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52cm,18.51cm,18.80cm,18.49cm,18.50cm,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A.18.564cm B.18.56cm C.18.505cm D.18.51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2)把测量中的错误数据去掉.【解答】解:由测量结果可知测量数据18.80cm是错误数据,应去掉;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物理课本的宽度最接近的真实值是:≈18.51cm.故选D.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且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故选D.5.小明和小华坐在同一轮船上顺水漂流,小明相对于哪个物体是静止的()A.河岸 B.小华C.河岸边的树D.迎面驶来的轮船【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欲判断小明的运动状态是静止的,关键是看小明与题干列举的四个选项中哪一个物体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解答】解:小明与河岸、河岸边的树、迎面驶来的竹筏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明是运动的;与小华坐在同一竹筏上进行漂流,他们二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相对静止的.故选B.6.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10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54×m/s=15m/s;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故选A.7.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5 B.3:2 C.2:3 D.5:9【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速度的比和路程的比,求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变形t=计算即可.【解答】解: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t大:t小=: =×=×=.故选D.8.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如果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路程随时间不发生改变,说明物体静止;其它情况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如果速度随时间不改变,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变大时,说明物体加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减小,说明物体减速运动.【解答】解: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图表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丁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 C.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v=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速度的大小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有关,要研究速度的大小,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解答】解:A、当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时,速度不一定越大,因为还与时间有关,故A错误;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时,速度不一定越大,因为还与通过的路程有关,故B错误;C、当时间相等时,通过的路程越大,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大,故C正确;D、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小,故D正确.故选AB.10.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3)由图知,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运动.(4)根据图象读出5s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解答】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故选B.1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6.75m/s D.7.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解答】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6.25m/s;故选B.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一切声音都是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产生的声音不一定都被人听到,可能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声介质.【解答】解:A、声音在一切固、液、气体介质中都能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B、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不是舌头,声源位置理解错误,故B错误;C、振动发声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声介质,所以有听不到的可能性,故C错误;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3.80cm .【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mm,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由图知,起始端在6.00cm处,末端在9.80cm处,所以物体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故答案为:1mm;3.80cm.14.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出游时,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描述运动的角度,“云不动”“云与我俱东”所取的参考系分别是小船、地球.【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解答】解:“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故诗人在这里研究云的运动是选择小船及小船中的人作为了参考系;根据“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自己乘坐的小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出现“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故答案为:小船;地球.15.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图).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22.2 m/s,(保留一位小数)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0.45 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车为参照物.【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利用表盘上指针的位置可以确定汽车的运动速度,经过单位的换算即可得到答案.根据桥长和车速,利用公式:t=即可求得汽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结合参照物的选取,即可确定选取的参照物.【解答】解:由汽车的速度表的表盘的指针位置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为80千米/时,利用1米/秒=3.6千米/时,可以求得此时汽车的速度为:22.2米/秒.桥长:s=36km,速度:v=80km/h所以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0.45h爸爸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说明所选取的参照物在向前运动,故可以选取乘坐的车为参照物.故答案为:22.2;0.45;车16.全日制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图所示.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水(或液体)和空气(或气体)可以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根据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分析,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声.【解答】解:因为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所以当钓鱼的时候有人在说话,声音会通过空气和水进行传播,鱼通过声音可以确定周围有人,故会被吓跑.故答案为:水(或液体),空气(或气体)17.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快.【解答】解: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先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故答案是: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18.5.78um= 5.78×10﹣6m,6.89nm= 6.89×10﹣9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长度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因为1μm=10﹣6m,所以5.78μm=5.78×10﹣6m;因为1nm=10﹣9m,所以6.89nm=6.89×10﹣9m.故答案为:5.78×10﹣6;6.89×10﹣9.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9分)19.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上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A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3.40 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26.42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26.00 cm.(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偏大/偏小/不变)【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1)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先去除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再求取平均值;(3)根据金属的热胀冷缩,判断出尺子本身的变化,再结合刻度值不变来进行分析.【解答】解:(1)读图可知,B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B是错误的,A是正确的.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40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6.00cm;(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故答案为:(1)A; 3.40;(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6.42;26.00;(3)偏大.20.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中完成了如下实验.(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提醒: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表格中要填数据)路段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AB 40.0 2BCAC 90.0 3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填“越来越快”或者“越来越慢”).(2)该实验的原理是v=.(3)斜面选择的坡度不能过大,以免小车所用时间太短,测不出时间,也不能过小,以免小车不下滑.【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由图示刻度尺及秒表读出AB、BC、AC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每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判断小车速度的变化情况.(2)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3)斜面斜度过大、小车下滑快,不好测量时间;过小,小车滑不动.【解答】解:(1)由图可知:BC段:S BC=50cm,t BC=1s,在AB段:S AB=40cm,t AB=2s,v AB===20cm/s;BC段:S BC=50cm,t BC=1s,v BC===50cm/s;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路段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AB 40 2 20BC 50 1 50AC 90 3 30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2)该实验的原理是v=;(3)坡度太大时,小车下滑时间很短,不便于时间的测量,坡度太小时,小车车可能不下滑.故答案为:(1)如上表所示;越来越快;(2)v=;(3)小车所用时间太短,测不出时间;小车不下滑.21.桌面上左、右两边各放置一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叉股接触的泡沫塑料球被弹起,(1)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也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不能看到小球被弹起(能或不能).(2)实验中塑料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3)运用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由于声音经过空气传递到耳朵里的.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不会达到相同的结果,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解答】解:(1)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击右边的音叉,使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所以右边的音叉发声时,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使靠近左边音叉的泡沫小球被弹起;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直接传播,所以这个实验在月球上不能看到小球被弹起;(2)音叉发声时虽然在振动,但振动幅度太小,不容易直接观察,塑料小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3)通过塑料小球的振动说明音叉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故答案为:(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2)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3)转换法.四、计算题22.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2)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3)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1)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水下有无暗礁,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具有单向传播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利用回声计算与障碍物(暗礁)的距离:先求出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暗礁到船的距离.【解答】解:(1)最好用超声波,因为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3)∵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t=×0.6s=0.3s,由v=可得,暗礁到船的距离:s=vt=1500m/s×0.3s=450m.答:(1)最好用超声波,因为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450m.。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6章)(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6章)(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沭河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6章)一、选择题:(每题所列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1.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之路上,众多科学巨人给后人留下的财宝是()A.有关运动的三大规律B.物理公式、物理定律和实验设备C.经典物理学理论D.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2.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00g D.学生用文具盒长40cm3.如图所示为流传千百年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舞者用力拍击自己的胸膛是为了使拍击声的()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 D.音调降低4.2007年2月3日,我国成功地将第四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该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人们这时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流星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6.一块体积是200cm3的金属块,质量为540g,把它切掉后,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是()×103kg/cm33C.1.8 kg/m3×103g/m3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的是()A.人影形成 B.水中倒影 C.凿壁借光 D.傍晚落日8.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9.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发现在右盘中加上1g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减去这个1g的砝码时,指针偏左,若这时砝码盘中已无更小的砝码,则应该()A.调节横梁右边的螺母,使天平平衡后读数B.移动游码到适当的位置使天平平衡后读数C.在左盘上加1g的砝码,设法使天平平衡后读数D.将被测物体移到天平右盘,再测其质量10.在浴室里,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A.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地砖B.脚底下垫一条毛巾C.穿着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拖鞋D.穿着平底塑料拖鞋11.一弹簧测力计,两个人用水平拉力拉它的两端,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0N,那么这两个人用力的情况是()A.两个人分别用10N的力B.两个人分别用20N的力C.一个人用20N的力,另一个人不用力D.一个人用5N的力,另一个人用15N的力12.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水桶受到的力有()A.重力、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B.重力和手的拉力C.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D.重力和绳子的拉力13.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0cm B.小于10cm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14.一个物理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学完速度后,对速度的理解错误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越长B.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C.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一定的路程用的时间就越少D.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15.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下落 B.小孩沿直滑梯上匀速滑下C.嫦娥一号围绕月球运动 D.钟摆来回摆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16.撑杆跳高运动员跳高时把撑杆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而撑杆对运动员的力使运动员越过横杆,这说明力可以______.17.一块冰重49N,它的质量是______kg,冰化成水后,质量为______kg.18.《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19.如下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赛.射出的箭能够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箭具有______;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而人就前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20.一般教室的长为90______;骑自行车的一般速度是5______.三、实验探究题(作图4分,每空1分,16分,共20分)21.(1)完成图1中的光路.(2)小球悬挂在细绳下来回摆动,请画出小球在图2所示位置时所受绳子拉力F和重力G 的示意图.2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验中:(1)图1所示的是小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实验,在这个测量中,小华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图1中这块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2)图2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N.23.小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cm.(2)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______、______的______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或“放大镜”).(4)若要将凸透镜作放大镜用,应将蜡烛放在______,这种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5)小倩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填“上”或“下”)调节.24.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常选用一块______作为平面镜,将其竖立在铺有白纸的桌面上.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选一只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后进行观察.选用两只相同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如图所示,S′是蜡烛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25.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做如下数据记录.见表:实验次数接触面的材料压力(牛)滑动摩擦力1 木块与木板 42 木块与木板 63 木块与毛巾 6(1)实验研究中,要使测量滑动摩擦力较准确,应保持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2)比较序号1与2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3)比较序号______与______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五、计算题:(共23分)×104N的拉力,用它能把质量为2.5t的钢材直接吊起吗?(g取10N/kg)27.有一个质量是1560g、体积是210cm3的铁球,问: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若往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整个球的质量是多少?28.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沭河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6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所列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1.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之路上,众多科学巨人给后人留下的财宝是()A.有关运动的三大规律B.物理公式、物理定律和实验设备C.经典物理学理论D.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考点】物理常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探索财富的理解.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结晶又有探究方法和高昂的探索精神.【解答】解: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科学家不仅发现并总结了科学知识,还总结了有效的探究方法和为真理而奋斗的科学精神.所以选项A、B、C的说法都不全面.故选D.2.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00g D.学生用文具盒长40cm【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学生用文具盒长度略大于18cm,在20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3.如图所示为流传千百年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舞者用力拍击自己的胸膛是为了使拍击声的()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 D.音调降低【考点】响度.【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解:当用力拍击胸膛时,胸膛振动的幅度加大,这样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增大;故选B.4.2007年2月3日,我国成功地将第四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该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人们这时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流星【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地球同步卫星是人为发射的一种卫星,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从地面上看,卫星保持不动,故也称静止卫星;从地球之外看,卫星与地球共同转动,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故称地球同步卫星.【解答】解:A、同步卫星绕着地球转动,地球绕着太阳转.以太阳为参照物,同步卫星到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也是变化的,所以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B、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符合题意;C、同步卫星到月亮的距离是变化的,相对于月亮的位置也是变化的,所以如果以月亮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D、如果以流星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也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解答】解:道路两侧设有3米至4米高的透明板墙是用来反射道路上的过往车辆所发出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道路两侧设置的是透明板墙,就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以减弱噪声对道路两旁住宅和办公楼的噪声污染,它并不能保护车辆安全行驶,也不能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和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故选D.6.一块体积是200cm3的金属块,质量为540g,把它切掉后,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是()×103kg/cm33C.1.8 kg/m3×103g/m3【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及其特性.【分析】已知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块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解答】解:金属块的密度:ρ==3×103kg/m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把它切掉3.故选B.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的是()A.人影形成 B.水中倒影 C.凿壁借光 D.傍晚落日【考点】光的反射.【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反射解释.【解答】解:人影形成、凿壁借光、傍晚落日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反射形成的.故选B.8.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成等大正立的虚像.但人眼观察到当人向镜前走近时,人像变大了.那是因为人的眼睛相当于凸透镜,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和像之间距离变小,人像对于人的眼睛是物,当物距变小时,像变大,这是指的平面镜中人像通过人眼这个凸透镜在眼的视网膜上成的倒立缩小实像变大.所以人的视觉认为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大了.二者问题的实质必须弄清楚.【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所成的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9.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发现在右盘中加上1g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减去这个1g的砝码时,指针偏左,若这时砝码盘中已无更小的砝码,则应该()A.调节横梁右边的螺母,使天平平衡后读数B.移动游码到适当的位置使天平平衡后读数C.在左盘上加1g的砝码,设法使天平平衡后读数D.将被测物体移到天平右盘,再测其质量【考点】天平的使用.【分析】在右盘中加上1g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减去这个1g的砝码时,指针偏左,若这时砝码盘中已无更小的砝码,说明砝码盒中最小砝码是1g,在增大最小砝码太大,去掉最小砝码太小的情况下,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解答】解:A、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不符合题意.B、在增大最小砝码太大,去掉最小砝码太小的情况下,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符合题意.C、在左盘上加1g的砝码,整数值一下的质量还是无法解决.不符合题意.D、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不能任意调换.不符合题意.故选B.10.在浴室里,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A.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地砖B.脚底下垫一条毛巾C.穿着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拖鞋D.穿着平底塑料拖鞋【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浴室里防止滑倒,要增大摩擦,根据实际情况,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解答】解:A、地面铺凹凸不平的地砖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B、脚底下垫一条毛巾,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C、穿着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拖鞋,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D、穿着平底塑料拖鞋,接触面比较光滑,摩擦力较小,容易滑倒.符合题意.故选D.11.一弹簧测力计,两个人用水平拉力拉它的两端,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0N,那么这两个人用力的情况是()A.两个人分别用10N的力B.两个人分别用20N的力C.一个人用20N的力,另一个人不用力D.一个人用5N的力,另一个人用15N的力【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解答】解:两个人同时用水平方向的力拉吊环和秤钩,测力计静止时,说明两个人是沿水平方向向相反的方向拉它,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了水平方向上的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故两人各用20N的力.故选B.12.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水桶受到的力有()A.重力、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B.重力和手的拉力C.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D.重力和绳子的拉力【考点】力的概念.【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解答】解:用绳子提水过程中,绳子与水桶接触,对水桶有向上的拉力;水桶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水桶受到的力是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故选D.13.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0cm B.小于10cm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焦距的定义,可知所测的10cm正好为此凸透镜的焦距,而用放大镜可观察物体的细微之处,正好运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解答】解:当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焦点,并且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则f=10cm,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所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放大镜正是如此,所以邮票到透镜的距离正好为物距,即物距小于f.故选B.14.一个物理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学完速度后,对速度的理解错误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越长B.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C.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一定的路程用的时间就越少D.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①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②物体通过路程与速度和时间成正比;物体运动时间与路程成正比,与速度成反比.【解答】解:A、由s=vt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由速度和时间决定,物体速度大,运动的路程不一定大,故A错;B、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故B正确;C、由t=知,在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小,故C正确;D、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速度越大也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越大,故D正确.本题是选错误的,故选:A.15.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下落 B.小孩沿直滑梯上匀速滑下C.嫦娥一号围绕月球运动 D.钟摆来回摆动【考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运动状态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者二者同时改变.【解答】解: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下落,这一过程中速度会越来越快,运动状态改变了.不符合题意.B、小孩从滑梯上匀速下滑,其速度和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运动状态没变,符合题意.C、嫦娥一号围绕月球运动,其方向不是直线,速度也是变化的,不符合题意.D、钟表来回摆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改变了,运动状态改变了,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16.撑杆跳高运动员跳高时把撑杆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而撑杆对运动员的力使运动员越过横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考点】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改变和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解答】解:(1)撑杆压弯,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撑杆对运动员的力使运动员越过横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7.一块冰重49N,它的质量是 5 kg,冰化成水后,质量为 5 kg.【考点】重力的计算.【分析】根据G=mg求出水的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G=mg∴冰的质量m冰===5kg;冰熔化成水后,状态改变,但是其质量不变,所以水的质量m水=m冰=5kg.故答案为:5;5.18.《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答】解: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故答案为:运动;静止.19.如下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赛.射出的箭能够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箭具有惯性;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而人就前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考点】惯性;力作用的相互性.【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射出的箭能继续飞,是因为箭具有惯性能保持离开弦时的速度;运动员向后划水时,水同时产生对手向前的反作用力,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惯性,相互.20.一般教室的长为90 dm ;骑自行车的一般速度是5 m/s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速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速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一般教室的长度在9m=90dm左右;一般骑自行车的速度在18km/h=18×m/s=5m/s左右.故答案为:dm;m/s.三、实验探究题(作图4分,每空1分,16分,共20分)21.(1)完成图1中的光路.(2)小球悬挂在细绳下来回摆动,请画出小球在图2所示位置时所受绳子拉力F和重力G 的示意图.【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力的示意图.【分析】(1)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2)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和拉力的方向.【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2)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F,如图所示:2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验中:(1)图1所示的是小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实验,在这个测量中,小华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图1中这块木块的长度为 1.45 cm.(2)图2测力计的读数为 2.8 N.【考点】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最小刻度值即分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末端在1.4与1.5之间,估读为1.45cm;(2)由图知: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2”以下第4条刻度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4×0.2N=2.8N.故答案为:(1)1mm;1.45;(2)2.8.23.小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 cm.(2)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或“放大镜”).(4)若要将凸透镜作放大镜用,应将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这种像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5)小倩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上(填“上”或“下”)调节.【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光屏、烛焰、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3)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4)当物距小于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5)像在光屏的上方,可将烛焰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16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16

2016-2017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题题(本大题共6小题,总分20分;1-4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5、6为不定项选择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每题4分,选对不全的得1分,多选得0分)1.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以下估测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初中生跑100m约需8s B.一个赣南脐橙的直径约8mmC.单人课桌高度约为80cm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m/s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C.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3.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A.B.C.D.4.“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5.下列现象中是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天上,鸟儿飞翔B.地上,猎豹飞奔C.土里,种子发芽D.水里,鲤鱼飞跃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0.6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一分共16分)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8.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______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9.走进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起你的自身经历,你的身高约为165______,你走路时的速度约为1.2__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10.鹰梅(鹰潭至梅州)铁路有望在明年开工建设.为国铁Ι级、双线、电气化工程,速度目标值为162km/h,合______ m/s.拟经过我省市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6个县(市),在赣州市境内约300km,合______ nm.11.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将耳朵紧贴管口听到两次声音,后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______声音.12.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考试,以黑板为参照物,你是______;以来回走动的监考老师为参照物,你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13.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常采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图所示的短跑比赛图景来说明两种方法:图a方法是:______;图b方法是:______.14.图2是赣州至瑞金5217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1)列车从赣州到于都运行的时间为______s,(2)列车从赣州到瑞金的平均速度为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15.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某天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狼正以15m/s 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16.一辆轿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求:(1)轿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2)在2min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17.一列火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长的时间?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1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利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刻度尺来测量细铁丝的直径.请你帮助3219.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2)如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20.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2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小车由甲至丙的速度,为什么______(3)写出会使得平均速度测量误差偏大的两个原因______、______.22.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两个房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2016-2017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题题(本大题共6小题,总分20分;1-4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5、6为不定项选择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每题4分,选对不全的得1分,多选得0分)1.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以下估测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初中生跑100m约需8s B.一个赣南脐橙的直径约8mmC.单人课桌高度约为80cm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m/s【考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解答】解:A、初中生跑50m约需8s,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B、一个赣南脐橙的直径约8cm,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C、单人课桌高度约为80cm,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m/s,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C.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C.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解答】解:错误不是误差,错误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而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可以避免,而只能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来减小误.故A、B、C错误.故选D.3.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解答】解:A、在相等时间间隔里位置没有变化,即静止;B、已知时间间隔相同,每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也相同,说明物体在这一时间内可能做匀速运动;C、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D、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选B.4.“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A、“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BCD、“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5.下列现象中是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天上,鸟儿飞翔B.地上,猎豹飞奔C.土里,种子发芽D.水里,鲤鱼飞跃【考点】机械运动.【分析】(1)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2)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解答】解:A、天上,鸟儿飞翔,其位置在不断变化,因此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B、地上,猎豹飞奔,其位置在不断变化,因此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C、树木生长,属生物现象,其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D、土里,种子发芽,其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故选ABD.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0.6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v甲>v乙,故A正确.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正确;C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一分共16分)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000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4s=2s,该处海水的深度:h=vt=1500m/s×2s=3000m;(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故答案为:3000;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8.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解答】解:(1)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一些,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答案为:(1)振动;(2)大于.9.走进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起你的自身经历,你的身高约为165 cm ,你走路时的速度约为1.2 m/s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速度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长度、速度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解答】解:①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5cm左右;②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2m/s左右.故答案为:cm;m/s.10.鹰梅(鹰潭至梅州)铁路有望在明年开工建设.为国铁Ι级、双线、电气化工程,速度目标值为162km/h,合45 m/s.拟经过我省市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6个县(市),在赣州市境内约300km,合3×1014 n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物理量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①因为1km/h=m/s,所以162km/h=162×m/s=45m/s;②1km=1012nm,所以300km=300×1012nm=3×1014nm.故答案为:45;3×101411.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将耳朵紧贴管口听到两次声音,后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一次声音.【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在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2)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1)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在敲击钢管时,第一次声音是由钢管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响声是经空气传来的.(2)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的,所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1次钢管传播的声音.故答案为:空气;一次.12.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考试,以黑板为参照物,你是静止;以来回走动的监考老师为参照物,你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你坐在教室里参加考试,以黑板为参照物,你和黑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若以来回走动的监考老师为参照物,你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13.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常采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图所示的短跑比赛图景来说明两种方法:图a方法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多,运动得越快;图b方法是: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就越快.【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通常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多,运动的快;(2)比较经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短,运动的快.【解答】解:由a图可知:这三个人跑的时间是相同的,在相同时间内跑在前面的,即跑的路程长的跑得快;由b图可知:这三个人跑的路程是相同的,在相同路程内用时少的,跑得快.故答案为:a: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多,运动得越快;b: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就越快.14.图2是赣州至瑞金5217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1)列车从赣州到于都运行的时间为3420 s,(2)列车从赣州到瑞金的平均速度为64.8【分析】(1)时间单位换算关系:1h=60min=3600s;(2)从表格中找出赣州到瑞金的路程以及时间,根据v=,用总路程和总时间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1)列车7:33从赣州出发,8:30到达于都,所以从赣州到于都运行的时间:t=8.5﹣7.55h=0.95h=0.95×3600s=3420s;(2)赣州到瑞金的总路程:s=130km=1.3×105m;所以总时间:t总=9:33﹣7:33=2h=7200s;列车从赣州到瑞金的平均速度:v===18m/s=18×3.6km/h=64.8km/h.故答案为:3420;64.8.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15.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某天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狼正以15m/s 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首先要根据灰太狼到羊村路程和跑的速度计算出灰太狼到达羊村用的时间t狼,然后根据喜羊羊到羊村的路程和安全跑进羊村的最大时间t狼,即可求得喜羊羊至少用的速度.【解答】解:由v=得:狼跑到羊村的时间:t狼===20s,喜羊羊跑进羊村的最大时间:t羊=t狼=20s,安全跑到羊村的最小速度:v羊===10m/s.答:喜羊羊至少要用10m/s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16.一辆轿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求:(1)轿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2)在2min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考点】速度的计算.【分析】速度表指针指在90,即轿车速度为90km/h,题目要求轿车行驶速度是多少m/s,单位换算关系为1m/s=3.6km/h.轿车在2min内行驶的路程可用公式s=vt来计算.【解答】解:(1)从速度表中可知,轿车行驶速度为v=90km/h=25m/s(2)轿车行驶时间为2min=hs=vt=90km/h×h=3km答:(1)轿车行驶速度为25m/s;(2)2min行驶路程为3km.17.一列火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长的时间?【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题意求出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的总路程,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变形t=即可求出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的时间.【解答】解:由题意知s=200m+1800m=2000m,v=72km/h=72×m/s=20m/s,根据公式:v=,得t===100s.答: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100s.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1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利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刻度尺来测量细铁丝的直径.请你帮助【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细铜丝直径 d=.【解答】解:由图可知L=5.00cm,n=32,故d=≈0.16cm;19.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2)如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C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小组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速度逐渐变大;(2)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解答】解:(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2)C.20.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电铃声逐渐变小.(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电铃声逐渐变大.(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靠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反之,声音将逐渐变大;此实验验证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是:(1)电铃声逐渐变小;(2)电铃声逐渐变大;(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小车由甲至乙的速度小于(选填“大于”、小车由甲至丙的速度,为什么小车沿斜面往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快(3)写出会使得平均速度测量误差偏大的两个原因先释放小车后计、车还未撞击金属片就停止计时.【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由图读出小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小车从乙到丙走的距离、小车从甲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的速度,填入表格.(2)由表中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的速度判断;(3)根据v=判断s偏大、t偏小造成测量结果偏大.【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车从甲到乙用时t1=2s,则v1===13cm/s;小车从乙到丙用时t2=4s,走的距离s2=64cm,则v2===16cm/s;小车从甲到丙用时t=6s,走的距离s=90cm,则v===15cm/s;(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由甲到乙小于甲到丙的速度,因为小车沿斜面往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快;(3)根据v=知,当先释放小车后计时或小车还未撞击金属片就停止计时等时间测量偏小,从而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片就停止计时.22.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两个房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可以传声.(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阻止了棉线的振动,阻止了声音的传播.【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分析】固体可以传声,而且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发声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答】解:细棉线是固体,可以传声而且传声效果好.细线被捏住,阻止了棉线的振动,阻止了声音的传播.故答案为:(1)固体可以传声;(2)振阻止了棉线的振动,阻止了声音的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过程中,经历时间约为1s的是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C.人打一次哈欠的时间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2.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A.一日千里B.风弛电擎C.离弦之箭D.姗姗来迟3.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 B.10m/s C.2m/s D.5m/s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跑较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5.2017年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A.“长征七号”B.“天宫二号”C.文昌航天发射场D.地球6.为了能够准确地测量一元硬币的厚度,小华用刻度尺一次测量出10枚硬币的总厚度,然后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在这个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择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比较合适B.小华的方法也适用于测一张纸的厚度C.一元硬币的厚度应该在1.5~2mm之间D.这种方法适用于微小长度的测量7.下列关于长度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测量,读数时读到分度值即可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的数字要多保留几位C.实验时选用的仪器越精密越好D.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8.小玉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m,则测量结果为A.12.365cm B.12.37cm C.12.38cm D.12.36cm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10.甲、乙两物体速度比是1∶2,路程比是2∶1,则运动时间之比是A.1∶1B.1∶2C.1∶4D.4∶11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5s~7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12.一列队伍行进速度是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的桥,从队伍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共需1min,则这列队伍长:A.150m B.100m C.250m D.50m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3.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_________,长途汽车是______.14.在新建的大型商场内有自动扶梯,当你站在开动着的自动扶梯上上楼时,说你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说你是静止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15.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__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_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计算公式为________ 16.人们常把集成电路称为微电子器件,微电子器件芯片中的线宽在1μm左右.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线宽已降到0.13μm,数年后,有可能降到0.05μm,即50nm,则50nm=____________m.17.甲、乙两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同学记录为5.01cm,乙同学记录为5.0cm,若两同学的测量和记录均正确,则两人记录的结果不同是因为_____.若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的刻度间隔大一些,那么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长度值将会_____.18.如图所示,甲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19.一辆汽车的速度为25m/s,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天津市汇文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你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2.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 D.火星3.(江苏南通)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4.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5.晓燕在学校冬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75m/s C.6.25m/s D.7.5m/s6.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 B.上升的电梯C.商场内的收银员D.货架上的商品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 B.3:10 C.8:15 D.15:88.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9.我们很空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传播速度10.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生的音调会不同D.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红在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正确结果是1.273m,那么她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B.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偏大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D.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12.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B.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C.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1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三、填空题14.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图B中,秒表读数为15.在2015年9月3日的阅兵式上,步伐整齐的三军仪仗队中的任意两个战士都是相对的;在训练中某战士用了 2min行进了约150m,则该战士的行进速度约为m/s.16.“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刚刚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与.17.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到F电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m/s.18.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四次度数分别是15.67 cm;15.66 cm;15.55 cm;15.65 cm;其中错误的数据为,该铅笔的长度为.19.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四、综合题20.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2)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3)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的关系.(4)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震动的快慢,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的关系.21.一同学向一口枯井大喊一声,经过1.5秒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是多少米?(声速是340米∕秒)22.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太公需要多少分钟?23.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则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km,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km/h.24.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中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1)本实验的实验的原理是,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下坡运动的和.(2)由图可知,小车由甲的位置运动到丙的位置通过的路程为,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的位置的平均速度是m/s.(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答案合理即可).25.一辆汽车在公路上从甲地开往乙地,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2,则汽车在全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016-2017学年天津市汇文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你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B、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1dm左右,指甲的宽度在1cm=0.1d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A.2.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 D.火星【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萤火一号”与“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火卫一”探测器为参照物,它们这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以地球、太阳、火星为参照物,位置都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选B.3.(江苏南通)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答】解:(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故选B.4.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选A.5.晓燕在学校冬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75m/s C.6.25m/s D.7.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解答】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 ===6.25m/s;故选C.6.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 B.上升的电梯C.商场内的收银员D.货架上的商品【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相对地面、商场内的收银员、货架上的商品的位置均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它们来说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乘客相对上升电梯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上升的电梯是静止的,故B符合.故选B.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 B.3:10 C.8:15 D.15:8【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解答】解:∵v=,∴t=,∴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故选D.8.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解答】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故选D.9.我们很空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传播速度【考点】音色.【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解答】解:熟悉的人声音的特色我们都非常熟悉,可以根据音色来进行判断.故选B10.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生的音调会不同D.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1)(2)(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响度不同,音调相同,故C错误;D、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 正确.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红在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正确结果是1.273m,那么她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B.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偏大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D.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考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2)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解答】解:A、用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1.273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7对应的长度单位是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故A正确;B、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B错误;C、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BC.12.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B.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C.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A从参考点O开始运动,而B从距离O点5m处沿正方向开始运动,A在B 运动3s后开始运动,故A错误;B、由图知,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故B正确;C、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从t=3s起,A的斜率大、速度大,即有v A>v B,第5s时A、B到O点的距离相同(均为10m),即5s末A、B相遇,故C正确.D、由图知,5s内A通过的路程为10m,5s内B通过的路程为10m﹣5m=5m,因为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所以A的平均速度大,故D错误.故选BC.1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A正确.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C、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他以自己为参照物.自己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C正确;D、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AC.三、填空题14.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 3.95cm ;图B中,秒表读数为1min39.8s【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分析】(1)先了解刻度尺的分度值,再读数,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所以分度值为1mm,物体的长度为3.95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5min=1min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9.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9.8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30s+9.8s=1min39.8s.故答案为:3.95cm;1min39.8s.15.在2015年9月3日的阅兵式上,步伐整齐的三军仪仗队中的任意两个战士都是相对静止的;在训练中某战士用了 2min行进了约150m,则该战士的行进速度约为 1.25 m/s.【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该战士的行进速度.【解答】解:步伐整齐的三军仪仗队中的任意两个战士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因此任意两个战士都是相对静止的;该战士的行进速度:v===1.25m/s.故答案为:静止;1.25.16.“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刚刚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青山与乘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1)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解答】解: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车行绿色中是车在运动,所以应选车之外的青山为参照物;风景扑面来是风景在运动,所以应选风景之外的乘客为参照物.故答案为:青山;乘客.17.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到F电共运动了11.50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0.115 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会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其对应时间.【解答】解:由图可知小球运动的路程为s=11.50cm,时间为t=0.2s×5=1.0s,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11.50cm/s=0.115m/s.故答案为:11.50;0.115.18.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四次度数分别是15.67 cm;15.66 cm;15.55 cm;15.65 cm;其中错误的数据为15.55cm ,该铅笔的长度为15.66cm .【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先去除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再求取平均值.【解答】解:四次读数中,15.55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铅笔的长度为L==15.66cm.故答案为:15.55cm;15.66cm.19.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四、综合题20.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4)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震动的快慢,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的响度跟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答】解:(1)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图中是将发声体放在真空罩中,随着空气的抽出,声音越来越小,所以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敲鼓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4)图中钢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钢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振幅;(4)频率.21.一同学向一口枯井大喊一声,经过1.5秒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是多少米?(声速是340米∕秒)【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知道听到回声的时间是声音来回的时间,除以2即可得到声音由井口传到井底的时间,又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根据公式v=计算井的深度.【解答】已知:声速是v=340m/s,听到回声的时间t′=1.5s求:枯井的深度s=?解:因为已知声音来回的时间为1.5s,则声音由井口传到井底的时间为:t=t′=×1.5s=0.75s,∵v=,∴井底的深度为:s=vt=340m/s×0.75s=255m.答:这口枯井的深度是255m.22.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太公需要多少分钟?【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对交通标志牌含义的掌握分析答题,(2)已知路程与汽车的最大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行驶时间.【解答】解:(1)交通标志牌“40km/h”是限速标志,其含义是:汽车在该路段的最大速度是40km/h;标志牌“太公16km”的含义是:此处距太公的路程是16km;(2)∵v=,∴从此处到太公的时间t===0.4h=24min.答:交通标志牌“40km/h”的含义是:汽车在该路段的最大速度是40km/h;标志牌“太公16km”的含义是:此处距太公的路程是16km;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太公需要24min.23.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则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45 km,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62.5 km/h.【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s=vt求出汽车从广州到三水、从三水到肇庆行驶的路程;(2)求出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v=得:汽车从广州到三水的路程:s1=v1t1=90km/h×0.5h=45km;(2)汽车从三水到肇庆的路程:s2=v2t2=80km/h×1h=80km,总路程:s=s1+s2=45km+80km=125km;行驶的总时间:t=t1+t3+t2=0.5h+0.5h+1h=2h,平均速度:v===62.5km/h.故答案为:45;62.5.24.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中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1)本实验的实验的原理是v=,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下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2)由图可知,小车由甲的位置运动到丙的位置通过的路程为0.13m/s ,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的位置的平均速度是0.16 m/s.(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不便于时间测量(答案合理即可).【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由此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16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16

2016-2017学年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2.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28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世界冠军博尔特的百米记录是9.58s,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旗鱼最大 B.猎豹最大 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3.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5.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5.1km=5.1km×1000m=5100m B.5.1km=5.1km×1000=5100cmC.5.1km=5.1×1000=5100m D.5.1km=5.1×1000m=5100m6.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7.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8.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9.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2m/s B.1.25m/s C.2m/s D.2.5m/s10.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以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参照物是()A.船和山B.山和船C.都是船D.都是山11.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12.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3.单位换算(1)2×105μm=m(2)5m/s= km/h.14.给下列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2)一本物理书长25.7 .15.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16.《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的.他不懂得的物理知识.17.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作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的.18.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甲是;乙是.19.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3,则速度之比是.20.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s,火车上乘客看见洞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为参照物.三、简答题(共6分)21.某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下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1).(2).(3).(4).四、作图题(共4分)2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五、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23.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7.2m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钢管的外径,读数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由此得钢管外径是cm,钢管壁的厚度是mm.停表乙的示数为s.2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陡”或“缓”)些.(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BC= cm,t BC= s,v AC=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BC偏(填“大”或“小”).六、计算题(25题6分,26题9分,共15分)2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26.小明一家国庆节驾车去三亚.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1)15km指;40指.(2)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南山最快需要用几小时?2016-2017学年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结合生活常识,对选项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看是否符合实际,然后排除不正确的,选择正确的答案.【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故本选项符合实际情况;C、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是75μm=0.075m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2.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28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世界冠军博尔特的百米记录是9.58s,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旗鱼最大 B.猎豹最大 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根据v=求出猎豹、褐海燕和博尔特的运动速度,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解答】解:旗鱼的速度v1=108km/h==30m/s;猎豹的速度v2===28m/s;褐海燕的速度v3==≈83.3m/s;博尔特的速度v4==≈10.4m/s.比较可知,褐海燕速度最大.故选C.3.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解答】解:物体的长度为L==≈2.36cm.故选A.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①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②误差产生的原因:刻度尺的原因、由于人在估读时造成的误差等;③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测量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解答】解: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A错误;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故B错误;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只能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C.5.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5.1km=5.1km×1000m=5100m B.5.1km=5.1km×1000=5100cmC.5.1km=5.1×1000=5100m D.5.1km=5.1×1000m=5100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A、“5.1km×1000m”得到的单位不是长度单位m.故A不正确;B、“5.1km×1000”得到的单位是km,不是m.故B不正确;C、中间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C不正确;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故选D.6.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就是静止的.【解答】解: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A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C.7.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方向为直线的运动,反映在频闪摄影中就是相同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均相同.【解答】解:读图可知,只有A图是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运动的距离均相同,而B图是做加速运动,C图是做减速运动,D图则是先加速后减速,故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8.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神舟十号”与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以地球、月球、太阳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运动的,故ABC错误;“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后,“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选择“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9.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2m/s B.1.25m/s C.2m/s D.2.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一段时间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用公式v=来计算,本题可以求出小丁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加求出总时间t,用已知的路程s除以总时间t算出平均速度,选出正确的选择项.【解答】解:s=600m,小丁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300s,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200s,从家到学校总时间t=t1+t2=300s+200s=500s,小丁上学的平均速度v===1.2m/s.故选A.10.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以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参照物是()A.船和山B.山和船C.都是船D.都是山【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选择参照物时,一般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但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果以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就是运动的,可根据题意进行判断.【解答】解:A、“看山恰似走来迎”说明山是运动的,而山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所以肯定是以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因此是以船为参照物,“是船行”说明船是运动的,所以是以山为参照物,符合题意;B、一个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那么一定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C、船如果以船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D、山以山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11.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考点】长度的测量;物质的基本属性.【分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解答】解: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故选A.12.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由位移图象直接兔子和乌龟出发的时刻与位置.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分析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情况.当两个动物的位移相等时,说明到达同一位置.根据v=比较速度大小.【解答】解:A、由图读出,兔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2﹣t3时间内静止不动,t3时刻以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兔子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是t4,t4乌龟跑完全程用时间t5,兔子先到达终点.故B错误.C、兔子在t2﹣t3时间内静止不动,乌龟比兔子跑的快.故C错误.D、根据v=可判断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3.单位换算(1)2×105μm=0.2 m(2)5m/s= 18 km/h.【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本题根据长度、速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1)因为1μm=10﹣6m,所以2×105μm=2×105×10﹣6m=0.2m;(2)因为1m/s=3.6km/h,所以5m/s=5×3.6km/h=18km/h.故答案为:(1)0.2;(2)18.14.给下列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dm ;(2)一本物理书长25.7 cm .【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1)成年男子的身高在175cm左右,个别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75cm=17.5dm左右;(2)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18cm,在25.7cm 左右.故答案为:(1)dm;(2)cm.15.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列车1秒行驶的路程是15m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值的含义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解答】解:15m/s表示列车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故答案为:列车1秒行驶的路程是15m.16.《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静止的.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知识.【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解答】解:(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3)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因为他把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剑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楚人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答案为:运动;静止;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7.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地球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作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则说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被研究的物体是卫星,卫星是静止的,必须选择一个和卫星之间位置没有变化的物体做参照物,选择地球为参照物,卫星和地球之间发生了位置没有变化,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与月球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故答案为:地球;运动.18.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甲是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乙是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运动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运动快【解答】解:由图甲可知,三人运动的时间相同,而三人通过的距离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由图乙可知,三人通过的路程相同,但三人运动的时间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故答案为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19.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3,则速度之比是2:5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从题中找出甲乙两车路程之比、所用时间之比,然后利用公式推导得出速度之比与路程时间比的关系,将数据代入并计算.【解答】解:由题意知s甲:s乙=2:3,t甲:t乙=5:3,则======2:5;故答案为:2:5.20.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90 s,火车上乘客看见洞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火车为参照物.【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火车长度与隧洞长度之差是火车完全在洞中的路程,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火车的运动时间;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解答】解:火车完全在洞中的路程s=2000m﹣200m=1800m,火车速度v=72km/h=20m/s,∵v=,∴火车的运动时间:t===90s;路灯相对于火车位置不断后退,以火车为参照物路灯在不停地往后退;故答案为:90;火车.三、简答题(共6分)21.某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下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放正.(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任何测量工具的使用要讲究规则,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为:零刻度线磨损的要从其它整数位置开始测量;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视线要和刻度垂直.根据以上几点来对照本题的图,从中找出问题所在.【解答】解:(1)由图看出,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经磨损,他没选择其它整数位置做零刻度线;(2)由图看出,他没有把刻度尺放正,这样测量不准确;(3)由图看出,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故答案为:(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放正;(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四、作图题(共4分)2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考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分析】S﹣t图象描述的是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由图象可知速度的大小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可由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画出速度﹣时间图象.【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v==5m/s;即物体做的是速度大小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则v﹣t图象如图所示:五、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23.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7.2m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钢管的外径,读数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由此得钢管外径是 1.30 cm,钢管壁的厚度是 2.9 mm.停表乙的示数为337.5 s.【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1)由图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左侧与6.50cm对齐,末端的刻度值为7.80cm,则钢管外径是7.80cm﹣6.50cm=1.30cm=13.0mm;所以钢管厚度为:×(13.0mm﹣7.2mm)=2.9mm;(2)图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向6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5s.故答案为:0.1;1.30;2.9;337.5.2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缓(填“陡”或“缓”)些.(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BC= 5.00 cm,t BC= 1 s,v AC= 0.003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BC偏大(填“大”或“小”).【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根据公式v=,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2)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mm,s BC为小车在B、C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 BC由B、C两点的时刻之差求出;s AC为小车在A、C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 AC由A、C两点的时刻之差求出;用公式v=计算平AC段均速度;(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解答】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3)由图知,s BC=6.00cm﹣1.00cm=5.00cm,t BC=15:35:23﹣15:35:22=1s,s AC=10.00cm﹣1.00cm=9.00cm=0.00900m,t AC=15:35:23﹣15:35:20=3s,v AC===0.003m/s.(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故答案为:(1)v=;刻度尺;秒表;(2)缓;(3)5.00;1;0.003;(4)大.六、计算题(25题6分,26题9分,共15分)2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知道停车前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知道停车后的速度和时间,利用s=vt求停车后走的路程,可求总路程,再求出汽车的总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v1===10m/s;(2)∵v=,∴停车后走的路程:s2=v2t2=72km/h×h=24km=24000m,总路程:s=s1+s2=6000m+24000m=30000m,总时间:t=10min+10min+20min=40min=2400s,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12.5m/s.答:(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为10m/s;(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2.5m/s.26.小明一家国庆节驾车去三亚.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1)15km指距离南山15km ;40指限速40km/h .(2)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南山最快需要用几小时?【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对交通标志牌含义的掌握分析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芦村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填空题1.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2.小雨在课外活动中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他在纸筒的开口端打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如图1所示,他抓住绳子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在头的上方转动此装置,筒中空气柱由于发出声音.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了,这是由于(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3.一天,小香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将一手机的来电显示设为铃声和屏幕显示,然后将手机用线悬挂在真空罩中,将罩中的空气抽出后,用电话打该手机,结果只看到手机的屏幕显示而听不到铃声.该实验可以证明声音需要传播,而电磁波可以传播.4.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cm.5.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处减弱噪声.人们以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6.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我省北部将能观察到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传播的原理.日全食就是从太阳射出的光线被遮挡.7.如果将光速(3×108m/s)与声音的速度互换,你的周围将有哪些变化?说出其中的两种,.8.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m.当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增大/不变/减小).10.在2009年10月3日晚的“宜春月﹣中华情”的中秋晚会上,成龙大哥一开口,还在厨房的妈妈就激动地说“是成龙”,妈妈是根据成龙声音的这一特点判断的;在现场的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成龙是因为他对光线发生反射.二、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7、18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全部选对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1.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12.甲同学把一只耳朵贴在一根长直铁管一端,乙同学在该管的另一端用力敲打一下,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因为钢铁传声比空气传声快,甲一定能听到两次敲打声B.因为钢铁和空气传声相同,甲一定听不到两次敲打声C.因为空气传声比钢铁传声快,甲有可能听到两闪敲打声D.当钢管足够长时,甲才有可能听到两次敲打声1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手影B.水中筷子变“折”C.用遥控器控制电视D.钢笔“错位了”14.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15.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象,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A. B. C. D.16.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17.湖北省随州市出土了一套战国时铸造的编钟.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每个编钟的厚薄和质量有差异,乐师敲击这套编钟便可演奏出独具特色的美妙音乐.这些编钟在发声时主要不同的是()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无法判断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B.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C.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6分.19小题3分,20小题3分,21题8分,22每小题3分,23小题5分)19.某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物理课左、中、右三处长度,记录结果顺次为25.9mm、26.0mm和26.0mm,他使用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则这本书的长度应该为多少厘米?20.有一根高度为1m的竖直放置的标杆,在太阳光照下,它的影长为1.1m.同时有一根竖直放置的电线杆,它的影长为6.6m,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米?21.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求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22.如图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23.下图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24.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见图)25.中考前,小明与两个同学在测试百米赛跑的成绩,由于没有发令枪,他们就以听到喊“开始”的声音开始计时,记得小明的成绩为10.20s,若不考虑光传播这段距离的时间,请问10.20s是小明的真实成绩吗?若不是,小明的真实成绩是多少?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0分,24题5分,28题7分,其余每小题5分)26.小红、小雨和小刚正在争论图中哪种测量工具好,小红说简单的刻度尺好,因为平时用它最多;小雨说游标卡尺或千分尺好,因为它们的准确度高;但小刚说卷尺最好,因为他的量程最大.他们谁说的对呢?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7.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洋洋家楼下是个舞厅,洋洋每天做作业都无法集中精神.为此她妈妈帮她买了一个噪声监测仪放在家里,这样能解决这个难题吗?若不能,那就请你说出你的解决方法.(至少说两个)28.课堂上,老师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如图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上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29.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0.如图所示是一条细绳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做成的摆,小明用电子表测出了这个摆的周期(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后,想探究摆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小铁块的质量有关,还可能与细绳的长短有关.于是他通过改变小铁块的质量和细绳的长度测出摆动30)若直接测出一个周期,测得的周期误差较.(2)在第1、2次实验中,小明用“保持质量不变,改变细绳长度”方法来探究摆的周期与细绳长度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法.(3)通过比较第l、2次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通过比较第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摆的周期与小铁块的质量无关.(4)通过实验分析,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芦村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cm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 所需时间约为16 s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专题】估算题.【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估测物体的实际物理量,填写合适的单位.【解答】解:我们正常走路的步幅大约为50cm,百米赛跑的成绩大约是16s;故答案为:cm,s.【点评】对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估测,往往能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多思考.2.小雨在课外活动中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他在纸筒的开口端打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如图1所示,他抓住绳子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在头的上方转动此装置,筒中空气柱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了,这是由于频率(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因为桶中空气柱能够振动,所以会发出声音;当转速增大时,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故答案为:振动,频率.【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影响音调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3.一天,小香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将一手机的来电显示设为铃声和屏幕显示,然后将手机用线悬挂在真空罩中,将罩中的空气抽出后,用电话打该手机,结果只看到手机的屏幕显示而听不到铃声.该实验可以证明声音需要介质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电磁波的传播.【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解答】解:当把罩中的空气抽出后,罩内是真空,手机铃声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在外面听不到铃声;由于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在外面打电话,手机还是可以有反应的;故答案为:介质,在真空中.【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特点,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可以.4.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5.25 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7.2cm和7.3cm中间,估读为7.25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7.25cm﹣2.00cm=5.25cm.故答案为:1;5.25.【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5.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种,从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法考虑来解决此题.【解答】解:禁止汽车鸣喇叭,防止了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由课本可知,人们与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故答案为:声源、分贝.【点评】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对于解决此题至关重要.6.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我省北部将能观察到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日全食就是从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亮遮挡.【考点】光的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在水面上观察太阳的像.(2)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手指间形成小孔,在白纸上呈现太阳的像,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解答】解:(1)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应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2)手指间的缝隙形成小孔,太阳经小孔在白纸上成像,这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3)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地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故答案为:平面镜;直线;月亮.【点评】光学部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中的小孔成像,光的反射中的平面镜成像.7.如果将光速(3×108m/s)与声音的速度互换,你的周围将有哪些变化?说出其中的两种雷声过后很长时间,人才能看到闪电,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后好长一段时间才看到冒出白烟.【考点】声速;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简答题;答案开放型;声与光.【分析】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如果两者的速度互换,根据生活中一些声现象进一步推测事物情景的变化.【解答】解: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如果两者的速度互换,则变成了声速远大于光速.此时周围可能出现的现象有:(1)雷声过后很长时间,人才能看到闪电;(2)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后好长一段时间才看到冒出白烟;(3)听到了汽车的鸣笛声,但还没有看到汽车出现.故答案为:(1)雷声过后很长时间,人才能看到闪电;(2)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后好长一段时间才看到冒出白烟(合理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声速、光速的记忆以及对二者速度变化后的特点的推测与理解.8.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4 m.当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且物距与像距相等即可解答此题.【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由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这位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那么他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则镜中的像与本人相距2m+2m=4m.当人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故答案为:4;不变.【点评】当他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9.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60°,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减小(增大/不变/减小).【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找到反射角的大小;再确定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的入射方向的变化,确定入射角的变化,从而分析出反射角的变化.【解答】解:根据图解,入射角等于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向图中的逐渐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故答案为:60°;减小【点评】在反射现象中,入射是因,反射是果,所以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跟着减小.10.在2009年10月3日晚的“宜春月﹣中华情”的中秋晚会上,成龙大哥一开口,还在厨房的妈妈就激动地说“是成龙”,妈妈是根据成龙声音的音色这一特点判断的;在现场的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成龙是因为他对光线发生漫反射.【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漫反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响度、音调、音色.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2)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解答】解:(1)不同人的发声部位特征不同,发出的音色不同,因此正在厨房里的妈妈根据声音的音色,就能判断出是成龙演唱的.(2)在现场的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成龙是因为他对光线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故答案为:音色;漫.【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分,属于基础知识的应用,难度不大.二、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7、18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全部选对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1.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长度单位的换算:1m=102cm=103mm=109nm,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cm左右,以此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四个选项中的答案是否正确.【解答】解: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cm左右,约合0.24m、2.4×10﹣7nm,240mm,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长度单位换算关系要熟练掌握,因为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结合自已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估测.12.甲同学把一只耳朵贴在一根长直铁管一端,乙同学在该管的另一端用力敲打一下,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因为钢铁传声比空气传声快,甲一定能听到两次敲打声B.因为钢铁和空气传声相同,甲一定听不到两次敲打声C.因为空气传声比钢铁传声快,甲有可能听到两闪敲打声D.当钢管足够长时,甲才有可能听到两次敲打声【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且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2)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才能区分.【解答】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气体中最慢;只有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才能区分,所以在钢管足够长时,才有可能听到两次敲打声,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而第二次是钢管发出的声音传到空气中,由空气将声音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所以说人将耳朵贴在钢管上可以听到两次响声,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要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1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手影B.水中筷子变“折”C.用遥控器控制电视D.钢笔“错位了”【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应用题.【分析】A、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要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C、根据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即可判断光的现象.D、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来分析即可.【解答】解:A、手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铅笔好像在水面折断是由于来自铅笔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用遥控器控制电视,即使不对着电视也能遥控,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