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宋中后期两大词学流派对词体诗化理论的贡献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汇总,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汇总,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汇总,建议收藏!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被归入各种流派。

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

了解和熟悉它们,对于诗歌欣赏大有裨益。

【屈宋】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等。

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

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三曹】三曹指汉魏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南朝三谢】南朝三谢是对南朝三位谢姓名士的称呼,分别是谢灵运,谢惠连,谢朓。

【元嘉三大家】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鲍照、谢灵运、颜延之,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宋代诗词流派及其风格特点

宋代诗词流派及其风格特点

宋代诗词流派及其风格特点1. 概述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高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多个不同的诗词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2. 赋、骈文与律诗在宋代,除了继承了唐代艺术传统的律诗外,《赋》和《骈文》也成为了重要的文学形式。

其中,《赋》是用散文形式以辞章生动地描写人物、山水景色或历史事件;《骈文》则是用对仗工整、语言华丽的方式书写故事或议论。

这些文体在宋代得到广泛运用,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3. 宋辽元三传统宋代形成了三大主要传统流派:北方辽宁地区的辽传统、南方江淮地区的江传统以及中原河南地区的元传统。

每个传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反映了当时地域之间文化交流与碰撞。

3.1 辽传统辽传统主要以诗歌为主,其特点是豪迈、雄浑和激昂。

辽传统的代表作家有岳飞、李煜等人。

他们用直接明快的语言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歌颂英雄气概和报国精神。

3.2 江传统江传统主要以词为主,其特点是婉约、细腻和柔美。

江传统的代表作家有李清照、陆游等人。

他们通过描绘感情世界、抒发个人情感来表现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3.3 元传统元传统是宋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刚健、豪爽和富有创新性。

元传统的代表作家有辛弃疾、陆希声等人。

他们以自由奔放的创作态度,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个人感受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深厚感情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4. 乐府而归宋代还出现了一种与前几个流派不同的风格——乐府风格。

乐府古体诗是以曲调悠扬、节奏明快为特点,在宋代得到大力发展在文人圈内广泛流传。

乐府诗的内容多涉及社会民生,常以婉转的音乐节奏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情感。

5. 总结综上所述,宋代诗词流派丰富多样,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北方的辽传统豪迈雄浑,南方的江传统细腻婉约,中原地区的元传统则刚健豪爽。

乐府风格则以其曲调悠扬和表达社会民生的能力而脱颖而出。

这些不同风格的交融与碰撞,丰富了宋代诗词创作的艺术成果,也为后来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
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
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秾丽中寓有清刚之气。
《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 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 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 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 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 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 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周邦彦在音律、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严整的艺术 规范,而另开一派。
这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情调并存的繁荣期,也 是名家辈出的创造期。
第一节 黄庭坚和晁补之 一、黄庭坚词雅俗并存与兼学苏柳
黄庭坚论词是雅俗并重。
黄词创作主要是沿着苏轼开拓的方向,朝两
个方向发展:一是抒情的自我化,即表现自我刚直
倔强的个性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使词的题
第五节 周邦彦 一、周邦彦的生平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 他与属于旧党的苏门词人不同,在政治上倾向
于变法的新党。他28岁时,因向神宗献《汴京赋》, 歌颂新法,而大获赏识。
第五节 周邦彦 一、周邦彦的生平
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门诸君子纷纷回到朝 廷,周邦彦则被挤出京城。
等到新党上台把持朝政,苏门词人尽遭远贬, 周邦彦重返朝廷,官到提举大晟府。
词的革新,创作也步趋其后。
其词最突出的主题是吟咏隐逸,自抒被迫退
隐后的心境,为后来隐逸词的创作提供了范例。如
《摸鱼儿·买陂塘》(见下页)

第五编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第五编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在北宋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 本色的“词手”。 柳永的慢词,篇幅容量大,又长于铺叙,但 有些结构单一疏散,语言俚俗,过于直露, 而缺乏深长的韵味;五代以来的小令,语言 含蓄,结构缜密,意境深婉,但体制短小, 韵味有馀而容量不足。
秦观以小令作法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 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 效果。
晁补之在理论上认同苏词的革新,创作实 践上也步趋其后;又由于像苏轼一样历经 宦海浮沉,屡遭贬谪,因而词中颇多人生 的不平和失意的苦闷。
黄庭坚和晁补之词的成就不如同门的秦观, 但在当时人们纷纷指责苏轼革新词体之际, 他们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给苏轼以有力的 支持,壮大了苏词的声势,对词的革新和发 展有重要的意义。
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 特点。如《瑞龙吟》《兰陵王》和《六丑》 等,声腔圆美,用字高雅,符合南宋雅士 尤其是知音识律者的审美趣味,因而受到 更广泛的遵从和效法。
周词音律和谐,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 音色协调一致。
周词还特别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 律的和谐统一。
秦观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词卓然 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体现出婉约词的 艺术特征。秦观对另外两位婉约词的代表 作家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有直接影响。
第四节 侠骨柔肠的贺铸
贺铸 (1052—1125) 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 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 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
贺铸作词“满心而发,肆口而成” ( 张 耒 《 东山词序》),抒发自我的人生感 慨,表现自我的人格精神。
二是使词的题材进一步贴近自我的日常生 活。
黄庭坚今存 192 首词中,有 30 多首艳词和 俗词。 黄庭坚的这些侧艳俚俗之词,是玩世不恭、 嘲弄世俗的创作心理使然,没有什么审美价 值,内容也不大健康。

第三节 北宋中后期词

第三节 北宋中后期词

(二)苏轼对词的开拓革新
• • • • • • 总体特色:以诗为词。 1、突破传统的词学观念 2、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 3、开创豪放词风,兼具多种风格 4、艺术手法多样、打破常规定式 5、语言高度诗话
(二)苏轼对词的开拓革新
• 1、突破传统的词学观念 • (1)诗词一体(教材p63-64) • “追求壮美的风格和扩大的意境,词品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该像作 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 (2)“自是一家”(教材p63-64) •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 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指《江城子〃密州出猎》),令东州壮 士扺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与鲜于 子骏书》) •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 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 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续录》)
3、开创豪放词风 兼具多种风格
• (2)旷达风格
• 疏狂不羁、超尘拔俗、通脱豁达、潇洒飘逸、乐 观开朗。 • 思想上:或者忘掉自我,将自我融化在大自然中 ,从而得到超脱;或者扩大自我,充实内心,使 内心有海纳百川、包容万物之胸怀雅量;或者淡 泊名利,向往归隐,从而超脱世俗。在艺术上, 创造一种清静空明的意境和闲适疏朗的格调,虚 实结合将心境、物境交错融合,表现其超越时空 的情怀。
(3)田园词
• 代表作《浣溪沙》五首 • 在抒情言志的词中作者还阐发哲理,表达旷达的胸怀 、乐观的性格、高洁的人格及对人生的感悟。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念奴娇· 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 冷‛

宋代文学(北宋中期)

宋代文学(北宋中期)

(大江东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胡寅《向子諲酒边词序》说:“及眉山苏民,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 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元好问《新轩乐府引》云:自东坡一出,情性 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 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
的人物,那么苏轼则代表着这场文学变革的最高成 就。 一方面,他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抱着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积极地参预国家的政治活动与文化建设, 另一方面,他比当代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地体会 到强大的社会政治组织与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抑, 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 (但不是冲突与反抗),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 底解脱出世的途径。他的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洒 脱无羁与无可奈何,随缘自适与失意彷徨,深刻地 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愈益强化时代的内心苦 闷。
第六讲 苏 轼
一、生平 苏轼,字子瞻,四川 眉山人。生于宋仁宗 景佑三年(1036年) 十二月。卒于徽宗建 中靖国元年(1101年) 七月,享年六十六岁。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 忠。与父洵、弟辙并 称“三苏”。
像苏东坡这样富于创造力,这样守止不阿,这样放任不羁,
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 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作 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 上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 轻而易举。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 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酝酒的实验者,是工程 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 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 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 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 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 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 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 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 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 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 麟角,不可数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

北宋后期诗坛现象概述

北宋后期诗坛现象概述

第三章北宋后期诗坛第一节北宋后期诗坛概述北宋一统局面形成之后出现的安定与繁荣,在仁宗朝治世达到了极致。

然而,由于宋王朝一开始就处于积贫积弱与内忧外患之中,因而在仁宗朝的升平景象的背后,深刻的社会矛盾亦已日趋激化。

首先,在表面的升平下,由于朝廷的随时恩荫与科举取士,内外官员数额不断增多,贪官冗吏阶层的逐渐形成,使贫富悬殊日益扩大,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其次,宋初的和平与安定,是以对外族强悍势力的妥协和屈辱为代价的,不仅每年向辽、西夏输纳银绢,而且不得不扩充军队,军队人数从宋初的二十万人发展到仁宗时竟增至一百二十余万人。

这些不堪负担的内忧外患,到仁宗后期的庆历年间则完全暴露出来并达到极为严重的程度。

面对这样的现实,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力图革新,以增强国力,兴致太平。

庆历二、三年间,范仲淹等人推行的以裁汰冗吏和厚农桑、减徭役为核心的“庆历新政”,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但由于顽固的保守势力的阻挠,新政很快失败。

仁宗朝的治世在种种危机与矛盾的深化中结束,短暂的英宗期几乎无所作为,北宋王朝也就在衰乱趋势日益明显之中走入了后期阶段。

从熙宁元年(1068)神宗登位变法,到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约六十年,可称为北宋后期。

北宋后期是统治阶级为挽救王朝危机而实行变法的时代,是党争剧烈,内外矛盾爆发终于导致北宋统治全面崩溃的时代。

仁宗后期政治危机的加深,促进了“庆历新政”的出台;新政的夭折,激起了嘉祐年间改革呼声的继续高涨。

改革的时代浪潮推动神宗倚重王安石实行新法。

熙宁、元丰近二十年的变法改制,虽局部收到理财的实效,但就整体而言,毕竟以失败而告终。

变法未能找到摆脱危机的出路,却在士大夫中引起了长期的派争党祸。

先是元祐“更化”,次是哲宗“绍述”,再后是赵佶、蔡京的立党人碑之举,新旧两派轮番上台,互相倾轧,变法之争逐渐演变为争权夺利的火併,以致加速了朝政的衰朽,引起了内外矛盾的总爆发。

宣和年间宋江、方腊的武装起义刚被扑灭,金国的强兵悍马又动地而来,畏敌如虎的统治集团无心抗战,一味乞降,终于导致了汴京沦陷,徽、钦二帝被掳的覆亡结局。

(完整版)宋词的发展

(完整版)宋词的发展

(完整版)宋词的发展宋代词学发展简述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令,91字以上为长调。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生活的,具有可歌性,以言情为主,同时“以美取胜”豪放派喜用诗文手法,不恪守音律,创作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词源于民间,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宋词的兴盛跟当时的社会联系紧密。

宋词发展的基础宋代立国推行厚待官吏的政策,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民间财富被搜刮集中到都城及其他几个大城市,为统治者寄情声色、歌舞作乐提供了物质条件。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温庭筠、欧阳修,李煜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

风格婉约艳丽。

李煜的词艺术概括力强,自然纯真以白描为主。

同时他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

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

晏、欧诸人,虽然词作并不少,但都不是专力为词的词人,"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继承性大于创造性,连词调、词体的选择和运用都跟五代词人一样,是以小令为主。

不过,晏殊和欧阳修等人,在宋词的发展史上,仍然有其创造性的贡献。

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抒情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宋诗的流变——精选推荐

宋诗的流变——精选推荐

宋诗的流变宋初科举承唐五代余风,偏重诗赋,到仁宗以后,就更重策论,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文风。

宋文长于议论,就使诗歌也表现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又同这种考试内容密切相关。

宋初,为粉饰太平,宋王朝有意识提倡诗赋,并常在宫廷宋太祖赏花钓鱼,君臣彼此唱和,形成风气。

仁宗“杯酒释兵权”,不少功臣“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初期的文学基本继承晚唐五代的浮靡的作风,片面追求声律的和谐和词才的华美。

以杨亿、刘筠为代表的西昆体诗文,晏殊、张先等的词就是在这种风气下形成的。

西昆派是宋初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其内容为歌咏宴饮之乐,咏物。

咏史及咏男女之情,追求用典丰富,对仗工整,辞藻艳丽,音韵和谐,仿李商隐典丽精工的近体诗风,片面发展了李使的唯美主义,但缺真挚情感,写来写去,无非为了搬弄几个陈腐的典故。

全缺乏情感上的内在联系堆砌在一起,杂凑在一起。

但形式的华丽,声律的协和,对仗的工整,正好为那些生活空虚的官僚士大夫提供了一种以文字为消遣的玩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宋《李希声诗话》曰:“唐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疏皆为佳作。

后人有切近的当、气使人格凡下者,终使人可憎。

”余谓北宋词亦不妨疏远。

若梅溪以降,正所谓“切近的当、气使人格凡下”者也】。

所谓“切近的当、气使人格凡下”,指的是追求景物逼真肖似,语言过实,从而使意境浅薄,气质和格调不高。

王国维说史达祖之后的词,对于外物描述的自然真切可谓“切近的当”,然而却是缺少真情感真理想,所以流于平庸,致使“气格低下”。

这里体现了王国对“真”的推崇,也体现了我们不少人的追求。

于是在和晚唐五代浮靡文风在宋初发展的同时,对立的复古主义思潮也正在发展,反对宋初诗文的浮华诗风,并从理论和创作上表现了现实精神。

到了仁宗即位,欧阳修、梅尧臣等登上文坛的时候,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柳开以来的复古主义传统,把诗文革新运动推向了高潮,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王安石也反对西昆派文人“杨刘以其文词染当世”,提出“要之以适用为本”。

北宋中后期词的简介与赏析

北宋中后期词的简介与赏析
202X
北宋中后期的词坛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唐宋词— 汇报日期
一、苏轼对词 的全面革新
(一)苏轼简介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有《东坡乐府》
(二)苏轼的词学历程
35岁开始作词,起步较晚
作词二百余首,佳作甚多
词学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
在杭州任通判时作 写一些游宴酬赠的小令 酒边花下的游戏文字
【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五题·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02
《万里春》
01
他善于化雅为俗,化俗为 雅
04
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 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 风,莫无些欢意。
03
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 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 为不醉。
讲究意象选择,语言表现力很强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 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 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与南北宋词风
“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 周邦彦的词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 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堪称北宋词的一个集大成者 周邦彦词为南宋姜夔、吴文英等词派所推重,成为维系南北宋词脉的
秦观词写景多有巧思
01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
四、周邦彦与
词的律化
02
他精于音律,徽宗时曾主持朝廷的音乐
周邦彦其人
机构大晟府
03
有《清真集》,又名《片语集》
2、周词的艺 术特色
题材传统,内容狭 隘

北宋词坛两大文学派别初探

北宋词坛两大文学派别初探

北宋词坛两大文学派别初探北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段极为辉煌的时期,其中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尤其是在北宋中期开始蓬勃发展,成为当时文学的代表之一。

北宋词坛两大文学派别,一直以来都是词史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初探北宋词坛两大文学派别的历史背景、代表词人以及创作风格等方面。

北宋文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不论在文学语言、文风创新、文学思想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在北宋词坛上,形成了两大派别——洛阳词派、蜀道词派。

这两大文学派别的兴起,与历史和地理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来看洛阳词派。

洛阳词派起源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这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重要中心。

洛阳词派的代表人物有周邦彦、张先、秦观、晏殊等,其中晏殊被誉为“洛词之祖”。

晏殊是北宋词坛上的顶尖词人,他的成名作《浣溪沙·煮豆燃豆箕》被认为是洛阳词派的代表作。

该词以其清新淡雅、婉约动人的词意、醇厚流畅的词调,被誉为北宋词坛上的经典之作。

晏殊的词作刻画了深邃而复杂的人性,对江南美景的形象描写异常准确。

他的作品具有时代特色,反映了北宋社会的生活与思想,极具价值。

从洛阳词派的代表人物看,他们的词作追求圆融、婉约的风格,语言清新淡雅,尤其承袭了江南词人的文风,注重营造一种含蓄和抒情共存的艺术氛围,其中,对女子形象的刻画多采用借物化人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呈现形象,充满时代的特色。

其次是蜀道词派。

蜀道词派起源于今天四川省一带,因为地处于西南边陲,所以与中原的诗文并不频繁,这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学独具特色。

蜀道词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辛弃疾、秦桧、贺铸等,其中以李清照和辛弃疾最为著名。

李清照是北宋词坛上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感人肺腑、细腻流畅、优美婉约的词风闻名文坛。

她的成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被誉为蜀道词派的代表作。

该词意境清新、音韵悦耳,拥有独特的词调和语言特色,以水乡与古镇相结合的江南景色,表达了对逝去过往的悔恨。

讲义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讲义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第一节秦观对秦观的总体评价•时间——秦观的文学创作活动在柳永之后数十年•词风——深受柳永影响•体制——柳永之后的慢词大家•成就——在词史上被奉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一、生平及性格特点•秦观(1049-1110),初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邗hán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七,故人称秦七。

•少年立志高远,研习经史兵书,希望建立伟业•科举坎坷•后因苏轼等举荐,元丰八年(1085)第三次才考中进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哲宗亲政后,被卷入政治斗争漩涡,屡遭贬官•内心细腻,性格柔弱,多愁善感•面对挫折,极感痛苦•人称―古之伤心人‖(清代冯煦《蒿庵论词》)春雨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秦观先后被贬至:–杭州、处州(今浙江丽水)、–郴州(今属湖南)、横州(今广西横县)、–雷州(今广东海康)•宋徽宗即位后北归,归途中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终年52岁二、秦观词概况•婉约派集大成词人——上承唐五代及柳永、晏、欧,下影响周邦彦、李清照•词集《淮海词》,又称《淮海居士长短句》•旧存词72首,近人龙榆生编《苏门四学士词》,补辑28首,共100首。

1、内容特点•男女爱情、贬谪心情•情感哀怨幽微,景色凄迷朦胧,格调悲苦婉约•与柳永同——―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与柳永异——抛弃了柳词某些庸俗情趣•秦观诗词类似•《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王直方诗话》:―二人(晁补之、张耒)皆对云:少游诗似小词,先生(苏轼)小词似诗‖•《后山诗话》:―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称秦观诗为―女郎诗‖《论诗绝句三十首》之二十四(金)元好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韩愈诗《山石》——诗体山水游记,并非专咏山石,以诗开头二字为题。

记叙黄昏-深夜-天明游山寺所见所感。

北宋词坛两大文学派别初探

北宋词坛两大文学派别初探

北宋词坛两大文学派别初探/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北宋词坛两大文学派别初探【内容提要】本文首次提出在北宋词坛上存在着士大夫和伶工两大文学派别,并从创作主体、价值取向、文学渊源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北宋/词/文学流派【正文】在宋词研究领域,不少人曾尝试着为宋词创作分宗析派,其着眼点大都拘泥于词人的创作风格或创作时间,缺乏新意,颇为雷同。

本文拟换一种角度,即从考察各文学创作主体所担任的不同的社会角色以及由此角色所带来的创作特性入手,去鸟瞰活跃着形形色色的作者的北宋词坛,以期得出与众多的宋词研究者们不同的结论。

一、士大夫与伶工:两类不同的创作主体一般而言,在相同的历史条件下,处于同一社会层面的作者,往往具有类似的生活环境、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并由此产生出某种共同的创作倾向,而这些有着某种共同的创作倾向的作者,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构成一些或紧密、或松散的文学派别。

从而,为文学研究者从整体上把握他们及其作品的特质,并在此基础上给繁芜复杂的文学现象以一廓本清源的分类描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循此思路,只要我们不是浮光掠影地审视北宋词坛,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不为人们所注意到的事实:在北宋词坛上,赫然存在着两类在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由上述因素所决定了的创作倾向诸方面皆有着显着不同的创作主体,一是以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为代表的士大夫词人,一是以柳永、周邦彦等为代表的伶工词人,他们分别构成了北宋词坛上的两大文学派别——士大夫词派与伶工词派。

浅谈宋词的流派2

浅谈宋词的流派2

浅谈宋词的流派[摘要]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是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宋词从兴起到极盛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一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艳科到正统地位的确立过程中,词人们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并且形成了代表自己风格的流派。

学史上,一般将宋词分为三大流派:以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为代表的婉约派;以苏轼、辛弃疾、张孝祥,张元干等人为代表的豪放派;以姜夔、吴文英、张炎等人为代表的醇雅派。

其中婉约派和豪放派当属词派中的主打。

[关键词]宋词;宋词流派;婉约派;豪放派;醇雅派Introduction To Shool O f Song lyricsLiu caizhen[Abstract] Song lyrics is classic in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of China, it is the unique literary in the big garden. AS beautiful flower, it fills with abundant god, struggles wonderfully with the Tang poem, fights beautifully with the Yuan verse, always and calls the outstanding in both fields with the Tang poem, represents a generation of literature. Song lyrics from the rise to the zenith experienced a long period of time, from immature to mature, colorful Branch to the legitimac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cess, the word that people make a lot of effort and exploration, and formed their own behalf style genre. History, general Song lyric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chools: as always, Qin guan ,Zhou bangyan, representative of Li qingzhao composed faction; By su shi and xin qiji, Zhang Xiaoxiang, representative of Zhang Yuangan bold faction; In, wuwenying's, zhang yan and other people on behalf of elegance. The composed faction and bold faction is the word in the main. [Keywords] Song lyrics ; Song lyrics school; Composed faction; Bold faction ; elegance faction一、词的兴起隋唐时代,人们开始将当时流行的诗歌配上曲子歌唱,或者专门写诗作为配乐歌唱的歌词,时间长了,人们在写作歌词时,便有意按照曲子的要求,写一些句子长短不同的诗,这就是“词”的雏形。

宋代文学宋代诗歌的发展

宋代文学宋代诗歌的发展

宋代文学宋代诗歌的发展、演变与特点1一.北宋诗的发展宋末的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桐江续集》卷32《送罗寿可诗序》)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嫌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则颇为准确。

“白体”是指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王禹偁等人。

宋初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酬唱成风,编成了许多酬唱诗集。

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元稹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其中,王禹偁的诗歌继承和发扬了杜甫和白居易诗歌的写实传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诗歌平易流畅,简雅古淡,有的长篇诗歌,叙写自己的遭遇和怀抱,畅所欲言,挥洒自如,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之先声。

清代吴之振《宋诗钞》称其诗“独开有宋风气”,可见他在宋诗发展中的地位。

“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宋初诗坛声势最盛的一派。

宋代馆阁之臣酬唱的风气到真宗朝达到极盛,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一批馆阁诗人,大量地写作辞采华丽、属对精工的诗篇,彼此唱和应酬,使得这种风气流行起来。

作品题材较狭窄,内容较单薄,有的咏帝王故事,有的咏宫廷生活,更多的是如《梨》、《柳絮》一类咏物诗。

西昆体诗人最推崇李商隐,兼重唐彦谦,诗歌词藻华美,对仗工稳,音韵和谐,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无疑令人耳目一新,它初步反映出北宋统一帝国的堂皇气象,因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

”(欧阳修《六一诗话》)但西昆体对晚唐至北宋开国初的诗风是有一定冲击力的,元人方回认为“西昆一变,亦足以革当时风花雪月、小巧呻吟之病。

”(《瀛奎律髓》),这是很有见地的公允之论。

西昆体的致命不足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另外,西昆体实际上带有浓厚的贵族趣味,也和宋代社会的特点不合,西昆体具有明显的娱乐倾向,也和道统文学观日趋强化相抵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6期
许伯卿: 论北宋中后期两大词学流派对词体诗化理论的贡献
1 9
声。与余和诗云 :愁似鳏鱼知夜久 , 同胡蝶为眷忙。 若此之 类, ’ ‘ 懒 ’ 皆可 以追配古人 。而世俗 但称其歌词。昔周防画人物 , 皆入神品 , 而世俗但 知有周防士女 , 皆所谓 ” 未见好德如好 色者
由此认为诗词文体有高下贵贱 。 更进一步 , 苏轼认识到, 诗词在表现功能上实无区别 , 文体价值相 等 , 词是一种后起 的新诗体 ,
是诗之苗裔 。其 旨涉“ 词乃诗裔 , 好词如诗” , : 者 则有 清新绝俗 , 甚典而丽。搜研物情 , 刮发幽翳。微词婉转, 诗》 盖《 之裔 。( 祭 张子野文》 《 ) 颁示新词 , 此古人 长短句诗也 。得之 惊喜 , 试勉继之。( 与蔡景繁 书》 《 第四) 又惠新词 , 句句警拔 , 诗人之雄 , 小词也。但 豪放 太过 , 非 恐造物者不客人如 此快活……
意, 今之歌词理应与古之诗歌遵循相同的创作原则 。王安石今存词共 2 首 , 9 无一淫词艳曲, 且颇多
坦荡奇特、 声情激越 的篇什 , 从中不难感悟作者对于词体 的态度和理解。不过 , 的兴趣和成就 安石 都不在词上 , 影响也有限。真正给词坛带来强烈震撼 , 引发词学观念分化 , 建立词体诗化理论的, 是


“ 诗化派" 出的词体诗化理论建树 杰
“ 诗化派” 是北宋 中后期建设词体诗化理论 的主力军 。
王安石是北宋中后期词体诗化理论的倡导者之一。赵令畴《 侯鲭录》 卷七载 , 云: 古之歌 荆公 “ 者, 皆先有词 , 后有声 , 日:诗言志 , 故 ‘ 歌永言 , 声依永 , 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 , ’ 后填词 , 却是 ‘ 永依 声’ ” 也。这里首先肯定古代诗歌遵循的创作原则 , 接着说今之歌词创作走 的却是相反 的路 ; 言下之
耒、 李席等 , 姑名之日“ 诗化派” 另一派仍沿袭晚唐五代 “ ; 曲本位” 诗庄词媚” 和“ 的传统词学观念 , 强调诗、 词之别 , 即词体的“ 曲子” 属性和“ 娱宾遣兴 ” 功能 , 认为词“ 别是一家”但也在情趣 、 , 意境 、
风格 、 修辞等方面借鉴诗歌的经验 , 充实其理论 , 代表人物有沈括 、 晏几道、 李之仪 、 陈师道 、 、 苏籀 李 清照等 , 姑名之 日“ 曲词派” 。兹分别予以论述。
北宋中后词坛 , 主要活着两派词学家 。一派以复古为手段 , 借助传统诗学 , 思考词体 的源流 和属性, 革新词体 , 充分实现词的表现功能, 使词 向诗歌反正 , 欲与晚唐五代以来形成 的“ 曲本位”
和“ 诗庄词媚” “ 、词为艳科” 的词学观分庭抗礼 , 代表人物有王安石 、 、 、 苏轼 黄裳 黄庭坚、 晁补之、 张
创作和理论 日月同辉的苏轼。
作为诗化派的领袖和灵魂 , 苏轼颠覆、 矫正了晚唐五代 以来而形成的畸形词学观念 , 使词体 向 诗歌反正 , 重又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笔者曾撰文论定苏轼于词 体创作有反正之功; …其实 , 苏轼

在词学理论建构方面 , 同样有反正之功 。苏轼的词论 , 散见于其题跋 、 序引 、 尺牍, 及宋人多种诗话 、 词话和笔记 , 归纳起来 , 自成体系。兹按题 旨分类概括 、 择录如下 。其 旨涉“ 诗不尽意 , 词为诗余”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 文 科 学 版) 人
J U N L O I G O U V R IY ( I E A R SE II N) O R A FN N B NIE ST LB R LA T D TO
V0. 9 No 6 11 .
No . 2 o v 06
起到 了引导和促进 的作 用; 曲词派也 自觉不 自觉、 多或 少地接 受 了诗 化派 的影响 , 情趣 、 而 或 在 意境 、 风
格、 结构、 修辞等方面流露出来, 对词体诗化理论的成长有襄助和补苴之功。 关键词: 北宋中后期; 曲词派; 诗化派; 词体诗化理论
中圈分 类号 : 0 .2 I 7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5 2 (o 6 0 10 — 14 2 o )6—0 1 0 0 8— 6
欤?( 题 张子野诗 集后》 《 )
诗歌不可能写尽一切 , 词正可弥补其不足, 实为诗之延伸和补充 , 加上长短句古已有之 , 故不妨称为 “ 诗裔” 。既然诗歌的崇高地位无可辩驳 , 不妨立足现实 , 称词为“ 诗余 ” 或诗之 “ , 余技” 。这是推 尊之语 , 而非轻贱之词 。张先诗词写得都很好 , 而世人但称其词 , 这是世人在接受上出了问题 , 不能
者, 则有 :
坡公谓与可:诗文不能尽 , “ 溢而为书, 变而为画, 皆诗之余。 ( ” 张世南《 游宦纪闻》 卷二 ) “ 张子野诗笔老妙 , 乃其余技耳。《 歌词 湖州西溪》 : 浮萍破 处见山影, 云 ‘ 小艇 归时 闻草
收穰日期" 0 0 1 - 6— 5— 0 2 0 作者简介 : 许伯卿 (97 )男 , 16 一 , 江苏海安人 , 大学 文学 院副教授 , 。 宁波 博士
另一派仍沿袭晚唐五代曲本位和诗庄词媚的传统词学观念强调诗词之别即词体的曲子属性和娱宾遣兴功能认为词别是一家但也在情趣意境风格修辞等方面借鉴诗歌的经验充实其理论代表人物有沈括晏几道李之仪陈师道苏籀李清照等姑名之曰曲词派
维普资讯
第 1 卷 第 6期 9 20 年 1 06 1月
论北宋 中后期两大词学流派 对词体诗化理论 的贡献
许伯 卿
( 宁渡大学 文学院, 浙江 宁波 35 1) 121
摘要 : 宋中后期 , 学理论 家大致 可分 为两派: 北 词 曲词派和诗化 派。前者 沿袭晚唐五代 以来的观念 , 音 从
韵角度 强调 词体 的特 殊性 , 多承认词体娱宾遣兴的功 能; 者借 助传统诗学 , 建词体 诗化理论 , 更 后 构 拓展 词体的表现 功能 , 使词体向诗歌反正 。在词体向诗歌反 正的历 史进程 中, 化派 以其杰 出的理论 建树 , 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