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五版 高鸿业 (与课本同步,自己整理的资料)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_宏观部分_第五版答案_高鸿业_人民教育出版

西方经济学_宏观部分_第五版答案_高鸿业_人民教育出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第一部分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及贸易赤字的变动、利率等。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相同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点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一个个具体商品的价格和产量,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这里价格水平用价格指数表示,产出水平用货币衡量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表示。

具体而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是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②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并最终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通过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③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④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其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与课本同步,自己整理的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与课本同步,自己整理的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与课本同步,自己整理的资料)P ART 1 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收入帐户二、国内生产总值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四、其他经济指标五、总产出核算的校正六、国民收入公式1、国民收入帐户:重要性1)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的说法2)汽车发动机的示意图3)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回顾其历史成就,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把国民收入帐户的发明和运用称为“世纪性杰作”。

他认为:“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发明则当之无愧”。

他的评价得到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政要和专家的一致赞同。

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入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

虽然它没有解释发动机如何进行工作,但是标示了汽车关键部件的名称,并且显示了这些部件如何相互联系。

如同想要安装发动机,必须首先读懂发动机机械示意图一样,要想理解宏观经济运行,首先需要了解国民收入帐户知识。

因此,国民收入帐户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两位经济学家因为在national income accounts上的贡献而获得Nobel Prize。

Simon Kuznets,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71.Richard Stone, Oxford University, in 19842、国民收入帐户: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后来由于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国民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中央计划经济体系,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建立在“生产性劳动”概念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名校考研真题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名校考研真题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圣才出品

一、名词解释1.经济增长(江西财经大学2004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研;北京化工大学2005复试;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答: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

具体理解,经济增长有以下两层含义:(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加,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2)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若用t Y 表示t 时期的总产量,1t Y -表示()1t -期的总产量,则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11t t t t Y Y G Y ---=若用t y 表示t 时期的人均产量,1t y -表示()1t -期的人均产量,则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11t t t t y y g y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低。

2.索洛剩余(厦门大学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7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研)答:索洛剩余又称索洛残差,是指不能为投入要素变化所解释的经济增长率。

具体而言,索洛剩余是指在剥离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后的剩余部分。

一般认为,剩余部分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部分。

索洛剩余用公式可以表示为:A Y N K A Y N Kαβ∆∆∆∆=-⨯-⨯式中,Y Y ∆为总产出增长率,N N ∆为劳动的增长率,K K∆为资本的增长率,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A A ∆为索洛余量。

因此,根据公式,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

3.资本深化与资本广化(东北财经大学2011研)答: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k sf k n kδ∆=-+式中,()n k δ+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即意味着为每一个新生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即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当()()sf k n k δ=+时,0k ∆=,此时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人均储蓄恰好等于资本广化的需要。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docx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來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讣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金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扌II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 7DP 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口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R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何贸易往來,但这种贸易只会彩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 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屮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屮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 - 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导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目录•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及其应用•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01宏观经济学导论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即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总量进行综合考察,来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

特点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综合性体现在它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整体性体现在它考察的是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动态性体现在它揭示的是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

发展脉络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等阶段。

流派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完善性,主张政府应减少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则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价格粘性的存在,主张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学发展脉络及流派02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1 2 3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派认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国民收入的决定取决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经济萧条的原因,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刺激总需求,以达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新古典综合学派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结合起来,认为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都是必要的,主张政府在经济中发挥调节作用。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乘数效应加速原理03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等原因导致的失业。

总需求不足工资刚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者素质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西方经济学目录(高鸿业五版)

西方经济学目录(高鸿业五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2011第年五版引论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4,对此房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5,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6,本教材的特点02,需求、供给和价格均衡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2,需求曲线3,供给曲线4,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5,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6,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7,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8,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9,结束语03,效用论1,效用论概述2,无差异曲线3,预算线4,消费者的均衡5,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6,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7,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8,不确定性和风险9,结束语04,生产论1,厂商2,生产函数3,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4,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5,等成本线6,最优生产要素组合7,规模报酬8,结束语05,成本论1,成本的概念2,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3,短期成本曲线4,长期成本曲线5,结束语06,完全竞争市场1,厂商和市场的类型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5,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6,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7,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8,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场其均衡9,结束语07,不完全竞争市场1,垄断2,垄断竞争3,寡头4,不同市场的比较、5,结束语08,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3,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4,从供给方面的概述5,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6,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7,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8,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9,结束语09,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1,一般均衡2,经济效率3,交换的帕累托最有条件4,生产的帕累托最有条件5,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有条件6,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7,社会福利函数8,效率与公平9,结束语10,博弈论初步1,博弈论和策略行为2,同时博弈:纯策略均衡3,同时博弈:混合策略均衡4,序贯博弈5,结束语11,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垄断2,外部影响3,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5,结束语6,微观经济学结束语12,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国内生产总值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5,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6,名义GDP和实际GDP1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5,乘数论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7,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8,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9,结束语1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投资的决定2,IS曲线3,利率的决定4,LM曲线5,IS-LM分析6,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7,结束语1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2,财政政策效果3,货币政策效果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5,结束语16,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经济政策目标2,财政政策3,货币政策效果4,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5,结束语17,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2,总供给的一般说明3,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4,古典总供给曲线5,凯恩斯总供给曲线6,常规总供给曲线7,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8,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9,结束语18,失业与通货膨胀1,失业的描述2,失业的经济学解释3,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4,通货膨胀的描述5,通货膨胀的原因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7,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8,结束语19,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汇率和对外贸易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4,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5,结束语20,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2,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3,增长预算4,新古典增长模型5,内生增长理论6,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7,经济增长周期的含义与特征8,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9,乘数—加速数模型10,实际经济周期的理论11,结束语21,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消费2,投资3,货币需求4,结束语22,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4,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 模型5,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6,名义黏性7,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8,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9,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10,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的结束语23,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吗?2,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3,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以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4,科学主义5,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6,当前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1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19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第20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21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22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第23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答:(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

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两者分别从个体和总体分析了经济的运行状况,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对个体行为的分析。

例如,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是单个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而投资也同样来源于单个厂商的选择。

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

因而,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①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②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 高鸿业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 高鸿业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5
净投资
重置投资replacement =对磨损的补偿=折旧
投资
净投资 =每年新增资本
= 投资 – 折旧(重置投资) = 期末的资本存量 - 期
初的资本存量
宏观经济学,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
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都构
修改:绿色GDP——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扣除经济
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
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目前实践不可行。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
方面的障碍。
挪威、芬兰、法国、美国、墨西哥等率先实行了绿色GDP 。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1
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西方经济学 宏 观 部 分
Macro-Economics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
宏观经济学及其范围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 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1933 年提出。而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被称为宏观经济之父。
税收。 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23
收入法计算的中国GDP
年份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7 GDP 135539.14 118020.69 106766.26 97209.37 87671.13 75606.41
(1)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
GDP虽是反映国民经济 总量活动的最重要指标,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西方经济学》 第五版(宏观部分) 高鸿业 人大出版社共52页

《西方经济学》 第五版(宏观部分) 高鸿业 人大出版社共52页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西方经济学》 第五版(宏观部分) 高 鸿业 人大出版社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谢谢!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第21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21.1 复习笔记一、消费1.消费的含义宏观经济学中,消费是指一国居民对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它是总支出的最大组成部分。

2.跨期消费决策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关于理性消费者在消费时如何进行跨期选择的理论模型,说明消费者所面临的限制和具有的偏好怎样共同决定他们在消费和储蓄方面的选择。

(1)跨期预算约束与最优消费选择费雪认为,人们在消费时会受到一些限制,这些约束包括:预算约束(即人们可以为自己消费所支出的数额大小)和跨期预算约束(即人们可以为自己在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所支付的数额大小)。

假定消费者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青年时期,第二个时期是老年时期。

用1y 和1c 分别表示消费者在第一个时期的收入和消费,用2y 和2c 分别表示消费者在第二个时期的收入和消费。

再假定消费者有机会进行借贷或储蓄,因此他在任何一个时期的消费都可以大于或小于那一时期的收入。

第一个时期的储蓄或借贷:11s y c =-(0s >表示储蓄,0s <表示借贷),第二个时期的消费:()221c r s y =++,其中r 为实际利率。

因此,可以得到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为:221111c y c y r r+=+++跨期预算约束表明,当利率为零(即不存在储蓄或借贷)时,两个时期的总消费等于两个时期的总收入。

在利率大于零的正常情况下,未来消费和未来收入可以用(1r +)这个因子进行贴现。

跨期预算约束线可以用图21-1来表示,它是一条斜率为()1r -+的直线。

图21-1 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涉及跨期消费的消费者偏好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无差异曲线表示使消费者获得同样满足的第一期与第二期消费的组合。

也就是说,对同一条无差异曲线的所有两期消费的不同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完全相同的。

于是,理性消费者的问题是在跨期预算约束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即:()122211max ,.. 11U c c c y s t c y r r+=+++可以求出消费者跨期消费最优决策的条件为:()1MRS r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名校考研真题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名校考研真题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圣才出品
2 /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学 2010 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0 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1 研;财政部财 政科学研究所 2011 研)
答: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 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图 14-1 IS 曲线 图 14-1 中,IS 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产品市场实现均衡。IS 曲线右上方的任意一点 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供给, IS 曲线左下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需求。
1 /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由均衡收入代数表达式可得出 IS 曲线的斜率为负值,对应的 IS 曲线向右下方 倾斜。 IS 曲线斜率的大小,即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利 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d ;边际消费倾向 ;税率 t。
R
n i 1
Ri
1 r i
J
1 r n
式中,R 表示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i 表示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J 表 示资本品在第 n 年年末时的处置残值, r 表示资本边际效率。公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 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 升都会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 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 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 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 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答案.docx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吋。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蒂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C2.当消费函数为=a+by(a>O,O<b<l),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c4大丁•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解答:A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岀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

A.20亿元;B. 60亿元;C. 180亿元;D. 200亿元。

解答:D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人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谋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牛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人于零而小于1?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签或MPC=^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川公式APC=~^示)。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丁•零而小丁• 1, y 因为-•般说來,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PC=^=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山,因此,签+養=1,所以,只耍鹉不等于1或0,就有0<養<1。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第17章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第17章

用一个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假设: s( y) 1000 0.5 y
i(r ) 2500 240 r
1000 0.5 y 260 r P
经整理有: 0.5y 240r 3500
0.5y 260r 1000 P
求出y的解式,得到: y36P 40 96036 49060
二、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为产量(国民收入)和价格水 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 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 的私人和政府的支出。因此,总需求曲线可 以从IS-LM模型中推导出来。
我们先来分析价格水平的变化如何导致总支 出水平的变化。以价格水平上升为例。
P
P
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 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关系。因此,总 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图形中取得。
r
r1
r2


求0

线p


p1

p2
0
E1
LM(P1)
E2
LM(P2)
y1
y2
IS
y
D1 D2 AD
y1
y2
y
请同学们思考: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 推导看到,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是什么的关 系?
Y(总产量)
y* y0
y f (N,K)
0
N0
N*
N(总就业量)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在长期生产函数中,包括生产函数中的三个主要 自变量在内的一切自变量都可以改变。首先,技术水 平可以有很大的进步;其次,人口的增长能够影响充 分就业的劳动者的数量。最后,资本的存量也会随着 积累的增加有着很大的变化。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17章)【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17章)【圣才出品】
4 / 10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手中,这样,如果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的。水 平的 LM 曲线即“凯恩斯陷阱”,这时候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 则效果十分大,因为政府实行这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私人部门借钱(出售公债券),并不会 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这就是说,在凯恩斯陷阱中,即使 IS 曲 线不垂直而向右下方倾斜,政府实行财政政策也会十分有效。
(2)极端古典主义情形(垂直的 LM 曲线) LM 曲线垂直,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就是说利率已高到如此地步,一方面 使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或者说损失极大;另一方面又使人们看到债券价格低到了只会上涨而 不会再跌的程度。因此,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时候政府如推行一项增加支出的 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向私人部门借钱的话,由于私人部门没有闲置货币,所以只有在私人部门 认为把投资支出减少一个等于政府借款数目是合算的时候,政府才能借到这笔款项。为此, 利率(政府借款利率)一定要上涨到足以使政府公债产生的收益大于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显然,政府支出对 私人投资的“挤出”就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使收入水平有任何改变。 IS 接近水平或呈水平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很大或无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 使投资大幅度变动。因此,政府因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而需要向私人部门借钱时,利率只要 稍有上升,就会使私人投资大大减少,使“挤出效应”达到完全的地步。 总之,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可是如果实行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 则效果会很大。 (3)极端凯恩斯主义——流动性陷阱情形(水平的 LM 曲线) 一方面, LM 曲线为水平线,说明当利率降到如此低的水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 限大。此时,人们持有货币而不买债券的利息损失是极小的,可是,如果去买债券,则资本 损失的风险极大(由于利率极低时债券价格极高,人们会认为这样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跌不 会再涨,从而买债券的资本损失风险极大)。因此,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想持有在

资料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复习材料及部分答案

资料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复习材料及部分答案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计算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没有通胀和衰退)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①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②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胀问题;③经济增长问题。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

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价格和产量。

(2)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或者:(1)二者既密切相关,但又是不同的研究领域。

微观经济学侧重于个体和个量,而宏观经济学则侧重于整体和总量。

(2)二者就像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总量(森林)是由个体(树木)集合而成的。

)4.影响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主要著作。

(围绕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思想流派)《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5.什么叫GDP?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注意: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市场价值=市场单价*生产数量)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的缺陷 :1) GDP 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2) GDP 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3) GDP 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

网上另一种: 1) GDP 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2) GDP 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3) GDP 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4) GDP 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GDP 的计算:按支出法核算:GDP=C+I+G+(X-M )按收入法核算: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 两部门 ( 私人部门 )总需求 (总支出 )=消费 + Y总供给 ( 总收入 ) =消费 + 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

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总需求 ( 总支出 ) =消费 +投资 + Y总供给 ( 总收入 ) =消费 +储蓄 +税收即YC+I+G=C+S+T→→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3.总需求 ( 总支出 ) =消费 +投资 +政府支出 +出口Y=C+I+G+X总供给 ( 总收入 ) =消费 +储蓄 +政府税收 + Y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名义 GDP 和实际 GDP*名义 GDP 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 GDP 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 GDP= 名义 GDP ÷ GDP 折算指数bY 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C= C0+bY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 【由于E=y , E=c + i , y=c + s,则i=s】*注: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名校考研真题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名校考研真题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圣才出品

5.持久收入假说(武汉大学 2002 研;南开大学 2008 研) 答:持久收入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认为消费者 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 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 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政府想通过暂时增减税收 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与生命周期假说不同的是,持久收入假说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持久 收入假说认为: (1)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2)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 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 1。 (3)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 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MPC
C Y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
消费之间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
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 0 和 1 之间波动。作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2)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 MPS )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
2 / 17
2.边际消费倾向(山东大学 2001 研;辽宁大学 2002 研;武汉大学 2002 研;中南财经 政法大学 2001、2010 研;中南大学 2004 研;北京化工大学 2006 研;东北财经大学 2006 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ART 1 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收入帐户二、国内生产总值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四、其他经济指标五、总产出核算的校正六、国民收入公式1、国民收入帐户:重要性1)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的说法2)汽车发动机的示意图3)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回顾其历史成就,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把国民收入帐户的发明和运用称为“世纪性杰作”。

他认为:“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发明则当之无愧”。

他的评价得到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政要和专家的一致赞同。

•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入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

•虽然它没有解释发动机如何进行工作,但是标示了汽车关键部件的名称,并且显示了这些部件如何相互联系。

•如同想要安装发动机,必须首先读懂发动机机械示意图一样,要想理解宏观经济运行,首先需要了解国民收入帐户知识。

•因此,国民收入帐户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两位经济学家因为在national income accounts上的贡献而获得Nobel Prize。

•Simon Kuznets,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71.•Richard Stone, Oxford University, in 19842、国民收入帐户: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后来由于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国民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中央计划经济体系,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建立在“生产性劳动”概念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

•两个缺陷:–一是仅反映所谓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经济活动,因而存在低估经济活动规模。

–另一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活动资料,由于不区分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从而高估经济活动规模。

•改革开放以后,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迅速发展,对这类经济部门信息需要加大。

统计部门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并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

后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有关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制度和方法也不断改进并日臻健全完善。

同时,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

二、国内生产总值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2、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3、GDP的缺陷4、GNP与GDP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是国民收入帐户的核心概念。

•度量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一国经济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期生产总值。

•GDP is the value of the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in the economy during a given period.•GDP is the sum of value added in the economy during a given period.•GDP is the sum of incomes in the economy during a given period.2、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1)避免重复计算,GDP只算最终产品,不计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指(final products)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或者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或消费的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或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许多产品既可以作最终产品使用,又可作中间产品使用,要区分哪些是最终产品,哪些是中间产品是很困难的。

•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计算时采用增值法,计算在生产不同阶段增加的产值(value added),即仅仅计算销售产品和劳务收益与为生产该产品或劳务而购买中间产品费用之间的差额。

•2)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等于单位价格乘产量。

•Nominal GDP: is simply the sum of the quantities of final goods produced times their current price.•Real GDP:is the sum of quantities of final goods produced times their price in the base year.•3)GDP只计算某一个时期(例如一年内)新生产产品的价值,不计算以前时期生产的产值。

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4)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格。

库存作为存货投资。

•5)一般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和自给性活动不计算入。

•6)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3、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缺陷•GDP虽是反映国民经济总量活动的最重要的单个指标,但是它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

例如,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DIY活动等,不在GDP统计范围以内。

•第二,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

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

4、GNP与GDP•GNP是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

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GNP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因而GNP是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

GDP仅包括国内生产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不涉及国外。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并不总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它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国内生产总值。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如果GNP<GDP,正好相反。

•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GNP=GDP,只有本国公民在国内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值。

例如,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所以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GNP。

类似道理,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GDP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GNP。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强调身份区别的GNP相对重要性下降,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要性上升,从而使GDP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总产出指标。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Production →→Income↖↙Demand1、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2、收入法(income approach)3、生产法(production approach)1、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实质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个方面支出的总和。

•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1)消费支出:C•(Consumption):即居民支出,一般占到GDP一半以上。

•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的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2)投资支出:I•固定投资(fixed investment):分为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

固定的含义是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

•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它不代表产品和劳务实际支出,而是企业持有存货数量的变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的存货积累。

•投资包括重置投资(replacement investment)与净投资。

•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

每年新增的资本应该是净投资,即投资减去磨损后的余额。

从会计学的角度看,对磨损的补偿就是折旧,也称重置投资。

•因此有:净投资= 投资- 折旧(重置投资)或净投资= 期末的资本存量- 期初的资本存量•对宏观经济学来说,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

因为不论是净投资还是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都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

•因此,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总共给和总需求的时候,为了使问题简单化,往往假定折旧为零。

如果折旧为零,那么投资和净投资就是同一个量。

•以后的论述中,凡是提到投资的地方,除非作出特别的说明,否则我们总是假定折旧为零,即把投资和净投资看作同一个概念。

3)政府购买:G•(government purchase):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

4)净出口:X-M•(net exports):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了它们的市场价值。

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的净支出。

2、收入法(income approach)•收入代表供给,因而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

•产品最终价值:除了要素的收入以外,还有折旧、间接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1)生产要素报酬收入•工资: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其中包括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利息给企业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利息,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