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通论重点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法学通论重点

法学通论重点

1、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体系
2、法律的基本特征
3、法的要素,esp.法律规则法律概念中国当代法律体系
4、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5、法的规范作用
6、法治xx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7、立法的基本原则司法的基本原则
8、权利v.义务
9、宪法的特征
10、资本主义宪法原则v.我国宪法原则
11、宪法的作用
12、宪法监督几种主要的监督模式
13、国家性质统一战线的构成
14、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
15、平等权
16、政治权利
17、社会经济教育文化权利
18、刑法的基本原则
19、犯罪的概念
20、犯罪构成要件esp.刑事责任能力
21、犯罪故意v.犯罪过失
22、正当防卫及构成条件
23、紧急避险及构成条件
24、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
25、刑罚概念及种类esp.死刑不执行死刑的情况
26、自首、坦白、xx后果
27、诉讼犯罪嫌疑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辩护人
28、证据的特征
29、刑事强制措施种类
30、民法的基本原则
31、民事法律关系
32、民事主体esp.民事权利能力v.民事行为能力
33、宣告死亡宣告失踪
34、法人成立条件合伙的概念
35、民事法律行为特征、生效条件
36、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
37、物权的基本原则
38、合同概念邀约承诺
39、格式合同
40、合同无效的情形
41、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
42、结婚的条件
43、《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44、xxv.遗嘱继承
45、民事责任归责原则。

法学通论知识要点

法学通论知识要点

法学通论知识要点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1、法理学2、法、法律渊源、法的作用、法的要素(法律规则、原则、概念)、法律关系。

3、法的效力层次。

4、法的效力范围。

5、当代中国主要部门法。

6、当代中国法的适用原则。

第二章、宪法1、宪法、单一制、联邦制。

2、国家机构的权力。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三章、行政法1、行政主体、行政许可、行政补偿、行政赔偿。

2、行政法的作用。

3、行政许可的设定。

4、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

5、行政处罚的种类。

6、行政处罚的设定。

第四章、刑法1、刑法犯罪、故意犯罪(直接、间接故意)、过失犯罪、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紧急避险、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共同犯罪、累犯。

2、刑法的基本原则。

3、数罪并罚的原则。

4、假释适用类型。

5、正当防卫构成要件。

6、犯罪构成的条件。

第五章、民法1、民法、法人、诉讼时效、隐私权、身份权、物权、抵押权、质权、要约、承诺、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2、民法的基本原则。

3、物权的基本原则。

4、善意取得。

5、债的产生依据。

6、合同的订立。

7、可撤销合同。

8、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9、诉讼离婚。

10、法定继承的顺序。

第六章、商法1、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2、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第七章、经济法1、垄断2、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

3、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

4、劳动合同的内容及期限。

5、劳动合同的解除。

第八章、诉讼法1、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2、民事诉讼的管辖制度。

3、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

4、证据保全。

5、刑事诉讼立案管辖。

6、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第九章、国际法1、国际公法。

2、国际合法。

3、国际经济法。

4、调整对象。

法学通论

法学通论

期末作业考核《法学通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法的体系: 通常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宪法修改又称“宪法修正”,是宪法制定者或者是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修改权的国家机关或其他特定的主体对宪法规范中不符合宪法制定者利益或社会实际需要的内容而根据宪法所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加以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宪法创制活动。

3.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4.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5.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答:法律规范的概念法律规范又称为法律规则,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法律上的某种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的特殊行为规则。

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1)、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由国家强制的行为规范。

(2)、法律规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与者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3)、法律规范是普遍适用、并能反复适用的。

(4)、法律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5)、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

2.简述宗教信仰自由的主要内容。

答: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包括:①每个公民都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③有在同一宗教里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④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⑤有按宗教信仰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法学通论复习资料

法学通论复习资料

1.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2.诉讼时效: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3.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查人员和审判人员及其他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的一项诉讼制度.4.辩护: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控方的指控,提出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事实和理由,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轻罪,应当减轻或免除刑罚,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5.引渡:指一国应外国的请求把在境内被外国指控为犯罪或被判刑的外国人移交给请求国审理或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行为.6.法律规范: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一种.7.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使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时,予以提出并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一种诉讼程序.8.普通合伙企业有二个以上合伙人。

有书面合伙协议;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9.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在特定的情况下,不能以自己的劳动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集体福利的一种权利.10.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予以处置的行为.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法的本质观:<1>法是被上升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的机种体现和反映,体现为阶级意志性和国家意志性.<2>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社会生产方式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2.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宪法,行政法,军事法,刑法,诉讼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环境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3.法发展的历史类型依次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4.法系的特点:<1>国际性.<2>继承性.<3>相似性5.大陆法系的特点:法律成文化和法典化.6.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的比较: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如下:相似性:同是西方法律制度,在本质,功能,历史类型方面都是相同的,在根本基础,基本原则,法律理念,主要内容,历史渊源方面是一致的,都崇尚法治,崇尚法律至上.区别:<1>法律渊源不同.<2>法律分类不同<3>法官权限不同:大陆法系强调法律条文,普通法系主要以判例法为基础,遵循先例原则,法官有法律解释权,可以创造法律.<4>诉讼程序不同.7.司法的基本要求:<1>正确<2>合法<3>及时.8.法律关系的客体:<1.>物.<2>精神财富.<3>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4>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精神财富。

法学通论重点 吴汉东版

法学通论重点 吴汉东版

法学通论重点吴汉东版第一章:法理学法的基本特征:(1)法以行为规范为主,内容涉及法律权利、权力与义务。

(2)法主要出自国家,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造法主要形式是制定、认可、签约、惯常行为。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4)法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法的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技术性规定。

(1)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指固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2)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

(3)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法的作用:(1)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2)社会作用:政治作用、社会公共事务功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条件:1、政治基础与条件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体形式;2、经济条件应该是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机制;3、文化条件应该是社会主义的科学理性文化基础。

依法治国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人民;客体是国家及国家整治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社会事务。

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有哪些?答: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依法治国是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2)依法治国是执政方式上的历史转变。

(3)依法治国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依法治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大陆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异同有哪些?答:(1)相同点:属同一历史类型的法律即资本主义类型法。

阶级本质相同,体现资产阶级意志,服务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历史任务相同。

(2)不同点:一是法的形式不同,大陆法系是以成文法(制定法)为主,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大法官和有名望的法官的判例才确认为法)。

新编法学通论概论

新编法学通论概论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一、法的定义和特征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体系。

特征:1、规性2、国家意志性3、国家强制性4、普遍性5、物质制约性二、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或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分为规作用和社会作用。

规作用的主要容包括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预测作用4、强制作用5、教育作用社会作用的主要容包括1、政治作用2、社会公共作用三、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1、公民(自然人)2、机构和组织(法人)3、国家公民和法人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或称权利义务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

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四、法律责任的概念,立法、执法、司法的概念法律责任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或因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不利法律后果。

立法,又称“法的制定”,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法规的活动。

执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将法律应用于具体的人、事件或案件的活动。

它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的执法和司法机关的执法两种形式。

在习惯用法上,人们将司法机关活动以外的执法(包括行政执法)称为“执法”,而将司法机关的执法称作“司法”。

五、守法和守法的两个主要容:1、履行义务2、行使权力与守法相对的畴是,简言之,就是指行为违反了法律,并且依照法律应当予以追究。

须具备的要素:1、并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追究的行为2、必须是不同程度地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或者说被认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3、只能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依法设置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所实施的行为4、必须是行为者有主观过错的行为。

六、法治和法制法制,一种从静态的角度,把法制解释为“法律制度”,即统治者通过国家政权建立的法律与制度,一种是从动态的角度,把法制解释为严格执行和遵守法律和制度。

法学通论 考试重点

法学通论  考试重点


意思自治原则

现行法律上的根据
首先是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 原则。

其次是合同法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 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再次,在各民事基本法中,法律对于意思自治原 则也从不同之角度进行为规定,进而形成了民法 的这一基本理念与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的存在与实现

契约自由原则

契约自由原则(Freedom of Contract) 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应根据契约当事人的自由 意思决定,而不得受到国家的干涉。
契约自由原则的内容包括: 是否缔结契约的自由(缔约的自由), 与谁缔结契约的自由(对象选择的自由), 订立什么内容的契约的自由(内容的自由), 以何种方式订立契约的自由(方式的自由)。


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 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 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 为。
正当防卫行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实施防卫行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 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 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2.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 不法侵害主要是指对受法律保护的国家、公民一切合法权 益的违法侵害的行为。对于合法行为不能实施正当防卫。 如执法人员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是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3.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 两层含义:一是不法侵害在客观上确实存在的,而不是主 观想象的或者推测的; 二是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而不是尚未开始、已经 停止或者实施终了的。


4、行政法是对行政权力产生的后果进行补救的法 行政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难免出现对私权利的侵害。对此,行政法赋于了 相对人通过有关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制止侵权行为,获得损害赔偿的权 利。

法学通论

法学通论

期末作业考核《法学通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法律责任指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或根据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2.成文宪法:指在一个国家中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的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3.行政主体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4.刑法刑法是关于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5.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哪些?答: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四种:(1)物: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

(2)人身:人身是指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

(3)精神产品:精神产品是人通过某种物体或大脑记载下来并加以流传的思维成果。

(4)行为结果: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结果是特定的,即义务人的行为所产生的能够满足权利人利益要求的结果。

2.我国采取单一制结构形式的原因有哪些?答:我国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民族理论,根据中国具体的历史情况、民族情况,实行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是:(1)我国有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传统。

(2)我国的民族状况和民族关系有利于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3)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要求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3. 简单介绍行政相对人享有哪些权利?答: 行政相对人除在执法程序中明确享有陈述、申辩、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举行听证会等权利外,还依法享有以下权利:(1)对向自己进行行政执法的工作人员,有确认其身份的权利;(2)对执法时不表明执法人员身份、当场收缴款不出具法定罚没款收据的,可以拒绝接受行政执法、拒绝交纳罚没款,并有权予以检举;(3)对行使执法、承办案件、审理案件、主持听证的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有提出要求回避的权利;(4)由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造成财产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赔偿法》第四条的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法学通论重点

法学通论重点

1、法的基本特征1) 法以行为规范为主,内容涉及法律权利、权力与义务2) 法主要出自国家,由国家制定和认可3)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4) 法具有更广泛的普遍约束力2、法的要素1) 法律规则: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具体法律后果划分:依据内容:义务性规则,权力性规则,权利义务复合规则依据功能:调整型规则,构成性规则强弱程度:强制性规则,任意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序:确定性规则,非确定性规则2) 法律原则:公理性原则,政策性原则3) 法律概念:对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他们共同特征形成术语3、两大法系1) 大陆法系:欧洲大陆国家在罗马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律成文化法典化,法官没权利创造法律,否认判例具有法律效力。

2) 英美法系:以不成文法为主,判例是最主要的,法官具有创造法的权利。

4、法的作用1) 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法律规范对人的行为起引导作用。

评价作用:法律可判断人的行为合法与否。

预测作用:人们课自行判断行为后果是否违法。

教育作用:法律通过自身存在及实施,教育人们弃恶从善。

强制作用: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作用。

2) 社会作用。

政治作用:维护阶级统治、社会秩序。

社会公共事务功能:3) 法的局限性5、法的含义:已形成的法律活的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6、当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1) 依法治国是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2) 依法治国是执政方式上的历史性转变。

3) 依法治国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 依法治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7、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客体是国家的一切事务。

8、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条件1) 政治:社会主义的民主政体形式。

2) 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体质。

3) 文化:社会主义的科学理性文化基础。

9、立法的概念: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依法治国之本,为订立法律制度之意。

10、法的实施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落实。

11、当代中国法的使用原则1) 司法公正原则2)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4)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5) 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12、法与人权1) 人权是人之作为人所享有或应该享有的权利,需要法律保障来实施。

法学通论

法学通论
第十八章 诉讼法学
一 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诉讼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二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1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 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3 法院调节自愿与合法原则
4 辩论原则
5 处分原则
6 检查监督原则
第一章 法学原理
一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二法律的本质:(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的论断)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体现为国家意志
3法的内容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五 A 继承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B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
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六章 知识产权法概念
一 A知识产权范围:1版权与有关权2商标3地理标志4工业品外观设计5专利6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权7未被披露过的信息的保护协议许可证中对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
B 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1知识产权的专有性2知识产权的地域性3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C 知识产权法:是指调整在创造、利用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十六章 刑法学
一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即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对犯罪行为给予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法学通论复习重点

法学通论复习重点

法学通论单选题15/15分名词解释4/12分论述题1/18分案例分析题3/30分辨析题5/25分法学原理法律要素:法律规则,法律原理,法律概念。

法律规则是法律系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构成要素。

法律规则不同于法律条文。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而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法律原则是法律中能够作为法律概念和法律规则来源与基础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

法律原则是立法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思想,可以指导法律解释。

法律概念是一些权威性范畴。

(法人,公司,有限责任,犯罪,刑罚,量刑,实效,法律行为……)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

(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我国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

世界上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古罗马法系)最具有影响力。

民法总论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立法,民事司法,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平等原则:也称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平等以独立为前提,独立以平等为归宿。

(民事法律关系的标志)自愿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能自由的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以平等原则的存在和实现为前提,核心是合同自由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力不侵犯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

守法原则: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

公序良俗原则: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称。

指一切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

民事权利主体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为民事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人。

(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任务的资格,即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就可以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法学通论重点

法学通论重点

法通:1.法律的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内容涉及法律权利、权力与义务;(2)法是主要出自国家,并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具有更广泛和更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2.法律规则: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包括假定(行为发生的时空、各种条件等事实状态的预设)、行为模式(权利和义务规定)和法律后果(含肯定式后果和否定式后果)三部分。

依据内容不同,分为义务性规则、权利性规则和权利义务复合规则。

3.立法的基本原则:(1)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与民主立法原则;(2)权利与人权保障原则;(3)权力制约原则;(4)合宪性原则;(5)实事求是,从基本国情出发的原则。

4.当代中国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1)司法为民原则;(2)司法公正原则;(3)司法平等原则;(4)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5)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6)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原则。

5.权利: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人或主体依法享有的这样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的某种资格、能力或自由。

6.权力:指一种能力,即某人或某一机构具有的要求他人服从的能力。

“行为者影响其他行为者的能力”。

7.义务:法律规定的人或主体应承受的某种限制、约束、负担或责任。

8.法系:按照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法律的源流关系和历史传统以及形式上的某些特点对法律所作的分类。

9.大陆法系: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在罗马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以及在其法律传统影响下仿照它们而形成、发展起来的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总称。

10.大陆法系的特点:(1)法律成文化和法典化;(2)不承认法官有创制法律的权利,否认判例具有法律效力;(3)在法律分类上,有公法与私法之分;(4)在诉讼中,坚持法官的主导地位,奉行职权主义;(5)一般采用民、刑诉讼与行政诉讼分开的管辖机制,法院机构的组织、庭审模式都由法律明确规定。

法学通论

法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1.法律要素:是指彼此相互联系、互相作用从而构成完整的法的系统的各种元素,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

2.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四项权能3.遗嘱继承:被继承人死亡后,按其生前所立遗嘱内容,将其遗产转移给指定的法定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

4.邻接权:与著作权相关的权利,是指作品的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

5.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届满的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6.相邻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7.商标权: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保护的专有权。

8.刑事证据:可以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9.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二.简答题1.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

2.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指剥夺犯罪分子以下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3.法人成立的条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经营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4.正当防卫的条件:前提条件: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其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时间条件: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对象条件: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主观条件:必须有防卫意图的存在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5.代理的概念及其性质:代理人依据被代理人的意思为被代理人的利益独立于第三人为一定的行为,被代理人取得该行为的法律效果。

法学通论资料

法学通论资料

法学通论第一章1法的本质(简答)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2.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体现为国家意志3.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法律的特征(简答)①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3.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4.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法律要素(选择)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4法律渊源:法律渊源是指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包括法律规范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

(注.判别性法在中国不属于法律渊源)5法律调整对象(社会关系)是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6法律体系包含9个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7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①法律关系主体②法律关系客体③法律关系内容8自然人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9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10我国社会主义法适用必须遵循的原则:①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②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原则11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①主体②违法行为③主观态度④损害事实⑤因果关系12法律责任的免责条件1时效免责2不诉及协议免责3自首.立功免责1、法律规则:也称为法律规范,是法律系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构成要素。

2、法律渊源:(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有:)(1)宪法:是其他所有法律、法规的依据,其他所有法律、法规都是宪法的具体化。

(2)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效力仅次于宪法的规范性文件。

(3)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7)我国参加、签订或承认的国际条约(特别注意:政策不属于正式的法律渊源)第三章1民法的性质:1.民法是市民法2.民法是私法3.民法是权利法2民法的基本原则①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②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③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④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⑤维护社会公益3民事主体,是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

法学通论重点复习

法学通论重点复习

第一章:法理学法的基本特征:(1)法以行为规范为主,内容涉及法律权利、权力与义务。

(2)法主要出自国家,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造法主要形式是制定、认可、签约、惯常行为。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4)法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法的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技术性规定。

(1)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指固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2)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

(3)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法的作用:(1)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2)社会作用:政治作用、社会公共事务功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条件:1、政治基础与条件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体形式;2、经济条件应该是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机制;3、文化条件应该是社会主义的科学理性文化基础。

依法治国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人民;客体是国家及国家整治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社会事务。

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有哪些?答: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依法治国是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2)依法治国是执政方式上的历史转变。

(3)依法治国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依法治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大陆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异同有哪些?答:(1)相同点:属同一历史类型的法律即资本主义类型法。

阶级本质相同,体现资产阶级意志,服务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历史任务相同。

(2)不同点:一是法的形式不同,大陆法系是以成文法(制定法)为主,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大法官和有名望的法官的判例才确认为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法理学法的基本特征:(1)法以行为规范为主,内容涉及法律权利、权力与义务。

(2)法主要出自国家,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造法主要形式是制定、认可、签约、惯常行为。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4)法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法的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技术性规定。

(1)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指固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2)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

(3)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法的作用:(1)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2)社会作用:政治作用、社会公共事务功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条件:1、政治基础与条件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体形式;2、经济条件应该是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机制;3、文化条件应该是社会主义的科学理性文化基础。

依法治国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人民;客体是国家及国家整治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社会事务。

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有哪些?答: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依法治国是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2)依法治国是执政方式上的历史转变。

(3)依法治国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依法治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大陆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异同有哪些?答:(1)相同点:属同一历史类型的法律即资本主义类型法。

阶级本质相同,体现资产阶级意志,服务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历史任务相同。

(2)不同点:一是法的形式不同,大陆法系是以成文法(制定法)为主,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大法官和有名望的法官的判例才确认为法)。

二是法典编纂不同,大陆法系国家以成文法为主,成文法都以法典的形式表现。

英美法系国家以判例法为主,其成文法是以单行法规的形式出现。

三是法的分类不同,大陆法系分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分普通法和衡平法。

四是法官权限不同。

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只有执法权;而英美法系国家法官除有执法权外,还有立法权。

五是诉讼程序不同。

首先,审讯制度不完全一样。

大陆法系国家审讯制度是以法官为主,一问一答,采取讯问制;英美法系国家主要采取辩论制或对抗制。

其次,陪审制度不完全一样。

大陆法系国家由陪审员和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英美法系国家有专门的陪审团,由陪审团负责认定事实并作出基本结论,由法官适用法律作出判决。

试述法律关系及其构成。

答:(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权力义务关系。

是经法律规范调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2)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第一,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

第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非物质财富;行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精神财富。

第三,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权利、权力与义务。

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是权利人的某种资格、能力或自由。

本质上就是国家对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权力是“行为者影响其他行为者的能力”,其特征是行为者能直接以自己的强力迫使相对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也是一种资格、能力或自由。

义务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某些行为的一种约束、限制、负担和责任。

它或者表现为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者表现为要求人们必须抑制一定行为。

人权:人权是人之作为人所享有或应该享有的权利,需要法律来实施保障。

内容包括以下三大类:(1)生存权利、人身人格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第三章:宪法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根本法;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3、宪法集中表现了各种整治力量的对比关系、4、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的分类:1、根据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为标准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2、根据宪法的效力和制定、修改的程序为标准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3、根据制定宪法机关的不同分为钦定宪法、协定宪法与民定宪法。

宪法的主要原则:1、资本主义宪法的主要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分权原则、法治原则、保障人权的原则;2、我国宪法的主要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社会主义的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宪法监督:宪法监督是指由宪法授权或宪法惯例认可的机关,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合宪审查,纠正和处理违宪行为,以保障宪法实施的一种制度。

分权原则:分权原则是指国家权力被分解成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然后由不同的机关分别行使。

三个机关互相制约,相互平衡。

它是资本主义宪法的一个重要原则。

刚性宪法:刚性宪法是指效力高于一般的法律,且制定与修改的程序非常严格的宪法。

它与柔性宪法相对。

宪法的根本法属性表现在那几个方面?答:宪法与普通法律最明显的区别是它的根本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问题。

宪法一般规定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问题。

(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效力。

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其他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法律至上原则突出表现为宪法至上。

(3)在修改与制定的程序上,宪法具有严格的程序。

宪法监督的内容:1、对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法律文件的合宪性审查;2、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3、对政党、团体、公司行为合宪性进行审查。

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它虽然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但主要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它使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是其他各项制度建立的基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实现国家权力的形式。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宪法的一项原则,这一原则在我国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的。

如何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然而在实践中其优越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是程序制度需要不断完善起来。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理顺党和人大的关系。

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应该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

(2)加强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建设,合理配置人大的权力,提高人大的地位和权威。

(3)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

(4)建立和完善各种具体的操作制度,如会期制度、辩论制度、代表的专职制度、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制度等。

什么是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答:政权组织形式就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一定的原则和方式来组织反对敌人、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及管理整个社会的政权机关。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选举产生代表机关,然后由代表机关产生其他的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对代表机关负责的一种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3、人身权利与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权、住宅不受侵犯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宗教信仰自由;4、财产权、劳动权、劳动者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的权利、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它文化活动的自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立法权;2重大问题的决定权;3最高监督权;4人事免责权。

第四章: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

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反映某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犯罪对象:是指危害行为直接指向或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

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在自己的意识或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并为刑法禁止的身体举止或活动。

刑事责任年龄:是刑法规定的、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达到的年龄。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刑罚: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用以惩罚犯罪的一种强制方法。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适用刑法平等原则(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法律有特别规定”不适用本法的情况有哪些?包括四种:(1)我国刑法第11条中关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特别规定。

(2)我国刑法第90条关于“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的规定。

(3)我国刑法施行后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

(4)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出的例外规定。

什么是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1.犯罪主体,是指刑法规定的,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本身必须具备的条件 2.自然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必须是实施了危害行为的人。

2)必须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3)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什么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的特征有哪些?答:1.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

2.犯罪预备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实行犯罪。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

(3)行为人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什么是共同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1.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2.构成共同犯罪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在犯罪主体上,共同犯罪人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在客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

(3)在主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