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时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课程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6课散步(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6课散步(学生版+解析)

第6课散步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识记作者常识,识记重要词语,运用合适语气、节奏读课文,把握情感变化。

2.熟读课文,理顺文章内容,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结合具体词句的含义,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等写作技巧。

4.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知识点01 以读带悟。

【即学即练1】(一)、你觉得《散步》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参考答案: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

(二)、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段落,把握好语气、节奏,读出家人之爱和体会人(景)物特点。

(1)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也是..妈妈和儿子..妈妈和儿子 !”人物(儿子)特点:聪慧、活泼、可爱。

【朗读指导】"突然叫”要重读,解读时语速(节奏)较快,要用欢快雀跃的语气读出小孩子的天真活泼来。

(2..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

我说:“走大路...。

”人物(我)特点:孝明、温和、稳重【朗读指导】“长”要读得语速稍慢,语气上扬,以体现时空的长度,“短”字重音轻读,目标导航语气下沉,以表现对母亲时日不多的担忧和痛心,可以预见的是“我”能够陪母亲的时日不多了,于是,“我”决定“走大路”。

“走大路”要字字重读,语气应该是挥地有声,要读出“我”的坚定,责任和担当。

(3..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人物(母亲)特点:慈爱、随和、善解人意【朗读指导】“摸摸”重音轻读,语速稍慢,符合老年人的慈爱的语气。

(4)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一~都使人想着样东西——生命。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61张PPT) 七年级 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61张PPT) 七年级 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2、读一读,找一找,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母亲对“我”细腻而深沉的爱?
语言描写
①“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②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③“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④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视频介绍
背景 介绍
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 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 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整的人生, 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 中难以自拔。以至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 ,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 情很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秋天的怀念》中 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 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题目的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 的怀念。深层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
“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 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 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 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 “生命”的意味。
整体感知
1.围绕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写了哪几件事?
“我”发脾气, 母亲抚慰我。
母亲对“我” 隐瞒病情。
母亲央求“我” 去看花。
母亲临终嘱托。
文章哪些地方扣住了秋天?重点写了什么?
北归的雁阵
北海的菊花
重点
第二课时

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每课重点知识整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每课重点知识整理
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名句——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3、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4、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偶句。
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济南的冬天》ຫໍສະໝຸດ 作者: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3.雨的四季
作者:刘湛秋1935年 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代表作: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4.《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
作者: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千古名句。
代表作: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解读课件)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解读课件)

单元教学导引
第三,本单元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 础内容,应该贯穿语文课堂的始终。思想感情的把握、艺术技巧的 分析等,都以对语言的揣摩品味为基础。具体而言,可以在朗读和 默读时提示语言积累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名篇、名段、名句, 并尝试在写作文时自然而然地引用;还可以在赏析这些优美文句时, 提示学生借鉴模仿,吸收化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单元教学导引
第四,处理好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首先,要注重朗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感受古诗词的声韵 之美;其次,要疏通文句,让学生准确理解诗意,感知形象,但不要 求索过深,而是要避免琐碎分析,以整体感悟为主;最后要提倡背诵 积累,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写一些评点、赏析文字。学生在小学阶 段学古诗文较少,刚升入初中时要求不宜过高。要多用启发教学, 避免灌输式教学;可先让学生谈感受、理解,再落实到文字(文字宜 简宜精,不宜繁)。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单元内容概说
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
1 家名篇。朱自清的《春》,以生动
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 写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老舍的 《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 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刘湛秋 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 地,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 彩的雨的形象。
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
单元教学导引
第二,本单元的朗读能力训练也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在小学已经训练 过朗读,现在升到初中,应该进一步提升朗读能力,变朗读为美读。前三篇现 当代散文的朗读教学,首先务求字音准,读大声,继而要求读流畅,并发挥联 想和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中。读古代诗歌要读得慢些,吐字要清晰,要读出 古代诗歌的音韵美感。
(三)
引导学生用心 感受家庭生活和校 园生活,捕捉美好、 有趣、有意义的瞬 间,记录自己的感 受体验,提高其写 作能力。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同步课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同步课程

目录 2 第一讲《世说新语》两则 7 第二讲:《论语》十二章 10 第三讲:综合性学习一——漫游语文世界 10从生活中学习习作第四讲:习作一15 第五讲:古代诗歌四首18 第六讲:虽有嘉肴 27 第七讲:综合性学习二——少年正是读书时33说真话抒真情第八讲:习作二36 第九讲:河中石兽42 第十讲:寓言两则第十一讲:习作三46 发挥联想与想象 52 第十二讲:课外古诗词之一56 第十三讲:课外古诗词之二60《繁星春水》第十四讲:名著导读69 《伊索寓言》第十五讲:名著导读74附录:七年级上册生字词汇编第一讲:《世说新语》两则 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1 尊重他人的美德。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2 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文说明】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道蕴表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咏雪》现出了咏絮之才。

两篇故事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讲的是汉末名士纪七岁时,《太丘与友期》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虽是文言文,【教学过程】),南朝宋武帝裕的宗亲,袭封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444~403义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

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全书记载了从汉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状态和生活情况。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3卷,今本作8《世说新语》原为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36赏誉等放诞的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2024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全集7

2024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全集7

2024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全集7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诗歌:李白《静夜思》、孟浩然《春晓》、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散文:朱自清《春》2. 第二单元:亲情友情诗歌: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月夜忆舍弟》散文: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 第三单元:历史人物诗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散文:毛泽东《纪念白求恩》4. 第四单元:童话寓言童话: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寓言:伊索寓言《狐狸和乌鸦》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不同文学体裁的美感,培养文学素养。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和语法。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诗词的赏析、童话寓言的寓意理解。

2. 教学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和语法,以及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春天的美景导入第一单元,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自然景色。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知识。

例题讲解:以诗歌、散文为例,分析其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针对第二单元,设计填空题、选择题,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针对第四单元,让学生讨论童话寓言的寓意。

六、板书设计1. 教学以醒目的字体书写在黑板中央。

2. 重点知识:以列表、图表等形式呈现,突出教学重点。

3. 例题解析: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解题步骤和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单元:写一首关于自然之美的诗歌。

第二单元:以“亲情友情”为主题,写一篇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件(幻灯片40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件(幻灯片40张)
语言现象。古今词义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有些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比较狭小,现在的应用范围比本来广泛了。其特点 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例如,“江”古代指长江,现在 泛指所有江河;“河”古代特指黄河,现在泛指所有河流。“中国”古义只指 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2.词义缩小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知识点解析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 。 【例】 ①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7.表目的,相当于“以便”。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知识点解析
【例】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按一定时间 ;今义: 时间 。习,古义: 复习 ;今义:学习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每天 ;今义: 一日 。三,古义: 泛指多数 ; 今义: 数词,三 ) 【讲评】准确辨析古今异义词,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 区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通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
旧的知识
知识点解析
【小练习】1.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 ;今义: 过去的,老的 ) 2.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 ;今义: 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 (学习) ;今义: 跟从 。) 3.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讲评】准确辨析古今异义词,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区 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通 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单元归属要求:音、体、美、微机、综合、校本、地方、技术按16周做计划。

编排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

以下是单元安排: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家庭亲情)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学习体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科学世界)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

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

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

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

2024-2025(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

2024-2025(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
背景资料一 《观沧海》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
回师途中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大战之后,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 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 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马千里致,远大(都约(1今25北1—京1)32人1以,后元)代,戏号曲东作篱家,、一散曲说家字,元曲中 被誉为“秋思之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 的散曲
称 “ 元 曲 四 大 家 ” 。 代 表 作 《 汉 宫 秋 》 《 天 净 (小令)
沙·秋思》等。
任务二:遇见·四季之美
展板第二展区为“遇见·四季之美”,工作人员准备 将 众 多 诗 词 根 据 季 节 设 计 四 个 板 块 , 分 别 为 “遇 见·春”“遇见·夏”“遇见·秋”“遇见·冬”。《观 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这四首诗歌,你觉得分别应该放在第二 展区的哪个板块?请结合诗意和意象,陈述理由。
心。
任务二:涵泳·感悟哲思
➢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律,律诗的中间两联要求对偶。抓住精 妙字词赏析对偶联。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船上所见景色,“平
”“阔”“正”“悬”四字炼得很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 ;“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颈 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际,海上已经涌出一轮红日,江上已有春意, 而旧年还没有过完。两个动词“生”“入”非常传神,将残夜孕育 海日,新年送走旧年的哲理表现出来。
任务二:涵泳·感悟哲思
背景资料二
马致远少年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执行民族高压政 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困窘潦倒 的羁旅生活。《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生 动的写照。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讲解一、课程概述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一系列的课文阅读、写作训练、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程内容1. 课文阅读本课程将选取适合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现代文、古诗、文言文等。

通过对这些课文的阅读、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2. 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将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注重写作思路的启发和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做到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语言优美。

3.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现代社会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课程将通过课堂讨论、演讲、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能够自信、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实践活动为了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本课程将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文学社团、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课程目标1. 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文学鉴赏等;2. 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拓宽视野,增强文化底蕴;3. 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4. 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一、基础知识。

1. 字词积累。

- 重点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释义。

- 每篇课文后的“读读写写”部分都是字词积累的重点内容。

2. 语法知识。

- 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基本概念和辨析。

- 例如“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其中“鸟儿”是名词,“安”是动词。

-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划分。

- 如“(美丽的)花朵[在微风中]绽放。

”“花朵”是主语,“绽放”是谓语,“美丽的”是定语,“在微风中”是状语。

3. 文学常识。

- 古代文学常识。

- 古代作家:如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情感深沉。

- 古代文学体裁:如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格律较为自由,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 现代文学常识。

- 现代作家:如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朴素,情感真挚。

二、课文内容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 主题思想。

- 写作手法。

- 描写手法:包括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

- 结构布局: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的组织方式。

2. 文言文阅读。

- 实词、虚词的理解。

- 常见的文言实词如“之”“而”“其”“以”等。

- 文言文翻译技巧。

- 保留法:如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保留不变。

- 补充法:补充省略的成分。

例如“(余)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 调序法:调整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语序。

如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 文言文背诵与理解。

三、写作训练。

1. 记叙文写作。

-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写作素材的积累:从生活中观察、体验,积累感人的、有趣的故事素材。

- 描写方法在记叙文中的运用:通过生动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事件更生动。

2. 散文写作。

-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

- 散文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第1课时 第四单元整体阅读-学习任务单-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第1课时  第四单元整体阅读-学习任务单-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学习任务单————————核心任务:单元预习————————学习目标1.了解本单元阅读主题与策略。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初步理解本单元重点词语的词义。

4.了解本单元文学文化常识。

学习资源教科书第四单元课文、学习任务单、彩笔学习任务任务一:阅读课本P65单元概述,圈画本单元人文主题和学习策略。

然后完成下面的测评。

【测评】补全下面的单元学习框架图。

任务二:每组领取一篇朗读任务。

各组组长分配朗读任务,分别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互相纠正错误。

对疑难生字词,要用彩笔涂出,查注释和工具书解决。

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各自任务,注意:其他组同学要标记本组没有朗读的课文生字词。

然后完成下面的测评。

任务三:用彩笔在文中标出注释的词语。

同桌结合,一人联系上下文,推断词义;一人读注释予以纠正。

然后完成下面的测评。

【测评】根据后面括号内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1.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________民族主义和________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2.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_______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3.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____________,而是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____________的共产党员。

(心里充满热情。

忱,情意。

)(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原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4.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____________;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____________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____________、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3-雨的四季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3-雨的四季

整体感知
➢ 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时注意重音和停连。 3.读准字音。
整体感知
➢ 初读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1段:总写对雨的喜爱之情。 第2段: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 第3段:夏雨“别有一番风情”。 第4段:秋雨的形象和特点。 第5段:冬雨“特殊的温暖”。 第6、7段:赞美四季雨。
视觉 听觉 嗅觉
体会情感
悟“雨中情”
1.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 象和记忆,在作者笔下显得异常可 爱。对四季雨景的描绘,是一条线 索,除此之外,你能找出一条感情线 索吗?
对雨的爱恋之情。
2.朗读第1段和最后两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 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 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最喜欢秋雨图,因为它将秋雨美丽、端庄的独特魅力描 写得十分充分,表现了秋雨的沉静、稳重。
•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 彩棱镜。
•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 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 着鼻子和嘴唇。
端庄、沉静、 深情
冬雨(雪):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
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味语言
➢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的图画?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描绘 的呢?结合课文的语言说说“雨”美在哪里。
提示:请以小组为单位,先找句子,再从语言表达、修 辞手法、描写角度等方面分析。说说“我最喜欢____雨图” 及其原因。
雨的四季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6-诫子书(第1课时)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6-诫子书(第1课时)

疏通文意
二、一词多义
夫君子之行 名词,操守、品行。

三人行
动词,走。
疏通文意
二、一词多义
非学无以广才 动词,学习。 学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问、学业。
疏通文意
三、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的目标。
疏通文意
四、古今异义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今义:(环境、心情)安静。
诫子书(第1课时)
•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三个臭皮匠,顶个_诸__葛__亮_ •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些词语、歇后语和诗句都与历史上哪个人有关?
知人论世
(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目标。 增长。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疏通文意
一、重点词语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疾行,指迅速逝去。 日子,岁月。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困潦奏示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疏通文意
一、重点词语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课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课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涉及五个地名,渐次展开了一 幅千里江行图,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及对友 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 的变迁,流露出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感时伤 世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由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 想,又由无人送酒引出遥望故乡长安,再由故园之菊而慨 叹故园为战场,表达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 情,以及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知人论世
李白少年时代刻苦攻读,兼习剑术,以诗文见赏于世。25 岁出蜀远游,留居安陆,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数年后北游 龙门,至洛阳、太原,复往东鲁,南下会稽。在漫游中,广泛 结交地方官吏及著名隐士道人。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 42岁,经道士吴筠推荐,被皇帝征召赴长安,任翰林院供奉。 后被疏远,乃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又开始漫游生活。天宝十 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在唐皇室的内部斗争中,李白被牵连入 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西北)。流放途中遇赦得还。晚年 流落于襄汉及江淮一带。61岁在金陵,闻李光弼统率大军出镇 临淮,仍以多病之身请缨从军,半道病发而还,第二年死于当 涂(今属安徽)。
诵读课文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前三句在语调上建议有一个递进的昂扬,为末句的 感慨蓄势。画线词语适度重读;“落花时节”四字相对 沉缓,“又”要读出慨叹的语气,可适度延长,如一声 悠长的叹息。
诗歌鉴赏
一、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江南逢李龟年
诗人外出闯荡,满怀憧憬和喜悦,节奏轻快。
诗人渐渐远离故乡,对友人饱含不舍、思念,节 奏转入沉缓。
诗歌鉴赏
一、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峨眉山月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3课雨的四季(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3课雨的四季(学生版+解析)

第3课雨的四季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识记作家作品,准确识记重要词语,继续学会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2.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进行描写的方法。

品味诗化的语言,感受想象和联想的魅力。

4.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清行文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知识点01 梳理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

【即学即练1】作为抒情诗大王的刘湛秋在写作本文时运用了怎样的结构?文章主题部分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参考示例:本文围绕大自然的雨在四季中的不同形象、形态来写,按照总一分-总的结构来写,中心明确,层次清晰。

基本上一段一个中心意思(结尾除外),中间四段是文章主体(第2-5自然段) 具体描写各个季节雨的特点。

写得最充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我”对雨的喜欢。

第三部分(第6一7自然段),总结全文,抒发“我”对雨的爱恋之情。

四季雨的特点:春雨:清新、润泽、甜美。

夏雨:热烈、粗犷、奔放。

秋雨:沉静、端庄、深情。

冬雨:自然、平静、纯洁。

解析:梳理情节思维要领,把握核心事件或主要景物,逐段概括提炼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筛选有效信息,参考常见结构形式(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简练作答。

知识点02 探究标题含义。

目标导航【即学即练2】(一)、文章题目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答案示例:(1)更有韵律美。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从内容上看,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4)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4)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吃。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 粗粮。 冷水。 分,这里指胳膊。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介词,对,对于。 像浮云一样。
文意疏通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 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 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及难以理解的字词。 •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针对圈画出的关键词查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
明确其意思。 • 交流讨论,逐词逐句地翻译,遇到解释不一致的地方各自说明自
己的理由,讨论决定最终的翻译结果。 • 选出一位代表,把要翻译的句子朗读出来,再选一位代表,用自
己的话把语句意思说给大家听。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恳切。
仁德。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 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论语》 十二章
识孔子,知生平
知孔子 了解《论语》
关键词
通文意 借注释
工具书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文言积累
通假字
欲,不逾( yú )矩。”
《为政》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欣赏完情境课文,你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读准节奏吗?
朗读检测
子 曰 : “ 温 故/而 知 新 , 可 以/ 为 师 矣 。 ”
《为政》
子 曰 : “ 学 而 不 思/则 罔 ( wǎng ) , 思 而 不 学/则 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