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内容
解读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解读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01年7 月,“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崭新的名词出现在每一位教育者的面前,这标志着我国的教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这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教学策略。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
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方面的水平的正确的情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的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想,前六个分句所包含的内容,都能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实现,九年的语文学习,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一步步提高、完善。
但是,很多教育者容易忽视的是: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杨再隋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 习与辅导》中指出语文素养包括:“①热爱 祖国语文——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②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③丰富的 语文知识。④语文能力。⑤培养语感。⑥发 展思维能力。⑦良好的个性。⑧健全的个 性。”这是对语文课程目标的分解。
《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中的语文 素养包括:“①语文知识。②语文能力。③ 语言态度。④语言体验。⑤语感能力。⑥语 言积累。⑦语言品质。⑧语言行为。”这似 乎又太局限于语言方面。
命题论证
王小明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加涅的五类学习结 果来解释语文素养“①言语信息:包括课文 内容知识、语文知识、语文背景知识;②语 文智慧技能,包括字词学习,句子学习,篇 章学习;③语文认知策略;④语文动作技能; ⑤语文情感与态度。
从语义上分析“素质”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侧重点在于先天人格状态。它强调 的是确定性,定性化,作为教育学的一个概念,它强调的是教育的终极 状态。
巢宗祺认为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 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 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 思想观念。”这是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 “三维目标”的具体解释。
雷实认为:“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 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 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 值观。”这是对语文素养的抽象概括。
韩雪屏的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
操作层(显性的听说读写言语行为)、
实施层(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 语文思维,还包括灵感)、
动力层(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 等)、
基础层(语言积累、知识视野、个性人格、 思想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 与
小学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精编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小学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语文教学的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完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特点及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特点及教学建议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二、与《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比较(一)《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主要改革内容。
● 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注重提高学生感性把握能力。
(二)《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发展。
● 系统地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性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 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 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 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三、关于课程目标的特点(一)一些基本的出发点: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将“过程与方法”也作为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有所展开。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根本理念(一)周全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 面向全部学生;● 为学生的毕生成长打下基本;● 周全进步,语文素养(常识与技巧,进程与办法,情绪.立场与价值不雅,三个维度目的的分解).(二)准确掌控语文教导的特色.● 丰硕的人文内在,陶冶沾染感化,学生的奇特体验;● 实践性,以实践才能为造就目的,以语文实践为造就门路;● 母语教导,进修资本,实践机遇,感性掌控才能;● 汉说话文字特色对语文教导的影响,肇端阶段的教导进程和办法,语感,整体掌控.(三)积极建议自立.合作.探讨的进修方法.● 留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色,儿童进修语文特色,个别差别与进修需求;● 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致.好奇心.求知欲和朝上进步精力;● 造就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力;● 勉励想象.质疑.发明.创新.(四)尽力扶植凋谢而有活气的语文课程● 分解:沟通学科间的接洽.语文与生涯的接洽;● 实践:积极开辟和应用课程资本,课表里学用联合;● 创新:接收新思绪新不雅念,应用新技巧新办法;● 顺应:知足不合地区.不合黉舍和不合学生的需求;● 凋谢:自我调节,更新成长.语文教授教养的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教室?记得在课程改造开端的一次查询拜访中,有位家长如许说:“课程改造虽是一个试验的进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切切万个孩子平生的命运!”美国教导家杜威师长教师:“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导,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涯!”一.给学生一个“情绪的教室”.1.展示给学生一个“充满豪情的我”.在语文课中,若何表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绪”.一个没有豪情的教师,若何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能让学生充满热忱地进修?展示给学生一个“充满豪情的我”,陪同孩子渡过每一段“豪情燃烧的岁月”!2.尊敬“须要”,重视“激趣”.经由过程多种方法在教授教养进程中激发学生进修兴致,或直不雅演示.或引经据典.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浏览愿望和念头,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授教养氛围.“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动性和积极性,教授教养进程也就“变苦为乐”.3.教授教养运动中要重视“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不雅海则意溢于海”,教授教养当中的“情”如同教与学双边运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教室”.传统的语文教室,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教室,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三.给学生一个“凋谢的教室”.1.让孩子去“展示本身”.“教授教养不但仅是一种告知,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讨和感悟.”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的确是我们不可思议的:教授教养《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向以来都是教授教养的难点,孩子们本身思虑,竟得出了如许的答案:对于“乌”的懂得:“乌”暗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乃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差别,学生如许说:“喝水”要用口喝,并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解释“口”的字形),所所以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殊想喝水,而想喝水其实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所以三点水旁.2.引领孩子去念书.叶圣陶师长教师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应用好例子教给学生进修办法之后,接下来的应当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才能才干不竭巩固.进步.基于这个思惟,我经常汇集课外浏览材料,推举给学生浏览.在教授教养《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浏览背诵了《小小交通警》.(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存此标识表记标帜.)《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懂得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矩方面的常识,并且无形中又熟悉了很多生字.别的,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本推举给他们浏览,使其融会书中的精妙地点!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讨厌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饶的草地上去纵情享受!3.在生涯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涯,在生涯中进修语文.”一向以来,有意识地引诱学生在生涯中进修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触感染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如许,孩子们便会加倍自负.加倍自动地去进修.“在生涯中识字”的教授教养试验就很好的证清楚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涯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本,心里有教导,课程资本就无处不在.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教室”.有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师长教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才能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成长来说,学生的感悟才能的高下正决议往后可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运动,又是一种情绪阅历,照样一种审美的体验.1.把人家的情绪变成本身的情绪.《水乡歌》描述的是“南国风光”,若何让南边的学生去体验作者酷爱本身故乡的情绪呢?经由过程录像展示俏丽的水乡,尔后,引诱学生把本身俏丽的故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骄傲感,饱含着对故乡无比的酷爱之情赞扬着……如许,孩子们天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绪,同时也将本身深深地激动.2.把他人的文章当注解,把本身的人生当正文.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配合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小我的所得是不尽雷同的.我们要引诱学生在进修.感悟他人的美好篇章时,不忘不时接洽本身,感悟本身,感悟人生,“把他人的文章当注解,把本身的人生当正文”!真挚地愿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同孩子们渡过一段痛苦快活的时间!二.新课程须要什么样的教授教养说话1.教师说话之大忌一忌病语.教师应用不规范的说话,会导致学生用语凌乱,思维凌乱,遗害无限.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认为不合本身的心意,就对学生讥讽.奚落.嘲弄,什么“小愚蠢”.“大丽人”等.如许会使学生受到不该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损害.三忌脏语.有的师长教师不克不及准确看待出缺陷或缺欠的同窗,对他们应用鄙夷.凌辱性的说话,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如许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轻微的心理累赘.共2页,当前第1页1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引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对语文教育发展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 个体化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个体化教学,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平衡发展。
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2. 综合素养培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只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对文化、人文、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通过丰富的语文研究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养。
3. 融通性研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鼓励融通性研究,即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活动,将语文知识和技能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融通性研究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4. 实践性研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实践性研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和创作活动。
通过实践性研究,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语文能力的实效性和应用性。
5. 教育公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公平,要求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语文研究机会。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和支持,帮助弱势学生克服困难,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关注地区的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结论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个体化教学、综合素养培养、融通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教育公平。
这些理念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巢宗祺认为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 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 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 思想观念。”这是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 “三维目标”的具体解释。
雷实认为:“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 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 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 值观。”这是对语文素养的抽象概括。
命题论证
王小明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加涅的五类学习结 果来解释语文素养“①言语信息:包括课文 内容知识、语文知识、语文背景知识;②语 文智慧技能,包括字词学习,句子学习,篇 章学习;③语文认知策略;④语文动作技能; ⑤语文情感与态度。
从语义上分析“素质”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侧重点在于先天的遗传特 点或者在先天的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和人格状态。它强调 的是确定性,定性化,作为教育学的一个概念,它强调的是教育的终极 状态。 “素养”强调了素养的未定性、发展性、不确定性,这与终生学习的理 念是相同的。“素养”是一种持续的学习状态。“养”强调修养,作为 动词性词素,它具有“教养”、“培养”、“自养”、“异养”等含义, 这就扩大了“素养”形成的和发展的空间,它不仅有家庭的“教养”; 还有学校教育的“培养”,还包括社会的熏陶渐染;不仅有主动的“自 养”,即从自身获取发展的营养,还有依靠外界的作用获取营养——“异 养”。这体现了语文教育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养”作为名词性词 素还有“营养”的意思。因此从词性上来看“素养”是褒义词,而“素 质”是中性词。
韩雪屏的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 操作层(显性的听说读写言语行为)、 实施层(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 语文思维,还包括灵感)、 动力层(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 等)、 基础层(语言积累、知识视野、个性人格、 思想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 与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知识要点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课程结构的重建;4、国家课程标准;5、教学过程的改进;6、教材的开发与管理;7、发展性的课程评价;8、三级课程管理政策;9、教师的培养与培训;10、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第二节?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的含义:(课程结构是对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中各要素及其所形成的关系形态的总称。)
(1)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体现课程目标要求的由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共同组成的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材料。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间接经验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关于开展实践活动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内容;旨在形成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等。)
第一节?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1、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和协调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首先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其次,国家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承认过程本身的重要价值视其本身为重要的目的,而非作为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手段。
第一节?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转型
1、教材概述(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通常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包括文字教材(含教科书、讲义、教授提纲、图表和教学参考书)和视听教材。)
2、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转型;(新教材的设计和呈现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就是走向以学习为中心,促进新的学习方式的产生。)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教媒体、实验操作等。
8、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特点及教学建议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二、与《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比较(一)《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主要改革内容。
●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感性把握能力。
(二)《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发展。
●系统地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性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三、关于课程目标的特点(一)一些基本的出发点: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将“过程与方法”也作为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有所展开。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信息,创造潜能,人际交往)课程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前瞻性、适应性和包容性,还有可操作性。
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
性的统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 寓教于文。
Key words:
语文 人文性 语文素养 工具性 课程 课程理念
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的含义
一 章 二 节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语文的含义:
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仅仅是读经的工
具,从来没有独立成科。 1904年1月13日,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 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小学必修课程设 “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两门课程, 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独立设科的最早名称。 1949年,“语文”课程正式定名,意为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全面训练。
(一)突出个性的发展
1、尊重学生的个性世界
1、尊重学生的个性世界 (1)语文教育正转向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本
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 (2)强化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 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3)加强语文教育中道德价值和理想的教育,强化 人文修养的形成。 (4)注重综合性、个性化的学习(包含学习内容和 方式的个性化)。 (5)加强学生个体与世界整体的沟通与交流。 (6)重视课程的立体化和层次感,强调课程的实践 性与创新性。 (7)强调语文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学 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8)注重语文学习的现代特征,正视网络世界的巨 大影响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
昌吉学院中文系 王萍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
自主
合作
探究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1)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 求 (3)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学会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2)合作学习中的多向交流
3、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杨再隋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 习与辅导》中指出语文素养包括:“①热爱 祖国语文——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②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③丰富的 语文知识。④语文能力。⑤培养语感。⑥发 展思维能力。⑦良好的个性。⑧健全的个 性。”这是对语文课程目标的分解。
《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中的语文 素养包括:“①语文知识。②语文能力。③ 语言态度。④语言体验。⑤语感能力。⑥语 言积累。⑦语言品质。⑧语言行为。”这似 乎又太局限于语言方面。
命题论证
王小明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加涅的五类学习结 果来解释语文素养“①言语信息:包括课文 内容知识、语文知识、语文背景知识;②语 文智慧技能,包括字词学习,句子学习,篇 章学习;③语文认知策略;④语文动作技能; ⑤语文情感与态度。
从语义上分析“素质”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侧重点在于先天的遗传特 点或者在先天的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和人格状态。它强调 的是确定性,定性化,作为教育学的一个概念,它强调的是教育的终极 状态。 “素养”强调了素养的未定性、发展性、不确定性,这与终生学习的理 念是相同的。“素养”是一种持续的学习状态。“养”强调修养,作为 动词性词素,它具有“教养”、“培养”、“自养”、“异养”等含义, 这就扩大了“素养”形成的和发展的空间,它不仅有家庭的“教养”; 还有学校教育的“培养”,还包括社会的熏陶渐染;不仅有主动的“自 养”,即从自身获取发展的营养,还有依靠外界的作用获取营养——“异 养”。这体现了语文教育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养”作为名词性词 素还有“营养”的意思。因此从词性上来看“素养”是褒义词,而“素 质”是中性词。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谐音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尽输(书)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嘴上抹石灰——白说(刷)精装茅台——好久(酒)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小苏他爹——老输(苏)四两棉花——谈(弹)不上梁山泊军师——无(吴)用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小炉灶翻身--倒霉(煤)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小姑娘梳头--自便(辫),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小碗吃饭--靠天(添)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飞机上吹喇叭--空想(响)飞机上放鞭炮--想(响)得高唐僧取经----一心一意唐僧相信白骨精--人妖不分唐山的火车---倒煤(霉)堂屋里打酒厨房卖--便宜不出外堂屋里挂粪桶--臭名在外堂屋里挂兽皮--不象话(画)棠梨不叫棠梨--杜梨(肚里)塘里的浮萍---生根不落地塘里的泥鳅---翻不了大浪塘里无鱼---虾子贵谐音笑话: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内容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之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之基本理念一、语文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
这里体现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
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新的理解。
第一讲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共4页】
第一讲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第一讲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指导学习重点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难点语文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学习方法指导认真阅读资料,写读书笔记学习内容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内容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内容
(一)“理念”与“基本理念”的涵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程”,是指2001年下半年在全国各地开始实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它又叫“新课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8次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实验区如火如荼地进行。
当我们了解新课程时,扑面而来的定会是全新的教育理念。
“理念”一词,《汉语外来词词典》释为:“指观念或理性的概念。
”这个词凝聚着德意志民族的智慧,先被善于吸收的大和民族消化,再被我们的先辈移植到中华大地,在这次新课程中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崔允漷先生指出:“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
也是一种行动”。
为简便起见,我们可以把“理念”理解为观念,新课程有六大教育理念:全人发展的课程功能观、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结构观、回归生活的课程内容观、创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多元指标的课程评价观、民主管理的课程政策观。
其核心理念应为“全人发展”的课程功能观。
而小学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可理解为:根本思想或主要观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制订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表述为: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这四个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其核心理念当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理念,都明显地受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核心理念的影响。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具体化;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无不制约并影响着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实践等等。
这一些,我们在下面的内容里都可以得到证实的。
(二)小学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具体内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
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如前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个理念中,核心理念为“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观,为此,课程内容要“回归生活”,课程结构需“科学与人文整合”,课程实施须“创造取向”,课程评价用“多元指标”,课程政策应“民主管理”。
同理,语文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里,核心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此,学科教育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教学方式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建构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可见,语文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各有侧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课程目标的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为语文教学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语文学习的理念;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则为语文课程内容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