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传世名句赏析 (1)
《大学》义理及现代启示
《大学》义理及现代启示《大学》所强调的修身与治学要艾不仅对中国古代学者的修身治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影响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研究《大学》义理、理解《大学》精神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传统,而且有利于现代大学精神的补充和构建。
[标签]《大学》义理止于至善智德并进与《礼记》中的其他篇章相比,《大学》所阐发的义理更为深奥,伦理政治哲学思考更多。
在唐代以前,《大学》并未引起学者们的普遍重视,自中唐韩愈掀起古文运动,《大学》始受青睐,被奉为“经书”;北宋时,宋神宗曾把《大学》颁赐众臣,以至许多政治家、学问家如苏轼等屡次在书信中提及《大学》,程颢、程颐更是首推《大学》,借其义理词章阐发自己的学术观点。
二程认定《大学》是上承孔子、下启孟子的中枢,是道统延续的关键;南宋朱熹更是将《大学》奉为先圣之书,“古今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
《大学》是对我国先秦时期儒家伦理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所阐扬的修齐治平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辐射至今。
一、《大学》理想——止于至善《大学》最早被汉儒戴圣编辑在《小戴礼记》中,形成《小戴礼记·大学》,程颢、程颐将其整理编次,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朱熹为其修改作注,形成传世的《大学》。
迄今为止,《大学》作者难以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学》是儒者所著,影响极为深远的系统论述儒家治学育德、修齐治平学说的政论文,是长久以来中国为学者治学修身的总纲,是历代封建王朝高等教育办学的指导方针。
正如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所指出的那样:“《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大学》对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古代中国乃至周边国家和地区学者修身为学思想的重要源头,其承载的精神与现代大学精神中有关学者自我修养与德行提升的追求不谋而合。
《大学》所承载的精神被概括为“三纲领”。
《大学》开宗明义,阐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选修上第五课《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复习课
《大学之道》重点字词
【第一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明:①adj-v,弘扬。②adj,美好的。 2.亲:亲近,爱抚。 3.止:至,到。 4.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5.止:目标,指“至善”。 6.静:心不妄动。 7.安:性情安和。 8.虑:思虑精详。 9.得:处事合宜。 10.近:接近。 11.道:大学的宗旨。 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 “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 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倒装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状语后置句,应为“古之于天下欲明明德者” 古代那些要想 在天下彰明美好德行的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重点字词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1.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2.不忍:不狠心,即怜悯体恤。 3.运:运转。 4.运之掌上:省略介词“于”,即“运之于掌上” 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一样容 易。 翻译:孟子说:“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古代帝王有怜爱别人的心,于是 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 理天下就像把天下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
字词句式
(一)通假字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纳”,接纳,结交) 2.若火之始然(同“燃”,燃烧) (二)古今异义 1.自贼者多 古义:伤害 (三)一词多义 1.所以 (1)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原因)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的原因)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介词,用来……的、的凭借) 2.是 (1)人之有是四端也(指示代词,这,这些) (2)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形容词,正确) (3)唯命是听(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事 (1)不足以事父母(动词,侍奉) (2)今日之事何如(名词,事情) (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动词,实践,从事)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2.状语后置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达则兼济天下名人素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于孟子的《尽心上•忘势》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他表达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豁达态度。
孟子曾仿效孔子,率门徒周游列国,随后便归隐与弟子们一起著书立说,孟子有七篇著作传世,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而《孟子》则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一书。
1、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典范(苏秦)苏秦的出生年份不详,只知道他是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他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家中以务农为生。
从鬼谷子那里毕业之后,苏秦便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
可惜他时运不济,处处碰壁。
家里的人都私底下嘲笑他,觉得他不在家老老实实的务农,反而去读书,倒是舍本逐末了。
苏秦在外游历多年没能衣锦还乡,反而落魄而归,家里非但没能给他想要的支持,还私底下嘲笑他。
也许这就是人性吧,即使是同一个家庭的成员,也是更喜欢有权有势的。
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叫做悬梁刺股,悬梁讲的是东汉的一个人刺股讲的便是苏秦。
每当瞌睡的时候,苏琴便拿出锥子用力地刺向自己的大腿,疼痛立刻使人清醒,他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读书当中了。
悬梁刺股也成为勉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成语,相信有此般决心,一定能够学有所成。
后来苏秦看到了《周书阴符》,努力钻研了一年多,终于揣摩出了合纵连横的计策,于是他决定离开家前往各国游说君王。
苏秦家中离洛阳较近,所以父母便建议苏秦前往洛阳周天子那里碰碰运气。
结果时运不济,当时的周天子是周显王。
显王周围的君臣都知道苏秦,十分瞧不起他。
显而易见,苏秦没有在周天子那里谋到合适的职位。
于是他又来到秦国,苏秦建议秦惠王称帝。
可惜秦国当时刚刚处死商鞅,而且秦国素来最讨厌说客。
秦惠王拒绝了苏秦的提议,说"时机未到,羽翼未丰",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苏秦说的。
苏秦也同样在秦惠王那里碰了一鼻子灰。
后来他在燕国得志,也不难理解苏秦为何对燕国忠心耿耿,知遇之恩不知何以为报,唯有忠心耿耿,努力的为燕国谋求最大化的利益。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导学案
4.2大学之道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并把握《大学之道》的要旨。
3.把握本文中的“三纲”“八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借助相关工具书理解并背诵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整体阅读,点面结合。
在弄懂重点语句的基础上,理清各句和各段之间的联系,把握本文主旨。
3.通过诵读和讨论,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追求高尚的品德。
三、知识拓展1.作者简介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后世称其为“小戴”。
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
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
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
2.背景资料《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到南宋时,朱熹力作《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熹又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
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甚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文题解读“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导学案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导学案4.2大学之道一、研究目标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并把握《大学之道》的要旨。
3.把握本文中的“三纲”“八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借助相关工具书理解并背诵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整体阅读,点面结合。
在弄懂重点语句的基础上,理清各句和各段之间的联系,把握本文主旨。
3.通过诵读和讨论,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追求高尚的品德。
三、知识拓展1.作者简介XXX(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后世称其为“小戴”。
XXX与叔父XXX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
XXX时,XXX以博士参与XXX论议,官至九江太守。
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汉书》记载成书于XXX初七年。
2.背景资料《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到南宋时,XXX力作《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XXX又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
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甚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XXX解读“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XXX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大学》传世名句赏析
《大学》传世名句赏析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
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
德:德行。
亲:更新。
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
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定,心志的定向。
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
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
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齐:管理。
修:修养。
正:端正。
致:推极,获取。
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实用参考]《大学》名句赏析
《大学》名句欣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
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
德:德行。
亲:更新。
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
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定,心志的定向。
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
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
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齐:管理。
修:修养。
正:端正。
致:推极,获取。
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大学》传世名句赏析
《大学》传世名句赏析作者:春云如烟1.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四章。
道:言说之意,指治国的道理。
【译文】就是说得到人民的心,就能得到整个国家;丧失民众的心,就会丧失整个国家。
【赏析】儒家治国思想是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以民为本。
这句话所阐述的道理和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同出一辙。
在上位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把人民做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
有仁德的君主,应顺应民心,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宽以待民,善待民众,关心民众疾苦,让民众安居乐业。
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自然保有天下。
这种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2.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注释】先自《大学》第十四章。
【译文】财富积聚了,民众就会离散,财富分散了,民众就会集聚。
【赏析】治理国家,财用之源来自人民的辛勤劳动。
国君若能从爱民出发,节约用度,使人民能生活充裕,以达到爱民、善民、富民的目的,人民自然而然会人心归向,辛勤耕作,贡献国家。
如果国君只求自己聚敛财物,满足奢侈荒淫的享乐,那么,所属臣下就会争财逐利,中饱私囊,造成内乱四起。
既然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当然不会努力耕作,导致人心涣散,人人见利轻义,上下都会陷于祸乱,最后招致国家败亡。
所以,《大学》强调为上者要修养道德,公正无私,廉洁自律,与民同乐,拥有了人民,才是正真的拥有财富。
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译文】对事物深入研究以后,知识就能丰富,知识丰富以后,诚意就能证实,诚意证实以后,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赏析】这段话是对上一段话相对的复述。
上一段话说明要明明德平天下,最终推到人要学习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
四书五经名句
四书五经名句篇一: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四书五经四书名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论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五经名句《诗经》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尚书》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礼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朱子家训》[1]
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xiū。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lián。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yōngsūn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nángtuó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柏庐《朱子家训》原文、译文(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
《大学》教案
《大学》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大学》教案《大学》教案(通用14篇)《大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鲁迅先生的十大传世名言及赏析
鲁迅先生的十大传世名言及赏析鲁迅先生的十大传世名言及赏析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有诸多的名言警句流传于世,有时在儿时的课本上,有时在交流的对话当中,都有鲁迅先生的名言浮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迅先生的十大传世名言,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1、(中国历史上只有)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灯下漫笔》普及指数:★★★★ 深刻指数:★★★★★★千百年来,无数的的哲学家、思想家、史学家穷尽一生苦苦探索人类历史的规律,答案可以说五花八门。
然而鲁迅独辟蹊径,指出了人类历史其实只存在三个时代,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没有奴隶的时代。
而过去的中国实际上只有前面两个时代,第三样时代则需要现代的青年去努力奋斗。
鲁迅对历史的这一概括,可以称得上是简单明了的天才创造。
那么今天,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呢?我们青年人都在做些什么呢?凭借超出五星级的深刻指数,位列榜首。
2、救救孩子!——《狂人日记》普及指数:★★★★★ 沉痛指数:★★★★★《狂人日记》揭示了中国数千年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凡是读过这篇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记得这样一个情节:狂人在翻开历史的时候,见到每页都写满“仁义道德”几个字,可是研究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到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
中国人从一出生时起就要接受所谓的“仁义道德”的教育的,其实,不过是在教授着如何吃人罢了。
然而,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
鲁迅通过狂人的嘴巴喊出了:“救救孩子!”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纪念刘和珍君》普及指数:★★★★★ 悲壮指数:★★★★★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为他遇害的学生写了一篇悼念文章《纪念刘和珍君》。
在这句句是血,字字带泪的千古名文中,鲁迅歌颂牲者为“真的猛士”,而蔑称自己是“苟活者”。
鲁迅称他们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哀痛者,即为自己的民族的贫弱而哀痛;幸福者,即为自己能够献身民族的独立富强而幸福。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课件2(第1课时)
(4)孔子在回答子贡的提问时,强调了“恕”,我们应该如何 理解“恕”的含义?பைடு நூலகம்
(2)如何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一章?儒家倡导怎样的精神 和价值取向?
①曾子在这一章中,论述了“士”在当时社会的立身处世之道。 士,即读书人,在当时是升入贵族阶层的过渡身份。士的求仕之路 在当时还十分狭窄,“不可以不弘毅”这句话犹如一声响,使得士 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弘毅是对士人内在德性的要求,只有具备了宏 大刚毅的品性,才能有这般浩然正气。
“恕”是宽容、宽恕的意思,就是要体贴、理解别人。忠恕之道 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把忠恕之道看作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 则。“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所 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的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儒家伦理的大特色。
布置作业
1.背诵《<论语>十二章》,并能准确默写。 2.联系实际,请你谈谈当代青年人应该如何践行“士不可以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写一篇文章来谈谈你想法。
(2)如何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一章?儒家倡导怎样的精神 和价值取向?
曾子树立起了坚强不屈的伟大人格,而这伟大人格的树立是长期 锤炼的结果。孔子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曾子讲“士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讲“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 些思想一脉相承,形成了儒家伟大的胸襟、恢宏的气魄、坚持到底 的韧性精神。曾子的这番话,表达了士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那种 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
内圣外王相一贯张载的《大学》诠释与经典解读
收稿日期:2021-02-15作者简介:贾午炜,男,山西吕梁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明理学。
内圣外王相一贯:张载的《大学》诠释与经典解读贾午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6)摘 要:张载对《大学》的诠释虽并未紧贴原文进行注解,但整体脉络和内在精神却与《大学》多有契合,二者都是由“内圣”推扩出“外王”,形成内外相养之道。
在具体内容上,张载在《大学》概念体系之外又提出“虚心”的内圣工夫作为补充,虽然在晚期作品《正蒙》中放弃了这一讲法而改为“大其心”,但二者的理论内涵多有相似。
“内圣”推出的“外王”学重点关注内圣工夫外显出的威仪,并配之以迁善改过作为补充,在阐述外王之后,又以“生财有大道”章为切入点,引入更具普遍意义的“仁德”作为结尾。
以《大学》诠释为例,可以见出张载经典诠释与哲学体系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了张载丰富的思想世界。
关键词:内圣外王;《大学》诠释;张载中图分类号:B2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21)03-0060-06 0 引 言宋代以来,随着民间儒生的推崇与官方的重视,《礼记》一书在儒家众多经典中渐渐脱颖而出,其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曾为五经之一的《仪礼》。
生长于这样的学术氛围中,尤其在青年时期曾受范仲淹劝读《中庸》的指点,张载对《礼记》诸篇亦较为重视,并曾留下《礼记说》。
不过遗憾的是,该书因四处散佚而并未传世,所以在中华书局版的《张载集》中无法收录这部分内容,这导致了长久以来学界对张载《礼记》诠释及相关思想的研究略显单薄。
但这并不代表这些文献不重要,尤其是其中对《中庸》《大学》诸篇的解读,不仅能用来分析张载早、中期的哲学体系,而且也能在与《正蒙》等书的比较中,看出他从中期到晚期的思想变化。
所幸的是,林乐昌编校的《张子全书》重新将这部分内容收集起来,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本文拟从《大学》一篇入手,沿着张载的诠释理路,分析张载在这一过程中搭建的理论体系。
中华传世家训经典名句
中华传世家训经典名句家训是一种家族传统,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尊重和传承。
它是家族智慧的凝结,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家风和家训。
中华家训经典名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理,是父母教导子女的经典名言,也是对后人的激励和教诲。
本文将围绕中华传世家训经典名句展开探讨,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家风和家训。
一、《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著作,是中国古代家训重要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孩子的第一部书。
它的作者是北宋大儒程颢,内容包括了学习、健康、饮食、礼仪、家务等方方面面内容,是教导子女如何做人处世的经典之作。
《弟子规》中有许多家训经典名句,这些名句对我们现代人的教育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1.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敬父母,顺从父母的意愿,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2. 另外一句话是:“放在心,莫放口,放在口,莫放心。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谨慎言行,说话之前要三思而后行,以免伤害他人,更要避免说出后悔的话。
3. 还有一句是:“勿谓学多诲,惟学之道,勿恃己之方,平始修。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要持之以恒,不断学习进取。
二、《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学派的代表作品,内容丰富,包括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
其中有很多家训经典名句,这些名句对我们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观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1. 其中有这样一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理解人,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要学会理解别人的观点。
2. 另外一句是:“人之心,不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推断他人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包容。
3. 还有一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立身处世、修身养性,同时要为他人着想,不要忘记我们的社会责任。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上期第一次学情调研九年级语文(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班级举行“弘扬君子之风"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聊君子时尚】君子之风是泰山压顶时,宁折不弯的刚毅;是lí明来临前,泰然自若的豪迈: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坚持;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气……君子之风是一种与世俗陋习坚决不相容的鲜明态度.是一种不被权势富贵腐化的行为……唯有以蓬bó、俊拔的思想方能达到这种境界。
君子之风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灵凌驾于万物之上,真正做到远离人云亦云,远离评头论足,远离似是而非!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shéxiān fúB.zhéxiǎn fúC.zhéxiān fǔD.sh éxiǎn fǔ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lí()明蓬bó()【知君子生平】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与唐代韩愈、白居易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C.林徽因,建筑学家、文学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D.余光中,诗人、散文家,出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
【吟君子诗文】4.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填入古诗文名句。
(6分)中华君子之风,灼灼有辉光。
“①_____,②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对刚直劝谏、匡正祛邪的坚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苏东坡对高尚情趣的追求:“③_____,④_____"(《月夜忆舍弟》)是杜甫望月抒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朱子语类》三则(知识讲解)
《朱子语类》三则(知识讲解)谓的四书,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这四个著作之所以能够并列在一起,就是朱熹的挑选。
他不但挑选,而且用了毕生精力为之注释,据说直至去世前还在修改。
朱熹在《四书集注》当中,不重训诂,把对文字的解释放在次要的位置,而重在义理,朱熹以精炼的文字,阐述了他的理学思想,把《四书》纳入了程朱理学的轨道,如他的门徒所说,这是一部“覃思最久,训释最精,明道传世”之作。
可能有人认为,朱熹的弟子是吹捧自己的老师吧,实际不是。
即使以今天眼光来看,《四书章句集注》仍然是读四书的最重要参考书。
朱熹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门客弟子众多。
朱熹的门客九十多人仿照孔门弟子编纂《论语》的先例,记录、编纂了朱熹讲学时的一些问答,这就是《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由于《朱子语类》的记录方式是口语化的,加上南宋距离现代并不久远,所以,今天我们看这部书并不觉得言辞古奥,相对而言是比较浅近的。
注意,这里说的是言辞上的浅近,而不是意思、道理上的肤浅。
《朱子语类》《朱子语类》,是朱熹长期讲学的记录稿。
朱熹的门人九十多人记录了他的讲学问答。
《朱子语类》由黎靖德在南宋度宗成淳六年(1270)编辑出版,是一部较为完备的记录稿。
记录稿采用了语录体的分类汇编形式,全书共140卷,分为“理气”、“性理”、“自学”、“治道”、“训门人”等26门,约200万字左右。
《朱子语类》内容涉及哲学、宗教、伦理、经学、教育、自然科学、治学态度等方面,是研究朱熹思想与朱子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字词汇总数(shù)过:几次略晓:大略通晓厌:通“餍”,满足得趣:明白其中旨趣愦愦(kuì):昏乱不清醒芜秽(wúhuì):杂草丛生交战之机:交战的关键战战兢兢:害怕而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仁:实现仁德自家:自己大段:仔细以为:以……为切己:切身说话:说教睹:察看剖(pōu)判:辨别,分析喻:明白不肖:不才,不正派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意课文精要理解主旨第一则这一则的主要内容是朱子讲读书方法。
7《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 知识梳理及能力训练 统编版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换股解套九大原则换股是一种主动性的解套策略,运用得当的话,可以有效降成本,增加解套机会。
但换股也是有风险! 对大的解套手法,如果一旦操作失误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投资者在换股时要非常慎重,实际应用中要掌握换股的规律:一、留小换大。
小盘股因资重组成本低等原因容易被更多的庄家选中控盘。
从而使小盘股股性较活,走势常常强于大盘。
所以,小盘股是跑赢大势和手中滞涨股的首选品种。
二、留低换高。
低价股一般容易被市场忽视,投资价值往往被市场低估,而且低价股由于绝对位低,进一步跌空间有限,风险较低。
如果是从高位深跌下来的低价股,因为离上档套牢密集区较远,具有一定涨升潜力。
而高价股本身的价格就意味着高风险,使高价股面临较大调整压力,所以,换股时要换出高价股,留住低价股。
三、留新换老。
新股、次新股由于未经过扩容,流通盘偏低,容被主力控盘。
而且上市时间不长、没有被疯炒过的次新股,上档套牢盘轻。
加上次新股刚刚上市募集了大量现金,常具有新的利润增长点。
这些因素都很容易引起主流资金的炒作热情。
四、留强换弱。
弱势股的特征:如果大盘调,弱势股就随着大盘回落,幅度往往超过大盘;如果大盘反弹,弱势股即使跟随大盘反弹,其力度也较大盘弱。
所以,投资者一旦发现自己手中持有的是这类弱势股,无论是被套还是获利都要及时清仓,另选强势股。
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资金的利用率。
五、留有庄股换无庄股。
有庄股是指有主力介入的股票,介入的主力凭借雄厚的金往往不会随大盘的起落,而不断推高股价,呈现出强者恒强的走势。
无庄股由于缺乏主力资金关照,里面大多是一些小散户在里面苦苦支撑,如果持有这股,就只能和其他散户一起苦撑了。
六、留新庄股换老庄股。
因为老庄股无论以前是否有过巨幅拉升,或无论是否有获利的时间及空间,只要在长期的时间成本压制下,老庄股都非常容易考虑到如何择路而逃,所以,老庄股的上升空间和上升力度都值得怀疑。
新庄股指的是主力介入时间没有超过1年的个股。
由于新资金刚刚介入,其爆发力往往超过老庄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名句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
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对事物深入研究以后,知识就能丰富,知识丰富以后,诚意就能证实,诚意证实以后,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4.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译文】所说的证实自己的诚意,就是要不要自我欺骗,如同厌恶奇异的臭味,如同喜欢美好的色彩,这叫做自我满足。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有钱的人能够光彩他的房屋,有仁德的人,会修养他的身心,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所以君子一定要证实自己的诚意。
6.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作为臣下,就要达到恭敬;作为儿子,就要达到孝顺;作为父亲,就要达到慈爱;与国民交往,就要达到诚信。
7.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译文】后代君子尊敬所应尊敬的贤人,亲近所应亲近的亲族,普通一般人享受所得到快乐,利用所得到的利益,所以才终生不忘记前代圣王。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译文】所说的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是国君敬重老人,人民就会崇尚孝道;国君尊敬长者,人民就会崇尚恭顺;国君怜抚孤儿,人民就不会背弃。
10.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就是说得到人民的心,就能得到整个国家;丧失民众的心,就会丧失整个国家。
11.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译文】财富积聚了,民众就会离散,财富分散了,民众就会集聚。
12.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13.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采用忠诚信义来争得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14.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增殖财富有个大原则,就是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就会使财富长久充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