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申论热点专题汇总(二十篇)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十大申论热点问题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十大申论热点问题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十大申论热点问题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一:暴雨背后暴露的潜在问题【社会问题的背景】2010年5月5日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罕见暴雨侵袭南中国,各地洪水肆虐。
从5月12日开始,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多个省份在两个月内陆续遭遇十多次强降雨,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
连续的罕见暴雨让不少城市市区频繁“浮起来”,暴露出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暴雨背后暴露的潜在问题”】【潜在问题(一)】造成内涝严重根源还是城市太脆弱,在极端天气的背景下,现有的排涝设施抵挡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积涝”步伐。
近年来,各地出现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问题,在一栋栋漂亮的现代高楼大厦下面,排涝系统几乎一片空白,遇到极端天气时往往不是“敌手”。
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水泥化”“硬质化”又给排涝“添堵”,使城市排涝系统不堪重负,可谓雪上加霜。
【潜在问题(一)——解决对策】(1)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除了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外,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规划时,不能因为城市开发而牺牲公园、绿地、水体,要强调绿色城市化。
崔胜辉提出,要加快现有城区的屋顶绿化,有效留住一部分雨水,还可进一步绿化城市。
(2)城建部门与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对城市降雨分区和未来降雨趋势进行专项研究,充分发挥气象对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强预警工作。
戴斌老师认为,在城建规划中需多增“气象元素”,不单单是一个技术理念的改进,实际上对城市编制雨水排放规划、河道治理规划,指导整个城市雨水系统的建设是非常有帮助的。
【潜在问题(二)】(1)种种气候异常,这可能跟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有关。
(2)极端天气暴露了我国气象预测和应急机制方面漏洞。
(3)政府在提高对气象预测方面的投入方面力度不足,有关技术人才,还有设备等各个方面投入,远远比不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
2011公考必备与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政府诚信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诚信道德严重缺失,突出表现为:在工作上,作风漂浮、弄虚作假,在群众面前,说一套做一套,知行不一、言行分离。
这些诚信道德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另一方面造成社会诚信道德的丧失。
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的诚信道德建设。
政府失信的表现:一是言而无信。
决策带有随意性,自己制定的政策,自己不去执行;对公众允诺的优惠条件不履行,出尔反尔。
二是玩忽职守。
每个公务员的职位,都有明确的职责规范。
不少公务员上任前对组织对群众有承诺,上任后却只图虚名,不做实事。
三是欺上瞒下,进行暗箱操作,发布虚假信息。
近年来暴露的各类“矿难”,各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都是如此。
四是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表里不一等等。
诚信建设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社会诚信关键在于政府诚信,政府诚信体现于公务员诚信。
公务员作为政府行为的决策者和体现者,其诚信修养和诚信行为如何,对社会公众具有强大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公务员掌握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讲诚信不仅是个人的道德要求,更是对公众利益的一种承诺,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因此,加强公务员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截至2009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的负债超过5万亿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的估算是,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约相当于GDP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亦认为,2009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规模已经超过了地方政府全年的总财政收入。
2010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把“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今年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
公务员考试《申论》二十热点DOC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二十热点(上)第一题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注意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强调发展是相互促进、系统协调的过程,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三)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1、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3、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5、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七个关系”: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要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3、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4、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5、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6、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7、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第二题构建和谐社会(一)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日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档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校园安全【标准表述】温家宝总理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指出:频频发生的杀童案,说明中国社会存在深层次矛盾,而且日趋尖锐化,“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化解纠纷,加强基层的调解作用。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这些还未长大的中小学生,是我国社会安全环节上最薄弱的一环。
在宁静的校园频发如此血腥的惨案,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类似的血案接连的发生,创伤不断地复发,无疑会给孩子的身心以及整个社会留下深重的阴影。
基于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公平正义尚未实现等现实因素,当前有相当数量的群众存在着不公平感和压抑感。
要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源头调整社会分配体制,解决好民生问题。
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使之更趋公平的基础之上,建立覆盖面更为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惠民制度惠及弱势群体,及时救助那些穷困潦倒、产生绝望情绪的病患者,使他们免于生存的恐惧、生活的窘迫以及滋生仇富的畸形心态,让更多的人在生存底线得到应有的保障之下,看得到、摸得着这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温暖关爱,能够有尊严地活着。
第二,政府出资建立公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各级各地相关职能部门,稳步推进、逐步完善。
政府应建立公民生存状态与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控制、跟踪一体化的机制,早期发现问题并作出果断及时的处置,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构建这一体系,一方面是转变社会心理习惯、推进体系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在体系完善的过程中,那些遭遇类似郑民生一样不幸的人,他们滋生的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心理,会被及时疏导。
第三,积极加快实施校园安全立法,防范校园安全。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应上升为“学校安全法”,以提升保护师生安全和强化各方责任的法治威严。
全国中小学生的安保措施应当给予法律规定,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从制度层面保护学生的安全;校园里外均应加强专业保卫力量及其硬件设施等,保安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
2011国考申论热点:世博会关注城市文化建设【热点问题】上海世博会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着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更自然化城市,更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
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等。
正像外国媒体所说的,中国利用上海世博会“约会全世界”,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所以,上海世博会的重大意义可以从各方面去理解,有经济的、技术的、建筑设计的、自然环保的等各方面的成果,可是,如果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这些成果的展示基本上是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风格,以文化为主题理念进行表现的,上海世博会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
材料1: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材料2:“城市文化”这个名词最初出现在80年代的法国,当时是为了描述城市里的文化活动,尤其是那些运动类的项目(滑板)或者来源于hip-hop风潮的艺术活动:街舞、饶舌音乐、涂鸦,以及最近兴起的slam (一种即兴诗歌的表达)。
这种说法是由当时为了发展郊区而大力支持“城市文化”推广的地方政府创立的。
但是这个称呼却不太被那些嘻哈人士所认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名称有点过于“官方”了。
“hip-hop ”的视觉形式在法国出现在80年代初期。
那个时期,人们可以在几乎所有的巴黎地铁里看到涂鸦。
人们一开始以为那是一种“流行”,但是媒体证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到90年代,hip-hop 受益于公共机构,尤其是文化部和负责城市发展政策的相关部门的支持,这些机构试图将“嘻哈文化”作为社会调节的工具。
逐渐地,“嘻哈文化”占领了媒体并且开始职业化。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劳动者权益保护之加班费问题2010年我国从法律法规以及各种社会保障机制上全面加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从中暑列入职业病到职业病鉴定法律的完善等等,可见一斑。
对于加班常态化却不能领到加班费的现象,在2010年格外凸显,尤其是富士康12连跳的惨案发生后,加班问题成为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所以作为国家公务员应该对劳动者权益保护有足够的关注度。
我们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一下加班问题的多个层面。
一、加班政策解读1. 假期分类及费用核算标准假期可以细分为两类,分别是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
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加班费算法不同。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加班工作的,应首先安排补休,不能补休的,则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工作的,应另外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实行轮班工作制的,法定休假日工作按加班处理。
2. 核算演示我们以中秋、国庆假期为例,来演示一下加班费的核算。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从9月18日至10月10日,休息日12天,工作日11天。
其中,9月19日(周日)、9月25日(周六)为中秋节借调的上班日,9月26日(周日)和10月9日(周六)为国庆借调的上班日。
中秋节假期为9月22日、23日、24日,国庆假期为10月1日至10月7日。
9月22日(中秋节)、10月1日至3日,这4天是法定节假日。
9月23日、24日以及10月4日、5日、6日、7日,这6天为休息日。
因此,4天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是按3倍算,不能以补休代替。
6天休息日加班,应首先安排补休,不能补休的,再按照2倍支付加班工资。
3. 加班工资的基数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
在具体折算时,劳动者还需要了解相应的规则。
正常情况下,用人单位按月发放的工资中不包括休息日的工资。
目前,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为20.92天和167.4小时,职工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按此进行折算。
2011申论热点问题详解-史上最经典
2011公考申论热点问题详解申论(一)食品安全问题作答:1、材料中通过对“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社会现象的描述,折射出食品安全问题。
这一问题如果发展下去,将严重损害公众身体健康,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影响产业发展等后果。
目前,威胁食品安全的因素有:一是从农田到餐桌食物链污染严重,主要表现在食品原料污染问题突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严重,食品流通环节污染严重,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都缺乏成熟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
二是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突出,不法企业为了利益,忽视食品质量安全,用劣质原料,添加剂、非食品加工用化学物生产加工食品,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三是大部份消费者识别能力有限,维权意识不强。
四是食品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造成资源浪费,监管力度削弱。
2、食品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有害效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
目前食品安全主要存在农产品源头污染严重、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污染及假冒伪劣食品突出、食品流通环节经营不规范和监管存在漏洞,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认真加以解决,任其发展,将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危害。
一是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放心食品不放心,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二是会造成生产经营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企业会因此破产倒闭,对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沉重打击;三是食品生产经营在经济领域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环节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加大食品源头污染综合治理力度。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实施),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有效整顿和规范食品生产、流通、经营各环节工作。
2011年国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急待整改的“隐患校车”河北省迁安市幼儿园校车8座面包车装下64名小孩,最近媒体曝光了许多因为中小学及幼儿园“隐患校车”引发的许多事故。
对于这种现象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思路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社会现象谈看法类面试题,而且属于明显的负面现象。
首先要认识到这种负面的社会现象带来的危害,然后分析这种负面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消除已经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我们教育的一贯原则,孩子的成长关系祖国的未来。
对孩子的关心是我们政府一直在做的,但不规范“隐患校车”严重威胁了孩子的安全,更影响了我们教育强国的大计,必须尽快解决。
京佳教育范非凡老师认为造成“隐患校车”横行其道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足、投资不足、无相关指导标准、监管不严所造的。
一是认识不足与投资不足是诱发“隐患校车”产生的重要原因。
我们的学校一般没有“校车传统”,长期对校车管理忽视。
许多学校或幼儿园长期对校车建设投入不足,片面为求方便经济,私改车辆、超载现象,甚至将大量废弃车辆用做校车现象时有发生。
全无安全、不见温情,一所学校的天然责任,在“疯狂校车”之内迷失。
二是没有相关指导标准。
在立法层面一直没有将校车的数量、配置等指标,作为办学资质的要件;在执法层面,对将校车置于一般的交通管理体系之下,缺少专门的、针对性检验程序。
三是监管不严。
各个学校的校车车型、着色、外观等没有统一的要求,为监管带来了不便;没有专门的机构行使对校车的监管检查工作,使校车成为监管空白区。
对于解决校车的安全除患问题,京佳教育范非凡建议:解决“隐患校车”需要我们做到四个“加强”。
一加强宣传引导力度,组织校车安全的专项宣传活动,提升学校及相关部门对校车安全的重视力度;加强对校车建设的资金投入,保障校车安全;加强相关标准制定,统一校车的着色、外观、车型,制定专门针对新车的交管政策及检验程序,从制度保障校车安全;加强监管力度,成立专门的校车监管部门,明确监管责任,保证校车安全。
2011申论热点分析
新农民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可以赋予广大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能力、平等地享受发展的成果,弥合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培育新农民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第一,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文化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文化的新型农民,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第三,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文化的新型农民,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第四,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文化的新型农民,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第五,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文化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培养新农民对策措施】第一,要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第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逐步组建农村人才开发完善的体系,建立乡土人才需求信息联系网络,形成政府人才开发机构和农村乡土人才民间组织纵横交错的乡土人才开发网络,为乡土人才开发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第三,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与管理,积极建设好本乡镇人才库,按照乡土人才的不同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乡镇本土人才库,真正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乡土人才纳入组织视线,便于对乡土人才的开发和利用;第四,做好对农民职称的评定工作,加大培养农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科技兴农带头人的力度,大力培育出一批畜牧、水电方面的人才,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做好示范引导,唤醒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第五,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培训的作用,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组织平台,建立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2011年申论十大热点
申论热点一:农民增收问题一、存在问题1.农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足。
2.市场体系不健全,存在城乡二元化体制。
3.农业科技落后和农业服务体系缺乏。
4.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足。
5.农业经营体制不完善。
2009年2月1日,正式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再一次锁定“三农”问题,文件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首要任务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重视。
国家统计局2 006年7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2006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97元,实际增长1 1.9%,增速回落O.6个百分点。
而在第一季度,农民增收增幅同比回落是0.4个百分点。
农民增收的这种逐渐下滑趋势令人担心。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另一个数据,城乡居民收入比在今年上半年又创新高,达到了3.337:1,高于去年底的3.224:1。
这里面当然也有个参照物的因素,2005年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农民增收黄金年,一系列惠农政策在这一年陆续出台,如免除农业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对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两免一补”,都在农民增收上直接显示出来。
在今年上半年,虽然原有惠农政策有了进一步加强,但由于基数的提高,政策效应在统计数字上的反映就没有去年明显,何况,政策本身也还有个效率递减问题。
另外,作为农民增收一大亮点的畜牧业,由于消费的疲软,对增收的贡献也呈明显下滑趋势。
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原因分析1.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疏于维护。
2.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手段太少,缺乏长效机制,应对市场能力偏弱,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
3.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和交通水电等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共设施落后。
4.由于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导致耕地季节性抛荒,耕地资源隐性流失。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1年公务员测试申论热点:流动摊贩管理(1)2010年9月,广州市城管委邀请相关专家对《广州市流动商贩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谋划策,预示着这项关系着25万广州城市流动摊贩的新政即将出台。
不单在广州,近年来城市流动摊贩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道坎儿。
(2)相关调查显示,在受访者眼中,城市流动摊贩确实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包括:“给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员提供生活来源和就业岗位”(84.0%),“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81.8%),“活跃城市经济”(57.0%)等。
同时,对于城市流动摊贩带来的许多问题,受访者也多有担忧。
调查中,79.5%的人担心“摊点附近乱丢垃圾,影响市容环境”,74.5%的人担心他们“喜欢在人流大的路段摆摊,加剧交通拥堵”,69.0%的人担心“出售的食品不卫生、不安全”。
(3)“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流动摊贩将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和管理系副主任杨宏山副教授指出,在当下城市异质性很大的情况下,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在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上都不具备明显优势,流动摆摊往往是他们谋生的基本手段。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杨小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流动摊贩的确会为城市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但如果任其发展,也会带来食品卫生和公共安全这两大问题,影响市容和交通,有时也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休息权。
(4)对于城市流动摊贩这个会长期存在的两难问题,应遵循何种原则进行管理?调查中,84.1%的人赞成“适度管理,注重疏导”,9.5%的人主张“严格管理,坚决取缔”,5.5%的人认为应“放松管理,尽量不干预”。
在适度管理的原则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值得借鉴?调查中,74.3%的受访者选择实行“流动摊贩划区经营”。
还有53.6%的人主张流动摊贩应“持证上岗”,24.5%的人赞成“征收相关税费”。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教育公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
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教育列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教育公平。
【标准表述】[内涵]是指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意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
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
只有公平的教育,才能造就公平的社会;只有受到公平教育的一代,才能自信地创造未来。
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关注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利,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措施]最大的公平是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推进社会公平。
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第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作用。
尽可能从资金、信息、生源等方面,给条件较差的学校以必要的重点扶持。
教育的增量部分应向薄弱地区倾斜,增加其教育机会。
第三,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结构单一、学制僵硬等制度化教育的自身缺陷,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
通过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是增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第四,加强教育立法,建立社会救济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
坚决打击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犯罪行为,坚决纠正各种教育收费不规范或乱收费现象,以法治精神确保教育公平。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和谐社会【背景链接】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2011申论热点总结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背景链接】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
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标准表述】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现实社会中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成的。
“生态效益高于一切”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热点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社会问题的背景】(1)2010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7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2%,大大低于近几年 4.6%的控制指标。
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为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26万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就业已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水平。
(2)就业是否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分析,就业上半年表现好于预期,犹如是“叹号”,而下半年则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能否延续好形势还是“问号”。
就业主要靠经济增长来拉动。
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达11.1%,经济增长快,企业活力足,岗位大量增加。
在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测中,二季度96.9%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企业,其中又以内资企业为主体,企业用人需求共增加14.6万人。
但下半年,据预测,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这可能成为影响就业的主要不利因素。
从过去的经验看,经济放缓,不仅对劳动力的新增需求会缩减,已就业的劳动力也可能面临失业。
就业虽已恢复至危机冲击前水平,但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给我国实体经济和就业问题带来变数。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就业提出了挑战,这其中的新兴产业会促使就业增长,但不会那么快,而在控制过剩产能、节能减排中淘汰退出的企业带来的岗位流失则已在发生,经测算涉及20个行业上百万企业职工的安置。
此外,新增就业中40%属灵活就业,很不稳定。
我国今年屡遭自然灾害,从西南旱灾到玉树震灾,到现在南方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灾区面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艰巨。
从更长一个时间段来看,就业压力也很大。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总量是2400万左右,预计“十二五”期间还会增加。
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也会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
所以,就业还远不到可以放松的时候。
(3)我国人口数量预计在2030年左右达到16亿的峰值,劳动力总量的变动趋势也类似。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及对策
更多公务员历年真题等复习资料下载点击进入:>>>点击进入<<<---按住CTRL单击进入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社会保障制度 1二:体面劳动 3三:依法治国 4四:抗旱救灾 5五:用工荒与就业难7六:国家机密与经济安全8七:矿难之痛10八:地沟油13九:政府网络舆情能力14十:政务公开17十一:产品质量召回18十二:统筹城乡发展19十三:软实力20十四:服务型政府20十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1十六:公平正义22十七:医疗改革23十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4十九:教育公平25二十:和谐社会26二十一:政府公信力27二十二:校园安全28二十三:民生问题29二十四:蜗居30二十五:财税制度改革31二十六:让人民批评政府32二十七:宏观调控33二十八:服务型政府建设35二十九:买房贵问题37三十:经济结构转型38三十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41三十二:二代农民工42三十三:问责机制42三十四:垄断行业改革43一:社会保障制度【背景链接】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
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背景链接】[内涵]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
社会保险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
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
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基本特征是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
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包括社会救济,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改革简介: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对此,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一、时政背景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对此,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2010年,中国拉响了收入分配改革的“集结号”。
国家相关部委就收入分配改革紧锣密鼓展开调研;全国近30个省市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
随着“十二五”的临近,备受关注的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次升温。
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规划中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如何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广大群众充满期待。
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哪些不公?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2、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
尽管这里面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是呈逐年下降趋势。
有学者认为,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3、垄断行业收入畸高。
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
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4、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
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及分析
涉及以下热点问题,资料内容均为网络论坛等各处搜集而来一、国企利润分配问题2二、民生问题 2三、物价上涨 4四、内需&收入&保障6五、贫困线&工资起征点与民生7六、海洋经济发展8七、廉政建设10申论写作总体指导11一、国企利润分配问题财政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国有企业2010年实现利润19870.6亿元,同比增长37。
9%,其中化工、电力、有色、交通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一倍。
2008年、2009年国企上缴的红利分别为547.8亿元、873。
6亿元,2010年约为440亿元,与近两万亿元的利润相比,国企上缴红利只占利润的5%左右。
而按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30%到40%之间,国有控股企业向国家上缴盈利更是普遍高于这个水平,比如英国盈利较好的国有企业上缴盈利相当于其税后利润的70%至80%。
解读从国企红利使用情况看,国家收上来的这部分利润,目前主要是用在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上.比如,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央企业灾后恢复生产重建,中央企业重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以及改革重组补助支出等。
也就是说,国企上缴的红利尚未纳入到公共财政收入当中,并以增加民生投入的方式为全民共享。
在国企利润分配上,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留一部分利润给企业本无可厚非;但企业应该留多少,国家应该收多少,收上来的钱应该用到什么地方,却关系到国家财政实力的壮大和国有企业的规范管理,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
留在企业的利润过多,就可能导致企业的盲目投资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利于国家调控和引导国有资本投资方向和领域,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大量国企投资还可能挤占民间资本的机会与空间,导致更多的利润向国企集中,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国企利润过高,还会带来职工工资、福利的“水涨船高”,拉大收入差距,引发社会分配不公。
近年来,虽然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三农、民生等需要加大投入的领域很多,而可用于统筹安排的公共财政收入却明显偏低,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当前,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都需要国家真金白银的财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高速公路乱收费问题重要讲话: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说,“非收费公路体系”将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96%以上。
在公路收费问题上,何建中称,目前在收费公路管理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信息公开不够透明,以及执行标准不够规范的问题,公路服务质量水平也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现状:1、面团式的长寿收费期。
收费期限超长,明显违法却得不到纠正,往往未及期限一半,收费总额已经数倍于投资;2、暴利式的收益回报率。
3、随意性的变更所有权。
许多的收费公路都完成了从政府还贷路向经营性公路的转变4、高密度的违规收费站。
把设置违规收费站作为生财之道的地方很多。
原因:1、公共产品不合情理的商业化。
收费公路在发展经济的名义下泛滥成灾,作为公共产品的公路不仅商品化,还实现了资本化。
2、不透明的财务状况。
政府将高速公路商品化、资本化,是高速公路收费屡禁不止的关键;而高速公路建设与收费财务状况不透明,是高速公路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关键。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与有法不依并存。
4、收费公路衍生了贪婪的利益小群体。
对策:1、要提高透明度,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向社会公开收费公路的相关收费细节是大势所趋,是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必然。
2、要对收费标准和还贷年限进行专项治理。
在制度上建立严格的收费公路免费以及账目公开原则和操作方法,做到有法可依。
3、强调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
还贷公路在批准收费期限届满前已经还清贷款的,必须终止收费,实行免费通行。
4、法令必须严格执行,违法者必须受到严惩,要依法对现有的收费站进行全面检查,不合法的坚决取缔。
在一些地方,收费站“摩肩接踵”,相当一部分都是违法而设,对于此类收费站应坚决取缔5、加强政府还贷公路财务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定期收支公示制度、加强财务收支管理,收费、资金使用支出等环节监管到位、加强对收费公路审计。
意义:国家推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公路建设模式许多年了,作为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公路的有益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
现在,随着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政府的财政收入早已今非昔比,已经具备了修路的财政基础和能力,还公路公益性的条件已经成熟。
我们惟愿相关职能部门能够拿出实际行动。
用行动兑现承诺,这样也就不会落下“画饼”忽悠公众的名声。
民生专题二:个税改革问题重要讲话:中国社科院专家高培勇曾经说过,要解决或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合理,个税改革已是刻不容缓。
现状:1、从1981年至今,个税免征额调整幅度只有2.5倍,远远落后于物价,房价上涨速度。
2、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个人所得税增长最快,其中工资薪金对个税的贡献最多。
3、我国纳税主体表现为工薪阶级,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者纳税较少。
4、我国民众的纳税意识比较薄弱,主动性不强。
5、个人信息采集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实现公民收入公开化。
原因:1、政府担心大幅度调个税起点会减少财政收入,本末倒置了税收的本质作用。
2、对所有纳税人实行一刀切,不考虑家庭负担轻重、家庭支出多少、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情况,导致穷者更穷。
3、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考虑不充分,忽视了外在因素变化,比如物价上涨,实质上降低了公民收入。
4、征收管理不完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不明确,社会整体诚信意识欠缺,很多富人税收种类遗漏。
对策:1、我国不仅要上调个税起征点,而且要必要性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整所得税率级,同时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级次差距。
2、个人所得税调整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进行调整,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物价上涨,生3、努力提高我国公民主动纳税意识,这也需要政府进行职能改革、财政公开化的转变。
4、个人所得税调整时要将个人收入多元化考虑在内,除了工薪收入外,其他财产所得也要计入纳税范围。
同时赋予个税人情味,扣除时适当考虑纳税人家庭实际生活情况。
5、加强征收随手监管机制,让富裕阶层成为我国个税的主要承担者,减轻工薪阶层负担,促进公平。
6、尝试性把“按家庭征收”作为我国个税改革的大方向,努力突破个税改革难题。
意义:通过新一轮的个税修改案出炉后,将会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的纳税负担,慢慢的使富人成为缴纳个税的主力军,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
同时,中低收入人群有了多余的现金,刺激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实现经济的转型。
此外,在目前物价上涨的背景下,提高个税起征点是缓解社会压力,降低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
重要的一点是,从个税改革呼声热烈的现象来看,我国广大公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提高了,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专题三:国企红利改革理论:从国有企业性质看,国企利润应该全部上缴,应该使用到全民身上。
国企是国家的,最终股东是全体人民。
人民作为股东应该享受国企经营成果。
重要讲话:财政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国有企业2010年实现利润19870.6亿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化工、电力、有色、交通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1倍。
国企利润非常可观。
然而,2010年国企近2万亿的利润,上缴国家红利只有440亿元(2月21日《人民日报》)。
现状:(1)国企利润在大幅增长,而上缴的红利则在大幅萎缩,与财政部提出的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的说法和群众的期盼背道而驰:(2)国企员工享有的高额工资、奖金和福利,不断加剧收入分配差距;(3)国企财大气粗式的产能扩张、资本扩张,不断挤压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
原因:(1)国企利润分配,关系到国家财政实力的壮大和国有企业的规范管理,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
(2)可能导致企业的盲目投资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利于国家调控和引导国有资本投资方向和领域,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留在企业的利润过多,就大量国企投资还可能挤占民间资本的机会与空间,导致更多的利润向国企集中,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4)国企利润过高,会带来职工工资、福利的“水涨船高”,拉大收入差距,引发社会分配不公。
对策:①有关部门必须要求所有国企按照政策规定缴足应缴红利,对于未按规定上缴红利的国企及其领导给予严惩;②面有关部门要顺应民意,进一步提高投资者收益分配的比例意义:在不影响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国企红利收取比例,并将其纳入公共财政范畴来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既解决了可用公共财力不足的问题,又实现了国企红利全民共享,有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专题四:疾病防控与应对突发卫生事件重要讲话: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说,中国高度重视各种紧急事件的应对工作。
现状: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在多次重大救灾防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如:非典、H1N1,不断取得新成绩,也加深了对各种应急事件规律性的认识,积累了大量的处置经验。
但是,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形式日趋严峻。
2.重大疾病的流行蔓延仍在严重威胁公众健康;3.“看病难”问题比较突出。
原因:在非典、H1N1以及“抢盐”等事件中,不难看出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1.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实不够好;2.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对机制不健全,组织指挥不统一,信息不畅通;3.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强;4.卫生法制建设滞后,与国际上一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5.农村卫生工作相当薄弱,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还相当突出;6.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对策: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指挥系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预案,做到类别齐全、级别清晰,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整合卫生信息化建设资源,积极创新管理体制;3.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4.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能够及时对突发卫生事件快速处置,有效减少疫情的危害;5. 准确判断,科学决策,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要迅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措施,以抢占先机,把握主动;6. 加强专业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健全卫生应急专业队伍,配备必要设施、设备,开展培训演练,做到有备无患,战之能胜;7.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制订国民卫生应急教育指南,充分利用大众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在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开展卫生应急教育,公众知情了解,才能更好地响应和配合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意义:1.疾病预防控制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民众的健康、社会的和谐及国家的安全,是民生的重要任务,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2.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政府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任务。
3.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民生专题五:考公热问题重要讲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今后中央和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
现状:1、从今年调查数据看出,应届毕业生选择国企、政府机关工作的比例增加,而对外企钟情度明显减少。
2、一项有关幸福感的调查数据中,公务员的幸福指数最强,做为人民的公仆幸福感却远远高于主人。
3、当前很多大学生追求一种求稳心态,对公务员认识不清,铁定该职务是金饭碗。
原因:1、很多人认为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在现实社会,求稳是一种最好的保障心态。
2、考公门槛低,集中报名,很容易人云亦云的参与,为自己多增一个机会,且考公为我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3、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形势严峻,考公也不乏为一个好的就业机会,这也是大学生基于现行社会固定结构,收益最大化的选择。
4、公务员承担着重要职责,职业光鲜体面,吸引着一群想为人民服务的有志青年。
5、目前官员地位被推得太高,误导青年认为做官后地位高,权利大。
对策:为了尽量减少盲目的考公热,我们可以在选拔机制、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多方考虑。
1、增加必要性的门槛,除部分特殊职位外,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均需要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加大基层一线选拔力度,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
2、适当考虑增加省级以下的公务员职务,面向应届生,鼓励他们多在基层磨练。
3、国家应该增加对应届生的创业就业帮扶工作,鼓励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鼓励创新。
4、尽量保证非公务员能够享受稳定的社会保障,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让公民有主人翁的感觉。
5、从经济全局、政策方面等多加考虑,给民营和个体创业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扶持其发展。
6、纠正大家对公务员权利的误导,使得公务员队伍回到正常社会评价位置,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保证选拔公平性,按照实际优胜劣汰,保证公务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