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眩晕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目录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1、毫针技术 (1)2、头针技术 (2)3、耳针技术 (3)4、腹针技术 (4)5、三棱针技术 (5)6、皮肤针 (6)7、穴位注射疗法 (8)8、电针技术 (9)9、醒脑开窍技术 (10)二、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4)1、直接灸技术 (14)2、隔物灸技术 (15)3、悬灸技术 (16)4、天灸技术 (17)5、温针灸技术 (18)6、热敏灸技术 (19)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3)刮痧技术 (23)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4)1、拔火罐技术 (24)2、留罐技术 (25)4、走罐技术 (27)5、针罐技术 (28)6、刺络拔罐技术 (29)7、刮痧拔罐技术 (30)五、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32)1、运动关节推拿技术 (32)2、小儿推拿技术 (36)六、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 (39)1、穴位贴敷技术 (39)2、中药熨敷技术 (42)3、冷敷技术 (43)4、湿敷技术 (44)5、熏蒸技术 (45)6、泡洗技术 (45)7、中药灌洗肠技术 (46)七、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8)1、复位技术 (48)2、夹板固定技术 (49)3、石膏固定技术 (50)4、牵引技术 (54)5、正骨技术 (57)八、肛肠类技术操作规程 (59)2、痔结扎技术 (59)3、挂线技术 (60)4、注射固脱技术 (63)九、其他类技术操作规程 (65)1、经穴光疗技术 (65)2、中药换药技术 (65)3、中医放血疗法 (66)4、脐疗技术 (67)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1、毫针技术【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目录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1、毫针技术 (1)2、头针技术 (2)3、耳针技术 (3)4、腹针技术 (4)5、三棱针技术 (5)............................................ 6 6、皮肤针 .7、穴位注射疗法 (8)8、电针技术 (9)9、醒脑开窍技术 (10)二、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4)1、直接灸技术 (14)2、隔物灸技术 (15)3、悬灸技术 (16)4、天灸技术 (17)5、温针灸技术 (18)6、热敏灸技术 (19)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3)刮痧技术 (23)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4)1、拔火罐技术 (24)2、留罐技术 (25)3、闪罐技术 (27)4、走罐技术 (27)5、针罐技术 (28)6、刺络拔罐技术 (29)7、刮痧拔罐技术 (30)五、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32)1、运动关节推拿技术 (32)2、小儿推拿技术 (36)六、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 (39)1、穴位贴敷技术 (39)2、中药熨敷技术 (42)3、冷敷技术 (43)4、湿敷技术 (44)5、熏蒸技术 (45)6、泡洗技术 (45)7、中药灌洗肠技术 (46)七、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8)1、复位技术 (48)2、夹板固定技术 (49)3、石膏固定技术 (50)4、牵引技术 (54)5、正骨技术 (57)八、肛肠类技术操作规程 (59)1、枯痔技术 (59)2、痔结扎技术 (59)3、挂线技术 (60)4、注射固脱技术 (63)九、其他类技术操作规程 (65)1、经穴光疗技术 (65)2、中药换药技术 (65)3、中医放血疗法 (66)4、脐疗技术 (67)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1、毫针技术【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针灸治疗眩晕课件
汇报人:小无名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针灸治疗眩晕概述 针灸治疗眩晕的方法 针灸治疗眩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针灸治疗眩晕的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眩晕的实践操作
添加章节标题
针灸治疗眩晕概述
针灸治疗眩晕的定义
针灸治疗眩晕 是一种非药物
治疗方法
通过刺激穴位 和经络来调节
身体功能
针灸治疗眩晕 具有安全、有 效、无副作用
针灸期间:保持充足睡眠, 避免过度劳累
针灸后的注意事项
保持针灸部位 清洁干燥,避
免感染。
针灸后避免剧 烈运动,以免
引起不适。
针灸后注意保 暖,避免受凉。
针灸后避免食 用生冷、辛辣 等刺激性食物。
针灸治疗眩晕的实践操作
针刺法的实践操作
针刺前的准备: 选择合适的针 具,消毒穴位, 调整好针刺的
角度和深度
情况
针灸治疗眩晕的未来发展
针灸治疗眩晕的技术创新方向
针灸治疗眩晕的 现代化技术:结 合现代科技手段, 提高针灸治疗的 准确性和效率。
针灸治疗眩晕的 智能化技术:利 用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针灸治疗的 自动化和智能化。
针灸治疗眩晕的 个性化技术:根 据患者的个体差 异,制定个性化 的针灸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眩晕的 绿色化技术:采 用环保材料和技 术手段,减少针 灸治疗对环境的 影响。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症状,如内耳疾病、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
操作方法:根据不同的穴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具和刺激强度,进行针刺治疗。
注意事项:针刺前需对穴位进行消毒,避免感染;针刺时需保持安静,避免移动;针刺后 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灸法
定义:灸法是一种以艾叶为主要材 料,通过燃烧产生热量刺激穴位, 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眩晕-针灸治疗学-PPT
实证 虚证
鉴别诊断
3、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眩晕多见于高血压病、梅尼埃病、颈 椎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椎-基底动脉系统血 管病以及贫血、脑血管病等疾病中。
1、耳源性眩晕: 美尼尔综合征,迷路炎症、
积液和出血,位置性眩晕等。
2、神经源性眩晕: 脑动脉硬化、听神经炎、
听神经纤维瘤、颅内感染、多 发性硬化及癫痫、晕动病等。
A.行间、侠溪、太溪 B.头维、丰隆、中脘 C.气海、脾俞、胃俞 D.太溪、悬钟、三阴交 E.血海、膈俞、内关
A.风池、百会、内关、太冲 B.百会、行间、侠溪、太冲 C.风池、气海、脾俞、胃俞 D.风池、太溪、悬钟、三阴交 E.风池、百会、肝俞、足三里
4、治疗眩晕实症,应选取? 5、治疗眩晕虚证,应选取?
轻者如坐车船, 飘摇不定,闭 目少顷即可复 常。
以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为主 要表现。
重者 重者突发黑蒙, 旋摇不止,昏 昏欲倒,难以 站立,甚则跌 仆。
17
1、辨别证候虚证
实证
凡病程短,或呈发作性, 易因情志因素诱发,主症 重,兼有恶心、呕吐痰涎, 体质壮实者,多因肝阳或 痰浊所致。
虚证
凡病程长,反复或持续不 解,每于烦劳则易发作或 加重,主症轻,兼有全身 虚弱症状者,多由血虚或 肾精不足所致。
实证
肝阳上亢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 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面红目赤,口苦。舌红, 苔黄,脉弦数。
痰湿中阻
头重如裹,视物旋转, 胸闷恶心,呕吐痰涎, 口黏,纳差。舌淡, 苔白腻,脉弦滑。
瘀血阻窍
眩晕头痛,耳鸣耳聋, 失眠,心悸,精神不振, 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 脉涩或细涩。
虚证
气血亏虚
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 萎黄,神倦乏力,心悸 少寐,腹胀纳呆。舌淡, 苔薄白,脉弱。
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目录1.针刺---------------------------------------------------------------22.艾灸---------------------------------------------------------------53.推拿---------------------------------------------------------------74.刮痧---------------------------------------------------------------85.拔罐---------------------------------------------------------------96.点刺出血疗法-------------------------------------------------117.埋线--------------------------------------------------------------128.穴位注射--------------------------------------------------------139.特定电磁波疗法----------------------------------------------14一、针刺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1.1刺前准备1.1.1选择针具:针柄无松动,针身挺直、光滑、坚韧而富有弹性,针尖圆而不钝的毫针。
要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形、针刺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1.1.2选择体位:选择体位应以医生取穴操作方便、病人舒适并能持久留针为原则。
常用体位主要有:1.1.2.1仰卧位:适用于取头面、胸腹和四肢的部分穴位。
1.1.2.2俯卧位:适用于取头顶、胸腰背、臀部和四肢下肢后面的部分穴位。
中医医院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医院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该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中医医院中医针灸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式,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本规程的主要内容:1. 操作准备- 操作人员应具备合格的中医针灸技术执业资格,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 在进行任何针灸操作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询问和检查,了解其身体状况、病史和疼痛程度;- 针灸操作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应保持清洁、整齐,并按规定进行消毒;- 操作场所应保持整洁、通风良好,并具备必要的灯光和温度控制设施;2. 针灸操作步骤针灸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2.1 穴位选择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诊断结果,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操作。
应根据标准穴位图或经络图确保选择准确。
2.2 清洁消毒在进行针灸操作前,应先清洁患者的针灸部位,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消毒应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液或器械,确保消毒效果和操作安全。
2.3 针具选择和使用选择合适的针具进行操作,并确保其质量和完整性。
使用针具时,应注意遵守正确的插针角度和深度,并避免针具弯曲或滑出。
2.4 穴位插针插针时,应稳定手法,遵循正确的穴位和层数。
插针深度应根据不同穴位和患者需求进行调整,同时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感和疼痛程度。
2.5 操作时间和频率针灸操作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规定,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2.6 针灸操作后处理针灸操作后,应检查穴位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护理。
针具应进行正确的处理,以确保医疗废物的处置符合规定。
3. 风险控制和应急处理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反应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出血、感染等紧急状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必要的急救和处理。
4. 操作记录和评估针灸操作结束后,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症状、穴位选择、操作过程和患者的反应等,并根据需要进行评估和反馈。
这有助于了解治疗效果和改进操作的方法和流程。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 概述
中医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插
入针具,达到调整人体气血流动的目的。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中医
针灸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操作步骤
- 准备工作
- 消毒:在进行针灸操作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以确
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 挑选穴位: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
操作。
- 针灸操作
- 定位:准确找到选择的穴位,使用专业的定位技巧来确定准
确的位置。
- 插针:使用消毒过的针具,轻柔且稳定地插入穴位,注意避
免损伤周围组织或血管。
- 刺激:根据需要,轻轻扭动或运动针具,以达到刺激穴位的
目的。
- 后续处理
- 居衣:插入针具后,患者需调整体位,确保身体舒适并避免针具脱出。
- 观察:针灸操作完成后,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反应,并记录相关信息。
3. 注意事项
-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中医针灸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的执业证书或资格。
- 操作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禁忌症,以避免操作上的风险。
- 操作时应注意穴位的准确定位和插针的角度、深浅等因素,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操作过程中,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的病情反应并及时调整操作方法。
- 操作后应妥善处理针具和消毒器材,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4. 结论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是保证中医针灸疗效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针灸治疗眩晕的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治疗眩晕的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针灸治疗眩晕患者,以达到平肝熄风、健脾化痰的作用,从而减轻眩晕的症状。
常见于高血压、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及贫血等。
【用物准备】治疗盘,一次性使用毫针(1.5寸),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 辨证取穴(1)风阳上扰:风池、肝俞、肾俞、行间、太冲;(2)痰浊上蒙:中脘、内关、丰隆、阴陵泉、头维;(3)气血亏虚:百会、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2. 进针法以上穴位均采用单手进针法:即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3. 进针角度所取穴位可分别采用直刺、斜刺和平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45度角、15度角左右垂直刺入(头部穴位采用平刺,四肢和腹部采用直刺,背部采用斜刺)。
4. 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5. 行针基本手法5.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5.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
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6. 补泻手法风阳上扰型用泻法,痰浊上蒙型用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
气血亏虚型用补法,并可用艾灸。
【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令患者平仰卧,充分暴露背部和双侧肢体。
3. 对针刺穴位进行常规消毒4. 穴位用0.5-1.5寸30号针进行针刺,针刺深度依据患者体形及穴位可刺深度而定,分别采用泻法、平补平泻手法和补法,行针调气。
5. 待针刺结束后,协助患者穿好衣裤,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针灸晕针的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针灸晕针的预警识别及应急处置能力,熟练掌握晕针处置工作流程,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如每周五下午进行一次。
三、演练地点医院针灸科治疗室四、参演人员1. 医护人员:包括针灸科医生、护士、实习医生、实习护士等。
2. 观摩人员:医院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及管理人员。
五、演练内容1. 晕针预警识别与报告2. 晕针应急处置流程3. 各环节的配合与协作六、演练流程1. 晕针预警识别与报告(1)模拟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
(2)医护人员立即发现患者异常,立即停止治疗,并报告科室负责人。
2. 晕针应急处置流程(1)患者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呼吸畅通。
(2)松解患者衣带,给予温水或温糖水饮用。
(3)按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缓解患者症状。
(4)如患者症状未改善,立即联系其他科室协助抢救处理。
3. 各环节的配合与协作(1)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分工明确,迅速完成各项急救措施。
(2)观摩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评估演练效果。
七、演练步骤1. 演练前准备(1)明确演练目的、流程及参演人员职责。
(2)准备演练所需的设备和物资,如急救箱、温开水、糖水等。
(3)对参演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演练流程和急救措施。
2. 演练实施(1)按照演练流程进行模拟演练。
(2)参演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3. 演练总结(1)观摩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评估演练效果。
(2)参演人员对演练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3)科室负责人对演练进行点评,提出要求。
八、演练效果评估1. 医护人员对晕针预警识别及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
2. 演练过程中各环节的配合与协作。
3. 演练结束后,参演人员对演练效果的满意度。
九、注意事项1. 演练过程中,确保患者安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2.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3. 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针灸治疗眩晕课件
眩晕病因
前庭功能障碍:前庭
01
神经炎、梅尼埃病等
脑血管疾病:脑梗塞、
04
脑出血等导致眩晕
02
耳石症பைடு நூலகம்耳石脱落, 导致前庭功能紊乱
03
颈椎病:颈椎病变压 迫神经,导致眩晕
针灸原理
经络学说: 针灸通过刺 激经络穴位, 调整气血运 行,达到治
疗目的
阴阳五行学 说:针灸通 过调整阴阳 五行平衡, 达到治疗目
质量
02
促进血液循环:针 灸可以促进血液循 环,改善脑部供血
不足
03
调节神经功能:针 灸可以调节神经功 能,缓解眩晕引起 的神经紧张和焦虑
04
提高免疫力:针灸 可以增强免疫力, 提高身体抵抗力,
预防眩晕复发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食物
0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 免熬夜和过度睡眠
04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避 免久坐和缺乏运动
护理要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酒精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避免熬夜和失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和抑郁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 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避免长时间低头、久坐等 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
的
脏腑学说: 针灸通过调 整脏腑功能, 达到治疗目
的
气血学说: 针灸通过调 整气血运行, 达到治疗目
的
针灸方法
A
穴位选择:百会、风 池、内关、足三里等
B
针刺手法:捻转、提 插、平补平泻等
C
留针时间:15-30分 钟
针灸穴位 晕听区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晕听区说明指导书总述晕听区,头针刺激区名。
位于头部,自耳轮尖向上1.5厘米处,向前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此长4厘米的水平线为此区,相当于大脑皮质颞上回中部(听觉中枢)在头皮上的投影。
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分支。
主治同侧头晕、耳鸣、内耳性眩晕、皮层性听力障碍、幻听等。
平刺。
1.名称晕听区2.别名暂无资料。
3.出处暂无资料。
4.隶属头针刺激区5.位置位于头部,自耳轮尖向上1.5厘米处,向前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此长4厘米的水平线为此区,相当于大脑皮质颞上回中部(听觉中枢)在头皮上的投影6.主治同侧头晕、耳鸣、内耳性眩晕、皮层性听力障碍、幻听7.功能暂无资料。
8.操作平刺9.主要配伍暂无资料。
10.定位位于头部,自耳轮尖向上1.5厘米处,向前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此长4厘米的水平线为此区,相当于大脑皮质颞上回中部(听觉中枢)在头皮上的投影。
11.解剖有耳上肌和颞肌。
有颞浅动静脉的分支。
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分支。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暂无资料。
14.详细主治同侧头晕、耳鸣、内耳性眩晕、皮层性听力障碍、幻听等。
15.详细操作平刺,针尖刺于皮下帽状腱膜层下方后,每分钟捻转达到240-260次,针感痛胀,有时在肢体或头部出现热感,持续捻针2-3分钟,留针5-10分钟;在捻针1-2分钟,留针5-10分钟;第3次捻针1-2分钟后起针。
16.临床运用暂无资料。
17.配伍暂无资料。
18.附注本穴能治眩晕症和听力障碍,故名之,一般一侧针平侧,分辨不清者针双侧。
19.相关论述《头针疗法》:“晕听区部位: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后各引2厘米之水平线即是。
作用:主要治疗耳鸣、头晕、美尼尔综合症。
”。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指夹住针柄,缓慢向上提起针,同时用左手干棉球按压,避免出血或感染。
起针后用消毒棉球擦拭穴位,再用弯盘按摩,促进气血流通。
8、注意事项:操作前务必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针头必须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和深度,避免伤及神经和血管。
针灸后要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如出现不适及时处理。
治疗完毕后,将用过的针头及时丢弃,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在进行中医针灸治疗时,需要准备好治疗盘内的消毒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和弯盘两个。
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宣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制部位,以方便操作,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例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厘位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卧位。
进针时,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然后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快速将针刺入皮肤。
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为“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为“横”,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海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轻提为补法。
相反,转幅度大,速度快,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沔法。
起针时,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指与食指夹住针柄,缓慢向上提起针,同时用左手干棉球按压,避免出血或感染。
治疗完毕后,将用过的针头及时丢弃,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操作中,需要注意手部清洁卫生、针头消毒、力度和深度的掌握,避免伤及神经和血管。
治疗完毕后,要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如出现不适及时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眩晕的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针灸治疗眩晕患者,以达到平肝熄风、健脾化痰的作用,从而减轻眩晕的症状。
常见于高血压、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及贫血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一次性使用毫针(1.5寸),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辨证取穴
(1)风阳上扰:风池、肝俞、肾俞、行间、太冲;
(2)痰浊上蒙:中脘、内关、丰隆、阴陵泉、头维;
(3)气血亏虚:百会、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
2. 进针法
以上穴位均采用单手进针法:即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3. 进针角度
所取穴位可分别采用直刺、斜刺和平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45度角、15度角左右垂直刺入(头部穴位采用平刺,四肢和腹部采用直刺,背部采用斜刺)。
4. 深度
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5. 行针基本手法
5.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5.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
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6. 补泻手法
风阳上扰型用泻法,痰浊上蒙型用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
气血亏虚型用补法,并可用艾灸。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令患者平仰卧,充分暴露背部和双侧肢体。
3. 对针刺穴位进行常规消毒
4. 穴位用0.5-1.5寸30号针进行针刺,针刺深度依据患者体形及穴位可刺深度而定,分别采用泻法、平补平泻手法和补法,行针调气。
5. 待针刺结束后,协助患者穿好衣裤,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洗手,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
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
2. 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3. 针灸治疗本证效果较好,但应分辨标本缓急。
眩晕急重者,先治其标,眩晕较轻或发作间歇期,注意求因治本。
4. 眩晕发作时可令患者闭目,安卧,作悠缓、细匀的呼吸动作,或以手指按压印堂、太阳穴,使头面部经气疏畅,眩晕症状即可减轻。
5. 痰浊上蒙型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禁食油腻厚味及动物内脏食品,以免助湿生痰,酿热生风,也应避免食辛辣,过用烟酒,以防风阳升散之虞。
针灸治疗眩晕的技术操作规程培训习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眩晕症常见于、、、、及。
2眩晕症治疗过程中所选穴位刺法,头部穴位采用,四肢和腹部采用,背部采用。
3患者过于、、,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
二简答题
1简述采用针灸治疗眩晕辩证取穴。
2简述采用针灸治疗眩晕辩证后各证补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