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必修624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湘教必修622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湘教必修622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识记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

理解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和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一、自然资源概述1.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要看:①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②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

凡是既符合①,又能满足②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

只符合其中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3.分类(1)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按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非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人们认识和利用煤炭资源的过程前煤炭时期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时间18世纪中期以前20世纪初至60年代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后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不发达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内燃机的使用主体能源木柴、水力为主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能源结构多样化能源时代木柴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根本原因:各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3.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当前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仍以煤炭为主,逐步呈多样化的趋势,石油、天然气、电力的比例有所上升。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影响因素: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2.阶段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地形、气候、水文等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一、判断题1.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金版新学案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课件第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金版新学案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课件第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沿河聚落带;②有的沿 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
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 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

第十一页,共40页。
地理 必修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能力测评
[学法点击] 分析影响聚落分布因素的方法 1.主导因素分析法 在影响聚落分布的诸因素中,总有一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因素就是 主导因素,在分析时要紧紧抓住它。例如武汉位于河流交汇处,影响其分布的 主导因素就是河流。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地理 必修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能力测评
答案: (1)小 山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密度小
(2)甲、丙 科学技术 (3)乙—丙直达线路需经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投资高且安全性 差
第二十三页,共40页。
地理 必修1
第十二页,共40页。
地理 必修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能力测评
2. 综合因素分析法 即对聚落分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力求全面彻底。分析时一般按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再把这两方面细化为各种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如图所示:
(2)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区域
聚落规模
分布
聚居人口
北方平原地区 一般较____ 相对集中,呈________、棋盘式格局 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一般较小
相对____
较____
第六页,共40页。
地理 必修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复习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复习课件

因素 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 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 因素 等对线路建设的限制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自然资源根据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 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 源的划分是相对的。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 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 成非可再生资源。因此,人类必须实现各类自 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五、我国多发洪涝灾害的河流 • (1)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
因素
长江洪灾成因
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
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流支流洪水来量
自 洪水来量 大。特别是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

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

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
素 滞洪能力 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 (2)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 (3)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 (4)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 • ①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
强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② 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 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 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③由于乱砍滥伐,过 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④我国 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 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⑤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 不足。
①中国南方的城市分 布;②伯尔尼、巴 黎、波士顿。
• (2)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及实 例
区位因素
优势条件
举例
自然因素

地理必修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必修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概述
1、概念: 摆出一些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的名称,让学生来区 分,并说出理由;从而得出自然资源的主要属性;再让学生举出例 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分类:对刚才列举的自然资源按性质进行归类,得出可再生和非
可再生资源的含义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分析“能源结构的转变图”和“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 1、让学生分析怎么看图,这种图上能显示什么样的信息; 2、让学生得出煤炭地位随时间在变化,煤炭在我国的比重变化, 探究原因 3、让学生设计三个时期比较表格(特别是比较的内容) 选择设计最合理的表格,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表格 4、阅读资料“煤炭的开采和综合利用”,完成探究活动第2题,分 组讨论,摆出理由,重点是说理析因 依据活动2的理解,再思考“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
化 的特点、两条曲线相关性等 (3)再对图表提出疑问,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举例说明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的问题
(一)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分析4张图 “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
1900—2000年全球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图、因气候变暖首先可能 被淹没的地区图、天津市海滨平原受海平面升高影响的范围图 (1)可得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从几个方面来说明的 (2)后分组讨论4张图片,从图中得出哪些结论 ? (3)动起来:画图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重点)
1、思考活动:“分析三个阶段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 ” 承上启下
2、分析“前煤炭、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煤炭经历了 由弱到强再逐渐变弱的过程(结合图表进行分析)
3、探究活动:第1题主要看图分析 是对正文的延伸 第2题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地理的创新思维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其自然资源数 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对人类的影响来说明应该以历史发展的观点 来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学案湘教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学案湘教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考点突破1.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了加剧作用。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

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表现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要从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生态系统)、生产影响表现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意味着热量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并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加剧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对地表大气循环和水循环产生影响,会导致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气候变化会使动植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将导致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对生产领域产生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①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其结果如下图所示:②对资源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量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次数,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地表径流也会发生变化。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必修624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必修624

章末整合提升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我国北方聚落和南方聚落有哪些不同?3.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密度、形态和走向有什么影响?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近现代气候变化有什么特点?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3.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哪些影响?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有哪些?三、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属性是什么?可以分为哪些类型?3.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影响产业布局?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2.自然灾害可能带来哪些危害?3.洪水与雨涝有什么区别?4.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5.治理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材P 89~90活动1.(1)图4-3为山区的聚落,图4-4为平原地区的聚落。

山区聚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2)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2.原因:丽江古城位于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纬度较低和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因而冬季温暖;又因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所以夏无酷暑。

条件:从图文资料中可知,丽江古城位于地势开阔的山间盆地(坝子)中,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分成多股干流穿越城区,在这种特殊的地形、水源条件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聚落特征。

3.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和主要交通线上。

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交通线也大多从这里穿过。

4.除地形之外,还有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交通、社会生产方式、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社会经济因素。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整合提升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整合提升 湘教版必修1

第四章章末整合提升一、河流流向的判断1.根据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河流在山谷中流动,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

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

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4.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城市合理规划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工业与住宅区的区位,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食品厂等)应位于上游地区;会产生污染的工厂(如电镀厂、化工厂等)应位于下游地区;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较高处等。

例1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环境功能区规划,按照不同的水质使用功能、水文条件、排污方式、水质特征划分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建立水质管理信息系统等。

材料二华北某地水环境功能分区及垃圾场建设规划图。

(1)指出图中河流的流向。

(2)简述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置分布的原因。

(3)规划在甲、乙、丙、丁四处选一处建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发电厂,若建垃圾填埋场选________处最合理,若建垃圾发电厂选________处最合理。

(4)简要说明图示水环境功能区Ⅰ对Ⅱ、Ⅲ所起的作用。

答案(1)流向:自西向东流。

(2)原因: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3)丁乙(4)起到保护河流源头的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作用。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与市区的位置判断,取水口应位于河流上游,故河流自西向东流。

第(2)题,取水口应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第(3)题,垃圾填埋场应建在河流下游,减少对城市地下水的污染;垃圾发电厂主要考虑风向,华北地区的盛行风向为东南、西北风,故大气污染企业应布局于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第(4)题,Ⅰ位于Ⅱ、Ⅲ的上游,为水源地。

二、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和区位选择的一般步骤例2墨脱公路工程于2012年竣工通车。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含解析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掌握应对措施。

知识导引一、全球气候变化1.概念: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的变化来度量的。

2.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经历了三次大冰期气候: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

大冰期之间为大间冰期。

(2)特点: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3.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5000年来,气候有两次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4.近现代的气候变化: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北半球中高纬和热带地区的降水量增加,亚热带地区则减少了。

人为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是复杂的。

其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进行的:一是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二是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分(二氧化碳等)浓度;三是人为地释放热量。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在许多地区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3.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探究点一全球气候变化[核心归纳]1.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2.列表比较三个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时期含义气候(气温)变化特点地质时期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时期冷(寒冷期)暖(温暖期)交替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的时期气温波动变化(温暖期和寒冷期)近现代最近一两百年的时期气温波动上升特别提醒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高一地理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湘教版

高一地理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湘教版

高一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湘教版第一课时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和类别:聚落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大、密度较大。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技)、生态因素总之: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尽量降低工程造价,注意保护生态。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1.概念: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的变化来度量的。

2.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地质时期三冰期,震旦、石二、第四纪。

冷暖干湿相交替,周期长短不一致。

3.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5000年来,气候有两次大的波动:一次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另一次在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并不只意味着全球变暖。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3.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改变,大量物种灭绝。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生产的稳定性等都产生影响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二课时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自然资源的概述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条件:直接来自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

(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3)自然资源的分类①按自然属性分:气候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②按性质分:非可再生资源(各类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土地、水、生物等各类地表资源及部分海洋资源)。

高中地理 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整合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整合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整合专题一我国的能源问题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浪费严重,能源短缺;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煤、石油燃料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

2.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75%左右),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所占比重较小。

人均能源、资源不足,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年年攀升,2005年已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最近中国的油、电、煤、气普遍紧张,加上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能源紧张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解决我国能源紧张问题应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具体措施: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②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③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采取措施保护煤炭的安全生产;④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学工业发展,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⑤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积极对话和合作,保证境外稳定可靠的油气供应。

[例1]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在“十一五”规划及同步编制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战略。

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基础,主要是因为()A.中国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B.煤炭的开发利用比石油更方便C.煤炭的热值比石油高D.燃煤不会污染大气环境(2)“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十一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

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A.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水能B.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生物能C.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太阳能D.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核能(3)目前对生物质能源的研发,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是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概念: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聚落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分类:城市和乡村北方平原地区: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聚居的人口较多。

地形的影响南方丘陵和山区:规模一般较少,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聚居的人口较少。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稀疏,东部稠密平原地形:限制较少,一般呈网状分布地形的影响山区地形:限制较大,多呈之字型分布,造价较高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交通线路选线的基本原则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科学技术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三个阶段(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地质时期,地球表面历经了三次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

大冰期之间为大间冰期。

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变化,一次是公元前 5000 年到前 1500 年的温暖期;另一次是 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在过去的温暖期,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失,海平面要比现在高出 75厘米,热带和亚热带向北扩展到现在的加拿大和英格兰。

在寒冷期,出现于 14---17 世纪的小冰期,使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甚至绝收。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由此造成了:1.近现代全球陆地降水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 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二十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章末整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章末整合

教材详解区
章末整合
5.提示:首先从当地聚落的规模、形态等方面分析聚落分布 的特点,然后从地形、气候、水源、农业生产、风俗习惯、文化背 景等方面分析其成因。 教材 P91 活动探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 阶梯最小。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得交通线路密度表 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第三级阶梯地 区海拔低,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也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地, 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也是最大; 第二阶梯地区海拔在 1 000 m~2 000 m 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 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交通线路密度明显比第三级阶梯地区低;
人类历史 阶段 起主要作 用的自然 资源
教材详解区
教材 P104 活动探究
章末整合
1.1978 年~2001 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仍 以煤炭为主,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煤炭生产和消 费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 2000 年以后又略有回升;石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油、天然气、水电生产和消费所占的比重基本上呈上升 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从 1993 年开始,我国石油的消费 比重已经超过了生产所占的比重, 2000 年以后其生产 且 和消费比重均略有下降。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出现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 展,社会生产各部门对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需求不断 增长,国家也加大了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投资开发力 度,致使煤炭在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教材详解区
章末整合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 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从总体上来看,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 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高中地理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综合练习(WORD版含答案,共3份)自

高中地理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综合练习(WORD版含答案,共3份)自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课时四、自然灾害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的判别方法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都会造成环境异常或破坏,都会影响和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它们的含义、成因、强度和结果都存在明显差异。

①含义不同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而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异常变化,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②成因不同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程度;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自然原因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环境问题。

③强度不同自然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强度大等特点;环境问题有的具有突发性,有的则往往持久而缓慢的危害健康。

3.自然灾害的种类按其成因可分为天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

常见的自气象灾害:台风、洪水、干旱、寒潮然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1)主要气象灾害的比较:(2)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图:(3)主要地质灾害的比较4.自然灾害的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五、洪水和洪灾1.洪水的形成与洪灾的危害3.人类活动对洪灾的影响:(1)造成长江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的性质为 ( )A.气旋 B.反气旋 C.热带气旋 D.锋面气旋(2)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解析】(1)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主要是锋面雨,近地面锋面与气旋往往相伴而生。

(2)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洪水灾害是怎么一回事,怎样就会造成洪灾。

暴雨洪水是一种气象灾害。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

2.地形因素在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表形态影响着 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如我国北方平 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______ 团聚 型、 _______ 棋盘 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较多。南方丘陵 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 _______ 分散 ,聚居的人口较少;南方河网密集的平 原地区,聚落沿河呈____ 带 状分布。
飞机场应建在地势 较高、平坦开阔、 交通 地质条件好的地方 运输 点的 区位 港口宜建在地势平 坦且近岸海水或河 水较深的地方
(1)说明如图中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 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 (2)简述图示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状况。
解析: 该题以某地景观图为切入点,综合 考查了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由题目可获 取以下信息:①道路与聚落的位置关系;② 道路沿线主要的地形特征;③山区与平原的 自然条件差异。具体分析如下:第(1)题,从 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村落主要分布在道路 两侧,呈带状分布。
解析: 该图为日本本州岛,地形多山地, 铁路沿四周的沿海修建。图中虚线处虽然直 线距离近,但因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 铁路选线。 答案: (1)B (2)D
一、探究核心问题
◎探究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影响 原则 原因 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 山地、丘陵 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 地区优先发 大,公路对自然条件要 展公路运输 运输 求低、成本低 方式 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 河网密集的 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 平原地区重 便;水运运量大、成本 视发展水运 低
并且由山区到平原,随着海拔的逐渐降低, 地势越来越平坦,土壤越来越肥沃,交通越 来越便利,越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第 (2)题,根据地形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一 般丘陵山地陡坡可以作为林业用地,缓坡可 作为果园用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1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202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1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202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设计思路根据《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采用学生熟悉的案例作为分析材料,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本节课主要采用“湖州市区和安吉县的聚落、交通”进行对比,得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布局的影响.湖州市区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安吉以山区为主的地形,对比非常明显,选取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比如牟山隧道、安吉县交通情况等。

案例选取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讲,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整个必修Ⅰ的总结与拓展;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地形对聚落交通线的影响”是第四章第一节,它在本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第一节课的分析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分析方法总结出来,为以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根据《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本节课用2课时来完成,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二节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本节课采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案例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培养学生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初中学习过地形的种类,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

提前布置给学生“争做湖州城市、乡村导游”这一课题,广泛搜集材料,实地考察,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整合提升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我国北方聚落和南方聚落有哪些不同?3.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密度、形态和走向有什么影响?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近现代气候变化有什么特点?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3.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哪些影响?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有哪些?三、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属性是什么?可以分为哪些类型?3.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影响产业布局?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2.自然灾害可能带来哪些危害?3.洪水与雨涝有什么区别?4.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5.治理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材P 89~90活动1.(1)图4-3为山区的聚落,图4-4为平原地区的聚落。

山区聚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2)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2.原因:丽江古城位于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纬度较低和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因而冬季温暖;又因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所以夏无酷暑。

条件:从图文资料中可知,丽江古城位于地势开阔的山间盆地(坝子)中,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分成多股干流穿越城区,在这种特殊的地形、水源条件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聚落特征。

3.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和主要交通线上。

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交通线也大多从这里穿过。

4.除地形之外,还有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交通、社会生产方式、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社会经济因素。

5.结合家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即可。

教材P 91活动1.第三级阶梯上交通线路密度大,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上交通线路密度依次减小。

2.我国东部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交通线路稠密;而西部地势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交通线路稀疏。

教材P 92活动从四川省地形和交通线路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形区,不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征不同,而且交通线路的形态也有差异。

西部的川西高原,交通线路稀疏,大都沿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分布;东部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稠密,基本上呈网状分布。

教材P 93活动1.(1)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山区,因黄河谷地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充足,因此兰州市沿黄河谷地分布。

(2)以东西走向为主。

(3)兰州城区的分布说明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影响很大。

在高原、山区,河谷地带往往因为地势相对较低、平坦,水源充足,而成为聚落分布区和交通线路密集区。

2.C。

理由:A方案线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顶附近,地形坡度大,给铁路的修建和运营带来很大困难,工程造价高;B方案线路较长,且穿越山地的鞍部,地形坡度也较大;C方案线路也较长,但所经地区地形坡度最小,工程造价低,故C方案比较合理。

教材P 94活动四川盆地周围山地环绕,地形闭塞,山地阻隔了其对外交通联系,因此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先后修建了宝成、成昆、襄渝、成渝、川黔等铁路以及一系列公路,改变了以往川渝地区对外交通联系困难的封闭格局。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P 96活动1.图中气温明显低于现代的时期为大冰期。

在图中共有3次,即元古代的震旦纪、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和新生代的第四纪。

它们分别在距今大约6亿年前、2.5亿年前和二三百万年前。

2.恐龙繁盛的时期大约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当时的气候特点是温度较高,降水量较少。

3.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教材P 100活动1.海平面海平面状态淹没范围潮位现今潮位上升后高程上升0.3米特大高潮位2.2米2.5米大港区、塘沽区及汉沽区的一部分一般风暴潮位2.9米3.2米大港区、塘沽区、汉沽区、津南区及天津市区、宁河县和静海县的部分地区上升1米特大高潮位2.2米3.2米一般风暴潮位2.9米3.9米天津市区及其辖区(县)的大部分2.若海平面持续上升,天津沿海低地被淹,还会引起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下降、土壤盐碱化加剧,港口及其他设施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材P102活动人类历史阶段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能源、矿产资源1041.1978-200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煤炭生产消费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2000年以后又略有回升;石油、天然气、水电生产和消费所占的比重基本上呈上升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从1993年开始,我国石油的消费比重已经超过了生产所占的比重,且2000年以后其生产和消费比重均略有下降。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各部门对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家也加大了对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投资开发力度,致使煤炭在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2.在这几种开发方式中,开发方式①④不合理。

①直接销售煤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还加重了交通运输的压力;④是一种低经济效益的方式,浪费能源,增加污染,不可取。

开发方式②③相对合理。

因为这些方式延长了生产链,增加了煤炭的附加值,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也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教材P106活动图4-31以坐标图的形式反映了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其中纵坐标代表作用程度,横坐标代表按时间顺序先后出现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图示曲线反映的是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图中我们可以总结得出以下几个结论:①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减弱。

②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不一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材P111活动1.1998年长江洪水造成的损失可以参考教材内容,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成灾原因如下表所示:因素成因自然因洪水来量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

特别是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素滞洪能力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泄洪能力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人为因素滥伐森林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能力减弱自然因素洪水来量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暴雨集中,洪水来量大淮河支流众多,呈扇形分布,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汇集,极易在中下游造成洪灾泄洪能力淮河干流河床纵向比降小,中游许多河段弯曲狭窄,泄水不畅黄河夺淮入海,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加重了淮河水患滞洪能力淮河中下游调洪、滞洪场所不足人类活动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植被破坏植被减少,其削峰补枯作用减弱,泥沙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水患游植树造林,④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都是比较合理的措施。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海南岛简图,回答1~2题。

1.影响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政策C.气候D.河流2.关于甲、乙两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甲聚落的规模较小②乙聚落空间分布分散③甲聚落可能为城市④乙聚落聚居的人口多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海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故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

第2题,甲、乙两聚落相比,甲聚落位于沿海,地势平坦,故规模较大,人口较多,可能为城市;乙聚落位于山区,分布较分散,人口较少。

答案:1.A 2.B3.我国L县县城东西长约8 km,南北最宽处500 m,最窄处不足100 m。

读L县县城城区及周边地区地形图,该县城区形态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因为( )A.山脊地带,地形较平坦B.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C.河谷地区,受地形限制D.地势低平,交通较便利解析:选A。

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城市沿山脊分布,这里地形平坦。

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据此回答4~5题。

4.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④便于搬迁和居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诞生在( )A.气候干旱区B.热带雨林区C.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区D.灌溉农业发达的大河中下游平原区解析:第4题,河流两岸高亢之地,可避免洪水之患。

两岸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有利于农业生产,另外,河流本身具有供水、航运功能。

第5题,河流的中下游平原,由于有着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耕业率先发展起来,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于此。

答案:4.B 5.D读塔里木盆地聚落与交通分布图,完成6~7题。

6.塔里木盆地交通线呈( )A.网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C.环状分布D.线状分布7.影响塔里木盆地聚落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植被B.水源C.气候D.土壤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塔里木盆地的铁路和公路呈环状分布于山前,C正确。

第7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影响其聚落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B正确。

答案:6.C 7.B下图为世界某科技公司的清洁能源开发计划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甲地B类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B.纬度低,多晴朗天气C.内陆地区,热力环流强D.高差大,河流流量大9.D类能源丰富的地质条件是( )A.地壳断裂下陷B.板块消亡边界C.板块生长边界D.地壳活动地带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B类能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中下游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可以判定是太阳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