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 论的的不休
【精品作文】余光中诗歌
中元属于黄泉,另一度空间
如果你玄衣飘飘上桥来,如果 你哭,在奈何桥上你哭
如果你笑,在鹊桥在你笑
我们是鬼故事,还是神话的主角?
终是太阳浸侵,幽光柔若无棱
飘过来云,飘过去云
恰似青烟缭绕着佛灯
桥下磷磷,桥上磷磷,我的眸想亦磷磷
月是盗梦的怪精,今夕,回不回去?
D.在余光中家中平常听不到音乐,因为他做事认真、全神贯注、从不马虎,他知道音乐会影响他的写作。 E.余光中是潜心育人的人师,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诙谐地称自己“艺术的多妻主义者”,他对美的人、事、物,品味极为敏感。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余光中的性格特点。(6分)
(3)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余光中的“诗思那么妙”的原因。(6分)
【精品作文】余光中诗歌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篇一:余光中的诗歌语言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4)答案:同意观点一: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2分)①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
航空信就从那里开始
眼睛就从那里忍受
邮戳邮戳邮戳
各种文字的打击
或者所谓春天
最後也不过就是这样子
一些受伤的记忆
一些欲望和灰尘
或者所谓春天也只是一种清脆的标本
一张书签曾是水仙或蝴蝶
森林之死(节选)
圆内有圆内有圆内有圆
悲啸呼喊着悲啸答应着悲啸
??
倒下云杉倒下高高的云杉倒下
余光中散文论
余光中散文论余光中是个伟大的作家,被誉为华语文学的传奇人物,他的散文更是备受推崇。
余光中的散文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视角,以俯瞰人生、洞悉人性和关注社会为主要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余光中的散文以其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和思想精深闻名于世。
余光中的散文笔触简约,内涵丰富,深入浅出的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他像一个智慧的旁观者,在细节中发现了深刻的生命真理。
在余光中的散文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家深刻的表达和深入的探索,在浅薄的时代里,他以博学多才的学识批判和呈现现实,以温柔而深邃的语言为名利之后的人们指引迷茫的灵魂。
余光中的散文以揭示背后的哲学和文化的底层结构为主要特点。
他富于思考,注重阐明对生活的态度。
他旗帜鲜明地发扬人性光辉,不遗余力地揭示丑陋的人性。
余光中在散文中使用象征和寓言的语言艺术,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感染力,使读者在浅显的语言中领悟到深刻的思想与情感。
余光中的散文中还体现了华人特有的文化底蕴。
他的散文风格清爽明快、自然流畅,真正做到了“朴实无华上乘”,他的散文充满了生命的原始力量,是深切热爱人类与自然的产物。
在余光中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理解和关注,作者在其中融入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古典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的智慧。
除此之外,余光中的散文还具有极高的情感价值。
他以真挚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生命内核,抒发感动与哀痛。
他把日常的琐事变成了感性的线索,引领着我们思索人生和社会,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定。
在余光中的散文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公正、温暖的心,体会到一份真挚、深刻的情感。
综上所述,余光中的散文是一种深入人性、揭示哲理、关注文化的深入思考,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他的散文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拓展和丰富了华语散文的表现形式,为传承中华文明,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他的散文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最高水平,是一扇指向人性的大门,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和深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反思。
余光中先生散文的主张及特色
余光中先生散文的主张及特色余光中先生散文的主张及特色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余光中先生散文的主张及特色,欢迎大家阅读!一、散文主张余光中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说:“现代散文要讲究弹性、密度与质料。
”弹性是对于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蓄、融合无间的适应能力,以现代人的口语为节奏基础,在情境所需时,也不妨用一些欧化或文言文的句子,以及适时而出的方言或俚语,或是穿插典故。
如《我的四个假想敌》中,“靓仔”和“叻仔”是粤语,这让读者更仿佛如临其境。
在其他作品之中,余光中更不时会用年轻人经常在谈话时所用非正式、语法上可能也不正确的字句,也是同样的效果。
而谈到欧化句法,就不得不提及文坛上采用的欧语书写方式,这曾经在文坛上掀起一股小小的浪潮。
尽管至今许多学者对这种拗口的造句方式并不鼓励,许多教师也反对学生以此为学习榜样,但运用得宜者,却不得不承认紧凑的有机组织和伸缩自如的节奏是值得效法的技巧。
密度,与物理上所言之密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密度是在一定的篇幅中,满足读者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其中有几个主要的方式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其一是运用文字的稠密,也就是利用一些特别精选的字眼,来达成特别的意境,像是“咽过多少州多少郡的空寂”;也可以透过时空的压缩和景象的映衬、重叠、交替,让意象变得繁复,例如“每次写到全台北都睡着,而李贺自唐朝醒来”;或是小孩学习作文经常被强调的,结构的首尾呼应,也能因为强化了文字对读者的印象,达成密度的增加。
余光中先生提及的第三个讲究点是质料,它指构成全篇散文的个别字词的品质。
但一篇散文的质料只是写作散文的材料,配合弹性、密度的运用才会使文章显出光芒。
能够借由刻意的培养达成进步的,还是密度和弹性,因为质料通常体现在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中,一旦人生经历有了大的转变,通常也容易在文字中显现出来。
二、散文特色中国意识:余光中从故乡来,仍带着故乡的记忆;余光中曾涵泳在中国古典文学之中,读过强调中国美的作品,加深他对故乡的美感;余光中从旧大陆漂到台湾,成长,又漂到新大陆的异域去,以致于经常会流露出对中国缠绵的情感,有时是直接的颂扬,有时是透过对其他文化未必是否定的非正面叙述来烘托明显的中国意识。
“的的不休”与“被被不休”——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问题
- 238-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的的不休”与“被被不休”——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问题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郭斐【摘要】“翻译腔”在英汉互译之时经常出现,并且对译文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试图从“的的不休”及“被被不休”两大译文中常见的现象,来解释“翻译腔”的普遍性及对译文的消极影响,旨在探讨“翻译腔”的产生原因及完善策略,以期为译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译者 翻译腔 产生原因 完善策略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翻译活动也愈加频繁。
同时,对翻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英汉互译活动为例,在英译汉过程中,由于英语、汉语两种语言的差异,译者在选词、句子结构、风格等方面的不同使译作水平良莠有别。
在这些选词中,大量使用“的”与“被”,造成译文翻译腔严重。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思想家倡导白话文运动,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
自此,文学西化现象流行开来,对今人在日常口语表达、书面文字表述乃至翻译中产生极大影响。
在翻译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忽略语法、机械翻译以及不中不洋。
本文拟从“的的不休”、“被被不休”两大翻译现象入手,举例分析翻译过程中出现冗余、误译等现象,探讨“翻译腔”的产生原因、消极影响及完善策略,以供译者参考。
一、翻译腔的定义与产生原因1.定义。
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尤金•A•奈达与查尔斯•泰伯将翻译腔定义为 “formal fidelity, with resulting unfaithfulness to the content and the impact of the message.” (Nida & Taber, 2004: 13),即“忠于形式,最终造成不忠实于原文信息的内容与效果。
”因此译者为了避免原文的翻译腔,首先要意识到中英文差异,夯实汉语语法基础。
2.产生原因。
(1)不假思索——直译。
一般情况下,译者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常常运用脑海中的第一词汇印象来翻译。
爱情余光中诗作精选
爱情余光中诗作精选爱情,作为人类最为深刻的情感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余光中以其对爱情的独特触觉和独到表达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几首余光中的爱情诗作,通过欣赏这段感情的美丽画卷,感受爱情的深情与温暖。
1.《十四行诗》无奈当日,天公不假。
空有锦书依稀上备,要你回答却无才。
现如今,双扉闭。
几个年华,化作尘埃。
伤情应残待,却无路可走终盘桓。
这首《十四行诗》是余光中表达爱情伤感的经典之作。
通过十四行的抒情形式,他直接表达出对于爱情不如意时的无奈和伤感。
诗中所描述的“锦书”象征着美好的相思之情,却在现实面前无处安放。
2.《正面教员》悲哀并不只是一阵伤感。
你偶如心若茧,铁皮旧锁,我只专心的想;你有着年龄的优势,我一直是些工作好胜的作家,而你是无聊的书中人物。
《正面教员》是余光中另一首文笔犀利的爱情诗作。
诗中的“你”和“我”代表了两个不同的角色,他们之间的互动展示了现实中的差距与矛盾。
诗人通过嘲讽般的语气,揭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暗示了爱情的辛酸。
3.《旧诗,新意》我寻副仰金光灿灿雀长葛帽,给你递穿双宝蓝色碎花女鞋。
终教你名二十一个精神。
为什么瑰艳,起势了爱情你已经,你留给了他们别是钢铁产物。
这首《旧诗,新意》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余光中对爱情的不同理解。
诗中的意象和语言间接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批判。
他通过描述一系列的形象和场景,将爱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置于鲜明对比,呈现出一种凄美的情感。
4.《倦客怅望回乡之作》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酒还稠,世上该有多少愁?这首诗作是余光中表达对于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
以典型的七绝形式,他以简洁而深情的词句,将自己置身于离乡之人的境地,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欢快的歌舞场景,暗示了远隔重洋情人之间的思念之苦。
以上便是余光中的几首爱情诗作精选。
通过欣赏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余光中对于爱情的关注和洞察,以及他独特的诗意表达。
余光中《牛蛙记》原文品读
余光中《牛蛙记》原文品读余光中《牛蛙记》原文品读惊蛰以来,几场天轰地动的大雷雨当顶砸下,沙田一带,嫩绿稚青养眼的草木,到处都是水汪汪的,真有江湖满地的意思。
就在这一片淋漓酣饱之中,蛙声遍地喧起,来势可惊。
雨下听新蛙,阡陌呼应着阡陌,好像四野的水田,一夜之间蠢台都活了过来。
这是一种比寂静更蛮荒的寂静。
群蛙噪夜,可以当作一串串彼此引爆的地雷,不,水雷,当然没有天雷那么响亮,只能算天雷过后,满地隐隐的回声罢了。
不知怎地,从小对蛙鸣便有好感。
现在反省起来,这种好感之中,不但含有乡土的亲切感,还隐隐藏着自然的神秘感,于是一端近乎水草,另一端却通于玄想和排境了。
孔稚硅庭草不,中有蛙鸣。
王晏闻之曰:“此殊聒人”,稚硅答曰:“我听鼓吹殆不及此。
”所谓鼓吹,是指鼓箫笳之乐,足见孔稚认为人籁终不及天籁,真是蛙的知己。
沙田在南中国最南端的一角小半岛上,亚热带的气候,正是清明过了,谷雨方首。
每到夜里,谷底乱蛙齐噪,那一片野籁袭人而来,可以想见在水浒草间,无数墨绿而黏滑的乡土歌手,正摇其长舌,鼓其白腹,阁阁而歌。
那歌声此起彼落,一递一接,可说是一场“接力唱”。
那充沛富足的中气,就像从春回夏凯的暖土里传来,生机勃勃,比黑人的灵歌更肥沃更深沉。
夜蛙四起,我坐其中,听初夏的元气从大自然丹田的深处叱咤呼喝,漫野而来。
正如韩愈所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冥冥之中,惟其实是夏的发言人,只可惜大家太忙了,无暇细听。
当然,天籁里隐藏的天机,玄乎其立,也不是完全听得懂的。
有时碰巧夜深人静,独自盘腿闭目,行瑜吐纳之术,一时血脉畅通,心境豁然,蛙声盈耳,浑然忘机,竟似户外鼓腹鼓噪者为我,户内鼓腹吐纳者为蛙,人蛙相契,与夏夜合为一体了。
但是有一种蛙却令我难以浑然忘机,那便是蛙中之牛,所谓牛蛙。
大约在五年前的夏天,久旱无雨,一连几夜听到它深沉而迟缓的低哞,不识其为何物,只有暗自纳罕。
不久,我存也注意到了。
晚饭后我们在屋后的坡上散步,山影幢幢,星光幽诡之中,其声闷闷然,郁郁然,单调而迟滞地从谷底传来,一哼一顿,在山间低震而隐隐有回声,像巨人病中的呻吟。
运用文学批评理论对余光中的《无论》作批评
运用文学批评理论对余光中的《无论》作批评《无论》是余光中的一首诗歌作品,描绘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观察。
本文将从结构、诗意、意象和语言表达四个方面对《无论》进行文学批评。
其次,诗意是《无论》的核心内容。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类情感,反映了生命的苦短和世间万物的无常。
例如,诗中的“山谷”的形象暗示着人的孤独和无助,而“日月交替”的意象则象征着生死的轮回。
通过这些景象的描绘,诗人试图表达生命的短暂和人类的无力。
最后,诗中的语言表达也值得注意。
余光中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运用了寓言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锁匠燃火埋了门”通过对“锁匠”和“门”这两个形象的运用,表达了人类自身制造了限制自己的困境的判断。
综上所述,《无论》通过结构的布局、诗意的表达、意象的描绘和语言的运用,折射了余光中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同时,诗人通过展示了普遍存在的事物和情感,试图呼唤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
这首诗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了余光中优秀诗歌作品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余光中的经典语录
余光中的经典语录
1、因为有你,因为有余光,所有的不安才有希望。
——余光中
2、下雨了莫把彩虹放在心头,只怕徒留苦涩难明了。
——余光中
3、说了那么多,还是没有百说不厌,剩下的总是最深刻的如果有可能就说两句。
——余光中
4、我们静静地带著春天的梦想走,只要走,心灵就会有一泓清流。
——余光中
5、不要轻言说爱,若真爱,就让全身心地守护住爱,决不去伤害它。
——余光中
6、人的一生,本应一直绿葱葱地延续,而不应在当下就衰老。
——余光中
7、虽然我们失去了从前,但不要忘记收获未来。
——余光中
8、彩虹和阳光不远,我要寻找未来的希望。
——余光中
9、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它去西瓜地,它慢慢拐弯就回家了。
——余光中
10、岁月总是易逝,唯有点滴珍藏,终成宝藏传承。
——余光中。
余光中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余光中名言名句经典语录余光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学者和翻译家,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他的名言名句经典语录不仅给人以启迪,也让人深思。
余光中曾说过:“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了快乐。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从中找到快乐和满足。
他还说过:“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在自己的工作中找不到了快乐。
”这句话提醒我们,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热情和兴趣,那么就会感到迷茫和悲哀。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工作的热爱,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
余光中在他的作品中也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变得聪明,而是为了让人变得有思想。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才能在社会中取得成功。
他还说过:“读书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思想,而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有多么有学问。
”这句话提醒我们,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思想的人。
余光中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说:“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而不是试图征服自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盲目地对自然进行开发和破坏。
只有尊重自然,我们才能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还说过:“人类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富足。
”这句话提醒我们,追求物质的满足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灵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满足。
余光中的名言名句经典语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他的思想深邃而独特,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艺术的魅力。
通过学习和理解他的名言名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余光中诗选宇宙的无限
余光中诗选宇宙的无限余光中诗选宇宙的无限余光中是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和学者,他的诗作充满了哲思与探索,其中宇宙的无限是一个被他广泛涉及的主题。
在他的诗歌中,宇宙被描绘成一个无边无际、神秘而又华美的存在,它引起了人们对生命、宇宙以及人类意义的深思。
本文将选取几首余光中的诗作,探讨宇宙的无限主题所带来的思考与感悟。
一、星空中的无妄在余光中的诗句中,星空是一个常见的意象。
他通过描述星空中的繁星、流星、星辰等元素,将宇宙的无限之美生动呈现在读者眼前。
例如他在《夜明珠》中写道:“流云胸襟联成眼,尽日矰缴大明星”,诗句中的大明星仿佛是整个宇宙的中心,使人不禁思索宇宙的起源与奥秘。
二、宇宙的无垠余光中的诗作中也常常提到宇宙的广袤无垠。
他以“宇宙”这一广阔的概念来表达人类对无限空间的向往和人生的无限可能性。
在《一个即将成长为星星的孩子说》中,他写道:“这不仅是思念,而是一个无法不思念茫茫宇宙”。
通过这样的描写,他让读者感受到宇宙的宏伟和壮丽,同时思考人类在这个浩瀚宇宙中的微小与渺小。
三、人类意义的探索在宇宙的无限中,余光中也用诗歌引导人们思考人类的存在和意义。
他以独特的视角去探索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在《宇宙话》中,他写道:“一个人,在夜深望时,宇宙和宇宙间绝望地相想。
”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人类对于宇宙的向往和探索,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在无限宇宙面前的渺小和困惑。
四、灵魂的升华余光中的诗作中还涉及到灵魂的升华与融入宇宙的主题。
在《望星人》中,他将思念与星星的联系融为一体:“天光最美且最好,最可望的叫望星人”。
通过这样的描写,他表达了人类灵魂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与宇宙之间的神秘联系。
通过以上的几首诗歌选辑,我们可以看出余光中对于宇宙的无限的思考和表达。
他通过对星空、宇宙、人类意义和灵魂的探索,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对无限空间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他的诗作充满了哲学和思辨的色彩,使人们对宇宙与人类自身的存在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之,余光中的诗歌选《宇宙的无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广袤辽阔、神秘而又美丽壮观的天地。
余光中诗选宇宙的辉煌
余光中诗选宇宙的辉煌余光中诗选——宇宙的辉煌余光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学者、翻译家,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在文学界享有盛誉。
他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了对宇宙的思考和对人类存在的思索,展现了宇宙的辉煌与壮丽。
本文将通过分析余光中的几首诗作,探讨宇宙的辉煌在他的诗歌中所呈现的特点与意境。
一、宇宙的恒久余光中的《恒久者宇宙》一诗中,他以恒久的宇宙与日渐变幻的人类相比,展现了宇宙的辉煌。
他写道:“万物皆已变为宇宙 / 触摸触不到…… / 多么想返回那黑暗的岁月!”这里,余光中通过对宇宙的深入思考,表达了对恒久与不朽的向往。
他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示了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辽阔与广袤。
二、宇宙的奥秘在余光中的诗中,宇宙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充满奥秘和神秘感的存在。
在《宣言》一诗中,他写道:“我说 / 我的云是你们那边的一个神秘, / 我的神秘不过是你们的一个局外人。
”这里,余光中将宇宙与个体的局限进行对比,强调了宇宙的无限辽阔和人类有限的认知。
他通过将宇宙与云相联系,激起了读者对宇宙奥秘的思考。
三、宇宙的壮丽余光中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宇宙壮丽景观的描绘和赞美。
他的《海边》一诗中写道:“夕阳在海上殉葬,数不尽的歌声 / 飘浮在暖暖的小风上。
/ 天使不凡的叫 / 是乘风飞越那明晰的小岬。
”这些清新而凄美的文字,展示了宇宙中海洋和天空的辽阔与壮丽。
余光中通过对宇宙景观的描绘、对自然界的赞美,抒发了对宇宙辉煌与美丽的感慨和敬畏之情。
四、宇宙的思考余光中的诗作中也常常融入对宇宙的思考与人类存在的思索。
在《告诉黄昏》一诗中,他写道:“余光中一旦老了,不负原初的任务。
”这里,他通过个人的角度,表达对宇宙中万物生命循环的思索。
他在诗中宣告,即便年华已逝,他仍然怀抱初心,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存在和意义。
五、宇宙的辉煌与诗歌通过对余光中的诗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宇宙的辉煌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他以饱含哲理的语言,以细腻动人的笔触,将宇宙的无垠辽阔、奥秘和壮丽通过诗歌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余光中作品《论夭亡》
余光中作品《论夭亡》余光中作品《论夭亡》”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梦蝶人的境界,渺渺茫茫,王之尚且不能喻之于怀,何况魏晋已远,二十世纪的我们。
为寿为夭,本来不由我们自己决定。
自历史看来,夭者不过”早走一步“,但这一步是从生到死,所以对于早走这么一步的人,我们最容易动悲悯之情。
就在前几天,去吊这么一位夭亡的朋友,本来并不准备掉泪,但是目送柜车载走他的薄棺,顿然感到天地寂寞,日月无聊,眼睛已经潮湿。
盛筵方酣,有一位来宾忽然要早走,大家可能怪他无礼,而对于一位夭者,我们不但不怪他,反而要为他感伤,原因是他这一走,不但永不回来,而且也不会再听见他的消息了。
不过,夭亡也不是全无好处的。
老与死,是人生的两大恐惧,但是夭者至少免于其一。
虽说智慧随老年俱来,但体貌衰于下的那种痛苦和死亡日近的那种自觉,恐怕不是智慧所能补尝的吧。
夭者在”阳寿“上虽然吃了一点亏,至少他免了老这一劫。
不仅如此,在后人的记忆或想象之中,他永远是年轻的。
寿登的人,当然也曾经年轻过,只是在后人的忆念之中,总是以老迈的`姿态出现。
至少在我的印象里,佛洛斯特总是一位老头子。
可是想起雪莱的时候,我似乎总是看到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因为他从来没有老过,即使我努力要想象一个龙钟的雪莱,也无从想象起。
事实上,以”冥寿“而言,雪莱至少比佛洛斯特老八十多岁,也就是说,做后者的曾祖父都有余。
可是在我们心中,雪莱是青年,佛洛斯特是老叟。
那是因为死亡,奇异而神秘的雕刻家,只是永恒的一个助手。
在他神奇的一触下,年轻的永远是年轻,年老的永远是年老。
尽管最后凡人必死,但王勃死后一直年轻,一直年轻了一千多年,而且以后,无论历史延伸到多久,他再也不会变老了。
白居易就不同,因为他已经老了一千多年,而且将永远老下去,在后人的心中。
就王勃而言,以生前的数十年换取身后千年,万年,亿万年的年轻形象,实在不能算是不幸。
所以死亡不但决定死,也决定生的形象;而夭亡,究竟是幸,是不幸,或是不幸中之大幸,恐怕不是常人所能决定的吧?。
余光中《不朽,是一堆顽石?》
余光中《不朽,是一堆顽石?》余光中《不朽,是一堆顽石?》下一位可轮到贝吉曼自己?奥登死时才六十六岁,贝吉曼今年却已过七十。
他从东方一海港来乔叟和莎翁的故乡,四十多国的作家也和他一样,自热带自寒带的山城与水港,济慈的一笺书,书中的一念信仰,群彦倜傥要仔细参详。
七天前也是一个下午,他曾和莎髯的诗苗诗裔分一席讲坛;右侧是白头怒发鹰颜矍然的史班德,再右,是清瘦而易愠的罗威尔,半被他挡住的,是贝吉曼好脾气的龙钟侧影。
罗威尔是美国人,虽然西敏寺收纳过朗费罗,亨利·詹姆斯,艾略特等几位美国作家,看来诗人之隅难成为他的永久户籍,然则史班德的鹰隼,贝吉曼的龙钟,又如何?两人都有可能,贝吉曼的机会也许更大,但两人都不是一代诗宗。
史班德崛起于三十年代,一次与奥登齐名,并为牛津出身的左翼诗人。
四十年的文坛和政局,尘土落定,愤怒的牛津少年,一回头已成历史——出征时那批少年誓必反抗法西斯追随马克思,到半途旗摧马蹶壮士齐回头,遥挥手,别了那眩目而不验的神。
The GodThat Failed!奥登去花旗下,作客在山姆叔叔家,佛洛伊德,祈克果,一路拜回去回到耶稣。
戴路易斯继梅士菲尔做桂冠诗人,死了已四年。
麦克尼斯做了古典文学教授,进了英国广播公司,作声已十三载。
牛津四杰只剩下茕茕这一人,老矣,白发皑皑的诗翁坐在他右侧,喉音苍老迟滞中仍透出了刚毅。
四十年来,一手挥笔,一手麦克风,从加入共产党到诀别马列,文坛政坛耗尽了此生。
而缪思呢,是被他冷落了,二十年来已少见他新句。
诗句,已落在臭登下,传诵众口又不及贝吉曼,史班德最后的地址该不是西敏寺。
诗人之隅,当然也不是梁思的天秤,铢两悉称能鉴定诗骨的重轻,里面住的诗魂,有一些,不如史班德远甚。
诗人死后,有一块白石安慰荒土,也就算不寂寞了,有一座大教堂峥嵘而高,广蔽历代的诗魂把栩栩的石像萦绕,当然更美好,但一位诗人最大的安慰,是他的诗句传诵于后世,活在发烫的唇上快速的血里,所谓不朽,不必像大理石那样冰凉。
余光中《不朽,是一堆顽石?》
余光中《不朽,是一堆顽石?》那天在悠悠的西敏古寺里,众鬼寂寂,所有的石像什么也没说。
游客自纽约来,游客自欧陆,左顾右盼,恐后争先,一批批的游客,也吓得什么都不敢妄说。
岑寂中,只听得那该死的向导,无礼加上无知,在空厅堂上指东点西,制造合法的噪音。
十个向导,有九个进不了天国。
但最后,那卑微继续的噪音,亦如历史上大小事件的骚响一样,终于寂灭,在西敏古寺深沉的肃穆之中。
游客散后,他兀自坐在大理石精之间,低回久不能去。
那些石精铜怪,百魄千魂的噤嘿之中,自有一种冥冥的雄辩,再响的噪音也辩它不赢,一层深似一层的阴影里,有一种音乐,灰朴朴地安抚他敏感的神经。
当晚回到旅舍,他告诉自己的日记:“那是一座特大号的鬼屋。
徘徊在幽光中,被那样的鬼所祟,却是无比的安慰。
大过瘾。
大感动。
那样的被祟等于被祝福。
很久,没有流那样的泪了。
”西敏寺的位置,居伦敦的中心而稍稍偏南,诗人史宾塞笔下的“风流的泰晤士河”在其东缓缓流过,华兹华斯驻足流过的西敏寺大桥凌乎波上,在寺之东北。
早在公元七世纪初年,这块地面已建过教堂。
一○六五年,敕建西敏寺的英王,号称“忏悔的爱德华”。
次年诺曼第公爵威廉北渡海峡,征服了大不列颠,那年的耶诞节就在西敏寺举行加冕大典,成为法裔的第一任英王。
从此,在西敏寺加冕,成了英国宫廷的传统,而历代的帝王卿相高僧名将皇后王子等等,也纷纷葬在寺中,不葬在此地的,也往往立碑勒铭,以志不忘。
西敏寺,是一座大理石砌的教堂,七色的玻璃窗开向天国,至今仍是英国人每日祈祷的圣殿。
但同时是一座石气阴森阳光罕见的博物巨馆,石椁铜棺,拱门回廊,无一不通向死亡,无一不通向幽喑的过去。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诗人之隅,他是屏息敛气,放轻了脚步走进来的。
忽然他已经立在诗魂蠢动的中间,四周,一尊尊的石像,顶上,一方方的浮雕,脚下,一块接一块的纪念碑平嵌于地板,令人落脚都为难。
天使步踌躇,妄人踹莫顾,他低吟起颇普的名句来。
似曾相识的那许多石像,逼近去端详,退后来打量,或正面瞻仰,或分行侧望,或碑文喃喃以沉吟,或警句津津而冥想,诗人虽一角,竟低回了两个小时。
【课外阅读】余光中说不
【课外阅读】余光中说“不”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因一首《乡愁》享誉海内外。
据说余光中年轻时,已诗情勃发,诗才不凡,随着诗名的远播,诗人要出诗集了。
出诗集,总得请更有名气和权威的同行前辈写写序,锦上添花嘛。
于是,余光中找到了梁实秋,请他写序。
梁实秋是五四时期出了名的文学家,还和鲁迅骂过架,就这两点,年轻时的余光中就难以望其项背,只能算是小弟弟。
对余光中的请求,梁实秋并没摆架子,爽快答应了。
不久,序写好了,但余光中发现,序文竟是一首分三段的诗,与诗集内容没什么关联。
余光中当时年轻气盛,并不买账,当场把序诗退还梁实秋。
梁实秋并没生气,说我写的诗不好,等你的诗集出来了,我再给你写篇诗评。
后来,梁实秋没有食言,兑现了承诺。
余光中也就心生感慨,赞美梁实秋的气度。
梁实秋是不是真像余光中说的那么有气度?就这件事而言,确实有那么一点气度。
看看现在文坛,能有几个达到梁实秋的成就和权威?可就这么一撮人,有点文名就摆谱,显老大。
文章待价而沽,没这个数不给写,特别是写序,“钱来我笑”。
不够这个数甭想写。
还有,他说,我写的文章,编辑都不能改动半个字,你更不能随便改。
这也没什么,是一个写作者应享有的权利嘛。
问题是有些所谓的“大家”,根本没达到那样的水平,那样的高度,更没有让人尊重的最起码的“文德”,名至而实不归。
所以在这一点上,梁实秋以大师的身份,常人的姿态,宽以待人,就显出了豁达的气度了。
不过,这里且撇开梁实秋的气度,我倒更欣赏年轻时的余光中的敢于说不。
现在文坛的一些年轻人,为了自己的成功,为了借名人之光,对于高居其上的文坛权威或老前辈,极尽吹捧拍马溜秋之能事,岂敢说出半个不字呢?“瑕疵”也视之不见,更甚者反倒把它美化了,一点起码的人格尊严都不讲,何其可悲也!在我看来,余光中的勇气真的值得提倡。
如果梁实秋为自己写的序诗,真的和自己的诗集风马牛不相及,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退回。
这是对自己诗集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更是对梁实秋的尊重。
余光中的神仙句子
余光中的神仙句子
1.天上和掌上又何足计较,此岸和彼岸是一样的浪潮。
2.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3.树上没有两张相同的树叶,天上没有两朵相同的云彩。
4.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在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
5.人生中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
6.醒时常做梦,梦时常醒。
7.当夏季死时,所有的莲都殉情。
8.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浪子回头》
9.那就折一些阔一点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满月下》
10.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寻李白》
11.莎士比亚说诗人和疯子,都不属红尘十丈的人间。
诗人隐居在疯子的隔壁,疯子却闯进诗人的花园。
——《余光中精选集》
12.“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
”——《左手的掌纹》
13.前尘隔海。
古屋不再。
——《听听那冷雨》
14.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绝色》
15.与海为邻,
住在无尽蓝的隔壁,
却无壁可隔,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
——余光中《与海为邻》
16.一眨眼,算不算少年。
一辈子,算不算永远。
——余光中《江湖上》
17.你来,或者不来
我都在这里,不离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都在这里,不舍不弃
一个人默然相爱,一个人寂静欢喜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的事例
余光中的事例事例一:初试啼声「话题」理想,心境,在乱世中创作二十岁那年,国共内战正炽,余光中和母亲从南京逃往上海,又辗转到了厦门。
时局非常动荡!余光中回想当时光景,学生罢课、老师罢教,政治分子渗入到师生中,人心浮动。
学运像一个个浪头,青年浮沈其中,不知自己会被推向何方。
余光中对这些运动并不热衷,外头的世界翻腾不休,余光中内在的诗心也蠢蠢欲动。
「我站在高崖上,再深深吸一口气,向爱琴海与夜空,投最后的一瞥。
」在向着紫金山的窗案,余光中初试啼声,完成了第一首诗作《沙浮投海》。
二十岁的年轻诗人,想着希腊女诗人沙浮,苦恋着菲昂,却被抛弃,郁郁投海而死。
不论外界如何纷扰,余光中有定见的朝作家之路迈进。
在厦门「星光」、「江声」两报,陆续发表新诗和短评。
一甲子后,八十岁的余光中新作《藕神祠》,哀悼中国女诗人李清照:「莲子虽心苦,藕节却心甘,藕断千年,有丝纤纤,袅袅不绝,仍一缕相牵。
」是独锺女诗人吗?从小接触古诗词的余光中说,也爱李白、杜甫,少年时拜读英国诗人济慈、爱尔兰作家王尔德作品,受到许多启发。
他尤爱兼擅诗词、古文、绘画、书法的苏轼,可为文人典范。
事例二:诗人的眼光看待生活「话题」诗意,美,价值事一次记者问在现实中您是如何用诗人的眼光来看待生活的?余光中回答: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要有诗,不过诗也只是一个象征,一个人要过诗意的富有灵感的生活也不一定要做诗人。
生活里面光有真理、有美德还不够,好像还缺少什么。
生活里面还应该有艺术,不管是诗,绘画,音乐或者有雕塑,总而言之,生活里面应该有美。
有一位美国的亿万富翁,他很喜欢他的小女儿。
有一天他看到小女儿带笑地走过来,心花怒放,那一刻他就想做个诗人,可是他想不起如何形容他的女儿多么可爱,他想了半天说,啊,你美丽得像一张百万圆的大钞。
那就是说一个人虽然很富有,可是在诗意生活上可能是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因为没有想象,连赞美女儿也想不出一句诗来,有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所以美是不能量化的,它是一种质,不是一种量。
余光中写给李白的四首诗
余光中写给李白的四首诗余光中写给李白的四首诗李白在当时,身后有粉丝追随;谪仙飞离人间,依然拥趸粉丝无数。
而今,还有不少人在迷恋太白。
以下是余光中先生写给李太白经典诗歌,欢迎大家阅读。
《念李白》余光中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现在你已经绝对自由了从前你被囚了六十二年你追求的仙境也不在药炉也不在遁身难久的酒壶那妙异的天地开阖只随你入神的毫尖所有人面鸟心得孩童远足一攀到最高峰就觉得更远的那片锦云是你仿佛在向他招手现在你已经完全自由列圣列贤在孔庙的两庑肃静的香火里暗暗地羡慕有一个隐者自称楚狂不饮已醉,一醉更狂妄不到夜郎已经够自大幸而贬你未曾到夜郎愕然回头儒巾三千顶看你一人无端地纵笑仰天长笑,临江大笑出门对长安的方向远笑,低头对杯底的月光微笑而在这一切的笑声里我听到纵盛唐正当是天宝世人对你的窃笑,冷笑在背后起落似海潮唯你的狂笑压倒了一切连自己捶胸的恸哭你是楚狂,不是楚大夫现在你已经绝对自由了儒冠三千不敢再笑你自有更新的楚狂犯了庙规令方巾愕然都回顾《寻李白》余光中——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长安却早已陷落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戏李白》余光中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阴山动龙门开而今反从你的句中来惊涛与豪笑万里涛涛入海那轰动匡卢的大瀑布无中生有不止不休黄河西来,大江东去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有一条黄河,你已够热闹的了大江,就让给苏家那乡弟吧天下二分都归了蜀人你踞龙门他领赤壁《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余光中刚才在店里你应该少喝几杯进口的威士忌不比鲁酒太烈了,要怪那汪伦摆什么阔呢,尽叫胡姬一遍又一遍向杯里乱斟你应该听医生的劝告,别听汪伦肝硬化,昨天报上不是说已升级为第七号杀手了么?刚杀了一位武侠名家你一直说要求仙,求侠是昆仑太远了,就近向你的酒瓶去寻找邋遢侠和糊涂仙吗?——啊呀要小心,好险哪超这种货柜车可不是儿戏慢一点吧,慢一点,我求求你这几年交通意外的统计不下於安史之乱的伤亡这跑天下呀究竟不是天马跑高速公路也不是行空限速哪,我的谪仙,是九十公里你怎么开到一百四了?别再做游仙诗了,还不如去看张史匹堡的片子——咦,你听,好像不祥的警笛追上来了,就靠路旁吧跟我换一个位子,快,千万不能让交警抓到你醉眼驾驶血管里一大半流着酒精诗人的形象已经够坏了批评家和警察同样不留情身分证上,是可疑的“无业”别再提什么谪不谪仙何况你的驾照上星期早因为酒债给店里扣留了高力士和议员们全都得罪光啦贺知章又不在,看谁来保你?——六千块吗?算了我先垫等《行路难》和《蜀道难》的官司都打赢了之後,版税到手再还我好了:也真是不公平出版法那像交通规则天天这样严重地执行?要不是王维一早去参加辋川污染的座谈会我们原该搭他的老爷车回屏东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其芳:《雨前》 连用了五个 “的”,中间三个 尤其读来繁杂,致于文意欠清。 诗文名家尚且如此,其后遗影响 可想而知。我对 *" 年代作家一直 不很佩服,这种芜杂文体是一大 原因。后来读到朱光潜、钱钟书 的文章,发现他们西学虽然深 厚,文笔却不西化,句子虽然长 大,文意却条理清畅、主客井然,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宝玉想 “青灯古佛前”的诗 句,不禁连叹几声。忽又想起“一 床席”、“一枝花”的诗句来,拿眼 睛看着袭人,不觉又流下泪来。 众人都见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 何意,只道是他的旧病;岂知宝 玉触处机来,竟能把偷看册上的 诗句牢牢记住了,只是不说出 来,心中早有一家成见在那里 了,暂且不提。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六回 《儒林外史》的一段,!%* 字 中一个 “的”也没用;《红楼梦》的 一段,!!% 字中用了 & 个,平均每 二十八字出现一次。这都是两百 多年前的白话文了。以下再引两 段现代的白话文: 他不说了。他的凄凉布满了 空气,减退了火盆的温暖。我正 想关于我自己的灵魂有所询问, 他忽然立起来,说不再坐了,祝 你晚安,还说也许有机会再相 见。我开门相送,无边际的夜色 在等待着他。他走出了门,消溶 而吞并在夜色之中,仿佛一滴雨 归于大海。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 桥》
两段相比,老舍的 *, 字里有 “的”!%,平均 #+ ) 字里有一“的”; 徐志摩的 #’ 字里有“的”!’,平均 ’+ ) 字有一个。两段都的的不休, 而徐文尤其纷繁,一个原因是徐 文的“的、地”不分,把原可用“地” 的副词“渐渐”与“参差”用“的”垫 了底,所以多用了 ( 个“的”。但是 就一连串的 “的化语”而论,老舍 却显得生硬而吃力,因为 “祥子” 头上一连 * 个“的化语”是叠罗汉 一般堆砌上去的,“产儿”头上的 ’ 个也是如此;而徐志摩的一段, “炊烟”后面曳着的一连 , 个 “的 化语”却是添加的,被形容的炊 烟已有交代,后面一再添加形容 词,就从容多了,至少不像成串 的形容词堆在头上,一时却又不 知所状何物,那么长而紧张、悬 而不决。
这种 “的化语”若是成群结 队而来,就更势不可当,真如万 马奔腾,得得连声。请看二例: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 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
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 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老舍:《骆驼祥子》末章 末段
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 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 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 朝气里渐渐的上腾,渐渐的不 见,仿佛是朝来人们的祈祷,参 差的翳入了天听。
近日重读旧小说,发现吴敬 梓与曹雪芹虽然少用 “的”字,并 不妨碍文笔。且容我从 《儒林外 史》及 《红楼梦》中各引一段,与 新文学的白话文比较一番:
那日读到二更多天,正读得 高兴,忽然窗外锣响,许多火把簇 拥着一乘官轿过去,后面马蹄一 片声音。自然是本县知县过,他也 不曾住声,由着他过去了。不想这 知县这一晚就在庄上住,下了公 馆,心中叹息道:“这样乡村地面, 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 可敬+ 只不知这人是秀才,是童 生,何不传保正来问一问,”
读 语文大视野
论的的不休
余光中
开栏语: 纯洁现代中文,一直是余光中、冯骥才、季羡林等一批现代文化
名人的萦心之念。他们作为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的中国文人,时刻 关注着中国语言随时代发展逐步演化的每一个细节,不断给恶性西 化的现代中文把脉开方。但这都绝对出于对祖国语言的挚爱,而非刻 意吹毛求疵,他们无法忍受对中文的任何污染,哪怕来自大作家,哪 怕只有一小点。长,自不可掩;短,亦不可护。这应该是每一个国人对 待母语的一种态度。
“的”字尤其用得节省,所以每射 中的,矢无虚发。我早年的文章 里,虚字用得较多,译文亦然,后 来无论是写是译,都少用了。这 也许是一种文化乡愁,有意在简 洁老练上步武古典大师。近年我 有一个怪癖,每次新写一诗,总 要数一下用了多少 “的”字,希望 平均每行不到一个:如果每行超 过一个,就嫌太多了;如果平均 每行只有半个甚或更少,就觉得 这才简洁。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 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 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 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 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 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 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 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 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何其芳:《雨前》 两文相比,钱钟书的一段, !$! 字中只有 ’ 个 “的”;何其芳 的一段,!%( 字中却用了 !# 个; 钱文平均 %) 个字出现一次,何文 则平均 *+ * 个字出现一次,频率 约为钱文的 ( 倍。钱文比何文简 洁,“的”之频率应为一大因素。 再比两段分句的长度,就可发 现,钱文用了 !( 个标点,何文比 钱文多出 %% 个字,却只用了 , 个 标点,足见钱文的句法短捷,何 文句法冗长,这和 “的的不休”也 有关系。 今古相比,钱钟书的 “的的 率”仍近于曹雪芹,但是不少新文 学的作家,包括何其芳,已经升高 数倍。结论是:今人的白话文不但 难追古文的凝练,甚至也不如旧 小说的白话文简洁。钱钟书的外 语与西学远在何其芳之上,但他 的文体却不像何其芳那么西化失 控。钱文当然也有一点西化,例如 “他的凄凉布满了空气,减退了火
余光中先生说:“白话文所以噜苏而软弱,虚字太多是一大弊端; 而用词最滥的虚字正是 ‘的’。一碰到形容词,就不假思索,交给‘的’ 去组织,正是流行的白话……”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反思,他写下了 《论 的的不休》一文。本期我们选了其中的片段。
白话文的作品里,这小小
“的 ” 字 诚 不 可 缺 , 但 要 如 何 掌 控,不任滥用成灾,却值得注意。 “的”在文法上是个小配角、小零 件,颇像文言的虚字;在节奏上 只占半拍,有承接之功,无压阵 之用;但是在视觉上却也俨然填 满一个方块,与前后的实字分庭 抗礼。若是驱遣得当,它可以调 剂 文 气 、 厘 清 文 意 , “小 兵 立 大 功”。若是不加节制,出现太频, 则不但听来琐碎、看来纷繁,而 且可能扰乱了文意。例如何其芳 这一句:
你一出生,就落入生命的年 轮里,仿佛掉进水里,波纹一圈 大于一圈,直到被阻止。
" #!$%$$ & 四川双流县双流
!!
中学高三 "# & 班 汪俊霞
$$$$$$$$$$$$$$$$$$$$$$$$$$$$$$$$$$$$$$$$$$$$$$$$$$$$$$$$$$$$$$$$$$$$$
哲=理=漫=画
冯 骥 才
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王
俭
忍耐不是懦弱,它不过暂时把带刺的东
=
画
西拿在手,准备将来当武器抛出。
面对人生,我们需要一种静如止水,人闲花落的心 态;需要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达观; 人生篇 需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
!"
青春所赋予我们的不应该只是一个年轻
的躯体,重要的是给我们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和一个永远拼搏的信念。
人生篇
# "$%&’! ( 河北河间市第四 中学 )$ 班 王九菊
语文大视野 读
———钱钟书:《魔鬼夜访钱钟 书先生》
盆的温暖。我正想关于我自己的 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 灵魂有所询问”,这三句的文法, 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
使用的正是西语风格。" 我要乘机 指出:“的”字所在,正是钱文西化 的段落。& 但是钱文的西化颇为归 化,并不生硬勉强,反而觉其新 鲜。何文就相当失控了:例如 “白 色的鸭”、“徐徐的划行”、“深深的 水”几处,本来可说 “白鸭”、“徐徐 划行”、“深水”,不必动用那许多 “的”。这种稀释的 “的化语”在白 话的旧小说里不常见,究竟它是 西化促成的现象,还是它倒过来 促成了西化,还是两者互为因果, 应该有人去深入研究。我觉得英 文字典的编译者,似乎要负一部 分责任。翻开一切英汉字典,包括 编得很好的在内,形容词项下除 了注明是 -./+ 之外,一定是一串 这样的 “的化语”:例如 01-234526 项下总是 “美丽的、美观的、美好 的”;31774061 项下总是“可怕的、可 怖的、令人恐惧的”;489:73-;3 项 下不外 “重要的、重大的,非常有 价值的”。查英汉字典的人,也就 是一切读者,在这种 “的化语”天 长地久的洗脑下,当然也就习以 为常,认定这小 “的”是形容词不 可或缺的身份证,胎记一般地不 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