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函数》word集备教案

合集下载

数学八年级上册《函数》教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函数》教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设计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4.能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并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等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与一次函数中k与b的实际意义.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一次函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它1.课程标准分析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函数的概念;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2.通过用函数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建模思想,建立符号意识;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的活动1播放洋葱数学有关函数的数学史。

学的活动1观看洋葱数学有关函数的数学史。

活动意图说明:承接上一学期变量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变量之间关系的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感受研究函数的必要性。

环节二: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教的活动1问题 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规律吗?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右图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上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是多少?给定一个t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值吗?问题2.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2300vs ,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1)公式中有几个变化的量?计算当v分别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学的活动1畅所欲言,分享体验。

举手回答: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函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函数的性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函数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代数式等基础知识,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

2.难点: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函数的性质的推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函数的实例、函数的图片、函数的性质的推导过程。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如气温、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如解析式、图像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并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的理解。

北师大版八上6.1《函数》word教案1

北师大版八上6.1《函数》word教案1

7.2 认识函数(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会根据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并列出函数解析式;2.掌握根据函数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函数值,或是根据函数值求对应自变量的值;3.会在简单的情况下根据实际背景对自变量的限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过程性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归纳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2.联系求代数式的值的知识,探索求函数值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求函数解析式是重点.◆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化归为解不等式(组)学生不易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通过前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什么是函数、还有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师:请同学们大声的告诉老师。

生齐声: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师:(引题)这节课呢我们着重地来研究用解析法表示函数时所碰到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7.2 认识函数(2)二、例题讲解首先我们一起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例1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0,底边长为y,腰AB长为x.求:(1)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腰长AB=3时,底边的长.师分析:(1)问题中的x与y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什么形式给出? (2x+y=10)(2)这个等式算不算函数解析式?如果不算,应该对等式进行怎样的变形?(3)结合实际,x与y应满足怎样的不等关系?在师的分析下由学生来回答,再由师板书且作如下归纳 (1)在求函数解析式时,可以先得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式,然后解出函数关于自变量的函数解析式;(2) 在用解析式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也就是在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①代数式要有意义;②要符合实际.不过老师在这里特别要强调:若题目只要你求函数解析式而没要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我们只要写出解析式即可,而不需求出它的取值范围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案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案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案1一. 教材分析《函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以及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对一些数学概念和符号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联系还不够明确,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函数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案。

2.与生活相关的函数实例。

3.小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函数的定义,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会用函数表示一些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物理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函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如上所示,供您参考。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对函数概念、性质和应用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和函数图像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函数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代数式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可能较难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应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性质。

2.学会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函数图像的绘制工具。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如“某商场举行打折活动,商品的原价和折扣价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定义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用PPT或板书展示。

同时,用具体案例来说明函数的性质,如“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来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

可以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个函数,绘制其图像,并分析图像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对函数性质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利用函数模型来描述某种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讨论。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4.1函数》word教案 (4)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4.1函数》word教案 (4)

4.1函数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2.根据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地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表格法、图像法、关系式法.4.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乐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难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函数关系的判断.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然后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三个实例进行自主学习,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抽象性和独立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学法:通过反复比较与探究,函数的基本特征,理解函数概念. 采用小组讨论和讲练相结合的方法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做函数;采用探索发现法学习函数的概念.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实物展台.学生准备:练习本、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变化的量,你了解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吗?如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输液时间与相应时间内的水滴数目……了解这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而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模型,其中最为简单的是一次函数,什么是一次函数?它对应的图像有什么特征?用一次函数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想了解这些吗?本章我们就将研究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函数》.【教师板书课题:4.1函数】师:你坐过摩天轮吗?想一想,如果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在摩天轮的转动过程中,共有两个量在变化,即旋转时间t (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 (米).右图反映了旋转时间t (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 (米)之间的关系.你能根据图像填写下表吗? 对于给定的时间t ,相应的高度h 确定吗?设计意图:一连串的疑问句加上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点明本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活动1:感受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给定一个变量的值,会求另外一个变量的值 情境一:师:(多媒体展示)瓶子和罐头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你能结合下图完成表格吗?生: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也在增加. 生:观察、思考、交流后完成表格.情境二:师:(多媒体展示)假设小刚骑自行车到校上课,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匀速行驶.(1)在小刚骑车到校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量?(2)在上述量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3)说出小刚骑车1分钟、2分钟、t分钟的路程分别是多少?(4)在上述变量中,变量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式是什么?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1)时间、路程、速度(2)时间、路程是变量、速度是常量(3)50米,100米,50t米(4)s=50t.情境三:师:(多媒体展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假若温度降低到-273℃,则气体的压强为零.因此,物理学把-273℃作为热力学温度的零度.热力学温度T(K)与摄氏温度t(℃)之间有如下数量关系:T=t+273,T≥0.(1)当t分别等于-43,-27,0,18时,相应的热力学温度T是多少?(2)给定一个大于-273 ℃的t值,你能求出相应的T值吗?生:(交流后得出答案)生1:公式中有两个变量,分别是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函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函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函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函数概念和性质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接着,通过探究函数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基本性质。

最后,教材还介绍了函数图像的特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来理解函数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函数的本质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2.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基本性质。

3.能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来理解函数的性质。

4.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三个要素的理解。

2.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理解和应用。

3.函数图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应用。

2.探究教学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基本性质。

3.数形结合教学法:通过观察函数图像,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函数图像的课件或黑板。

3.与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每天跑步的速度是恒定的,请问他跑步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引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函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函数的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其他函数例子,并解释它们的特点。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函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以及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中的函数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代数知识,对变量、方程有一定的认识。

但函数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

2.理解函数的性质,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函数现象。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函数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函数的意义;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索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函数现象。

2.实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入函数概念。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函数现象,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物价随时间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

2.呈现(10分钟)介绍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解释函数的表示方法。

如y=2x+1,x表示自变量,y表示因变量,2和1为常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的实际问题,尝试用函数表示这些问题。

如一个人骑自行车行驶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10t(假设速度为10km/h)。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函数的性质,判断给定的实际问题是否为函数。

如一个人身高与年龄的关系,是否为函数?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函数的内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优惠券的使用、手机话费的计算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函数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会使用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代数基础知识,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但函数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函数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能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2.学会用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函数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实例的PPT。

2.实际问题: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函数。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函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某水果店售价为每千克x元,求购买y千克该水果需要支付的总价”,让学生思考这些实际问题与数学函数之间的关系。

2.呈现(15分钟)介绍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函数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那么y就是x的函数。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解析式和列表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如:“已知函数y=2x+1,求当x=3时,y的值是多少?”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函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函数》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函数》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函数》教案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对函数概念、性质和应用进行初步了解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和函数图像的识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函数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方程、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函数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

2.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函数图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函数图像的识别和绘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讲授法: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引导学生理解。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函数图像,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函数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及实例。

2.练习题:包括简单函数的识别和绘制。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引入函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种变化关系?引出函数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引导学生理解。

用PPT展示函数图像,让学生观察、分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绘制一些简单函数的图像,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在绘制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函数图像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识别和绘制函数图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次函数1.1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次函数1.1函数(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次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数量关系随着另一个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购物时,商品的总价随着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一次函数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次函数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函数的定义: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多对一关系,能够正确表示函数关系;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k≠0,k、b为常数),让学生熟练记忆并能够运用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解决相关问题;
-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了解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的性质: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1)函数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例如,一个班级的学生和他们的身高构成一个函数关系,每个学生的身高是唯一的,对应于他的姓名;
(2)一次函数一般形式:通过实际例子(如购买物品,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k和b的物理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一次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通过具体问题,如一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取值范围,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性质应用于求解实际问题,理解单调性在求解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函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函数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函数图像。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函数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和几何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函数的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能够说出函数的定义。

2.了解函数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函数的性质。

3.能够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

4.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函数图像的画法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应用。

2.实例教学法: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函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展示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和探究。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电梯的运行、温度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数学模型。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用PPT课件呈现函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然后,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函数图像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分析给定的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分析其中的函数关系,并画出函数的图像。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初中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函数性质和图像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和函数的图像。

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图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函数的性质和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性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函数的性质。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课堂练习和拓展的内容。

3.板书设计:合理安排板书内容,突出函数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变化、物体运动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函数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索函数的性质。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得出函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函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函数的概念、性质及简单的函数图像。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函数是一种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还介绍了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和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对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难以理解函数的本质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意义,并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知道函数的定义要素;2.了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3.能够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并能用函数模型进行描述;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及其定义要素;2.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3.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意义;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形和实物展示函数的性质,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函数图像,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函数概念、性质及实例的课件;2.教学素材:收集生活中的函数实例;3.练习题:准备巩固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练习题;4.板书设计: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如气温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函数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函数的定义要素,如自变量、因变量和函数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绘制一些简单函数的图像,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观察和分析函数的性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函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式。

2.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基本例子。

3.能够根据给定的函数进行问题求解。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式。

2.函数性质及其应用。

3.函数问题解决方法的培养。

教学难点:1.函数定义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2.讲义、教学演示软件3.学生练习册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提问:你们能说出一些函数的例子吗?2.展示一个简单的函数图像,引导学生猜测其函数表达式。

3.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今天的主题。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呈现《数学八年级上册》中“函数”的概念。

2.解读教材对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基本性质。

3.教师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映射表示法、解析表示法、图像表示法等。

三、函数性质(25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了解函数的增减性和奇偶性。

2.教师通过多个例子进行解析,讲解函数的单调性和有界性。

3.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最值和极值,并解释其意义和用途。

四、函数的应用(20分钟)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函数性质的练习。

2.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函数,如购物折扣、等速直线运动等。

3.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小结与拓展(15分钟)1.教师小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提出几个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更多应用场景。

3.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概念讲解、性质讨论、应用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函数》word说课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函数》word说课教案

第六章一次函数1.函数一、学生起点分析在七年级上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体会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了探索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并用符号进行了表示;在七年级下期又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了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普遍性,感受了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些方法和初步经验,为学习本章的函数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内容。

●教材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1个学时。

教材中的函数是从具体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中抽象出来的,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存在的大量的变量之间关系,进而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与原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感性材料,让学生分析了大量的问题,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存在两个变量,而且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的表示方式是多样地,如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表示,可以通过画图像的方法表示,还可以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表示,但都有着共性:其中一个变量依赖于另一个变量。

●教材地位及作用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知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函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和规律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2.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概括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3.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函数》精品教案

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函数》精品教案

第四章一次函数1 函数【知识与技能】1.认识变量、常量,并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逐步感知变量之间的关系.2.了解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开展合情推理,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情感与态度】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变量、常量,用式子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材第75页内容.【教学说明】用学习身边熟悉的娱乐活动引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函数的概念.做一做并思考:教材第76页“做一做〞.【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的形式,体会当一个变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发生变化的过程,为下面理解函数的概念做了充分准备.【归纳结论】在上面的案例中,都有两个变量,给定其中某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表示方法一般有:列表法、关系式法和图象法.讨论:上述问题中,自变量能取哪些值?【教学说明】不同的学生可能答案不一样.但是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自变量要符合此题的实际意义,不能认为是任意实数.【归纳结论】对于自变量在可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a,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称为当自变量等于a的函数值.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现将500本笔记本捐助给贫困学生,每人5本,写出余下的笔记本数y〔本〕和学生数x〔名〕之间的关系式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2.某型号的汽车在路面上的制动距离s=v2/256,其中变量是〔〕A.s,vB.s,v23.写出以下问题中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1〕用总长为6m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场地,求长方形的面积S与另一边长x 之间的关系式;〔2〕用总长为l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场地,长方形的面积为60m2,求l与x之间的关系式.【教学说明】让学生独立做,加强对函数及有关概念的理解,教师通过学生反应的信息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处理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并加强训练.【答案】1.y=500-5x,0≤x≤100且x为整数;2.A3.〔1〕S=x〔3-x〕=3x-x2,其中3是常量,x、S是变量;〔2〕l=2〔60/x+x〕,其中60、2是常量,l、x是变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忆函数、变量、常量、函数值等概念.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缺乏?请与同学交流.【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有关知识点,学生大胆发言,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有助于消化理解.1.布置作业:习题4.1第1、2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相应练习.函数是学生接触的最新鲜的事物,不容易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案例不断让学生去体会函数的意义,便于今后的实际运用.第1课时二次根式【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能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正确运用公式:.【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比拟、总结二次根式根本性质的过程,开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2.通过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究,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经历观察、比拟、总结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表达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与化简.【教学难点】二次根式的化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察以下代数式:这些式子都是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教学说明】通过学生观察、总结归纳这些式子的特点为给二次根式下定义做好准备.【归纳结论】它们都含有开方运算,并且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二次根式有些什么性质呢?让我们一起去研究吧!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二次根式的概念与化简做一做:〔1〕计算以下各式,你能得到什么猜测?〔2〕根据上面的猜测,估计下面每组两个式子是否相等,借助计算器验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学说明】学生亲自计算,通过观察、猜测,借助计算器验证得出结论,这比教师讲无数遍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为后面归纳二次根式的根本性质作了很好的引导.【归纳结论】即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各个因式算术平方根的积,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数的算术平方铲除以除数的算术平方根.注意:a、b的取值范围不能忽略.【教学说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学生对于例1比拟容易理解,教师对于例2可以适当点拨.【归纳结论】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注意:化简时,通常要求最终结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以下式子是二次根式的有〔〕个.2.以下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3.化简: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0,一条直角边长为15,求另一条直角边长.【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运用的掌握情况.便于及时纠正错误,得以强化提高.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忆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等知识.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与同学们交流.【教学说明】通过对新学知识点的回忆,总结得出,及时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共同提高.1.习题2.9第1、2、3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相应练习.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进行化简.学生对于比拟直观一些的二次根式的化简很熟练,但对于略微复杂一点的二次根式的化简还不能够到达灵活自如,有待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大训练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6.1知识技能1
板书设计
6.1函数
一学习目标
二自学提示
三探究新知
函数的概念
(1)两个变量
(2)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
(3)当一个变量取一个确定的值时,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四当堂训练
五小结
六作业
四拓展探究
1对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本节课的例题、课堂练习中可以大致的归纳出三种:————、—————、————。
2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钟增加2米/秒。
(1)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3.5秒时小球的速度为多少?
(3)哪个变量是自变量?哪个变量是它的函数?
小组讨论结果,由学生回答,说明得到答案的思路和过程,最后由学生评议。
(1)完成课本P178,答案小组核对。然后探讨在这三个问题中的共同的与相异点,你能说出函数的概念吗?
(2)你对函数的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小组讨论结果由学生评议。
三当堂训练
出示练习题(一)
1设路程为s(千米),速度为v(千米/时),指出下列各式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1)v= s/6(2)t=50/v(3)s=15t+t2
2矩形面积等于长乘宽,S=ab
(1)若a=10,则S、b是_____量,a是_____量。(2)若b=5,则b是____量,S、a是_____量。
(3)若S=80,则S是_____量,a、b是_____量。
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让学生明确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是相对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做函数,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经历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自学指导:
(1)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177旋转时间t (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表。
(2)讨论:对于给定的时间t,相应的高度h确定吗?
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完后小组内核对答案,教师点评。
五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可总结出函数的概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有两个变量;
(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变化而变化;
(3)自变量每确定一个值,函数就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
六作业
课本P179随堂练习1
出示练习题(二)
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函数与自变量:
(1)每个同学购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是2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计划购买50元的乒乓球,求所能股买的总数b与单价a(元)的关系。
说明: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函数的定义去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保南中学集体备课稿
设计人:马伟莉
备课组长签名
包组领导签名
授课教师签名
年段
八年级
学科
数学
主题单元
课题
6.1函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函数产生的背景和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做函数。通过对函数概念的探索,初步删、点评、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六章第一节——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