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眩晕的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眩晕的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针灸治疗眩晕患者,以达到平肝熄风、健脾化痰的作用,从而减轻眩晕的症状。常见于高血压、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及贫血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一次性使用毫针(1.5寸),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辨证取穴

(1)风阳上扰:风池、肝俞、肾俞、行间、太冲;

(2)痰浊上蒙:中脘、内关、丰隆、阴陵泉、头维;

(3)气血亏虚:百会、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

2. 进针法

以上穴位均采用单手进针法:即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3. 进针角度

所取穴位可分别采用直刺、斜刺和平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45度角、15度角左右垂直刺入(头部穴位采用平刺,四肢和腹部采用直刺,背部采用斜刺)。

4. 深度

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5. 行针基本手法

5.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5.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6. 补泻手法

风阳上扰型用泻法,痰浊上蒙型用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气血亏虚型用补法,并可用艾灸。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令患者平仰卧,充分暴露背部和双侧肢体。

3. 对针刺穴位进行常规消毒

4. 穴位用0.5-1.5寸30号针进行针刺,针刺深度依据患者体形及穴位可刺深度而定,分别采用泻法、平补平泻手法和补法,行针调气。

5. 待针刺结束后,协助患者穿好衣裤,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

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

2. 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3. 针灸治疗本证效果较好,但应分辨标本缓急。眩晕急重者,先治其标,眩晕较轻或发作间歇期,注意求因治本。

4. 眩晕发作时可令患者闭目,安卧,作悠缓、细匀的呼吸动作,或以手指按压印堂、太阳穴,使头面部经气疏畅,眩晕症状即可减轻。

5. 痰浊上蒙型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禁食油腻厚味及动物内脏食品,以免助湿生痰,酿热生风,也应避免食辛辣,过用烟酒,以防风阳升散之虞。

针灸治疗眩晕的技术操作规程培训习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眩晕症常见于、、、、及。

2眩晕症治疗过程中所选穴位刺法,头部穴位采用,四肢和腹部采用,背部采用。

3患者过于、、,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

二简答题

1简述采用针灸治疗眩晕辩证取穴。

2简述采用针灸治疗眩晕辩证后各证补泄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