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把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依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忙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依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推断和预报,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科书把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同一个单元里教学。

教科书P104例1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以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为题材,先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述历届参赛队伍支数的情况,再在此基础上引出折线统计图。

这一方面激活了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统计学问,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感受这两种统计图的联系,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更广的角度把握分析数据的方法,培育数据分析观念。

教科书P106例2以上海老龄化社会为题材,具有时代性,也有助于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对分析社会问题的作用。

教科书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呈现了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便于分析多组数据,从而产生探究问题的需要。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此外,教科书还特别注重依据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培育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能力。

在前面有关统计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从不同层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的过程和方法有了确定的阅历。

本单元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应当不难。

教学过程中,要么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么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网格的图中描点、连线,用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

这样,既突出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让学生更加关注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阅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单式折线统计图》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绘制和解读单式折线统计图。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识别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体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绘制和解读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识别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绘制和解读单式折线统计图。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识别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如黑板、投影仪、折线统计图的样本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折线统计图的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与代数(1)》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并能够用字母表示简单的运算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字母表示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够用字母表示简单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代数式的意义。

2.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理解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突出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代数式的应用。

2.准备教学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问题。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用数学符号如何表示这个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例如:用字母表示苹果的价格,假设苹果的价格是x元,那么小华买3个苹果花费的金额可以表示为3x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个实际问题,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例如:小明买了2个香蕉,每个香蕉的价格是3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用数学符号如何表示这个问题?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次品的概念,并能够准确找出次品。

2.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4.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次品的定义和特征。

2.熟练运用所学方法找出次品。

三、教学难点1.辨认次品与优品之间的微小差别。

2.灵活运用不同的找次品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相关教材和习题。

2.手写板、教学投影仪。

3.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若干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什么是次品的特征,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习次品的定义•讲解次品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给出例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3. 掌握方法找次品•介绍找次品的常用方法,如比较法、排除法等。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4. 拓展练习•给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次品的定义和找次品的方法,提高了数学解题的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课后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七、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中关于次品的练习题。

2.拓展练习题自行完成一部分,并写出解题思路。

3.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篇总结性的文章。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安排,希朿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作业,加深对次品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8章《数学广角》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8章《数学广角》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8章《数学广角》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数学广角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数学广角的定义和特点。

2.数学广角的应用题解答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利用数学广角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2.教学投影仪。

3.学生练习册。

4.计算器。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知识,复习角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习数学广角的定义(15分钟)
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广角的概念。

3. 计算数学广角的方法(20分钟)
教师讲解如何计算数学广角,进行示范计算,并让学生做相应练习。

4. 阐述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将数学广角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拓展与巩固(1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鼓励他们寻找更多关于数学广角的应用场景。

六、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加强巩固。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在生活中观察并记录数学广角的应用场景。

八、教学心得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学广角的概念和应用,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教学效果较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7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7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7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7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我将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下面将我这学期的工作做如下计划: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一)备课:学期初,我们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学期中,着重进行团队备课。

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

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

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

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

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

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

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

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

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

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

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三)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

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一节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一节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一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分数,如切蛋糕、分配物品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2. 讲解:讲解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了解分数的运算规则。

3. 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运算,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运算的方法。

4. 练习:布置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加深对分数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处理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实例引入、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

五、作业与要求1. 作业:布置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

2. 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表现、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分数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3.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提高课堂效果。

4.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1.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2.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次品的概念。

2.能够运用数学广角的方法找出次品。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次品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用数学广角方法找出次品的步骤。

2.难点:运用数学广角方法找出次品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下教材。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课话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次品。

2. 学习
1.复习次品的定义和特点。

2.引入数学广角方法,演示找出次品的步骤。

3.学生合作探讨几个具体例题,锻炼观察和推理能力。

3. 拓展
老师设计几个拓展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次品,并分析原因。

4. 总结
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记忆。

五、课堂练习
老师设计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课堂反馈
1.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并互相评价。

2.老师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生活中的案例,运用数学广角方法找出次品。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概念,通过数学广角方法找出次品,提高了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例训练,以加深学生对次品的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第1课时找次品(1)教学内容教科书P111~112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113“练习二十七”中第1题。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找次品的含义,明确找次品的基本思路,探索找次品的一般方法。

2.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经历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寻找用天平原理找次品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经历找次品的过程,掌握找次品的方法,体验最优方案的原理。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3瓶未拆封的钙片,每名学生5张扑克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现实情境,生成问题教师出示3瓶外观一样的钙片。

师:同学们,看看我手上有什么?它们是一样的吗?【学情预设】从外观看,有的学生初步确定是一样的;也有的学生可能想到,仅仅从外观看,还不能确定是否一样。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还有批判性思维,真棒!师:老师手中这3瓶钙片,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其实是有一瓶少了一些。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物品(重一点或轻一点),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

[板书课题:找次品(1)]【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物品,通过外观一样而里面不一样,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二、经历探究过程,领会找次品的基本思路1.认识天平。

教师出示实物天平,认识天平。

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工具吗?你们会使用天平吗?如果天平平衡说明什么?【学情预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天平,认识了天平的组成部分。

在这里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天平两边平衡说明两边的物体同样重,哪边的托盘向下,就说明那边的物体稍重,反之则稍轻。

2.从3瓶钙片中找次品,感悟找次品的基本思路。

课件出示教科书P111例1。

师:运用天平,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出哪一瓶是次品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师: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还有别的方法吗?师:那要怎么称?称几次就能找出这瓶次品呢?师:谁明白他的意思?能上来再演示一下吗?学生上讲台边说边演示。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找次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找次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找次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次品的概念,掌握找次品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找次品这种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内容,还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知道次品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次品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次品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次品物品,如硬币、球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道具,如纸牌、色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次品和正常品,让学生初步了解次品的概念。

提问:次品有什么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找次品》。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案例,如硬币找次品。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次品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这个次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准备好的次品物品进行找次品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检查学生的解答,及时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找次品吗?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找次品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找次品”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找次品”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找次品”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找次品》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找次品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天平称量物品的方法,以及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找次品的方法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找次品的方法。

2.如何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次品和正常物品,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天平秤,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3.准备相关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找次品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给学生展示一个装有正常物品和次品的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找出次品。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教学内容,包括找次品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找次品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天平秤找次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进行点评和反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例 1 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例 2 教学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例 3 教学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教材在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时,去掉了可有可无的实际情景,直接给出除法算式,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看、去思考,而不再是时时处处都依靠生活阅历来帮助理解。

依据概念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也是让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

〔二〕核心力量在生疏倍数和因数以及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加强探究力量和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三〕学习目标1.结合对整数除法算式的分类,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正确推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求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在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探究力量,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四〕学习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五〕学习难点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口算12÷28÷330÷619÷79÷526÷820÷1021÷2163÷9〔2〕请依据计算的结果把上面的算式分分类。

〔二〕课堂设计1.谈话引入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师:对,我是你们的教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在整数除法中,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2.问题探究(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①理解分类标准出示课前口算题目。

师:你们是怎样分类?预设 1:〔分类标准:有余数和没有余数〕①12÷2=6 9÷5=1.8 26÷8=3.25 20÷10=221÷21=1 63÷9=7 30÷6=5②8÷3=2......219÷7=2 (5)预设 2:〔分类标准: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①12÷2=6 20÷10=2 21÷21=1 63÷9=7 30÷6=5②9÷5=1.8 26÷8=3.25 8÷3=2......219÷7=2 (5)学生汇报后,比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引导分析预设 2 的分类,为什么商是小数没有余数、商是整数有余数这两种归为一类?9÷5=1.8 也可以写成9÷5=1……4。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 小数的乘除法》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 小数的乘除法》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小数的乘除法》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小数的乘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对运算规律有一定的理解。

但小数的乘除法运算与整数运算在算法上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学生克服已有的思维定势,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此外,学生对于小数点的处理,特别是在乘除法运算中,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小数点的处理,以及运算规律的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2.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2.小数点在乘除法运算中的处理。

3.小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丰富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商品的价格,提出问题:“如果买2件每件价格为2.5元的商品,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引出小数乘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以2.5×2为例,解释小数点的位置及处理方法。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口算,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3.2×4、1.8×5等。

老师随机挑选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

4.巩固(5分钟)讲解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以2.5÷2为例,解释小数点的位置及处理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4课时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7课时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8课时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第六单元统计4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逻辑推理2课时第八单元总复习5课时综合应用打电话1课时综合应用粉刷墙壁1课时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课题:轴对称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板书设计: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旋转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案与教学反思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东山小学李媚清第1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第93~94页的内容及第9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复习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

2.通分将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说一说通分过程中的几个要点:(1)通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2)求分母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新课讲授】1.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同学们都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法则。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自主探索。

(1)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①出示课本第93页例题1(呈现课本例题图)。

②学生自主探索。

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

当学生列出算式310+14时,教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③尝试计算“310+14”。

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2)集体评价这三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14和310通分时,没有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

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弄错了。

两个分数的数单位不同,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①先通分,找出不同分母的最小倍数作为公分母。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数的世界(1)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数的世界(1)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数的世界(1) 苏教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由来和发展,了解生活中数字的应用及其意义;
2.能够正确地朗读5位及以内的整数;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5位及以内的整数。

教学重点
1.数的由来和发展;
2.5位及以内的整数的读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
1.数的由来和发展;
2.5位及以内的整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1.热身活动:口算前一天晚上自己家里开的灯的数量,并请学生分享;
2.谈论数字的应用:请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数字的应用以及数字的意义;
3.引入课题核心内容:数的世界。

2. 探究活动(15分钟)
1.通过学习历史小故事和图片,了解数的由来和发展;
2.学生自学P1、P2两页的内容,学习5位及以内的整数的读法;
3. 巩固练习(15分钟)
1.平板电脑上选择“1-5拼出数字”进行练习;
2.五分钟后,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相互晒出答案;
3.结合本节课内容,让学生边玩边学。

4. 小结(5分钟)
1.让学生模拟口算5位数字,进行单元复习;
2.鼓励学生分享,与同学学习交流心得;
3.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与理解。

课后作业
1.在家中寻找5位数字,口头背诵数字;
2.做完语文、英语、科学各一道题,组成“5位数字突围”。

结束语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的由来和发展,了解生活中数字的应用及其意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5位及以内的整数。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数字在我们生活中不仅是一个物理量,更是一个统计、比较的化身,掌握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确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3.如果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请你设法把它找出来。
4.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汇报。
汇报:(1)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还是平衡,说明这两瓶还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课题
数学广角——找次品
备课人
课时数
内容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材第111页的内容及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题)。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指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策略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次5.略6.能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找次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例1: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5→(2,2,1)
教学后记
①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②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并揭示课题。
①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
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板书课题:找次品)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5.小结:
第一种方案,每一份是1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第二种方案,每一份是2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6题。
答案:1.第5瓶
2.(2)3次(3)能(4)有可能
3.小明5岁,爸爸29岁。
(2)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两端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扬的那一端的两瓶再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上扬的一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新课讲授】
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页例1: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