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由易到难可编辑

合集下载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说课稿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一节新授课。

本节是华师版第十九章《全等三角形》的重要内容。

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知识结构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内容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提高。

而且证明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手段,本节作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因此成为重中之重。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ASA公理及推论,并且学会应用ASA,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自己总结出公理和推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问题的演绎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的学习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现在处于几何推理论证的初步阶段,从这章开始,学生应该逐步学会几何证明,几何证明题的推理证明的书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同时,我们知道,以前学生学习几何都是一些简单的图形,从这章开始出现了几个图形的变换或叠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找全等条件是一个难点。

鉴于以上学情分析,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为:四重、难点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ASA,AAS判定方法的应用和推理过程的书写。

难点:引导学生找出解题的途径。

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情景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综合提高课堂小结情景导入:小明踢球时不慎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为三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呢?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呢?为什么?探索新知:(一)探究1:ASA公理1.动手实验:每个同学按要求画三角形。

(1)40°,60°,夹边4厘米。

(2)30°,30°,夹边5厘米。

2.合作讨论同桌之间对比所画三角形是否全等。

《图形的全等》三角形精品课件

《图形的全等》三角形精品课件

《图形的全等》三角形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图形的全等》章节中的三角形全等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第3章第2节,详细内容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方法(SSS、SAS、ASA、AAS)、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2. 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全等三角形的实际例子(如拼接而成的三角形卡片、建筑物的三角结构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

2. 例题讲解:(1)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含义;(2)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结合图形进行讲解,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种判定方法的含义;(3)通过例题讲解,展示如何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一些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ABC和△DEF,AB=DE,AC=DF,BC=EF。

求证:△ABC≌△DEF。

(2)已知:△ABC中,∠A=50°,∠B=70°,AB=6cm。

在△ABC的外部作一个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求作的全等三角形的边长。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1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1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1 全等三角形》一. 教材分析《12.1 全等三角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

本章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全等三角形作为三角形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难度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题。

3.准备全等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拼图、制作模型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相同?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PPT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全等三角形的特征。

同时,给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SSS、SAS、ASA、AAS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共18张PPT)数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共18张PPT)数学八年级上册
D
3.已知:点E,C在线段B上,BE=CF,AB=DE,AC=DF. 求证:△ABC≌△DEF.
证明:∵BE=CF, ∴BE+EC=CF+EC,即CB=EF;
∴△ABC≌△DEF(SSS)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注意几何语言规范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房屋的人字架、大桥的钢梁、起重机的支架、自行车的车座等,采用三角形结构,起到稳固的作用。
作图区


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时,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被确定。
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特有性质)
思考
你能用SSS来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吗?
因为只要给定了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当两个三角形三条边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样的三角形唯一确定. 故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5.已知:如图,AB=DE,BC=EF,AF=DC.求证:BC∥EF.
提示:由已知可得△ABC≌△DEF(SSS),∴ ∠EFD=∠BC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EFC=∠BCA(等角的补角相等),∴ EF∥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课本P25-28
钱塘江大桥(Qiantang River Bridge),又名钱江一桥,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全部结构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桥上有许多全等的三角形结构。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测试(答案解析)(1)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测试(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如图,△ABC ≌△ADE ,AB =AD ,AC =AE ,∠B =28︒,∠E =95︒,∠EAB =20︒,则∠BAD 等于( )A .75︒B .57︒C .55︒D .77︒2.如图,在△ABC 中,AB=5,AC=3,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 )A .1<AD <6B .1<AD <4C .2<AD <8 D .2<AD <4 3.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DE ,BC=EF ,AC=DF ;②AB=DE ,∠B=∠E ,BC=EF ;③∠B=∠E ,BC=EF ,∠C=∠F ;④A B=DE ,AC=DF ,∠B=∠E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4.如图,AB AC =,AD AE =,55A ︒∠=,35C ︒∠=,则DOE ∠的度数是( )A .105︒B .115︒C .125︒D .130︒ 5.如图,在ABC 中,90C ∠=︒,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E 是边AB 上一点,若6CD =,则DE 的长可以是( )A.1 B.3 C.5 D.76.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E,AD=CB,要使△ADE≌△CBE,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正确的是()A.AE=CE;SAS B.DE=BE;SASC.∠D=∠B;AAS D.∠A=∠C;ASA7.如图,AD平分∠BAC,AB=AC,连接BD,CD并延长,分别交AC,AB于点F,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2对B.3对C.4对D.5对8.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长是()A.2.5 B.3 C.3.5 D.49.下列命题,真命题是()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0.如图,已知AE平分∠BAC,BE⊥AE于E,ED∥AC,∠BAE=34°,那么∠BED=()A .134°B .124°C .114°D .104°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 .斜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 .斜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D .一边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 12.如图,在Rt ABC 和Rt ADE △中,90,,ACB AED AB AD AC AE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C DE =B .BAE DAC ∠=∠ C .OC OE =D .EAC ABC ∠=∠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的是一张直角ABC 纸片(90C ∠=︒),其中30BAC ∠=︒,如果用两张完全相同的这种纸片恰好能拼成如图2所示的ABD △,若2BC =,则ABD △的周长为______.14.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D=AE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E ≌ACD .这个条件可以为_____(只填一个条件即可).15.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若BC =8cm ,BD =5cm ,AB=10cm,则S △ABD =______.16.如图,在ABC 中,C 90∠=,A ∠、B ∠的平分线交于O ,OD AB ⊥于D .若AC 3=,BC 4=,AB 5=,则AD =________.17.如图,在Rt ABC 中,90C ∠=︒,AD AC =,DE AB ⊥,交BC 于点E .若26B ∠=︒,则AEC ∠=______︒.18.如图,在ABC 中,AB CB =,90ABC ∠=︒,AD BD ⊥于点D ,CE BD ⊥于点E ,若7CE =,5AD =,则DE 的长是______.19.如图,在ABC 中,60BAC ∠=︒,BAC ∠的平分线AD 与边BC 的垂直平分线MD 相交于点D ,DE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DF AC ⊥于点F ,现有下列结论:①120EDF ∠=︒;②DM 平分EDF ∠;③DE DF AD +=;④2AB AC AE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请将正确结论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20.如图,在△ABC 和△DBC 中,∠ACB=∠DBC=90°,E 是BC 的中点,DE ⊥AB ,垂足为F ,AB=DE .若BD=8cm ,则AC 的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 D ∠=∠,//AB DE ,BE CF =.求证://AC DF .22.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BAD =80°,试求: (1)∠EDC 的度数.(2)若∠BCD =n °,试求∠BED 的度数.(用含n 的式子表示)(3)类比探究:已知AB ∥CD ,BE 、DE 分别是∠ABC 、∠ADC 的n 等分线,ABE ∠=1ABC n ∠,1CDE ADC n∠=∠,∠BAD =α,∠BCD =β,请猜想∠BED = .23.已知矩形ABCD 中,点E 是AD 中点,连接CE ,经过点A ,B ,E 三点作O ,交BC 于点F ,过点F 作FH CE ⊥于H .(1)求证:直线FH 是O 的切线;(2)若42AD =,且点H 恰好为CE 中点时,判断此时CE 与O 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并求出弧EF ,线段EH ,FH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24.按要求作图(1)如图,已知线段,a b ,用尺规做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 b (不要求写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 (2)已知:∠α,求作∠AOB=∠α(要求:直尺和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5.如图,BC ⊥AD 于C ,EF ⊥AD 于F ,AB ∥DE ,分别交BC 于B ,交EF 于E ,且BC =EF .求证:AF =CD .26.如图,点E ,F 在BC 上,A D ∠=∠,AF DE =,AFC DEB ∠=∠.求证:BE CF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B=∠D=28°,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DAE=57°,然后根据∠BAD=∠DAE+∠EAB 即可得出∠BAD 的度数.【详解】解:∵△ABC ≌△ADE ,∴∠B=∠D=28°,又∵∠D+∠E+∠DAE=180°,∠E=95°,∴∠DAE=180°-28°-95°=57°,∵∠EAB=20°,∴∠BAD=∠DAE+∠EAB=77°.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较简单.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B=∠D=28°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B【分析】先延长AD 到E ,且AD DE =,并连接BE ,由于ADC BDE ∠=∠,BD DC =,利用SAS 易证ADC EDB ≌,从而可得AC BE =,在ABE △中,再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得28AE <<,从而易求14AD <<.【详解】解:延长AD 到E ,使AD DE =,连接BE ,则AE=2AD ,∵AD DE =,ADC BDE ∠=∠,BD DC =,∴ADC EDB ≌()SAS ,3BE AC ∴==,在AEB △中,AB BE AE AB BE -<<+,即53253AD -<<+,∴14AD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C解析:C【分析】要使△ABC ≌△DEF 的条件必须满足SSS 、SAS 、ASA 、AAS ,可据此进行判断.【详解】解:第①组满足SSS ,能证明△ABC ≌△DEF .第②组满足SAS ,能证明△ABC ≌△DEF .第③组满足ASA ,能证明△ABC ≌△DEF .第④组只是SSA ,不能证明△ABC ≌△DEF .所以有3组能证明△ABC ≌△DEF .故符合条件的有3组.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添加时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C解析:C【分析】先判定△ABE ≌△ACD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35︒,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在△ABE 和△ACD 中,AB AC BAE CAD AE AD =⎧⎪∠=∠⎨⎪=⎩,∴△ABE ≌△ACD (SAS ),∴∠B=∠C ,∵∠C=35︒,∴∠B=35︒,∴∠OEC=∠B+∠A=355590︒+︒=︒,∴∠DOE=∠C+∠OEC=3590125︒+︒=︒,故选:C .【点睛】本题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5.D解析:D【分析】过点D 作DF AB ⊥于点F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6CD DF ==,而DE 的长一定是大于等于点D 到AB 的距离也就是DF 的长,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过点D 作DF AB ⊥于点F ,∵AD 平分BAC ∠,DF AB ⊥,90C ∠=︒,∴6CD DF ==,∵DE DF ≥,∴6DE ≥,则只有D 选项符合.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6.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一进行来判断.【详解】解:A.添加AE=CE 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B.添加DE=BE 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C.添加∠D=∠B ,根据AAS 可证明△ADE ≌△CBE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添加∠A=∠C ,根据AAS 可证明△ADE ≌△CBE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AS 、ASA .关键在于应根据所给的条件判断应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7.C解析:C【分析】认真观察图形,确定已知条件在图形上的位置,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由易到难,仔细寻找.【详解】解:AD 平分BAC ∠,BAD CAD ∴∠=∠, 在ABD ∆与ACD ∆中,AB AC BAD CAD AD AD =⎧⎪∠=∠⎨⎪=⎩,()ABD ACD SAS ∴∆≅∆,BD CD ∴=,B C ∠=∠,ADB ADC ∠=∠,又EDB FDC ∠=∠,ADE ADF ∴∠=∠,AED AFD ,BDE CDF ∆≅∆,∆≅∆ABF ACE .AED AFD ,ABD ACD ∆≅∆,BDE CDF ∆≅∆,∆≅∆ABF ACE ,共4对.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悉相关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8.B解析:B【分析】作DH ⊥AC 于H ,如图,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DH=DE=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2×2×AC+12×2×4=7,于是可求出AC 的值. 【详解】解:作DH ⊥AC 于H ,如图,∵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DE ⊥AB ,DH ⊥AC ,∴DH=DE=2,∵S △ABC =S △ADC +S △ABD , ∴12×2×AC+12×2×4=7, ∴AC=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里的距离是指点到角的两边垂线段的长.9.A解析: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C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但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是解题关键. 10.B解析:B【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AE 平分∠BAC ,∠BAE =34°,∴34EAC ∠=︒,∵ED ∥AC ,∴18034146AED ∠=︒-︒=︒,∵BE ⊥AE ,∴90AEB =︒∠,∴36090146124BED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周角的定理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

(必考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检测(有答案解析)(3)

(必考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检测(有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BC ∆中,12AB AC cm ==,B C ∠=∠,8B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2/cm 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则当BPD ∆与CQP ∆全等时,v 的值为( )A .1B .3C .1或3D .2或3 2.用三角尺画角平分线:如图,先在AOB ∠的两边分别取OM ON =,再分别过点M ,N 作OA ,OB 的垂线,交点为P .得到OP 平分AOB ∠的依据是( )A .HLB .SSSC .SASD .ASA 3.已知如图,AB=AE ,只需再加一个条件就能证明△ABC ≌△AED ,下列选项是所加条件,请判断哪一个不能判断△ABC ≌△AED ( )A .∠B=∠EB .AC=ADC .∠ADE=∠ACBD .BC=DE 4.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AC ,BD ,CE 的中点,且阴影部分图形面积等于4平方厘米,则△ABC 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A .8B .12C .16D .18 5.如图,AE ∥DF ,AE =DF .添加下列的一个选项后.仍然不能证明△ACE ≌△DBF 的是( )A .AB =CD B .EC =BF C .∠E =∠FD .EC ∥BF 6.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是AD 和AD 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 =,连接BF ,CE ,下列说法:①ABD △和ACD △面积相等;②BAD CAD ∠=∠; ③BDF ≌CDE △;④//BF CE ;⑤CE AE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①③④D .①④⑤7.如图,△ACB ≌△A′C B′,∠ACB =70°,∠ACB′=100°,则∠BCA′度数是( )A .40°B .35C .30°D .45°8.如图所示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把AD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到ABF ,20FAB ∠=︒.旋转角的度数是( )A .110°B .90°C .70°D .20°9.如图,AD 平分∠BAC ,AB=AC ,连接BD ,CD 并延长,分别交AC ,AB 于点F ,E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 10.下列各组数中,不可能成为一个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A .2,3,4B .5,7,7C .5,6,12D .6,8,10 11.图中的小正方形边长都相等,若MNP MFQ ≌,则点Q 可能是图中的( )A .点DB .点C C .点BD .点A 12.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 、9cm 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 .4cmB .5cmC .9cmD .13cm 二、填空题1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若42∠=︒EAC ,则1∠的度为________.14.如图,Rt ABC 和Rt EDF 中,AE CF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和字母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使Rt ABC 和Rt EDF 全等.15.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D=AE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E ≌ACD .这个条件可以为_____(只填一个条件即可).16.如图,点D 在BC 上,DE ⊥AB 于点E ,DF ⊥BC 交AC 于点F ,BD =CF ,BE =CD .若∠AFD =145°,则∠EDF =_____.17.如图,AB 与CD 相交于点O ,OC =OD .若要得到△AOC ≌△BOD ,则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情况即可)18.如图,12∠=∠,要使ABE ACE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填上你认为适当的一个条件即可)19.如图,在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 ,在分别过点M 、N 作OA 、OB 的垂线,交点P ,画射线OP ,则OP 平分AOB ∠的依据是____________20.已知: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中线,6BE =,4CD =,则DE 的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1,在长方形ABCD 中,6cm 10cm AB CD BC ===,,点P 从点B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BC 向点C 运动(点P 运动到点C 处时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s t .(1)PC _____________cm .(用含t 的式子表示)(2)当t 为何值时,ABP DCP ≌?(3)如图2,当点P 从点B 开始运动,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以cm /s v 的速度沿CD 向点D 运动(点Q 运动到点D 处时停止运动,,P Q 两点中有一点停止运动后另一点也停止运动),是否存在这样的υ值使得ABP △与PQC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如图1,在ABC 中,过点B 作BD AB ⊥,且BD AB =,连接CD .(问题原型)(1)若90ACB ∠=︒,且8AC BC ==,过点D 作的BCD △的BC 边上的高DE ,易证ABC BDE △≌△,从而得到BCD △的面积为______.(变式探究)(2)如图2,若90ACB ∠=︒,BC a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BCD △的面积,并说明理由.(拓展应用)(3)如图3,若AB AC =,8BC =,则BCD △的面积为______.23.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点D 在边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C 作CE ⊥AD ,垂足为点E ,交AB 于点F ,连接DF .(1)请直接写出∠CAD 与∠BCF 的数量关系;(2)若点D 是BC 中点,在图2中画出图形,猜想线段AD ,CF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4.如图所示,O 为直线上的一点,且COD ∠为直角,OE 平分BOD ∠,OF 平分AOE ∠,117BOC FOD ∠+∠=︒,求∠BOE 的度数.25.已知ACE △和DBF 中,AE FD =,//AE FD ,AB DC =,请判断CE 与B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6.如图,AB CB ⊥,DC CB ⊥,点E 、F 在BC 上,BE CF =,再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后可推出AF DE =,写出添加的条件并完成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设运动时间为t 秒,由题目条件求出BD=12AB=6,由题意得BP=2t ,则CP=8-2t ,CQ=vt ,然后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详解】解:设运动时间为t 秒,∵12AB A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BD=12AB=6, 由题意得BP=2t ,则CP=8-2t ,CQ=vt ,又∵∠B=∠C∴①当BP=CQ ,BD=CP 时,BPD ∆≌CQP ∆∴2t=vt ,解得:v=2②当BP=CP ,BD=CQ 时,BPD ∆≌CPQ ∆∴8-2t=2t ,解得:t=2将t=2代入vt=6,解得:v=3综上,当v=2或3时,BPD ∆与CQP ∆全等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A解析:A【分析】利用垂直得到90PMO PNO ∠=∠=,再由OM ON =,OP OP =即可根据HL 证明()HL ≌PMO PNO △△,由此得到答案.【详解】∵PM OA ⊥,PN OB ⊥,∴90PMO PNO ∠=∠=.∵OM ON =,OP OP =,∴()HL ≌PMO PNO △△, ∴POA POB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HL ,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对应相等的边或角,由此利用以上五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D解析: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结合AE=AB 、∠A=∠A 逐项判定即可.【详解】解:∵AE=AB 、∠A=∠A∴A 、补充∠B=∠E ,根据ASA 可证明△ABC ≌△AED ,不符合题意;B 、补充AC=AD ,根据SAS 可证明△ABC ≌△AED ,不符合题意;C 、补充∠ADE=∠ACB ,根据AAS 可证明△ABC ≌△AED ,不符合题意;D 、补充BC=DE ,为SSA 不能证明△ABC ≌△AE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掌握AAA 、SSA 不能判定普通三角形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F 是EC 的中点, ∴142AEF AFC AEC S S S ∆∆∆===, ∴8AEC S ∆=,∵ E 是BD 的中点 ,∴ABE AED S S ∆∆=,BEC ECD S S ∆∆=,∵8AED ECD AEC S S S ∆∆∆+==,∴8ABE BEC AEC S S S ∆∆∆+==,∴228=16ABC ABE BEC AEC AEC S S S S S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与三角形的面积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解答的关键. 5.B解析:B【分析】结合题目条件,依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E ∥DF ,∴∠A =∠D ,A 、根据SAS ,可以推出△ACE ≌△DBF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SSA 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本选项符合题意.C、根据ASA,可以推出△ACE≌△DBF,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AAS,可以推出△ACE≌△DBF,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判断出①正确,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BDF和△CD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B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F=∠CED,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F∥CE.【详解】解:∵AD是△ABC的中线,∴BD=CD,∴△ABD和△ACD面积相等,故①正确;∵AD为△ABC的中线,∴BD=CD,∠BAD和∠CAD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在△BDF和△CDE中,BD CDBDF CDE DF DE=⎧⎪∠=∠⎨⎪=⎩,∴△BDF≌△CDE(SAS),故③正确;∴∠F=∠DEC,∴BF∥CE,故④正确;∵△BDF≌△CDE,∴CE=BF,故⑤错误,正确的结论为:①③④,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分析】根据已知ACB≌A′CB′,得到∠A′CB′=∠ACB=70︒,再通过∠ACB′=100︒,继而利用角的和差求得∠BCB′=30︒,进而利用∠BCA′=∠A′CB′-∠BCB′得到结论.【详解】解:∵ACB≌A′CB′,∴∠A′CB′=∠ACB=70︒,∵∠ACB′=100︒,∴∠BCB′=∠ACB′-∠ACB=30︒,∴∠BCA′=∠A′CB′-∠BCB′=4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B【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B=AD ,∠BAD=90︒,由旋转的性质推出ADE ≌ABF ,求出∠FAE=∠BAD=9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AD ,∠BAD=90︒,由旋转得ADE ≌ABF , ∴∠FAB=∠EAD ,∴∠FAB+∠∠BAE=∠EAD+∠BAE ,∴∠FAE=∠BAD=90︒,∴旋转角的度数是90︒,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C解析:C【分析】认真观察图形,确定已知条件在图形上的位置,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由易到难,仔细寻找.【详解】解:AD 平分BAC ∠,BAD CAD ∴∠=∠, 在ABD ∆与ACD ∆中,AB AC BAD CAD AD AD =⎧⎪∠=∠⎨⎪=⎩,()ABD ACD SAS ∴∆≅∆,BD CD ∴=,B C ∠=∠,ADB ADC ∠=∠,又EDB FDC ∠=∠,ADE ADF ∴∠=∠,AED AFD ,BDE CDF ∆≅∆,∆≅∆ABF ACE . AED AFD ,ABD ACD ∆≅∆,BDE CDF ∆≅∆,∆≅∆ABF ACE ,共4对.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悉相关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0.C解析:C【分析】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详解】A .∵2+3>4,∴能组成三角形,故A 错误;B .∵5+7>7,∴不能组成三角形,故B 错误;C .∵5+6<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C 正确;D .∵6+8>10,∴能组成三角形,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11.A解析: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观察图象可知△MNP ≌△MFD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2.C解析:C【分析】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形的第三边为x,则9-4<x<4+9即5<x<13,∴当x=7时,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二、填空题13.93°【分析】根据∠1=∠C+∠CAD求出∠C∠CAD即可【详解】解:∵∠EAD=90°∴∠CAD=90°﹣∠EAC=90°﹣42°=48°∵∠C=45°∴∠1=∠C+∠CAD=45°+48°=93解析:93°【分析】根据∠1=∠C+∠CAD,求出∠C,∠CAD即可.【详解】解:∵∠EAD=90°,∴∠CAD=90°﹣∠EAC=90°﹣42°=48°,∵∠C=45°,∴∠1=∠C+∠CAD=45°+48°=93°,故答案:93°.【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余角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常考题型.14.(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即可得解;【详解】当时满足条件;∵∴∴在和中∴;故答案是:(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答案不唯一)解析:BC DF【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即可得解;【详解】=时满足条件;当BC DF=,∵AE CF+=+,∴AE EC CF EC∴AC EF =,在Rt ABC 和Rt EDF 中,AC EF BC DF=⎧⎨=⎩, ∴Rt ABC Rt EDF ≅;故答案是:BC DF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15.∠B=∠C (或∠ADC=∠AEB 或AB=AC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知两个三角形已经具有∠A=∠AAD=AE 两个条件对应相等故再添加一组对应角相等或是AB=AC 即可得到ABE ≌ACD 【详解】∵∠A=∠解析:∠B=∠C (或∠ADC=∠AEB 或AB=AC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知两个三角形已经具有∠A=∠A ,AD=AE 两个条件对应相等,故再添加一组对应角相等或是AB=AC 即可得到ABE ≌ACD . 【详解】∵∠A=∠A ,AD=AE ,∴当∠B=∠C 时,可利用AAS 证明ABE ≌ACD ; 当∠ADC=∠AEB 时,可利用ASA 证明ABE ≌ACD ; 当AB=AC 时,可利用SAS 证明ABE ≌ACD ; 故答案为:∠B=∠C (或∠ADC=∠AEB 或AB=AC ). 【点睛】此题考查添加一个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6.55°【分析】由∠AFD =145°可求得∠CFD=35°证明Rt △BDE ≌△Rt △CFD 根据对应角相等推知∠BDE=∠CFD=35°进而可求出∠EDF 的值【详解】解:∵∠DFC+∠AFD=180°∠解析:55°【分析】由∠AFD =145°可求得∠CFD=35°,证明Rt △BDE ≌△Rt △CFD ,根据对应角相等推知∠BDE=∠CFD=35°,进而可求出∠EDF 的值.【详解】解:∵∠DFC+∠AFD=180°,∠AFD=145°,∴∠CFD=35°.又∵DE ⊥AB ,DF ⊥BC ,∴∠BED=∠CDF=90°,在Rt △BDE 与△Rt △CFD 中,BE CD BD CF=⎧⎨=⎩,∴Rt △BDE ≌△Rt △CFD (HL ),∴∠BDE=∠CFD=35°,∴∠EDF =180°-90°-35°=55°.故答案是:5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17.OA=OB (答案不唯一)【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 只要添加一个符合的条件即可【详解】解:OA=OB 理由是:在△AOC 和△BOD 中∴△AOC ≌△BOD (SAS )故答案为:O解析:OA=OB .(答案不唯一)【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AS ,ASA ,AAS ,SSS ,只要添加一个符合的条件即可.【详解】解:OA=OB ,理由是: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AOC ≌△BOD (SAS ).故答案为:OA=OB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通过做此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题目答案不唯一,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18.或或【分析】由∠1=∠2可得∠AEB=∠AECAD 为公共边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添加条件即可【详解】∵∠1=∠2∴∠AEB=∠AEC ∵AE 为公共边∴根据SAS 得到三角形全等可添加BE=CE ;根据AAS解析:BE CE =或B C ∠=∠或BAE CAE ∠=∠【分析】由∠1=∠2可得∠AEB=∠AEC ,AD 为公共边,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添加条件即可.【详解】∵∠1=∠2,∴∠AEB=∠AEC ,∵AE 为公共边,∴根据“SAS”得到三角形全等,可添加BE=CE ;根据“AAS”可添加∠B=∠C ;根据“ASA”可添加∠BAE=∠CAE ;故答案为:BE=CE 或∠B=∠C 或∠BAE=∠CAE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常用的判定方法有SSS 、SAS 、AAS 、ASA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9.全等三角形判定(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分析】利用判定方法HL 证明Rt △OMP 和Rt △ONP 全等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在Rt △OMP 和Rt △ONP 中∴Rt △OMP ≌Rt △ONP (HL )∴∠MOP =解析:全等三角形判定(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HL )【分析】利用判定方法“HL”证明Rt △OMP 和Rt △ONP 全等,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在Rt △OMP 和Rt △ONP 中,OM ON OP OP ⎧⎨⎩==, ∴Rt △OMP ≌Rt △ONP (HL ),∴∠MOP =∠NOP ,∴OP 是∠AOB 的平分线.故答案为HL【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以及基本作图,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0.2或10【分析】由已知条件可推导出;再假设D 点所在的不同位置分别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是的中线且∴假设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如下图∵是的中线且∴∵∴和图形不符∴该假设不成立;假设点D 在点E 和点B 之 解析:2或10【分析】由已知条件,可推导出6EC BE ==;再假设D 点所在的不同位置,分别计算DE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AE 是ABC 的中线,且6BE =∴6EC BE ==假设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如下图∵AE 是ABC 的中线,且6BE =∴212BC BE ==∵4CD =∴CD BC <,和图形不符∴该假设不成立;假设点D 在点E 和点B 之间,如下图∵4CD =,6EC =∴CD EC <,和图形不符∴该假设不成立;假设点D 在点E 和点C 之间,如下图∴642DE EC CD =-=-=;假设点D 在点BC 延长线上,如下图∴6410DE EC CD =+=+=;故答案为:2或10.【点睛】本题考察了三角形中线和三角形高的知识;求解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中线和三角形高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三、解答题21.(1)102t -;(2) 2.5t =;(3)存在,=2.4v 或2,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路程=速度⨯时间,解得2BP t ,再由PC BC BP =-即可解题;(2)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得BP PC =,即2102t t =-,据此解题;(3)分两种情况讨论,当,BP CQ AB PC 时或当,BA CQ PB PC 时,ABP △与PQC △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分别计算求出t 的值即可解得v 的值.【详解】解:(1)由题意得,2BP t ,102PC BC BP t ,故答案为:102t -;(2)若ABP DCP ≌则BP PC =2102t t 即410t2.5t ∴=∴当 2.5t =时,ABP DCP ≌;(3)存在,理由如下:当,BP CQ AB PC 时,ABP PCQ ≅6AB =6PC ∴=1064BP ∴=-=24t2t ∴=4CQ BP24v =2v ;当,BA CQ PB PC 时,ABP QCP ≅ PB PC =152BP PC BC ∴=== 25t2.5t ∴=6CQ BP2.56v2.4v 综上所述,当=2.4v 或2时,ABP △与PQC △全等.【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一般,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2.(1)32;(2)212BCDS a =△,理由见解析;(3)16. 【分析】 (1)如图1中,由AAS 定理可证△ABC ≌△BDE ,就有DE=BC=8.进而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论;(2)如图2中,过点D 作BC 的垂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由AAS 定理可证得△ABC ≌△BDE ,就有DE=BC=a .进而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论.(3)如图3中,过点A 作AF ⊥BC 与F ,过点D 作DE ⊥BC 的延长线于点E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BF=12BC ,由条件可以得出△AFB ≌△BED 就可以得出BF=DE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得出结论.【详解】解:(1)∵在ABC 中,90ACB ∠=︒,过点B 作BD AB ⊥且过点D 作的BCD △的BC 边上的高DE ,∴90DEB ACB ABD ∠=∠=∠=︒∴90ABC DBE ∠+∠=︒∵90DBE BDE ∠+∠=︒∴ABC BDE ∠=∠.在Rt ABC △与Rt BDE △中, ACB DEB ABC BDE AB BD ∠=∠⎧⎪∠=∠⎨⎪=⎩∴()Rt Rt ABC BDE AAS ≌△△,8DE CB ==∴18823212BCD S CB DE ⋅⨯=⨯==△ 故答案为:32(2)212BCD S a =△ 理由:过点D 作DE CB ⊥延长线于点E∴90DEB ACB ∠=∠=︒∵BD AB ⊥,1290∠+∠=︒∵290A ∠+∠=︒∴1A ∠=∠.在Rt ABC △与Rt BDE △中,1ACB DEB A AB BD ∠=∠⎧⎪∠=∠⎨⎪=⎩∴()Rt Rt ABC BDE AAS ≌△△,DE CB a == ∴21122BCD S CB DE a =⋅=△ (3)如图3中,∵AB AC = ∴BF=12BC=12×8=4. 过点A 作AF ⊥BC 与F ,过点D 作DE ⊥BC 的延长线于点E ,∴∠AFB=∠E=90°,∴∠FAB+∠ABF=90°.∵∠ABD=90°,∴∠ABF+∠DBE=90°,∴∠FAB=∠EBD .在△AFB 和△BED 中,AFB E FAB EBD AB BD ∠=∠⎧⎪∠=∠⎨⎪=⎩,∴△AFB ≌△BED (AAS ),∴BF=DE=4.∵S△BCD=12BC•DE,∴S△BCD=184162⨯⨯=∴△BCD的面积为16.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23.(1)∠BCF=∠CAD;(2)AD=CF+DF,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余角的性质可求解;(2)过点B作BG∥AC交CF的延长线于G,由“ASA”可证△ACD≌△CBG,可得CD=BG,AD=CG,由“SAS”可证△BDF≌△BGF,可得DF=GF,可得结论.【详解】解:(1)∠BCF=∠CAD,理由如下:∵CE⊥AD,∴∠CED=∠ACD=90°,∴∠CAD+∠ADC=90°=∠ADC+∠BCF,∴∠CAD=∠BCF;(2)如图所示:猜想:AD=CF+DF,理由如下:过点B作BG∥AC交CF的延长线于G,则∠ACB+∠CBG=180°,∴∠CBG=∠ACD=90°,在△ACD和△CBG中,∵CAD BCF AC BCACD CBG ∠=∠⎧⎪=⎨⎪∠=∠⎩,∴△ACD≌△CBG(ASA),∴CD=BG,AD=CG,∵D是BC的中点,∴CD =BG =BD ,∵AC =BC ,∠ACB =90°,∴∠CBA =∠CAB ,∴∠CBA =45°,∴∠FBG =∠CBG ﹣∠CBA =90°﹣45°=45°,∴∠FBG =∠FBD ,在△BDF 和△BGF 中,BF BF FBD FBG BD BG =⎧⎪∠=∠⎨⎪=⎩∴△BDF ≌△BGF (SAS ),∴DF =GF ,∵AD =CG =CF +FG ,∴AD =CF +D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4.18︒【分析】设BOE α∠=︒,根据题意运用余角性质可得出902BOC α∠=︒-︒,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出3902FOD α∠=︒-︒,将BOE α∠=︒代入117BOC FOD ∠+∠=︒,计算得出∠BOE 的度数.【详解】解:设BOE α∠=︒,如图:∵OE 平分BOD ∠,∴2BOD α∠=︒,∵90COD BOD BOC ∠=∠+∠=︒,∴902BOC α∠=︒-︒.∵180AOE BOE ∠+∠=︒,∴180=AOE α∠︒-︒∵OF 平分AOE ∠,∴111(180)90222FOE AOE αα∠=∠=︒-︒=︒-︒, ∴13909022FOD FOE EOD ααα∠=∠-∠=︒-︒-︒=︒-︒, ∵117BOC FOD ∠+∠=︒, ∴3902901172αα︒-︒+︒-︒=︒,解得:18α=,∴18BOE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与余角、补角有关的运算,综合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是解题关键.25.见详解【分析】先证明ACE △≅DBF ,从而得∠DBF=∠ACE ,进而即可得到结论.【详解】∵AB DC =,∴+AB BC DC BC =+,即:AC=DB ,∵//AE FD ,∴∠A=∠D ,又∵AE FD =,∴ACE △≅DBF (SAS ),∴∠DBF=∠ACE ,∴CE ∥B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熟练掌握SAS 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6.添加AB=CD ;证明见解析.【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BF=CE ,故添加AB=CD 即可利用SAS 证明△ABF ≌△DC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AF=DE .【详解】可添加AB=CD ,理由如下:∵BE=CF ,∴BE+EF=CF+EF ,即BF=CE ,∵AB CB ⊥,DC CB ⊥,∴∠B=∠C=90°,在△ABF和△DCE中,AB CDB C BF CE=⎧⎪∠=∠⎨⎪=⎩,∴△ABF≌△DCE,∴AF=DE.【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AS、ASA、HL 等;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当利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适当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理解和掌握边边边、边角边的方法判断三角形全等;2.理解和掌握角边角和角角边的方法判断三角形全等;3.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判定方法一:边边边(SSS )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2.书写格式①先写出所要判定的两个三角形。

②列出条件:用大括号将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分别写出。

③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下图,在△ABC 和 △A ′B ′C ′中,∵AB =A ′B ′,BC =B ′C ′,AC =A ′C ′,∴△ABC≅△A ′B ′C ′(SSS ).书写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书写全等的过程中,等号左边表示同一个三角形的量,等号右边表示另一个三角形的量。

如上图,等号左边表示△ABC 的量,等号右边表示 △A ′B ′C ′的量。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 。

求作: ∠A ′O ′B ′,使 ∠A ′O ′B ′=∠AOB .作法:如上图所示,①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OA ,OB 于点 C ,D 。

②画一条射线( O ′A ′,以点 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交( O ′A ′于点 C ′.③以点C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上一步中所画的弧交于点 D ′.④过点。

D ′画射线 O ′B ′,则 ∠A ′O ′B ′=∠AOB .题型一 利用SSS 直接证明三角形全等如图,已知AC DB =,要用“SSS ”判定ABC DCB @V V ,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_____.【答案】AB D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详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当ABC V 和DCB △中,AC DB BC BC AB DC =ìï=íï=î,∴()SSS ABC DCB @V V ,故答案为:AB D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如图,已知AC DB =,要使得ABC DCB @V V ,根据“SSS ”的判定方法,需要再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答案】AB DC=【分析】要使ABC DCB @V V ,由于BC 是公共边,若补充一组边相等,则可用SSS 判定其全等.【详解】解:添加AB DC =.在ABC V 和DCB △中AB DC BC CB AC BD =ìï=íï=î,∴()ABC DCB SSS @△△,故答案为:AB D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添加时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添加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如图,AB DC =,若要用“SSS ”证明ABC DCB △△≌,需要补充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__________.【答案】AC BD=【分析】由图形可知BC 为公共边,则可再加一组边相等,可求得答案.【详解】解:∵AB DC =,BC CB =,∴可补充AC DB =,在ABC V 和DCB V 中,AB DC BC CB AC DB =ìï=íï=î,∴ABC V ≌()SSS DCB V ;故答案为:AC D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题型二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SSS 综合如图,点E 、点F 在BD 上,且AB CD =,BF DE =,AE CF =,求证:AB CD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BE CDF △≌△,推出B D Ð=Ð,利用平行线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证明:∵BF DE =,∴BE DF =,在ABE V 和CDF V 中,AB DC AE CF BE DF =ìï=íï=î,∴()SSS ABE CDF V V ≌,∴B D Ð=Ð,∴AB CD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已知:如图,RPQ D 中,RP RQ =,M 为PQ 的中点.求证:RM 平分PRQ Ð.【分析】先根据M 为PQ 的中点得出PM QM =,再由SSS 定理得出PRM QRM V V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M Q 为PQ 的中点(已知),PM QM \=,在RPM △和RQM V 中,RP RQ PM QM RM RM =ìï=íï=î,(SSS)RPM RQM \V V ≌,PRM QRM \Ð=Ð(两三角形全等,对应角相等)即RM 平分PRQ Ð.【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BC =,AD CD =,求证:A C Ð=Ð.【分析】连接BD ,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加之一个公共边BD ,则可利用SSS 判定ABD C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证得.【详解】证明:连接BD ,AB CB =Q ,BD BD =,AD CD =,SSS ABD CBD \≌()V V .A C \Ð=Ð.【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及运用,常用的判定方法有SSS ,SAS ,ASA ,HL 等.题型三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1)在A Ð的内部利用尺规作CED A Ð=Ð(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判断直线DE AB 与的位置关系【分析】(1)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在;A Ð的内部作CED A Ð=Ð,即可求解.(2)根据图形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直接得到答案.【详解】(1)解:如图所示,在A Ð的内部作CED A Ð=Ð, 则CED Ð即为所求;(2)∵CED A ÐÐ=,∴DE AB ∥.故答案为:DE A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尺规作图及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如图,已知Ðb 和线段a ,求作ABC V ,使B b Ð=Ð,2,AB a BC a==【分析】先画射线BP ,以B 为圆心,a 为半径画弧,与射线BP 交于点D ,再画DA a =,再以b 的顶点为圆心,a 为半径画弧,交b 的两边分别为E ,F ,再以D 为圆心,EF 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C ,再连接AC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ABC V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三角形,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熟练掌握基本作图是解本题的关键.2.已知a Ð.求作CAB a Ð=Ð.(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分析】按照作与已知角相等的角的尺规作图方法作图即可.【详解】解:如图,CAB Ð为所作.【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与已知角相等的角的尺规作图,熟知相关作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二、判定方法二:边角边(SAS )1.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教学提纲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教学提纲

全等三角形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8课时,课外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从知识的特点上来讲,关于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心理学上讲,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正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转化,适当的动手操作活动以及问题丰富的现实背景可以帮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全等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只有灵活运用它们,才能学好相关知识。

本章开始,使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学会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角平线的性质与判定中也不提出互逆定理。

这样不致于一下给同学们过多的概念,而加大学生负担。

本章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与学法: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规律;2、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提高理性思维水平;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增加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的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灵活、综合运用。

3. 会作角的平分线,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它进行证明。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探索过程,将两个三角形的六个要素随意组合针对每种情况做出分析与验证,得出三个定理,然后将其迁移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中来。

2.经历应用全等三角形及解角平分线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3.通过开放的设计题来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建立数学化归和建模的思想,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的热爱对应课标1.通过实例认识图形的各种变换;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并能理解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能应用到实际中。

专题12.1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及计算大题(专项拔高卷)学生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真

专题12.1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及计算大题(专项拔高卷)学生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真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专题热点难点专项练习专题12.1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及计算大题(专项拔高30题)试题说明:精选最新2022-2023年名校真题30题,主要考察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强化学生解题模型的掌握以及计算能力!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探索,精准拿分!1.(2022秋•宝安区期末)如图,在△ABC中,过点B作BD⊥CA交CA的延长线于点D,过点C作CE⊥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E,延长BD,CE相交于点F,BF=AC=.(1)求证:△BEF≌△CEA;(2)若CE=2,求BD的长.2.(2023春•漳州期末)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的T形分角仪来二等分任意一个角.如图,该T形分角仪是由相互垂直的两根细棍EF,GD组成,D是EF的中点.寻找角的平分线时,需要调整位置,使得所分角的顶点O在GD上,同时保证T形分角仪的E,F两点正好落在所分角的两条边OA,OB上,此时OD就会平分∠AOB.为说明制作原理,请结合如图图形,用数学符号语言补全“已知”、“求证”,并写出证明过程.已知:如图,点E,F分别在∠AOB的边上,DG经过点O,,.求证:.3.(2022秋•龙岩期末)阅读下题及证明过程.已知:如图,AB=AC,∠ABP=∠ACP,求证:∠BAP=∠CAP.证明:∵AB=AC,∠ABP=∠ACP,PA=PA,∴△PAB≌△PAC第一步,∴∠BAP=∠CAP第二步.上面的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的依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证明过程.4.(2022秋•葫芦岛期末)在等腰△ABC中,AB=AC,D为AB上一点,E为CD的中点.(1)如图1,连接AE,作EH⊥AC,若AD=2BD,S△BDC=6,EH=2,求AB的长.(2)如图2,F为AC上一点,连接BF,BE.若∠BAC=∠ABE=∠CBF,求证:BD+CF=AB.5.(2022秋•千山区期末)如图,△ABC中,∠ACB=90°,BD平分∠ABC,AE⊥AB交BD延长线于点E,过点E作EF⊥AC,垂足为F.(1)求证:AE=AD;(2)写出与线段CD相等的线段,并证明.6.(2023春•大埔县期末)如图,在△ABC中,GD=DC,过点G作FG∥BC交BD的延长线于点F,交AB于点E.(1)△DFG与△DBC全等吗?说明理由;(2)当∠C=90°,DE⊥BD,CD=2时,求点D到AB边的距离.7.(2023春•贵州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6,∠B=40°.点D在边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结AD作∠ADE=40°,DE交边AC于点E.(1)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2)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当△A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BAD的度数.8.(2023春•渭南期末)如图,点E、F在BD上,且AB=CD,BF=DE,AE=CF,试说明:点O是AC的中点.请你在横线上补充其推理过程或理由.解:因为BF=DE所以BF﹣EF=DE﹣EF,即,因为AB=CD,AE=CF,所以(理由:SSS).所以∠B=∠D(理由:).因为∠AOB=∠COD(理由:),所以△ABO≌△CDO(理由:).所以(理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所以点O是AC的中点.9.(2023春•埇桥区期末)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30°角的三角尺按照如图1所示方式叠合放置,得到如图2的Rt△ABC和Rt△ABD,设M是AD与BC的交点,则这时MC的长度就等于点M到AB的距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说明理由.10.(2023春•巴州区期中)如图,点O是直线EF上一点,射线OA,OB,OC在直线EF的上方,射线OD在直线EF的下方,且OF平分∠COD,OA⊥OC,OB⊥OD.(1)若∠DOF=40°,求∠AOB的度数;(2)若OA平分∠BOE,求∠DOF的度数.11.(2023•芙蓉区校级三模)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l异侧,测得AB=DE,AB∥DE,∠A=∠D.(1)求证:△ABC≌△DEF;(2)若BE=10m,BF=3m,求FC的长度.12.(2023春•梅江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8,BC=12,点D从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线段BC上从点B向点C运动,点E同时从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线段CA上向点A运动,连接AD、DE,设D、E两点运动时间为t秒(0<t<4)(1)运动秒时,AE=DC;(2)运动多少秒时,△ABD≌△DCE能成立,并说明理由;(3)若△ABD≌△DCE,∠BAC=α,则∠ADE=(用含α的式子表示).13.(2022秋•青神县期末)如图,△ABC和△DEF都是等腰三角形,AB=AC,DE=DF,∠BAC=∠EDF,点E 在AB上,点F在射线AC上,连结AD,若AD=AB.求证:(1)∠AED=∠AFD.(2)AF=AE+BC.14.(2023•碑林区校级模拟)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E⊥AC于E.AD与BE交于F,若BF=AC,求证:△ADC≌△BDF.15.(2023春•六盘水期中)为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某校老师在八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因为池塘两端A,B的距离无法直接测量,请同学们设计方案测量A,B的距离.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出了如下两种方案:甲:如图1,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点A,B的点O,连接AO并延长到点C,连接BO并延长到点D,使CO=AO,DO=BO,连接DC,测出DC的长即可;乙:如图2,先确定直线AB,过点B作直线BE⊥AB,在直线BE上找可以直接到达点A的一点D,连接DA,作DC=DA,交直线AB于点C,最后测量BC的长即可.甲、乙两个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16.(2022秋•通川区期末)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CA=CB,0°<∠ACB≤90°.点M在边AC上,点N在边BC上(点M、点N不与所在线段端点重合),BN=AM,连接AN,BM,射线AG∥BC,延长BM交射线AG于点D,点E在直线AN上,且AE=DE.(1)如图,当∠ACB=90°时;①求证:△BCM≌△ACN;②求∠BDE的度数;(2)当∠ACB=α,其它条件不变时,∠BDE的度数是.(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17.(2023春•余江区期末)如图,大小不同的两块三角板△ABC和△DEC直角顶点重合在点C处,AC=BC,DC=EC,连接AE、BD,点A恰好在线段BD上.(1)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当AD=AB=4cm,则AE的长度为cm.(3)猜想AE与B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8.(2023•黄石模拟)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于D,CE⊥AB于E,AD与CE交于点F,且AD=CD.(1)求证:△ABD≌△CFD;(2)已知BC=7,AD=5,求AF的长.19.(2022秋•莱州市期末)在△ABC中,AB=AC,D是边BC上一点,点E在AD的右侧,线段AE=AD,且∠DAE=∠BAC=α.(1)如图1,若α=60°,连接CE,DE.则∠ADE的度数为;BD与CE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若α=90°,连接EC、BE.试判断△B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0.(2023春•扶风县期末)(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BAD.请直接写出线段EF,BE,FD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3)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所在直线上的点,且∠EAF=∠BAD.请直接写出线段EF,BE,FD之间的数量关系:.21.(2023春•渭滨区期末)如图①,在Rt△ABC中,∠C=90°,BC=9cm,AC=12cm,AB=15cm,现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AC→CB→BA运动,回到点A停止,速度为3cm/s,设运动时间为ts.(1)如图(1),当t=时,△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2)如图(2),在△DEF中,∠E=90°,DE=4cm,DF=5cm,∠D=∠A.在△ABC的边上,若另外有一个动点Q,与点P同时从点A出发,沿着边AB→BC→CA运动,回到点A停止.在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DEF,求点Q的运动速度.22.(2023•武陵区一模)在△ABC中,∠BAC=90°,AB=AC,在△ABC的外部作∠ACM,使得∠ACM=∠ABC,点D是直线BC上的动点,过点D作直线CM的垂线,垂足为E,交直线AC于F.(1)如图1所示,当点D与点B重合时,延长BA,CM交点N,证明:DF=2EC;(2)当点D在直线BC上运动时,DF和EC是否始终保持上述数量关系呢?请你在图2中画出点D运动到CB延长线上某一点时的图形,并证明此时DF与EC的数量关系.23.(2022秋•西宁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CF=AD;(2)连接BE,若BE⊥AF,AD=2,AB=6,求BC的长.24.(2023春•贵港期末)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x轴于B,AC⊥y轴于C,点C(0,4),A (4,4),过C点作∠ECF分别交线段AB、OB于E、F两点(1)若OF+BE=AB,求证:CF=CE.(2)如图(2),且∠ECF=45°,S△ECF=6,求S△BEF的值.25.(2023春•鄠邑区期末)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 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改为“∠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2023•岳阳县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15°时,∠EDC=°,∠AED=°;(2)线段DC的长度为何值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求∠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7.(2023•肥城市校级模拟)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1)求证:△ABC≌△ADE;(2)求∠FAE的度数;(3)求证:CD=2BF+DE.28.(2023春•惠民县期末)如图,CD是经过∠BCA顶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且∠BEC=∠CFA=α.(1)若直线CD经过∠BCA的内部,且E,F在射线CD上.①如图1,若∠BCA=90°,α=90°,证明BE=CF.②如图2,若0°<∠BCA<180°,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关系的条件,使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α=∠BCA,请提出关于EF,BE,AF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并简述理由.29.(2023春•沈北新区期末)如图,AP∥BC,∠P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延长线交AP于D.(1)思考AE与BE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说明;(2)说明AB=AD+BC;(3)若BE=6,AE=6.5,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30.(2022秋•兴隆县期末)【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A.SSS B.SAS C.AAS D.HL(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A.6<AD<8 B.6≤AD≤8 C.1<AD<7 D.1≤AD≤7【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BF.。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ppt课件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ppt课件
∴AC=AD .
讲解新课
例2、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交于 O点,AB=AC,∠B=∠C. 求证:BD=CE
证明:在△ABE和△ACD中 ∠A= ∠A
AB=AC
∠B=∠C
∴ △ABE≌△ACD (ASA)
∴AD=AE
∵AB=AC
∴BD=CE
.

堂 如图,要证明△ACE≌ △BDF,根据给定的条件
E
的条件,不难发现图3是由图2平移而得。 利用AE=CF,可得:AF=CE
证明:∵AD∥BC(已知)
F
B
C
图3
∴∠A=∠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 AE=CF
∴AE+EF=CF+EF(等式性质)
即AF=CE 在△AFD 和△CEB 中
AD=CB(已知)
问:若求证∠D=∠B ,
如何证明?
∠A=∠C(已证)
∴ ∠B=∠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 C
.
小结: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 问题解决。
问:此题添加辅助线,若连结BD行吗?A 在原有条件下,还能推出什么结论?
B
答:∠ABC=∠ADC,AB∥CD,AD∥BC
.
D C
归纳:二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对应 相等 的元

两边一角 两角一边
两边及其 两边及其 两角及其 两角及其
写为“ASA”)
.
讲解新课:
例1、已知:如图,∠DAB=∠CAB,∠C=∠D 求证:AC=AD 证明:∵ ∠DAB=∠CAB,∠C=∠D
∴∠ABD=∠ACD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CB和△ADB中
∠DAB=∠CAB AB=AB (共用边) ∠ABD=∠ACD

思维导图与教学设计:全等三角形初中数学单元

思维导图与教学设计:全等三角形初中数学单元

思维导图与教学设计:全等三角形初中数学单元1. 引言本文档旨在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设计,以及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全等三角形数学单元。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证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方式呈现思维过程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分类和归纳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思维导图可以用于以下方面:2.1 概念导入在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呈现相关的基本概念,如角、边、全等等,并通过连接线的方式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2 知识框架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构建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框架。

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条件等内容以主题为中心,分支展开,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和记忆。

2.3 解题思路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全等三角形的解题思路。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将问题的条件、要求、解题步骤等要素有机地连接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思考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3. 全等三角形数学单元的设计设计一个有效的全等三角形数学单元应遵循以下原则:3.1 渐进性数学单元的设计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可以先从简单的全等三角形判定开始,逐步扩展到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应用。

3.2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探究和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实际测量任务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3.3 提供练和评估在数学单元中,应提供充足的练题和评估任务,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

练题可以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评估任务可以设计成综合性的应用题或证明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深层次理解。

结论通过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设计,并按照简单策略进行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

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三、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中包含两个要素:边和角。

①积极发现隐含条件:公共角对顶角公共边②观察发现等角等边:等边对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对等边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③推理发现等边等角:图1:平行转化图2 :等角转化图3:中点转化图4 :等量和转化图5:等量差转化图6:角平分线性质转化图7:三线合一转化图8:等积转化图9:中垂线转化图10:全等转化图11:等段转化四、构造辅助线的常用方法:1、关于角平分线的辅助线:当题目的条件中出现角平分线时,要想到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构造辅助线。

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①角平分线具有对称性;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关于角平分线常用的辅助线方法:(1)截取构造全等:如下左图所示,OC是∠AOB的角平分线,D为OC上一点,F为OB上一点,若在OA上取一点E,使得OE=OF,并连接DE,则有△OED≌△OFD,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了条件。

专题1.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上)

专题1.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上)

《讲亮点》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同步配套讲练《苏科版》专题1.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上) 【教学目标】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ASA、AAS、SSS ;2、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运用;【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ASA 、AAS 、SSS ;2、构造辅助线找出隐藏的全等关系;【知识亮解】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定理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 B =AB ,''A C =AC ,''B C =BC ,则△ABC ≌△'''A B C .【例1】★如图,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其作图原理是:由△ODC ≌△O ′D ′C ′得∠AOB =∠A ′O ′B ′,其依据的定理是( )A .SSSB .SASC .ASAD .AAS【答案】A 【解析】在△OCD 与△O ′C ′D ′,∵''''''O C OC O D OD C D CD =ìï=íï=î,∴△OCD ≌△O ′C ′D ′(SSS ),2×3排列的可找出9△DAF,△BGQ,△CGQ【答案】(1)证明见解析;(2)37°【解析】(1)∵AC=AD+DC , DF=DC+CF ,且AD=CF ,∴AC=DF在△ABC 和△DEF 中,AB DE BC EF AC DF =ìï=íï=î,∴△ABC ≌△DEF (SSS )(2)由(1)可知,∠F=∠ACB ,∵∠A=55°,∠B=88°,∴∠ACB=180°-(∠A+∠B )=180°-(55°+88°)=37°,∴∠F=∠ACB=37°。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SSS) PPT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SSS) PPT

教科书15页 习题11.2
2T
恭喜你,认真地听 完了这节课!
练习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B=CD,AD=CB,求证:∠ A= ∠ C.
你能说明AB∥CD,AD∥BC吗?
• 证明:在△ABD和△CDB中 D
C
AB=CD(已知)
AD=CB(已知) A
B
BD=DB (公共边) ∴△ABD≌△ACD(SSS)
你如
能果 说给
①三个角
出出
有三
②三条边
哪个
几条 种件
③两边一角
可画
能三
④两角一边
的角
情形
况,

2 、 画 出 一 个 三 角 形 , 使 它 的 三 边 长 分 别 为 3cm、 4cm、6cm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比一比,它 们一定全等吗?
画法: 1.画线段AB=3㎝; 2.分别以A、B为圆心,4㎝和6㎝长为半径画弧,两 弧交于点C; 3. 连接线段AC、BC.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SSS)
1、 什么叫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 全等三角 形。
2、 已知△ABC ≌△ DEF,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
A
D
B
C
E
F
①AB=DE ② BC=EF ③ CA=FD
④ ∠A= ∠D ⑤ ∠B=∠E ⑥ ∠C= ∠F
已知 △ABC ,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
等吗?怎样画?
①两边 ②一边一角 ③两角
①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cm,6cm 时
4cm
4cm
6cm
6cm
结论: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复习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见题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复习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见题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试题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见题型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是几何入门最关键的一步,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学习。

而一些初学的同学,虽然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公理和推论,但往往仍不知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辅导时可以抓住以下几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见题型,进行分析。

一、已知一边与其一邻角对应相等1.证已知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再用SAS证全等。

例1已知:如图1,点E、F在BC上,BE=CF,AB=DC,∠B=∠C .求证:AF=DE。

证明∵BE=CF(已知),∴BE+ EF=CF+EF,即BF=CE。

在△ABF和△DCE中,∴△ABF≌△DCE(SAS)。

∴ AF=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证已知边的另一邻角对应相等,再用ASA证全等。

例2已知:如图2,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

求证:AE=CE。

证明∵ FC∥AB(已知),∴∠ADE=∠CF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E和△CFE中,∴△ADE≌△CFE(ASA).∴ AE=C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3.证已知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再用AAS证全等。

例3(同例2).证明∵ FC∥AB(已知),∴∠A=∠E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ADE和△CFE中,∴△ADE≌△CFE(AAS).∴ AE=C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二、已知两边对应相等1.证两已知边的夹角对应相等,再用SAS证等。

例4已知:如图3,AD=AE,点D、E在BCBD=CE,∠1=∠2。

求证:△ABD≌△ACE.证明∵∠1=∠2(已知),∠ADB=180°-∠1,∠AEC=180°-∠2(邻补角定义),∴∠ADB = ∠AEC,在△ABD和△ACE中,∴△ABD≌△ACE(SAS).2.证第三边对应相等,再用SSS证全等。

例5已知:如图4,点A、C、B、D在同一直线AC=BD,AM=CN,BM=DN。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7)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知识点变式教学系列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7)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知识点变式教学系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知识点变式教学系列(附解析)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教学目标:全等三角形的计数问题,全等三角形中的计算与推理教学重难点:...........................判定全等的思路,及全等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拓展点三:全等三角形的计数问题例题.如图,在△ABC中,△A=36°,AB=AC,CD、BE分别是△ACB,△ABC的平分线,CD、BE相交于F点,连接DE,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多少组()A.3B.4C.5D.6变式1.如图,在△ABC中,AB=AC,高BD,CE交于点O,AO交BC于点F,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A.7对B.6对C.5对D.4对变式2.如图,△ABC中,AD△BC,AB=AC,AE=A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A.5对B.6对C.7对D.8对拓展点四:全等三角形中的计算与推理例题.如图,在△ABC中,△ABC=2△C,△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E为AC上一点,AE=AB,连接DE.(1)求证:△ABD△△AED;(2)已知BD=5,AB=9,求AC长.变式1.如图,已知BE△AD,CF△AD,且BE=CF.(1)请你判断AD是△ABC的中线还是角平分线?并证明你的结论.(2)在(1)的条件下,若AB=6,AC=4,请确定AD的值范围.变式2.在△ABC中,AB=AC,点D是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如图1,若△BAC=90°,△求证;△ABD△△ACE;△求△BCE的度数.(2)设△BAC=α,△BCE=β.如图2,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附解析:拓展点三:全等三角形的计数问题例题.如图,在△ABC中,△A=36°,AB=AC,CD、BE分别是△ACB,△ABC的平分线,CD、BE相交于F点,连接DE,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多少组()A.3B.4C.5D.6【分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看能得出哪些边和角相等,然后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判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解答】解:△AB=AC,△A=36°,△△ABC=△ACB=72°;△CD、BE分别平分△ABC、△ACB,△△ABE=△ACD=△EBC=△DCB=36°;又△AB=AC,△A=△A;△△ABE△△ACD;(ASA)△△BE=CD;又△BC=BC,△DCB=△EBC=36°,△△DBC△△ECB;(SAS)△△DE△BC,△△EDF=△DEF=36°,又△△DBE=△ECD=36°,DE=DE,△△DEB△△EDC;(AAS)△由△得:DB=EC,△BDC=△CEB;又△△DFB=△EFC,△△BFD△△CFE.(AAS)△△△ABC中,△A=36°,AB=AC,△△ABC=△ACB==72°,△BE是△ABC的平分线,CD是△ACB的平分线,△△EBC=△DBE=36°,△△ACB=72°,△BE=BC,△BC△DE,△△DEB=△EBC=36°,△△BCF△△BED,同理可得,△BCF△△DCE.所以本题的全等三角形共6组;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做题时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一验证,由易到难,不重不漏.变式1.如图,在△ABC中,AB=AC,高BD,CE交于点O,AO交BC于点F,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A.7对B.6对C.5对D.4对【分析】在△ABC中,AB=AC则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做题时要从已知条件开始结合图形利用全等的判定方法由易到难逐个寻找.【解答】解:△AB=AC,BD,CE分别是三角形的高,△△AEC=△ADB=90°,△△ABD=△ACE,△Rt△ABD△Rt△ACE,△CE=BD,又AB=AC,△△ABC=△ACB,又△ABD=△ACE,△△BCE=△CBD,△△BCE△△CBD同理还有△ABF△△ACF;△AEO△△ADO;△ABO△△ACO;△OBE△△OCD;△BFO△△CFO,总共7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做题时要从很容易的找起,由易到难,不重不漏.变式2.如图,△ABC中,AD△BC,AB=AC,AE=A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A.5对B.6对C.7对D.8对【分析】三角形全等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并且一定有一组对应边相等.做题时要从已知条件开始,结合判定方法对选项逐一验证.【解答】解:△△ABC中,AD△BC,AB=AC,△BD=CD,△△ABD△△ACD,△△BAD=△CAD,又AE=AF,AO=AO,△△AOE△△AOF,EO=FO,进一步证明可得△BOD△△COD,△BOE△△COF,△AOB△△AOC,△ABF△△ACE,△BCE△△CBF,共7对.故选:C.【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直角三角形可用HL定理.拓展点四:全等三角形中的计算与推理例题.如图,在△ABC中,△ABC=2△C,△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E为AC上一点,AE=AB,连接DE.(1)求证:△ABD△△AED;(2)已知BD=5,AB=9,求AC长.【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D=△CAD,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AB,DE=B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ED=△B,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ED=△C+△CDE,从而求出△C=△CDE,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CE=DE,然后根据AC=AE+CE计算即可得解.【解答】(1)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BAD=△CAD,在△ABD和△AED中,,△△ABD△△AED(SAS);(2)解:△△ABD△△AED,△AE=AB=9,DE=BD=5,△AED=△B,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ED=△C+△CDE,又△△ABC=2△C,△△C=△CDE,△CE=DE=5,△AC=AE+CE=9+5=14.【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难点在于(2)求出CE=DE.变式1.如图,已知BE△AD,CF△AD,且BE=CF.(1)请你判断AD是△ABC的中线还是角平分线?并证明你的结论.(2)在(1)的条件下,若AB=6,AC=4,请确定AD的值范围.【分析】(1)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能证明△BED和△CFD全等,所以D是中点;过点B作BG△AC交AD延长线于点G,(2)根据三角形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可确定AD的范围.【解答】解:(1)AD是△ABC的中线.(1分)理由如下:△BE△AD,CF△AD,△△BED=△CFD=90°在△BDE和△CFD中,△△BDE△△CFD(AAS)△BD=CD,即AD是△ABC的中线.(4分)(2)过点B作BG△AC交AD延长线于点G △△GBD=△ACD,(5分)又△AD是中线,△BD=CD,在△BDG和△CDA中△△BDG△△CDA(ASA),△BG=AC=4,AD=GD,(6分)在△ABG中,AB=6,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2<AG<10,△1<AD<5.(7分)【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变式2.在△ABC中,AB=AC,点D是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如图1,若△BAC=90°,△求证;△ABD△△ACE;△求△BCE的度数.(2)设△BAC=α,△BCE=β.如图2,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BD△△ACE即可;△问要求△BCE的度数,可将它转化成与已知角有关的联系,根据已知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BD△△A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相等,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结论;(2)问在第(1)问的基础上,将α+β转化成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解:(1)△△△BAC=△DAE,△△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与△ACE中,,△△ABD△△ACE(SAS);△△△BAC=△DAE,△△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与△ACE中,,△△ABD△△ACE(SAS),△△B=△ACE.△△B+△ACB=△ACE+△ACB,△△BCE=△B+△ACB,又△△BAC=90°△△BCE=90°;(2)α+β=180°,理由:△△BAC=△DAE,△△BAD+△DAC=△EAC+△DAC.即△BAD=△CAE.在△ABD与△ACE中,,△△ABD△△ACE(SAS),△△B=△ACE.△△B+△ACB=△ACE+△ACB.△△B+△ACB=β,△α+△B+△ACB=180°,△α+β=18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涉及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两者综合运用,促进角与角相互转换,将未知角转化为已知角是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1. 如图,点C ,F 在BE 上,∠1=∠2,BF =EC ,AC =DF .
求证:△ABC ≌△DEF .
21
F
E
D
C B A
2. 已知:如图,点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C=DB ,AE=DF ,EA ⊥AD ,FD ⊥AD ,垂足分别是A 、
D .求证:B
E ∥C
F .
3. 已知:如图,在△ABC 中,D 为BC 边的中点,过点C 作
CF ⊥AD 于点F ,过点B 作B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 求证:CF =BE .
F E
D
C
A
4.已知: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点D,E,AD与CE相交于点H,
AE=CE.求证:AH=CB.
5.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在△ACM,△CBN中,AC=CM,BC=CN,
∠ACM=∠BCN=60°,连接AN交CM于点E,连接BM交CN于点F.
求证:①△CAN≌△CMB;②△CEN≌△CFB.
6.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AB,∠D=∠ABC=∠BAD=90°,E,F分别为CD,BC边
上的点,且∠EAF=45°,延长CB到点G,使BG=DE,连接EF,AG.
求证:①△ADE≌△ABG;②EF=DE+BF.
G A
B C
E
D
F
N
M
C F
E A
H E
D
A
7. 已知:如图,在Rt △ABE 和Rt △ACF 中,∠E =∠F =90°,BE =CF .BE 与AC 相交于点M ,与
CF 相交于点D ,AB 与CF 相交于点N ,∠EAC =∠FAB .求证:AM =AN .
N
F
C
B
M E
D
A
8. 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AEF=9
0°,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EF .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EC ,易证 △AME ≌△ECF ,所以AE=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 “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9. 如图,直线l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点A ,C 到直线l 的距离
分别是1和2,则EF 的长为_________.
A
C
D
10.如图,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连接AE、CG。

(1)求证:AE=CG;
(2)观察图形,猜想AE与CG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
的猜想。

11.(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 CE⊥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其中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