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第一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第一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答案(第一、二章)(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I、B 2、A 3、D 4、C 5、A 6、D 7、A 8、D 9、C 10、DII、D12、C 13、B 14、A 15、C 16、D 17、C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BCD3、ABCDE4、ABD5、AB6、B 7 、ABD三、简答题1、简述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1))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2)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

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2、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1 )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3、试举例说明生产帐户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生产账户是账户序列的第一账户,它的设置在于通过账户形式反映生产过程及其结果的总量特征。

其一般形式如下:它概括地表现了生产核算的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或收入法,生产账户的右方为来源,其内容只包括总产出一项。

账户的左方为使用,列示了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其中,增加值又分列了按收入法计算所包括的四项内容。

生产总量账户既反映生产的过程,又反映生产的结果。

它的作用表现为:(1)生产所形成的收入被结转到后续账户中,将对其它账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例如,由于平衡工程既可按总额计算,又可按净额计算,这样,在其后的账户中与增加值有关的平衡项如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初次分配收入余额也按总额和净额计算。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作业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作业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作业一、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统计和计量,以及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结构、增长速度以及各个经济主体的贡献等重要信息。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目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我们通常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作为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

GDP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分别表示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政府开支。

通过计算这些支出的总和,我们可以得到国家或地区的GDP。

除了GDP之外,国民经济核算还可以通过其他指标来衡量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

例如,人均GDP可以用来衡量人均收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投资水平;进出口贸易可以用来衡量国际贸易活动的规模等等。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性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情况。

通过分析GDP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经济是否处于增长或衰退阶段,以及经济增长的速度如何。

这对于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

通过分析不同部门和行业的产出和贡献,我们可以了解经济的产业结构和部门间的依存关系。

这对于制定产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都有重要意义。

此外,国民经济核算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比较优势。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GDP、人均收入、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我们可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找出自己的优势领域。

这可以为政府制定发展战略、吸引外资和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国民经济核算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情况的重要工具,对于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的制定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本作业汇总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本作业汇总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自有什么特点。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作业册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作业册答案

、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5分)(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2)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 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 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一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岀一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 +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 +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 +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三个角度理解1生产过程或生产成果价值总量。

2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总量。

3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总量。

(3) {48401/46251 , 1/5}为00%=100.91182321/89404=2.03929 按 X A Y 下(1/5) =0.2=1.1531 X100%=115.31%2 、 中 国统计 年鉴中 的国 民 经济核 算资料包 括哪些 内 容?答 主要数据包括 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 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岀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 最终消费 国民储蓄 投资及资本形成 金融资产和负债 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 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 国 际投资 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二、计算分析题: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 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2、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1 )总产出15000亿元; (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 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8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 3亿元;国民经济核算作业1答案1、.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8 亿元 企业全部营业盈余 21 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 该企业2003年增加值=劳动报酬 32亿元+固定资产折旧 4亿元+生产税净额 8亿元+营业盈余21亿元=65亿元(4)出口 1200亿元;(5)进口 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生产税610亿元;(9 )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解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1)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 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试将以上所列指标按生产成果价值测度的分类进行划分:(3)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解答:(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包括两种:一个是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一般称为总产值或总产出,另一种是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一般称为增加值。

生产成果的总产值或总产出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价值,具体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它与经济学中一般表示的(C+V+M)的总价值或总产出是一致的。

全年粮食产量属于全部价值的范畴。

从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出发测度生产成果的价值,是指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新增加的价值部分进行计算,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

2024年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

2024年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一简答题1. 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分?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取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在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分。

重要包括(1) 小型工具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

(2)固定资产的一般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 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措施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与产业部门怎样计算增加值?(2)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一样角度考查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 (1) 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期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措施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酬劳+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措施: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酬劳+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期期内生产活动的最后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中体现形态。

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期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后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从收入分派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组成的,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酬劳和资本酬劳相加之和。

从使用的角度看,一定期期内全社会的最后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后使用、积累和消费。

3.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 重要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组成,各地区最后消费及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一)1.已知某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资料如下:该部门可支配收入为9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亿元;存货增加370亿元;总储蓄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为0。

(假设不存在统计误差)要求:(1)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和资金余缺;(2)编制该部门的资本帐户;(3)计算该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并推断该部门属于企业部门依旧住户部门。

答:(1)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980+370=135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支出=45-9=36(亿元)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960+36-1350-0=-354(亿元)(2)使用金额来源金额1.资本形成总额1350 1.总储蓄960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 2.资本转移收入净额36⑵存货增加370 ⑴资本转移收入452.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0 ⑵减:资本转移支出94.资金余缺-354合计996 合计996 (3)储蓄率=总储蓄 / 可支配总收入=960/960=100%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1350/960=140.6%该部门的资金余缺值为负,即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同时投资率超过100%,据此能够判定该部门为企业部门。

讲明:计算该题需要熟悉资本形成总额等项目的计算公式,需要熟记资本帐户的差不多结构,同时关于各机构部门的资金余缺状况有所了结。

2、某期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为6800亿元,当期用于最终消费支出35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1700亿元,无资本转移收支,银行存款780亿元,购买股票230亿元,购买债券260亿元,购买保险450亿元。

(假设不存在统计误差)(1)计算住户部门的资金余缺(2)计算住户部门的金融负债解:(1)总储蓄=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6800-3500=3300(亿元)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3300-1700=1600(亿元)(2)住户部门金融资产总额=780+230+260+450=1720(亿元)住户部门金融负债总额=金融资产总额-资金余缺=1720-1600=120(亿元)3、报告期某国金融帐户如下所示使用金额来源金额1.通货110 1.通货1202.存款1600 2.存款15003.贷款1400 3.贷款12004.证券(不含股票)400 4.证券(不含股票)4005.股票及其他股权150 5.股票及其他股权2106.保险预备金130 6.保险预备金1307.其他金融资产-150 7.其他负债-1508.国外直接投资7 8.国外直接投资3189.其他对外债权250 9.其他对外债务12610.储备资产87 10.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105小计3749 11.资金余缺235合计3984 合计3984 依照以上帐户计算该国的国内金融资产和国内金融负债。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一、简答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单位和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生产法和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总量。

它表示全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它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成的收入总量。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 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主要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及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计算题:1、解:2003年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2+8+4+21=65(亿元)2、解:(1)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公共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出口—进口)=5600+2510+2018+24+3 +(1200—1060)=10287(亿元)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87=4713(亿元)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10287—5240—1480—(610—15)=2972(亿元)(2)国内生产总值帐户单位:亿元4、解:(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各项分析如下:(二)各项分析如下:2000年至200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2019年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

2019年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小抄第一次作业一、简答题1、(1)增加值是指某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生产法和收入法(或称分配法)a、生产法: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 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 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投入b、收入法: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总量。

它表示全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它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成的收入总量。

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主要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及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简要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投入产出表中存在哪些平衡关系?答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组成。

目前已研究的内容是前三个象限。

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主要用来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该象限的每个数据都要从横行和纵列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从行横看,它表明每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或中间使用。

从纵向看,它表明每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或中间消耗。

第二象限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第三象限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资本形成总额 2037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 库存增加 24 贵重物品净获得 3
净出口 140 出口 1200 减:进口 1060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4、解:(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
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005 48401 76190 182321 88604
(1)增加值是指某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 价值之和。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生产法和收入法(或称分配法)
a、生产法:
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 机构单位(产业 部门)总产出 - 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投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最终消费所占比率 (%) 资本形成所占比率
89340.9 61.1 36.4
98592.9 59.8 38.0
107897.6 58.2 39.2
121511.4 55.5 42.3
142394.2 53.0 44.2
(%)
(2)各项分析如下: 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 成。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7106-9556=7550(亿元)
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9550-(5166+1202+1178)=2010(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第一章一第五章) 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⑴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增加值就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每个部门的增加值是该部门所有生产单位增加值之和,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为国内生产总值.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机构单位增加值说明一个机构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数值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也就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机构单位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 机构单位中间投入(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 机构单位[ 劳动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十生产税净额(生产税- 补贴)+ 营业盈余] 产业部门增加值是反映生产净成果,体现生产过程的附加价值,并作为收入分配的起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计算依据.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生产法和分配法.1.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岀-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刀该产业的基层单位总产岀-刀该产业的基层单位中间消耗2.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法(收入法)核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答:(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部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是为了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成果而设计的统计指标或经济变量.英文简称为GDP.三个角度理解1生产过程或生产成果价值总量.2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总量.3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岀来的总量指标.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也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岀法( 最终产品法).1.生产法.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计算是在计算岀部门增加值的基础上,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得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E 各部门的增加值=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中间消耗1 / 172. 收入法.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工程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把所有产业部门(机构部门)的上述工程加总起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 达 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 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可用于以下方面 :被国内常住单位使用,包括用于消费和投资。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1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1答案
2、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5000亿元; (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 251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 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4)出口1200亿元; (5)进口106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8)生产税610亿元;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
容是什么?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九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
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从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出发测度生产成果的价值,是 指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部分进行计 算,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一般称为增加 值。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 投入 收入法(分配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这折旧+ 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方法与机构单位一致。 (2)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
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115.32%
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投入产出表、 资金流量表及国际收支概况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根据不 同产业部门、不同支出构成的特点和资料来源情况而采用不同 方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加上来 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求得的。 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最后一年数据不是最终 数,还会发生变动; 如果遇到普查年,在能够获得更详细的基 础资料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也会发生变动。 1995年,根据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结果,对国内生产总值 的历史数据做了调整,年鉴中的数据是调整以后的数据。 年鉴所列分地区的数据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 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各地区数据相加不等于全国总计。 第二部分 投入产出表 中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是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 制的。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是根据 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纵横交叉组成的 一张棋盘式平衡表。它可以用来揭示部门间经济技术的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 第三部分 资金流量表 我国资金流量表表式与国际上通用的表式相似,是机构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费用、受益于总产出、中间消耗、增加值概念辨析
收入、费用、受益于总产出、中间消耗、增加值费用和收益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概念;国民经济核算在性质上与上述概念相近的是总产出、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但这两组概念在内容上又是有区别的。

第一个区别是总产出的确认标准不同于会计对收入的确认。

企业会计依照销售发生来确认收入,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总产出则是依照生产而不是销售作为纪录的时间标准。

不同确认标准的选择在于不同的核算目的。

对企业来说,只有产品销售出去才意味着企业经济过程的终结和真正实现。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总量是当生产总量,他不直接受是否销售的限制。

产品生产关系到一国经济价值是否增加,而销售是一国内部的交易,只涉及产品在哪里实现(使用),不涉及是否实现问题。

第二个区别是费用与中间消耗的内容的不同。

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各种非耐用物品和服务的耗费,即劳动对象的耗费(计算净增加值时,中间消耗还包括劳动资料的耗费即固定资产磨损),
而会计中的费用除以上内容之外还包括或劳动的耗费(工资及工资性支付)和一些计入生产费用的税金(如烧油特别税)等。

差异的根源依然和核算目的有关。

企业会计从投资者(业主)角度认识问题,劳动者与政府是与投资者和企业对立存在的,对活劳动耗费和税金的支付是为获取收入而不得不完成的支付,外在于企业收益,因而应作为费用并在收益计算中扣除。

国民经济核算强调在原有经济价值上的增值,只有原投入的中间产品消耗才属费用消耗,劳动者与投资者一样,使已投入生产要素参与企业生产、创造增值的主体,因而对劳动者的支付与对投资者的支付一样,都是新增加值的经济分配行为。

以上两个区别决定了利润和增加值的区别。

一方面活劳动费用和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纳税是利润计算的扣除,但却是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利润已销售为基础,是销售收入中实际实现的收益,增加值则以生产为基础,是当期生产价值中所包含的新增加值。

这样,利用会计资料计算增加值,除利润资料外,还须从费用数据中分解出其它增加值要素部分,最后还要注意生产与销售口径差异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