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空腔脏器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分析
腹部CT检查技术及常见疾病CT表现PPT课件
2.肝血管
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门静脉及肝 动脉。
*肝脏双重供血系统:肝门静脉及肝动脉。
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时 呈高密度影。
3. 2.
1..
⑴肝静脉: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增
强呈高密度影。
左 支
右 支
⑵肝门静脉:其主干长4.8~8.8mm,在肝门处分左右 支
4.间接征象:血管:癌栓、淋巴结、胆道、肺、椎体转移
②单发或多 ④坏死:中央更
低密度增
`T1WI:稍低、等信号,(脂肪变性、出
血,坏死囊变) T2WI:稍高信号,其内可不均匀 假包膜:低信号环 Gd-DTPA
T1WI:低信号区中
有卵圆形稍
高信
号
质子像信号略高,与周边 分界不清。右、中肝静脉 受压移位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CT平扫 1.体位与范围:仰卧位,双臂上举;扫描时屏气,常规
进行横断面扫描。 ①肝脏、胆囊、脾:从膈顶开始扫至肝右叶下缘; ②胰腺:范围自膈顶开始扫至胰腺钩突下缘十二指肠
水平段,层厚、层距应为5mm ; ③肾脏:范围自肾上腺区开始扫至肾下极下缘; ④肾上腺:范围自膈顶扫至肾门平面,层厚与层距为
主 干
两
肝段(Couinaud八段法) 门静脉及左右分支平面分上段、下段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
肝左静脉
⑶肝动脉:分支细小,不易显示
3.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1~3mm,伴随肝动脉和肝 脉走行。
门静
扩张的肝内胆管
4.肝韧带和沟裂
①肝韧带和沟裂周围存在脂肪组织, 显示为低密度影。
②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矢状位走行, 将肝左叶分为内侧段及外侧段。
腹腔空腔脏器穿孔的CT征象分析
腹腔空腔脏器穿孔的CT征象分析曹峰王光建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61193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空腔脏器穿孔的各种CT征象及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5例腹部空腔脏器穿孔病例的各种CT征象。
结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1例,腹部外伤致空回肠穿孔9例,肠结核穿孔、异物(硬鱼骨)致乙状结肠穿孔、粪块性乙状结肠穿孔及子宫积脓自发穿孔各5例,25例腹部空腔脏器穿孔的主要CT征象为剑突下隐窝积气17例(68%)、肝下肝圆韧带间隙积气12例(48%)、网膜囊积气7例(28%)、穿孔脏器周围局限性积气13例(52%)、腹膜后间隙积气3例(12%)、大网膜及肠系膜增厚15例(60%)、腹腔积液14例(56%)以及肠壁增厚5例(2%)等。
结论腹腔游离气体,腹腔游离积液、大网膜及肠系膜改变是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主要CT表现。
【关键词】腹腔空腔脏器;穿孔;计算机体层摄影Abdominal cavity CT signs of organ perforationCao feng Wang guang jian Pengzhou, Sichuan People's Hospital Radiology 611 930 [Abstract] Objective Perforation of abdominal cavity organ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various CT signs.Methods Analysis of 25 surgically confirmed cases of abdominal cavity organs of various CT signs of perforation cases.Results Gastric ulcer perforation in 11 cases, ileum perforation caused by abdominal trauma in 9 cases,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perforation, foreign body (hard fish bone) caused by sigmoid perforation of the sigmoid colon perforation and fecal spontaneous perforation of pyometra all 5 cases, 25 cases perforation of abdominal cavity organs, the major CT signs of product gas for the crypt under the xiphoid in 17 patients (68%), hepatic clearance and liver round ligament of pneumoperitoneum in 12 cases (48%), lesser sac pneumoperitoneum in 7 cases (28% ), perforation of organs around the limitations of product gas in 13 cases (52%), retroperitoneal space pneumatosis 3 (12%), omental and mesenteric thickening in 15 cases (60%), ascites in 14 cases (56 %) and bowel wall thickening in 5 patients (2%) and so on.Conclusion Intraperitoneal free gas, free intraperitoneal fluid, omentum and mesentery of hollow organ perforation of change is a major abdominal CT.【Key words 】abdominal cavity organs; perforation; computed tomography腹腔空腔脏器穿孔是一种外科常见急腹症,往往合并有腹膜炎。
腹膜及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
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的分区: 上腹腔:
右侧:肝上间隙、肝下间隙、肝裸区 左侧:肝上前间隙、肝上后间隙、肝胃陷凹、脾肾陷凹、 脾外侧间隙、网膜囊 下腹腔: 右侧:结肠下间隙、结肠旁沟 左侧:结肠下间隙、结肠旁沟 盆腔: 男性:直肠膀胱陷凹 女性: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 腹膜后间隙: 双侧肾旁前间隙、双侧肾周间隙、双侧肾旁后间隙、中线 大血管区域、腹膜外间隙
定位: 1、腹膜后器官受压向前移位 2、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静脉 3、脾静脉、胰腺、升降结肠向前移位 4、有部分较大病变定位困难
脂肪肉瘤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硬化性脂肪 肉瘤)、粘液性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圆形细 胞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但多种亚型共存的混 合型多见。脂肪瘤样脂肪肉瘤基本为脂肪,表现为脂 肪密度/信号,内见少许纤维条索影,粘液性脂肪肉瘤 为脂肪及液体混合密度/信号,多形性脂肪肉瘤、圆形 细胞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含脂肪少或不含脂肪, 与其他腹膜后恶性肿瘤影像鉴别困难。
检查方法: 腹膜:CT为主,平扫及增强扫描,阅片时务必调窗;MR。
检查方法: 腹膜后:CT、MR各有所长及不足,平扫及增强扫描。
腹膜及腹膜腔
正常表现:大部分腹膜结构不可见。
腹膜占位性病变: 1、转移瘤 2、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3、腹膜假性黏液瘤 4、腹膜间皮瘤 5、肠系膜肿瘤 ……
腹膜后淋巴瘤
可同时累及腹膜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密度/信号均匀, 轻度均匀强化,较少融合,少部分可见坏死区,包绕血管而 不侵犯,“三明治”征,广泛累及上下腹部 。
鉴别诊断
淋巴结结核:密度不均匀,环形强化,主要累及上腹部,可 相互融合成“多房状”。
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原发病史,强化较明显,不均匀或环形 强化。
腹部CT解剖及常见疾病CT诊断
CT表现
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 灶,较大的病灶多有中心坏死;
增强早期多出现边缘局灶分布的结节 强化,随时间推移,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 特征变化为注射对比剂后5~60min病 灶变为与肝密度一致等密度影。
肝血管瘤(平扫)
肝血管瘤(增强)
肝血管瘤(平扫)
肝血管瘤(增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腹部CT解剖及诊断
CT解剖
检查方法
一、扫描前准备:空腹,扫描前30分钟口 服造影剂500ml,临检查前再服200ml,以 充分充盈胃肠道,避免与腹部肿块及肿大 淋巴结混淆。
二、平扫:常规仰卧位,自肝顶至肝 下缘,8~10mm 层厚及层距,扫描时 需闭气,必要时薄层扫描。
CT表现
平扫多表现为边界欠清的类圆形 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病灶,肿瘤可呈单 发或多发结节、肿块或弥漫病变;
增强早期肿瘤密度增高,至门脉 期密度多减低,延迟后肿瘤多表现为 低密度。
原发性肝Ca
肝Ca
肝Ca
巨块型பைடு நூலகம்癌
弥漫型肝Ca
小肝癌
肝Ca 肋骨转移
肝Ca术后
肝Ca 并腔静脉癌栓
肝癌合并肝总管癌栓
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瘤样增生,并 非真性肿瘤,病灶中央为一星状瘢痕组 织,纤维间隔从中间向四周放射,将病 灶分割呈结节状,有界限但无包膜。
CT表现
多单发,边界清楚密度稍低的肿 块影,部分肿块的中心见星状低密度 影,可有轻度强化,少数病灶延迟后 强化较明显。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有脂肪、血管、平滑肌三种成分 构成。
间接征象:包括肝脏直接侵犯征
象、肝内转移灶、周围淋巴结转移、 胆道梗阻征象、门脉浸润征象等。
胆囊癌
胆囊癌
腹部常见病变CT诊断
(2)胆囊和胆道:胆囊位于胆囊窝,横径4cm,囊内含胆汁,其密度低于邻近肝组织,5-30H,形状呈椭圆形,或规则圆形,边界清楚。在正常肝脏中,外胆管未发育并在扩张时显示。扩张的胆管表现为从肝门延伸到肝脏的树突状低密度阴影。
(三)胰腺疾病
胰腺是腹膜后器官,是X射线检查的难点。CT能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结构,诊断准确率高。(1)胰腺癌:直接表现为肿块或胰腺局部肿大,密度相同,且密度低。间接征象是由于肿瘤浸润和压迫导致远端胰管扩张。如果主胰管和胆总管同时扩张,则显示双导管标记。如果胰腺癌扩散,它会渗入周围的脂肪层,轮廓模糊。淋巴转移扩大了胰腺和大血管周围的淋巴结。肝和腹膜后转移可引起腹水。(2)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以胰腺肿大、畸形、边缘模糊为特征。慢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萎缩或肿大、畸形、钙化和假囊肿。
2,脂肪肝:大部分脂肪浸润是广泛而均匀的,少数是有限的,CT显示肝脏密度降低,低于脾脏,严重的CT值为阴性,因此肝脏血管显示树突状密度较高的阴影。
3,肝脏肿瘤:肝脏肿瘤的CT检出率高,肿瘤的数量,大小和程度可以确定,但有时定性诊断很困难。(1)肝囊肿:CT显示球形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CT值与水密度相似。(2)肝海绵状血管瘤:CT扫描是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边缘呈结节性增强,向中心逐渐扩大,原始密度在一定时间后恢复。该过程所需的时间长度与病变的大小成比例。这种特有的CT性能在临床上经常被用于定性诊断。(3)肝癌: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小肝癌(3 cm以下),肿块型,多结节型和弥漫型。CT扫描所显示出的大多数肝癌密度相对较低,但少数肝癌的密度相同,CT不易发现。低密度肿瘤一般表现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在肿瘤中,由于坏死,液化等而出现较低密度区域,并且在中部和边缘处可见结节。此外,应注意以下间接征兆:肝脏形状有局部凸起。肝门,胆囊,胰腺和胃移位。80%的肝癌与肝硬化有关。肝转移通常在肝脏中显示出多个圆形,低密度区域,其大小不同。增强可见的肿瘤增强或圆形标志。鉴别诊断需要使用其他临床数据。
腹部CT阅片PPT课件
腹部CT阅片的目的和意义
01
腹部CT阅片的目的在于了解腹部 脏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现 病变和异常情况,为临床医生提 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02
腹部CT阅片的意义在于能够早期 发现病变,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减少漏诊和误诊,为患者带来 更好的诊疗效果。
腹部CT阅片的展望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CT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将不断提 高,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病变。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将逐渐普及,可以 辅助医生进行腹部CT阅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未来腹部CT阅片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和精准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检查方案和诊断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治疗方案 。
腹部常见疾病的CT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肝脏疾病的CT表现
脂肪肝
CT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降 低,肝脏与脾脏的CT值差 异缩小。
肝硬化
CT表现为肝脏表面凹凸不 平,肝裂增宽,肝体积缩 小。
肝癌
CT表现为肝实质内单发或 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 肿块,边缘常模糊不清。
胰腺疾病的CT表现
急性胰腺炎
CT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密度不 均,胰周脂肪层模糊,胰周积液
泌尿系统疾病的CT表现
肾结石
CT表现为肾盂或肾盏内高密度影,边缘锐利。
肾癌
CT表现为肾脏内低密度肿块,边缘不清,增强后 不均匀强化。
输尿管结石
CT表现为输尿管内高密度影,边缘锐利。
04
CATALOGUE
腹部CT阅片的难点与误区
阅片中的难点
区分正常与异常
腹部CT扫描异常识别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腹部CT扫描异常识别中的挑战和问题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腹部CT扫描异常识别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提高诊断准确率的策略和方法
专家系统的应用:利用专家系统提高识别准确率
多模态融合技术的应用:利用多模态融合技术提高识别准确率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识别准确率
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提高识别准确率
提高治愈率: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疾病带来的危害
减少治疗费用:早期治疗可以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提高生活质量:及时治疗可以避免疾病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生存率
早期发现:CT扫描异常识别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提高生存率
及时治疗:及时发现异常,可以及时进行治疗,提高生存率
预防复发:CT扫描异常识别有助于预防疾病复发,提高生存率
提高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腹部CT扫描异常表现
2
实质脏器病变
肝脏病变:如肝囊肿、肝硬化、肝癌等
胆囊病变:如胆囊炎、胆结石、胆囊癌等
脾脏病变:如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脾肿瘤等
胰腺病变:如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囊肿等
肾脏病变:如肾结石、肾炎、肾癌等
膀胱病变:如膀胱炎、膀胱癌、膀胱结石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观察CT图像中的脏器形态和位置关系
分析病变形态学表现
评估病变的进展和预后
分析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类型
观察病变的大小、形状、边缘和密度
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结合影像学检查:结合CT扫描结果,分析异常区域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医学影像诊断学:腹部空腔脏器疾病部分-胃
粘膜皱襞以溃 疡为中心纠集
胃溃疡(粘膜纠集)
胃溃疡(粘膜纠集)
胃溃疡(粘膜纠集)
(2)间接征象: 痉挛性改变-胃大弯指状痉挛切迹 分泌增加 蠕动改变-增强或减弱
(3)瘢痕改变:蜗牛胃、葫芦胃,幽门狭窄、
梗阻
胃溃疡(指样切迹)
胃溃疡(指样切迹)
钡剂通过幽 门障碍,大 量胃内容物 和潴留液, 胃壁钡涂布 差
胃癌(溃疡型)
钡餐造影于胃窦 部见一巨大龛影, 位于胃轮廓内, 并见指压迹征、 尖角征、环堤征
胃癌(溃疡型)
胃癌(溃疡型)
胃癌---半月综合征
胃癌---半月综合征
胃癌---半月综合征
胃癌---半月综合征
BorrmannⅢ型
➢ 溃疡形状与Ⅱ型者相似,少数病例加压检查 也可显示半月征,但出现率较低
病理:
➢ 胃溃疡常单发,多见于胃小弯与胃角、胃窦, 溃疡常深达肌层(5~10mm),直径2cm以 内,溃疡口部可有炎性水肿
➢ 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降部,可多发, 直径多在4-12mm
➢ 溃疡愈合常并发瘢痕形成,导致胃、十二指 肠变形
穿透性溃疡----深达浆膜层 溃疡穿孔----穿破浆膜层,进入游离腹腔
(4)胃溃疡--特殊表现
➢ 穿透性溃疡:龛影深而大,深度与大小 均超过1cm,形如囊袋状
➢ 穿孔性溃疡:龛影大,呈囊袋状,气液 钡三层或气钡两层征象
➢ 胼胝性溃疡:龛影大,深度在1cm以下, 周围形成较宽的透明带,边界清楚整齐, 难与恶性鉴别
➢ 多发溃疡:同时见两个以上溃疡
穿 透 性 溃 疡 狭 颈 征
局限性Borrmann Ⅳ型胃癌
进展期胃癌
(弥漫性BorrmannⅣ型)
胃癌(浸润型)
3.0T磁共振诊断优势:腹部篇
3.0T磁共振诊断优势:腹部篇3.0T磁共振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信噪比,多种成像方法(T1、T2、脂肪抑制、弥散、动态增强)相互补充,可以综合判断病灶内的成份和血液供应状态,从而判别病灶的良恶性,可以较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反映更多的信息。
腹部是实质脏器与空腔脏器相互交叉最集中的部位,也是影像学检查中最易受到伪影干扰、检查技术最复杂的部位,其中呼吸运动、胃肠蠕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最为重要,如何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是我们努力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一些图例具体展示一下3.0T磁共振在腹部检查中的应用。
一、腹部常用序列:1、呼吸触发脂肪抑制T2序列:优点:发现病灶较为敏感;缺点:容易受呼吸运动及胃肠蠕动的影响,对呼吸不规则的患者,图像质量较差。
可以用屏气快速FSE序列来弥补,但图像信噪比较差。
2、同相位反相位T1加权序列:依据TE回波时间的不同,水及脂肪信号相加即为同相位,水和脂肪信号分离即为反相位,用于评价病灶内是否含有脂肪成分,对评价脂肪肝、肾上腺腺瘤、髓样脂肪瘤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呼吸触发脂肪抑制序列:腹壁前后方可见胃蠕动伪影。
同相位图像:TE 2.5 反相位图像:TE 5.83、冠状位快速T2加权序列:主要用于观察肝门部结果,对评价胆总管结石及占位、门静脉血栓、肝门部淋巴结肿大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4、弥散加权(DWI0序列:弥散成像使用了强大的扩散敏感新梯度场,使水分子布朗运动所引起的相位偏移得到累加,从而引起信号强度的下降,实际上是反映组织中水分子运动的成像,在肿瘤组织中,水分子运动受限,从而表现为信号增高,是发现肿瘤性病变最为敏感的序列。
5、LA V A动态增强扫描:需注射磁共振造影剂,3D容积内插超快速扰相GRE 序列,无间隔容积扫描,分为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三个时相。
动态增强扫描不但可以增加病变的检出率,对于肝脏及腹部病灶的定性诊断也非常有帮助。
冠状位T2序列弥散成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6、胰胆管成像(MRCP):主要分为两种方法:3D容积采集:获得多层连续的薄层图像,利用MIP进行重建,需要呼吸触发,如果患者呼吸运动不均匀,图像质量差。
腹部空腔脏器的影像诊断
食管蠕动分两种:第一蠕动自下咽部开始,第二蠕动 常始于主动脉弓水平。第三收缩波系由食管环状肌不 规则收缩运动所致,多发于食管下段
食管正常影像解剖
右前斜位是观
察食管常用位置
食 管
主动脉弓压迹
在其前缘可见3
生
左主支气管压迹
个压迹:主动脉
理 性
弓压迹、左主支
择MRCP
基本内容
腹部空腔脏器的影像学表现 消化道的正常造影表现 消化道疾病的基本造影表现
消化道常见病的造影诊断
急腹症
第一部分 腹部空腔脏器的 影像学表现—(一)消化道的正常造影表现
消化道造影检查
消化道造影检查:是通过造影剂在经过食道到达 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等部位的显影过程来 进行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方法。
压
气管压迹、左心
迹
左心房压迹
房压迹
食管起始部、主
食管第三生 理狭窄段
动脉压迹处、贲门 交界处
食管正常影像解剖
食道充盈相、粘膜相
食管粘膜表现为数条纤细纵行 而平行的透明条纹状影,通过贲 门与胃小弯粘膜相连续
胃与十二指肠
正常影像表现 胃分胃底、胃体、胃窦三部分,有胃小弯和胃大弯 两缘。胃小弯转角处为角切迹。幽门将胃与十二指 肠相连,宽度随括约肌收缩而异 胃的形态与体型、张力、神经功能状态有关。一般 分为四型:牛角型、钩型、长型(无力型)、瀑布 型
肿瘤从胃肠道壁向 腔内生长,占据一 定空间,造影时此 部位不能被钡剂充 填,而形成胃肠道 轮廓局限性向内凹 陷的表现
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
特殊征象——半月综合征
进展期胃癌Ⅱ型的X线常表现为不规则龛影,多成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 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外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轮廓不规则但锐利,其中常见结节状或指压 状充盈缺损,以上表现称之为半月综合征。伴有粘膜纠集但中断于环堤之外
最新 普外科相关腹部疾病的CT诊断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弥漫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形成。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三期增强扫描
原发性肝癌 三期增强扫描
原发性肝癌 三期增强扫描
Ⅱ、胆管细胞癌—来源于上皮组织 ①多发,有主灶与子灶,主灶较大。 ②低密度,实质病灶,可有液体密度 ③边缘欠清 ④钙化:不规则、小、多、密度高 ⑤增强扫描: 边缘清楚 强化程度低且不均一强化 多结节,主灶周围之卫星灶 局部肝内胆管扩张 ⑥囊腺癌 囊呈液体密度,囊壁厚薄不均或结节状突起 肿瘤实质和分隔有强化
肝硬化
肝硬化
肝硬化
肝硬化
⑵脂肪肝
甘油三酯过量沉积;多样化分布,肝大。
【CT表现】
①密度:低于脾CT值或肝/脾<1 ②血管影:显示不清或不显示或呈高密度 ③增强特征:同正常肝,仍低于脾 血管显影清晰,变细但无移位
④局灶型脂肪肝:ⅰ:片状,边缘不清 ⅱ:无占位效应 ⅲ:强化程度低 ⅳ:T-DC同正常肝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肝CTA
(三)基本病变
1、大小与形态 2、边缘与轮廓 3、弥漫性病变:密度 4、局灶性病变 5、肝血管异常: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
(四)常见疾病
1、弥漫性疾病:脂肪肝、肝硬化 2、肿瘤性/样病变:良性:海绵状血管瘤 恶性:原发性肿瘤 转移性肿瘤 3、感染性疾病:细 菌 性:脓肿 寄生虫性:阿米巴、包虫 4、外伤性疾病:肝挫裂伤、包膜下血肿 5、血管性疾病:肝静脉闭塞、门脉血栓形成
(二)正常CT表现
1.一般情况 形态:随层面而不同 边缘轮廓:光滑锐利 大小:上下经15cm以内; 左右叶前后经比例1.2-1.9 右尾叶横径比例2-3 2.平扫: 肝脏:呈密度均匀、实质性软组织影,CT值40-70Hu 血管:静脉呈条形、分支状、圆点状低密度影 肝动脉、胆管及分支:正常情况下不显影 肝门:不规则脂肪密度影, 有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
腹膜后腔与腹壁病变CT诊断
肠系膜囊肿(mesenteric cyst)
病理与临床
– 病因不明确:多数作者认为系淋巴组织先 天发育异常或异位生长而成。 – 囊肿通常较大,囊壁菲薄,为纤维结缔组 织或单纯以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囊内含浆 液、乳糜液、脂肪或粘液。 – 临床上多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较大肿块常因腹块、腹痛、肠道梗阻症状 就诊。
腹腔游离积液
胸腹水鉴别
腹腔积液
脾胃隐窝积液,急性胰腺炎患者
腹膜腔脓肿
病因与病理
– 常继发于腹部手术、创伤和腹膜炎、消化 道炎症、穿孔、肠坏死等。 – 内含脓液、坏死组织、细菌和白细胞。 – 常因肠道、内脏器官、腹壁、网膜或系膜 粘连包裹而局限。 – 常见类型:膈下脓肿、盆腔脓肿、肠曲或 系膜间脓肿。
小肠系膜囊肿,单囊无分隔
降结肠系膜囊肿
肠系膜纤维瘤
病理与临床
– 起源于肠系膜的纤维组织,其切面呈编织状,质 硬,光滑,边界清楚。 – 肿块较小时,多无自觉症状。 – 较大的肿块,由于挤压腹内脏器,可出现疼痛、 腹胀和肿块。
CT表现
– 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多较大; – 密度均匀,若中心坏死可出现低密度区。 – 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
腹腔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
腹腔结核病包括胃、肝、脾、肠、腹膜 及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其中以肠、腹膜及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为 多见。三者间有密切联系,多同时存在 但临床上亦可表现为以某一脏器为主, 成为单独的病型 至于肝脾结核,大多数是全身粟粒结核 病的一部分
腹腔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
腹膜(后)腔与腹壁病变的 影像诊断
腹膜腔病变
腹腔积液
概念
腹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2.临床表征: 闭合性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休克、下腹部疼痛、排
尿障碍、血尿;可继发脓毒败血症表现。 开放性损伤除上述表现外,有伤口流尿,并易形
成不同瘘道。
影像表现
膀胱挫伤在尿道造影上多无任何表现,膀 胱挫裂伤伴局部较大血肿可有压迹,CT、 MRI可显示高密度血肿。
影像表现
肠道穿孔两例 腹腔积气伴小 肠系膜血肿 乙状结肠穿孔 腹腔积气伴系 膜血肿
影像表现 小肠穿孔两例
水样密度的肠袢 间液体。
未见腹腔积气。
影像表现
肠道穿孔的 直接征象: 造影剂外漏 异位气泡
影像表现
(二)、肝挫裂伤
病因病理 指腹部受到外力的撞击而产生的闭合性损 伤,是常见的腹部严重创伤,多由高处坠落、交通 意外等引起。 临床表现 患者可有患部疼痛,但严重者多以失血性 休克、腹部膨隆为首发症状。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肝影增大,肝脏周界不清, 右隔活动减弱或升高,肝曲及右半结肠受压下移。 可合并有邻近的胸肋腹壁的挫伤及右侧第10-12肋 骨骨折。
观察未损伤肾的功能状况。
3).CT检查 一种有效而无创的检查方法。 Ⅰ-Ⅲ型平扫肾实质结构紊乱,表面欠光滑,实质内见高密度血肿, 肾裂口可很好的显示,裂口旁包膜下、肾旁多见积血和积尿。碎裂 肾出血、渗尿更重。如有肾蒂撕裂则肾门区出现大血肿和肾血管与 肾分离。增强扫描,挫伤区可见造影剂间质聚集。 Ⅳ型:输尿管与肾的连续性中断,增强后造影剂聚集在肾门,而输 尿管无造影剂。同时肾实质多伴有损伤。 CT还可同时检查其他腹部器官。
4).动脉造影 只有怀疑肾动脉损伤或持续、 继发的肾出血时,造影后作血管栓塞治疗。可 表现为局部灌注缺损,动脉移位或闭锁,肾段 梗塞表现肾实质期的充盈缺损区。肾包膜下血 肿和肾旁血肿可造成肾影移位和肾包脉移位。 肾蒂损伤则造影剂在肾门外漏,肾实质动脉显 影不佳。
腹膜病变的CT表现
肠系膜纤维瘤病
CT特征
• 肠系膜较大软组织肿块.包裹肠管.可穿透肠管,致肿块内积气 • 边界较清晰,可局部浸润生长 • 平扫密度均匀,可因与肠管穿通出现坏死,原发囊变少 • 增强扫描轻或中度强化,内散在明显强化区 • 侵犯肠管穿孔,合并感染时,呈复杂囊实性改变,边界模糊,囊壁明
显强化
精品课件
• 部位:右侧多见(隔下负压及右结肠旁沟)
• 增厚处可见强化,与正常腹膜强化不同
• 可伴腹腔淋巴结肿大
精品课件
腹膜转移瘤
胃低分化腺癌腹腔转移
精品课件
腹膜转移瘤
转移性腹水(卵巢癌)
精品课件
腹膜转移瘤
腹膜转移(腹水,网膜饼)
腹膜转移(孤立腹膜结节)
精品课件
腹膜转移瘤
腹膜转移性粘液腺癌
精品课件
50
精品课件
30
二、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
• 发生于胃肠道外网膜、系膜韧带等处 • 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表型相同 • 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无大差异 • 多以腹痛、腹胀包块就诊
精品课件
胃肠道外间质瘤
CT表现 • 类似于恶性GIST • EGIST体积常较大,易坏死 • 以圆形或卵圆形为主 • 强化明显,多呈不均,边界清晰,瘤内无气-液平面 • 转移和播散
等引起 • 系膜任何部位、以小肠系膜多见 • 病理学分为:浆液性;乳糜性;良性间皮性;被覆其他成分
精品课件
肠系膜间皮囊肿
肠系膜间皮囊肿
精品课件
肠重复畸形
• 病因不明,与胚胎期肠管发育异常有关 • 临床分为4型:
✓ 肠壁囊肿型 ✓ 肠外囊肿型 ✓ 肠外管状型 ✓ 憩室型
精品课件
80
肠重复畸形
腹部空腔脏器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分析
腹部空腔脏器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对ct诊断方法用于腹部空腔脏器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的定性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16-2017年46例空腔脏器占位性病变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俯卧位方法对病灶再次进行平扫的方法,46例均经临床手术或定位穿刺证实。
结果:46例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中,胆结石33例、胃结石4例、膀胱内血肿9例,其中30例经手术或腹腔穿刺证实,16例经中医排石治疗确诊治愈。
结论:CT检查,对空腔脏器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定性诊断,需依赖于增强扫描。
采用仰卧、俯卧位先后对病灶进行扫描的方法,可以直观、快捷地排外肿瘤类病变。
关键词:肿瘤类;占位性病变;CT诊断Abstract:Objective: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t diagnostic method for non - tumor space occupying lesion in visceral hollow organs.Methods:Forty-six cases of space-occupying lesions of hollow organ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6 to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and the method of prone position was used to scan the lesions again. 46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clinical operation or positioningpuncture.Results:Of the 46 non-tumor space-occupying lesions,33 were gallstones,4 were gastric stones,9 were intravesical hematomas,of which 30 were confirmedby surgery or paracentesis and 16 were diagnosed as cured by Chinesemedicine.Conclusion:CT examination of hollow cavity occupying lesions of the higher detection rate,qualitative diagnosis,to rely on enhanced scanning. Supine,prone position has been the method of scanning the lesion,you can intuitively and quickly exclusion of tumor-like lesions.Key words:Tumor;Occupying lesions;CT diagnosis胆囊、胃、膀胱占位性病变CT检查检出率很高,对于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的定性。
腹部空腔脏器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附46例分析
腹部空腔脏器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附46例分析摘要:目的:对腹部空腔脏器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进行CT诊断并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了俯卧位方法对病灶再次进行平扫的方法,经临床手术或定位穿刺证实46例。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组采取常规CT平扫,观察组在常规CT平扫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扫描。
结果:46例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中,胆结石30例、胃结石5例、膀胱内血肿11例,其中29例经手术或腹腔穿刺证实,15例经中医排石治疗确诊治愈。
观察组空腔脏器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较高。
结论:胆囊、胃、膀胱占位性病变CT检查检出率很高。
经CT检查,对空腔脏器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定性诊断,需依赖于增强扫描。
CT诊断为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地提供了正确施治的可靠依据,同时为患者节约了检查费用。
关键词: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CT诊断;分析CT Diagnosis of Non-tumor Space-occupying Lesions of Abdominal Cavity Organs (Analysis of 46 Cases)Abstract : Objective: To make CT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non-tumor space-occupying lesions of abdominal cavity organs. Methods: The prone posi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can the lesion again.46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clinical operation or positioning puncture. 46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3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T plain sca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bjected to enhanced scan based on conventional CT plain scan. RESULTS: Among the 46 non-tumor space-occupying lesions, 30 cases were gallstones, 5 cases were gastric stones, and 11 cases were intravesical hematoma. Among them, 29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operation or abdominal puncture, and 15 cases were diagnosed and cured by row of stone therapy. The detection rate of cavity-occupying les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 Conclusions: The detection rate of gallbladder, stomach and bladder space-occupying lesions is high. After CT examination, the detection rate of cavity-occupying lesions is high. Qualitative diagnosis depends on enhanced scanning. The CT diagnosis provides the clinician with a reliable basis for correct treatment in a timely and accurate manner, and at the same time saves the examination cost for the patient.Keywords :non-tumor space-occupying lesions;CT diagnosis;analysis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专用名词,通常出现在X射线、B超、CT等检查结果中。
空腔脏器正常影像及基本病变
Filling defect diverticulum
niche
diverticulum
钡剂造影的异常表现
• 粘膜及粘膜皱襞改变 粘膜破坏 粘膜皱襞平坦 粘膜纠集 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 微粘膜皱襞改变
钡剂造影的异常表现
• 管腔改变 管腔狭窄 管腔扩张
钡剂造影的异常表现
• 位置改变
CT检查的异常表现
消化道正常影像学表现
概论
• 消化道即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 tract)。 • 包括食管(esophagus)、胃(stomach)、十
二指肠(duodenum)、空肠(jejunum)、回肠 (ileum)、结肠(colon)影像学检查方法
• 管腔改变 • 管壁改变 • 管腔外改变
CT检查的异常表现
• 管腔改变
CT检查的异常表现
• 管壁改变
炎性
水肿 肿瘤
CT检查的异常表现
• 管腔外改变
谢 谢!
• 普通X线检查 • 钡剂造影(barium contrast examination) • 血管造影检查 • CT检查 • MRI检查 • 超声检查 • 核医学检查
普通X线检查
• 透视 较少用 • 腹部平片(常用于急腹症的筛查诊断)
仰卧前后位 基本的摄影位置 站立位 观察有无膈下游离气体和肠腔内有无异常气液平 倒立侧位 多用于检查婴儿先天性直肠肛管闭锁
消化道正常影像表现——胃
• X线
消化道正常影像表现——胃
消化道正常影像表现——胃
• 胃的形状:钩形胃,牛角型胃,瀑布型胃,长型胃
消化道正常影像表现——胃
• 钡餐造影
消化道正常影像表现——胃
• CT与MR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空腔脏器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13T14:18:58.84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作者:关晓春
[导读] CT检查,对空腔脏器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定性诊断,需依赖于增强扫描。
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对ct诊断方法用于腹部空腔脏器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的定性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16-2017年46例空腔脏器占位性病变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俯卧位方法对病灶再次进行平扫的方法,46例均经临床手术或定位穿刺证实。
结果:46例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中,胆结石33例、胃结石4例、膀胱内血肿9例,其中30例经手术或腹腔穿刺证实,16例经中医排石治疗确诊治愈。
结论:CT检查,对空腔脏器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定性诊断,需依赖于增强扫描。
采用仰卧、俯卧位先后对病灶进行扫描的方法,可以直观、快捷地排外肿瘤类病变。
关键词:肿瘤类;占位性病变;CT诊断
Abstract:Objective: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t diagnostic method for non - tumor space occupying lesion in visceral hollow
organs.Methods:Forty-six cases of space-occupying lesions of hollow organ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6 to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and the method of prone position was used to scan the lesions again. 46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clinical operation or positioning puncture.Results:Of the 46 non-tumor space-occupying lesions,33 were gallstones,4 were gastric stones,9 were intravesical hematomas,of which 30 were confirmed by surgery or paracentesis and 16 were diagnosed as cured by Chinese medicine.Conclusion:CT examination of hollow cavity occupying lesions of the higher detection rate,qualitative diagnosis,to rely on enhanced scanning. Supine,prone position has been the method of scanning the lesion,you can intuitively and quickly exclusion of tumor-like lesions.
Key words:Tumor;Occupying lesions;CT diagnosis
胆囊、胃、膀胱占位性病变CT检查检出率很高,对于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的定性。
通过仰卧位CT平扫发现病灶后即行俯卧位扫描的方法,对腹部空腔脏器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地提供了正确施治的可靠依据。
CT诊断腹部实质性脏器的损伤相对容易,而空腔脏器的损伤较难发现。
空脏脏器主要是胃肠,平时其内容物较多,含气也多。
空腔脏器破裂的特点是内容物漏出和气体逸出,出血量较少,CT表现无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2017年来我院接诊的46例空腔脏器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男32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17:7;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51岁。
1.2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Siemens Somatom Plus-S5型进行扫描,扫描层厚10.0mm或5.0mm,间隔为10.0mm或5.0mm,扫描时间为1s。
34例CT平扫,12例加强化扫描,加强化扫描用60%泛影葡胺80~100ml快速静脉推注后即刻扫描。
腹部空腔脏器(胃、肠、膀胱)因含气体和/或液体及食物残渣,而且位置、形态、大小变化较大,故CT扫描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
检查前常规空腹,一般禁食12小时为宜,扫描前15~30分钟给患者肌注654-2 20mg或口服片剂20mg,以抑制胃肠平滑肌,使胃肠腔扩张;口服液均为温白开水。
46例均先采用仰卧位,头先进的方法,并训练患者吸气、屏气幅度相对恒定后方开始扫描。
发现病灶后,令计算机进入到病灶上缘层面,打开定位光标灯,将两条长约5cm,划有黑线的胶布分别贴于患者两侧腹壁,黑线与定位线重叠,然后轻翻患者为俯卧位,至两腹侧黑线仍与定位线重叠,再次训练吸气,屏气幅度与仰卧位相对一致时继续扫描,在病灶上、下缘范围内扫描。
1.3评价指标
46例患者均在明确诊断后进行临床手术,并以术中确诊的损伤情况或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
对全腹部增强扫描与口服水溶性碘对比剂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证实一致者为符合,影像学诊断与手术结果具有差异的为不符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中,胆结石33例、胃结石4例、膀胱内血肿9例,其中30例经手术或腹腔穿刺证实,16例经中医排石治疗确诊治愈。
50例空腔脏器占位性病变,均因体位的改变在脏器内的位置明显改变,符合重力学规律。
直观、快捷地排除了脏器的肿瘤可能。
再依据病变的形态、CT值、大小范围的测量,对俯卧位扫描图象行180°翻转照像等方法。
影像诊断为胆囊结石33例,其内密度全部不均匀,以胆固醇类为主结石18例,以钙盐类为主结石5例,胃结石3例,膀胱内血肿7例.增强扫描20例,CT值符合阴性、阳性结石或血肿的表现。
3.讨论
经CT检查,对空腔脏器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定性诊断,需依赖于增强扫描。
还利用多体位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的CT检查方法。
我们采用仰卧、俯卧位先后对病灶进行扫描的方法,可以直观、快捷地排外肿瘤类病变。
CT能准确地判断腹腔游离气体的有无、部位和多少,并能为穿孔部位、病因、合并症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做出诊断,减轻患者的痛苦。
CT诊断腹部空腔脏器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单、省时,由CT诊断医师即时确定采用俯卧位扫描的病灶范围,操作人员依据上述方法再次训练吸气,屏气达到要求即可完成俯卧位扫描。
②将俯卧位扫描图象用180°翻转照像,看到肝、脾脏器在仰卧、俯卧位先后扫描中呈左右位反相,而病灶清楚显因仰卧、俯卧位的扫描而位置明显移动。
③为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地提供了正确施治的可靠依据。
④为患者节约了检查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服水量要足,当服水量不足时,胃壁粘膜纠集,类胃壁增厚,不易与正常胃壁
或病变胃壁区分;适当的改变体位,当CT检查前已明确病变部位给予适当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或左前斜位及右前斜位是必要的。
另外对于胃角位置比较低者要尽可能的向下扫,将胃全貌显示完整,以免漏诊。
参考文献:
[1]李恩美,杨振燕,陈克敏,周敏华.CT对胃部不同病变诊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0:780.
[2]延宏,孙衍伟,姚卫红,等.螺旋CT多体位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诊断胃肠道隆起性病变价值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